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内部控制审计比较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中、美、日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比较分析

中、美、日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比较分析

中、美、日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比较分析作者:邓楚瑶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9期一、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变迁美国自2000年爆发安然、世通、安达信财务舞弊丑闻后,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再次暴露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

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规范资本市场,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

美国证监会(SEC)在该法案的基础上,2003年8月发布了《最终规则—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报告及其对定期披露的证明》(简称《最终规则》)。

为指引审计业务的执行,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于2004年3月发布了《与财务报表审计结合进行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简称AS2)。

SOX302和404规定,企业管理层需书面声明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企业年度报告中需披露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报告,并由独立审计师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鉴证,披露审计意见。

SOX法案的颁布标志着美国对内部控制的建设上升至法律层面,信息披露由原来的自愿性披露改为强制性披露。

SEC颁布的《最终规则》在SOX302、404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责任,并要求对企业实施财务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出具审计意见。

PCAOB颁布的AS2,将内部控制的缺陷定义为“重大缺陷”、“重要控制弱点”,首次提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审计”的概念。

2007年PCAOB发布了第五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简称AS5),取代原来的AS2。

AS5进一步优化自下而上的审计方法,细化了重大缺陷、实质性控制弱点的标准,增加对舞弊控制的评价,强调控制测试的重要性,精简审计程序、减低审计成本。

PCAOB还就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做了特别说明,当审计师未发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时,发表无保留意见;当审计师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时,发表否定意见;当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时,发表无法表示意见;但不能发表保留意见,可见内控审计要求比财务报表审计更为严苛。

中美审计准则的异同与启示

中美审计准则的异同与启示

中美审计准则的异同与启示:中美政府审计准则比较研究2002-11-11 13:5《山东审计》【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一、政府审计准则制定依据的比较美国的最高审计机关是美国会计总署(GENERALAC COUNTINGOFFICE,GAO),它是1921年根据《预算和会计法案》设立的。

起初,其主要目的是协助国会加强预算和会计管理,后来由于国会需要加强对政府的经济监督,才使会计总署由原来的会计为主转变为审计为主,所以一般将“GAO”意译为美国审计总署。

美国各州和地方都设有审计机关,分别向本级立法机关负责。

联邦、州和地方的审计机关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GAO虽然不直接领导各州和地方审计机关,但GAO制定了统一的政府审计准则,各州和地方审计机关都要执行GAO制定的审计准则,并建立了相应的检查机制。

美国政府审计准则制定的法律依据是《预算和会计法案》,其制定的参照系是民间审计的公认审计准则。

AICPA准则是三段式框架:一是一般准则,二是现场作业准则,三是报告准则。

美国政府准则制定主要借鉴、参照AICPA准则模式,我们先来看一看1972年美国政府审计准则的结构:·目的·范围·一般准则·检查及评价准则·报告准则从上述这一结构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审计准则的框架打上了AICPA准则的烙印。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预算和会计法案》为GAO制定和修订政府审计准则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而政府审计准则的参照系主要是AICPA准则。

我国政府审计准则制定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审计法》对审计监督的原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机关职责、权限和程序等作了规定。

《中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在审计机关及其人员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和职业要求,以及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处理、处罚准则方面,将《审计法》的内容具体化。

中国政府审计准则的参照系比较丰富,不仅参照了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模式,而且借鉴了国际上业已成熟的一些先进做法,在体例结构和一些基本内容上,与《国际政府审计准则》是衔接的。

内部控制论文内部控制审计论文:中美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比较与建议

内部控制论文内部控制审计论文:中美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比较与建议

内部控制论文内部控制审计论文:中美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比较与建议摘要: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颁布,我国正式确立了内部控制的外部审计制度。

该文通过对中美相关内控审计制度的比较,为我国内控审计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安排2002至2007年,美国陆续颁布了《萨班斯法案》、审计准则第2号及第5号(以下简称as2、as5)。

2010年4月,我国财政部与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随着指引的颁布,我国正式确立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审计制度。

笔者拟对两者逐一进行分析。

一、内控审计制度所处地位的比较as2和as5均是独立的审计准则,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我国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规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却并非处于"准则"的地位,仅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配套指引。

显然,"指引"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不如"准则"。

二、内控审计制度规范内容的比较(一)总体情况总体上,as5的规定更为详细,不但包括简介、计划审计工作、自上而下的方法、评价识别出的缺陷等方面,而且在附录中详细列举了多个专题和特殊情况的应对审计策略。

应该说as5较偏向于规则导向。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则较为粗略,没有单独列举特殊情况。

