理想的德育
德育学习心得体会(15篇)
德育学习心得体会(15篇)德育学习心得体会1近日,学校利用政治学习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关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系列教学片《师德启思录》中的第七集《廉洁从教,以身作则》。
我看了以后,感慨颇多,心情很不平静,特别是胡安梅、包全杰等农村教师身上表现出的高尚道德风范,更使我感动不已。
湖北山区的胡安梅老师,她在父亲病逝后,继承父亲的遗愿,义无返顾地当上了民办教师。
她一家住在四面透风的土房中,没有条件改善生活。
她虽然家境贫寒,但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极少的工资捐献出来,为学生交学费、买书本。
长期以来,她有无数机会走出大山,到大城市里去挣钱,但是她舍不得孩子们,她不想让山里娃世世代代都是文盲!孩子辍学,她就跑遍大山的每一道山梁,每一个角落,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让孩子们上课,用一片赤诚之心换来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默默地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辛勤地浇灌着下一代。
当全国各地的达三万多元的捐款寄来后,胡安梅没有只想到自己脱贫,而是毅然把这笔钱全部捐献给乡教育站,设立“胡安梅教育基金”,以奖励那些扎根山村教育的老师们。
全国优秀师德标兵、辽宁丹东凤城东方红小学校长包全杰,从教几十年如一日,尽职尽责,呕心沥血,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坚持不懈地改善办学条件,把一所普通小学建设成享誉八方的示范学校;他生活简朴、廉洁从教、克己奉公,言传身教地培养出了一支思想好、业务精、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把自己毕生的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包全杰同志的崇高品格和师德不仅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敬仰,而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像胡安梅,包全杰等这些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
德育学习心得体会2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听了韩校的一堂德育课,深受启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
理想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德育的含义、目的和重要性;(2)掌握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兴趣,树立德育信念;(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的情感;(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面向小学四年级学生,共计40人。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室布置以“理想德育”为主题,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德育的宣传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德育的重要性;(2)教师简要介绍德育的含义、目的和重要性。
2. 新课讲授(1)德育的含义: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2)德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案例分析(1)展示一组关于道德品质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的道德行为;(2)教师讲解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身作则等。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关于德育的问题;(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德育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德育。
第二课时1. 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2. 新课讲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身边小事做起,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理想的德育
孔 子 热 爱 学 生 ,关 心 弟 子 , 因 材 施 教 ,与 学 生 建 立
世 。 “ 国传统 道德 ,是 中华 民族 在 其 长期 发展 过 程 中 中
逐 渐 凝 聚 起 来 的 民族 精 神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从 一 定
了深 厚 的友谊 。孔子死 后 ,学生 们在孔 子墓 旁搭 起 草房 ,
守 丧 三 年 , 分 别 时 痛 苦 难 舍 。 子 贡 不 忍 离 开 , 又 独 自 住 『 _三 年 。 子 贡 说 : “ 子 之 不 可 及 , 犹 天 之 不 可 阶 而 登 夫 也 。 ( 论 语 ・ 罕 》 与 儒 家 并 称 显 学 的 墨 家 ,其 创 始 ” 《 子 ) 人 墨 子 也 强 调 尊 师 爱 生 ,墨 家 师 生 之 间 不 仅 仅 是 简 单 的 师 徒 关 系 . 已 上 升 到 生 死 相 依 、患 难 与 共 的 程 度 。 墨 子
出 入 场 秩 序 和 广 播 体 操 动 作 的 明 确 要 求 以 及 班 与 班 之 间 的 对 抗 竞 争 ,可 以 增 强 学 生 的 责 任 心 和 集 体 荣 耀 感 ;学
f】郭雪 花. 2 显性 教育 与隐 性教 育相 结合 的德 育新 模式 研究
f 1 门 大 学 ,0 6 D. 厦 2 0.
