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设计指导书
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一、概述管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多个领域。
本设计说明书旨在介绍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选型方法、安装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
二、设计原理管板式换热器采用管道和板式换热器结合的方式进行换热。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热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通过管壁和板片与低温流体进行换热。
同时,管道和板片的结构也能使热流体均匀地流过,从而增强换热效果。
三、结构特点1.结构紧凑:管板式换热器体积小,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适用于场地狭小的场合。
2.换热效率高:管板式换热器采用多层板片进行换热,有效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
3.应用广泛:管板式换热器适用于多种流体之间的换热,如液-液、气-液等。
4.可靠性高:管板式换热器采用优质材料制造,工艺先进,具有耐腐蚀、耐压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四、选型方法1.按照工艺要求确定换热参数:如换热量、流量、温度等。
2.确定流体性质:如流体介质、流速、粘度等。
3.进行换热器设计:选择合适的板片组合,计算换热器换热面积,确定尺寸和数量。
4.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耐腐蚀、耐高温的合金材料,同时考虑生产成本。
五、安装注意事项1.在安装前,应仔细检查产品是否完好,检查连接处是否严密,以确保安装质量。
2.安装时应注意管路连接方式的选择,可选用法兰连接或焊接连接。
3.在碰到易燃易爆介质时,应注意防火防爆措施。
4.安装后应进行效验,检查管道连接是否泄漏,实验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六、总结管板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应用广泛、可靠性高等特点,是目前工业中使用的一种高效节能的换热设备。
在选型和安装过程中,应注意流体性质、工艺要求的确定,材料的选择和安装质量的保证。
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
(2008届)
题 目55000Nm3h烟气热量回收板式换热器
学 生王玉龙
学 院怀德学院专业班级装备081
校内指导教师张锁龙专业技术职务(宋体 四号 粗体)
校外指导老师(宋体 四号 粗体)专业技术职务(宋体 四号 粗体)
二O—二年五月
55000
摘要
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与版面的波纹形状、尺寸及版面组合方式都有密切关系。对 于任何一种新型结构尺寸板片的传热及阻力特性,都只有通过实验计算测定。对于无相
m/s
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质量
kg
n
板片数
p
压力
Pa
Q
传热量
J/s
r
半径
m
s
板片厚
mm
T
热力学温度
K
t2
空气温度
C
t1
烟气温度
C
Dt
对数平均温差
C
v
流速
m/s
l
导热系数
W/(m.K)
n
温差修正系数
6
板间距
mm
a
正应力
MPa
T
剪应力
MPa
P
密度
3
kg / m
1.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55000Nmi^h烟气热量回收板式换热器
3.10压力试验检验报告26
3.11工程造价26
4.板式换热器安装、使用、维修、保养28
5.总结30
参考文献31
致谢32
术语表
符号
名称
单位
A
面积
m2
b
板片宽
m
c
板式换热器技术规格书
板式换热器技术规格书技术规格书一、产品概述二、技术参数1.换热面积:板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为XXX平方米。
2.最大设计压力:板式换热器的最大设计压力为XXXMPa。
3.最大设计温度:板式换热器的最大设计温度为XXX℃。
4.工作介质:板式换热器的工作介质为XXX。
5.流量范围:板式换热器的设计流量范围为XXXm³/h。
6.热传导系数:板式换热器的热传导系数为XXXW/(m²·℃)。
7.腐蚀防护:板式换热器的腐蚀防护采用XXX材质。
三、技术要求及性能指标1.换热效率: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应达到XXX以上。
2.压降:板式换热器的单侧压降不应超过XXXPa。
3.泄漏率:板式换热器在最大设计压力下的泄漏率不得超过XXX%。
4.清洗周期:板式换热器的清洗周期应不少于XXX个工作周期。
5.尺寸要求:板式换热器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横截面积及顶底板厚度应满足强度要求。
6.耐压性能:板式换热器应能承受设计压力下的静压试验。
7.使用寿命:板式换热器的设计使用寿命为XXX年。
8.安全性:板式换热器的安全系统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并具备过压、过温等保护功能。
四、检测与验收1.板式换热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具备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3.出厂前应对板式换热器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五、工程实施要求1.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
2.板式换热器的安装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与其他设备、管线等发生碰撞,保证设备的完好无损。
3.设备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调试并记录相关参数以验证板式换热器的性能。
4.设备维护保养应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操作手册进行,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六、售后服务1.供应商将提供一份完整的产品操作手册,包括设备的使用、安装、维护等内容。
2.提供一年的免费维修保修服务,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供应商将提供技术支持,协助用户解决设备运行中的问题。
换热器设计手册