(二)内控审计的性质定位审计从性质上来看,可分为“信息审计”和“过程和行为审计”。

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性质定位,美国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萨班斯法案》和as2均把内控审计界定为“审计师就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测试和评价”的鉴证业务。

这说明在早期,美国认为内部控制审计应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信息审计,是对管理层认定的再认定。

随后pcaob 颁布的as5重新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界定,规定“审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对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自此,内部控制审计被界定为对过程和行为进行直接审计的活动。

中美内部控制法规体系的比较(区别)

中美内部控制法规体系的比较(区别)
部门规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美国的行业自律规范是在SEC的监管下制定的,效果好。
我国相关指导原则、指引、规范出自不同部门,主要是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国资委、证券交易所。各部门强调的重点各不相同,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统一与协调。
三、中美内部控制法规体系其他方面的比较:
美国
《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
对内部控制进行定义(二分法: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
1992年
COSO委员会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
1993、1994年
《1993年证券法》、《1994年证券法》
美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基本依据,确立了信息披露制度,体现了内部控制的主要精神。
1996年
AICPA
行政法层次的规范
大多由SEC颁布,包括条款、以一般公告形式颁布的监管文告、解释性公告、诉讼公告、概念性公告、政策声明等
设计内部控制的行政法规:《总会计师条例》;
美国由SEC颁布的行政法构成了内部控制法规体系的主体。
我国内部控制规范逐渐完善,但在具体执行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行业自律层次的制度
美国证券交易所和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受SEC管辖,制定相关规则并执行监管活动
中国
中美比较
规范制定主体
COSO委员会(非官方的职业自律组织);2002年成立PCAOB,官方开始参与,但仍以自律为主
2006年以前,主要包括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和中注协,以官方为主;2006年成立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自律与他律双重作用,仍以他律(官方)为主。
美国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组织以行业自律为主,中国则以官方制定为主导.
《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

浅议中美内部控制比较

浅议中美内部控制比较

浅议中美内部控制比较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内容、目标、环境、手段、层次等方面对中国和美国内部控制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了我国与美国有关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试图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内部控制提供一些建议。

标签: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差异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的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就必须要求我国的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

一、中美内部控制理论存在的差异我国的内部控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上的研究,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笔者认为我国与美国内部控制制度之间的差异主要存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如下图所示)1.内部控制环境的差异。

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来为美国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特别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在美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虽然也发生过安然等重大的财务丑闻,但总体看来其所占比例很低。

而在我国却存在相反的情况,在沪市和深市上市公司仅1000多家,但违规者却众多,严重影响了整个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和投资者的信心。

2.内部控制内容的差异。

我国与美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历程都经历具有自身特征的几个阶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如下表所示),3.内部控制目标的差异。

美国的内部控制目标同时注重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然而根据我国审计准则定义,内部控制更多关注的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目的是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财务会计的可靠可信及业务活动的合法,在我国内部控制的目标由最初的查错防弊目标到最后实现企业战略等。

4.内部控制的手段差异。

美国的内部控制己将风险评估作为主要的控制手段,这一考虑是针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设置的。

而我国内部控制的手段主要还停留在以查错防弊为主,这也是由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不高,投资环境还不是良好,监管者的意识和素质不够高等因素决定的。

中美内部审计的比较与启示

中美内部审计的比较与启示

中美在内部审计实务上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对
完善 我 国内部 审计 提 出了建议 。
2 世纪 3 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 , 0 0 人们开始认
识 内部审 计 的重要 性 ,内部审 计理 论 与实 践 进 入 快速 发展 阶段 。从 国内外 内部 审计发 展史 看 , 体 大 可分 为 三个 阶段 : 早期 内部 审计 阶段 、 近代 内部 审
机进行 审计 , 对企业 风险进 行 审计 也成 为热 点 。
2 我 国对 内部 审计 的理论研 究 、
为研究各期刊发表 的有关 内部审计论文的研 究情况 , 张巧 良、 陈俊曾于 20 年在 中国期 刊网 04 上查阅 了 19 ~ 04年有关 内部 审计的文章共 2 94 20
14 年, 9 1 维克托 ・ 布林克出版的《 内部审计 : 性
陈 鑫
内部审计在各类组织中得到了广泛普及和迅
速发展 。安然 和世通 的破产 更让 人们认 识 到 , 内部
质 、职能和程序方法》标志着内部审计 的诞生 。 14 年, 9 3 约翰 ・ 瑟斯顿出版的《 内部审计 : 一种新的
审计是完善企业治理机制中不 可缺 的一个部分。
对 中美 内部 审计 的理 论研 究进 行 了对 比 ,分 析 了
深 人思 考 。
年 的 《 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 问题 的请示》 18 关 、9 5 年的《 内部审计暂行办法》 18 年的《 、97 关于加强 内 部审计工作的报告》 19 、94年的 《 中华人民共和 国 审计法》 19 年 的 《 、95 关于内部审计工作 的规定》 、 20 年 的《 03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 和《 准则》 但我国法规条款对 内部审计工作 的要求仅 ,

