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地理解答题方法,解答地理题十大思考方法

地理解答题方法,解答地理题十大思考方法

地理解答题⽅法,解答地理题⼗⼤思考⽅法 地理解答题的解答⽅法和技巧有很多,考⽣在复习备考的时候,需要掌握基本的解题⽅法,⼩编整理了地理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地理解答题⽅法 ⼀、命题规律 选择题作为地理⾼考的基本题型之⼀,具有设问明确、知识覆盖⾯⼴、作答简便、评分客观,有利于考核考⽣的知识和能⼒⽔平等⽅⾯的优点,因⽽备受⾼考命题者的青睐。

选择题在⾼考地理试卷中所占的分值⼏乎达50%,因此选择题的得分情况是影响地理成绩的重要因素。

1.较强的综合性,考查的知识点细,部分题紧扣时事热点 2.多为题组⽅式(⼀个材料下包括2个及以上选择题) 3.利⽤社会热点切⼊ 4.对纯记忆知识的考查相对淡化,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运⽤ 5.材料型选择题有逐年加⼤的趋向 6.考查学⽣思维深刻程度的选择题⽐例加⼤ ⼆、地理选择题的质疑特点 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命题时⼀定会考虑并提⾼选择题的迷惑性。

⽽考⽣在应试过程中,为了能更有效地反映⾃⼰的知识和能⼒⽔平,提升解答选择题 的速度与正确率,就必须熟知选择题常见的质疑⽅法,做到知⼰知彼,百战不殆。

1.混淆概念 在涉及概念的选择题中,往往是通过混淆相关概念,或利⽤考⽣对某些概念的模糊和⽚⾯认识来置惑诱错。

对于这类试题,考⽣必须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较,注重其和外延。

2.以偏概全 某些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在特定的时间或地区内是正确的,但并不⼀定具有普遍性。

选项中的表述以偏概全时,往往具有很⼤的迷惑性,这时要从多⾓度去思考,或从语法、逻辑的⾓度去分析。

3.表述绝对化 选项中绝对化的表述⼤多是错误的,但有些绝对化的表述是正确的,因此必须认真分析。

分析这类问题时,使⽤反例法往往⽐较有效。

4.定势诱惑 任何⼈都具有⼀定的思维定势。

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很多考⽣很容易误⼊圈套,掉下陷阱。

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注意分析思维的科学性和全⾯性,要注意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高考地理图文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专项突破

高考地理图文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专项突破

高考地理图文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专项突破命题特点【设问形式】“下图示意……读图,回答……题”、“据此完成……题”等。

【考查方式】一般以图文材料为引言,通过对图表或材料的分析、提取加工,主要考查考生利用基础知识和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答题思路1.图像判读类,重点分析图像信息。

图像判读类,需要结合所学知识,(1)读图名;(2)读图例;(3)读地理位置:根据经纬线,河流,山脉走向,重要地名;(4)不同时期的图组,读地理事物变化过程及变化趋势;(5)据设问筛选有效信息,做出判断。

2.文字材料类,重点是对文字的理解,不同信息的逻辑关系。

文字材料类试题的题干有一段或几段文字材料构成,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无论材料如何繁杂,都是为考查能力服务的,材料呈现的是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结合设问来阅读文字材料。

方向更具体,目标更明确,分析更具有针对性。

分析文字材料时,需要做到:(1)确定信息分析方向,搁置无用信息。

(2)确定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方向。

(3)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

认识材料揭示的本质,要善于抠字眼,准确把握“题眼”即关键词语,这是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对于文字材料解读型的非选择题,不仅要根据要求分析材料,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还要善于归纳整理,用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表述。

典型分析【模板一】地理景观图地理景观图是用画面直接展示地理事物的图,图中的信息量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地理景观图不仅能考查考生的图像判读与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空间想象能力、景观欣赏与审美能力,还能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自然原理和自然规律的理解、推导、综合分析及判断能力。