换热器设计手册换热器设计手册第一部分:引言换热器在许多工业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和冷却介质。
本手册旨在提供关于换热器设计的详细说明和指导,以确保设计和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第二部分: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1 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换热器是通过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来实现的。
基于传热原理,换热器可以分为传导、对流和辐射换热器。
2.2 换热器的分类根据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式和传热机理,换热器可以分为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等。
第三部分:换热器设计的影响因素3.1 流体参数流体参数包括流体的流量、温度、压力、热导率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和换热面积的确定。
3.2 材料选择换热器的材料选择对其使用寿命和换热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根据介质的性质和工作环境进行材料选择,并考虑材料的耐腐蚀性、导热性等因素。
3.3 热负荷计算通过计算热负荷,可以确定换热器的尺寸和换热面积。
热负荷计算依赖于流体参数和换热器的设计要求。
第四部分:换热器的设计步骤4.1 确定换热方式根据介质的性质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换热方式,如对流换热、辐射换热或传导换热。
4.2 计算传热面积根据热负荷计算结果,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传热面积的计算需要考虑流体参数和介质的传热特性。
4.3 确定换热器尺寸和形状根据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流体参数,确定换热器的尺寸和形状。
应确保设计的换热器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和具有合理的流体阻力。
4.4 选择材料根据介质的性质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
应考虑材料的耐腐蚀性、导热性和可加工性等因素。
第五部分:换热器的安装和维护5.1 安装要求换热器的安装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
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换热器的密封性和防止外部损坏。
5.2 运行和维护换热器的运行和维护需要定期检查和保养。
应注意定期清洗换热器以防止结垢和污垢的堆积,避免影响换热器的传热效果。
板式换热器设计指导书
力、冶金、造船业、暖通空调等行业的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板式换热器,良好
地运行于各行业,ARD已发展成为可拆式板式换热器领域卓越的厂家。
ARD艾瑞德同时也是板式换热器配件(换热器板片和换热器密封垫)领域专
业的供应商和维护商。能够提供世界知名品牌(包括:阿法拉伐
/AlfaLaval、斯必克/SPX、安培威/APV、基伊埃/GEA、传特/TRANTER、舒瑞
加
1.2.2单板公称换热
面积
图2
经圆整后的单板计算换热面积,一般圆整到小数点后
2位。如单板计算换热面积为0.346m2,圆整后的公称换热面积为0.35m2。
1.2.3板间距b
板式换热器相邻两板片间的平均距离b,如图2所示。
1.2.4当量直径De
四倍的板间通道截面积与其湿润周边之比,按式(4)计算。
4As
可拆式板式换热器(PHE)、换热器密封垫(PHEGASKET)、换热器板片
(PHEPLATE)并提供板式换热器维护服务(PHEMAINTENANCE)的专业换热器厂
家。
ARD艾瑞德拥有卓越的设计和生产技术以及全面的换热器专业知识,一直以
来ARD致力于为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石油、化工、工业、食品饮料、电
2
a=φ⋅a1
(1)
式中:a—单板计算换热面积,m2;
φ—展开系数,板片展开面积与投影面积之比,按式(2)
计算
t
'
(2
φ=
)
t
式中:t'—波纹节距展开长度,
mm;t—波纹节距(如图2所
示),mm;
a1—在垫片内侧参与换热部分的板片投影面积,m2。 注:若导流区与波纹区波纹节距相差较大时,
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
该项目来源于燕化正邦公司大型石化用板式换热器研发项目。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
国外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板式换热器的应用已非常普遍。
我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批量生产板式换热器。
近年来,板式换热器技术日益成熟,与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其占地面积小、传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污垢系数低、拆卸方便、板片品种多、适用范围广,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传统板式换热器大多是可拆式的,主要以橡胶垫片密封,通常承压在2.0 MPa以下、耐温在200℃以下、容易泄漏,因此在石油化工装置中很少使用。
目前,板式换热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第一,板式换热器单元和单片面积大型化。
第二,采用无密封垫连接技术。
第三,由一种规格的板片设计几种不同波形夹角,以满足有不同压力降要求的场合。
第四,板片材料多样化,已使用了不锈钢、钛合金、高铬镍合金、蒙乃尔哈氏合金等材料,甚至还推出了石墨式换热器。
这促使产生了一种新型板式换热器---全焊接板式换热器,它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组装、运输、吊装简单,便于向超大型发展。
第二,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波纹板片作为传热元件,具有传热效率高、压降小、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金属耗量低等优势。
第三,采用焊接密封,避免了传统板式换热器胶垫密封受温度、压力的限制,设备的可靠性得到大幅提高。
适合装置长周期高可靠运行,特别是可以解决一些工业装置大型化或扩容改造由于设备庞大难以制造或受空间限制场地不足的矛盾。
符合当前国家节能环保的产业政策,在石化、电力、冶金、环保等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推广使用前景。
