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共40张ppt)

合集下载

《辛弃疾词两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公开课课件)

《辛弃疾词两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公开课课件)

国 家 前 途 的 忧
时 光 流 逝 的 可
谋 取 私 利 的 羞
归 隐 的 不 屑
缺壮 少志 知难 音酬 的的 感悲
故 乡 的 思 念
江 山 沦 陷
的 愁 恨
“ 意 ”
愁惜耻
慨愤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
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
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 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

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 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
合作探究
一、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 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登临意”(情感)?
②明确: 意境:浩渺壮阔、气势雄浑、苍茫悲凉
③明确: 情感:英雄人物 空有远大抱负,却壮志 难酬,报国无门的忧愤。
合作探究
二、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 “登临意”(感情) ?
①明确: 张翰 —念鱼归隐 —乡思、激愤 许汜 —谋取私利 —为国为民、不谋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追慕英雄、雄心壮志 桓温 —时光流逝 —年华消逝,壮志未酬
②情感:作者借古抒怀,表达了自己收复中原 的雄心壮志和年华虚度而功业未成的愁苦郁闷。
三、“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 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描写了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 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 孤寂。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直抒胸臆
四、“意”可以理解为词人的思想情感,那么词 人登上建康赏心亭,具体有哪些情感无人领会?
合作探究
4.以廉颇事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明确: 以廉颇自比,说明自己人到老年仍壮心
不已的精神和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
合作探究
5.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 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 如何? ①明确:

辛弃疾词两首PPT讲课课件

辛弃疾词两首PPT讲课课件

3.写法领悟
高中语文·必修4(人教版) 第六课
(2)善用对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抒发对南宋统治者 的不满情绪。以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上的经 验教训。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今日的“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 感慨。
3.解释词义
高中语文·必修4(人教版) 第六课
断鸿:_失__群__的_孤__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顾:_向__北__回_头__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堪:_怎__能__忍_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草:_草__率__马_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品背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高中语文·必修4(人教版) 第六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 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10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当为了消愁解闷而 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涌上心头的却是无限感慨,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 词。
1.精读探究
高中语文·必修4(人教版) 第六课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哪几个典故?各有什么作用?
答: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的典故。孙权是当年西破黄祖,北败曹 操,与曹刘成鼎足之势的英雄,表达自己对他的敬仰与向往,对孙权的追慕和钦羡,实际上就 是对南宋腐败无能的讽刺和嘲笑;北魏拓跋焘的典故,用意是劝诫统治者要快速收复失地,以 免人民安心他人的统治;廉颇的典故,用来说明他虽年岁已高但依然不忘为国效力,自己也像 廉颇一样渴望为国出力。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课件】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课件】
4、这首词最囊体现主旨的词是哪一个?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一主旨的? 明确:“登临意”。 他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征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 清的意境,以烘托他的“登临意”。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 临意”。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登临意”。Fra bibliotek课文总结
本词借古讽今,表达了对 孙、刘功业的赞扬、向往,对 南宋统治者草率用兵和不思收 复中原的讽刺、不满,表现了 作者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
比较阅读
1、辛弃疾在创作这两首词时,人生处境和心理状态有什么异同? 明确: 《水龙吟》写于淳熙元年(1174)作者35岁时。当时他胸怀报国壮志,从北方率 众南来已有12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朝廷从来没有给他过北上抗金的机会,所以 他经常感到非常愁闷。他的雄心壮志却没人能够理解,这正是词人当时内心最大的 悲伤! 《永遇乐》是作者写于开禧元年(1205)的作品,这时他以66岁的高龄出任浙东 安抚使,镇守京口(镇江)。他赞美了古人孙权和刘裕,评论了南朝宋文帝草率出 兵的历史,以及隆兴元年(1163)南宋将领张浚北伐失败的往事。南宋朝廷一直偏 安江南,不图恢复,致使作者南归43年来,空怀报国壮志而得不到杀敌陷阵的机会 。他对南宋朝廷的忘记国耻不思北伐,对自己的无用武之地,感到极大的愤慨! 相比之下,辛弃疾创作后一首词时年事已高,仍旧报国无门,所以更多一些苍凉悲 壮之感。
3、第三层:最后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抒发未能施展才能的 感慨。以廉颇事做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写到这里,作者不禁义愤填膺,他觉得自己来当这个镇江知府简直是被捉 弄了,当权者哪里有一星半点要重用自己的诚心!他很敬慕战国时赵国的老将廉 颇,廉颇因被人陷害而逃奔魏国,后来秦军攻打赵国,赵王想起老将廉颇,曾派 人前去探视,看他能否再带兵出征。他在赵国使者面前,“ 一饭斗米,肉十斤, 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 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玉以为他老了 ,便不再起用。而自己呢?虽然雄心不减当年,仍然切望为国效力,但到如今却 连个前来问讯的人都没有,所以说自己的运气还不如廉颇。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写作背景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在 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作。这时,他带领人马 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 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 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 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 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 了这首大方、激昂的抒情词。
缺点:1.宋词顾名思义在宋代,但是当时国家饱受 风霜,婉约派的诗词大多对战事描画较少。李清照 也仅有一首豪放的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缺点:婉约派的词虽然美,但豪气不足,给人的整体 感觉太过悲凉。
辛弃疾借古讽今,追怀刘裕驰骋疆场,而刘义隆 草率北伐、溃不成军的史实痛感山河沦陷,南宋统 治者无北伐复国之志,有苟且偷安、弄权谋私之实; 英雄无用武之地,自己报国无门。因此,辛弃疾的 怀古之情更多表现为悲愤不平和忧心如焚。
拓展延伸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优点:1.婉约派的词大多描画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节, 反应其对生活的各种态度。 2.婉约派的词大多富含浓烈的感情色彩,其文藻唯 美,给人以心灵的极大享受。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掌握生字读音; 2.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充满感情的朗读。
探究讨论
认真研读上片,思考并讨论: 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是如何刻画的?
词人形象:上片刻画了一个因满腔报国杀敌之 志却无人理解、不能施展,内心无比苦闷、激愤、 孤独的词人形象。
刻画方法:直接描写人物的动作、心理。
想当年,他指挥作战,兵强马壮,气吞万里,威猛 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 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 惶恐败北狼狈逃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 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的 同时也写出了江南秋季的特点。南方常年多雨多雾, 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 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后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 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 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 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 “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 刀)。“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 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地,这就把 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 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理解 知识与 典故的含义;了解辛疾豪放词的 能力 创作风格;学习鉴赏词的方法技
巧。 学习作者用典、借景抒情的写作 过程与 方法和表达艺术;诵读这两首词, 方法 了解背景;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分析作品。 领悟作者悲愤而又无奈的苦闷感 情感态 情和深沉真挚的爱国热情;体会 度价值 词人的爱国之心和老当益壮的战
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 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 忧民的感慨,慨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 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用 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被冷落的 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通过这 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 情更加委婉深沉,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第二个动作是“栏杆拍遍”,是写胸中有说不出 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这就把 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呈 现在读者面前。另外,“把吴钩看了,栏杆拍 遍”,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 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 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无人会,登临 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 治集团中却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2.6 辛弃疾词两首ppt(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