景观图判读的方法如下:(1)分清地理景观图的类型。

地理景观图分为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

自然景观图常见的有地质景观图(名山、断层等)、气候景观图、自然灾害景观图(火山喷发、地震图片等)、生物群落景观图(动植物图片和自然带景观)等。

人文景观图常见的有聚落景观图(城市、村落)、农业景观图(耕地和林地等)、工业景观图(采矿厂、生产车间等)、建筑景观图、名胜古迹景观图等。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非选择题在地理试题中占有较大的分值,相对难度较高,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可以有效快速解题。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1、良好的审题习惯(穷尽图和材料当中的一切信息)(1)审文——明确限制条件,确定答题方向一审题干二审材料三审题分(2)析图——提取图上的有效信息:看图例,看图的性质(坐标图、柱状图、地形图等)审题干:注意分析题目中“句子”的成份,找出“中心词”、“修饰词”◆找“主语(中心词)”——确定题中主题,认定答题方向◆找“定语(修饰词)”——锁定限定条件,找出目标项,如限定的时刻季节月份和地理空间◆找“动词(指令词)”——确定作答方式◆找“连词”——看看要你回答几个问题?此问题的分值是多少,根据分值确定要点个数也就是分析解题条件,确定思维方向(1)明示条件(显性)(2)暗示条件(隐性)(3)多重条件(两个或以上条件)(4)限定条件:数量词,方位词,程度2.做题步骤第一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要求和意图。

对任何题型的图文材料,都应有两次提取信息(即要两次审题)第一次:提取信息,进行信息转化(找出问题的实质——考什么) 第二步:结合选择题的题干、综合题的设问再次提取信息,发现材料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第三步:根据试题情境和设问要求等,确定描述的思路(列模板)。

要全面--想的全。

第四步:组织语言,全面简洁、准确科学、逻辑清晰地加以描述。

有条理--答得精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要求做到:1.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2.顺序合理:先主要后次要;先自然后人文3.富有逻辑:先因后果、有理有据4.点面结合:提出论点、结合实际5.地理术语:使用地理专业词语-地理名词6.简洁精炼:不啰嗦、不重复7.书写工整:格式整齐,不涂画8.格式整齐:编“序号”或用“分号”(分点作答)一定切忌:1.针对一点,反复啰嗦2.违背地理原理3.违背该地状况4.违背地理事物情况5.“口头语”、“大白话”6.书写凌乱,字体潦草2. 具体作答时注意以下关系(1)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关系原因的分析,一定要注意因果关系,层层递进,追根溯源。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完整版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完整版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总结一、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二)应试策略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2、认真审题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三)应试技巧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

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答案:D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

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关(四)解题方法介绍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例如:(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下列方案合理的是()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答案:D点拨: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正确答案为D。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之六——过程类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之六——过程类

⾼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之六——过程类来源:⾼考地理资讯⼀、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变化特征。

⼀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材料为载体,根据材料和地理原理分析得出主要地理过程。

⼆、解题技法(⼀)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考查⽅向主要为:1.有限时段内的依时⾏为。

在⼀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2.对未来可能发⽣的地理⾏为进⾏模拟和预测;3.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上。

(⼆)答题思路解题步骤:第⼀步,确定区域位置;第⼆步,调⽤相关原理;第三步,按照时间维或因果链,⽤地理语⾔叙述其过程。

三、答题模板答题过程中应注意地理事物的以下特性:1.时间性:答题过程要遵循发⽣、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

如地理事物的发⽣过程:a→b→c→d,不能写成d→c→b→a,要注意过程的时间性。

2.因果性: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发展、演变的过程不仅有时间先后顺序,⽽且⼀般有明确的因果联系,答题过程中注意要由因索果,保证答题过程的逻辑性。

3.完整性: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般是按点给分,要求考⽣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把地理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因果关系⽤地理语⾔完整的表达出来,不要遗漏其中的过程。

