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合集下载

第19课_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_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钱学森 著名火箭专家, 长期担任火箭导 弹和航天器研制 的技术领导职务, 对中国火箭导弹 和航天事业和发 展作出了重大贡 献。
(4)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已经 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掌握 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 成为世界航 天大国。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03 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 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4圈,在太空飞行21小时18分。10月16 日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自 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01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2004年荣获世界粮食奖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
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对于中国发展核事业有人说:
中国是热爱和平的,而原子弹、氢弹等非常 可怕的杀人武器,研制核武器难道不是和我们的 初衷相违背吗?何况如果那时把研究核武器的财 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也许我们的祖辈父辈不会 那么贫穷。
他的说法对吗? 搞原子弹、氢弹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请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在一穷 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为什么果断作出发展“两弹 一星”的战略决策?
新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①美苏争霸,局势紧张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 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②新中国成立后,美国 敌视中国
美军入侵朝鲜 的同时,还悍 然出动第七舰 队入侵我国台 湾海峡。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一家
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 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 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 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 去!” ——美国海军部次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1970年4月,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送 入太空轨道的是( A ) A.“长征1号” B.“长征2号” C.“长征3号” D.“长征4号”
3.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 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的事件是 ( )
A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C.第一颗导弹飞行正常 D.第一次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_________的时代。 合成蛋白质 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 (2)中国积极参与________ 基因工程 中国在依靠_______ 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 人类重大疾病 ____________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 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
钱学森 著名火箭专家, 长期担任火箭导 弹和航天器研制 的技术领导职务, 对中国火箭导弹 和航天事业和发 展作出了重大贡 献。
载人航天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
载人航天工程视频资料
(1)决策 载人航天工程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____________ 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 计划。 (2)成就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________”飞船载着宇 杨利伟 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航员_______ (3)影响 三 个掌握载人航天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 技术的国家。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面对世界大国的核威胁 , 作为一个有着几亿人口的 大国,我们该怎么办?想 一想,我们当初为什么要 搞“两弹一星”?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
美 、____ 苏 等国对核武器和 (1)目的:打破____ 空间技术的垄断。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两弹一星”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决策的提出(1)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目的:打破等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国防。

2、成就:⑴核技术①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中国能力②和平利用核能:建成核电站和核电站。

⑵导弹技术:①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②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实验成功。

⑶人造地球卫星技术: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进入时代。

3、研制两弹一星的意义(1)打破了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二、载人航天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2、成就:(1)1999年起,“神州”飞船成功进行4次无人飞行实验(2)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人(杨利伟)航天飞行成功。

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三、农业: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1、背景: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关乎国计民生。

2、成就:(1)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第二次绿色革命、第五大发明(2)他2001年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3、意义:(1)是世界上成功利用的第一人(杂交水稻之父)。

(2)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把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

(3)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四、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1)成就: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计算机“银河Ⅰ号”年“银河Ⅱ号(2)意义:加速国家发展五、生物技术的发展:1、1965年人工合成――意义: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时代。

2、20世纪末,中国基因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全部序列的1%)——意义: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做出贡献。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银河一号” “神五”载人成功升空和返回 基因工程技术
改革开放 时期
1983 2003
20世纪末
我国自主研发的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
银河—I
1983年12月诞生 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
银河—Ⅱ
1992年诞生 运算速度为每秒十亿次
银河—Ⅲ
1997年通过国家鉴定, 运算速度为每秒百亿次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2)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银河Ⅰ号” (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2004年荣获世界粮食奖
1973年成功培育出杂交 水稻品种——南优2号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 1、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2、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2)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银河Ⅰ号” (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 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2、目的: 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材料3:“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
“神舟5号”飞船返回舱
杨利伟返回地面后自主出舱
神舟号飞船顺利升空
“神舟六号” 飞行员费俊龙(左)和聂海胜
神舟六号”航 天员传回的画面, 画面中展示的是 从太空看到的中 国大地。

