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12-18章)【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激励[视频讲解]
12.1本章要点详解
一、激励的原理
1.激励的概念与对象
(1)激励的概念
激励,通常是和动机连在一起的。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把动机定义为个体通过高水平的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而这种努力又能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
无论是激励还是动机,都包含三个关键要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一般而言,动机是指诱发、活跃、推动并指导和引导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激励,是指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作用。
(2)激励的对象
组织范围中的员工或领导对象。
2.激励与行为
激励是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动力,而行为是人实现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过程。激励与行为要匹配。
要通过激励促成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产生,取决于某一行动的效价和期望值:
激励力=某一行动的效价×期望值
3.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
如何对组织中的人或员工进行激励,是建立在对人的运动规律的认识基础上的。
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1)内因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
(2)外因则是人所处的环境。
激励的有效性在于对内因和外因的深刻理解,并使它们达成一致。
4.需要的管理学意义
激励的出发点是激发人未满足的需要。
“需要”对管理学的领导职能来说,是能否发挥管理作用并影响组织成员完成组织目标的前提。
从领导方式看,“需要”是领导者指挥下属和鼓励下属的行为基础。
对员工的激励能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中领导者对下属的未满足的需要的识别。
正是从需要这种人的动机导向出发,引出了关于如何激励的各种理论。
二、激励的需要理论
有两种思路:
一种是从社会文化的系统出发,对人的需要进行分类,通过提供一种未满足的需要的框架,寻求管理对象的激励效率,称之为需要层次论;
另一种是从组织范围角度出发,把人的需要具体化为员工切实关心的问题,称之为双因素理论。
1.需要层次论
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该理论试图回答决定人的行为的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有些什么内容的问题。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
一是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二是人的需要都有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如图12-1所示。
图12-1需要的层次性
2.双因素理论
这种激励理论也称为“保健—激励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这一理论的研究重点,是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
图12-2赫兹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
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
(1)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
(2)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这两类因素与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2-2所示。
赫兹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基本启示是: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
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双因素理论也有欠完善之处:像在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可靠性以及满意度的评价标准这些方面,赫兹伯格这一理论都存在不足。另外,赫兹伯格讨论的是员工满意度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但他所用的研究方法只考察了满意度,并没有涉及劳动生产率。
3.成就需要理论
由美国管理学家大卫·麦克兰(David Maclelland)提出。在人的一生中,有些需要是靠后天获得的,有三种需要研究最多。
(1)成就的需要,指渴望完成困难的事情、获得某种高的成功标准、掌握复杂的工作以及超过别人;
(2)依附的需要,指渴望结成紧密的个人关系、回避冲突以及建立亲切的友谊;
(3)权力的需要,指渴望影响或控制他人、为他人负责以及拥有高于他人的职权的权威。
有着强烈成就感需要的人,是那些倾向于成为企业家的人。
有着强烈依附感需要的人,是成功的“整合者”。
有着强烈权力需要的人,经常有较多的机会晋升到组织的高级管理层。
成就的需要能通过任务本身得到满足,而权力的需要只能通过上升到某种具有高于他人的权力层次才能得到满足。
4.X理论与Y理论
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总结提出。
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有两种对立的基本观点:
(1)消极的X理论(Theory X);
(2)积极的Y理论(Theory Y)。
麦格雷戈本人认为,Y理论的假设比X理论更实际有效,因此他建议让员工参与决策,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和责任感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有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激励的过程理论
激励的过程理论试图说明员工面对激励措施,如何选择行为方式去满足他们的需要,以及确定其行为方式的选择是否成功。
过程理论有两种基本类型: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
1.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在1965年首先提出来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这种理论的基础在于:员工不是在真空中工作的,他们总是在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对于他们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有影响。
员工选择的与自己进行比较的参照类型有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