如地理事物的发⽣过程a→b→c→d,不要跳跃式写成a→c→d。

4.精细化:答题过程要精细化,既然是⼀个过程,就要把每个过程都逐⼀写下来,切忌⼀个过程⼀句话就概括完毕。

但不能出现滔滔不绝、下笔千⾔,不能把简单题写成⼩作⽂。

四、过程类试题分类1.⾃然地理部分(1)⼤⽓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辐射、⼤⽓逆辐射等⼤⽓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和对地⾯的保温作⽤等。

(2)热⼒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冷热不均引起的⼤⽓垂直运动、同⼀⽔平⾯上⽓压⾼低的变化、空⽓的⽔平运动、等压⾯的弯曲变化及热⼒环流的典型案例(如⼭⾕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完整)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完整)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完整)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方法与技巧基础概览自然地理部分地形特征的描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分布和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气温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纬度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海陆位置、洋流、天气状况、下垫面和人类活动也会对气温产生影响。

降水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洋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

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位和水能等方面描述。

河流的水系特征可以从长度、流向、流域面积大小、落差大小、河道曲直情况、支流数量和排列形状等方面描述。

太阳辐射受纬度、海拔高度、天气状况和空气密度等因素影响。

雪线高低受降水和气温等因素影响。

山地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受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土地和气候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形和土壤的不同,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光照、热量、降水和昼夜温差等气候因素也会对农业产出产生影响。

此外,灌溉水源也是关键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国家政策、劳动力、科技和工业基础等因素也会影响农业的发展。

例如,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会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发展。

交通便捷和科技进步则有利于农产品的保鲜和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资源、农业、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历史和政策等方面。

其中,地理位置、资源和交通因素对工业发展至关重要。

市场需求、科技进步和劳动力价格等也会影响工业的发展。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和资源条件等。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和旅游等方面。

这些因素会影响城市的规模、发展和经济状况。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在选线时,需要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方面,需要考虑地形、地质、气候和土地等因素。

社会经济方面,需要考虑人口、里程和运营时间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注意保护重要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

全面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位置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

此题给出了我国地下潜水的变化示意图,根据图中6月份水 位最大7、8月份水位最低判断应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 区,而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潜水水位低的原因是由于 受副高的控制降水少,出现“伏旱”天气。所以第(1)题 选C,第(2)题选B,如果学生第(1)题没有把握时也可 以先看第(2)题,受准静止锋控制、受气旋控制地下潜水 水位不可能低,因为其降水较多。处于夏季风背风坡地区不 应在5、6月份出现潜水位的最高。所以只有受副高控制是 合理的答案,再联系第(1)题,在7、8月分受副高控制产 生干旱而使地理潜水降低的应该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从 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8:洪涝发生后,欲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 例题 :洪涝发生后,欲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下列处
理过程合理的是( 理过程合理的是( ) 自然沉降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 加热煮沸④ ①自然沉降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加热煮沸④化学沉 用明矾) 降(用明矾) A、④①②③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 、 、 、 本题是一个污水转化的题目, 本题是一个污水转化的题目,河水转化为饮用水的第一步为自 然沉降,而将自然沉降放在第一位的只有B答案 答案。 然沉降,而将自然沉降放在第一位的只有 答案。如果有的学生 连自然沉降放在第一位都不知道, 连自然沉降放在第一位都不知道,也应该道成为饮用水的最后 一步是加热煮沸,排除A和 , 一步是加热煮沸,排除 和D,选B或C,再分析 先进行化学沉 或 ,再分析C先进行化学沉 降再进行自然沉降, 则选进行自然沉降, 更合理, 降再进行自然沉降,而B则选进行自然沉降,显然 较C更合理, 则选进行自然沉降 显然B较 更合理 我们得出了正确答案B。 我们得出了正确答案 。
技巧5、 技巧 、选优法
在高考的过程中, 在高考的过程中,有的试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我 们可能陌生,没有十分的把握, 们可能陌生,没有十分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 解题中先把一定错误的选项排除, 解题中先把一定错误的选项排除,再在剩下的选 项中选出下你认为最有可能的选项。 项中选出下你认为最有可能的选项。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高考地理综合题是地理科目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察学生综合分析、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的重要手段。

