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学考前复习题 2016.06 - 没有答案
(完整word版)陶艺考试试题
陶艺基础期末考试题1一、填空(每小题4分,共20分)1、釉上彩的“烤花”温度一般在( 700度—900度) 之间。
2、绘制釉上彩的笔主要有( 勾线笔)、(彩笔)、(蘸色笔)、(扒笔)。
3、泥板制作陶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形成较大的( 完整的表明),成型速度较快。
4、釉上彩绘画的基本表现技法是(勾填法)。
5、画没骨画的新花用老油调料,主要是蘸(樟脑油)画,因瓷釉面没有吸水性,光滑。
6、彩陶是陶艺的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法,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等形式。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中国成熟的瓷器——青瓷,最早在(A )地区出现。
A、浙江B、福建C、广东D、河南2、我国在( A )烧制成真正的瓷器。
瓷器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A、东汉晚期B、西汉晚期C、东汉时期D、东汉早期3、在以下说法中,最正确的说法是:( C )A、斗彩就是釉上五彩B、斗彩就是釉下三彩C、斗彩既是釉下彩,也是釉上彩D、斗彩就是珐琅彩4、宋代汝窑窑址在今天的(D )。
A、河南临汝B、河南平顶山C、河南开封D、河南宝丰清凉寺5、宋代定窑白瓷釉色特征为(D )。
A、灰白色B、青白色C、纯白色D、白中闪黄色6、宋代磁州窑装饰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D )。
A、白地绿斑B、珍珠地划花C、铁锈花D、白地黑花7、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 C )多年的悠久历史。
A、1700B、17000C、11700D、1170008、英语中的“CHINA”最初的意思是(D )。
A、华夏B、中华C、中国D、瓷器9、我国白瓷的起源可以上溯至( D )A、三国时期B、两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北朝的北齐时期末期10、(B )的收藏是所有文物收藏中时间最长,数量、品种最多的一项。
A、石器B、古陶瓷C、青铜器D、玉器三、简答题(每题6分)1、刻坯装饰的步骤?用特殊的刀具在干燥的坯体上刻画出装饰纹样,然后上透明油烧成,主要步骤包括:描图、刻大形、粗刻、细刻。
陶瓷工艺学考查题
《陶瓷工艺基础》期末考查试卷1、建筑陶瓷的主要干燥方法以及相应的干燥设备以及装饰方法(至少五种)。
并对建筑陶瓷的发展趋势以及现状进行论述。
(20分)1)干燥方法:○1辊道传送式干燥采用辊道式干燥窑,该窑与辊底窑合为一体,上层辊道煅烧产品,下层辊道干燥坯体。
干燥窑的热原是利用上层辊道煅烧产品时的余热或者是鼓入热风;○2喷雾干燥,使用设备是喷雾干燥器,它以喷雾干燥塔为主体,并附有供浆系统、热风系统、除尘系统及控制系统等构成的设备;○3远红外干燥,设备为远红外辐射器,其由三部分组成,即基体、基体表面能辐射远红外的涂层、热源及保温装置。
由热源发出的热量通过基体传到涂层上,再在涂层表面辐射出远红外线。
2)装饰方法:○1釉上装饰:利用低温釉上彩料在釉烧制品的表面,通过各种装饰技法进行装饰,再在烧花窑中600-850℃烤烧的一种装饰方法;○2釉下装饰:利用釉下彩料通过各种装饰技法在生坯或素坯上进行装饰,然后覆盖上透明釉或半透明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
二次烧成釉面砖等建筑陶瓷产品均是在素坯上装饰,再施釉于1050-1150℃下釉烧。
○3釉中装饰:对于建筑陶瓷产品,在坯体上施一层底釉,然后在其上进行印彩等装饰,再罩上一层透明或半透明釉于1100-1115℃一次烧成。
○4釉层装饰:在制品的整个釉层上做文章,有颜色釉装饰、干式釉装饰和特殊装饰效果釉装饰等。
○5坯体装饰:将陶瓷坯体通过施釉、贴花、丝网印花、掺彩等方法进行装饰。
具体可分为素坯装饰和生坯装饰两大类。
3)建筑陶瓷的发展趋势以及现状:当前国际建筑陶瓷工业技术与产品正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生产设备趋向大型化,生产过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注重规模效益和节能降耗;三是全面提高产品品质,产品向高档化发展;四是主要建筑陶瓷企业在以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雄厚的资金实现全球性扩张的同时,其市场营销、服务逐步向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陶瓷工艺美术技艺考核试卷
17.下列哪种陶瓷窑炉结构属于倒焰窑?()
A.隧道窑B.梭式窑C.拱式窑D.窑炉
18.陶瓷工艺美术中的“彩绘”指的是什么?()
A.在陶瓷表面施加彩料B.在陶瓷表面施加金属
C.在陶瓷表面施加玻璃D.在陶瓷表面施加塑料
19.下列哪种不属于陶瓷烧制过程中的温度区间?()
A.低温釉B.中温釉C.高温釉D.超高温釉
3.陶瓷坯体收缩不均
4.低温釉、中温釉、高温釉
5.剔刻、彩绘
6.陶瓷坯体在高温下变得致密
7.隧道窑、梭式窑、拱式窑
8.烫金、窑变
9.耐用性、美观性
10.制作工艺、材料成本、艺术价值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拉坯是陶瓷成型的一种基本工艺,包括取料、揉泥、拉坯、修坯等步骤。它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出各种形状的陶瓷器皿,体现了工匠的技术水平和艺术创造力。
2.常见缺陷有开片、起泡、落渣等,原因包括原料杂质、成型不当、干燥不均、烧成温度控制不当等。
3.釉料的作用是保护坯体、增加美观、提高硬度。不同类型釉料特点如低温釉流动性好、高温釉结晶细腻。