国外如瑞典阿法拉伐公司生产的紧凑型COMPABLOC换热器是全焊接的,该产品核心部件采用零腐蚀的设计理念,板片及与介质接触的部位均由316L或其他高等级耐腐材料,板片厚度通常不小于1mm,非常适用于化学侵蚀性非常强的工况,适用于处理高温和高压,液体/液体工位,以及用作冷疑器、再沸器的蒸气加热器。
板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工程原理 B》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板式换热器设计2-油处理能力 20000 公斤油 / 小时专业:高分子材料班级:学号:姓名:日期:2013 、1、 4----2013、1、14指导教师:张老师设计成绩:日期:高材 1001 班---- “板式换热器设计组2”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板式换热器设计-油处理能力 20000 公斤 / 小时(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见下表2、设备型式板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油:入口温度 70℃,出口温度 40℃(2)冷却介质:工业硬水,入口温度 20℃,(3)水的流量为 20000kg/h(4)油侧与水侧允许压强降:不大于 105 Pa(5)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名称Cp (kj/ ㎏.℃)(Pa.s)(W/m. ℃)(k g/m 3)油850 1.8 3.2×10-30.12目录一、设计方案简介 (5)1.1 板式换热器简介 (5)1.2 板式换热器的应用 (5)1.3 板式换热器的组装形式 (5)1.4 板式换热器的各种选择 (6)( 1)类型的选择 (6)( 2)板型的选择 (6)( 3)单片面积的选择 (6)( 4)流速的选择 (7)......( 5)流程的选择 (7)( 6)流向的选择 (7)( 7)流道数的选择 (8)二、工艺流程简图 (8)三、工艺计算和主题设备设计 (9)3.1确定物性数据 (9)1热负荷 (9)2平均温差 (9)3定性温度下物性数据 (10)4初估换热面积及初选板型 (10)5 核算总传热系数 (12)6传热面积 (12)7压差计算 (12)四、设计结果一览表 (14)五、附图 (15)六、辅助设备的选择 (16)七、参考文献 (17)七、课程设计感言 (18)一、设计方案简介选择设计方案的原则是保证达到工艺要求的热流量,操作上要安全可靠,结构上要简单,可维护性好,要能节省操作费用和设备投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1.1 板式换热器简介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
换热器设计指导书(DOC)
空调器主关件设计指导书换热器编制:审核:会签:审定:批准: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目录一、总述1、用途 (3)2、参考资料及参考标准 (3)二、设计步骤1、基本原理及性能指标 (3)2、产品选型2.1 产品类型 (4)2.2产品主要结构及材料选择要求 (4)3、设计计算 (7)4、安装规范要求 (11)三、设计雷区及规避措施 (11)四、检验要求 (12)一、总述1、用途这份换热器设计指导书,涉及到所有换热器的分类、换热器的选型、设计标准、安装规范,曾出现的社会问题,保证换热器的稳定可靠性。
2、参考资料及标准2.1参考资料《制冷换热器设计》、《制冷原理及设备》、《传热学》2.2参考标准Q/HKT J05101-1999 热交换器JB/T7659.4-1995 氟利昂制冷装置用干式蒸发器JB/T7659.5-1995 氟利昂制冷装置用翅片式换热器JB/T4750-2003 《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GB 150 《钢制压力容器》JB4734 《铝制压力容器》JB4745 《钛制压力容器》二、设计步骤1、换热器基本原理及性能指标1.1换热器基本原理在工程中,将某种流体的热量以一定的传热方式传递给他种流体的设备,称为换热器.在这种设备中,至少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参与传热。
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但是有的热交换器中也有多于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在其中传热的,例如空分装置中的可逆式板翅热交换器。
1.2换热器性能指标1)传热性能保证满足生产过程所要求的热负荷。
热交换强度高,热损失少,在有利的平均温差下工作。
2)阻力性能保证较低的流动阻力,以减少热交换器的动力消耗。
3)机械性能强度足够及结构合理。
要有与温度和压力条件相适应的不易遭到破坏的工艺结构,运行可靠。
4)经济性能经济上合理是指换热器在满足了其他性能指标的同时,自身的全部费用(包括设备费,运行费等多方面的费用)达到最小。
此外,一台较完善的换热器还应该便于制造,安装和检修,设备紧凑(这对大型企业,航空航天,新能源开发和余热回收装置更有重要意义)等。
管道作业指导书-25-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安装版本 2.0页码 2 of 5发行日期2015.07.25 生效日期2015.07.24 复审日期1编制目的1.1指导板式换热器安装。
2适用范围2.1适用于一般工业和民用项目热水系统、空调水系统、工艺冷却水等系统水水板式换热器的安装。
3引用标准及编制依据3.1GB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2公司相关质量标准:《现场施工质量标准—工艺冷却水系统:编号:ZLBZ-LQS-01》4施工准备4.1准备必须的吊装工具,检查设备基础的平整度,并通知相关单位验收,勘察现场及搬运路线,清理阻碍行进的障碍物。
4.2按照下表对基础位置和基础尺寸进行复检4.3通知相关单位进行设备的开箱验收,在设备完好资料齐全的前提下开始进行吊装。
5工艺流程板式换热器安装版本 2.0页码 3 of 5发行日期2015.07.25 生效日期2015.07.24 复审日期6操作流程及技术要求6.1起吊:应按板式换热器标牌上的标示重量选用合适的吊索,并通过吊装孔吊运板式换热器,将换热器水平放在设备安装基础上,禁止用缠绕板束的方式吊运板式换热器;6.2管路连接:板式换热器的管道要严格按照接口指示牌连接,流体进口处安装合适的过滤器。
为便于维修板式换热器,各接管上要安装切断阀门。
为了监测板式换热器工作状态,应在板式换热器各接口管道上安装温度表和压力表。
在靠近换热器处要避免进行管道焊接,以免损坏保护板和密封垫片。
如果要在活动压紧板上连接管路,见下图(1)管子①和弯头②应在上导杆全长上拆卸,以便清洗和检查,见下图(2)。
装在活动压紧板③上的管路必须是柔性的以便重新压紧板束。
可以采用波纹管。
所有的管路必须增加紧固支架,使板式换热器免受额外应力。