爱 、和等 , “ 言传 身 教 ,尊 师爱 生 ”也 是 古代 德 育 中 重 要 的一 项 。孔 子 说 : “ 身 正 ,不 令 而 行 ;其身 不 正 , 其 虽 令不 从 。 “ 能 正其身 ,如 正人 何 ? (论 语 》 ” 不 ” 《 )其 实
强 调 的 是 教 师 要 以 身 作 则 ,正 己正 人 以 达 到 “ 教 ” 中 身 。 国 古 爱 生 ” 尊 ,提 倡 学 生 尊 敬 教 师 ,教 师 爱 护 学 生 ,建 立 良好 的师 生 关 系 。
2024年小学理想道德教育讲稿
2024年小学理想道德教育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小学的一位小学生,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演讲。
我将分享一篇关于2024年小学理想道德教育的讲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小学道德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们身处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孩子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
首先,理想的小学道德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为目标。
责任是一种内在品质,它可以促使我们按照正确的道德标准行事。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责任的重要性。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其次,理想的小学道德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德心。
公德是指个体为了社会共同利益而遵循的行为规范。
在学校里,我们要进行规范的道德教育,要求学生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关于公德的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礼仪培训等,让学生从小懂得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理想的小学道德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自律是指学生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秉持良好的道德原则。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学生活动中制定规范和约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理想的小学道德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团队意识是指学生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从小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支持。
另外,学校还可以组建一些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感受团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总之,理想的小学道德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公德心、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
只有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进步的社会。
希望我们的学校能够在2024年的小学道德教育中,注重这些方面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有道德情操的人。
《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word文档良心出品)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一、理想的德育1、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2、应当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3、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4、应该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5、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6、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7、应该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8、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二、理想的智育1、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2、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3、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4、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特长”的个性养成;5、应该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6、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7、应该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让课程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8、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学习工具,拓宽智育途径,让学生在网络世界的时空里纵横驰骋。
理想国德育思想总结
理想国德育思想总结《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书中通过对话的方式探讨了伦理学、政治学、知识与真理等方面的问题。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了他的德育理念,这一理念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理想国》中的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 理念的教育:柏拉图认为人的内在本性是善良的,而恶的来源于无知。
他主张通过教育的方式,让人们认识到真理、美善和正义的理念。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衡量一切具体事物价值的标准,只有通过理念的教育,人们才能实现自身的完美与幸福。
2. 专业化的教育:柏拉图认为社会应该将人们按照他们的天赋与才能进行分类,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教育。
他主张终身教育,并强调每个人应该发展自己的专长,并为社会作出最大的贡献。
这种专业化的教育不仅提高了人们的技能,还促使社会实现高效和谐的运作。
3. 德行的培养:柏拉图认为德行是理想国的基础。
他提出了四种主要德行,分别是智慧、勇气、节制和公正。
智慧用来指导行动,勇气用来追求真理,节制用来控制欲望,公正用来维护社会秩序。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培养并完善这些德行,从而使他们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4. 个体与国家的关系:柏拉图认为个体的幸福与国家的幸福密不可分。
他主张个体应该服从国家的利益,放弃私利,追求群体的最大利益。
他提出了合理的阶层划分,并强调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才能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角色。
这种个体与国家的和谐关系是实现理想国的重要条件。
5. 知识的追求:柏拉图认为真理与智慧是人生最高的追求。
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真正的知识,通过辩证的思考和对话来寻求真理。
他强调思维的清晰和辩证的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并追求真理。
只有通过真理的追求,人们才能实现自身的内在完美和幸福。
总结来说,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德育思想强调了理念的教育、专业化的教育、德行的培养、个体与国家的关系以及知识的追求。
这些思想对于后世的德育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众多哲学家、教育家的关注和思考。
树立理想、认识自己、承担责任、乐观自信德育工作目标
树立理想、认识自己、承担责任、乐观自信德育工作目标
这些德育工作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意义:
1. 树立理想: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使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2. 认识自己: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白自己的兴趣和天赋,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3. 承担责任:责任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教会学生明白生活中的责任,学会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对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良好的品德至关重要。