中美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美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审计观念落后 随着 受 托责 任观 的不 断深人 ,民众 对于 自身 权利 有 着 清晰的认识 ,然 而 ,我国长久以来 的行政管理 现状 ,导 致 政府在履行公共管理 权时首先考虑的是政府 工作 的合法 性 、合规性 ,其次 才是 经济性 、效率性 。因而导 致了政府 工作 人员对政府绩效 审计持有抵触情绪 ,认 为审计人员有 意寻找政府工作 的差错 .不配合审计人员 。同时 ,审计人 员 自身又受地方 政府的制约 ,难 以转变传统 的财务审计观 念 。 (二 )审计制度不完善 我 国政 府绩 效 审计 虽然 发展 了近 30几年 ,但 是相 较 于美 国等发达 国家 的政 府绩效审计而言 ,仍 在政府审计体 系建设 方面存在许 多不足 。如相关绩效审计数据 不充分 , 没有 统一 的评价标 准 ,可实际操作运用 的政府绩 效评价标 准还未建立 ,大多处于理论阶段 。 目前 的绩 效评 价标准对 于实际 的绩效 审计 工作 不具有指导意义等 。 (三 )审计成果单一 政 府 审计结 果 主要 由可用 货 币计量 与 不可 用货 币计 量两部分组成 ,随着政府绩效审计 的发展 ,不可用货 币计 量的审计结果对政府 绩效评价 的影 响越来越 大。然而 ,我 国政府绩效 审计 ,目前还是主要 以可用货 币计量的审计结 果作为评价绩效 审计 的标准 。虽然我 国审计署 出具的不可 用货币计量审计结果 的数量和为司法机关提供 审计线索 的 数量每年都在 增加 ,但是与 日新月异 的政府绩效审计新要 求而言 ,还是无 法满足高质量 的政府审计需求 。 (四 )审计人员 能力不足 目前 ,我 国从 事政府 绩效 审 计 的审计人 员 大多 是财 会或经济类单 一背景的人才 。然而 随着 我国经济建设 的快 速推进和经济 活动的 日趋复杂化 ,政府 的管 理活动变得越 来广泛 、越来越 复杂 ,政府绩效审计所 涉及 的领域也越来 越广 泛 ,工作 难度 也越 来越 大 ,对人 才 的要 求也 越 来越 高 ,以往单一 的人才逐渐不能适应新 的工作 要求 l

中美内部审计比较

中美内部审计比较

中美高校内审比较【作者:Web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1-09-27 09:39:52 | 点击数:295】随着高校教育资金筹资的多元化及市场风险的不断扩大,原有审计模式在防范风险方面日显不足,高校内审工作改革势在必行,重新审视国内外高校内部审计的差异有利于发现我国高校内审工作的症结所在。

本文通过介绍美国一些著名大学的内审机制,结合对我国高校审计工作现状的思考,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了对我国高校审计的一些启示,希望能为我国高校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探讨。

一、美国大学的内审机制1、审计部门的机构设置与职责。

美国大学的审计部门通常独立于财务部门,业务上需要向主管行政、财务工作的校长汇报工作,并且可以直接将重要审计结果汇报给校董会。

审计部门在维护学校资产完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捍卫学校声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审计部门在规模上属于一个较小的单位,约10人左右,但在高校正常有序的运转中执行着非常重要的任务。

高校审计室的职责范围包括检查和评估政策、程序和系统,以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的遵循程度较高;保护资产的完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

2、内部审计的作用。

高校内审部门的主要作用不仅限于审计的功能,更重要的是管理职能。

高校审计室通过执行审计的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程序,进行相关的指标分析,提供恰当的改进意见,提高被审计单位人员的职业道德,促进他们更好地履行相应岗位的职责。

审计部门是学校管理职能部门之一,审计人员应该更客观地站在学校和校长的立场上提供客观、公正的意见。

正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所界定的含义,“内部审计是多面手,专长于有效率和效果的给单位带来益处。

”高校内审部门更是如此,审计人员不仅应该精通审计、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财经管理办法,更要熟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擅长高效率地平衡风险和控制。

