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奥数的概念和意义;2.激发学生对奥数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奥数题目的讲解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奥数的定义和意义2.奥数题目的解答方法和思路3.奥数相关实践活动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奥数的概念和意义,奥数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学习奥数,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2.展示(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一道奥数题目,引导学生一起解答。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后,教师解答这个问题,并给出合理解题思路。

3.巩固(15分钟)教师出示若干简单的奥数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解答。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解答,并且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答题目。

教师在一定时间后,让学生上台解答问题,并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4.拓展(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奥数相关实践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利用积木搭建各种几何形状,或者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实践活动的难度和复杂度。

5.总结(5分钟)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总结奥数的意义和学习奥数的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奥数的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尝试和思考。

四、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奥数题目的解答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奥数的兴趣。

2.多样化教学:通过展示、巩固、拓展等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不同的任务中进行探索和实践。

3.启发性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问题时,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解答问题的表现、实践活动的成果和总结的质量来评价学生对奥数教学的掌握情况。

三年级上册奥数(教案)第5讲:千米和吨

三年级上册奥数(教案)第5讲:千米和吨

(三年级)备课教员:×××第五讲千米和吨一、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2.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知道并掌握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以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解决一些有关千米和吨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曾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还记得吗?生:……师: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一般我们用分米、厘米、毫米做长度单位。

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时一般用什么长度单位呢?生: 千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千米和吨。

【板书课题:千米和吨】师:你们谁知道1千米有多少长?生:……师: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约是100米。

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师:大家有时间自己去感受一下1000米有多少远,1千米等于10个100米,也就是1000米,所以我们知道千米和米的进率是多少?生:1千米=1000米。

师:我们知道了它们的进率,那接下来就一起来看一下例题1。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3分)(1)填一填。

3千米=()米 6000米=()千米5千米300米=()米 1020米=()千米()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幢楼房高40()卡尔的身高115()飞机每小时飞840()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308()师:先来看一下第1小题,这题是千米和米的换算,在单位换算时我们要知道什么呢?生: 要知道它们的进率。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有余除法教案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有余除法教案

教案: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有余除法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有余除法的概念。

2.能够运用有余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来扩展问题。

二、教学准备:
1.教材:《小学奥数入门》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
3.教具:纸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识:
(1)教师出示一道有余除法的例题:36÷7,然后请学生计算。

(2)学生将计算结果告诉教师,教师指出答案为5余1
(3)教师解释有余除法的概念,即除不尽的部分叫做余数。

2.讲解有余除法的基本步骤:
(1)写下被除数和除数。

(2)看能否整除,若能则写出商。

(3)若不能整除则写出商和余数。

(4)检验计算结果。

3.进一步练习有余除法:
(1)教师出示更复杂的例题,如78÷9
(2)学生根据步骤计算,得出结果为8余6
(3)教师引导学生自行练习一些有余除法的计算。

4.发展:举一反三
(1)教师出示一道问题:班级里有48个学生,每个小组有6个学生,问班级能组成几个小组。

(2)学生根据举一反三的思路,可以将问题重新表达为:
“48÷6=?”。

(3)学生计算后得出结果为8,即班级能组成8个小组。

三年级奥数教学方案

三年级奥数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内容1.数学思维训练: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2.算术运算训练:包括加减乘除、整数运算、分数运算等。

3.几何知识训练: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几何变换等。

4.统计与概率训练:包括数据分析、概率计算等。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课外拓展法:鼓励学生参加奥数竞赛、数学建模等活动,拓展数学知识和技能。

4.游戏趣味法:通过数学游戏、趣味竞赛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四、教学步骤1.课前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内容,并提出新的问题或挑战。

2.知识讲解:老师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进行示范演练。

3.练习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或作业训练,巩固学习内容。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或挑战。

5.总结反馈: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日常评价: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2.考试评价:定期组织小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水平。

3.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进步和参与情况,给予全面评价和激励。

六、教学资源1.优质教材:选用符合奥数教学要求的优秀教材和辅导资料。

2.多媒体工具:利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增强教学效果。

3.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奥数学习网站、数学游戏等,拓展学生学习内容。

七、教学环境1.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器材设备:确保课堂设备齐全,保证教学效果和效率。

3.教学团队: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

八、教学安排1.每周安排2-3节奥数课程,每节课45分钟。

三年级奥数专题教案

三年级奥数专题教案

三年级奥数专题教案一、第一章:数的规律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的基本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2)数的排列规律。

(3)数字变换。

3. 教学活动:(1)通过实例讲解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让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引导学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如:连续的五个数中,一定有一个数是5的倍数。

(3)开展数字变换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字变换的技巧。

二、第二章:几何图形1.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常见几何图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2. 教学内容:(1)平面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2)立体几何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3)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

3. 教学活动:(1)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各种平面和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

