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鉴定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c1b68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4.png)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是常用于临床输血中的两种血型鉴定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
法的原理、操作流程以及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分析比较。
凝聚胺法是一种常规的血型鉴定方法,其原理是根据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形
成凝固物来判断血型。
操作流程主要包括血清与红细胞的混合、反应液离心、静置等步骤。
凝聚胺法操作简单,结果直观,且适用于大规模的血型鉴定。
凝聚胺法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其中的凝聚过程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和离心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结果的稳定性较
差。
微柱凝胶法是近年来新兴的血型鉴定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凝胶中的微柱滴法将悬浮的
红细胞与试剂进行反应。
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加入血清和试剂、试剂离心、静置等步骤。
微
柱凝胶法具有反应速度快、凝固结果稳定等优点。
微柱凝胶法还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血型抗
体和抗原,有利于更全面准确地确定血型,尤其是对于复杂和稀有的血型鉴定更为有利。
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面,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都有一定的优势。
凝聚胺法操
作简便,结果直观,适用于大规模的血型鉴定,尤其是在急救等紧急情况下。
由于凝聚胺
法的反应时间较长,结果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因此对于复杂和稀有的血型鉴定,凝聚胺法
的应用效果较为有限。
微柱凝胶卡式ABO和RhD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微柱凝胶卡式ABO和RhD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119db8d941ea76e59fa0450.png)
微柱凝胶卡式ABO和RhD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为规范ABO和RhD血型鉴定(微柱凝胶卡式法)的技术操作,保证鉴定结果准确即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ABO和RhD血型鉴定。
三、原理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反应体系在微柱凝胶卡微孔上端反应室反应后,如红细胞血型抗原与相应特异性抗体发生凝集反应后,离心后被排阻在具有三维空间网状结构的凝胶表层或者颗粒间隙之中,不能通过凝胶筛网,而未发生抗原—特异性抗体凝集的红细胞则可以通过凝胶筛网沉降至微柱凝胶底部。
四、步骤和方法1,取微柱凝胶ABO血型鉴定检测卡放入专用离心机,3000r/min离心1min后撕开锡纸膜,正立放置待用。
2,用微量移液器在A、B、D、Ctrl微孔中分别加入50微升受检者1%红细胞悬液,在Ac、Bc微孔中各加入受检者血清(血浆)50微升,再分别加入1%A、B型试剂红细胞悬液50微升。
3,将准备就绪的检测卡静止3分钟使其充分反应后,用专用离心机以1800r/min·2min,2500r/min·1min离心后,取出判断结果。
结果判读:如Ctrl微孔为阴性:A、B、D各微孔阳性表明受检红细胞表达相应抗原,Ac、Bc微孔阳性表明受检者血清(血浆)存在抗-A或者抗-B;若各微孔阴性,则结果相反;结合反应格局判读血型结果。
若Ctrl微孔为阳性,结果不可信,重新试验。
5,Rh血型分型:5.1取Rh血型分型微柱凝胶卡放入专用离心机,3000r/min离心1min后撕开锡纸膜,正立放置待用。
5.2使用微量移液器在C、c、D、E、e、Ctrl微孔中分别加入50微升受检者1%红细胞悬液。
5.3将检测卡静止3分钟使其充分反应后放入专用离心机按上述条件离心后观察结果。
5.4判断规则见上表:结果判定:如Ctrl微孔为阴性,C、c、D、E、e微孔中阳性结果表示受检者红细胞表达相应的血型抗原,反之则不表达相应的血型抗原。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3fa9c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b.png)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是血液分析中常用的技术,主要用于血型鉴定和免疫筛查。
它们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验证。
凝聚胺法是一种凝胶技术,通过凝胶中的孔隙结构来分离红细胞和血浆,从而实现凝集反应。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效果可靠,而且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批量检测。
凝聚胺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血型,包括ABO血型、Rh因子和其他重要的血型抗原。
微柱凝胶法是在凝胶胶体中添加微小柱状胶体结构,通过离心和观察凝胶胶体底部的的柱面形成来判断血型。
与传统的凝聚胺法相比,微柱凝胶法更加灵敏和准确,可以检测更多的血型抗原和抗体,提供更多的信息,并且更容易观察和解读结果。
在临床输血中,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都可以用于快速鉴定患者的血型,并筛查出可能有的不相关抗体。
在血型不匹配的输血中,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尽快作出正确的血型选择,从而减少输血反应的风险。
这两种方法还可以用于发现罕见的血型和抗体,这对于罕见血型患者的输血治疗非常重要。