4. 乐观自信:乐观和自信是一个人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看待困难和挑战,以及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优点,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态,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途径,这些目标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质,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公民。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提纲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提纲第一章理想的德育一、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二、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三、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四、理想的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五、理想的德育,应该科学合于是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六、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
七、理想的德育,应该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八、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第二章理想的智育一、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础。
二、理想的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过程。
三、理想的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乐。
四、理想的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特长”的个性养成。
五、理想的智育,应该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
六、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
第一章理想的德育
第一章理想的德育一、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二、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三、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四、理想的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荚雄主义精神.五、理想的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六、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七、理想的德育,应该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杜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八、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杜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合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第二章理想的智育一、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过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如识能力基础。
二、理想的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
三、理想的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四、理想的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十特长”的个性养成。
五、理想的智育,应该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
六、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
七、理想的智育.应该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让课程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以理想的德育实现德育的理想
以理想的德育实现德育的理想——再谈职业学校德育课教育德育课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最直接和重要的部分。
但目前各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状况不容乐观。
多年来,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晰、教材陈旧、授课方式呆板等问题未能根治。
不少学生对说教式的德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感,有的还出现“双重人格”。
我觉得问题主要在实际教学中,课程的目标变调了。
老师平时上课总以应试为导向,抓知识点进行教学。
考试把德育课异化成一块“敲门砖”。
其结果是形成学生的双重人格。
即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人格和表现在考试、作文中的理想人格。
这不禁令人迷茫: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真的能用一张试卷测试出来么?难道这就是德育课?最近对我校100名学生和8名德育课教师进行了一次德育课教学情况调查。
结论之一:异口同声质疑德育课效果。
70%的教师认为德育课基本没发挥作用,60%的学生觉得德育课对自己影响不大。
90%的教师认为德育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说教味浓,学生缺少实践体验机会。
结论之二:学校德育课急需改革。
100%的教师认为德育课最重要的功能和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这令我再次思考:德育课究竟该怎么上?德育课的实效体现在影响人格,形成德性。
德育课是否真正成功,不能只看学生会背多少知识,更要关注他们在行动中有多少改进!教育性,是德育课的根本特征,如果德育课不突出自己的特点,那会失去德育课的价值。
根据德育课特点,增强它的实效性,我认为应该注意:一、重视教育性与知识的统一。
德育的教育目的重点在于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努力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这就要善于用大量丰富的知识进行立场观点教育,努力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
德育不同于智育,不仅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更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
德育课的教学过程是知、情、意(信)、行诸环节构成的,只有知识传授,而无情感陶冶、意志磨炼和行为引导不是完整的德育。
德育课在教学内容上,不要“高、大、空、远”,不要空洞的政治口号,不要泛泛的道德说教。
德育教案:理想立志
德育教案理想立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激发他们的立志精神。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1. 理想的含义和作用。
2. 如何树立崇高的理想。
3. 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去追求和实现理想。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理想的内在动力作用。
2. 如何激发学生立志追求理想的动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文章、视频等。
2. 学生准备自己的理想思考和立志计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理想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阐述理想的含义、作用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理想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驱动作用。
3. 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分享,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想和立志计划,互相启发和鼓励。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成功人士立志追求理想并取得成就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5. 立志计划: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立志计划,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步骤,鼓励学生付诸实际行动去追求和实现理想。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立志计划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他们坚定信念,克服困难,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2. 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立志计划环节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的立志计划,对学生的目标和计划进行评价和反馈。
七、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成功人士或有理想追求的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理想追求和成功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有理想追求的组织或机构,了解他们的使命和成就。