2.6 辛弃疾词两首ppt(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


未被采纳。历官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




互 但都不久于职。终因报国无路,忧愤而死。





菜单
新课标·语文 必修4














自 主
辛弃疾的词作现存六百二十余首,内容极为丰富,其中
导教Βιβλιοθήκη 学抒写爱国思想之作占有极大分量。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所开
学 资

主 创的豪放词派,著有《稼轩长短句》。


菜单
新课标·语文 必修4














1.字音辨识

主 导 学
水龙吟.(yín) 遥岑.(cén) 玉簪.(zān)
教 学

螺髻.(jì)
脍.(kuài)
揾.英雄泪(wèn)

文 本
舞榭.歌台(xiè) 佛狸祠.(cí) 孙仲.谋(zhònɡ)
资 源 链 接












主 导
在诗山词海中遨游了许多年,看过了李白的金樽,看 教
学 过了李商隐的锦瑟,看过了李清照的莲舟,但最夺目的,
学 资

主 还是你的剑!剑气中,我能觉察得到你那双充满愤怒和期

源 链 接
本 初
待的眼睛。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 课件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 课件PPT

京 口 北 固 亭 辛怀 弃古

整体把握
上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
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 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 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译文: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 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 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 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 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 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真可谓: 报国欲死无战场 栏杆拍遍悲断肠
声律美:慷慨激昂 意境美:苍凉壮阔 手法:(上片)借景抒情
(下片)运用典故
小结
南归之后,他被迫放下了手中的钢刀 利剑,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 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 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 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 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 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译文:楚天千里辽阔一派凄清秋色,长江水随天 流去秋色无边际。极目眺望北国崇山峻岭的风景, 他们仿佛都在传送忧怨仇恨,就好似碧玉发簪和 螺形发髻。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 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吴钩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栏 杆,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知音难求,词人的痛苦无人安慰,因此 只好换取红巾翠袖的歌女来揾泪了。但“倩 何人”又表明无人可代为唤取红巾翠袖,因 此只好独自哀伤,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 意”相呼应。抒发作者的极度孤独与痛苦。
辛弃疾的登临意是复杂的。眺望楚天 清秋山水,引发家国恢复的忧患;听闻江 南落日哀鸿,牵动游子流寓的悲思;拍握 身边宝剑栏杆,空怀英雄北伐的壮志。思 想古人胸襟抱负,深感功业难成的悲愤。 登临所见的景物,被涂抹了一层英雄迟暮、 壮志难酬的悲怆的色彩。表达了要去杀敌 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怀才不遇、壮志 难酬的处境的悲痛与愤慨。

-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 名师课件: 6 辛弃疾词两首 (共41张PPT)

-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 名师课件: 6  辛弃疾词两首 (共41张PPT)
6
辛弃疾词两首
-1-
13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课前一起预习
课中一起思考
课外素养提升
【国学撷粹】 怨无大小,生 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 灾。(辛弃疾《沁园春》) [译文]人间的怨恨不论大 小,往往是由贪恋或喜爱才 产生;任何事物,不论它是好 还是坏,超过一定的限度就 走向了反面。
【知义明理】 这是辛弃疾的一首戒 酒词中的语句,是辛弃疾总结自己对 酒的贪恋,下决心把酒戒掉时所言。 语句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不论 是任何事物,过则成灾。
-5-
13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知识整合
课前一起预习
课中一起思考
课外素养提升
资源助读
三、相关常识 辛派词人,是指南宋时期,受辛弃疾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诗词流 派,其成员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豪放 词风,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 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
-6-
-11-
13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再读•细节揣摩
课前一起预习
课中一起思考 课中一起思考
课外素养提升
初读•整体感知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二、说说文章主旨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一词,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 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 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借“怀古”赞扬孙权、刘裕的抗 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仓促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积极抗金、 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热切愿望。