4.陶瓷工艺美术在现代生活中具有高艺术价值和实用性,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还提升了精神文化层次,是现代家居装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3.陶瓷烧制过程中的“开片”现象通常是由于_______造成的。
4.陶瓷釉料根据烧成温度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陶瓷装饰手法中,_______是利用刻刀在坯体上刻画图案,_______是利用釉料在坯体上形成图案。
陶瓷工艺基础知识考核试卷
10.陶瓷釉料中的熔剂有哪些作用?()
A.降低烧成温度B.改善釉料流动性C.影响釉色D.提高机械强度
11.陶瓷烧成设备包括以下哪些?()
A.窑炉B.窑车C.窑具D.燃烧器
12.陶瓷色剂的作用包括哪些?()
A.调整烧成温度B.改善吸水率C.给陶瓷上色D.影响釉料熔点
A.硅酸盐B.碳酸盐C.氧化物D.硫酸盐
7.陶瓷的装饰方法包括哪些?()
A.印花B.画花C.剔花D.雕刻
8.陶瓷在烧成过程中,以下哪些温度区间可能出现不同的物理化学变化?()
A. 500-900℃ B. 900-1200℃ C. 1200-1400℃ D. 1400-1600℃
9.陶瓷的分类包括哪些?()
A.陶瓷釉料中的色剂过多
B.陶瓷烧成过程中釉料与胎体结合不牢固
C.陶瓷烧成温度过高
D.陶瓷烧成温度过低
18.下列哪种不属于陶瓷的用途?()
A.建筑装饰B.家用器皿C.电子元件D.服装面料
19.陶瓷的“胎釉结合”是指什么?()
A.陶瓷胎体与釉料的物理结合
B.陶瓷胎体与釉料的化学结合
C.陶瓷胎体与釉料的吸附作用
()
4.陶瓷的胎体是指陶瓷的____部分。
()
5.陶瓷烧成过程中,通常在____℃左右的温度下发生烧结。
()
6.陶瓷釉料中的色剂主要起到____的作用。
()
7.陶瓷的开片现象通常是由于____和釉料收缩率不一致造成的。
()
8.陶瓷的烧成工艺包括一次烧成、二次烧成等,其中一次烧成是指____的烧成过程。
C.陶瓷体吸收水分的能力
D.陶瓷体孔隙率的大小
5.下列哪种材料不属于传统陶瓷原料?()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一.名词术语解释1.陶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不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胎——经高温烧成后构成陶瓷制品的非釉、非化妆土部分。
3.釉——融着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4.陶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陶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量、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5.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裂或剥落的性能。
6.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
陶瓷物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7.坯式——表示陶瓷坯料或胎体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8.釉式——表示陶瓷釉料或釉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9.粘土矿物——颗粒大小在2µm以下,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晶体矿物。
10.粘土—一种天然细颗粒矿物集合体,主体为粘土矿物,并含有部分非粘土矿物和有机物。
与水混合具有可塑性。
11.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12.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13.高岭石——一种二层型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矿物(Al2O3·2S¡O2·2H2O),因首次在我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命名。
14.瓷石——一种可供制瓷的石质原料,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石英,或含有少量长石、高岭石和碳酸盐矿物。
15.釉石——制釉用瓷石,其矿物组成与瓷石相似,但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熔融物具有较好的透明度。
16.石英——天然产出的结晶态二氧化硅。
17.长石——一系列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18.ɑ—半水石膏——石膏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的晶体呈针状、结晶尺寸较大的半水石膏(ɑ—CaSO4·1/2H2O)。
陶瓷工艺学
陶瓷工艺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可塑性:是指粘土与适量的水结合后所形成的泥团,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但不开裂。
当外力去掉后仍保持其形状不变的能力。
2.触变形:粘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时,粘度会降低而流动性增加,静置后逐渐恢复原状。
此外,泥料放置一段时间后,在维持原有水分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变稠和固化现象,这种性质统称为触变性。
3.烧结温度:到达初始烧结温度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粘土的气孔率不断降低,收缩不断增大,当其密度达到最大状态时(一般以吸水率等于或小于5%为标志),称为完全烧结,相应于此时的温度叫烧结温度(T2)。