(2)引导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3)开展几何图形拼接和变换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第三章:逻辑思维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分类与归纳。

(2)比较与判断。

(3)因果关系。

3. 教学活动:(1)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分类与归纳,如:将物品按照用途进行分类。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与判断,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运用因果关系分析问题,如: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四、第四章:算式谜题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算式谜题的基本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计算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数字谜题。

(2)算式谜题。

(3)算式填空。

3. 教学活动:(1)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解决数字谜题。

(2)引导学生分析算式谜题的规律,如:某一位上的数字等于其他位上数字之和。

(3)开展算式填空活动,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第五章:时间与日期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时间与日期的基本知识。

三年级奥数专题教案

三年级奥数专题教案

三年级奥数专题教案一、第一章:数列问题1.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解决数列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2)数列的通项公式。

(3)数列的求和方法。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

(2)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1.5 教学步骤:(1)引入数列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定义。

(2)讲解数列的性质,让学生掌握数列的基本特点。

(3)介绍数列的通项公式,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熟悉公式的应用。

(4)讲解数列的求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列求和问题。

二、第二章:几何问题2.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2)培养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1)几何图形的定义与性质。

(2)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

(3)几何问题的解决策略。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1)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2)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

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2.5 教学步骤:(1)介绍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特点。

(2)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性质及其运用。

(3)介绍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熟悉计算过程。

(4)讲解几何问题的解决策略,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第三章:逻辑问题3.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逻辑问题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逻辑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1)逻辑问题的定义与特点。

(2)逻辑推理的方法。

(3)逻辑问题的解决策略。

3.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逻辑问题的基本概念。

(2)逻辑推理的方法。

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3.5 教学步骤:(1)引入逻辑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逻辑问题的特点。

(2)讲解逻辑推理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推理过程。

三年级《加减巧算》奥数教案

三年级《加减巧算》奥数教案

星团站备课教员:第二讲加减巧算一、教学目标:1、把单独一个数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进行计算。

2、把两个数凑在一起,组成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进行计算。

3、去括号或添括号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计算。

二、教学重点:把两个数凑在一起,组成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去括号或添括号把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计算。

四、教学准备:教案和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40分钟)一、外星游记(5分钟)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准备:课前老师准备一些长方形的纸条上面写一些数字,每两个纸条上的数字加起来是整数。

如下:78 22 358 342游戏规则:1、迅速找到能与自己纸条上的数字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前5对先找到的人奖励10个大拇指。

师:让前5对找到数字的同学站到讲台上。

同学们你们看一下他们每组的数字有什么特点?生:加起来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师:是的,像这些数字我们能很快地算出来,计算起来是不是很容易?生:是的。

师:所以我们在计算加减时我们就应该怎样算呢?生:找出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算。

师:像这种计算时把两个数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方法我们叫什么?生:凑整法。

师: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加减巧算,运用凑整法来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加减巧算)二、星海遨游(30分钟)(一)星海遨游1(10分钟)你有好办法迅速算出结果吗?(1)502+799-298-97 (2)9999+999+99+9师:先让学生观察题目。

师:如果我们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能很快的算出结果吗?生:不能。

师:那你们有没有好的方法呢?生:有。

师:刚才你们观察发现了什么?生:发现了这些数字里每个数都接近整百数。

师:这些数字都接近哪些整百数呢?生:502接近500,799接近800,298接近300,97接近100。

师:那我们可以怎么计算呢?生:我们可以把502拆成500+2,799拆成800-1,298拆成300-2,97拆成100-3。

三年级奥数教案

三年级奥数教案

三年级奥数教案三年级奥数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数的意义和大小的排序;2. 学习将数从小到大排列;3. 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 (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组数字卡片,其中有4个数字:4,7,2,5。

请学生观察数字的大小顺序。

2. 与学生一起讨论数字的大小顺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二、知识点讲解 (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数的意义和大小的概念。

2. 教师解释如何将数字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三、小组讨论 (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人。

2.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负责将一组数字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3. 学生彼此讨论、分析,并最终给出答案。

四、展示答案 (10分钟)1. 选一组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排序的答案。

2. 与全班学生一起讨论每组的答案是否正确。

五、巩固练习 (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要求学生将其从小到大排列。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六、总结 (5分钟)1. 教师跟学生一起回顾课堂的内容,强调数的意义和大小的排序方法。

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数学知识。

扩展活动 (选做)1. 提供更多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排序练习。

2. 教师可以添加时间概念,让学生将一组时间按顺序排列。

教学反思:这节课在导入部分通过展示数字卡片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大小顺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答案环节,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通过实践巩固了所学知识。

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总结部分,对当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三年级奥数课教案

三年级奥数课教案

第1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2)3,6,9,12,( ),18,21(3)3,6,12,( ),48,(),192(4)19,3,17,3,15,3,( ),(),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7,(),16,22【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前4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