3. 开展一次以理想为主题的班会或主题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理想。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是否能够真正启发和引导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和重要性。
有理想的德育评价标准
有理想的德育评价标准德育评价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评价,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规范行为,健全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理想的德育评价标准应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品德修养,帮助他们发展出正向的行为和人格特质。
本文将探讨理想的德育评价标准,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首先,理想的德育评价标准应该着力于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评价。
学生的品质是德育评价的重点对象,评价其是否具有正直、诚实、守信、勇敢、诚恳等美德。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学生日常行为中的诚信程度、学习中的自律程度、人际交往中的互助和关爱程度等,以此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其次,理想的德育评价标准应该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的评价。
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学生是否具有参与公益活动的意愿和行动、是否能够正确对待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是否具备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和表达的能力等,以此来评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社会行为和公民意识。
再次,理想的德育评价标准应该关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自我管理,保持身心健康。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学生是否能够良好地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平衡,是否具备良好的自律和责任感,是否懂得正确对待挫折和压力等,以此来评价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最后,理想的德育评价标准应该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评价。
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是当今社会所需的能力之一,学校应该着重对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潜能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角色和贡献,是否具备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是否能够在团队中正确发挥领导作用,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领导潜能,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
我心目中的理想德育
我心目中的理想德育我心目中的的理想德育是主体德育,它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主体的尊重,而不是灌输式的“思想教育。
标签:尊重; 人格;个性; 角色; 德育规律我心目中的德育是主体德育,它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主体的尊重,而不是灌输式的“思想教育”。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即使是幼童,也天生具有分辨美丑、是非和真伪的能力。
而且,我们应该承认品德教育决不是仅限于课堂内,校园环境,孩子的生活环境,孩子周围的人对孩子的潜移默化远远超过课本里进行的正规教育。
如果我们将视野从校内扩大到校外,剖析一些社会现象,也许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影响学生良好品德行成的制约因素。
我心目中的德育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在多数社会中,父母享有惩罚子女的无限权力。
教师同样具有任意处罚学生的无限权力。
”当教师行使这些权力的时候,即使触犯了学生的法定权利,也不会遭致学生明显的、强烈的反抗行为。
而这种权力恰恰是除父母或其他亲人外,其他人所不具备的,这构成了教师的特权。
而中国的师道尊严理论更强调了老师特权的唯上和霸道,老师对上级唯唯诺诺、对学生专制霸道给学生的品德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们的孩子就像弱苗,他们的自尊心和独立人格经不起学校及教师特权这个庞然大物的压迫和摧残。
要求学生事事服从上级意志,做“革命的螺丝钉”,必然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摧残学生自由思想的能力。
如何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自由”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爱护学生自尊心,避免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老师训斥的低下地位。
相信学生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给学生保留选择的余地,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愿望,协助学生做他们喜爱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
学校应该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土壤,也是学生今后不论在什么领域工作,都能发挥其自发主创精神的源泉。
二、对学生角色的尊重我国由于长期处于封建宗法社会,铸成了一种压抑人性的较稳定的文化传统。
个体德育理想信念发展目标
个体德育理想信念发展目标个体德育理想信念发展目标「篇一」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英语教师,我很喜欢自己目前从事的这个职业,并将它当作自己的事业用心经营。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感受到个人综合素质的不足,为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自身价值的体现,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具体的发展规划,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没有计划的生活是盲目的,停滞的知识迟早会被淘汰。
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老师就更应该对自己的发展做出规划,并为之不断地努力,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一、发展目标:"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学为人师,身为世范",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与时俱进的新型人才。
二、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是一一份良心活,对此,我深表赞同。
因为这份工作面对的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并且还没有定型的孩子。
我不赞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说法,因为老师也是平凡的人,他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但老师一定要有师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不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你而留下任何遗憾。
三、课堂教学方面:进一步深化落实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具体措施:1.认真学习研究所教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通读(或浏览)本学期的使用的教材,总体把握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德育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德育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在德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教育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内涵与关系、培养学生的方法以及教育者的角色等方面来探讨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德育。
一、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内涵与关系个人理想是指个体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追求的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所产生的强烈愿望,是一个人对自身意义和发展的追求。