以往,由于技术限制,发现这些罕见血型和抗体是非常困难的,导致输血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
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的应用使得发现罕见血型和抗体变得更加容易,提高了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两种方法还可以用于体外反应检测,如免疫球蛋白检测和自体血回收。
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反应性和浓度,可以判断体内的免疫系统功能状态,以及过敏和自身免疫等疾病的风险。
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它们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患者的血型,并筛查出可能存在的抗体,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输血决策。
它们还可以发现罕见血型和抗体,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应用。
血型鉴定(微柱法)
![血型鉴定(微柱法)](https://img.taocdn.com/s3/m/d3fe2d2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9.png)
目录
contents
01 原 理 、 标 本 要 求 02 操 作 步 骤 、 结 果 判 读 03 注 意 事 项
原理
微柱凝胶试验是利用凝胶的分子筛效应,区分血液凝集反应中游离和凝集的红细 胞的技术,把特定配比的凝胶介质放入微量反应柱中,形成分离相,分离相的上 方是反应池,即红细胞与相应的抗血清或受检血清发生反应的地方。
粒悬浮于近凝胶底部
表示混合凝集外观,部分RBC凝集颗粒集结于凝胶表层,
dcp
部分RBC沉于凝胶底部
表示部分溶血,凝胶管中液体呈清澈透明红色,凝胶中有
pH
残留RBC
表示完全溶血,凝胶管中液体呈清澈透明红色胶底部
结 果判 读
判读标准
结果判读
正定型 <3+ 试管复查 亚型或抗原减弱? 反定型 ① <2+ ② 0型价差超过2+ 试管复 查 亚型或抗体减弱? 正反定型不符 试管复查 参照试管结果进一步分析
注意事项
操作
结果判读
结果分析
注意事项
一.操 作
贮存条件:室温,非低温
检查:液面是否干涸 、微柱介质中是否有气泡 使用 前离心
撕开锡纸注意:避免柱间特异性抗体试剂的交又污染
红细胞悬液配制:标准化 过高造成假阴性结果,过 低可发生弱抗原漏检
加样:不触碰凝胶,先红细胞再血浆/血清,加样后 轻轻震动微柱凝胶卡混匀,以便抗原抗体充分反应
感谢您的观看
一定离心力的作用:
1. 未凝集的红细胞 沉淀于柱的底部
阴性反应
2. 凝集的细胞
滞留于柱的顶部或中间 阳性反应
标本要求
EDTA或CPD-A抗凝血:离心分离出血细胞的血浆。 用血清检测, 需要1500g离心10分钟,以免纤维蛋白残余干扰试验结果。 配制红细胞悬液浓度 :0.8%~5%。 不同的试剂和不同的实验项目,要求都不一样。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a887356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d.png)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医学检测方法,其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该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其优势和应用前景。
一、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原理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血型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原理的新型血型鉴定方法。
它以凝胶为基质,将含有人类红细胞抗原的红细胞悬液和抗血清共同添加到凝胶中,在充分搅拌后,血型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反应将导致形成网状凝胶,从而实现了血型抗原和抗体的识别和鉴定。
1. 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在凝胶中观察红细胞沉积的形态,快速且准确地确定血型。
相比传统的管式血型鉴定方法,该技术在准确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效地避免了由于操作不当或实验条件不稳定所引起的误判。
2. 提高检测效率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进行血型鉴定,可以减少样本处理的时间和复杂度,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比传统的管式血型鉴定方法,该技术无需进行多次的分步操作,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次完整的血型鉴定,为输血前的血型确认提供了更快捷、更便利的选择。
3. 提高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鉴定过程中无需操作大量的血液样本,大大降低了实验操作的风险。
凝胶作为固定基质,使得实验操作更加安全可靠,极大地减少了操作人员受到污染的风险,提高了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确保输血患者和供血者的血型匹配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输血前快速准确地进行血型鉴定,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时由于血型不匹配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事故,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
2. 降低输血复杂度传统的输血需要进行复杂的血型确认和配血流程,而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进行血型鉴定后,输血的流程将更加简化,大大降低了输血的复杂度。
这不仅能够减少输血过程中的人为失误,还能够缩短输血的时间,提高了输血的效率。