由此可以推算7比括号里的数少4,括号里应填:7+4=11。

经验证,所填的数是正确的。

应填的数为:7+4=11或16-5=11。

练习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0,11,13,16,20,(),31(2)1,4,9,16,25,( ),49,64(6)28,1,26,1,24,1,(),( ),20,1(7)30,2,26,2,22,2,(),(),14,2【例题3】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3,4,20,6,17,8,(),( ),11,12【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第一个数减去3的差是第三个数,第二个数加上2的和是第四个数,第三个数减去3的差是第五个数,第四个数加上2的和是第六个数……依此规律,8后面的一个数为:17-3=14,11前面的数为:8+2=10 练习3: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小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奥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型的解题思路;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课件、黑板、笔;2.奥数练习题册;3.奥数实物教具。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用课件或黑板上展示一道奥数题,并让学生思考如何解答。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就奥数的概念和特点进行讨论。

2.发现规律(1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序列,要求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例如:1,3,5,7,__。

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每个数字增加2),并给出序列的下一个数字是93.推理思考(15分钟)教师出示一道奥数题,要求学生推理思考。

例如:猜一猜我的数字是三位数,个位数是奇数,百位数是偶数,十位数比百位数多5、请问我的数字是多少?鼓励学生提出解题思路,并一起尝试解答。

4.实践应用(20分钟)教师分发奥数练习题册,让学生尝试解题。

例如:小明有8只球,其中有2只是红色的,他把所有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并且每人分得2只球。

请问每人分得红色球的数量是多少?鼓励学生利用图画或模型解决问题。

5.探究创新(20分钟)教师出示一道有创意的奥数题,要求学生进行解答和思考。

例如:有一个矩形,它的长不等于宽,周长是12米,面积是5平方米,请问矩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鼓励学生使用公式和代数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类似的问题。

6.总结评价(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奥数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体验奥数的乐趣,发展数学思维。

四、作业布置:布置适当数量的奥数习题作业,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实践和创新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实践应用和探究创新环节上,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生奥数教案(三篇)

小学生奥数教案(三篇)

【导语】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去解答。

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

以下是整理的《⼩学⽣奥数教案(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奥数教案 教学内容:《神奇的扑克》 教学⽬标: 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对⽣活中平常⼩事的关注。

2、调动学⽣丰富的联想,养成⼀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 ⼀、谈话引⼊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定见过吧!这是我们⽣活中⽐较常见的"扑克"。

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教师补充,引发学⽣的好奇⼼。

) 师:"扑克"还有⼀种作⽤,⽽且与数学有关! ⽣:…… ⼆、新课 1、桃、⼼、梅、⽅4种花⾊可以代表⼀年四季春、夏、秋、冬 2、⼤王=太阳⼩王=⽉亮红=⽩天⿊=夜晚 3、A=12=23=34=45=56=67=78=89=910=10J=11Q=12K=13⼤王=1⼩王=1 4、所有牌的和+⼩王=平年的天数所有牌的和+⼩王+⼤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年有12个⽉ 6、365÷7≈52⼀年有52个星期。

54张牌中除去⼤王、⼩王有52张是正牌,表⽰⼀年有52个星期。

7、⼀种花⾊的和=⼀个季度的天数⼀种花⾊有13张牌=⼀个季度有13个星期三。

⼩结:⽣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边出现,只是我们⼤家没有注意到。

请⼤家都要学会留⼼观察,做⽣活的有⼼⼈。

【篇⼆】⼩学⽣奥数教案 ⼀、本讲学习⽬标 联系⽣活实际,弄清楚⼯作量、时间、效率之间的关系,提⾼解决⾏程问题的能⼒。

⼆、重点难点考点分析 ⼯程问题的实质就是⼯作量、⼯作时间和⼯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

三年级奥数教案

三年级奥数教案

三年级奥数教案三年级奥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两个数的加减运算和比较大小。

2. 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并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两个数的加减运算的掌握。

2. 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运用能力。

2. 数字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道题目:3 + 5 = ?,让学生用快速计算的方式算出答案,并与同学分享解题思路。

2. 操作活动a. 情景导入教师设计一道情境问题:“小明去商店买了三本书,价格分别是12元、15元和9元,他给收银员20元,找了多少零钱呢?”引导学生用减法计算,得出答案7元。

b. 情景引出教师出示一组数字:14、26、32、12,让学生进行比较,找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并用运算符号填空:14 ___ 12,并解释大小关系。

c. 讲解运算规则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的例子总结两个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并展示简便计算方法。

d. 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加减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拓展应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小红家有8个橙子,小明家有12个橙子,他们家里一共有多少个橙子?小李借了小明2元,他手里还剩多少钱?等等。