4.烧结温度范围:通常把烧结温度到软化温度之间粘土试样处于相对稳定阶段的温度范围称为烧结范围(T2~T3)。
5.原料标准化:将开采的陶瓷原料用科学的方法按化学组成、颗粒组成分成若干个等级,使每个等级的原料其化学组成、颗粒组成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波动,这就是原料的标准化、系列化。
6.酸度系数:指组分中的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的摩尔比,一般以C.A表示。
7.生料釉:将全部原料直接加水,制备成釉浆。
8.熔块釉:将原料中部分可溶于水的原料及铅化合物,先经1200~1300℃的高温熔化,然后投入冷水中急冷,制成熔块,再与其余生料混合研磨而成釉浆。
9.造粒:在细粉料中添加粘结剂,做成流动性好的颗粒,且该类颗粒是由几种大小不同的球状颗粒(团粒)组成的。
10.可塑成型:利用模具或刀具等工艺装备运动所造成的压力、剪力或挤压力等外力,对具有可塑性的坯料进行加工,迫使坯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可塑变形而制作坯体的成型方法。
11.干压成型:将干粉坯料在钢模中压成致密坯体的一种成型方法。
12.等静压成型:对密封于塑性模具中的粉料各向同时施压的一种成型工艺技术。
13. 热转导:物体各部分无相对位移,仅依靠物质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使热量从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14.湿传导:物料表面的水蒸气向干燥介质中移动的气相传质(外扩散过程);内部水向表面扩散的内部传质(内扩散过程)。
陶瓷工艺学考前复习题2016.06-没有答案
陶瓷工艺学考前复习题2016.06-没有答案一、是非题:1.陶瓷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陶瓷生产的应用科学,内容包括由陶瓷原料、坯料、釉料、成型到烧成及装饰陶瓷制品的整个工艺过程及其有关的基本理论。
(√)2.采用二次烧成的素坯强度高,便于搬运和存放,利于检选,提高了成品率。
(√)3.结晶釉是由于结晶组分在釉中的溶解度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于冷却阶段从液相中析出而形成。
(√)4.中国古陶瓷的发展脉络是:陶器→印纹硬陶→原始瓷→瓷器。
(√)5.瓷石不是单一的矿物岩石,而是多种矿物的集合体。
(√)6.可塑泥料的屈服值与含水量无关(×)7.坯釉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会产生很多诸如开裂、冷裂、破片等缺陷。
(√)8.母岩风化后残留在原生地的粘土称为二次粘土。
(×)9.长石的助熔作用是由于本身的低温熔融而引起的。
(√)10.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对石膏模具进行加热干燥。
(×)11.长石是陶瓷生产中最常用的熔剂性原料。
(√)12.注浆前的扣模、擦模操作要注意模型对口面必须清扫干净注意保护好模型的棱角,防止磨损。
(√)13.翻模时,在实物上涂上肥皂水是为了能够易于脱模。
(√)14.在使用粉料进行压制成型时,造粒工序是为了使颗粒在模具中填充更加均匀。
(√)15.一次烧成能有效避免釉面出现针孔、釉泡等现象的产生。
(×)16.目前陶瓷可大致分为传统陶瓷、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三类我们艺术生主要创作的是传统陶瓷。
(√)17.釉是指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玻璃或玻璃与晶体的连续粘着层。
(√)18.干燥的目的是排除坯体内残余的结构水。
(×)19.粘土原料之一的膨润土主要成分是蒙脱石,且蒙脱石具有吸水特性。
因吸水后体积膨胀,有时大到20~30倍,故名膨润土。
(√)20.可塑泥料的屈服值与其含水量有关。
(√)21.传统陶瓷是指凡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他天然矿物原料经过配料混料成型烧成等过程获得的制(√)22.生坯上釉的烧成称为二次烧成。
《陶瓷工艺学》复习题【改】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一。
名词术语解释1.陶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 经加工烧制成得上釉或不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陶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得陶瓷组成相得种类、形状、大小、数量、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得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3.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得化学式。
陶瓷物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得摩尔数表示。
4.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得残留在原生地, 与母岩未经分离得粘土。
5.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得粘土。
6.ɑ-半水石膏--石膏在水蒸气存在得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得晶体呈针状、结晶尺寸较大得半水石膏(ɑ-CaSO4·1/2H2O).7.β—半水石膏-—石膏在常压下炒制而得到得晶体为不规整碎屑、比表面积较大得半水石膏(β—CaSO4·1/2H2O)。
8.釉料—-经加工精制后,施在坯体表面而形成釉面用得物料。
9.粉碎——使固体物料在外力作用下,由大块分裂成小块直至细粉得操作。