而社会理想则是指个体对于社会发展进步,以及希望自己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追求。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个人理想是在社会理想的指引下建立起来的,个人理想在实现过程中又会不断地对社会理想进行修正和更新。
个人理想通过社会理想的指引,使其更具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
二、培养学生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方法1. 以身作则教育者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传身教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教育者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追求,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追求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德育。
2. 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教育者应该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优势和价值观念,进而形成自己的个人理想。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的需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积极的社会理想。
3. 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教育者应该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能够广泛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拓宽他们的眼界和见识。
通过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学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社会,形成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结合。
4. 引导学生思辨与批判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和问题,并以批判的眼光分析和评价,帮助他们形成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思辨与批判,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社会现实,进而形成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思考。
三、教育者在培养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中的角色1. 导师教育者应该充当学生的导师,指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理想信念德育实践心得体会
一、引言理想信念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支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理想信念德育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我对理想信念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理想信念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1. 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青少年价值观扭曲,道德观念淡薄,理想信念缺失。
为了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我们学校组织开展了“理想信念德育实践活动”。
2. 活动内容(1)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通过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历史博物馆等,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传承红色基因。
(2)开展主题班会。
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演讲、征文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举办主题讲座。
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理想信念德育实践心得体会1. 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的重要性通过参加理想信念德育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支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人,就像失去了灵魂的行尸走肉。
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
2. 理想信念教育要贴近实际在活动中,我发现理想信念教育不能空洞说教,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想信念的力量,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家校合作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活动中,我发现家校合作对于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心目中的理想德育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非学位课程考察答卷学号:0116姓名:xx院系:外院英语一班课程:分数:原理我心目中的理想xx跟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体现出恶性的拜金主义偏向,人的价值成了虚无,人的生命也遇到了无形的异化。
只有全方向的德育才能帮助人从头修建精神家园,而当前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并无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德育的方式也存在着错误,甚至为了高升学率,高就业率早已扔掉了这个教育的灵魂—德育。
为此,我提出我心中理想的德育:一、教师以身示范,做勤学生以身作则的楷模。
优秀的教师师德对学生道德的形成至关重要,是学校睁开德育工作的前提。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他们都把师德崇高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楷模。
只管社会环境、家庭等要素对小孩、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道德发展拥有必定的影响,但研究表示,教师的作用最大。
教师的道德质量外显为人品魅力、楷模示范、威望判断等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质量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道德形成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所以教师应增强个人道德涵养,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领先垂范,做好楷模,踊跃进步,敢于创新,真实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带路人。
教师假如不过1/3简单地说教,很难知足学生的求知欲,也很难担当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任。
二、德育目标设计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色。
学生从身心发展规律看,除成才需求外还有一些基本需求,如追讨教师,同学及家庭认同的需求,获取同学间,师生间踊跃感情交流的需求,提升在同学中的地位和不停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这些需假如有层次的,而且在不同学生中是不均衡的。
就每个学生而言,都有一个道德上的起点,所以,在工作中班主任应从现真相况放学生实质道德觉醒水平出发,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渐进,以多半学生能达到的道德境地作为基本要求,同时着眼将来,把德育的宽泛性和先进性一致同来,拟订层次化的目标,从确实解决学生实质存在的道德参素质方面的问题,指引教育学生战胜“自擅自利”的拙恶行为做起.渐渐提升才能收到实效。
崇高、远大——小学德育之理想、目标
崇高、远大——小学德育之理想、目标发布时间:2021-09-14T06:29:01.708Z 来源:《文化时代》2021年第2期作者:刘美玲[导读] 摘要:崇高、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是一根精美独特的珠线,可以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传统美德、个人良好品质等教育,顺畅地串联起来,提纲挈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崇高、远大——小学德育之理想、目标刘美玲广东省惠州市中堂小学摘要:崇高、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是一根精美独特的珠线,可以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传统美德、个人良好品质等教育,顺畅地串联起来,提纲挈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根据当下德育现状,本文论述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引导、帮助小学生确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优化德育的方式方法以及提高德育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道德水平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塑造成为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快速提高的物质生活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小学德育;崇高、远大的理想小学生的思想情感几乎是“空白、纯净”的,教师引导、帮助小学生确立崇高、远大的理想、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其个人及国家、民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崇高、远大的理想是未来接班人的需求。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接班人,他们若耽于现状,不思进取,在群狼环伺的世界中,尤其是现在,各列强在美国的带领下,对我国全方位的欺凌打压,我们的学生若没有为国奋斗,为中华民族争光的理想,就很容易动摇信念,被击溃心防,落得个惶惶不可终日,认为自己不如外人,中国不如外国。