在美国高校中内审的具体作用包括开展内部审计;提供内部控制相关的咨询服务;专项调查;风险评估和控制。

中美两国政府审计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中美两国政府审计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中美两国政府审计制度的比较与借鉴一、关于政府审计制度研究视角的比较政府审计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在许多国家宪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三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分。

而在我国,人们一般将国家审计等同于政府审计。

可以说,我国至今还没有真正建立政府审计制度,即使有,也只是政府的内部审计。

不仅名称如此,而且其审计体制构架也大致如此。

在我国,至今仍然没有在正式文件中出现过“政府审计”这一称谓,取而代之的是已经使用了二十多年的“国家审计”。

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政府审计”这一术语的认识并没有达成一致,对于如何构架我国政府审计体制尚存在较大的争议。

把“国家审计”转变为“政府审计”决不是名称转换的问题,而是整个审计观念转变的问题,即政府审计的对象究竟是政府部门以及政府拨款的事业单位,还是包括数以万计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是建立政府审计还是建立政府内部审计。

相比之下,美国是世界上政府审计制度最发达的国家,1921年制定的《预算及会计法》是美国成立最高审计机关“审计总署”的法源(萧英达等,2000)。

该法明确规定审计总署为政府设置的独立机构,超然于行政部门之外,受国家审计长的指挥监督。

在这一时期,美国国会甚至把审核联邦政府所属机关的财务收支视为政府审计的基石。

在美国,政府审计制度的沿革具有历史性,是美国三权分立政体,以及文化和传统习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事实上,美国审计总署目前的大部分工作是对联邦政府进行业绩审核、项目评估及政策分析等。

很明显,我国“国家审计”的概念受前苏联的影响很大,已发表论文中关于“国家审计”的概念明显地套用了中国审计学会在1984年提出的“国家审计”的定义。

而审计署有意识地将有关文件限定在“国家审计”的范围,除了行政权限的考虑之外,也表明我国在政府审计制度及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不同意见。

政府审计与政府内部审计的关系既不是从属关系,也不是同一关系。

中美内部控制审计比较及其启示

中美内部控制审计比较及其启示

中美内部控制审计比较及其启示[提要]近年来,一系列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使各国政府监管机构、企业界以及广大投资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

本文对中美两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进行比较,并探讨对中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审计目标近年来,国内外很多上市公司出现的财务舞弊事件让投资人、监管机构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

各国逐渐意识到有必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与有效程度进行相应的评价和披露。

美国是在内控审计领域走在世界前沿的国家,比较中美两国内控审计制度,有助于实现审计准则国际趋同。

一、美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规范发展美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发展中,萨班斯法案的颁布是一个重要分水岭。

(一)萨班斯法案颁布前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

COSO委员会于1992年颁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是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96年美国独立审计人员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提出风险控制的意识理念,促进了内部控制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萨班斯法案颁布后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

本世纪初,安然倒塌等舞弊事件相继发生,再一次暴露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

美国率先于2002年公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要求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企业,除定期提供财务报告及相关资料外,还要提供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并要求企业经营者对财务报告信息的真伪及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注册会计师要对经营者评价后报告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制度分别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二、中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规范发展在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发展中,《基本规范》是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一)《基本规范》颁布前的中国内部控制审计发展。

从1996年到2005年,是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发展的起步阶段。

我国社会各界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开始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

1996年财政部颁布《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

美国萨班斯法案与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比较及启示

美国萨班斯法案与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比较及启示

美国萨班斯法案与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比较及启示第一篇:美国萨班斯法案与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比较及启示美国萨班斯法案与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比较及启示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王棣华/张小苓中国会计报 2012-04-20 14:15:06对《萨班斯法案》与我国内部控制规范进行比较和分析,吸收有用经验,有利于更好地完善我国企业内控体系,规范资本市场,重塑投资者信心。

加大对证券行业的监管成立独立的监管机构。

我们应该借鉴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关于公众公司——监察委员会的条款,在我国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从社会各界吸收精英人士。

促进跨国监管合作。

随着资本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相应的各种经济犯罪也层出不穷。

因此,应该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严厉打击各种跨国犯罪行为,维持世界经济的新秩序。

加强注会行业的监管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自2007年6月1日开始实行,特殊的普通合伙制被纳入合伙企业的组织形式中,这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理想选择。

对会计师事务所实行轮查制度。

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国外大都实施轮查制度,美国《萨班斯法案》规定,对上市公司超过100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每年检查一次,对少于100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每3年检查一次。

我国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多头监管和重复检查。

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和现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浪潮的盛行,现在应该可以开始实施轮查制度。

