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伦斯.韦努蒂抵抗式翻译看文化入侵现象

合集下载

译者的隐身_到_译者的彰显__从海明威_雨中的猫_的翻译看归化异化策略的选择

译者的隐身_到_译者的彰显__从海明威_雨中的猫_的翻译看归化异化策略的选择

第19卷第4期2006年1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V ol.19 N o.4December ,2006“译者的隐身”到“译者的彰显”———从海明威《雨中的猫》的翻译看归化异化策略的选择李洁平,吴远庆(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25)摘 要:试图通过对海明威《雨中的猫》的原文和曹庸先生的译文的对比,从翻译的特殊视角,运用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来探讨海明威《雨中的猫》的翻译中译者的角色,指出曹庸先生在翻译海明威《雨中的猫》的过程中选择了异化的策略,从而在形式上使译者的角色得到了彰显。

笔者尝试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对曹庸先生的译文中某些异化译法予以归化翻译,继而提出归化的译法虽然在形式上是“译者的隐身”,但是在翻译的过程和译文的内容上却使译者的角色得到了彰显。

关键词:《雨中的猫》;韦努蒂;归化;异化;译者的角色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2204(2006)0420061204 收稿日期:2005-10-14 作者简介:李洁平(1961-),女,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西方文论.From “T ranslator ’s I nvisibility ”to “T ranslator ’s Visibility ”———On Choice of Domestication and F oreignization Strategies inTranslating Hemingway ’s Cat in the RainLI Jie 2ping ,WU Yuan 2qing(F oreign Language School ,Ludong University ,Y antai 264025,China )Abstract :Drawing on the domesticating and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theory proposed by Lawrence Venuti ,the article attem pts to explore the translator ’s role by com paring and analysing the original text of Heming way ’s Cat in the Rain and its translated version by Cao Y o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Cao Y ong adopted foreignizing strategy in translating Heming way ’s Cat in the Rain s o as to give prominence to the translator ’s role in the form.The writer of this article experiments with domesticating strategy in translating those parts of Cat in the Rain that were rendered into Chinese by Cao Y ongby using foreignizing strategy.Finally ,the writer points out that although do 2mesticating strategy can cause “the translator ’s invisibility ”in the form ,it can als o give prominence to the translator ’s role in the translating process and the content of the translated version.K ey w ords :Cat in the Rain ;Venuti ;domestication ;foreignization ;translator ’s role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的猫》原文只有1149个单词,曹庸先生的译文也只有1937个字。

浅较鲁迅和韦努蒂异化翻译观

浅较鲁迅和韦努蒂异化翻译观

浅较鲁迅和韦努蒂异化翻译观归化/异化这一术语直接来源于德国学者施莱尔马赫。

施莱尔马赫基于德国的阐释学之上,指出:“有两种翻译方法:译者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而让读者向作者靠拢;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

”前一种方法即是“异化”,后一种即“归化”。

异化的翻译,目的是尽量保留源出语的语言与文化特点,通过异化的译文让读者了解异国风情、异国的先进文化和异国语言的特点,以丰富本民族语言的表达法,补充本民族文化之不足。

鲁迅和韦努蒂是中西方译界提倡异化翻译观的重要人物。

本文将对他们的异化翻译观作个梳理比较。

一、鲁迅“宁信而不顺”的异化翻译观鲁迅是中国异化翻译观的先驱。

他的异化观本质上是语言上的异化,“宁信而不顺”是其集中的体现。

在鲁迅翻译活动的初期可以看出其翻译思想还深受晚清译风的影响,没有异化的影子。

晚清时期,统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策略的提出,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于是开始了大规模翻译西方自然科学技术知识。

林纾虽然不懂外文,但与人合作共翻译了外国文学作品180多种。

他文笔优美、流畅,落笔如飞。

而且他翻译中的随意删增与改写也成为当时翻译的潮流。

鲁迅早期对林纾的翻译非常着迷,一有林纾的译本,鲁迅必将其买下。

但后来在翻译了《域外小说集》后鲁迅的翻译思想有了转变。

他说,“当时中国流行林琴南用古文翻译的外国小说,文章确实很好,但误译很多。

我们对此感到不满,想加以纠正,才干起来的”。

实际上,就林纾的译文而言, 他用文言文进行翻译,但严格地看,他的译文又并不是纯粹的“古文”,而是“他心目中认为较通俗、较随便、富于弹性的文言。

它虽然保留若干‘古文’成分,但比‘古文’自由得多;在词汇和句法上,规矩不严密,收容量很宽大。

”显然因为汉语表达方式的不够用,林纾“译文里有相当的‘欧化’成分。

好些字法、句法简直不像不懂外文的古文家的‘笔达’,倒很像懂得外文而不甚通中文的人的狠翻猛译”。

因此林纾的翻译已开始有“异化”的痕迹。

韦努蒂翻译理论:文化负载词汇的救星

韦努蒂翻译理论:文化负载词汇的救星

韦努蒂翻译理论:文化负载词汇的救星张晓世;耿小超【摘要】文化负载词汇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反映民族特色,体现民族语言文化艺术。

韦努蒂理论是在反对主流文化占统治地位的背景下提出的,以其独特的翻译风格不仅进一步弥补了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不足,尤其对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其理论也引发了人们对文化领域中不同文化传播方式的进一步思考。