13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知识整合
课前一起预习
课中一起思考
课外素养提升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
江景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山景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落日、断鸿、
江南游子。
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江景 山景 落日
断鸿 游子
意 境? 修辞手法? 深层含义?
深层含义? “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修辞手法? 落日 深层含义?

• 《水龙吟》:“拍”。栏杆拍遍是胸中有 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 发泄。一个“拍”,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 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显现在读者面前。 而且不仅拍,还拍遍,足见胸中悲愤之深 切、强烈。
• 《永遇乐》:“觅”。准确地表现了作 者对英雄人物孙仲谋的崇敬、敬慕与向往, 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更有寻觅不到的 深深遗憾与苦痛。
《水龙吟》
• 正值壮年的词人,大方激愤,拍遍栏杆,忧 愤难泄,恨恨地唱出:“倩何人换取,红巾 翠袖,搵英雄泪?”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 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 在滴血!
• 词人为山河破碎、朝廷偏安贪逸而愤激落泪。 • 为自己飘零失所、年华流逝而伤感落泪。 • 为壮志难酬、且又无人理会而寂寞落泪。
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恰当地用典,可使
诗文内容丰富,言简意赅,文情隽永,含蓄深刻。如不了解 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例: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用了“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用了三国赤壁之战的典故。
•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6《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6《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课件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赢得仓皇北顾(动词,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动词,考虑) (3)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只是) 三顾频烦天下计(动词,拜访)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三、积累名句 (1)在《永遇乐》 (千古江山) 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 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 却“赢得仓皇北顾”。 (2)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 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4)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7)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一、理理文章思路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楚天秋水
上片:写景 满目苍山 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登
落日断鸿
建康赏心亭
季鹰回乡
下片:抒情 许郎求田 何人揾英雄泪
桓温北征
上片:登古 亭抒哀情
江山千古,英雄难觅 歌台尚存,风流不再
永遇乐·京口
寻常巷陌,寄奴曾住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 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辛弃疾聚众二千,在耿京麾下任 掌书记。后耿京被叛徒所害,辛弃疾率骑兵杀入金营,活捉叛徒。 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率军投奔南宋。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 抗金,但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吏,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他在担 任地方官的时候,积极练兵备战,却不断遭到投降派的陷害。朝廷 对他总是起而复黜,黜而又用;而他则招之即来,挥之则去,从不放弃 伐金复国的心志。但由于政敌的排挤、打击,他最终也未能如愿。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辛弃疾词两首》 课件 (共41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辛弃疾词两首》 课件 (共41张)
表明了词人为国忘私的广阔胸怀, 也批判了那些不顾国事、钻营私利 的人。
整体把握
借此典故表达投降派得势,国家仍 然处在风雨飘摇中,而自己却不能抗 击敌人、收复失地,徒然虚度年华的 愤慨和痛苦 。
整体把握
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 我们称之为 用典 。
整体把握
痛苦之极,不禁一洒悲痛之泪, 这是不遇于时的英雄泪。为何唤取红 巾翠袖的女子来擦泪?
整体把握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这是对南朝元嘉年间一段历史的评 议:宋文帝好大喜功,在准备不足的情 况下贸然出兵北伐,结果是仓皇败阵, 落得个无功而返。
作者借此事咏叹当时南宋近事,即 张浚北伐,在符离兵败一事。
也有人认为作者写这段历史是以 古喻今,是针对韩侂胄的以北伐邀功、 草率北伐而发的。辛弃疾主张要有备 而战,反对草率出兵。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 借古讽今,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 草率从事。
整体把握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犹记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为什么要 倒装呢?强调时间之长。词人想起自己43年前带 兵南下效命朝廷,当年亲身经历了扬州一带的抗 金斗争,到现在还记忆深刻。怀抱收复失地的愿 望,没想到朝廷安于现状、昏庸无能。英雄空有 抱负,无用武之地。虚度年华,壮志不展,怎能 不让作者伤心。记忆越新,悲痛就越深。表达了 词人深沉的伤感和悲痛之情。