图(1)图(2)6.3板式换热器绝热时应将板换全部进行保温,包括板换底部不容易施工位置以及板换预留增加组片的伸长螺杆板式换热器安装版本 2.0页码 4 of 5发行日期2015.07.25 生效日期2015.07.24 复审日期6.4公司相关质量标准的要求:板式换热器 管口、方位、地脚螺栓孔、基础的位置与施工图、设备技术文件相符,各管路应清洁和畅通,在安装前管口全部封闭状态安装偏差坐标 15mm标高 ±5mm垂直度 (每米) 5mm悬浮固体含量浊度,不宜大于10 NTU(悬浮物颗粒大于1μm;浊度颗粒粒径1nm~1μm,前者是过滤法,后者是光学原理)冷却水回水(板式换热器进口)蝶阀安装方向正确、温度计数值正确,压力表已经校验,压力稳定,安装位置正确,偏心变径顶平,所连接的法兰垫为四氟垫,螺栓方向正确、紧固与螺母平齐,法兰与设备连接处用双头螺栓连接且受力均匀;设备入口处的管道最低点安装泄水阀,管道走向符合设计要求冷却水供水(板式换热器出口)蝶阀安装方向正确、温度传感器与冷冻水回水气动阀连接控制符合要求、温度计数值正确、压力表已经校验,压力稳定,安装位置正确,偏心变径顶平,所连接的法兰垫为四氟垫,螺栓方向正确、紧固与螺母平齐,法兰与设备连接处用双头螺栓连接且受力均匀;设备出口的管道最低点安装泄水阀,管道走向符合设计要求冷冻水供水(板式换热器进口)蝶阀安装方向正确、温度计数值正确,压力表已经校验,压力稳定,安装位置正确,偏心变径顶平,所连接的法兰垫为四氟垫,螺栓方向正确、紧固与螺母平齐,法兰与设备连接处用双头螺栓连接且受力均匀;设备入口处的管道最低点安装泄水阀,管道走向符合设计要求冷冻水回水(板式换热器出口)蝶阀安装方向正确、冷冻水回水气动阀与冷却水供水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符合要求、温度计数值正确、压力表已经校验,压力稳定,安装位置正确,偏心变径顶平,所连接的法兰垫为四氟垫,螺栓方向正确、紧固与螺母平齐,法兰与设备连接处用双头螺栓连接且受力均匀;设备出口的管道最低点安装泄水阀,管道走向符合设计要求6.5安装后运行注意事项6.5.1板式换热器对压力冲击敏感,往往会发生在试运行时,切换时和初次启动时等。
课程设计 板式换热器(含cad)
(4)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
名称 油
(kg/m3)
850
Cp (kj/㎏.℃)
1.8
(Pa.s)
3.2×10-4
(W/m.℃)
0.12
1
目录
设计一览表................................................................................1 设计方案简介............................................................................3 工艺及主体设备设计计算说明书............................................4 课程设计评述............................................................................7 参考文献....................................................................................8 课程设计计算............................................................................9 工艺流程简图............................................................................ 主体设备图................................................................................
板式换热器 作业指导书
板式换热器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HRBCP 版次/修改号:A/0 页数:第 1 页共 2 页1. 目的为正确指导员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机器设备正常运转,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范围适用于板式换热器操作岗位的作业指导。
3.权责3.1由板式换热器操作工负责操作运行。
3.2由维修主管及维修班长负责操作运行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3.3由品控人员负责各质量控制点的监控。
4. 定义无5. 作业内容5.1 开机前5.1.1将水箱备满水。
5.1.2启动补水泵将机组将板式换热器和二次水循环水泵及二次水管路系统充满水,并排净内部空气。
5.1.3确认循环泵出口阀门处于全闭状态,将循环泵进口阀门全开。
5.2开机5.2.1接通电源,启动二次水循环水泵,随后缓慢打开出口阀门。
5.2.2在循环泵试车的二十分钟内,应不断检测水泵电机的温度升高值,并检查整个管网是否有漏点。
5.2.3在确认循环泵及管网工作正常后,缓慢打开板换上的热源进出口阀门,使流量逐渐达到规定要求。
5.2.4 调整控制面板上的预定温度和回水温度,使其达到设定值。
5.3 关机5.3.1缓慢关闭换热器热源进口阀,再关闭其出口阀,切断热源。
5.3.2缓慢关闭二次水循环水泵出口阀,随后停泵,切断电源。
5.4 注意事项5.4.1严禁换热器在无二次水运行状况下注入热源。
机组启动时,应先注入二次水运行,后注入热源。
5.4.2停机时应先切断热源进出口,后停泵。
禁止频繁切换二次水循环水泵。
5.4.3操作阀门应慢,以防水锤,损坏设备。
5.4.4热源注入机组的流量必须逐渐增大,使换热器密封垫缓慢受热,均匀膨胀。
注入热源达到规定流量的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6. 相关文件无制定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分发号7. 相关记录换热站操作记录8. 附件无文件标准用纸Page 2 of 2。
板式换热器设计
设计3.1 符号Aa——预紧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夹紧螺柱总截面积,以螺纹小径计算或以无螺纹部分的最小直径计算,取较小值,mm2;Ab——实际使用的夹紧螺柱总截面积,以螺纹小径计算或以无螺纹部分的最小直径计算,取较小值,mm2;Am——需要的夹紧螺柱总截面积,mm2;Ap——工作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夹紧螺柱总截面积,以螺纹小径计算或以无螺纹部分的最小直径计算,取较小值,mm2;a2——被垫片槽中心线包容的板片投影面积,mm2;B——垫片有效密封宽度,mm;b——板间距,mm;b1——固定压紧板内侧至中间隔板自重作用点的距离,mm;b2——固定压紧板内侧之活动压紧板自重作用点的距离,mm;C1——中间隔板自重作用点至支柱内侧间的距离,mm;C2——活动压紧板自重作用点至支柱内侧间的距离,mm;d——夹紧螺柱小径或无螺纹部分的最小直径,取较小值,mm;F0——作用于a2上的流体静压力,N;Fp——工作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垫片压紧力,N;F1——中间隔板自重,N;F2——活动压紧板自重,N;f——上导杆受载所引起跨度中点的挠度,mm;f1——上导杆自重所引起跨度中点的挠度,mm;f2——板片及所充介质(水或其它流体取密度大者)重力所引起的上导杆跨度中点的挠度,mm;f