同时,韦努蒂的思想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借鉴时应谨慎对待。

%Culture-loaded words,the soul of national cultures,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e nation and present the art of a national language.Faced with the mainstream of translation methods i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Venuti put forward his translation theory:Resistant translation,which further perfected the ways in handling with national cultures by the special treatment of culture-loaded words,arousing different thoughts in the way of transmitting national cultures.However,Venuti's ideas have certain limitations,so that great care is needed to take Venuti's theory as reference.【期刊名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11)012【总页数】5页(P1209-1212,1231)【关键词】抵抗式理论;异化;归化;文化负载词汇【作者】张晓世;耿小超【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外语学院,山西大同037009;山西大同大学外语学院,山西大同037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文化负载词汇(Culture-loaded terms)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生活方式的语言体现,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性,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另类艺术的独特形式。

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简介:刘辉(1967-),女,河北涞源人,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翻译教学,双语词典学;魏萌,女,陕西渭南人,西安石油大学翻译硕士研究生在读㊂劳伦斯㊃韦努蒂翻译理论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探究以‘Culture Smart USA“汉译为例刘㊀辉㊀魏㊀萌(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00)摘㊀要: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文化翻译起着交流信息的重要作用,在交流中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㊁提升文化的内涵㊂本文以劳伦斯㊃韦努蒂翻译理论为指导,结合‘Culture Smart USA “汉译案例,从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在文化翻译中的具体应用,以此为此类文本提供方法借鉴㊂关键词:劳伦斯㊃韦努蒂翻译理论;归化策略;异化策略中图分类号:F7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2.0181㊀劳伦斯㊃韦努蒂翻译理论1813年,德国古典语言学家㊁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不同方法“一书中提到, 译者既可以尽最大可能让作者保持平静,将读者带到他的身边,也可以尽最大可能让读者保持平静把作者带到他面前㊂ 这两种翻译方法是对以往有关 直译 和 意译 的突破和延伸,但是并没有提出任何术语来定义这两个概念㊂1995年,受施莱尔马赫启发的美国翻译家劳伦斯㊃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首次提出了 归化 和 异化 的概念㊂韦努蒂认为归化是将作者带入目的语文化,异化则是接收源文本的表达,让读者去接收源语言带来的文化差异㊂归化和异化不仅包含了字面和语言上的含义,也将翻译扩展到了文化层面,更加关注源语和目的语在文化表达和习俗上的差异㊂在处理文化差异方面,大致可分为归化和异化两大阵营㊂前者认为翻译应该使目标读者更容易理解,而后者则主张翻译应该给目标读者带来更多的异域风味㊂而且,在现实中,两者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㊂在归化和异化的关系问题上郭建中提出 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总是共存互补的 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能只遵循一种翻译原则或策略,也不存在绝对归化和绝对异化㊂翻译策略应根据原文的类型㊁作者的写作意图㊁读者的可接受程度和需求来确定㊂在实际的翻译实践中,既不能过度归化,也不能过度异化㊂总之,使用这两种翻译策略,译文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而且要可读性强,能使目标读者接受㊂由于源文本是一部关于美国文化的书籍,使用归化和异化在翻译实践中处理文化因素是最合适的㊂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一方面要忠实原文所要传达的文化信息,保留美国特有的异国风味,那么使用异化策略就是保持原语文化信息真实的最佳途径㊂另一方面,译文要使中国读者能够读懂,如果出现理解障碍,那么文化信息就传递失败了,所以归化策略也要应用到翻译中㊂因此,使用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会使译文更好的被读者接受,达到传递文化和信息交流的最终目的㊂2㊀归化策略的应用归化的目的是消除或者减少理解上的障碍㊂由于英语和汉语之间有很大差异,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异化并不总是有效的,但是如果不考虑目的语读者的可接受性,译出的文本就很难读懂,就失去了交际的目的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善于利用归化的优势㊂在归化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采用转换㊁意译㊁增词法和重组法等翻译方法㊂2.1㊀四字词语转换汉语四字成语是汉语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汉语写作中普遍存在㊂在英汉翻译中,可将原文译文四字成语,可增加译文的可能性和流畅性㊂例1:原文:In addition to purple mountain majesties and amber fields of grain ,the landscape features swampy wet-lands,lush rain forests,shimmering deserts,and glaciallakes.译文:美国的地貌风情万千,除了 巍巍群山,金色麦田 ,还有沼泽湿地㊁冰川湖泊,葱郁的雨林㊁发光的沙漠㊂分析:这句话主要讲解了美国的地貌特征,形容词使用较多,如果将原文中的 purple mountain majesties and amber fields of grain 逐字译为 紫色庄严的山,琥珀色的田野 时,读者在阅读时并不会对这样的描述印象㊃25㊃深刻,甚至通过这样的译文去联想景色,得不到一个很好的画面㊂将此句使用归化法译为 巍巍群山,金色麦田 四字词语,读者在阅读时就会主动勾勒出这样美好的画面,巍巍群山给人以庄严,金色麦田仿佛已经置身于美景中了㊂2.2㊀意译意译指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根据原文的大意,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㊂由于译者会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因此在译文中保留汉语的指称意义,以求译文和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㊂例2:原文:The Cascade Range acts as a climatic divide, with the lush western side receiving up to twenty times more precipitation than the dusty plains to the mountains east.译文:由于喀斯喀特山脉起到了气候分水岭的作用,使得西部地区草木茂盛,而东部地区气候干燥,这样西部地区的降水量比东部地区多20倍㊂分析:在翻译这段时,并没有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若按照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则为 喀斯喀特山脉起到了气候分水岭的作用,郁郁葱葱的西部获得的降水比东部尘土飞扬的平原多20倍㊂ ,虽然译出的内容大致可以使读者清楚译文的中心意思,但是却不够通顺简洁,译者在这里采用了意译法,没有按照原文的形式进行翻译,却也用通顺的语言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使读者读起来更加清楚明了㊂2.3㊀增词法增词法是指在翻译中为了使译文通顺易懂,或者为了使行文生动,更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而采用的增加部分解释性词语㊁连接词㊁概括性词语或者代词等㊂目的也是为了使译文的语法结构㊁表达方式㊁修辞和语气等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㊂例3:原文:Billions of years of evolution,severe wind and water erosion,and geographical anomalies reveal themselves in dramatic fashion in some of the areaᶄs natural features.