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人生经历:
抗战爱国的英雄,一生失意的英雄
辛弃疾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时期(1140-1162)南渡前沦陷和起义期 第二时期(1162—1181)南渡初期 第三时期(1181—1203)闲居带湖瓢泉期 第四时期(1203—1207)晚年再起
创作情况:
辛弃疾诗词较多,现存词600多首。他是中国历 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也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导和旗帜。强烈的爱国主义思 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其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爱国词和田园词 最为突出。主要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 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 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 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 文钞存》。
辛派词人:
辛弃疾的词纵横谨严,以豪放悲壮为主,形成 了独具一格的“稼轩体”。这种风格对同时期的文 人也有所影响,于是就产生了“辛派词人”。
辛派词人,是指南宋时期,受辛弃疾的影响而 形成的一个诗词流派,其成员主要有陈亮、刘过、 刘克庄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意象宏大 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大方激昂,以抗敌爱国 、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 、议论化,但不如辛词蕴藉。
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 村居》
3、爱情词
辛弃疾在婉约词的创作上也是别有境域 。 他的爱情词是其婉约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量虽不多,但却也柔情万种。
如:《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 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共4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共40张PPT)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享 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 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 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 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 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 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 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 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 《稼轩长短句》。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 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 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 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楚天千里清 秋,水随天去 秋无际。遥岑 (cén)远目, 献愁供恨,玉 簪(zān)螺髻。 落日楼头,断 鸿声里,江南 游子。把吴钩 看了,栏杆拍 遍,无人会, 登临意。
年迈的词人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可以说,他一生 都在为抗金御敌,统一中原而奋斗,但因受到 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 复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之意。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 辛”。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 雄,也天生一副英雄 相貌。
•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 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 仇雪耻、收复失地。 因此,他一生都在进 行抗金御敌,统一中 原的奋斗。
诉壮志难酬的悲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首先是一个中原
愤。与苏轼同为 起义的豪杰,一个力主抗金的 名臣,
豪放派的代表, 合称“苏辛”。 词集《稼轩长短 句》
一个有才略有建树的地方官,一个凛 然有节气的爱国志士。总之他首先是 一个有抱负有才智的政治家、军事家。

人教版必修4原创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40张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4原创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40张ppt)课件

孙权其人:
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 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 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 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尽管斗 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 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
孙权其人:
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 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 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赏析: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不复存在。
歌台舞榭: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操, 是自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吴 国出现承平气象。
风流:孙权的才略及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
赏析: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不复存在。
词中用典之处颇多,有无堆砌之 感,为什么?
用事是用典的一种方式, 即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辛词中用典很多,却无堆砌之感,因为 内容大多与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 上片是借历史人物书写自己的抱负, 下片一开始就 是令人沮丧的历史图画, 使人回溯历史, 意在汲取教训, 不打无准备的仗。 上片已说到北伐雄图,这里再说北伐 的基本方针,也是极自然的,是词中常见的讽喻手法; 最后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 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 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综观全词,用事虽多,然而抒情的脉络清晰,词中 所涉及的历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使人 的思想感情也显得触手可及,一句话,它用艺术形象来 表现词人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赏析: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第二单元-6 辛弃疾词两首-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课件(共43张PPT)