下面总结了一些高考地理综合题的答题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一、审题准确、理解题意地理综合题往往会给出一篇较长的文字材料,同学们在答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这篇文章,理解题目要求,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

在阅读文字材料的同时,可以用铅笔对重点部分进行标记,方便回答问题时快速定位。

二、细致观察、重点突出在综合题中,有些问题需要同学们从图表、图片、地图等素材中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和回答。

在观察这些素材时,同学们要细心观察,重点突出,确保不会错过任何重要的信息。

可以通过标记、画线等方式,把关键信息标记出来,便于回答问题时准确无误。

三、善于归纳、整理信息解答地理综合题时,同学们会面对大量的信息,此时需要善于归纳和整理信息,找出规律和联系。

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总结提炼关键信息的方式,将信息按照主题、时序、区域等进行分类整理,帮助自己更清晰地理解问题和寻找答案。

四、善于应用、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地理综合题目往往会考察同学们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掌握地理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非常重要。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运用地理常识、地理规律和地理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利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五、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解答地理综合题需要同学们具备逻辑思维和思维能力,所以在回答问题时要保持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可以先理清问题的思路框架,分析问题的要素和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路径,然后按照逻辑进行有条理地回答。

六、精确计算、数据准确在地理综合题中,有些问题需要进行数量计算,此时同学们要注意计算过程的精确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并进行多次核对,避免计算错误。

在使用数据进行分析时,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尽量查找权威的数据来源。

七、语言规范、简洁清晰高考地理综合题的答题要求一般为语言规范、简洁清晰,因此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答案。

地理-高考答题规范地理

地理-高考答题规范地理

答题技巧1:区分尺度,明辨普遍性与特殊性03 答题技巧2:善于比较,明察相似性与差异性 05 答题技巧3:重视过程,明析地理事物的演变 07 答题技巧4:拆分设问,拓展解题方向与角度 1001一 考前指引 目录 C O N T E N T S03 二 临考策略 12三 真题示范高考地理是对学生地理知识和能力的限时抽样考查,也是对学生身心和意志品质的大检阅。

对地理知识的充分复习是高考制胜的前提,合理的考场应对也是高考制胜的法宝。

1.考前应该回归教材,认真梳理地理主干知识,不宜做太多新题。

一方面,高考是国家人才选拔的重要举措。

出于公平性考虑,高考试题往往会创设全新的情境。

旧题不可能成为新的高考题。

哪怕选择了相似的情境,其设问也必定不同。

考前做新题和难题,既不能有效助力高考,反而徒增焦虑情绪,浪费查漏补缺的时间。

另一方面,地理高考题量较少,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抽样考查。

知识漏洞越少,考出高分的保障才能越高。

考前应该重视主干知识的梳理,应按照高考的要求重新审视自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是否存在缺陷,并及时查漏补缺。

考前要尽量熟知各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熟知各类地理过程和地理联系。

考前可以适当做一些经典高考真题,从真题出发,对农业、工业、生态问题等高频考点要进行重点梳理。

也可以针对考核频率较高的区域类型进行重点梳理。

例如:“干旱区”几乎是历年必考的区域类型,近三年全国甲、乙、丙三卷均有涉及且分值不小,考前可以对干旱区相关知识进行重点梳理。

下图以供参考。

2.答题前切记通览全卷,做时先易后难拿到试卷,不要急于做题,应从头到尾通览全卷。

要仔细查看试卷的题量、难度、分值等信息。

尤其是试题结构发生变化,千万不要慌,只有先明确试卷结构、试题难易,才能合理分配答题时间,正确规划答题顺序。

考试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答题心态。

若试卷难度较大,可先从自己最有把握的试题开始做题;若试卷难度不大,则可按试题顺序答题;若遇到没把握或短时内没有头绪的试题,则要果断跳过,并做好标记,留待最后完成。

地理解答题方法与材料题解题技巧

地理解答题方法与材料题解题技巧

地理解答题方法与材料题解题技巧掌握技巧很重要,高考地理的学习不只是要知识的记忆,更多的是要知道答题套路及答题术语,这样才能更快更准确的判断出答案,才能得到更高的分数,小编整理了地理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地理解答题方法一、辩证评价类:设问中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关键词➤评价类试题一般有两种情况:1. 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二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