译文: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严重的风蚀和水蚀,以及地理上的异常现象,该地区的一些自然特征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呈现了出来㊂分析:在翻译这句话时,考虑到了译入语的表达方式,在译文中增加了表达逻辑的连接词 经过 ,使译文不仅通顺,而且更具逻辑,符合汉语的表达㊂同时,在翻译reveal时,增加一个字 了 ,使译文更加通顺,也符合汉语的表达㊂2.4㊀重组法重组法是指在进行英译汉时,为了使译文流畅更符合汉语叙事论理的习惯,在弄清英语长句的结构和弄懂英语原意的基础上,彻底摆脱原文语序和句子结构,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㊂例4:原文:Ranging from subarctic at its highest elevations to tropical in its southernmost points,temperatures can range from below zero in the Great Lakes region to a balmy80de-grees in Florida in the same day!译文:从最高海拔的亚北极到最南端的热带,其温度可以在同一天内发生极大地变化 五大湖地区的温度为零下,而佛罗里达的温度却是令人舒适的80华氏度!分析:本句为较长,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对原文的语序进行了调整,并在通顺的前提前适当地进行了增词,使译文更加通顺易懂㊂译者将in the same day进行了前置先翻译,译为了 其温度可以在同一天内发生极大地变化 ,并在原基础上进行增词,既准确地传达了作者的意思,又使读者易于理解㊂3㊀异化策略的应用异化策略应忠实于原文,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内容㊁表达和异域风味,为了保留源语的文化因素,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使用异化策略,使用异化更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保护㊂3.1㊀音译法音译法指有些文化词汇和意象在译入语里是空缺的,而且很难用一两个字准确的译出其意义,这时需要把原文的发音直接转换成译入语里相同或相近的语音㊂例5:原文:Other vestiges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remain in the form of the ninth-century ruins of the scientifically ad-vanced Chaco culture,and the mysterious cliff dwellings of the thirteenthcentury Mogollon tribe.译文:古代文明的其他遗迹仍然以科学先进的查科文化的9世纪遗址和13世纪的莫哥伦部落神秘的悬崖住宅形式存在㊂分析:译文中的Chaco culture可以直接音译为查科文化,这是阿那萨基印第安人于公元900到1100年间创建的一处文明,位于新墨西哥州东北部的一个沙漠峡谷 查科峡谷 ,因此译者在翻译中,考虑到了原语所指定的文化现象,将其直接音译,符合异化翻译中,保留文化因素的特点㊂3.2㊀直译法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 特别指保持原文㊃35㊃的比喻㊁形象和民族㊁地方色彩等㊂例6原文:The rainbow-striped rock of the Painted Des-ert,the red sandstone monoliths of Monument Valley,the purple-hued Grand Canyon,and the bleached landscape of White Sands Monument all give lie to the idea that desert scapes come in two monotonous tones of brown.译文:彩色沙漠的彩虹条纹岩石,纪念碑谷的红色砂岩巨石,紫色的大峡谷,以及白沙纪念碑的漂白景观,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沙漠景观是由两种单调的棕色调构成的㊂分析:本句主要是要说明沙漠景观的特点,译者在翻译时,采用了直译的方法,将 The rainbow-striped rock of the Painted Desert,the red sandstone monoliths of Monument Valley,the purple-hued Grand Canyon,and the bleached landscape of White Sands Monument 进行逐字翻译,不仅做到了忠实原文,而且也使读者通过阅读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沙漠景观的特点㊂3.3㊀直译加注释法由于中国和美国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直译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很难理解㊂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添加注释进行解释或者介绍其相关信息及背景㊂例7:原文:Stretching"from sea to shining sea,"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 bordered by Canada to the north and Mexico to the south.译文:从海到光辉的海(指从此岸到彼岸,即大西洋到太平洋),美利坚合众国北与加拿大接壤,南与墨西哥相邻㊂分析:原文中的"from sea to shining sea,"直译为 从海到光辉的海 ,难免使读者感到困惑,这句话其实是出自Katherine Lee Bates在1913年发表的诗作 A-merican the Beautiful (美丽的家园),这首诗中有一句名言:Let us crow thy㊀Good with brotherhood,from sea to sea.(让我们以同胞爱加冕汝之善行,从此岸到彼岸)㊂因此在译文后添加注释,使读者一目了然,对译文更加理解㊂4㊀总结归化和异化策略的选择要符合具体的语境㊂由于翻译任务的目的是信息性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异化比归化更合适㊂但在个别情况,异化并不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㊂译者在使用异化翻译时要相信读者的可接受性㊂由于中美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译者在翻译时往往会认为异化会超出读者的想象,但事实上,读者的理解力可能会超过译者的想象㊂此外,异化的应用可以为汉语带来新的词汇和表达表达方式,也从另一方面丰富了汉语文化,在使用归化翻译时译者要尽可能的靠近读者,因此要充分利用汉语表达,汉语和英语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的不同,而译语读者是中国人就需要译者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底蕴和较强的交际能力,充分利用好交际语言㊂异化和归化的争论持续了很久,又各有其利弊,因此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使用哪种方法更为恰当,为译文增色㊂参考文献[1]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or s Invisibility[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4.[2]郭建中.异化与归化:道德态度与话语策略 韦努蒂‘译者的隐形“第二版评述[J].中国翻译,2009,30(02): 34-38+95.[3]朱晓菁,杨方应.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的二分法 以奈达㊁纽马克㊁诺德及韦努蒂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5):78-81+111.[4]李洁平,吴远庆. 译者的隐身 到 译者的彰显 从海明威‘雨中的猫“的翻译看归化异化策略的选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61-64. [5]张思永,王慧敏.归化还是异化 谈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若干因素[J].广西社会科学,2007,(10):145-148. [6]李芸泽.汉英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J].才智, 2019,(31):227.[7]原传道.英语 信息型文本 翻译策略[J].中国科技翻译, 2005,(03):50-52+23.[8]李玉英,胡勇.论信息型文本的翻译补偿策略[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33(01):76-80.[9]付仙梅.试论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创新与局限[J].上海翻译,2014,(03):75-77.[10]王赟.劳伦斯㊃韦努蒂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再思[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3):363+380.㊃45㊃。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下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现象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下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现象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下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现象一、引言最近十多年来,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一直是国内翻译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