3——中间隔板自重所引起的跨度中点的挠度,mm;f4——活动压紧板自重所引起的上导杆跨度中点的挠度,mm;H——上下导杆内侧间的距离,mm;J——上导杆惯性矩,mm4;L——夹紧尺寸,固定压紧板内侧至活动压紧板内侧间的距离,mm,L=(s0+b)Np+n1s2L1——导杆长度(固定压紧板内侧至支柱内侧间的距离),mm;L2——夹紧螺柱长度,mm;l——垫片中心线的展开长度,mm;l1——板片长度,mm;m——垫片系数,橡胶:m=1,石棉:m=2;Np——板片总数;n——夹紧螺柱数量;n1——中间隔板数量;p——设计压力,Mpa;q1——上导杆自重均布载荷,N∕mm;q2——板片及所充介质(水或其它流体取密度大者)所引起的均布载荷,N∕mm;s——板片厚度,mm;s1——压紧板厚度,mm;s2——中间隔板厚度,mm;s3——垫片名义厚度,mm;Wa——预紧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夹紧螺柱载荷(即预紧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垫片压紧力),N ;W p ——工作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夹紧螺柱载荷,N ; y ——垫片比压力,橡胶:y=1.4Mpa ,石棉:y=11Mpa ; [σ]b ——常温下夹紧螺柱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 [σ]t b ——设计温度下夹紧螺柱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 δ——夹紧螺柱上的螺母与垫圈之和,mm 。
板式换热器设计
图2-3 板式换热器实物图
板式换热器有不同的框架形式
A 框架夹板加紧式 最普通,拆卸和清洗都很方便。 B 简单夹紧式 结构轻便,清洗、检查不方便。 C 顶压夹紧式 拆卸方便,工作压力不高。
对于要进行两种及两种以上介质的换热,可在 板片中间可设置隔板。
双框架结构可以节约占地面积
A 左右各设置一个固定压紧板,中间设置两个活动压紧板;
双层板片 由两层板压合在一起,用于两种换热介质绝
对不能混合的场合
石磨材料板片 可用于强腐蚀介质的换热
宽窄通道的板片 “孪生”板片,相邻板间通道一宽一
窄
图2-8(a)半焊接式板片
图2-8(b)双层板片
图2-8(c)石磨材料板片
图2-8(d)大间隙板片
衡量波纹板片性能优劣的主要参数:传热效率、流 体阻力和承压能力。 人字形波纹板片的性能优于水平平直波纹板片。 研究发现人字型波纹板片上的人字角θ对换热效率、 流体阻力都有明显的影响。
Q tw t f A
或
q tw t f
(2)相变换热 A)凝结换热 蒸汽和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壁面相接触,蒸 汽就会释放出气化潜热而在壁面上凝结成液体,这种 现象称为凝结换热。 蒸汽的流速,流动方向,压力对凝结换热都有影响。 在板式换热器中,蒸汽的流动方向宜于自上而下, 并且应单程布置,以便减小压降和有利于凝液的排除。 板式换热器中冷却介质与蒸汽相对流动方向的不同 影响到凝结过程的不同: 逆流时,蒸汽凝结大部分发生在下部。 优先考虑 顺流布置
冷热流体在通道 中交错流动,流动 形式近似于全逆流。
图2-4(a) 单程流动 流动的形式可以根 据不同的工艺要求进 行组合。单程、双程、 多程均可,使之达到 最佳换热效果。 图2-4(b) 多程流动
换热器课程设计指导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学生体察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的初次尝试,通过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独立思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工设计任务,从而得到化工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工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
课程设计不同于平时的作业,在设计中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即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
所以,课程设计是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
通过课程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熟悉查阅文献资料、搜集有关数据、正确选用公式。
(2)在兼顾技术上先进性、可行性,经济上合理性的前提下,综合分析设计任务要求,确定化工工艺流程,进行设备选型,并提出保证过程正常、安全运行所需要的检测和计量参数,同时还要考虑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3)准确而迅速地进行过程计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过程设计计算。
(4)用精练的语言、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计算结果。
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般包括如下内容:(1)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简要的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的选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的工艺尺寸及结构设计。
(3)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4)工艺流程简图(5)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图面上应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和附件列表。
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由说明书和图纸两部分组成。
设计说明书应包括所有论述、原始数据、计算、表格等,编排顺序如下:(1)标题页(附标题页示例)设计题目:_________________设计者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设计成绩: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2)设计任务书(3)目录(4)设计方案简介(5)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6)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7)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8)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一览表(9)对本设计的评述(10)附图(工艺流程简图、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11)参考文献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1 煤油冷却器的设计(一)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 19.8 * 10 4吨/年煤油2设备型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以自来水为冷却介质。