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违反独立性的工作。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走出去”就必须提高执业质量,独立性就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因此,应该借鉴《萨班斯法案》,不允许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可能影响独立性的非审计业务,但为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应该批准在不影响独立性的前提下允许其从事非审计业务。

加大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保管责任。

《萨班斯法案》为了应对蓄意破坏审计工作底稿的情况,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对所审计或复核的工作底稿至少保存5年,如违反此项规定将被处以罚款或20年的监禁或者予以并罚。

中美企业内部控制法律规范比较分析

中美企业内部控制法律规范比较分析
二、中美企业内部控制法律规范的法律内容比较
(一) 市场、 制度及政府之间的关系分析 市场、 制度、 政府之 间存在一定的逻辑依赖关系:稀缺的社会资源需要优化配置才可 能达到政府所追求的社会经济绩效的最大化目标;市场是资源优 化配置的手段; 制度则能够为市场的运作提供保障。 要有效论证经 理层在财务报告方面的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就需要对三者的内 在属性进行分析。一是市场发生作用可以提升社会经济绩效。 市 场, 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场所, 也是人与人之间产权交换或转移的 场所; 企业, 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稀缺性社会资源, 如劳动力、 资 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均通过各自相应的要素市场在企业间进行分 配,这些企业通过消耗资源而生产的产品或服务被用来满足消费 者的需求。 因此, 生产要素在企业间的分配状况就会直接影响到用 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服务的产出。假如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所有生产要素、 产品、 服务都可以从市场上得到, 那么边际社会收 益就会等于边际社会成本,整个经济系统就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 态, 最大化经济绩效。 二是制度可以保障市场发生作用。 制度, 是规 范一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规则。 “由正式规则 制度 (法律、 宪 法、 规则) 非正式规则 、 (习惯、 道德、 行为准则) 及其实施效果构 成”而市场则是个天然的规则集, , 没有规则就没有市场, 市场的 “ 有效性直接决定于制度框架” 。 “制度决定着经济绩效, 是新制度 经济学为经济学家所给出的重要结论” (科斯, ) 2003 。三是政府可 以保障制度发生作用。 政府,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根据 (学术版 ” )的 定义,是管理和调控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的政治体系,本文中 “政府” 指广义上的政府, 涵盖立法、 司法、 行政等职能部门。 政府可 以对制度施加影响: 一方面, 非正式规则的有效运作离不开政府的 支持, 如国际贸易方面的许多国际惯例得到了各国的尊重; 另一方 面, 政府可以直接制定宪法、 法律等正式规则, 并且通过司法、 行政 等法律执行手段来保障制度的实施。

中美内部控制比较

中美内部控制比较

中美内部控制比较作者:曾燕来源:《管理与财富》2009年第10期[摘要]:美国企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创新精神的企业,研究美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我们汲取美国企业运营与管理方面的经验,提高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内部控制比较一、内部控制目标不同根据审计准则定义,我国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目的是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财务会计的可靠可信及业务活动的合法合规;而美国的内部控制目标不仅涵盖企业的会计系统控制,而且还需要合理保证经营的效益性和管理的合法合规性。

要达到该目标,需要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的活动,涉及到对企业经营过程的详细分析。

在内部控制中增加非财务目标,其目的亦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可以看出coso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的内容更为宽泛。

coso报告提出的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三;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

二、控制手段不同我国内部控制的手段主要以查错防弊为主,即在一定的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下,防止、发现、纠正会计系统的差错与舞弊,而美国的内部控制己将风险评估作为主要的控制手段,这一考虑是针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设置的。

越弱的控制意味着越大的潜在损失和越多的风险,而越强的控制则意味着较少的潜在损失和同一资金水平下的较少风险,当用风险评估手段识别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环节,可以事前将经营管理风险含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在最小程度,即认为在企业内部哪个环节控制风险最大,哪个环节就是要加强的关键控制点,不论其是否会对企业的会计系统产生影响。

可以看出coso报告中内部控制的手段主要体现在事前控制上。

我国仍停留在内部牵制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并没有明确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而是直接列出了内部控制的内容。

从一定程度上讲,也就是将内部控制的设置限定在业务项目层次上进行,而美国的内部控制已采用内部控制要素的观念,内部控制的设立是按照业务循环及每个业务循环的五项构成要素来进行的。