3. 增加输血资源的有效利用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进行血型鉴定后,可以更加精确地确定受血者的血型,从而更好地利用输血资源,避免了因血型不匹配而导致的输血资源浪费。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的应用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30f04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5.png)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的应用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新生儿健康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血型鉴定作为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测手段,在新生儿健康管理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来,微柱凝胶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精准、经济的血型鉴定方法,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应用。
一、微柱凝胶技术的基本原理微柱凝胶技术是一种基于血型抗体和抗原相互作用的血型鉴定方法。
该技术使用柔软的凝胶载体,将抗A、抗B、抗RhD等血型抗体固定在柱状凝胶中,通过与待测血样中的红细胞相互作用,能够迅速准确地确定被测者的血型。
在微柱凝胶试验中,凝胶柱通常为亲水性,直径约为0.5毫米左右。
在试管中滴加待测血样后,红细胞会被柔软的凝胶固定。
接下来,滴加血型抗体,抗体会与红细胞发生反应,形成凝胶柱上特定的凝集反应,通过凝胶柱的形态,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被测者的血型。
二、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中的优势1. 高效快速:微柱凝胶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试管血凝法,具有反应时间短、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微柱凝胶技术只需10-15分钟即可完成血型鉴定,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待的时间。
2. 高度准确:微柱凝胶技术对不同的血型抗原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通过检测特定的凝胶柱形态,可以精确地确定被测者的血型。
尤其在新生儿血型鉴定中,微柱凝胶技术的准确性更受到医生和家长们的认可。
3. 经济节约:与传统的血型抗原抗体试剂盒相比,微柱凝胶技术具有更低的成本。
柔软凝胶试剂的制备相对简单,且耗材成本较低,能够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案例在新生儿健康管理中,血型鉴定是一项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
通过对新生儿的血型进行鉴定,可以为家庭提供更准确的健康指导,以及必要的干预措施。
以某市妇幼保健院为例,他们引入了微柱凝胶技术用于新生儿血型鉴定。
该院的新生儿血型鉴定实验室配备了现代化的微柱凝胶设备,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
他们以省级儿科中心为依托,为新生儿提供高质量的血型鉴定服务。
微柱凝胶法鉴定婴幼儿血型的探讨
![微柱凝胶法鉴定婴幼儿血型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ff3065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2.png)
微柱凝胶法鉴定婴幼儿血型的探讨血型是人体特征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正确鉴定婴幼儿的血型是儿科医生在诊疗中的一项基本任务。
近年来,微柱凝胶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血型鉴定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婴幼儿的血型鉴定中。
本文将从原理、应用范围和优势等方面对微柱凝胶法进行探讨。
原理微柱凝胶法是一种基于凝胶技术的血型鉴定方法,它主要利用了人体红细胞在特定的凝胶基质中沉降的原理。
该技术通过特定的试剂和反应体系,能够明确、准确地鉴定出婴幼儿的血型。
具体而言,该方法将患者的红细胞与含抗血清的凝胶混合,形成微小的凝胶柱,通过观察凝胶的柱径和形态,可以判断出婴幼儿的血型类型。
应用范围微柱凝胶法作为一种先进的血型鉴定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首先,它可以用于新生儿的血型鉴定,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往往难以获取足够的血样进行传统的血型鉴定方法,而微柱凝胶法只需要极少量的血样,因此非常适用。
其次,该技术也可以用于婴幼儿输血前的血型鉴定,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此外,微柱凝胶法还可以在其他临床场景中应用,如母婴血型不合、输血反应、急诊输血等。
优势相较于传统的血型鉴定方法,微柱凝胶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该方法操作简便,无需复杂的试剂与设备,能够大大节省鉴定时间。
其次,该技术所需的血量很小,仅需几滴血样即可进行鉴定,对于婴幼儿来说,减少采血次数对其身体健康十分有利。
此外,微柱凝胶法的结果读取直观,通过观察凝胶的变化,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婴幼儿的血型,有效避免了因操作失误导致结果不确定的情况。
局限性虽然微柱凝胶法在婴幼儿血型鉴定中有着显著的优势,但它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该方法对于某些特殊的血型类型可能无法准确鉴定,例如罕见的AB型亚型、Rh阴性型等。