10.练泥—-用真空练泥机或其她方法对可塑成型得坯料进行捏练, 使坯料中气体逸散、水分均匀、提高可塑性得工艺过程。
11.陈腐——将坯料在适宜温度与高湿度环境中存放一段时间,以改善其成型性能得工艺过程。
12.可塑成型——在外力作用下, 使可塑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坯体得方法。
13.刀压成型—-用型刀使放置在旋转得石膏模中得可塑坯料受到挤压、刮削与剪切得作用展开而形成坯体得方法。
14.注浆成型—-将泥浆注入多孔模型内,当注件达到所要求得厚度时, 排除多余得泥浆而形成空心注件得注浆法。
15.烧成——将坯体焙烧成陶瓷制品得工艺过程。
16.素烧——坯体施釉前进行得焙烧工艺过程。
17.二次烧成-—生坯先经素烧, 然后釉烧得烧成方法。
18.一次烧成-—施釉或不施釉得坯体,不经素烧直接烧成制品得方法。
陶瓷工艺学试题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一.名词术语解释1.陶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不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胎——经高温烧成后构成陶瓷制品的非釉、非化妆土部分。
3.釉——融着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4.陶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陶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量、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5.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裂或剥落的性能。
6.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
陶瓷物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7.坯式——表示陶瓷坯料或胎体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8.釉式——表示陶瓷釉料或釉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9.粘土矿物——颗粒大小在2μm以下,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晶体矿物。
10.粘土—一种天然细颗粒矿物集合体,主体为粘土矿物,并含有部分非粘土矿物和有机物。
与水混合具有可塑性。
11.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12.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13.高岭石——一种二层型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矿物(Al2O3·2S?O2·2H2O),因首次在我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命名。
14.瓷石——一种可供制瓷的石质原料,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石英,或含有少量长石、高岭石和碳酸盐矿物。
15.釉石——制釉用瓷石,其矿物组成与瓷石相似,但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熔融物具有较好的透明度。
16.石英——天然产出的结晶态二氧化硅。
17.长石——一系列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18.ɑ—半水石膏——石膏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的晶体呈针状、结晶尺寸较大的半水石膏(ɑ—CaSO4·1/2H2O)。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一.名词术语解释1.陶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不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胎——经高温烧成后构成陶瓷制品的非釉、非化妆土部分。
3.釉——融着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4.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裂或剥落的性能。
5.陶瓷颜料——以色基和熔剂配合制成的有色无机陶瓷装饰材料。
6.陶瓷工艺——生产陶瓷制品的方法和过程。
7.釉料——经加工精制后,施在坯体表面而形成釉面用的物料。
8.熔块——水溶性原料、毒性原料与其他配料熔制而成的物料。
9.熔块釉——以熔块为主加适量生料制成的釉料。
10.生料釉——以生料为主不含熔块的釉料。
11.无光釉——釉面反光能力较弱,表面无玻璃光泽而呈现柔和丝状或绒状光泽的艺术釉。
12.碎纹釉——釉层呈现清晰裂纹而使制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的釉。
13.结晶釉——釉层内含有明显可见晶体的艺术釉。
14.化妆土——敷施在陶瓷坯体表面的有色土料。
烧成后不玻化,一般起遮盖或装饰作用。
15.石膏模——用石膏为原料加工制成,供成形坯体使用的工作模具。
16.烧成——将坯体焙烧成陶瓷制品的工艺过程。
17.素烧——坯体施釉前进行的焙烧工艺过程。
18.釉烧——素烧坯施釉后的焙烧工艺过程。
19.陶瓷装饰——用工艺技术和装饰材料美化陶瓷制品。
20.釉上彩——用釉上颜料或由它所制成的贴花纸及其他装饰材料,在制品釉面上进行彩饰,经900℃以下温度烤烧而成的装饰方法。
21.釉中彩——用能耐一定高温的颜料或由它所制成的贴花纸,在釉坯或制品釉面上进行彩饰,以釉烧时同一温度或接近温度下烧成,颜料沉入并熔合在釉中的装饰方法。
22.釉下彩——用釉下颜料或由它所制成的贴花纸,在精坯、素烧坯、釉坯的表面上进行彩饰,再覆盖一层釉,经高温烧制而成的装饰方法。