4. 总结归纳学生回答下面两个问题:a. 两个数的和是多少?b. 两个数的差是多少?5. 课堂小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掌握加减法运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了情景导入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加减法运算。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然而,在课堂练习的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环节的设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年级奥数教案设计

三年级奥数教案设计

三年级奥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三年级奥数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包括数字运算、几何图形、数学推理等方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三年级奥数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抽象概念,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或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知识:详细介绍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5.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与示范: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方法和技能。

2.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和提高学习效果。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2.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学习效果。

3.综合测试:定期进行综合测试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年级奥数教案范文

三年级奥数教案范文

教案一:数的认识与运算教学内容:数的认识与运算教学目标:1.学生能认识和读写1-1000以内的整数;2.学生能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3.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学会认识和读写1-1000之间的整数;2.学会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1.学会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2.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案、教具、书籍2.数字卡片、小黑板、彩色粉笔、数学练习册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知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数字认知:“请问这个数字是多少?”依次展示1-1000之间的数字卡片。

2.引导学生读出1-1000的数字。

步骤二:数的认识与运算1.教师出示一个两位数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这个数字的十位和个位数。

2.学生观察4+5=9,2+3=5等类似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果有一个加法算式,其中一个数字是9,另一个数字是几,那么算式的结果是多少?让学生回答问题并解释原因,帮助学生发现9是加法的“条件数”。

4.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减法的条件数和结果的关系,以及乘法和除法的条件数和结果的关系。

步骤三: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画有物品的图片,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物品的数量。

2.引导学生解决一些有关数量的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6个苹果,如果他去买了3个苹果,那么他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小红有8个巧克力,如果她分给小明3个巧克力,那么她还剩几个巧克力?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步骤四:小结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归纳,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知识。

2.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归纳,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答案。

步骤五: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和读写1-1000之间的整数,能够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奥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奥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奥数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案资料、好词好句、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lesson plan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三年级数学奥数教案所有三年级数学教师都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与参与式教学。

小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奥数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3.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奥数的起源和发展;
2.数学逻辑推理题;
3.数字游戏和谜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介绍奥数的起源和发展:奥数是指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高水平的数学竞赛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概念讲解(15分钟)
解释数学逻辑推理题的概念:数学逻辑推理题是指通过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解答的数学问题。

它主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例题讲解(20分钟)
4.练习(30分钟)
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数学逻辑推理题,然后进行讲解和讨论。

5.数字游戏和谜题(20分钟)
设计一些数字游戏和谜题,让学生通过运算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例如:设计一个游戏,给出一串数字,让学生通过加减乘除的运算,得到目标数字。

6.总结(10分钟)
总结奥数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和参加数学竞赛。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于奥数的概念和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
了解,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同时,通过数
字游戏和谜题的设计,使学生对数学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这堂课
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年级奥数教案之找规律(合集五篇)

三年级奥数教案之找规律(合集五篇)

三年级奥数教案之找规律(合集五篇)第一篇:三年级奥数教案之找规律三年级奥数教案(一)专题一找规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与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找规律是小学奥数中的经典,是经常出现的一种类型题,它考的是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充分的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数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例如1,2,3,4,5,6,7,8,9,10,......就是自然数排成的数列,每个数比前一个大1,第n个数就是n。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其中第1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第2个数称为第2项......通过观察数列,可以发现它的内在规律,填出所缺的数,这里的规律应力求简单明了。

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

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例1 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2)1,2,4,7,11,(),()(3)2,6,18,54,(),()解析:(1)在数列3,6,9,12,(),()中,前一个数加上3就等于后一个数,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3,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确定答案;(2)在数列1,2,4,7,11,(),()中,第一个数增加1等于第二个数,第二个数增加2等于第三个数,也就是相邻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4……这样下一个数应为11增加5,再下一个数应比刚刚那个数大6,所以答案就出来了。

(3)在数列2,6,18,54,(),()中,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根据这一规律可知道答案。

例2 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2)21,4,18,5,15,6,(),();解析:(1)在15,2,12,2,9,2,(),()中隔着看,第一个数减3是第三个数,第三个数减3是第五个数,第二、四、六的数不变。

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确定答案。

(2)在21,4,18,5,15,6,(),()中,隔着看第一个数减3为第三个数,第三个数减3为第五个数。

三年级奥数(教案)第8讲:搭配问题

三年级奥数(教案)第8讲:搭配问题

生:4种。

师:最后,可以用第三件上衣分别搭配4条不同的裤子,有几种方法?生:4种。

师:那大家观察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发现了有3个4种。

师:所以我们算有多少种不同的装束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生:用乘法,即:4×3=12〈种〉。

师:非常好,那大家还可以怎么搭配呢?〈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结果〉生1:可以用第一条裤子搭配上衣,有3种方法。