其次,该技术对于凝胶平台的要求较高,若细胞凝胶不均匀或者凝胶质量不佳,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实施微柱凝胶法时,医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微柱凝胶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血型鉴定技术,已经在婴幼儿的血型鉴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5ee9074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4.png)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1. 引言1.1 背景介绍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是一种常用于临床血型鉴定和输血的先进技术。
血型的准确鉴定对于临床输血来说至关重要,而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出现为血型鉴定提供了更加准确和方便的方法。
在传统的血型鉴定方法中,常用的是血凝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这些方法虽然可以进行有效的血型鉴定,但是存在着操作复杂、耗时长、结果不够准确等缺点。
而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利用凝胶体系中多通道结构的优势,结合抗体对红细胞特异性识别的原理,实现了血型鉴定的自动化和高通量化,大大提高了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
该技术的发展不仅在临床血型鉴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在输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出受血者和供血者之间是否存在血型不合,避免了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深入了解该技术在血型鉴定和输血方面的优势和未来发展前景。
我们将详细介绍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原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机制。
我们将探讨该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其在提高鉴定准确性和效率方面的优势。
然后,我们将分析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输血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在确保输血安全和减少不良反应方面的作用。
接着,我们将讨论该技术相较传统方法的优势,归纳总结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在益处。
我们将展望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探讨其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前景,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估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
2. 正文2.1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原理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原理是一种基于凝胶和微柱技术的血型鉴定方法。
该技术是通过将被检测的血样与特定的抗体混合,然后置于凝胶中进行电泳,形成微柱反应圈。
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9a99a8cbceb19e8b8f6ba8f.png)
唐牟尼 , 刘协 和, 等. 成都地 区 5 5周岁及 以上 人群中抑郁患 病率
调查 [ ]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0 1 5 2 13—16 20 ,1 ( ):0 0. 蔡焯基 ,主编.抑郁症基础与临床 [ .北京 : M] 科学 出版 社,19 : 97
4 5—9 . 8
马辛 , 王京鹤 . 老年抑郁与痴呆患者 的听觉事件相关 电位 P o 研 3o
广 。现将微 柱凝胶 法 在 血 型 鉴定 及 交 叉 配 血 中应 用 体 6支 微管 中 , 管 5 l④将 已知 A型和 B型红细 胞 0 每 0 ; .
会 报道 如下 。
1 材料 与方 法
5 浓度 悬液 分 别 加 入 第 5和 第 6支 微 管 中 , 管 5 % 每 0
I; x ⑤即刻使用专用离心机离心 5mn2mn 0 m 3 l i, i 90r , p 11 材 料 选 自20 . 0 7年 月 1 O至 20 08年 7月瓦房 店 市 mn150rm, 出 肉眼判j结 果。微 柱凝 胶得 出的结 i 0 p 取 七 单 的结 果做 比 中心 医院输血科 血 型鉴定 205人 次 及 输 血患 者 120 果 与抗 A抗 B血型定 型试 剂 ( 克 隆抗 体 ) 2 2
.. 过 去是单一 的盐 水配 血法 , 只能 检测 出血 清 中的完 全抗 14 1 血 型鉴定
.. . 将该同 体; 后来发展 到抗 人 球 法 、 酶法 , 到 聚凝 胺 配 血 法 , 再 近 14 11 标本采集 采集被检测对象静脉血 , 人血 液分 别制 备成红 细胞 标本 和血 清标本 。 年来 , 微柱凝 胶试 验 ( T 在 国外输 血领 域 已逐 渐作 为 MG )
和满意程度 , 与个体 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同时社会支 持还包含一个维度, 即个体对支持 的利用情况 , 个体对 社 会支持 的利 用存 在 着 差 异 , 些 人 虽 然 可 获得 支 持 , 有
ABO、RH血型鉴定微柱凝胶法标准操作程序
![ABO、RH血型鉴定微柱凝胶法标准操作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ec0535a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9.png)
ABO、RH血型鉴定微柱凝胶法标准操作程序【操作人员】经批准人授权的同志【部门主管】【质量控制员】【目的】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适用仪器范围】BYZ型血库血清学多用离心机,2002-2型血库专用离心机。
【该SOP变动程序】该标准操作程序的更改,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应用范围】ABO、RH血型微柱凝胶法检测的操作。
【原理、方法、用途】本品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用于人ABO血型正定型和反定型以及RH (D)血型的筛查。