纵览国内许多翻译期刊,论述翻译问题时涉及到的归化与异化问题众多。

但是,总体看来,大多数论述似乎都从传统的译论角度出发,只是将归化与异化限定在对文本的语言学认识范畴的基础上进行单向的研究。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使得各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而翻译学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人类的交往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

翻译不仅仅要考虑到文本因素,还应该结合文本考虑其外部的政治、社会、文化语境等因素。

苏珊·巴斯内特和哈瑞什·特里维蒂认为“翻译总是植根于文化和政治体系以及历史当中”“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反映了译本产生的语境”(曲夏瑾、金敏芳,2011:48)。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是一种带有很强意识形态色彩的文化批评理论,它关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关系。

它的提出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启示,将翻译活动回置于它所产生的真实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

因此在后殖民主义理论这一大背景下,研究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问题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作为一种文化批评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建立在解构主义、阐释学、多元系统论、描写主义、目的论和新历史主义基础上的翻译理论。

后殖民翻译研究理论给予翻译研究的启示在于它视“翻译为殖民文化的产物,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权力差异语境中不平等对话的产物”(王东风,2003:4)。

后殖民翻译研究关注弱势民族、弱势文化和弱势群体,以文化生态平衡和世界多元文化为视角,努力创造世界文化多样性。

这一翻译理论的提出使得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语言、文体和风格等文本内部问题,一大批原先热衷于探讨翻译技巧的学者也逐渐将目光转向非文本因素,比如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等。

至此,翻译研究经历了“文化转向”“权力转向”,权力关系后来成为后殖民主义理论和翻译研究共同关注的焦点。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理论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理论
Domestication refers to the target-culture-oriented translation in which unusual expressions to the target culture are exploited and turned into some familiar ones so as to make the translated text intelligible and easy for the target readers.
Foreignization is a source-culture-oriented translation which strives to preserve the foreign flavor as much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transfer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to the target one.
定义Definition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 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 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 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归化法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 是基于人类文化和语言 的个性而发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 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例子
① 异化可以在语音层上出现。例如: ballet译作“芭蕾舞” cigar译作“雪茄” laser过去译成“莱塞”,现译作“镭射”、“激光” 目前大街小巷都风行的“卡拉 OK”等。
② 异化可以在词语层出现。例如: “crocodile tears”译作“鳄鱼的眼泪” “an olive branch”译作“橄榄枝” “sour grapes”译作“酸葡萄” “the cold war”译作“冷战ove my dog. 爱屋及乌。 2.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3.lick one’s boots 拍马屁 4.Diamond cuts diamond 棋逢对手 5.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 6.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 7.T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 8.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body.一个和尚

文化翻译理论 韦努蒂

文化翻译理论  韦努蒂

25
韦努蒂批判继承了施莱尔马赫的异化翻译观,挑 战民族文化典律和民族价值观,从而进行文化的重 构和构造以文化为基础的文化身份。他对异化做出 这样的定义:异化翻译是一种另类的文化实践,通 过与本土边缘语言观点和文学观点建立联系形成对 主流文学规范的拒绝,这些边缘观点就包括那些由 于本身抵抗主流文学价值观而被排斥的外语文化。 一方面,异化翻译对外语文本实施一种我族中心主 义挪用,将其列入本土文化政治议程,如另类文化; 另一方面,正是这种另类的立场使得异化翻译突显 出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起到一种文化修复 的作用,认可了偏离我族中心主义的译文并有可能 对本土文学典律进行修正。
4
一.理论背景
5
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与特定的时代与 理论背景分不开的,同时,这一理论也在继承和借鉴 前人翻译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突破与创新。
6
20世纪60年代,翻译研究逐渐从传统的静态的 字句对应的路子,转向更为宽阔的领域,语域、话 语分析、社会、文化以及翻译的目的都成为翻译研 究者们考虑的因素,语言与社会文化功能联系起来, 以此为基础与铺垫,70年代,以色列学者伊万·佐 哈尔提出多元系统理论,将翻译文学视为在目的语 文化中更大的社会、文学、历史系统中运作的子系 统,多元系统论认为:【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独立 的文学现象,而是整个文学系统的一部分,文学作 品从而被看作是社会、文化、文学、历史框架中的 一部分,左右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多种类,多 层次的系统集合】,即多元系统。
韦努蒂采用抵抗式翻译来抵制归化的顺畅翻译观目的是保留原文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产生陌生化的译本这里的陌生化既体现在相对于原文的陌生同时更体现在使译语读者感受到异域文化的陌生阻止目的语文化对文化他者的帝国主义归化通过抵抗式翻译来限制我族中心主义暴力推翻英语国家的文化霸权及其所带来的不平等文化交流抵制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自恋心理通过译者在译文中的现身实现译者地位的上升使其劳动和劳动成果得到应有的尊重