内部控制审计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内部控制审计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则表明该项控制的设计是有效的。在 测试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时,注册会计师可综合运用询问适当 人员、观察经营活动、检查相关文件、 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等方法,获取充 分、适当的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与内 部控制相关的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 需要获取的证据越多。
5. 评价控制缺陷。注册会计师在 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 测试的基础上,需评价其识别的各项 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以确定这 些缺陷单独或组合起来,是否已构成 重大缺陷并影响其审计结论。与此同 时,注册会计师还需评价替代性控制 的影响。
8 农村财政与财务 2010 年第 12 期
理财经纬
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 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 予以披露。”
为保证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提高 审计效率,在我国拟制定的相关审计 准则中,对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 制应当有一个至少包括哪些内容的明 确规定,以便注册会计师能够据此进 行合理判断,保证审计范围的充分性。
为落实 SOX 法案有关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美国公众公司 会 计 监 督 委 员 会(PCAOB)和 注 册 会 计师协会随后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文 件。2004 年 3 月,PCAOB 发布了审计 准则第 2 号 《与财务报告审计协同进 行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AS2), 要求同一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和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应由同一 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以节约审计成本。 针对 AS2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2007 年
(三)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程序 1. 测试企业层面控制。此时,注 册会计师应关注:与内部环境相关的 控制;针对董事会、经理层凌驾于控制 之上的风险而设计的控制;企业的风 险评估过程;对内部信息传递和财务 报告流程的控制;对控制有效性的内 部监督和自我评价。 2. 测试业务层面控制。此时,注 册会计师应结合企业实际、相关法律 法规要求和企业层面控制的测试情 况,重点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 要业务与事项的控制进行测试。注册 会计师需关注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及 风险评估的影响。 3. 测试与舞弊风险相关的控制。 注册会计师在测试企业层面控制和业 务层面控制时,应评价内部控制是否 足以应对舞弊风险。舞弊风险因素是 指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 内部环境时识别的、可能表明存在舞 弊动机、压力或机会的事项或情况,以 及被审计单位对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 的合理化解释。与之相关的控制通常 包括:对重大的非常规交易的控制;对 关联方交易的控制;与管理层的重大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相关的控制;能 够减弱管理层不恰当操纵财务结果的 动机及压力的控制等。注册会计师应 当根据舞弊风险评估结果,对上述控 制实施有针对性的测试。 4. 测试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 有效性。如果某项控制由拥有必要授 权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按照规定的 程序与要求执行,能够实现控制目标,

内审指导:中美内部审计的异同

内审指导:中美内部审计的异同

内部审计的产⽣发展 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末期的“华尔街”⾦融危机,促使了美国现代内部审计的产⽣。

20年代⾄40年代初期,美国现代内部审计迅速发展,其标志是建⽴了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法,同时内部审计领域从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到效益审计,并于1941年在美国纽约成⽴了“内部审计协会”。

20世纪70年代,世界内部审计从“丑⼩鸭”变成了“⽩天鹅”,使美国现代内部审计有了新的发展,此时关于内部审计⼈员道德准则和从业标准等的制定,规范了内部审计职业。

在美国的今天,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样,已成为⼀个令⼈羡慕的职业,当然对其要求也越来越⾼,他们应该是会计领域的顶尖专家。

在我国,本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体制改⾰的深⼊发展,国务院颁布了第21号令《中华⼈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其中第六章专门对内部审计的机构和职权作了规定。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其组织地位 美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在70年代末以前,⼤多设在管理层以下,独⽴性受到很⼤的限制。

70年代末,出现了新的组织结构,即董事会下设与⾼级管理层平⾏的审计委员会,业务直接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并向其报告⼯作。

具体表现在以下⼏⽅⾯: 1、内部审计对本单位的⼀个权威组织负责。

2、内部审计师与董事会保持直接联系,并就共同关⼼的问题沟通信息。

3、内部审计的宗旨、权利和责任在正式书⾯⽂件中作了规定。

4、内部审计每年关于本部门的审计⼯作计划、⼈员配备、财务预算要呈送⾼级管理部门批准并报告董事会。

5、内部审计师每年⼀次或多次将⼯作报告呈送⾼级管理部门和董事会。

我国的内部审计在近年内已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

1995年审计署第1号令第4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的直接领导下”“独⽴⾏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作”。

内部审计与政府的关系 在美国,内部审计⾏业与政府基本上没有关系。

政府对内部审计没有专门⽴法,内部审计具体规定取决于各个企业。

有政府性质的、在美国最有权威制定规章制度的权⼒性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第⼀,上市公司必须设⽴内部审计委员会,由不参加经营的外部董事组成;第⼆,任何⼀个企业必须有内部审计部门;第三,必须有独⽴于该公司的审计⼈员。