第二单元-6  辛弃疾词两首-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课件(共43张PPT)

课文探究
一、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开头五句写景有什么作用?
起句破空而来,写作者登高望远之所见,极写秋色无边,江天辽阔, 意境旷远。“楚天”暗示登临地点,“清秋”点明时间。接着写遥望远山。 “献愁供恨”运用移情之法,由于作者满腔愁恨,所以遥望远山,连秀丽 的山峰看起来也像充满了愁恨。“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既符合远望的特 点,也写出了远山的秀丽。
内容小结
主题归纳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人通过描写登上赏心亭所见到的壮丽景色, 表达了自己飘零江南的愁恨、抑郁和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又运用典故, 抒发了自己赤心报国的雄心壮志和请缨无路、年华虚度的愤慨和痛苦之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人通过追忆孙权建功立业、刘裕北伐的 英雄壮举,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通过回想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 的情景,告诫当朝的北伐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回忆当年南归之 时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却雄心不老,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刘义隆北伐 北魏在景平元年(423)趁刘裕去世大举南下,夺取刘宋的虎牢、洛阳及滑台等地处河 南的洛阳盆地。故宋文帝刘义隆自即位后便有收复河南失地的志向。他一共发动三次北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是第二次北伐。 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步骑十万南下,久攻悬瓠不下,宋文 帝遣臧质与刘康祖率军救援,刘宋武陵王刘骏更领兵袭击魏军,魏军被迫退兵。魏军撤兵后, 宋文帝命令兵分四路伐魏。西路军收复陕城和潼关。但东路军被拓跋焘击败,宋文帝见东路 战败,于是召还正在攻魏的各路军队。魏军一路深入刘宋腹地,经刘宋的历城、彭城、盱眙 等军事重镇,由于久攻不克,皆绕过去,继续南下,最终魏太武帝率军南至瓜步山,一度威 胁要渡过长江。然得知后方的刘宋彭城守军准备断其归路,同时刘宋又遣水军自海入淮来攻, 魏太武帝便撤军北归。此役过后,刘宋江北六州“邑里萧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阳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 余既②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 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 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践行席上赋此诗。②“余既”三句出自《离 骚》:“余悸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 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 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 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 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 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 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 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 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 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 怀悲愤而写下的。
揾英雄泪:不能
表达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 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自伤 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 与慰藉。这里的“英雄”既指恒温也指 自己。
三、本词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 意”的?
1、通过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 断鸿意象的描写来烘托登临意。
2、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塑造自我形象来 表达自己的登临意。
为抗金御敌,统一中原而奋斗,但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 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倾诉壮志难 酬的悲愤之意。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 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 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南 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 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大好江山,无情现 实,触动了郁结在胸的无限的“国恨”和“乡 愁”,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豪放佳作。
形象特点是---------------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表达的情感是---雄---心----壮---志----无---处--- 施展的急切悲愤;
“吴钩”本来是在战场杀敌的,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 玩,无处用武,寄寓了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 用武之地的苦闷之情;
“栏杆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打拍栏 杆来发泄。寄寓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之情。
4、无比忧愁与愤恨之意(如此美丽、壮阔、秀丽的江山, 却不能保住,备受外族铁蹄的蹂躏、践踏,而国势颓废,自 己又报国无门)
二、除了通过物的意象来表达登临之意外,词作还 塑造了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来表达情感。从全词看 词是通过动作描写和运用典故两个方面来表达的。
1、典型的动作是----看-----、----拍----。 苦闷悲愤
用“孙千权古,”幼修饰承“父江兄山之”业,,表胸现出怀深大沉志的。古建今都兴京亡口
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英后雄迁无建觅康孙)仲,谋占处”据,江即东赞。美赤历壁史之上的战孙联权合,刘更备 深大恨破现曹实操中,没遂有使孙天权这下样鼎的足英三雄分。,“后舞榭又歌数台拒,曹风操 流和于总孙江被权北雨 这,打 样使风 的曹吹 英操去雄发”人,物“慨,生叹都子孙已当权随如时着孙期时仲京光口 的谋繁 流”华 逝之景 而叹象 不!终 复为存吴在侯;。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当时却没有孙权这