生2:可以用第二条裤子搭配上衣,有3种方法。

生3:可以用第三条裤子搭配上衣,有3种方法。

生4:可以用第四条裤子搭配上衣,有3种方法。

师:大家观察一下发现了什么?生:有4个3种方法。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生:用乘法,即:3×4=12〈种〉。

师:刚才我们是用列举的方法,那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呢?大家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

生1:连线的方法。

生2:可以根据列举的方法总结出列算式计算的方法。

师:看来大家非常喜欢动脑。

那大家自己完成。

板书:4×3=12〈种〉答:最多可以搭配12种不同的装束。

练习1:〈6分〉芭啦啦书店有4种不同的语文书,5种不同的数学书出售,米德想买一种语文书和一种数学书,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买法?分析:已知“4种不同的语文书,5种不同的数学书出售,”米德想买一种语文书和一种数学书。

可以先用第一种语文书与5种不同的数学书搭配,有5种搭配方法;还可以用第二种语文书与5种不同的数学书搭配,有5种搭配方法;还可以用第三种语文书与5种不同的数学书搭配,有5种搭配方法;最后用第四种语文书与5种不同的数学书搭配,有5种搭配方法,总共有4个5种搭配方法,用乘法计算:5×4=20〈种〉。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5种不同的数学书与4种不同的语文书搭配,有5个4种搭配方法。