中美高校内部审计比较及启示

中美高校内部审计比较及启示

中美高校内部审计比较及启示中美高校内部审计比较及启示一、中美高校内部审计的差异比较(一)中美高校内部审计体制和人员结构的差异受社会体制、办学机制、文化差异、市场化论文联盟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美高校内部审计体制存在根本性差别。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体制主要有三种模式:校长直接领导、机构独立模式;纪委书记主管、监审合并模式;校长主管、纪委书记协管模式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纪委书记主管、监审合并的模式,其独立性亟待提高。

与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不同的是,美国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基于高校发展需要而产生,一般独立于财务及其他行政机构,主要有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校长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副校长或类似人员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等,一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并直接对学校董事会负责。

从人员结构来看,与美国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首先具备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必须定期接受继续教育相比,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职称结构较为欠缺,初、中级职称人员占相当大比例,一些从业人员没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有的虽然持有资格证书,但与会计、审计本身关系不大,有的甚至完全没有任何资格、职称证书。

此外,一些年龄相对较大的从业人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尤其在信息技术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毕业论文(二)中美高校内部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的差异审计目标,即审计的根本目的或出发点。

审计范围,则是审计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

由于指导思想、发展阶段不同,中美高校审计目标和范围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从审计目标来看,美国高校审计部门独立于财务部门,直接对校董事会负责,审计以追求资产保全、财务增值、效率提升、规避风险为目标;作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追求纠错防弊,审查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防止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现象目标,纠错防弊成为首要的任务。

由于审计目标不同,审计范围也有所不同:美国高校内部审计主要检查、评估政策和程序的合法性、合理性,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确保资源的完整、高效使用。

关于中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与思考【分享】

关于中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与思考【分享】

关于中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与思考【论文关键词】内部控制;控制目标;控制要素【论文摘要】美国的内部控制制度发展至今,己经达到较完善的程度。

本文通过对我国和美国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比较,找出我国企业目前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一些建议。

1中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我国内部控制理论起步较晚,大约起丁…20世纪80年代。

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加大企业内部控制的推进力度。

1996年财政部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提出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内容,规定CPA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

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

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第37条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

”2001年6月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将内部控制定位于内部会计控制。

2004年底“审计风险准则”提出了基于COSO框架的评价方法。

但这只是从审计的角度出发的,还无法为企业实际操作提供直接依据。

美国内部控制起源很早,18世纪的产业革命掀起了经济发展高潮,出现了公司制这种企业组织形式。

20世纪初,经济的发展使股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管理者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一些企业建立起了“内部牵制制度”。

二战后,内迁制逐渐演变成更为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部控制的研究进一步向具体内容深化。

90年代C0S0委员会出台《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文件提出了内部控制构成的概念,并指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含五要素。

2000年安然、世通的发案暴露了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法案,提出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强制要求。

SEC亦相应地子2003年8月发布规则,具体规定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工作的内容和格式。

从两国内部控制历史发展来看,内部控制经历了稽核、牵制、控制三个发展阶段,这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复杂化促进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的难度。

三、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内控制度创新建立科学长效的会计信息系统风险控制机制,强化风险意识。

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互联网给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带来的各种可能的风险,我们就应该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做到有备无患。

在这里主要指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一)应建立风险评估的信号和指标体系,针对可能出现的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等。

建立一套风险预警指标,就相当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安装了风险警报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价所出现的风险。

(二)应健全风险控制运行体系。

收到预警信号后应及时采取措施,以防风险的发生,这是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的“防火墙”。

(三)建立风险处理快速反应部门。

目的是帮助企业能迅速地对事故及故障做出反应,将事故及故障造成的损害降到最小,并通过对已发事件进行分析来监督此类事件,达到进一步防范风险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1]韩杰,金光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研究[J].上海会计,2000.1.[2]王继强,徐东书.对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探讨.今日财会在线.[提要]近年来,一系列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使各国政府监管机构、企业界以及广大投资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

本文对中美两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进行比较,并探讨对中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审计目标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原标题:中美内部控制审计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收录日期:2012年12月22日近年来,国内外很多上市公司出现的财务舞弊事件让投资人、监管机构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

各国逐渐意识到有必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与有效程度进行相应的评价和披露。

美国是在内控审计领域走在世界前沿的国家,比较中美两国内控审计制度,有助于实现审计准则国际趋同。

一、美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规范发展美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发展中,萨班斯法案的颁布是一个重要分水岭。

(一)萨班斯法案颁布前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

COSO委员会于1992年颁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是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96年美国独立审计人员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提出风险控制的意识理念,促进了内部控制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萨班斯法案颁布后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