23.瓷器——陶瓷制品中,胎体玻化或部分玻化、吸水率不大于3%、有一定透光性、断面细腻呈贝壳状或石状、敲击声清脆的一类制品。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考试
5.下列哪种成型方法适用于制作形状复杂的陶瓷产品?()
A.模具成型B.拉坯成型
C.注浆成型D.压制成型
6.在陶瓷生产中,素烧的作用是什么?()
A.去除水分B.增加强度
C.使陶瓷表面光滑D.形成玻璃相
7.陶瓷的釉料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
A.硅酸盐和金属氧化物B.水和有机溶剂
C.粘土和石英D.金属粉末和矿物质
A.节省能源
B.提高生产效率
C.改善陶瓷质量
D.降低生产成本
14.以下哪些陶瓷产品通常需要更高的机械强度?()
A.建筑陶瓷
B.电子陶瓷
C.日常餐具
D.艺术陶瓷
15.陶瓷产品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以下哪些?()
A.打磨
B.抛光
C.上色
D.印刷
(请在此答题)
第三部分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2.质量问题可能包括开裂、变形、色泽不均等。解决措施:优化原料配比、控制烧成温度和气氛、改进成型工艺、加强质量检验和监控等。
B.保持窑内气氛稳定
C.尽可能提高烧成温度
D.确保烧成时间充足
8.陶瓷产品的质量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外观质量
B.尺寸精度
C.烧结程度
D.化学成分
9.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陶瓷出现变形?()
A.原料混合不均匀
B.成型压力不均
C.素烧温度过高
D.釉烧温度过低
10.陶瓷生产中的能源消耗主要来源于以下哪些方面?()
A.日常餐具B.建筑材料
C.电子陶瓷D.玩具
11.陶瓷表面出现针孔的原因是什么?()
A.釉料中水分过多
陶瓷工艺学考前复习题
陶瓷工艺学考前复习题一、是非题:1.陶瓷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陶瓷生产的应用科学,内容包括陶瓷原料、坯料、釉料、成型到烧成及装饰陶瓷制品的整个工艺过程及其有关的基本理论。
2.采用二次烧成的素坯强度高,便于搬运和存放,利于检选,提高了成品率。
3.结晶釉是于结晶组分在釉中的溶解度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于冷却阶段从液相中析出而形成。
4.中国古陶瓷的发展脉络是:陶器→印纹硬陶→原始瓷→瓷器。
5.瓷石不是单一的矿物岩石,而是多种矿物的集合体。
6.可塑泥料的屈服值与含水量无关7.坯釉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会产生很多诸如开裂、冷裂、破片等缺陷。
8.母岩风化后残留在原生地的粘土称为二次粘土。
9.长石的助熔作用是于本身的低温熔融而引起的。
10.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对石膏模具进行加热干燥。
11.长石是陶瓷生产中最常用的熔剂性原料。
12.注浆前的扣模、擦模操作要注意模型对口面必须清扫干净注意保护好模型的棱角,防止磨损。
13.翻模时,在实物上涂上肥皂水是为了能够易于脱模。
14.在使用粉料进行压制成型时,造粒工序是为了使颗粒在模具中填充更加均匀。
15.一次烧成能有效避免釉面出现针孔、釉泡等现象的产生。
16.目前陶瓷可大致分为传统陶瓷、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三类我们艺术生主分在釉中的溶解度已经处要创作的是传统陶瓷。
于饱和状态,于冷却阶段从液相中析出而形成。
17.釉是指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玻璃或玻璃与晶体的连续粘着层。
二、填空题:34.陶瓷坯体中的水分主18.干燥的目的是排除坯要有自水、吸附水和结体内残余的结构水。
合水。
19.粘土原料之一的膨润35.按照陶瓷坯体结构不土主要成分是蒙脱石,且同和坯体致密度的不同,蒙脱石具有吸水特性。
因把所有的陶瓷制品分为两吸水后体积膨胀,有时大大类:陶器和瓷器。
到20~30倍,故名膨润根据坯料的性能和含水量土。
不同,成形方法可以分为20.可塑泥料的屈服值与三大类:可塑法成型、注其含水量有关。
浆法成型、压制成型。
陶艺考试试题
陶艺基础期末考试题1一、填空(每小题4分,共20分)1、釉上彩的“烤花”温度一般在( 700度 - 900度)之间。
2、绘制釉上彩的笔主要有( 勾线笔 )、( 彩笔)、(蘸色笔)、( 扒笔)。
3、泥板制作陶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形成较大的( 完整的表明),成型速度较快。
4、釉上彩绘画的基本表现技法是(勾填法).5、画没骨画的新花用老油调料,主要是蘸( 樟脑油)画,因瓷釉面没有吸水性,光滑。
6、彩陶是陶艺的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法,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等形式。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中国成熟的瓷器——青瓷,最早在( A )地区出现。
A、浙江B、福建C、广东D、河南2、我国在( A )烧制成真正的瓷器.瓷器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ﻫ A、东汉晚期B、西汉晚期 C、东汉时期D、东汉早期3、在以下说法中,最正确的说法是:(C)A、斗彩就是釉上五彩B、斗彩就是釉下三彩C、斗彩既是釉下彩,也是釉上彩D、斗彩就是珐琅彩4、宋代汝窑窑址在今天的( D )。
A、河南临汝B、河南平顶山C、河南开封D、河南宝丰清凉寺5、宋代定窑白瓷釉色特征为( D )。
A、灰白色 B、青白色C、纯白色D、白中闪黄色6、宋代磁州窑装饰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D ).A、白地绿斑B、珍珠地划花C、铁锈花D、白地黑花7、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C)多年的悠久历史。