第19课_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_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D
7、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国防事业不断发展, 中国如果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 国就不能叫做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样的国际地位。对其中提到的“两弹一星”的表 述正确的是( ) A.“两弹”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爆炸成功的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使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C.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70年成功发射的 D.原子弹的研制是我国现代国防建设的开始
邓小平: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袁隆平:成功选育杂交水稻
启示: 发展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
三 计算机技术
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 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 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 计算机的国家。
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它运算速度全球第一,比第二名的美国国家实验室的计 算机快30%,速度达到每秒2.5千万亿次运算。
2.新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对我国的现 代化建设有哪些重大作用?
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 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 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环境 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作出正 确决策 。
我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袁隆平成功选育出杂交 水稻,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1:直至目前,全球水稻平均亩产依然停留在260公 斤左右。袁隆平带领的中国科研队伍,已经将超级杂交 水稻的亩产提高到了800公斤!为世界粮食增产超过1万 亿斤(约合5亿吨),每年因推广超级水稻而增产的粮 食,相当于每年多养活了7000万人口。 材料2: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是世界上 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我国可耕地只占世界的7%。 解决 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 材料3:由于气候变化、水旱灾害、世界人口的迅速增 长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导致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 粮食生产量以及出口量急剧减少,世界粮食危机加重。

课件6: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6: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计算机技 术
银河-I号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3年 表明、加速
两弹一星
原子弹
导弹
人造地球 卫星
【思考1】“两弹一星”是在什么国际背景下研制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 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还 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 国台湾海峡
20世纪60年代,中苏边界谈 判破裂后,苏联不断进行武
材料三 为适应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 用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 跋涉戈壁滩,风餐露宿,夜以继日,自力更生,取得了 “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
原因: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人物)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技)
原因总结: 前提: 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经济: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 政策: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人物: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
【思考2】从这些新老科学家身上学习了什么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两弹一星” 后中国的科技成就
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 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198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
问题: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政治上 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 经济上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 科技上 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促进了科技的进一
步发展;加强了中外科技交流。 精神上 振奋了民族精神。
本课内容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7年零4个月
苏联
4年
英国
4年零7个月
中国
2年零8个月
为什么我国会有这样的速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保证;党的正确领导; 科学家爱国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
我国战略导弹部队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卫星 上发送出了清晰洪亮的《东方红》乐曲,这表示 我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思考
我国为什么 要研制核武 器呢?
保家卫国 捍卫世界和平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 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 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 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 有这个东西。” —— 毛泽东
聂 荣 臻 ( 氢左 弹) 试在 验现 场 指 挥
我国第 一颗氢弹爆 炸时的情景
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 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要的时间对比表 美国
我国第一 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后升起的 蘑菇状烟云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钱学森(1911年-)浙江省 杭州市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 州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 喷气推进实验室创始人之一。他 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 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 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 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开创 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 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 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 用研究的倡导人,被誉为“中国 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 (第二炮兵,简称“二炮”),由地 地战略核导弹部队、战役战术常规 导弹部队及相应保障部(分)队组 成,是一支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 挥的战略性兵种。现已初步形成核常兼备、射程衔接、 威力和效能明显增强的武器装备体系,具备精确、机 动、全天候的战略反击本领。第二炮兵是伴随着我国 “两弹一星”成功的步伐而诞生的。1966年7月1日, 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告第二炮兵正式成立。第二炮 兵的名字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后来它被世人 称作中国战略导弹部队。

课件7: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7: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成就 两弹一星 原子弹 导弹 人造卫星
载人航天
1992年,战略决策,2003年, 杨利伟(第三个掌握此技术)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 国的国防能力;打破了美苏核垄断。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 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核 中国在任何情
电 况下都不会首
站 内
先使用核武器