在微柱凝胶介质中,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利用凝胶的空间位阻,经低速离心,凝集的红细胞浮在凝胶表面,而未和抗体结合的红细胞则沉于凝胶底部。
该方法比玻片法和试管法更准确,更敏感,更简单,结果可长期保存。
本品系由聚丙烯塑料透明卡片,卡片上并排六支微柱型管中充满葡聚糖凝胶,从左至右顺序第一支至第三支微管凝胶中分别充填抗A、抗B、抗D单克隆抗体IgM试剂,称之为特异性胶,检测人红细胞ABO、RH(D)抗原。
第四支至第六支微管中只有凝胶,称之为中性胶,第四支微管作为阴性对照管;第五支和第六支微管作为ABO血型反定型管。
【标本采集和处理】由临床科室采用真空负压EDTA K2抗凝管采集2ml静脉血,作好标记,立即送检。
检验人员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检验目的以及标本是否与申请单一致。
确认无误后用专用记号笔在试管与申请单上编写对应数字序号,并按日期索引进行登记。
将标本置于2002-2型血库专用离心机内,放置保证平衡,离心取上清。
另将该血配制成0.5﹪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
溶血标本应重采取、乳糜血及标本量不足应加以登记,溶血性疾病应注明。
【操作步骤】1.将微柱凝胶试剂卡的六个凝胶微管标号;2.将待检者0.5﹪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分别加入第一支至第四支微管中,每管50ul; 3.将待检者血浆分别加入第五支和第六支微管中,每管50ul;4.将已知A型和B型红细胞0.5﹪浓度悬液分别加入第五支和第六支微管中,每管50ul;5.即刻使用BYZ型血库血清学多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2分钟900rpm,3分钟1500rpm,取出肉眼判断结果。
微柱凝胶法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微柱凝胶法血型鉴定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3626c2dcc7931b765ce1552.png)
微柱凝胶法
1标本:EDTA-K2 抗凝血2.0ml
2原理:
2.1人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其本质为血凝反应);
2.2检测系统是在微柱中(载体)装有的介质凝胶;
2.3凝胶间隙具有分子筛作用。
凝集的红细胞(结合的)被留在微柱上面成带状或凝集颗粒散布凝胶中间。
未凝集的红细胞(即未结合、游离的)通过离心后沉入微柱的底部;
2.4微柱凝胶中所含的特异性单克隆抗A、抗B试剂检测红细胞上相应的血型抗原,从而鉴定红细胞的血型。
3操作:
3.1在A1孔悬空加入50ul标准A1红细胞,在B孔悬空加入50ul标准B红细胞,再在两孔中各加入50ul样品血浆。
3.2在A、B、D、C、E、Ctrl六个孔内分别悬空加入5%病人红细胞悬液10ul
3.3将卡放到戴安娜专用离心机中离心9分钟
3.4离心结束后在白色背景前观察结果
4结果判断:
A孔阳性B孔阴性为A型;A孔阴性B孔阳性为B型;
A孔阴性B孔阴性为O型;A孔阳性B孔阳性为AB型。
5.注意事项
5.1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核对标本并作好标记。
5.2应先加红细胞悬液,然后再加血浆。
5.3为了防止冷凝集现象的干扰,一般应在室温下进行试验。
5.4严格控制离心速度和时间,防止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5.5未用的微柱凝胶免疫检测卡应入室温保存,用完后放4℃冰箱保存1周。
5.6判断结果后应仔细核对,记录,避免笔误。
6.方法评价
卡式法定型使用安全,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但费用昂贵,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的应用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96fc09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6.png)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新生儿血型鉴定在临床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准确、快速地对新生儿进行血型鉴定,微柱凝胶技术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微柱凝胶技术的概述微柱凝胶技术是一种基于凝胶原理的血型鉴定方法。
它通过将复合凝胶媒介置于微量试剂和血液的接触面,利用血型抗体和抗凝剂的作用,形成一系列微小凝胶柱。
这些凝胶柱会在血样中发生聚集和凝胶,从而实现对血型的鉴定。
第二部分: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中的优势1. 高度准确性: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它可以通过检测不同血型的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凝胶反应来确定血型,减少了由于技术操作和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
2. 快速和高效:微柱凝胶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血型鉴定,节省了实验操作的时间。
对于新生儿来说,得到准确的血型结果迅速进行后续治疗和干预非常重要。
3. 节约样本:由于新生儿血量有限,微柱凝胶技术只需要少量血样即可完成鉴定,减少了对新生儿的创伤和痛苦。
第三部分: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中的实际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血型鉴定的临床实践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新生儿溶血病防治:微柱凝胶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新生儿的血型以及与母亲的血型是否存在不兼容。
通过及时发现溶血风险,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范措施。
2. 输血配型:在新生儿需要输血的情况下,微柱凝胶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适合的输血血型,以减少输血反应和提高治疗效果。