“抵抗式翻译”的“异化观”之我见

“抵抗式翻译”的“异化观”之我见

“抵抗式翻译”的“异化观”之我见抵抗式翻译(resistant translation),是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他主编的《反思翻译》(Rethinking Translation)的前言中提出的翻译策略。

韦努蒂的翻译研究基础主要是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研究重点是将翻译置于社会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和历史等重大背景中考察,旨在通过对源语地“他者”价值观的凸显,抵制英美民族中心主义、帝国主义文化价值观和殖民主义翻译观。

此外,从译者主体性上来说,抵抗式翻译也可以提高译者的地位,使译者由的“翻译匠”的尴尬地位上升为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文化精英。

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采用后结构主义的破坏性方法来动摇译者隐藏自身的翻译方法,其主要的方法就是采取异化的形式,使译本读起来就像翻译,他认为“A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the site where a different culture emerges, where a reader gets a glimse of a cultural other, and resistance ,a translation strategy based on an aesthetic of discontinuity, can best preserve that difference, that otherness, by reminding the reader of the gains and losse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the unbridgeable gaps between cultures”用这种不通顺的翻译来凸显“他者”特色,打破英美主流文化对于“他者”的期待视野,借此重塑源语地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原型。

翻译作为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是促进各民族间相互交流和影响的重要手段,翻译问题已不再纯粹是个语言问题。

从《阿Q正传》的日译来看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

从《阿Q正传》的日译来看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

第26卷 第1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6 No.12 2017年12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Dec. 201797文章编号:1008-8717(2017)12-0097-03从《阿Q 正传》的日译来看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段奥曼 徐 凤(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 山东 日照 276826)摘 要:受各国语言文化及政治经济等诸多差异的影响,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活动多多少少带有信息失衡这一弊端。

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结合解构主义思想向美英文化霸权发起新挑战,提出了著名的抵抗式翻译策略。

这一策略对很多翻译家的翻译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面对西方文化霸权和归化翻译现象,构建翻译界的中国文化主体话语权的今天,韦努蒂提出的抵抗式翻译策略依然具有其合理性,依然对我国的文化翻译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

本文试图对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策略进行系统的介绍,并以鲁迅小说《阿Q 正传》日译本的部分内容为例分析抵抗式翻译策略的具体应用情况,进一步探讨此策略对中日互译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劳伦斯•韦努蒂;抵抗式翻译;异化与归化;阿Q 正传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1953-)是西方解构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美国翻译理论界最活跃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

“结构主义翻译观认为,原文具有固定统一的意义,意义存在于语言之先,语言只是表达意义的工具,原文作者是原文的主体,原文和原文作者是翻译的本原,译者的中心任务就是再现原文,同原文等值。

但是,解构主义派认为,原文意义是动态的、不确定的,译者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寻找和发掘原文的意义,原文靠译文存活、发展和成熟。

”[1]491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于一身的韦努蒂,秉承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的主张,追求文化的多元化。

他主张翻译在于“存异”,而非“求同”,反对以译入语为目的的传统的归化翻译策略,提倡译者在翻译中“显形”的异化翻译策略,以抵抗西方翻译中的欧美文化霸权。

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

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

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摘要:该书是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ernce Venuti)的一本代表作。

作者在书中只追溯了以通顺为目标的“本土化”(domestication)翻译理论以及作者所赞成的“异化”(foreignization)翻译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作者写本书的目的是呼吁对现存占主导地位的本土化翻译理论发起挑战,倡导革新。

关键词:翻译;异化翻译;劳伦斯?韦努蒂一、引言异化翻译理论长期存在但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韦努蒂是异化翻译的倡导者。

这部作品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隐身”,粗略的建立了自己的理论,探讨了传统翻译理论及其目前的影响;第二章“标准”,追溯了自十七世纪以来在英语国家中刮起的以“通顺”为标准的翻译理论旋风,探究了徳南姆(John Denham)等作家的作品;第三章“国家”,试图重建“异化翻译理论”传统。

该理论的奠基人有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弗朗西斯?纽曼(Francis Newman)和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作者认为该理论能够用来对抗目前正处于主导地位的“本土化”翻译理论;第四章“异化”,举出了一个将异化翻译理论用于实践的人物——意大利作家兼翻译家塔尔凯蒂(Iginio Ugo Tarchetti),异化理论是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行为,它与边缘化的语言学以及本国的文学价值建立联系,并以此来挑战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理论;第五章“边缘”,展示了反对“本土化”“通顺”“语言透明”的现代主义者,包括庞德(Ezra Pound)保罗?布莱克本(Paul Blackburn);第六章“相合”,作者通过自己对同时代米兰籍诗人德安吉利斯(Milo De Angelis)作品的翻译为例,为我们展现了另一位传统翻译理论的挑战者——作者本人;第七章“采取抵抗”,嘱咐译者应异化其译本,使异化翻译成为“文化抵制”的手段。