大 亚 湾 核 电 站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 导弹成功。
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 近程导弹发射成功,揭开 导弹、火箭发展史新一页。
中国第一种弹道导弹——东风(DF-1)短程弹道导弹
钱学森
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 人,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 控制论专家。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 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利福 尼亚理工学院,1938年获博士学位, 后从事火箭导弹研究。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 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 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 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 养活6000多万人。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农村实行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 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资料
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 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 增长了2.2倍。1976—1998年,中国 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按每吨 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 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千克计算,能解 决500多万人一年的吃饭问题。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 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 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 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 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因受核辐射严重 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直到他去世后,人们 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死而无憾”。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 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 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 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 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 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 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杂交水稻优势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 天 目的 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
技术的垄断,加强国防
成果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神州七号
1)原子弹 A.时间:1964年 B.意义: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掌握了核技术
C.中国在核技术上的使用:
1、根系发达。且根系功能旺盛,吸肥、吸水能力强。 2、光能利用率高。能较好地利用光能,制造更多的养 分;物质积累多,为穗大粒多创造了条件。 3、穗大粒多。一般平均每穗有150粒左右,每亩比常 规稻品种增产50~60公斤。 4、适应性广。有较强的耐旱、耐淹、耐碱、耐酸能力。 无论在山区、高寒山区、丘陵区、平原湖区或者肥田、 瘦田、深泥脚田、浅泥脚田、冷浸田种植,均表现增产。 特别是在山垄田、冷浸田改种杂交稻后,往往表现成倍 增产。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 天 背景
1 2 3
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 百业待举/百废待兴/一穷二白 中国制定了科学发展战略
1956年,制定全国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把原子能、 火箭、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入发展重点。 1963年,制定第二个科技发展规划,部署了两弹 一星的研制。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
计算机技术 1983年中国成 功研制出运算速 度每秒上亿次的 “银河—I号”, 我国从此成为世 界上少数拥有高 性能计算机研制 技术的国家之一。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014年中国经济网评出了“新中国十大科技成果
• • • • • • • • • • 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 的国家。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6月中国导弹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称为“两 弹一星”。 1973年,陈景润发表了求证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 1973年,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 1988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造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实现正 负电子对撞。 2003,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2012年中国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 空间手控交会对接成功。 2005年1月,中国科考队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 2007年,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 射。2013年,嫦娥三号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 2012年,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20米深 度,创造世界作业型载人深潜的新记录 2014年,天河二号获得全球超级计算机排名冠军。
神舟系列
• 神舟飞船的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
• 已执行的任务 截至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 中国已经发射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10 艘系列飞船,其中载人任务5项、无人任务 5项。
神舟五号
• 神舟五号,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 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 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 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 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 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 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杨利伟
• 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男,汉族,是中国第 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 队特级航天员,正师职, 少将军衔。他是中国培养 的第一代航天员。2003年 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 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 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 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 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 国家。

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作用和意义:“神舟六号”创下了中国第
一次多人遨游太空的记录,第一次进行了有人
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飞行时间和距离有了很
大提高,
“神舟七号”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
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
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思考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 小平,一是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说?
历史背景:
a.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b.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c.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d.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材料: 核武器的毁伤能力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中居于首位。 美国扔向广岛的原子弹,2万吨当量,造 成了30多万人员的伤亡。300万吨当量的核 弹可使1000万人口大城市的地面建筑一扫 而光。 地球上的核武器,如果引爆,早可 以把地球炸成碎块了。
邓小平改革开放,农村 实行家庭联创承包责任 制,农民富起来。 袁隆平培育推广杂交水 稻,大幅提高了粮食产 量
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
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 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 距今约4200余年前,水稻栽培已从长江中 下游推进到黄河中游。到了战国时期,为发 展水稻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 西汉时四川首先出现了梯田。6世纪30年 代,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曾专述了 水、旱稻栽培技术。 晋《广志》中并有在稻田发展绿肥,增 加有机肥源,培肥地力的记载。反映了当 时的种稻技术已有一定水平。 唐宋六百多年间,江南成为全国水稻生产 中心地区。
使我国的 空间技术 跨入世界 先进国家 行列
1983年成功研制出运算速 计算机 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 技术 Ⅰ号”
农业科 学技术