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 给出限定条件,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从××方面进行评价”。

二、意义类:要注意两个方面1. 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要从组成地理环境的五要素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

2. 分析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

应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三、对策措施类设问形式: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两点:1. 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 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全面,有针对性、合理性。

●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确定① 发挥区域自然条件及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确定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农业结构)② 防止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地区经济,防止生态问题出现的主要措施。

●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① 治理原则上游:调洪中游:分洪、蓄洪下游:泄洪、束水② 治理措施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自然原因」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地表径流量较少「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解决措施1. 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2. 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四、成因分析类● 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2023届高三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和分析技巧汇编(精华版)

2023届高三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和分析技巧汇编(精华版)

2023届高三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和分析技巧汇编(精华版)一、常见答题模板(一)地形地势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②经纬度位置;③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④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⑤经济和军事位置;⑥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

(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7.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三江平原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河流较多,植被茂密;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青藏高原 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冰川积雪融水较多;③低洼地易积水,土壤中水分积聚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长江中下游平原 ①降水丰富;②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二)气候1.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

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地势。

阴坡阳坡,海拔高度(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2.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1)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综述高考中关于地理xx的知识只有几十个。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高分,必须掌握地理大题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接下来,边肖收集了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的总结,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和规则(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1.选择题的命题是全面的。

2.大部分是单选题(如国卷、天津卷等。

)3.大部分是选择题(一个材料包含多个选择题)4.选择题的内容更关注社会热点。

(二)测试策略1.保持冷静,相信自己的判断。

2.仔细检查问题3、先易后难,跳过难的问题或者你认为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以后再做。

4.仔细检查,但不要轻易更改答案。

(三)应试技巧1.做到:“三审”,即第一次庭审材料(待延展)、第二次庭审提问(画关键词)、第三次庭审选项(寻找与材料、问题相关的合理正确选项)。

2.阅读题组中的每个小问题,注意每个小问题前后的提示,然后从容做题。

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决问题的条件。

4.错误选项的几种情况:(1)因果倒置(2)不一致(3)绝对表达(4)概念混乱(5)表达不正确或不完整(6)部分概括(7)与主题无关。

(四)问题解决方法介绍1.直接选法:可以利用所学知识直接选择,多注意记忆知识,选择前注意阅读所有选项。

2.排除法:如果选项中列出了很多地理事物或现象,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型进行对比,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xx分析剩下的选项。

3.优化方法:如果合理选项很多,但词干中有“x”、“占优”、“第一”等字样,就要选择x的合理选项。

4.转换方法:即条件改为另一个相同的语句,选择起来更直接方便。

5.图解法: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的示意图表示,便于选择,如阳光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6.逻辑推理法:根据词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事物是否具有一定性质或结果的逻辑推理法,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才能逐渐得出正确的结论。

(5)选择题类型:1.真假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和直接选法选择,但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后再决定对错。

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含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含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含答题模板)
(2)列出“模板”。

(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

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

“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

“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形地势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①海陆位置;②经纬度位置;③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④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⑤经济和军事位置;⑥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
②地势起伏(大、小)
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

(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
②河流流向
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7、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

高考地理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各题型的答题技巧高考地理各题型的答题技巧一、选择题答技巧1、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看清题干表述。

2、审图和资料,审题干和图的结合,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包括显性和隐性信息);3、在解连锁题时,往往题的解题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问题。

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时,则需反思步的选择是否有误。

4、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

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5、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6、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

二、非选择题答题技巧1、准确定位,弄清是哪里。

首先可利用经纬网准确定位,其次可以根据特殊的形状进行区域定位。

2、描述分布,注重极值与递变。

分布规律问题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3、如何描述地形特征:①.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②.地势起伏状况③.(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④.(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三、双项选择题地理双项选择题每题3分,单题分值超过单项选择题,而从阅卷情况看,双选题错误率较高。