二、该书的主要理论(一)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翻译理论。

韦努蒂“异化”翻译思想解读与反思

韦努蒂“异化”翻译思想解读与反思

韦努蒂“异化”翻译思想解读与反思摘要:韦努蒂的异化翻译思想被译介到国内后,一直备受国内译界的关注,掀起了对其讨论的热潮。

许多专家学者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与误读。

为澄清此类问题,试图对韦努蒂异化翻译思想追本溯源,并结合相应批评对其进行讨论。

关键词:归化;异化;抵抗;文化差异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1995年出版的名著《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提出“异化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的概念。

我国郭建中教授在2000年发表的“韦努蒂及其解构主义的翻译策略”一文中较系统地介绍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

他认为,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是典型的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这一见解得到国内不少学者的赞同与支持,如任淑坤(2004)等。

至此,我国翻译界掀起了对异化翻译讨论的热潮。

根据蒋骁华教授(2007)的调查研究,在多达300余篇关于异化的学术论文中,这些论文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两种立场:异化翻译基本上相当于直译;异化翻译是直译的延伸,其内涵比后者丰富。

蒋骁华教授指出,虽然其“异化翻译理论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有一些类似或相通之处”,但却存在着“本质区别”。

一、“异化”的提出与发展德国思想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认为,翻译“只有两种翻译方法:要么译者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让读者去接近作者,要么译者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让作者去接近读者”。

蒋骁华认为,韦努蒂批判地继承了施莱尔马赫的思想。

韦努蒂认为:异化翻译是一种另类文化实践,它发展在本土处于边缘地位的语言和文学价值观,包括因抵抗本土价值观而被排斥的异域文化。

一方面,异化翻译对原文进行以我族为中心的挪用,将翻译作为再现另类文化的场点,从而把翻译提上了本土的文化政治议程;另一方面,正是这种另类的文化姿态使异化翻译能够彰显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发挥文化重构的作用,并使那些偏离我族中心主义的译文得到认可,并有可能修正本土的文学经典。

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 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

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 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

2、选用与原文风格相符的目标语言词汇,以传递原文的独特韵味。 3、尊重原文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尽可能保留原文中的文化意象和修辞手法。
二、韦努蒂对异化翻译的阐述和 解读
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异化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他指出, 翻译并非是一种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涉及文化、历史、社会和意识形态等多个 层面的跨文化交流。因此,翻译需要尊重并体现原文的异质性,而不是将其消解 于目标语言之中。
2、异化:与归化相反,异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色, 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这种翻译方法有助于保留原文的文化差异 和语言风格,让读者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特点。然而,过度异化可能 导致读者理解上的困难和文化冲突。
五、如何合理运用归化和异化
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合理运用归化和异化是关键。根据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语义翻译强调忠实于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而交际翻译注重目标读者的理解和 接受效果。因此,在实践中应将这两种翻译方法结合起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 适的翻译策略。当涉及重要信息传递和语义表达时,采用语义翻译为主、归化为 辅的方法;而在文化展示和修辞效果方面,则可采用交际翻译为主、异化为辅的 方法。
总之,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为我 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理解和应用韦努蒂的翻译 理论对我们的跨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在翻译研究中,归化和异化这对概念长久以来一直是核心议题。从乔姆斯基 (Noam 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到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异化翻译 策略,这些理论都为我们理解翻译过程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视角。本次演示将 通过探讨这对概念,进一步理解翻译、文化身份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理论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理论
从历史上看,异化和归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 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 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 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
按韦努蒂(Venuti)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 而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 景”。
因此,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 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不能混 为一谈。
Similarities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put emphasis on the linguistic and stylis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target text translated in these ways may not be very smooth in language and the content may not be familiar to the target readers, so they may feel foreign when reading the translation.
译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All roads lead to Rome”译为“条条道路通罗 马”“; ivory tower” 译为“象牙塔”。 “摊牌”译为“show one’s cards”“; 揭开新的一页”译为“turn over a new leaf”“; 纸老虎”译为“paper tiger”“; 丢面子”译为“to lose one’s face”“; 留面子”译为 “to save one’s face”。

劳伦斯·韦努蒂的阻抗式翻译策略刍议

劳伦斯·韦努蒂的阻抗式翻译策略刍议

劳伦斯.韦努蒂的阻抗式翻译策略刍议
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阻抗式翻译策略是一种重视翻译的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

这种策略强调翻译者应该尊重原文的文化特色,并在翻译时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以便让译文在读者中产生异国情调。

因此,翻译者在翻译时应该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语言特征,而不是采用本地化的语言。

阻抗式翻译策略还建议翻译者在翻译时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文化特色。

为了做到这一点,翻译者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以及原文的文化特征。

此外,翻译者还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原文的语言,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最后,阻抗式翻译策略还建议翻译者在翻译时要尽可能多地考虑读者的需求,以便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文化特色。

因此,翻译者应该根据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文化特色。

从权力话语看韦努蒂的文化翻译理论-(3)(1)

从权力话语看韦努蒂的文化翻译理论-(3)(1)

从权力话语看韦努蒂的文化翻译理论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流和翻译活动日益频繁,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权力的表达和文化认同的塑造。

在跨文化交流中常常存在着翻译暴力的现象,即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权力不平等和文化差异译者往往会对源语文化进行扭曲、删减或改写,从而导致信息的失真和误解。

翻译具有暴力性,无法避免[1](P.119),对跨文化理解和沟通造成深远影响。

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强势文化往往通过翻译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进而实现文化霸权。

原文与译文的权力关系尤为复杂,原作者通过原文传达特定的观点,译者对原作进行解读和重构,译者的主体性及其对原作的理解和诠释受到文化背景、语言能力和意识形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翻译建立了两种文化相互交流的桥梁,异化翻译在抵抗文化霸权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文学乃至政治内涵[2](P.120)。