A、1700B、17000C、11700 D、117000 ﻫ8、英语中的“CHINA”最初的意思是(D )。
A、华夏B、中华C、中国D、瓷器9、我国白瓷的起源可以上溯至( D )A、三国时期B、两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北朝的北齐时期末期10、(B)的收藏是所有文物收藏中时间最长,数量、品种最多的一项.A、石器B、古陶瓷C、青铜器D、玉器三、简答题(每题6分)1、刻坯装饰的步骤?用特殊的刀具在干燥的坯体上刻画出装饰纹样,然后上透明油烧成,主要步骤包括:描图、刻大形、粗刻、细刻。
陶瓷工艺基础知识考核试卷
15. ABCD
16. ABC
17. ABCD
18. ABC
19. ABC
20. ABC
三、填空题
1.矿物质
2.热能
3. %
4.长石、石灰石
5.热稳定性
6.机械强度
7.热导率
8.耐磨性
9.电阻率
10.烧结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烧结温度B.釉料种类
C.原料颗粒大小D.以上都对
6.下列哪种陶瓷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A.陶器B.瓷器
C.熔融石英陶瓷D.氧化铝陶瓷
7.陶瓷的烧成过程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
A.两个阶段B.三个阶段
C.四个阶段D.五个阶段
8.下列哪种方法不是陶瓷坯体成型的常用方法?()
A.模具成型B.挤压成型
6.陶瓷的成型方法只有一种,即模具成型。()
7.陶瓷的表面处理只能通过上釉来实现。()
8.陶瓷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其轻质和高强度。()
9.陶瓷的热稳定性与其热膨胀系数无关。()
10.在陶瓷制备过程中,干燥步骤可以完全去除坯体中的水分。()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陶瓷的烧结过程及其对陶瓷性能的影响。
9. D
10. A
11. D
12. D
13. B
14. A
15. A
16. A
17. B
18. A
19. C
20. A
二、多选题
1. ABD
2. ABCD
陶瓷工艺美学研究试题考核试卷
6.所有陶瓷器物都可以在微波炉中使用,不受任何限制。()
7.陶瓷的烧制过程中,氧化烧和还原烧是两种常见的烧成气氛,它们对陶瓷的最终色泽有重要影响。()
8.在中国古代陶瓷中,白瓷的出现时间早于青瓷。()
9.陶瓷工艺中的开片是一种缺陷,会降低陶瓷的价值。()
5.以下哪项不是陶瓷美学的基本要素?()
A.形态
B.色彩
C.意境
D.材质
6.在陶瓷工艺中,哪种釉料因含有铅而具有高透明度?()
A.钙釉
B.铅釉
C.镁釉
D.铝釉
7.陶瓷中的“开片”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釉料收缩不均
B.窑温过高
C.窑温过低
D.陶瓷内部结构变化
8.以下哪个时期的陶瓷工艺以青瓷最为著名?()
A.欧洲
B.中东
C.中国
D.印度
2.以下哪种材料不属于陶瓷的主要原料?()
A.高岭土
B.石英
C.铁矿石
D.铜绿
3.陶瓷烧制过程中的“素烧”是指什么?()
A.未经上釉的陶瓷器物
B.高温烧制
C.低温烧制
D.陶瓷器物的最后烧制
4.下列哪种陶瓷工艺技术主要用于制作青花瓷?()
A.喷釉
B.划花
C.浮雕
D.釉下彩
(注:以下为空白答题区域,供考生填写答案。)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陶瓷是由粘土、石英和_____等原料经过成型、干燥和烧制而成的。
()
2.陶瓷的烧制温度一般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其中高温瓷的烧成温度一般不低于_____度。
()
陶瓷工艺学复习题
陶瓷工艺学1、传统陶瓷?传统上,陶瓷的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及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形—煅烧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制品。
普通陶瓷即为陶瓷概念中的传统陶瓷,这一类陶瓷制品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最常见和使用的陶瓷制品,跟据其使用领域的不同,又可分为日用陶瓷(包括艺术陈列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化工陶瓷、化学瓷、电磁及其它工业用陶瓷。
2、粘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粘土在陶瓷中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a.粘土的可塑性是陶瓷坯泥赖以成型的基础;b.粘土使注浆泥料与釉料具有悬浮性与稳定性;c.粘土一般呈细分散颗粒,同时具有结合性;d.粘土是陶瓷坯体烧结时的主体,粘土中AL2O3含量和杂质含量是决定陶瓷坯体的烧结程度、烧结温度和软化温度的主要因素。
e.粘土是形成陶瓷主体结构和陶瓷中莫来石晶体的主要来源。
3、石英原料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石英原料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a.再烧成前是瘠性原料,可对泥料的可塑性起调节作用,能降低坯体的干燥收缩,缩短干燥时间并防止坯体变形;b.在烧成时,石英的加热膨胀可部分地抵消坯体收缩的影响,当玻璃质大量出现在高温下石英能部分熔解于液相中,增加熔体的粘度,而未熔解的石英颗粒,则构成坯体的骨架,可防止坯体发生软化变形等缺陷;c.在陶瓷中,石英对坯体的力学强度有着很大的影响,合理的石英颗粒能大大提高瓷器坯体的强度,否则效果相反。
同时,石英也能使瓷坯的透光度和白度得到改善;d.在釉料中二氧化硅是生成玻璃质的主要部分,增加釉料中石英含量能提高釉的熔融温度与粘度,并减少釉的热膨胀系数。