从答案组合情况看,双项选择题有六种组合,而单项选择题只有四种,因此双项选择题的难度相对较大。

要顺利解答双选题,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1、运用排除法。

在双选题中运用排除法比在单选题中更直接有效,排除选项中两个明显错误的答案,正确的选项就“水落石出”。

2、对选项进行分类组合。

将四个选项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别分成两组,再对照题意确定一组佳的选项。

3、对于难以取舍的选项,适当运用“量化法”“提高标准法”和“降低标准法”来确定终的答案。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7篇)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7篇)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1.明确题干要求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图文并茂。

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

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____分析解题条件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____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误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

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____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尤其有的选项本身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对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

____分析判断。

在地图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作层层分析,找出规律,最后作进一步分析成因。

6.勿漏辅图。

有些地图配有辅图,如课本中的洋流图,就配有一幅北印度洋夏季洋流辅图,我国的地图往往配有一幅南海诸岛的辅图。

辅图有时有很重要的信息,读图时更需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应的位置,不可忽视。

高中地理解题技巧有哪些审题慎重试题信息可分为:题目文字信息、图像图标信息、问题信息和答案信息。

了解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快速获取、准确解读试题信息,明确出题者考查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注意比较在对客观题的答案设置中,往往按照思维定式、答题细节、主要地理知识误区、主干考查设置考查内容和答案选项,一些试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在两个答案之间差别不大。

因此,在做客观题时,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思维尽量开阔一些,思考问题时辩证一些、全面一些,在比较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高考地理:准确解答5类非选择题的套路

高考地理:准确解答5类非选择题的套路

高中地理准确解答5类非选择题的套路高考非选择题综合性极强,涉及的地理要素多、知识跨度大,考查内容也常融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审题忽视材料信息和设问要求、答非所问、表述口语化、条理不清、字迹潦草等是非选择题失分的重要原因,因此,掌握一定的审题和答题技巧是提高得分的重要途径。

1.精准审题(1)立足区域,明确考查背景:非选择题通常以区域图为载体,从特定区域环境的各个角度切入,审题时通过空间定位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空间尺度,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前提。

(2)立足材料,提炼有效信息:材料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快速阅读材料并准确提炼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之一,这就需要考生在给出的大量综合性信息中挑选出有用信息,组织、总结自己的论点,形成答题要点。

(3)立足设问,明确考查要求:试题设问通常体现命题意图(考点和要求),因此审题时要找出设问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进而确定思维指向,特别要注意限定词对答题角度的具体要求。

2.规范答题(1)术语化:运用地理学科术语表达观点是非选择题答题的一项基本要求。

表述术语化在高考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回归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地理术语并加以整理和运用,是提高规范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2)要点化:高考试题一般是按点赋分,实际上高考阅卷也是“按点给分”,答题前可以根据试题分值估测答案要点数目(通常,采用两分一点的标准),当然为避免失分,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可适当多答1—2个点,这样“采点”的概率会相对大些。

(3)条理化:具体体现在层次和主次两个方面,即按问题先后分段表达,按要点主次排序表达(主要要点先答,次要要点后答)。

针对不同类型的非选择题,又有哪些套路可循呢?下面就来看看:类型1 简述类简述类试题,一般要求依据地理事实,概括特点、措施、危害等地理概念性知识,答案往往采取并列式表述。

行为动词包括指出、归纳、提出、描述等。

简述类试题答题基本思路分三步:第一,根据设问关键词,对问题进行归类(如特点、危害、措施等类型);第二,依据空间位置,分析区域环境特征及其变化对特点、危害、措施等的影响;第三,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及其变化,推断具体的内容(特点、危害、措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一、明确答题方向1.自然环境特点——性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

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地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环境”为中心,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

如:气候分析可从①气温高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

②降水多少:风、压——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

这类题目要排除雷同条件,突出主导因素。

这也是近几年常用的考法: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例1台湾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