原创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原创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b. 导 弹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近 程导弹发射成功,揭开导弹、火箭发展史新一页。
钱学森一家
钱学森(1911-2009), 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火箭 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 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留学,获硕士学位,1938年 获博士学位,后从事火箭导 弹研究。
20世纪三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工程: “曼哈顿计划”(原子弹); “阿波罗计划”(登月); “人类基因组计划”。 中国航天史上三个里程碑: 1970年东方红一号 2003年神舟五号 2007年11月探月工程
时间 1960
1964.
1965 1967.6 1970.4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第一枚近程导弹
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
①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②不仅大大提高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 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③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 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中国农民有这么一种说法:“吃饭靠“两平”,一靠 邓小平;二靠袁隆平”吗?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说?
A
D.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3、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
垄断的事件是( )
A.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实施“星火计划”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D.秦山核电站建立
4、新中国建立以来,取得世界第一的科技成就是( )
A.研制出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措施:50年代开始研制,83、93年研制出银河一号二号, 94年接入互联网

第19课_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_精品课件

第19课_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_精品课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东方魔稻”
1964年,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1973年,选育出新品种南优2号。 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3年9月,湖南邵阳隆回由袁隆平选育的超级稻 “Y两优900”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 袁隆平院士准备再用几年时间,在90岁时突破目前 亩产1000公斤的难关。
邓稼先 “两弹元勋” •
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 领导者。 • 为了祖国的强盛, 邓稼先毅然 舍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甘当无名 英雄,默默奋斗数十年。 • 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 出了卓越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 而病逝,时年61岁。他的遗言是: “死而无憾”。
思考: 袁隆平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有何重大意义?
袁隆平(1930—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饥饿的苏丹》
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
国际行动救 援调查结果 显示 : 当今全球仍 有超过10亿 的人口处于 饥饿之中, 平均每6秒 钟就有一名 儿童死于营 养不良。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世界第五) 神舟号无人飞船4次发射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
核技术
1967年
20世纪 90年代年
1970年
空间技术 1999年起 2003年 1965年 生物技术 1973年
(1992载人航天决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载人航天世界第三)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首次)
2、生物技术
(1)中国首次人工合成 结晶牛胰岛素
科研人员将人工合成物注入小白 鼠体内,测验它的生物活力。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航天技术的重大意义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 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 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领域有: 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领域有: 计算机行业,航天制造业,钢铁业, 计算机行业,航天制造业,钢铁业, 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通讯技术, 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通讯技术, 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等。 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等。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 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 年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
1973年-南优二号 年 南优二号
杂交水稻的主要贡献: 杂交水稻的主要贡献:
杂交水稻增产明显,南优2号单产一般比常 杂交水稻增产明显,南优2 规稻增产20%以上; 20%以上 规稻增产20%以上; 杂交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杂交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 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
“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 提 展示了我国的实力 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 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 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也有利 于世界和平 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 的发展 促进了其他领域 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如航天技术
新中国科技成就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008年9月27日北京时间16时43分,中国神舟七号 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 出舱活动。
“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 威胁; 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 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4、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1、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安定的环境。
☆1964年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的 核垄断。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 秦 山 核 电 站
◆ 大核 亚电 湾站
内 部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
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 培育的产品,每年可以多养 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 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 取得重大突破,提前一年实 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
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
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巨型计算机 “银河Ⅰ号”(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课堂练习
1.2001年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 得者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杨利伟 D.钱学森
A
2.“两弹一星”是指 A.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A
4.新中国建立以来,取得世界第一的科技成就是

