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案例集(张海云修改)

合集下载

项目教学法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课 堂教 学之 中。
0 5 4 0 0 0 )
【 关键词 】机电技术应用;项 目 教 学;学生的主体性; 项
目设计 ; 项 目应用
长 期 以来 “ 发挥 学生 的主体 作用 ”, “ 让 学生 成为课 堂 教学 的主体 ”成 为教学 改革 的 中心 命题 。然 而 ,现 实 的 课 堂教学 普遍 存在着 学生 的主 体作用 被忽 视 的现象 。实践 中我们发 现 , 由于 没有对 学生 主体作 用给 予足够 的重视 , 些教师 在课 堂上表 现 出强烈 的控制 学生 、控制 局面 、控 制课 堂 的倾 向。教师 的一 言一行 都 是事先 设计好 的 ,提什 么 问题 、 学生 怎 么 回答 ,教 师 如 何 反馈 ,都 已经 写进 教 案 。学生 在课 堂上对 教师提 的 问题 的回答 ,必须 符合 教师 的备 课 时事先准 备好 的答 案 ,如 果学 生即 兴提 出超 出教师 备课 范 围、具有 独创 性 的问题或 答案 ,很 多教师 的反 映是 不 置 可否 。 因为 教师 并 没 有 把 学 生真 正 放 在 主体 的位 置 上 ,而是 过多注 意 自己的 教学活 动如何 安排 得环 环相 扣和 有条 不紊 ,过 多地注 意 了 自身 的教学行 为 的设计 和执行 , 恰恰 忽 视 学 生 主 体作 用 的发 挥 。在 这 样 的 “教教 案 ”、 “ 教 教材 ”的课 堂教 学中 ,根本 没有真 正意 义上 的学 生的 主体参与 。 在教 学中 ,教 师负 责教 、学生 负责学 ,教学 就是教 师 对 学生单 向的 “ 培养 ”活动 。它具体表现 为:一是以教为中 心 ,学 围绕教转 教师是课堂 的主宰者 ,所 谓教 学就是教师 将 自己拥有 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 学关 系成 为:我 讲 ,你听;我 问,你答 ;我写 ,你抄 。在这样 的课 堂上 “ 双 边 活动 ”变 成 了 “ 单边 活动 ” ,教 代替 了学 ,学生 是被 教 会 ,而不是 自己学会 ,更不用说会学 了。二是 以教为基础 , 先教后学 。学生只能跟着 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 的内容。先 教 后学 ,教 了再学 ,教 多少 、学多 少 ,不教不 学 。教师 支 配 、控 制学 ,学生 无条 件地服 从于 教 ,教学 由共 同体变 成 了单一 体 ,学 的独 立性 、独立 品格 丧失 了 ,教 也走 向了其 反面 ,最终成 为遏 制学 的 “ 力 量 ”。教师 越教 ,学 生越 不 会 学、越不爱学 。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 的机械 叠加 。 针 对 以上 问题 , 我 们提 出 以下 相 应 对 策 : 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办出职业 教育特色 , 提 高人才培 养质 量,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贡献 力 ,中职 院校都在进 行课程改革,构建 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 业 实践为主 线、 以项 目课 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教学实施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教学实施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教学实施方案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换代,企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社会越来越需求多层次的数控人才。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生源个体差异大,如果仍按同一标准“一刀切”地组织教学,必然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并存的局面,针对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群体,考虑到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现状,特制定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基于产品导向分层递进教学实施方案。

一、机构设立(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职责:负责指导、检查、监督、考核分层递进教学工作实施过程,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分层递进教学工作按时、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使分层递进教学成为我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成立工作实施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好相关部门实施基于产品导向分层递进教学工作的研究、开展,坚持边试点、边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把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上升为理论,促进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同时做好基于产品导向分层递进教学工作实施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处理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需报领导小组研究议定的重大事项,确保分层教学实现预期目标。

二、指导思想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教学,因人施教。

其目的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目标、文化基础、知识水平、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若干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真正有所收获,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总体教学目标。

为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发展,经学校领导研究决定,我校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实施基于产品导向分层教学。