第四部分:微柱凝胶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柱凝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1. 自动化:通过引入自动化的设备和系统,将微柱凝胶技术与脱机处理、样本追踪等功能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效率和结果准确性。
2. 多参数检测:除了常规血型鉴定,微柱凝胶技术还可以扩展到其他血型相关检测指标的鉴定,如Rh因子、抗体筛查等,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估新生儿的血型情况。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6f929e9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4.png)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一、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原理与优势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凝胶技术和免疫学原理的血型鉴定与输血技术。
它利用凝胶凝集抗体和患者红细胞进行凝胶反应,通过观察凝胶柱的形成和反应程度来确定患者的血型。
相比传统的血型鉴定方法,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具有以下明显优势:1. 灵敏度高: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能够检测到较低浓度的抗体或抗原,因此对于一些罕见的血型和免疫反应较弱的患者也能够进行准确鉴定。
2. 精准度高:由于凝胶反应的图像化显示和自动化分析,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能够减少人为误差,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操作简便: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操作流程相对简单,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够快速上手,从而减少了人力成本和培训成本。
4. 多重检测: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能够同时检测多种血型抗体和抗原,为输血前的全面血型鉴定提供了便利。
1. 快速确定患者血型:在急诊抢救和手术用血时,快速确定患者的血型对于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至关重要。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血型鉴定,为紧急输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 罕见血型的鉴定:传统的血型鉴定方法对于罕见血型的检测有时存在困难,而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鉴定出罕见血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输血服务。
3. 免疫反应的监测: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能够检测出血浆内的抗体种类和浓度,对于输血后出现的免疫反应进行监测和分析,有助于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
1. 血液制品的筛选:对于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差异,是导致输血意外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能够对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血型鉴定和配对,有效减少输血不合目标的风险。
2. 输血前筛查:在进行输血前,通过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受血者进行全面的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有助于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是非常显著的。
它不仅提高了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速度,还增强了输血的安全性和全面性。
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微柱凝胶法)
![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微柱凝胶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2c206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5.png)
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微柱凝胶法)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微柱凝胶法)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又称为低离子浓缩凝胶卡(low ionic strength solution antihuman globulin card,简称LISS-AHG卡),是一种常用的血型鉴定试剂。
它基于微柱凝胶法原理,用于检测血型抗体和抗人球蛋白抗体的存在和特异性。
微柱凝胶法是一种血型鉴定技术,通过在凝胶中形成微小柱状结构,实现抗原和抗体的凝集反应。
凝胶中的微柱由聚丙烯酰胺组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以提高抗原和抗体的接触面积,增强凝集反应。
而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则是在微柱凝胶法的基础上,引入了低离子强度的缓冲液,以提高抗人球蛋白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的使用非常简便。
首先,将待测血型抗体和抗人球蛋白抗体分别加入两个小孔中。