板式换热器设计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去完成板式换热器的设计任务的实践能力
(3)设计目标
设计的设备必须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环境上是友好的。
(4)设计条件
处理能力:52t/h热污水
设备型式:板式换热器
操作条件:
热污水:入口温度90℃,出口温度35℃
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70℃
A .计算总传热系数
B .计算传热面积
(4)换热器核算
(5)完成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全过程;
(6)画出板式换热器的零件图;
(7)画出板式换热器的总装配图;
3.课题完成后提交的书面材料要求(论文字数,图纸规格、数量,实物样零件图;
(3)装配图一张;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板式换热器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
姓名
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主要任务:
(1)设计的主要任务
换热器在节能、能量转换,能量回收,以及新能源利用领域里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换热器也是工业和科研中广泛应用的换热设备之一,其设计过程要利用到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的知识。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板式换热器通常由薄板组装而成。种类繁多,如:密封式、焊接式、螺旋板式、板壳式等。该课题要求首先对各种换热器进行比较,然后选择一种结构合理、经济耐用的换热器,完成相关的设计、计算,最后画出装配图。通过与工程密切联系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将实际知识利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
(13)李永新,杨峰,陈文强.板式换热器失效原因分析及维修方法.工业·生产.2006,4
要求完成日期:年月日
换热器设计手册 (2)
换热器设计手册1. 引言换热器是一种用于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的设备。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能源系统和空调等领域中。
换热器的设计对于确保良好的热量传递效率至关重要。
本手册将介绍换热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常见的换热器类型以及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2. 换热器基本原理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热传导和流体运动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换热器通常由两种介质流体通过分离的通道流动,介质1流经一个通道,介质2流经另一个通道。
换热器的目的是将介质1中的热量传递给介质2,或者将介质2中的热量传递给介质1。
换热器的热量传递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等多种机制来实现。
对流是指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传导是指通过固体材料的热传导来实现热量传递,辐射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辐射。
在换热器设计中,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热传递机制。
3.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3.1 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它由一个壳体和多个管束组成。
介质1通过壳体外部流动,介质2则通过管束内部流动。
热量通过管壁传递,从而实现介质1和介质2之间的热量交换。
管壳式换热器具有较大的热交换面积,适用于处理大流量和高温度差的情况。
3.2 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将多个金属板堆叠在一起形成的换热器。
介质1和介质2分别通过相邻的板间流动,热量通过板之间的传导实现热量传递。
板式换热器具有紧凑的结构和较高的热交换效率,适用于处理低流量和小温度差的情况。
3.3 管束式换热器管束式换热器由多个管束组成,每个管束内部流动的介质可以与其他管束中的介质进行热量交换。
管束式换热器适用于多个介质之间需要进行热量交换的情况。
3.4 其他类型的换热器除了上述常见的换热器类型,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换热器,如螺旋板式换热器、管栅板式换热器等。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
4. 换热器设计过程换热器设计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4.1 确定热量传递要求首先要确定换热器需要传递的热量,包括热负荷和传热表面积等参数。
换热器 设计手册
换热器设计手册
换热器设计手册是指用于指导换热器设计的手册。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括在其中的内容:
1. 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介绍换热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的换热器,如壳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2. 换热器的选择和设计参数:介绍选取合适的换热器的准则和参数,如换热面积、管子直径、壳体尺寸等。
3. 换热器的热力设计:详细介绍换热器的热力设计,包括热量计算、热阻计算、传热系数计算等关键内容。