本世纪初,安然倒塌等舞弊事件相继发生,再一次暴露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

美国率先于2002年公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要求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企业,除定期提供财务报告及相关资料外,还要提供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并要求企业经营者对财务报告信息的真伪及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注册会计师要对经营者评价后报告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制度分别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二、中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规范发展在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发展中,《基本规范》是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一)《基本规范》颁布前的中国内部控制审计发展。

从1996年到2005年,是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发展的起步阶段。

我国社会各界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开始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

1996年财政部颁布《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

2001年起,财政部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的要求,逐步发行了一系列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规范。

2002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对注册会计师就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进行审核,进而发表审核意见制定规范,正式确立了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2003年6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实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监督五个方面评价内部控制系统。

(二)《基本规范》颁布后的中国内部控制审计发展。

2006年以后,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我国于2008年6月,由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6日,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此举必将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及大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性的提高,为投资者正确决策提供相关信息。

三、两国内部控制审计规范比较(一)内部控制审计定义比较。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首先,内部控制审计基于特定基准日,但这并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只关注企业基准日当天的内部控制,而是要考察企业一个时期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其次,定义中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是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中美内部控制审计比较及其启示□文/刘峥(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财会/审计73《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2月号下(总第459期)制;第三,审计对象是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美国PCAOB于2004年3月发布的第2号审计准则明确指出了公众公司的审计人员需要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同时进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简称IC-FR审计)。

对比中美两国的内部控制审计,我国采用了更为灵活的内部控制审计方式。

美国要求对内控保证程度从审核到审计在两年之间提高一个档次;评价内容由对评估报告转变为内部控制有效性;美国要求审计人员进行整合审计。

而我国并不要求必须进行整合审计,注册会计师既可以单独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又可以将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

(二)内部控制审计目标。

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是就特定基准日内控的有效性获取合理保证。

在整合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要同时实现两个目的:(1)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2)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

而美国的PCAOB AS NO.5的修订中进一步明确内控审计目标,审计师应该设计他/她的控制测试,以同时完成两项审计的目标:(1)获取足够的证据,以支持审计师对截至年末财务报告内控的意见;(2)获取足够的证据,以支持审计师为审计财务报表开展的控制风险评估。

美国强制必须实行整合审计,也必须同时实现两个目标,而中国可以在整合审计时同时实现两个目标;在分开审计时各自的目标也非常明确。

(三)评价控制缺陷比较。

我国内部控制指引第二十条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了分类,按成因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按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

美国PCAOBASNO.2根据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控制缺陷、重大控制缺陷和重要控制弱点三类,在内部控制没有重要控制弱点时发表可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我国应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取其精华,结合实际,实现审计准则国际趋同。

主要参考文献:[1]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2010.4.26.[2]PCAOB审计准则第五号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2006.12.9.[3]晓芳,张军.美国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体系的研究及启示[J].未来与发展,2010.3.党的基层组织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上传下达、组织实施、树立形象、凝聚人心的神圣使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加快,人们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服务需求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农村党员群众的困难和问题难度加大,社会问题多发凸显,给各级党组织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

因此,在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迫切需要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一、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利益格局调整加快、社会矛盾急剧增多、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一系列矛盾,给当前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群众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能完全满足党员群众的新诉求。

一是经济社会利益诉求增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教育卫生、就业社保、居住条件、生产条件、生活环境、服务型党组织都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群众对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追求幸福生活的要求日益强烈;二是政治权利诉求增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农村党员群众接收信息和新知识的平台拓宽,党员群众的参与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监督意识和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对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权益越来越重视,群众民主参与决策和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识逐步增强。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结构与现代社会组织方式不相适应。

传统的基层党组织是按照生产和地区相结合的原则建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外出务工增多,大量农民脱离了原来的户籍所在地成了社会人,出现党员找不到组织、组织找不到党员的现象。

这就说明农村党组织原有的组织设置方式与现代社会结构形式不相适应,不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和监督。

农村基层党组织如果不能及时地在工作职责、工作机制、活动方式和组织设置方面进行调整,就会出现农村党建工作游离于经济社会发展、脱离农民群众甚至被边缘化的危险,担负不起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任务。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下降。

农村基层组织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直接承担教育、组织和动员农民的责任,其目标应当是围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来开展活动,在与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吸引和凝聚农民,从而凝聚民心这个最大的执政资源,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但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所拥有的政治经济资源有限,自身的建设滞后,同时,党组织开展活动和宣传教育群众的形式和方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思考□文/聂喜玲(中共安阳市委党校河南·安阳)公共/财税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