然后,将凝胶卡放入相应的孔中,使其充分浸泡在试剂中。
随后,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观察凝胶中是否出现凝集反应。
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的原理是基于抗人球蛋白抗体与结合抗原的相互作用。
当待测血型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时,抗人球蛋白抗体会识别并与抗体-抗原复合物结合,从而在凝胶中形成凝集反应。
通过观察凝胶的凝聚情况,可以判断血型抗体的存在和特异性。
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准确检测血型抗体和抗人球蛋白抗体的存在。
其次,使用简便,操作方便,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和设备。
此外,凝胶卡的结果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无需额外的数据处理。
然而,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只适用于检测特定类型的抗体,不能用于所有血型抗体的鉴定。
其次,凝胶的凝聚程度可能受到温度、时间和试剂浓度等因素的影响,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此外,凝胶卡的结果可能受到操作者的经验和判断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作为一种常用的血型鉴定试剂,在临床血型学和输血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298cbf10066f5335b81211b.png)
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和传统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4630例,交叉配血1760例。
结果微柱凝胶法和传统试管法血型鉴定不一致3例。
交叉配血受冷凝集素影响2例,次侧不合1例。
结论微柱凝胶试验可作为血型和交叉配血的常规检测方法。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孵育器:长春博研专用孵育器;离心机:长春博研专用离心机;移液器:1μl、50μl、50μl和1000μl。
1.2 试剂: 仪器试剂长春博讯生物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不规则抗体检测卡;微柱凝胶检测法按长春博讯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检测说明书进行:取ABO/Rh血型鉴定卡一个,在空白位置写上病人姓名,病历号等,撕去卡上部的锡纸膜。
在A、B、D孔分别加入已配制的0.5%病人红细胞悬液50μl。
专用离心机离心。
离心完成后取出卡片按说明书提示标准判读结果。
取不规则抗体检测卡一个,在空白位置写上病人姓名,病历号等,撕去卡上部的锡纸膜。
主侧加入供血者0.5%红细胞悬液次管50μl和受血者血浆50μl,次侧加入0.5%病人红细胞悬液50μl和供血者血浆50μl,专用离心机离心。
离心完成后取出卡片按说明书提示标准判读结果。
(2) 手工操作正向定型试管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进行。
2 结果2.1 血型鉴定共4630例微柱凝胶法和传统试管法不一致3例(其中两例为0~6月婴儿)。
2.2 交叉配血共1760例其中主侧良好,次侧凝集一例,在微柱中仅加入受血者0.5%红细胞悬液50μl,孵育后离心,结果显示阳性。
冷凝集素影响交叉配血的2例,这2例中主、次侧微柱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弱凝集,把这些卡放在37℃孵育器孵育15 min后离心,凝集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3 讨论《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对血型鉴定要求同时通过正、反向定型来准确鉴定ABO血型,并规定操作中红细胞悬液的浓度、加样的顺序、试剂用量、离心速度、时间等。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分析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f17a7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f.png)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微柱凝胶免疫分析在临床血型鉴定和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输血科住院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静脉血进行分析。
分别进行血型鉴定和输血试验。
血型鉴定采用微柱凝胶法、盐水管法,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采用微柱胶法和多胺法。
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血型鉴定和输血结果。
结果:微柱凝胶法与盐管法阳性分型与阴性分型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多胺法相比,微柱凝胶交叉配型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可用于临床患者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成功率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临床血型鉴定;输血;应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以2021年1月—2022年6月医院输血科收治的60例患者为对象,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9~62岁,平均(42.50±3.26)岁;病程1~12个月,平均(6.50±0.50)个月;体质量52~80kg,平均(60.50±1.25)kg;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18~28kg/m2,平均(22.50±1.50)kg/m2;血型:A型15例,B型20例,AB型20例,O型5例。