4. 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介绍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包括壳体结构、管子排列、波板设计等关键内容。
5. 换热器的材料选择和耐腐蚀设计:强调换热器材料的选择和耐腐蚀设计,以保证换热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6. 换热器的工艺设计和操作要点:介绍换热器的工艺设计和操作要点,包括换热介质的流量、运行压力、进出口温度等参数。
7. 换热器的安装和维护指南:提供换热器的安装和维护指南,包括安装位置、连接方式、清洗方法等,以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8. 换热器的故障排除和故障处理:介绍换热器常见的故障类型
及其排除和处理方法,以快速解决换热器故障。
9. 换热器的性能评估和改进措施:提供换热器性能评估的方法和改进措施,以提高换热器的效率和节能效果。
这些内容旨在提供换热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指导,辅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换热器设计和应用。
具体内容和格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管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其设计说明书应包含以下
内容:
一、设计原理和工作条件
1.1 设计原理:介绍管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热传递方式、热传递系数等。
1.2 工作条件:介绍管板式换热器工作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
压力、介质、流量等。
二、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
2.1 设计参数:包括管板式换热器的几何尺寸、热传递面积、管
子数量、管子长度、管子直径等。
2.2 技术要求:包括制造工艺要求、材料要求、焊接工艺要求、
检验标准等。
三、管板式换热器结构设计
3.1 部件结构设计:包括换热器筒体、管子、管板、法兰等部件
的结构设计。
3.2 热传递面积的确定:根据设计要求和工艺条件,确定管板式
换热器的热传递面积大小。
3.3 管板的设计:根据管子的数量、直径、长度等参数,设计管板。
四、管板式换热器焊接和检验
4.1 焊接工艺:根据设计要求和管板式换热器的材料特性,选择适合的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
4.2 焊接质量控制:包括焊接过程的控制和焊缝的质量控制。
4.3 检验标准:根据设计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对管板式换热器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
五、管板式换热器安装和维护
5.1 安装说明:根据现场环境和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制定安装方案和安装要求。
5.2 维护保养:介绍管板式换热器的维护保养要求,包括清洗、防腐、检查等。
换热器设计指导书
换热器设计指导书换热器设计指导书换热器(Heat Exchanger)是一种能够促进热量传递的机械装置。
通过使用换热器,能够在两个流体之间传输热量,从而使它们达到期望的温度。
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航空、制造和许多其他领域。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份换热器设计指导书,帮助你设计高效的换热器。
一、需求分析在设计换热器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以确保换热器设计可以满足实际情况的要求。
以下是需求分析的一些关键步骤:1. 定义工作条件:工作条件应包括温度、压力、流量和介质性质。
这些条件会影响到设计方案的选择,所以必须非常准确地测量。
2. 确定热量传递量:计算所需的热量传递量,并将此作为换热器设计的基础。
该计算需要考虑热量来源和热量去处之间的温度差异。
3. 确定流体的特性:在设计换热器时,需要了解液体和气体的特性。
这包括粘度、密度、电导率、热传导率和比热容。
这些特性需要考虑到流体设计中。
二、换热器类型在换热器设计时,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换热器,以便选择最适合的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换热器类型:1. 管壳式换热器:由管束和壳体组成,流体通过管束和壳体,热量在两个流体之间传递。
2. 板式换热器:将许多平板压花的板子组合起来,热量在板子之间传递。
3. 螺旋式换热器:由两个相互螺旋的通道组成,冷流和热流穿过通道。
4. 涡轮式换热器:由内部旋转的转子和固定的外壳组成,液体在转子和外壳之间流过从而实现热传递。
以上列举的换热器类型并不是全部,但都是常见的换热器类型。
在选择适当的换热器类型时,需要考虑流体类型、传热参数、节能效果和成本。
三、换热器尺寸在设计换热器时,还需要考虑换热器的尺寸。
换热器尺寸可以影响热量传递效率。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尽可能增大管子或板子的长度。
2. 最小化壳体或板式换热器的厚度。
3. 尽可能使用小口径管道和板子。
4. 直径为1英寸(2.54厘米)的管子是实现高效传热的最佳选择。
五、结论换热器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如工作条件、热量传递量、流体特性、换热器类型和尺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①选用范围内的各种板片的主要几何参数,如:单板有效换热面积、当量直径或板间距、 通道横截面积及通道长度等; ②适用介质种类与适用温度、压力范围; ③传热及压降关联式或以图线形式提供的板片性能资料; ④所用流体在平均工作温度下的有关物性数据,主要包括:密度、比热容、导热系数及 黏度。
2.3 计算的基本关联式 2.3.1 传热基本方程式
式中:
(8-2)
qm — —流体质量流量,kg / s C p — —流体比热容,J /(kg ⋅ K) t '和t " — —分别表示某流体进出 口温度,o C
i'和i" — —分别表示某流体进、 出口比热焓, J/kg
b. 相变换热
Q = qmxr
(9-1)
Q = qmx(i" − i' )
(9-2)
污垢热阻 0.000052 0.000009~0.000043 0.000007~0.000052 0.00009~0.000026 0.00009 0.000009~0.000052
2.3.4 对流传热准则数关联式
Nu = C Ren Pr 0.3或0.4 (μ / μw ) p (11)
注:对流传热准则数关联式文献给出的很多,但各厂家生产的板片不同,所以不尽相同。推 荐:
式中:
C — 热容,J/K;C = C p qm 下标1和2分别代表1流体和2流体 r — 系数,无因次
另一种表达:
( NTU
)1