本文旨在探讨福柯和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关联性,从中发现翻译暴力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跨文化交流中的翻译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暴力如何对跨文化理解和沟通造成影响,找到正确处理翻译暴力的方法与路径,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深化与发展。

一、权力话语与文化翻译的关系(一)权力话语理论概述权力话语理论是由法国哲学家、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其著作中提出的,它主要阐释了权力、知识、话语三者之间的共生关系[3](P.144)。

福柯认为,话语不仅是真理、知识和权力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权力的表现和争夺对象。

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中指出,话语是一种对话语对象进行“赋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建构力量[4](P.3)。

话语作为一种语言实践,是制度化和塑造的主体,它主导了人在社会与文本认知中的真理认知,进而塑造了人的思维与行为模式。

通过界定特定历史时期的知识形态,话语反映了权力对知识生产的深远影响[5](P.115)。

因此,话语也被视为探讨权力、知识与语言间关系的独特视角。

从劳伦斯.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看文化入侵现象

从劳伦斯.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看文化入侵现象

从劳伦斯.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看文化入侵现象摘要: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工具。

由于国家之间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各国地位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也体现在翻译活动中。

因此以英美为代表的强势文化在翻译输出的过程中形成霸权文化,在国际交流中话语霸权变得日益显著,对弱势国家话语权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本文从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出发,浅谈文化霸权现象对于翻译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劳伦斯·韦努蒂异化翻译文化霸权话语权随着20 世纪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兴起,近些年来翻译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即权力转向。

从后殖民主义理论看,翻译不是一种纯粹的文字活动,它涉及到两种文化的对话。

而两种文化因为经济基础的不同,分属于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强势文化以英美文化为代表,它将西方殖民意识大量输出到殖民地或第三世界国家,将帝国主义殖民政策在文化领域进行渗透,在翻译中便出现了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归化原则的现象。

而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对这一现象持反对观点,明确地提出了抵抗式翻译(resistant translation)或异化(foreignization),旨在抵御以目的语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以表现外国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

他认为,翻译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种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的干扰,外国文本在被翻译的过程中,总会被不同程度的消解。

因此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他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在内容和风格中突出原文之‘异’,来表达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这种方法不只是简单地处理翻译中常见的语言问题,而且把文化和政治纳入了“异化”与“归化”的争论之中。

最为典型的例子当属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英译。

它有两个版本最富盛名: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

杨宪益本以忠实、准确见长,他使用异化翻译策略,保留了源语中的文化因素、汉语的句式结构和修辞风格,这种文化差异有利于给西方读者营造一种生疏感,进而质疑英语的优越性,关注东方文化的异域风情。

浅析韦努蒂的翻译思想

浅析韦努蒂的翻译思想

《浅析韦努蒂的翻译思想》摘要:译者应该故意保留原文的表达和句式,避免译文通顺,让读者明显感觉到所读的是译本,从而感觉到译者的存在,体现了译者的创造性,彰显了译者的角色,异化论者一反传统观点,认为异化翻译是一种再创造,创作、翻译与研究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对于弱势文化和被边缘和排斥的文化,当它们通过异化的手法译入强势文化时,该策略无疑是抵御强势文化和价值观,表达思想和文化的最佳方法陈思刘晓萌摘要: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是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和积极倡导者。

其译学思想主要集中在1995年出版的专著《译者的隐形》和他主编的一本解构主义翻译论文集《对翻译的再思考》以及著作《翻译的丑闻》中。

近年来,随着翻译者对文化交流与传播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强,韦努蒂的翻译理论受到了广泛关注,影响极大。

本文简要梳理了韦努蒂的主要翻译思想,指出其进步性及局限性,能够为译者选择翻译策略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翻译;译者的隐形;异化翻译一、译者的“隐形”韦努蒂在其专著《译者的隐形》中提出“隐形”这个术语,用来描述译者在当代英美翻译界的状况。

他指出译文的“不可见性”,读者看不见译者,仿佛在读原文,而不是译文。

译者实际处于“隐形”状态,原因包括两方面。

首先,译者本身倾向于译成“流畅”的英语。

其次,译入语读者阅读翻译文本的方式。

不论是散文、诗歌、小说还是其他类型的题材,多数人所接受的译文是读起来流畅,没有任何语言或风格的独特之处,看上去译文已经反映了作者的实质意义,译文似乎不是译文而是原作。

然而,翻译的前提是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存在差异,彼此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等。

这种流畅的翻译方法不仅忽略了作者和译者、原文和译文的相互关系,抹杀了译者对译文的阐释、应得的地位以及所付出的努力,同时还掩盖了语言和文化间的差异。

所以韋努蒂提出了“抵抗式”的翻译策略,倡导译者显形。

这种抵抗是勇于承认源语言和译入语之间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将这种差异表现出来,甚至也会背离原文。

以归化与异化的角度进行的翻译效果对比——以《魔兽世界5.0》CG翻译为对象

以归化与异化的角度进行的翻译效果对比——以《魔兽世界5.0》CG翻译为对象

以归化与异化的角度进行的翻译效果对比——以《魔兽世界5.0》CG翻译为对象【摘要】劳伦斯·韦努蒂在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的思想,提出以异化彰显译者主体性,并以异化抵抗强势语言优势的主张。