所有患者均采集静脉血进行微柱凝胶检验,资料齐全,可进行后续分析。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血型鉴定:(1)微柱凝胶检验技术:取患者静脉血3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济南爱来宝医疗科技公司,BK600)进行高速离心处理,分离血浆、红细胞。
室温保存血型鉴定卡,制作5%红细胞悬液,悬液制作完成后取10μL倒入微孔管进行正定型处理;反定型处理:准备10μL5%浓度A型标准红细胞、B型标准红细胞,与50μL血浆共同加入微孔板,离心处理后快速读取结果。
(2)盐水试管法:所有血液样本离心处理,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血型鉴定。
微柱凝胶法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微柱凝胶法血型鉴定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3626c2dcc7931b765ce1552.png)
微柱凝胶法
1标本:EDTA-K2 抗凝血2.0ml
2原理:
2.1人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其本质为血凝反应);
2.2检测系统是在微柱中(载体)装有的介质凝胶;
2.3凝胶间隙具有分子筛作用。
凝集的红细胞(结合的)被留在微柱上面成带状或凝集颗粒散布凝胶中间。
未凝集的红细胞(即未结合、游离的)通过离心后沉入微柱的底部;
2.4微柱凝胶中所含的特异性单克隆抗A、抗B试剂检测红细胞上相应的血型抗原,从而鉴定红细胞的血型。
3操作:
3.1在A1孔悬空加入50ul标准A1红细胞,在B孔悬空加入50ul标准B红细胞,再在两孔中各加入50ul样品血浆。
3.2在A、B、D、C、E、Ctrl六个孔内分别悬空加入5%病人红细胞悬液10ul
3.3将卡放到戴安娜专用离心机中离心9分钟
3.4离心结束后在白色背景前观察结果
4结果判断:
A孔阳性B孔阴性为A型;A孔阴性B孔阳性为B型;
A孔阴性B孔阴性为O型;A孔阳性B孔阳性为AB型。
5.注意事项
5.1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核对标本并作好标记。
5.2应先加红细胞悬液,然后再加血浆。
5.3为了防止冷凝集现象的干扰,一般应在室温下进行试验。
5.4严格控制离心速度和时间,防止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5.5未用的微柱凝胶免疫检测卡应入室温保存,用完后放4℃冰箱保存1周。
5.6判断结果后应仔细核对,记录,避免笔误。
6.方法评价
卡式法定型使用安全,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但费用昂贵,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型鉴定微柱凝胶法
1.目的:
采用正反定型对受检者进行血型鉴定
2.职责:
严格按照血型鉴定试剂说明书操作
3.适用范围:
血库工作人员
4.原理:
凝胶作为微柱凝胶卡的填充物,将生物化学的凝胶分子筛过滤技术、离心技术和血型血清学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在一起,当抗原抗体反应时,凝集的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能通过凝胶而留在凝胶上层或游离在凝胶中,呈阳性反应;而抗原抗体没有反应时,未凝集的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可通过凝胶而沉积在微柱凝胶管的底部,呈现阴性反应。
5.试剂、仪器及所需材料
℃保存,主要成分:IgM性质抗-A单克隆试剂:细胞株HA4、ADD、HA5、HA3,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
IgM性质抗-B单克隆试剂:细胞株BAD、BDF、HB4,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IgM性质抗-D单克隆试剂:细胞株RUM-1,来源于英国Millipore公司。
%-1%的A型和B型红细胞
%的生理盐水: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LB-3000医用低速离心机一次性吸管一次性塑料试管
6.标准种类及收集要求
样本应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应无严重溶血、无脂血及无纤维蛋白存在,EDTA抗凝的血液标本。
7.检测环境条件:
18-25℃,湿度30%-70%
8.操作程序
血型卡有六个凝集管。
其中第一管为抗A凝胶,第二管为抗B凝胶,第三管为抗D凝胶,第四至六管为中性胶。
用生理盐水将待检者的压积红细胞配置成%-1%浓度,分别加入第一至第三管和第六管微管中,每管50ul。
将A型、B型红细胞分别加入到第四和第五管中,每管50ul。
将待检者血浆分别加入到第四至第六管中。
每管25ul。
混匀后置专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离心结束后,取出观察结果并记录。
9.结果判定
10.注意事项
为了便于鉴别,抗A微管中内容物为蓝色,抗B微管中内容物为黄色,抗D微管中内容物为乳白色,其他三个中性胶中内容物为乳白色。
使用血型卡前重新离心后使用。
若凝胶卡封口开裂、孔中凝胶干涸或有气泡时,不可使用。
撕开凝胶卡的封口膜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造成凝胶微孔间的交叉感染。
红细胞悬液的浓度为%-1%,浓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检测结果。
血浆标本必须充分离心去除纤维蛋白,否则会在微柱凝胶中阻止红细胞沉淀,呈现假阳性反应。
如在微柱凝胶中出现溶血现象,强烈提示为红细胞抗原抗体阳性反应,也不排除其他原因所致溶血,一定要认真分析并向上级主管技术人员报告并讨论。
某些药物、疾病可导致正定型结果弱阳性反应或正反定型不相符,应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原因。
溶血性疾病、巨球蛋白血症、输注大分子血浆扩容剂如右旋糖酐等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人源血液样本存在潜在的传染性,凝胶卡使用后按医疗生物垃圾废弃物处理。
本产品进行临床验证时,使用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人ABO血型反定型用红细胞试剂盒,其他反定型用红细胞试剂未经临床验证,不推荐使用。
仅用于体外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