【答案】临海空气湿润,水汽丰富;地形抬升致雨;西北来的冬季风经海洋变性,水汽易达到过饱和。

【技巧点拨】这是小范围局地因素所致。

例2比较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气候特点异同。

【答案】同:两者均为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因为两均处于30°~40°N的大陆西岸。

异:旧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矶长,年降水量较大;洛杉矶比旧金山高温干旱季节时间长。

因为旧金山受西风控制时间长;洛杉矶受副高控制时间长【技巧点拨】这是大地理环境因素所致。

2.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例3 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答案】成因:①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

③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

应锁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大气运动原理、季节变化原理——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原理最为重要,应注意进行逆向推理。

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风压流原理)进行分析,用“热(高温) 低(压)升(气流上升)雨(成云致雨);冷(低温) 高(压) 沉(气流下沉) 晴(干燥晴朗)”进行逻辑分析。

如:某地云雨多,应扣住“大气运动降温”——气流“升空”或向高纬流是什么原因?某地干旱少雨,应扣住“大气运动升温”——气流“下沉”或向低纬度流是什么原因?某地“冷”是如何变冷的?“热”是如何变热的?例4简要分析,秋冬季“霜打洼地”的原因?【答案】秋冬季夜晚大气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水汽易达到冰点。

夜里,地面向空中散热,山顶的空气比山下的空气温度下降得更快,于是下面的暖空气往上跑,山顶的冷空气沿山坡往下滑。

冷空气到达山谷或洼地后,不能再到其他地面去,只好老老实实地呆在山谷和洼地中。

于是,夜里山谷和洼地中的冷空气愈积愈多,气温便降得很低。

一般洼地要比周围的平地气温低4~5℃。

因此,山坡和平地还没有霜时,谷地和低洼地中就会有霜。

如果山坡和平地上有霜的话,那末山谷和洼地中的霜就更重。

技巧点拨】归纳起来:某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可能有:反气旋控制——晴天多,云量小;地处内陆,热容量小,变温快;天气系统转换等。

海上什么时候出行多与风浪有关。

其逻辑关系为“温差大(如冬季)→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海浪大,出行不便”、“温差小(如夏季)→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海浪小,出行方便”,回答时倒推。

如:美英在二战中没有在11月而是选择在6月实施“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原因。

——因6月中高纬间的温差小,气压梯度差异小,风力小,风浪小,可减少渡海作战的非战斗伤亡。

我国首次三大洋科考选择在2005年4月2日出航考察西北太平洋的理由是:4月份西北太平洋上,因东亚与北太平洋间温差小,气压差异小,季风弱,风浪小,可方便、准确科学地采样。

河水的补给。

对于课文的知识点应知各个典型地区性的主要补给类型,特别是我国各个大区的补给类型。

先定地区——南北半球、大气环流纬度带、海陆位置。

根据材料定补给类型。

我国东北是春季积雪融水、夏季雨水补给。

江南是春雨降水适量、夏季雨水大量补给。

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华南是春季锋面雨、盛夏台风雨补给。

地中海气候则是冬雨补给。

季节的演变应注意:6月22日(7月)前后愈往北白昼愈长,北半球昼长夜短。

12月22日(1月)前后愈往北白昼愈短,北半球昼短夜长。

4.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

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

又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平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5.评价问题。

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两点:第一、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题;第二、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6.推断问题。

根据材料,审明题义,回归教材,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准确表达。

7.区位问题。

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分析。

二、重视图表分析,提取有效信息1.图像表达特点。

地理图像表达方式有:点、线、面、箭头、数字、形象符号等,应认真阅读图例的文字说明。

“点”——常表示城市、港口、矿区、工厂、旅游点等的确切地理位置。

“线”——有经纬线、等值线(等高线、等深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等地球自转速度线等)、交通线(铁路、公路、航空、航海、内河水运等)、输水(气、煤、电)线、生产网络线、地理要素相关线等。

“面”——聚落、工业、农业区;气候、地形、大洋区等(在大比例尺地图中,点状地理事物则呈面状分布)。

“箭头”——①自然要素运动方向(河流流向、地球运动;大洋环流、大气环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地壳物质循环等);②区域生产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资本、技术、廉价劳动力、产品、市场信息等);③工艺流程等;④地理要素运动箭头。