在今日的翻译实践中,这一观点被证明仍具有充分的指导意义。

特别是韦努蒂站在后殖民语境下,将文化引入翻译的思考,从目的语文化与外语文化的“驯化(Domestication)”角度,批判了英语语言霸权对弱势语言的“暴力”。

而翻译本身就带有充足的“归化”属性,特别是古往今来各派理论对于译文通畅性的追求,韦努蒂的理论曾广受批评。

但不可否认,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理论为译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译者重新意识到翻译活动做具有的文化意义。

也为相比于英语文化处于弱势地位的汉语文化,在新时代的文化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视野,为汉语翻译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关键词】归化、异化、对立统一一、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当代美国翻译家与翻译史学家。

他在1995年出版了专著《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阐释了通过进行异化翻译,从而使译者得以“显性”,以此来体现译者主体性的翻译理论。

在他于1998年出版的专著《翻译的窘境》中,他更加深入地阐释了异化的翻译理论。

韦努蒂吸取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rcher)的理论,对“归化”与“异化”的翻译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

韦努蒂认为:“翻译是一种过程,译者在这个过程中把组成源语文本的语链替换为目的语的语链,并进行一定的阐释”(Venuti, 1995)。

在这一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或出于译者所处的文化背景、或处于其所抱有的翻译目的等原因,对原文进行了独特的阐释。

韦努蒂将这种阐释总结为“暴力”。

而为了抵抗这种翻译过程中的“暴力”,韦努蒂提出了“归化”与“异化”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劳伦斯.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看文化入侵现象
摘要: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工具。

由于国家之间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各国地位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也体现在翻译活动中。

因此以英美为代表的强势文化在翻译输出的过程中形成霸权文化,在国际交流中话语霸权变得日益显著,对弱势国家话语权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本文从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出发,浅谈文化霸权现象对于翻译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劳伦斯·韦努蒂异化翻译文化霸权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9-0024-01
随着 20 世纪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兴起,近些年来翻译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即权力转向。

从后殖民主义理论看,翻译不是一种纯粹的文字活动,它涉及到两种文化的对话。

而两种文化因为经济基础的不同,分属于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强势文化以英美文化为代表,它将西方殖民意识大量输出到殖民地或第三世界国家,将帝国主义殖民政策在文化领域进行渗透,在翻译中便出现了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归化原则的现象。

而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对这一现象持反对观点,明确地提出了抵抗式翻译(resistant translation)或异化(foreignization),旨在抵御以目的语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以表现外国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

他认为,翻译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种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的干
扰,外国文本在被翻译的过程中,总会被不同程度的消解。

因此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他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在内容和风格中突出原文之‘异’,来表达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这种方法不只是简单地处理翻译中常见的语言问题,而且把文化和政治纳入了“异化”与“归化”的争论之中。

最为典型的例子当属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英译。

它有两个版本最富盛名: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

杨宪益本以忠实、准确见长,他使用异化翻译策略,保留了源语中的文化因素、汉语的句式结构和修辞风格,这种文化差异有利于给西方读者营造一种生疏感,进而质疑英语的优越性,关注东方文化的异域风情。

而霍译英文流畅自然,以雅致取胜,他对源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归化,读来通俗易懂,似乎拉近了跟读者的距离,但是实际上,英语读者对原文的真实文化内涵却如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它剥夺了英语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权利,从而也阻碍了文化的交流。

此外,霍克斯的归化译法更多地关注西方读者对译作的接受力,很少考虑到传播中国文化给西方读者的重要性,这直接导致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之间的文化话语差异。

再比如,赛珍珠在译《水浒传》时,将东方的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用西方人所熟知的基督教文化所替换,如此归化译法虽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作品情节,但抹杀了东方文化精髓,阻止西方读者了解东方人的宗教信仰及价值体系,是一种文化侵略现象。

经过这样的改造,《水浒传》所要传达的中国式思想便不真实,在话语权利
的角逐中便落了下风。

在这样的霸权的欺压下,其中文化也将呈现出“失语”状,因此,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是不真实的,西方读者对于异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也将大打折扣。

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在对外宣传的影视作品、广告和产品输出市场中同样存在文化霸权现象。

如在以往国际影展中获奖的中国影片多是介绍贫穷、落后和苦难中的中国,因为它符合英美强势主流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一贯了解,而这种了解也是有失偏颇的。

他们常常以英美本土的审美标准来审视其他文化的作品,作出有意识的选择。

那些反映他族人民落后的文本往往成为强势文化国家的首选,并且将之当成他族文化经典一译再译,从而让更多的读者对他族文化误读,产生根深蒂固的误解。

所以,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手段,在真实的再现源语所要传达的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尽量保留源语文化至关重要。

以上几例仅从翻译的角度粗浅地解读文化的输出及话语权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翻译是人们了解他族文化世界观、价值观的最重要媒介,它所传递的信息对受众来说有着深刻的影响,是最深层次的意识形态的影响。

它一方面能促使强势文化通过翻译来输出霸权文化,实现殖民的目的,另一方面势必会使弱势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不利境地。

为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译者有必要对现状加以改善,掌握话语权,在翻译中直击文化霸权。

参考文献:
[1]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1.
[2]peter 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3]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4]venuti, lawrence. 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5]蒋骁华, 张景华. 重新解读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2007,(3):41.
[6]孙晶.文化霸权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孙艺风.翻译研究与意识形态:拓展跨文化对话的空间[j].中国翻译:2003,(5): 38-41.
[8]孙致礼. 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
[9]谭惠娟.从文化的差异与渗透看翻译的异化与归化[j].中国翻译, 1999,(1): 45-47.
[10]张京媛.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韩丽,陕西中医学院英语系讲师,在读硕士,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