同时它是赋予釉以高的力学强度,硬度、耐磨性和耐化学侵蚀性的主要因素。
4、长石原料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长石原料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a.长石在高温下熔融,形成粘稠的玻璃熔体,是坯料中碱金属氧化物的主要来源,能降低陶瓷坯体组分的熔化温度,有利于成瓷和降低烧成温度;b.熔融后的长石熔体能熔解部分高岭土分解产物和石英颗粒;c.长石熔体能填充于各结晶颗粒之间,有助于坯体致密和减少空隙;d.在釉料中长石是主要熔剂;e.长石作为瘠性原料,在生坯中还可以缩短坯体干燥时间,减少坯体的干燥收缩和变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非题:1.陶瓷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陶瓷生产的应用科学,内容包括由陶瓷原料、坯料、釉料、成型到烧成及装饰陶瓷制品的整个工艺过程及其有关的基本理论。
(√)2.采用二次烧成的素坯强度高,便于搬运和存放,利于检选,提高了成品率。
(√)3.结晶釉是由于结晶组分在釉中的溶解度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于冷却阶段从液相中析出而形成。
(√)4.中国古陶瓷的发展脉络是:陶器→印纹硬陶→原始瓷→瓷器。
(√)5.瓷石不是单一的矿物岩石,而是多种矿物的集合体。
(√)6.可塑泥料的屈服值与含水量无关(×)7.坯釉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会产生很多诸如开裂、冷裂、破片等缺陷。
(√)8.母岩风化后残留在原生地的粘土称为二次粘土。
(×)9.长石的助熔作用是由于本身的低温熔融而引起的。
(√)10.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对石膏模具进行加热干燥。
(×)11.长石是陶瓷生产中最常用的熔剂性原料。
(√)12.注浆前的扣模、擦模操作要注意模型对口面必须清扫干净注意保护好模型的棱角,防止磨损。
(√)13.翻模时,在实物上涂上肥皂水是为了能够易于脱模。
(√)14.在使用粉料进行压制成型时,造粒工序是为了使颗粒在模具中填充更加均匀。
(√)15.一次烧成能有效避免釉面出现针孔、釉泡等现象的产生。
(×)16.目前陶瓷可大致分为传统陶瓷、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三类我们艺术生主要创作的是传统陶瓷。
(√)17.釉是指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玻璃或玻璃与晶体的连续粘着层。
(√)18.干燥的目的是排除坯体内残余的结构水。
(×)19.粘土原料之一的膨润土主要成分是蒙脱石,且蒙脱石具有吸水特性。
因吸水后体积膨胀,有时大到20~30倍,故名膨润土。
(√)20.可塑泥料的屈服值与其含水量有关。
(√)21.传统陶瓷是指凡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他天然矿物原料经过配料混料成型烧成等过程获得的制(√)22.生坯上釉的烧成称为二次烧成。
(×)23.烧成制度就是烧成的温度升降速度。
(×)24.翻模时,在实物上涂上肥皂水是为了能够加速石膏浆的固化。
(×)25.在使用粉料进行压制成型时,造粒工序是为了使颗粒能够充分利用模具的空间。
(×)26.翻模时,在实物上涂上肥皂当釉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坯的热膨胀系数时,釉面会产生开裂现象。
(√)27.陶器的吸水率一般小于3%。
(×)28.以石英为主要熔剂的釉称为长石釉。
(×)29.长石质瓷是以长石作助熔剂的“长石—石英—高岭土”三组分系统瓷。
(√)30.青釉是以含铁化合物为着色剂,还原焰烧成的一种高温颜色釉。
(√)31.干燥收缩大,则易引起坯体变形与开裂。
(√)32.原始瓷表面已经有一层类似釉的粘着层,故仍属于陶器的范畴。
(×)33.结晶釉是由于结晶组分在釉中的溶解度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于冷却阶段从液相中析出而形成。
(√)二、填空题:34.陶瓷坯体中的水分主要有自由水、吸附水和结合水。
35.按照陶瓷坯体结构不同和坯体致密度的不同,把所有的陶瓷制品分为两大类:陶器和瓷器。
根据坯料的性能和含水量不同,成形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可塑法成型、注浆法成型、压制成型。
36.粘土质坯料在烧成过程中一般可分为坯体水分蒸发期、氧化分解与晶型转变期、玻化成瓷期、高温保温期和冷却期。
37.粘土是由各种富含长石的硅酸盐矿物岩石经风化、水解等作用而形成。
那么母岩经风化等作用就地残留下来的粘土是一次粘土,迁移到低洼地方而沉积形成的粘土是二次粘土。
38.长石质瓷是以长石为助熔剂的瓷,以高岭土,石英,长石为主要原料。
39.干燥的目的:排除坯体的自由水,赋予坯体一定的干燥强度,使坯体易于运输,粘接以及施釉等加工工序;40.陶瓷原料按原料工艺特性为分为:具有可塑性的黏土原料、具有非可塑性的石英原料、溶剂原料。
41.必须使釉处于压应力状态才能提高它的机械强度,可以使釉的膨胀系数略小于坯体来实现。
42.那么母岩经风化等作用就地残留下来的粘土被称为一次粘土,迁移到低洼地方而沉积形成的粘土是一次粘土。
二者相比较而言,一次粘土的颗粒粗,其可塑性差。
43.调节坯料性能的添加剂主要有解凝剂、结合剂、润滑剂这三类。
44.坯料与釉料组成的表示方法有四种:实验式表示法、化学组成表示法、示性矿物组成表示法、配料量表示法。
45.长石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钠长石、钾长石、钙长石、钡长石。
46.烧成制度包括:温度制度、气氛制度和压力制度。
47.注浆成型的基本注浆方法有单面注浆和双面注浆。
48.决定瓷坯干燥速度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
49.宋代五大名窑是官,哥,汝,定,钧窑。
50.结晶釉的析晶过程可以分成晶核生长阶段和晶核长大阶段。