2.图表数量特点。

统计表格——以纵、横时空比较为主,应估算勿精算。

①同一时段,比较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 ②同一地区,比较不同时代(或时段)的发展差异;③同一区域,以史为鉴——颂今或警世; ④多个区域进行比较,借鉴取经或突出特色。

扇状(饼状)统计图和三角坐标统计图——以地理要素结构组成分析为主。

①判断地理要素主次关系; ②分析成因、进行评价、分析对策。

柱状、折(曲)线统计图——以时间和空间对比分析为主折(曲)线图用来显示某一变量是如何随另一变量而变化的。

只有当变量是连续性数据时,才能用折(曲)线图。

折(曲)线图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因为折(曲)线图还能用来预测一些实验中没有测量的数据。

①揭示时空分布特色、时代进步表现; ②说明时空差异原因。

等值线统计图——以区域空间差异比较为主。

①从数形状态分析区域特点:注意其疏密、平曲、开闭、趋向,数值标准及单位。

相邻两根线的关系是难点,应特别注意。

②分析成因及评价。

直角坐标统计图——以两两地理要素相关特点分析为主:应从特殊位相入手。

①找峰值和谷值的坐标位置及变化趋势;②分析成因、评价影响。

3.地图功能特征。

地图依功能可划分为:“区域分布图”——以区位分析为主:①掌握好区域空间定位方法,取得解题“入场券”;②把握区域地理特征,识记地理事物分布位置;③分析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是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原燃料、科技、政策等)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区位联系;④评价区位优势或劣势,说出整治开发的对策。

“概念图”——概念图在对一些概念较多的主题进[行整理时是十分有用的。

概念图从总的概念出发,逐步展开,显示出大概念是如何被分解成一个个小概念的。

这样整理之后,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更清晰易懂,也使得抽象概念形象化了。

如教材中的“交通运输网中的形式和层次图”。

①抓住线条和箭头的含义;②类比概念的相关联系或本质差异。

“原理图”——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

①紧扣符号含义及地理要素间的联系,紧扣其物质流和能量流。

②分析该事物的影响。

“景观图”——表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征为主。

①描述地理事物的区位、季节变化、阶段变化。

②分析地理事物外貌特色的形成原因。

“统计图”——说明地理事物时间发展状态、空间演变规律、空间差异为主。

“联系图”——反映各种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为主。

①抓住核心内容和根源等分析其关系。

②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和意义。

“流程图”——反映生产工艺流程。

流程图能够帮助理解某组事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发生的。

能有效地概括出某一过程的各个阶段,或某一程序的各个步骤。

建立流程图时,首先把每个事件简要地写在方框内。

然后,把最先发生的事件排在最上方,第二发生的事件排在其次,依此类推。

最后,把各个事件依次用箭头连接起来。

①熟悉工艺流程,认识该产品的上、下游联系。

②分析区域经济结构特点及影响。

“漫画图”——以环保主题为主。

①抓住与常规思维异常的形象、文字来说明漫画主题。

②多为可持续发展类。

韦恩图:韦恩图是用于显示事物异同点的方法。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重合的圆组成。

每一个圆代表一个特定的概念或观点。

概念之间的共同特征(相似点)写在两个圆重叠的区域内,各自的特征(不同点)则写在相应圆中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

目前高考中较少见。

三、学会审题审题过程及内容:①审材料;②审设问;③审题分。

1. 定范围——确定考的哪部分知识要点。

2. 定方向——确定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问中的哪一问。

3. 定中心——确定试题要求考什么。

4. 定性质——从分数分配上确定答题要点。

5. 定方法——确定答题方法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

四、表达准确文科类主观题一般是渗透思想观点的完整短文,答题时,要有概括有说明。

用地理语言回答问题,言之有据,无废话,不离题;在语言使用上,要用直观、明确、精练、科学化的语言,用词用句可多借用教材。

五、答题规范“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规范答题的宗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