上阕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怀念孙权刘裕 深叹英雄无觅
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
•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 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 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 北狼狈逃窜。北伐失败至今已四十三 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 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哪堪回首,而 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 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靠谁来问 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用刘义隆典 以史为鉴 告诫韩侂胄
名家宋文分帝析刘义隆不能继承父亲刘裕的功业,好大喜功,以致北 伐上惨(败宋此国文三勢帝一)句蹶谓词不殷人振景。仁总曰《结:宋了‘书闻历王玄史玄谟谟上陈传说轻》,敌:使“误人玄有国谟封的每狼陈教居北胥训侵意,之。策’,” 元嘉2用7年南,王朝玄宋谟文北伐帝失刘败义,后隆魏仓的促军队北乘伐胜、追到一长败江涂边,地声称 要渡江的。史都城实震,恐告,內诫外韩戒侂严。胄宋不文可帝登草烽率火用楼北兵望,,反对北映伐表 示乃了作忏诗了悔曰词。:“《人惆宋正怅书确惧索迁的虏逝战传,》略北:顾思元涕想嘉交八。流年。(上”后(宋韩文果帝兵)以败滑被台陷没,
样的英雄,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用刘裕典 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
分析
刘单裕写,“南斜朝阳宋”武之帝下,的小“字草寄树奴”。,《用南“畿寻志常》”:修“饰丹 “巷陌”,表明刘裕出身寒微,突出他以寒微出身 徒而旧建在立镇了江赫城赫南功,业宋,武含帝有微讽时刺宅南业宋。朱”紫史权载贵刘失裕地曾误 两国次的统意帅思晋。师“北金伐戈,铁先马后”征,讨表南现燕出和刘后裕秦统,帅生万擒众燕精 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气吞万里如虎”, 王更和表秦现王出,他收灭复南洛燕阳、、平长后安秦等,地所,向成无就敌了的北气伐势之声功威。 业这了。和不南满宋庸统 碌治 统者 治的者屈的辱感苟情安。构成鲜明的对比,抒发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英雄业绩)
金戈铁马
(精锐部队)
元嘉草草
(草率)
赢得仓皇北顾
(落得)
可堪回首
(不堪 哪堪)
寻常巷陌 英雄无觅
(普通) (寻找)
词 孙权 寄奴刘裕
中 元嘉刘义隆
用 佛狸祠 典 廉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用孙权典 刺南宋苟安,叹英雄无觅
分析
(102字,长调 )
(词题)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 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 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 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纵观全词,如同一般登临诗词一样,本词也重在写 登临之意。当然要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来表达。
23 岁前,在中原金国统治区生活和
起义。他自幼丧父由祖父辛赞养大,受 影响颇深
24——42岁,南归以后仕宦生涯。 屡遭排挤打击,此期词作以抗金救国为 多,词情悲壮慷慨。
43——68岁,罢职后的闲居生活。 仍然希望报效国家,临终大呼“杀贼” 数声,含恨去世。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首先是一个中原 起义的豪杰,一个力主抗金的 名臣,一 个有才略有建树的地方官,一个凛然有 节气的爱国志士。总之他首先是一个有 抱负有才智的政治家、军事家。
狼诛居)胥,山名,今内蒙古境内。《史记 霍为坛一祭山神, 记念胜利)而还。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 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忆烽火岁月 用佛狸祠典
抒身世之慨 叹朝廷无能 悲百姓松懈
分析
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 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 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区 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 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 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出生时: 家乡山东就已被金占领。南宋统治者偏安南方,无意北伐收复 中原。23岁南渡以前:意气风发,参加抗金起义军,担任“掌书
记”,于万人之中取叛敌首领首级。23岁到42岁 :雄心勃 勃,上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方略,但未被采纳。在湖 南任上,创置“飞虎军”,雄镇一方。43岁到67岁: 遭弹劾被迫归隐18年,六十四岁时,宰相主张北伐, 年迈的词人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可以说,他一生都在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 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 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 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解释下列词语
辛弃疾词两首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本词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形象,咀嚼涵咏,体会作品的 丰富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感受词人的 报国热情。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 以古讽今。
(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 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 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原字幼安,号 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 南)人。一生都在进行抗金 御敌,统一中原。其词现 存620余首。多数抒写力图 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 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 合称“苏辛”。词集《稼 轩长短句》
请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明确:“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诗人高尚、 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1、背诵默写此词。 2、体会本词的豪放词风,指出它的具体表现。 3、积累成语“美芹之献”“求田问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