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规律
(一)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1.广义的学习
(1)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或内隐或外显);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因经验的获得而产生的;
(4)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会环境的适应现象。
2.狭义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指的即是学生的学习。是在各类学校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接受前人积累的文化经验,以发展个人的知识技能,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3.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
在小学的学习活动中,儿童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1)对教师的态度
低年级儿童对教师怀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由于自己尚不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因而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是影响儿童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
中年级儿童逐渐对教师产生选择性的、怀疑的态度,只有那些思想作风好、教学好,对儿童有耐心、公正的教师,才能赢得儿童的信任,对儿童的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2)对集体的态度
初入学儿童还没有形成班集体,同学之间彼此很少互相关心,在教师的组织和教学的影响下,儿童开始互相关心,互相交往,互相帮助,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形成班集体。从中年级开始,儿童开始具有了比较有组织的自觉的班集体活动,开始把自己看成是集体中的一员,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对学习、对集体的责任感,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和行为品质。
(3)对作业的态度
初入学儿童还未把作业看成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不能经常以负责的态度来对待作业。在教师的正确的教育下,儿童逐步形成对作业的自觉负责的态度,表现在:能按一定时间来准备功课、完成作业,主动安排学习时间,并排除外在诱因的干扰;能按一定顺序来完成作业;能集中地、细心地完成作业。
(4)对评分的态度
从小学开始,儿童开始认识到评分的意义,并对其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正确教育影响下,低年级儿童逐渐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并树立对分数的正确态度,从中年级起儿童开始了解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因而把优良的分数看作高质量地完成这一社会任务的客观表现。
(二)儿童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1.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
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可分为四类:一是为了得到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二是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三是为了个人前途而学习;四是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
调查结果表明,整个小学阶段,主导的学习动机是第一和第二类,低年级以第一种学习动机居多。这表明小学儿童一般还不善于把学习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其学习动机往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对学习动机变化形式的研究也发现,儿童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或为学习兴趣所左右。
2.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
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其发展特点如下:
(1)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
(2)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这种对学科兴趣的分化时间一般从三年级开始,既有客观的(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又有主观的(觉得有用,能动脑子等)原因。
(3)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兴趣在初步发展着。
(4)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6)对社会生活的兴趣在逐步扩大和加深。
(7)
(8)
(9)
(10)
(11)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
你的好评与关注)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