板书:5×4=20〈种〉答:共有20种不同的买法。

生1: 相当于每个人都与其他三个人通了一次电话。

生2:卡尔给米德打了电话,米德就不用给卡尔再打一次电话了。

师:大家想一下如果有人跟你打了电话,你还要再跟那个人打电话吗?生:不要。

数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数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数学三年级奥数教案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面,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问题去解答.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一起看看数学三年级奥数教案!欢迎查阅!数学三年级奥数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 .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生:……(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生:……二.新课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2.大王=太阳小王=月亮红=白天黑=夜晚3.A=_=23=34=45=56=67=78=89=910=10J=_Q=_K=_大王=1小王=1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5.扑克中的K.Q.J共有_张,3_4=_,表示一年有_个月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一种花色有_张牌=一个季度有_个星期三.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数学三年级奥数教案2年龄问题年龄问题是小学奥数中常见的一类问题.例如:已知两个人或若干个人的年龄,求他们年龄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等等.年龄问题又往往是和倍.差倍.和差等问题的综合.它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解题时需抓住其特点.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大小年龄差是个不变的量,而年龄的倍数却年年不同.我们可以抓住差不变这个特点,再根据大小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与年龄之和等条件,解答这类应用题.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例1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和是72岁;五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岁.今年爸爸妈妈二人各多少岁?分析五年后,爸比妈大6岁,即爸妈的年龄差是6岁.它是一个不变量.所以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差仍然是6岁.这样原问题就归结成〝已知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72岁,他们的年龄差是6岁,求二人各是几岁〞的和差问题.解:①爸爸年龄:(72+6)÷2=39(岁)②妈妈的年龄:39-6=33(岁)答:爸爸的年龄是39岁,妈妈的年龄是33岁.例2在一个家庭里,现在所有成员的年龄加在一起是73岁.家庭成员中有父亲.母亲.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父亲比母亲大3岁,女儿比儿子大2岁.四年前家庭里所有的人的年龄总和是58岁.现在家里的每个成员各是多少岁?分析根据四年前家庭里所有的人的年龄总和是58岁,可以求出到现在每个人长4岁以后的实际年龄和是58+4_4=74(岁).但现在实际的年龄总和只有73岁,可见家庭成员中最小的一个儿子今年只有3岁.女儿比儿子大2岁,女儿是3+2=5(岁).现在父母的年龄和是73-3-5=65(岁).又知父母年龄差是3岁,可以求出父母现在的年龄.解:①从四年前到现在全家人的年龄和应为:58+4_4=74(岁)②儿子现在几岁?4-(74-73)=3(岁)③女儿现在几岁?3+2=5(岁)④父亲现在年龄:(73-3-5+3)÷2=34(岁)⑤母亲现在年龄:34-3=31(岁)答:父亲现在34岁,母亲31岁,女儿5岁,儿子3岁.例3父亲现年50岁,女儿现年_岁.问: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女儿的5倍?分析父女年龄差是50-_=36(岁).不论是几年前还是几年后,这个差是不变的.当父亲的年龄恰好是女儿年龄的5倍时,父亲仍比女儿大36岁.这36岁是父亲比女儿多的5-1=4(倍)所对应的年龄.解:(50-_)÷(5-1)=9(岁)当时女儿9岁,_-9=5(年),也就是5年前.答:5年前,父亲年龄是女儿的5倍.例46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6年后母子年龄和是78岁.问:母亲今年多少岁?分析6年后母子年龄和是78岁,可以求出母子今年年龄和是78-6_2=66(岁).6年前母子年龄和是66-6_2=54(岁).又根据6年前母子年龄和与母亲年龄是儿子的5倍,可以求出6年前母亲年龄,再求出母亲今年的年龄.解:①母子今年年龄和:78-6_2=66(岁)②母子6年前年龄和:66-6_2=54(岁)③母亲6年前的年龄:54÷(5+1)_5=45(岁)④母亲今年的年龄:45+6=51(岁)答:母亲今年是51岁.例510年前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年龄的7倍._年后,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的2倍.现在父子俩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分析根据_年后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年龄的2倍,得出父子年龄差等于儿子当时的年龄.因此年龄差等于10年前儿子的年龄加上25岁.10年前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年龄的7倍,父子年龄差相当于儿子当时年龄的7-1=6倍.由于年龄差不变,所以儿子10年前的年龄的6-1=5倍正好是25岁,可以求出儿子当时的年龄,从而使问题得解.解:①儿子10年前的年龄:(10+_)÷(7-2)=5(岁)②儿子现在年龄:5+10=_(岁)③吴昊现在年龄:5_7+10=45(岁)答:吴昊现在45岁,儿子_岁.例6甲对乙说:〝我在你这么大岁数的时候,你的岁数是我今年岁数的一半.〞乙对甲说:〝我到你这么大岁数的时候,你的岁数是我今年岁数的2倍减7.〞问:甲.乙二人现在各多少岁?分析从已知条件中可以看出甲比乙年龄大,甲乙年龄差这是一个不变的量.甲对乙说〝我在你这么大岁数的时候〞,意思是说几年以前.这几年就是甲乙的年龄差.因此,甲整句话可理解为:乙今年的岁数,减去年龄差,正好是甲今年岁数的一半.乙对甲说〝我到你这么大岁数的时候〞,意思是说几年后.因此,乙整句话可理解为:甲今年的岁数,加上年龄差,正好是乙今年岁数的2倍减去7.即甲今+年龄差=2_乙今-7(2)把甲乙的对话用下图表示为:由(1)得甲今=2_乙今-2_年龄差(3)由(2)得甲今=2_乙今-7一年龄差(4)由(3)(4)年龄差=7(岁)从上图不难看出,甲现在的年龄是乙几年前年龄的2倍,1倍相当于2个年龄差,2倍相当于4个年龄差.乙现在的年龄相当3个年龄差.乙几年后的年龄和甲现在的年龄相等,所以乙几年后相当4个年龄差.甲几年后的年龄比乙几年后的年龄多一个年龄差,正好是7岁,从而得出年龄差是7岁.解:①乙现在年龄:7_3=_(岁)②甲现在年龄:7_4=28(岁)答:乙现在_岁,甲现在28岁.数学三年级奥数教案3一.本讲学习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弄清楚工作量.时间.效率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考点分析工程问题的实质就是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行程问题相似,需要找出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三个基本量之间的换算找出解题方法.工程问题当中,分数的出现与运算较为常见,因此,解决工程问题首先要学好分数的四则运算.三.知识框架解决工程问题首先弄清行程问题中这三个量的关系:工作量=时间_效率(a=t_e)时间=工作量÷效率(t=a÷e)效率=工作量÷时间(e=a÷t)四.概念解析工作量:工程问题中的工作量是工程问题的总体量,在未知情况下,可假设工作量为1;时间:工程问题中的时间是工程问题的因子量;效率:和时间一样,效率也是工程问题的因子量,其地位和形式与时间类似.五.例题讲解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需_天,如果甲队干3天.乙队干4天则完成工程的1/5.问:甲.乙两队独立完成该工程各需多少天?打印一份稿件,甲单独打需要50分完成,乙单独打需30分完成.现在甲单独打若干份后,乙接着打完,共42分.问:甲打了稿件的几分之几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A和B注水,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时,A.B两池中已注入水之和恰好是一池水.此后,甲管的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降低30%.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还需多长时间注满B池?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30天完成.如果甲队单独做24天后,乙队再加入合作,两队合作_天后,甲队因事离去,由乙队继续做了_天才完成.这项工程如果由甲队单独完成,需要多少天李师傅加工540个零件.他前一半时间每分生产8个,后一半时间每分生产_个,正好完成任务.当他完成任务的45%时,恰好是上午9点.张师傅开始工作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师徒三人合作承包一项工程,8天能够全部完成.已知师傅单独做所需的天数与两个徒弟合作所需的天数相同.师傅与徒弟甲所需的天数的4倍与徒弟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天数相同.问:徒弟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多少天?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0天可以完成,乙队独做30天可以完成.现在两队合作期间甲队休息了2天,乙队休息了8天(两队不在同一天休息).从开始到完工共用了多少天某工程如果由第一.二.三小队合干需要_天才能完成;如果由第一.三.五小队合干需要7天才能完成;如果由第二.四.五合干需要8天完成;如果由第一.三.四小队合干需要42天.那么这五个小队一起合干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六.课堂练习完成一项工作,需要甲干5天.乙干6天,或者甲干7天.乙干2天.问:甲.乙单独干这件工作各需多少天?一件工作,甲.乙合干需要6天完成,已知甲单独完成该工作的1/2所需的时间与乙单独完成该工作1/3的时间相等.问:甲单独完成该工作需要多长时间?一项工程,如甲队独做,可6天完成.甲3天的工作量,乙要4天完成.两队合做了2天后,由乙队单独做,乙队还需做多少天才能完成七.课后作业甲.乙.丙三人合修一围墙.甲.乙合修5天修好围墙的1/3,乙.丙合修2天修好围墙的余下1/4,剩下的围墙甲.丙又合修5天才完成.问:甲.乙.丙单独修好围墙分别需要几天?有一批工人完成某项工程,如果能增加八人,则10天就能完成;如果能增加3人,就要20天完成.现在只能增加2个人,那么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在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中训练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一起看看北师大版数学三年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三年级教案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奥数教学计划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2. 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3. 锻炼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4. 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本功,给予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最大空间。