表 4 板式换热器的污垢热阻
流体名称
污垢热阻
流体名称
软水或蒸馏水
0.000009
城市用软水
0.000017
城市用硬水(加热时) 0.000043
处理过的冷却水
0.000034
沿海海水或港湾水 0.000043
大洋的海水
0.000026
河水、运河水
0.000043
机器夹套水 润滑油水 植物油 有机溶剂 水蒸气 工艺流体、一般流体
计算
φ = t' t
(2)
式中: t' —波纹节距展开长度,mm;
t —波纹节距(如图 2 所示),mm;
a1 —在垫片内侧参与换热部分的板片投影面积, m 2 。
注:若导流区与波纹区波纹节距相差较大时,应分别 计算导流区与波纹区的换热面积,两者相加
1.2.2 单板公称换热面积 经圆整后的单板计算换热面积,一般圆整到小数点后
1.2.14 角孔 与接管相连接板片的开口。角孔大小一般按流体流速(m/s)设计。但对于冷凝器板片,
若采用普通板片,开口太小,将会使气侧压力降增大,故专门用于冷凝的板片的角孔特别大。
1.3 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型号标识方法
4
X X X-X-X-X-X
框架结构形式代号(见表 3 ) 垫片材料代号(见表 2)
1.2.10 板片厚度 即在图样上标注的板材标准规格厚度
1.2.11 流道 板式换热器内相邻板片组成的介质流动通道。通常用 N 表示热流体侧的流道数,用 n
表示冷流体侧的流道数。
1.2.12 流程 板式换热器内介质向一个方向流动的一组流道。常用 M、m 分别表示热流体侧、冷流
体侧的流程数。
1.2.13 流程组合 板式换热器内流程与流道的配置方式,表示为:
R
2
水平平直波纹(图 5)
P
3
球形波纹(图 6)
Q
4
斜波纹(图 7)
X
5
竖直波纹(图 8)
S
流体在版面上可以是对角流,也可以是单边流。图 3、5、7、8 为对角流,图 4、6 为单边流。
图3
图4
图5
5
图6
图7
图8
表2
垫片材料代号及特性
垫片材料及代 丁晴橡胶 号1)
N
三元乙丙 橡胶 E
氟橡胶 F
氯丁橡胶 C
硅橡胶 Q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适用温度2)
-20~110 -50~150 0~180 -40~100 -65~230
扯断强度 MPa
≥ 10
扯断生长率%
≥ 120
硬度
(邵尔 A 型) 75 ± 3
80 ± 5
80 ± 5
75 ± 5
60 ± 2
压缩永久变形 率3)%
≤ 15
1) 食品、医药用垫片材料的代号:在相应垫片代号后面加 S。
示例:丁晴橡胶垫片 N
丁晴橡胶食品垫片 NS
2) 垫片在超过适用温度范围时,应由供需双方商定。
3) 测定条件:室温 X24 小时;压缩率 20%。
4) 物理性能指标参照 GB 3985,由供需双方商定。
石棉纤维 板4) A
20~250 -
-
表3 序号 1 2 3 4 5 6 7
板式换热器框架形式 框架形式 双支撑框架式(图 9) 带中间隔板双支撑框架式(图 10) 带中间隔板三支撑框架式(图 11) 悬臂式(图 12) 顶杆式(图 13) 带中间隔板顶杆式(图 14) 活动压紧板落地式(图 15)
2.3.5 换热面积计算式
A = NeA0 = (N − 2) A0
式中:
(12)
A — 换热器换热面积,m2 Ne — 有效传热板板片数 A0 — 单板换热面积,m2 N — 换热器总板片数
2.3.6 传热平均温差计算式
10
Δt m
= ϕΔtlm
=ϕ
Δtmax − Δtmin ln Δtmax
Δt min
M1 × N1 + M 2 × N2 + L+ M i × Ni m1 × n1 + m2 × n2 + L + mi × ni
(6)
式中: M1,M 2,LM i —指从固定压紧板开始,热流体侧流道数相同的流程数;
N1,N 2,L Ni —指 M 1,M 2,LM i 流程中对应的流道数;
m1,m2,Lmi —指从固定压紧板开始,冷流体侧流道数相同的流程数; n1,n2,Lni —指 m1,m2,Lmi 流程中对应的流道数。
Nu = 0.159 Re0.7 Pr1/3 (μ / μw )0.14
(11-1)
注:此试验性关联式的介质为冷却水。 公式(11)中各参数和物理量的典型性数据为:
C = 0.15 ~ 0.40 Re = 0.65 ~ 0.85 Pr = 0.30 ~ 0.45 p = 0.05 ~ 0.20
注:各制造厂应在样本中注明所使用的关联式。
1.2.8 液压试验压力
3
液压试验中的试验压力,其值为设计压力的 1.25 倍。
1.2.9 设计温度 板式换热器在正常工作情况和相应的设计压力下,设定的元件温度,其值不得低于元件
表面在工作状态下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对于 0℃以下工作的板式换热器,其设计温度不得 高于元件表面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在任何情况下,元件表面的温度不得超过元件材料的允 许使用温度。图样和铭牌上标注的设计温度为垫片的设计温度。
Q = KFΔtm
(7)
式中:Q − 传热量,J/s K — —总传热系数,W/(m 2 ⋅ K) F — —换热面积,m 2 Δtm — —传热平均温差,等于 对数平均温差乘以板片 组合校正系数,o C
2.3.2 换热量计算式 a. 单相换热
Q = qmCp (t ' − t")
(8-1)
Q = qm (i' − i" )
图2
2 位。如单板计算换热面积为 0.346 m 2 ,圆整后的公称换热面积为 0.35 m 2 。
1.2.3 板间距 b 板式换热器相邻两板片间的平均距离 b,如图 2 所示。
1.2.4 当量直径 De 四倍的板间通道截面积与其湿润周边之比,按式(4)计算。
De
=
4 As S
≈ 2b
(4)
式中: As —通道截面积, m 2
图 16-3 多程流程组合的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
2.3.7 当量直径计算式
de = 4Wb / 2(w + b) ≈ 2b
式中:
(14)
11
de — 板间当量直径,m w — 板间流道宽度,m b — 板间流道平均间隙,m 2.3.8 传热单元数 NTU 定义式
(NTU )1 = KA / C1 或 (NTU )2 = KA / C2 = r(NTU )1
2.3.3 总传热系数计算式
K
=
⎜⎛ ⎜⎝
1 α1
+
R1
+
δp λp
+
R2
+
1 α2
⎟⎞−1 ⎟⎠
(10)
式中:
9
α1和α 2 — —板片两侧的传热膜系数,W/(m2 ⋅ K); R1和R2 — —板片两侧的污垢系数,可参考表4; δ p — —板片厚度,m; λ p — —板片导热系数,W/(m ⋅ K)。
代号 I II III IV V VI
VII
6
图9 图 11 图 13
图 10 图 12 图 14
7
图 15
示例 1:BR0.3-1.6-15-N-I ,即波纹形式为人字形,单板公称换热面积为 0.3m2,设计 压力为 1.6MPa,换热面积为 15m2,用丁睛垫片密封的双支撑框架结构的板式换热器
换热器换热面积, m2
设计压力,MPa
单板公称换热面积, m2
板片波纹形式代号(见表 1)
板式换热器代号(B、BL 或 BZ)
注
1 框架结构形式为 I 时,框架结构形式代号可省略。
2 B-板式换热器代号;BL-板式冷凝器代号;BZ-板式蒸发器代号。
表1
板式换热器常用的板片波纹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