课件1: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1: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2011·杭州高二检测)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党和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 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 是为了( ) A.带动其他部门发展 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提高中国国防实力 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
2.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60 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 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这“惊人”创举 有( ) ①“文革”期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涌现了诸如钱学森、袁隆平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 ③“一五”期间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④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③④
2007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钱学森的评语: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 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他是知识的宝藏, 是科学的旗帜, 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两弹元勋”——邓稼先 “死而无憾”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东方红一号”
意义:继苏美法日后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
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材料二: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 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 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 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本课探究: 探究一:新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探究二:取得这些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三:这些成就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钱学森
小组讨论三:
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
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小组讨论三:
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 了怎样的作用?
1、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现 代化建设提供和平的国际环境。 2、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 3、振奋了民族精神,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4、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国防科技工业实施“保军转民”战 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发展核电,中国核事业的发展 揭开了新的篇章。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核电建设取 得了可喜的成就。
• (1)材料一中的“两弹一星”是什么?建国初期我 国发展“两弹一星”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 (2)有人认为,建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内
3.科教兴国。 4.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 5.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对待合理把握,
为人类造福。
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 康作出了贡献 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 信息化发展
材料一:刚刚建立起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战争的威胁。报 纸刊登着两条新闻:“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 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器进攻中国.”
材料二:1969年,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三次武装 冲突。之后苏联苏联领导层反应强烈,勃列日涅夫竟打算 “一劳永逸”的消除中国威胁,准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 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打击”。
材料三:“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 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请结合材料分析讨论,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
情况下为什么要发Βιβλιοθήκη “两弹一星”?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7、我国第一颗原子弱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有:①加强 了中国的国防力量。②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③有利于维 护世界和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8、建国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 目的是: A 维护世界和平 B 发展核能源,缓和电力供求矛盾 C 打破美苏核垄断 D 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环境
我国的巨型计算机 之父——金怡濂
人类基因草图
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
1.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2.提高了国际地位
3.振奋了民族精神
总结: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
政治: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策略: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创新中发展;
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被 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一是 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 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 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 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 6000多万人。2004年,袁 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 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 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 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 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 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4、新中国建立以来,取得世界第一的科技成就 是 A .研制出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B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C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D .原子弹爆炸成功
5、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 时候,中国是世界上 A.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B.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C.第八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D.第九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其最主要原 因是 A. 中国获得了真正独立 B. 中国政府的重视 C. 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D. 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3、成就
1964年, 中国第一 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3、成就
1967年, 中国第一 颗氢弹爆 炸成功。
有人说: 中国是热爱和平的,而原子弹、氢弹 等非常可怕的杀人武器,研制核武器难道 不是和我们的初衷相违背吗?何况如果那 时把研究核武器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 也许我们的祖辈父辈不会那么贫穷。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 首先使用核武器。主张和平利用核能。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萌发起 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归祖国, 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美国海军部次长说:“一个钱 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 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 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导弹之父” 钱学森 (1911-2007)
为此他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 去自由,历经五年于1955年才回 到祖国,表现了高度的民族自尊 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气节。
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 首次成功培育出:
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杂交水稻大大提高粮食产量, 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 世界性饥饿问题。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中 国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 次绿色革命”
2004年荣获世界粮食奖
2001年获得国家 科学技术奖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970
1964.10
1991-1994
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东方红一号” 卫星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地位、意义
加强了…打破…,提高…。 和平利用核能已经取得…。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世界第五,进入航天时代
生物 技术
26岁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九天后 便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 长期奋战在核基地,结婚30年,真 正与妻子在一起不到3年。 一次,航投试验失败后自己受到致 命的辐射伤害,肝脏被损,骨髓里也 侵入了放射物。但仍坚持回核试验基 地,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向周围 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 能去!” 得知患癌症,倒在病床上他平静地 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 到它来得这样快。 临终前他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 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 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温故知新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古代辉煌——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
技文化,世界领先;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 西方先进水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
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科技能够取得巨 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 了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 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3)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研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 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时间
1964 核技术 1964
1991、1994
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东方红一号” 卫星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 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
一靠邓小平:邓小平提供了政策,十一届 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二靠袁隆平:袁隆平提供了技术,他的技 术贡献是什么呢?
二、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出: 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秦 山 核 电 站
大 亚 湾 核 电 站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离 不开科学家们的奋力拼搏,你能 列出一些在“两弹一星”的研制 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吗?
钱学森(1911-2009),1955年历 尽周折,从美国回到祖国。被美国 海军次长这样评价:“无论走到哪 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 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 为杰出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 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火箭之王”。
1961年4月12日,原苏 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 “东方”号宇宙飞船 进入太空。成为“世 界首位太空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知道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
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节有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或音像资料,设计展板。