实施措施:1.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教育教学规律,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数学性及趣味性相结合。

努力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快乐2.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发现、比较、判断和推理能力,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要使经过奥数训练的学生,思维更敏捷,考虑问题比别人更深层次。

我们教奥数不要只教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3.鼓励和帮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以及战胜难题的勇气。

4.注重理解,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

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不要急于提供解题方法和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课程内容:(专项例题+随堂练习+课后巩固+智慧岛+小小侦探+脑筋急转弯+数学笑话)2017-9-19第一讲巧算加减法教学目标:1 学会“化零为整”的思想。

2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3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及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

教学难点: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

教学过程学习例1:凑整法23+54+18+47+82;解:23+54+18+47+82=(23+47)+(18+82)+54=70+100+54=224;学习例2:借数凑整法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

例如,计算976+85,可在85中借出24,即把85拆分成24+61,这样就可以先用976加上24,“凑”成1000,然后再加61。

(1350+49+68)+(51+32+1650)。

解:(1350+49+68)+(51+32+1650)=1350+49+68+51+32+1650=(1350+1650)+(49+51)+(68+32)=3000+100+100=3200学习例3:分组凑整法计算:(1)875-364-236;(2)1847-1928+628-136-64;解:(1)875-364-236=875-(364+236)=875-600=275;(2)1847-1928+628-136-64=1847-(1928-628)-(136+64)=1847-1300-200=347;4.加补凑整法学习例4计算:(1)512-382;(2)6854-876-97;解:(1)512-382=(500+12)-(400-18)=500+12-400+18=(500-400)+(12+18)=100+30=130;(2)6854-876-97=6854-(1000-124)-(100-3)=6854-1000+124-100+3=5854+24+3=5881;习题:1.(1350+49+68)+(51+32+1650)。

2.4993+3996+5997+848。

3.1348-234-76+2234-48-24。

4.397-146+288-339。

课时二和倍问题教学目标:1 学会运用画图线的方法表示和倍关系中两个量,以更方便的找到解题的思路。

2 熟练掌握解答和倍问题的方法,理解和倍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运用画图线的方法,准确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理解和倍应用题中各倍数和差倍数的量得关系。

教学过程:学习例1: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集体讨论:甲班和已班各占多少分,你能不能画出倍数图线?分析及解答:设乙班的图书本数为1份,则甲班图书为乙班的3倍,那么甲班和乙班图书本数的和相当于乙班图书本数的4倍.还可以理解为4份的数量是160本,求出1份的数量也就求出了乙班的图书本数,然后再求甲班的图书本数.用下图表示它们的关系:解:乙班:160÷(3+1)=40(本)甲班:40×3=120(本)或 160-40=120(本)答: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40本。

这道应用题解答完了,怎样验算呢?可把求出的甲班本数和乙班本数相加,看和是不是160本;再把甲班的本数除以乙班本数,看是不是等于3倍.如果及条件相符,表明这题作对了.注意验算决不是把原式再算一遍。

验算:120+40=160(本)120÷40=3(倍)。

学习例2: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30本,甲班给乙班多少本,甲班的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集体讨论:你能画出图线来表示题中甲班和已班的倍数的关系吗?分析及解答:解这题的关键是找出哪个量是变量,哪个量是不变量从已知条件中得出,不管甲班给乙班多少本书,还是乙班从甲班得到多少本书,甲、乙两班图书总和是不变的量.最后要求甲班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那么甲、乙两班图书总和相当于乙班现有图书的3倍.依据解和倍问题的方法,先求出乙班现有图书多少本,再及原有图书本数相比较,可以求出甲班给乙班多少本书(见上图)。