三、选择题:51.陶瓷坯体可按熔剂原料的不同进行分类,景德镇地区的制瓷原料一般含有瓷石,那么其制瓷坯料属于以下哪种类型?BA、长石质瓷坯料B、绢云母质瓷坯料C、骨灰瓷坯料52.钾长石的化学式是,属于原料。
AA、K2O∙Al2O3∙6SiO2熔剂性原料B、3Al2O3∙2SiO2可塑性原料 C、SiO2 非可塑性原料53.调节坯料性能的添加剂主要有解凝剂、结合剂、润滑剂这三类。
水玻璃(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哪类添加剂?AA、解凝剂B、结合剂C、润滑剂54.裂纹釉釉面开裂是在烧成过程中产生的。
CA、升温阶段B、保温阶段C、冷却阶段55.景德镇著名的釉里红的发色组成是CA、FeOB、TiO2C、CuO56.高温塑性变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CA 、坯体的化学组成B 、坯体中颗粒排布的均匀性C 、搅拌(混合)均匀 57.为了向某生料釉中引入Na 2O 组分可选用B A 、碳酸钠 B 、钠长石 C 、硼砂 58.为了向某生料釉中加入更多的Al 2O 3组分,应选用B A 、莫来石 B 、高岭土C 、刚玉粉 59.坯体的收缩包括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干燥收缩大概占总收缩的?A 60.A 、1/3 B 、2/3 C 、1/2 61.调节坯料性能的添加剂主要有解凝剂、结合剂、润滑剂这三类。
水玻璃(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哪类添加剂? A A 、解凝剂 B 、结合剂 C 、润滑剂 62.釉里红属于以下哪种陶瓷装饰方法 C A 、釉上彩 B 、釉中彩 C 、釉下彩 63.石英的化学式是,属于原料。
C A 、Al 2O 3、熔剂性原料 B 、SiO 2、可塑性原料 C 、SiO 2、瘠性原料64. 景德镇著名的青白釉中的发色组成是AA 、FeOB 、Al 2O 3C 、CuO四、名词解释: 65.可塑性:黏土与适量的水混练后形成泥团,这种泥团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但不开裂,当外力去掉以后,仍能保持其形状不变,这种性质称为可塑性。
66.釉的成熟温度:在此温度下,釉料充分熔化,并均匀分布在坯体表面,冷却后呈现一定的光泽的玻璃层。
67.釉上彩:是在釉的陶瓷釉面上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然后在不高的温度下(600-900)进行彩烤,使表面具有彩色的画面的一种装饰手法。
68.釉下彩:是指在素烧坯或未素烧坯上进行的装饰,然后施一层透明釉,高温(1200-1400)烧成,色彩充分渗透到坯釉中,色泽光润,清淡雅致,彩在釉下不易变色和磨损。
69.坯釉适应性:是指熔融性良好的釉熔体,冷却后与坯体结合成完美的整体,釉面不会龟裂和剥落的特性。
70.化妆土:敷施在陶瓷坯体表面的有色土料,烧成后不玻化,一般起遮盖或者装饰作用。
71.陈腐:经过细磨后的坯料(包括可塑坯料、注浆坯料、干压坯料),陈放一段时间后可使水分均匀,提高性能,工艺上称为陈腐。
72.匣钵:在烧制陶瓷器过程中,为阻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将陶器和坯体放置在耐火材料制成的容器中焙烧,这种容器即称匣钵。
五、问答题: 73.坯体的可塑性对于制作陶瓷的整个工艺流程至关重要,试列举至少三条提高坯料可塑性的方法。
(6分) 1:将黏土原矿淘洗,除去杂质,或长期风化。
2:将润湿的黏土或坯料长期陈腐。
3:将泥料进行真空处理,并多次练泥。
4:掺用少量强可塑性黏土 5:必要时加入适当的胶体物质。
74.滑石质瓷坯料是镁质瓷的一种,但是在滑石原料投入使用前,须经过1200℃的煅烧,以提高其工艺性能,试简述原因。
因滑石微观为片状结构,易按一定方向进行排列,烧成时各方向的收缩程度因颗粒排布的不同而不同,造成开裂,而煅烧能够破坏滑石的片状结构,防止开裂现象的发生,利于成型和烧成。
75.坯体过烧时会产生起泡现象,试简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过烧起泡是因为烧成温度过高,超出了坯体的烧结温度,导致坯体表面局部膨胀起泡。
首先,由于温度的升高,起泡周围的玻璃相粘度越来越小,其次,根据理想气态方程PV=nRT ,随着温度的升高,气孔内部压力随之增高,当气孔内压力大于外部玻璃相粘度时,就会产生起泡现象。
76.试列举至少两条生产无光釉的方法。
1:降低烧成温度,使得不到透明光泽2:缓慢冷却,产生许多细晶体而失透。
3:在普通釉中加入AI2O3的含量,同时降低SiO2的含量。
4:将原来具有光泽釉的成品浸泡于稀的氢氟酸内加以腐蚀,使失去光泽。
77.釉泡产生原因。
P462 1:釉料中高温分解物(氧化铁,硫酸盐等)含量高;釉料始熔温度偏低,玻化过早;釉熔体粘度太高或表面张力过大,对釉层内气体逸散起阻滞作用。
2:釉浆过细,过稠;存放过久,有机物腐烂发酵,杂质混入。
3:施釉时坯体过干,过热,不但使釉料未能被坯体均匀吸收,同时还易封闭住气孔,使釉中水蒸气无法排出而形成釉泡;釉浆搅拌不均匀,颗粒沉淀,表面水分多;湿坯施釉;两次施釉时间间隔太久;坯体存放时间过长。
4:素烧温度低;使用含硫量过多的燃料。
5:烧成温度偏低,釉的高温粘度大,或釉层过厚,气泡不易排出而滞留在釉层中。
6:坯体内可溶性盐在干燥过程中随水粉扩散蒸发,聚集在坯体口沿或棱角处,降低了这些部位的软化温度,在烧成中,因受热面积较大,较早玻化,气体不易逸出而形成一连串小釉泡。
78.缩釉原因。
P4641:施釉前未清理干净坯体上的坯粉,灰尘,油渍,落蜡等,使坯与化妆土,釉结合不良;素烧坯表面过于光滑,或表面有下凹或者凸起的地方。
2:坯釉配方不相适应,坯润湿性能差,高温粘度和表面张力过大,釉料中ZnO 未煅烧且用量大;釉浆在坯体上的附着能力差,坯釉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过大;坯釉在干燥和烧成中有较大收缩差,导致釉层开裂甚至剥落,减弱了坯釉结合性。
3:釉料过细,釉浆过稠,施釉过厚,浸釉操作不当,釉浆未均匀布满坯体的全部,或局部积釉引起缩釉,施釉后宫程序操作不当,坯体受到碰撞摩擦振动,造成釉层局部剥落。
4:坯体入窑水分过高,烧成时窑内水蒸气过多,使坯釉分离,釉层剥落而造成却釉,大件坯体瓷化不均匀也会导致剥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