只有加强引导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如终生奉献祖国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强大乐于贡献一切等,才能让学生从小就有明确的目标,从而不轻易受到诱惑、干扰,在困难面前也能奋勇向前!二、崇高、远大的理想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使人能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一生的根基和资本。
小学生是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机,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观意识还没有特别的强烈,在教师的引导下,是比较容易养成良好习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的德育
作者:陈杰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年第10期
摘要: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讲究德育,但现在的德育工作面临着一些困惑,道德发展水平滞后于物质发展水平,道德评价体系混乱,德育地位的降低让德育现状令人不太满意。
理想的德育应该是“育心”的教育,是多元教育,是活的教育。
关键词:古代德育;心育;活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0-0164-02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
“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
”[1]古代统治者把对民众进行道德教育称为“教化”,就是通过教育,化道德规范为德行,化“他律”为“自律”。
[2]
我国古代儒家讲求仁、义、礼、智、信、忠、孝、爱、和等,“言传身教,尊师爱生”也是古代德育中重要的一项。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其实强调的是教师要以身作则,正己正人以达到“身教”。
中国古代教育中一直很重视“尊师重道、尊师爱生”,提倡学生尊敬教师,教师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孔子热爱学生,关心弟子,因材施教,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孔子死后,学生们在孔子墓旁搭起草房,守丧三年,分别时痛苦难舍。
子贡不忍离开,又独自住了三年。
子贡说:“夫子之不可及,犹天之不可阶而登也。
”(《论语·子罕》)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其创始人墨子也强调尊师爱生,墨家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师徒关系,已上升到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程度。
墨子和他的学生们在纷乱的战国时期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庄子·天下》)。
学生追随墨子“赴汤蹈火,死不旋踵”,这种师生关系是在同生死、共患难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3]可以说中国古代德育教育是有它的成功之处的,它不仅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巩固了中国文化的根基,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前进,维护了民族的统一。
而再看看今天的德育,不免让人担心。
1.道德发展水平滞后于物质发展水平。
当今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物质的丰富并没有带来精神的富足,社会上一些人一味的追求金钱、利益、地位,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对我们的德育工作产生了不良的影
响。
不良的风气影响到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如今不仅是一般学生道德发展水平令人担忧,就连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在社会大的背景影响下道德水准也出现了滑坡,如“范跑跑”之流,给德育教育敲响了警钟。
2.道德评价体系混乱,道德判断差异性加大,德育难度加大。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师正面的道德教育,可是一出校门,就进入到复杂的社会中,当今社会上一些不良信息必然会对其产生影响,再加上回到家中父母的一些不正确教育,往往令学校德育收效甚微。
因此才会有这样的说法:学校教育一天,不如出校十分钟。
这种影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
3.德育地位的降低。
我国古代对人才的选拔向来是“德才兼备”,因此德育与智育才有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于更看重德行。
如汉代的“举孝廉”,这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
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
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
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
当今,我们的教育虽然也讲德育,但在高考指挥棒下,智育占了主导地位,德育只是作为了智育的陪衬。
此外,德育方法的落后也是造成如今现状的另一原因。
如今学校德育工作大部分仍然是以说服教育为主,纪律惩罚为辅。
这种德育方法在现今的社会条件下难有成效。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笔者认为理想的德育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理想的德育是“育心”的教育。
德育与智育有着本质的区别,智育是以提高学生智力水平为目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①德育应该是一种心灵的教育,情感的熏陶,人性的熔炼。
德育是“心育”而不应该是“形育”,学校在进行德育时往往更多的是通过规范学生行为教育,以说教、惩罚等手段,难以走进学生的心灵。
比如现在学校一般都要求学生仪表整洁,不能穿奇装异服和佩戴首饰,不留长发等,为此一些学校校长、主任亲自上阵,每天堵在校门口检查学生仪表,每星期一次到班级抽查,并且对抓到的学生点名批评,限期改正,可是即便如此也收效甚微。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一个审美观的问题,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眼中的奇装异服,在学生眼中就是新潮,就是时尚,简单的靠说教、惩罚当然难以奏效。
我们应该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对美的认识。
“心育”中教师的良心是德育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
“教师的良心属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和调节机制。
”②现代德育中对教育者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教师良心,还要公正,正是“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获得学生的尊敬。
第二,理想的德育是多元教育。
德育绝不是学校一方面的工作,它应是三位一体的,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合力,而不应是方向偏差,甚至互相抵消。
要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就不能仅仅只看经济效益,对于社会各种媒体的低俗文化要加以清除,给未成年人学生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理想的德育是发展的教育,活的教育。
德育应与时俱进,首先是在手段上,现在学生通过手机、网络获得信息,受到影响,我们的德育工作也要占领这个新的领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
其次是在德育思想上要发展,德育的对象是人,是成长中的学生,行为模式的灌输只会扼杀心灵的成长,换来怀疑与对抗。
理想的德育应该是活的德育,我们不妨设置一些“海因茨难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辩论、选择,相信经历了成长的阵痛,学生们一定能获得心灵的滋养。
《周易》曰:“君子以振民育德”,德育工作不仅关系到人的品德高下,更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长治久安,荣辱兴衰,正所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3]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杜时忠主编.新世纪新师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5]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