解:①甲、乙两班共有图书的本数是:30+120=150(本)②甲班给乙班若干本图书后,甲、乙两班共有的倍数是:2+1=3(倍)③乙班现有的图书本数是:150÷3=50(本)④甲班给乙班图书本数是:50-30=20(本)综合算式:(30+120)÷(2+1)=50(本)50-30=20(本)答:甲班给乙班20本图书后,甲班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

验算:(120-20)÷(30+20)=2(倍)(120-20)+(30+20)=150 (本)。

学习例3:光明小学有学生760人,其中男生比女生的3倍少40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分析及解答:把女生人数看作一份,由于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3倍还少40人,如果用男、女生人数总和760人再加上40人,就等于女生人数的4倍(见下图)。

解:①女生人数:(760+40)÷(3+1)=200(人)②男生人数:200×3-40=560(人)或 760-200=560(人)答:男生有560人,女生有200人。

验算:560+200=760(人)(560+40)÷200=3(倍)。

学习例4:果园里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共552棵.桃树比梨树的2倍多12棵,苹果树比梨树少20棵,求桃树、梨树和苹果树各有多少棵?分析及解答:下图可以看出桃树比梨树的2倍多12棵,苹果树比梨树少20棵,都是同梨树相比较、以梨树的棵数为标准、作为1份数容易解答.又知三种树的总数是552棵.如果给苹果树增加20棵,那么就和梨树同样多了;再从桃树里减少12棵,那么就相当于梨树的2倍了,而总棵树则变为552+20-12=560(棵),相当于梨树棵数的4倍。

解:①梨树的棵数:(552+20-12)÷(1+1+2)=560÷4=140(棵)②桃树的棵数:140×2+12=292(棵)③苹果树的棵数: 140-20=120(棵)答:桃树、梨树、苹果树分别是292棵、140棵和120棵。

学习例5: 549是甲、乙、丙、丁4个数的和.如果甲数加上2,乙数减少2,丙数乘以2,丁数除以2以后,则4个数相等.求4个数各是多少?分析及解答:上图可以看出,丙数最小.由于丙数乘以2和丁数除以2相等,也就是丙数的2倍和丁数的一半相等,即丁数相当于丙数的4倍.乙减2之后是丙的2倍,甲加上2之后也是丙的2倍.根据这些倍数关系,可以先求出丙数,再分别求出其他各数。

解:①丙数是:(549+2-2)÷(2+2+1+4)=549÷9=61②甲数是:61×2-2=120③乙数是:61×2+2=124④丁数是:61×4=244验算:120+124+61+244=549120+2=122 124-2=12261×2=122 244÷2=122答:甲、乙、丙、丁分别是120、124、61、244.习题:1.小明和小强共有图书120本,小强的图书本数是小明的2倍,他们两人各有图书多少本?2.果园里一共种340棵桃树和杏树,其中桃树的棵数比杏树的3倍多20棵,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课时三差倍问题教学目标:1 进一步掌握运用画图线的方法表示差倍关系中的两个量。

2 比较和倍问题的阶梯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解答差倍问题的方法,理解和倍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运用画图线的方法,准确分析差倍关系中各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理解差倍应用题中各倍数和差倍数的量得关系。

教学过程:前面讲了应用线段图分析“和倍”应用题,这种方法使分析的问题具体、形象,使我们能比较顺利地解答此类应用题.下面我们再来研究及“和倍”问题有相似之处的“差倍”应用题。

“差倍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差和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学习例1: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8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分析及解答:上图把乙班的图书本数看作1倍,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那么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2倍.又知“甲班的图书比乙班多80本”,即2倍及80本相对应,可以理解为2倍是80本,这样可以算出1倍是多少本.最后就可以求出甲、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解:①乙班的本数: 80÷(3-1)=40(本)②甲班的本数: 40×3=120(本)或40+80=120(本)。

验算:120-40=80(本)120÷40=3(倍)答: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40本。

学习例2:菜站运来的白菜是萝卜的3倍,卖出白菜1800千克,萝卜300千克,剩下的两种蔬菜的重量相等,菜站运来的白菜和萝卜各是多少千克?分析及解答:这样想:根据“菜站运来的白莱是萝卜的3倍”应把运来的萝卜的重量看作1倍;“卖出白菜1800千克,萝卜300千克后,剩下两种蔬菜的重量正好相等”,说明运来的白菜比萝卜多1800-300=1500(千克).从上图中清楚地看到这个重量相当于萝卜重量的3-1=2(倍),这样就可以先求出运来的萝卜是多少千克,再求运来的白菜是多少千克。

解:①运来萝卜:(1800-300)÷(3-1)=750(千克)②运来白菜: 750×3=2250(千克)验算:2250-1800=450(千克)(白菜剩下部分)750-300=450(千克)(萝卜剩下部分)答:菜站运来白菜2250千克,萝卜750千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