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

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2003感动中国颁奖词: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

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提问:这段颁奖词给的是哪一位感动中国的人物?在神五飞天之后,中国在太空探索中又取得哪些成就?指出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建国以来重大的科技成就。

讲授新课:
学生阅读课文,多媒体展示课文的主体结构。

指出本课涉及到的科技领域主要有:核科学、火箭导弹技术、卫星技术、航天技术、农业科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学生在阅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

首先要明确的是,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即: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提问: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作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学生回答后,老师整理: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了;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2、“两弹一星”计划的重大成果。

学生填写知识结构图表,应包括: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1964,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1992年,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1999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和“神舟”5号飞天的巨大成就。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多媒体展示湘绣作品“禾下乘凉梦”。

这位世界级科学家,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梦,他是这样描述的:“我梦见我们的超高产杂交稻,植株长得比高粱要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好高兴!我走过去,太阳有那么晒,坐在那个稻穗下遮荫乘凉。

于是我就把这个梦取了个名字,叫做“禾下乘凉梦”。

我但愿这个梦能够早日实现。


提问:袁隆平这个梦实现了吗?怎样实现的?对人类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为此,他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多媒体展示材料,加深学生对杂交水稻这一科研成果的重要性的理解。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这部分内容很单薄,有何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视课堂实际情况选择讲述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6年2月,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加州问世,ENIAC用了18000个电子管和86000个其它电子元件,有两个教室那么大,运算速度却只有每秒300次各种运算或5000次加法,耗资100万美元以上。

尽管ENIAC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它毕竟是计算机的始祖,揭开了计算机时代的序幕。

从1965年到1970年,集成电路被应用到计算机中来,这段时期被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r)是做在晶片上的一个完整的电子电路,这个晶片比手指甲还小,却包含了几千个晶体管元件。

材料二: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中国曾经在早期计算工具的发明创造方面写过光辉的一页。

远在商代,中国就创造了十进制记数方法,领先于世界千余年。

到了周代,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筹。

这是一种用竹、木或骨制成的颜色不同的小棍。

珠算盘是中国的又一独创,也是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一项重大发明。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计算技术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着手创建中国计算机制造业。

1958年和1959年,中国先后制成第一台小型和大型电子管计算机。

60年代中期,中国研制成功一批晶体管计算机,并配制了ALGOL等语言的编译程序和其他系统软件。

6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研究集成电路计算机。

70年代,中国已批量生产小型集成电路计算机。

8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重点研制微型计算机系统并推广应用;在大型计算机、特别是巨型计算机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计算机服务业,逐步健全了计算机产业结构。

2、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也是新中国成就科技的重要标志,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1965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这是世界上蛋白质的全合成。

20世纪有三项科学工程被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们是“曼哈顿计划”(原子弹)“阿波罗计划”(登月)和“人类基因组计划”,这项计划由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国家的优秀科学家参与,中国是其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家在基因工程研究的成就,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小结
教师返回到本课“知识结构”,给学生一点时间回顾本课的教学内容。

然后依照知识结构将课文要点背记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