三、总体目标深化教学改革,以个性化人才培养为导向,通过岗位需求分类、教学方法与手段分类等途径,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权,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机电技术应用教案模板范文

机电技术应用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前景。

(2)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技术要素及其作用。

(3)使学生熟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2. 机电一体化系统技术要素3.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实例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二、讲授新课1. 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 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定义、本质、发展前景等。

- 通过实例讲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机电一体化系统技术要素- 讲解机械本体、动力单元、传感检测单元、执行单元、驱动单元、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接口等要素。

- 分析各要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3.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实例- 选取典型应用实例,如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

- 分析实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给实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2.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讲解,其他学生补充意见。

四、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 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

机电专业群典型案例

机电专业群典型案例

机电专业群典型案例——建立行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一、项目建设背景随着机电行业的发展,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了培养和塑造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学生,我校结合实践经验,探索出了适合我校机电专业群的行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玉林市机电行业、企业、区域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行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做中学、学中做,通过任务明确、组织形式合理、与理论结合紧密的工作(训练)项目,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训导。

相对于传统教学,该模式的教学内容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教学内容不再是传统的学科知识,而是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来设计。

产教融合可以将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方面的直接经验,如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等,融入中职教育,从而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使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对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可见,产教融合有利于强化中职校行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实施过程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学校机电专业群逐步形成了“内外交替、交互实践”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即以培养高素质机械、电气维修与管理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与玉林市机械、电气、机械加工类企业深度合作,针对机电专业突出职业岗位实务操作能力培养的要求,以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全岗位实践为平台,通过校内实操实训室、校内电子社团、党群服务中心对外服务性基地提供的服务与管理岗位虚拟仿真训练与校外合作企业提供的岗位训练的交替进行(交互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一)充分利用好为民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好党群服务中心为民服务平台,每周二、周四两天常态化开展义务为民“家电维修服务活动”;利用周六时间,轮流深入周边49个社区(镇忠社区、江滨社区、玉铁社区、竹美社区、泉塘社区等),开展义务为民“家电维修服务活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服务活动促教学提升。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2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2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两线相融、寓学于做”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一、实施背景近年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正从“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这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素质高、专业技能过硬,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然而,当前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实施过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经过不断地研究和改革,实行“双线相融、寓学于做”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双线分别指指以学生身份变换和技能提升为培养主线,做中学、做学教一体。

第一条线:利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地,实施分步式的人才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学生的“身份”是以工学交替变换的方式进行。

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

学生先在学校学习1年,完成公共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此时的身份是学生。

第1学期邀请相关企业的人员到校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学习企业文化、企业生产流程和企业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安排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第2学期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实施项目化教学,突出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专业能力。

第二步: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走进企业。

第3学期先在校外进行3个月跟岗实习,熟悉和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和管理模式,初步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技能。

通过跟岗实习锻炼,学生初步建立起“企业员工”的概念,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为下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此时的身份转变为企业预备员工。

第三步:揣着认知和反思回到校园。

回校继续学习,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此时的身份是学生。

第四、五学期实施项目化教学,安排专业课学习和校内实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浅析合作学习在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的推广

浅析合作学习在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的推广

浅析合作学习在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的推广作者:王才峄,张蕊,项贤军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45期王才峄,张蕊,项贤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上海200437)摘要:现代社会是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职业技能也越来越细化。

任何一个行业,要想干成一件事,都必须依靠一个团队整体的努力。

机电行业也是如此。

想依仗自身强大实力,独来独往成就事业的独行侠已越来越不可能出现。

因此对于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需求越来越凸显。

合作学习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工具,在我国逐渐成为教育的潮流。

本文分析了合作学习的特点,并以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载体,尝试了合作学习在该专业的推广,总结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团队合作能力;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67-02作者简介:王才峄(1981-),男,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理论教师,讲师,动力机械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教机电一体化专业;张蕊,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理论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项贤军,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理论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现任教机电一体化专业。

在当今社会里,企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他所能实现的仅仅是企业整体目标的一个小部分。

在做业务的过程中,任何人都可能会遇到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各成员之间发扬群策能力、相互帮助的团体精神了,由大家一起来分析讨论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团队合作能使团队每个成员的行为都趋于同一个目标,能够集聚团队的整体优势,形成合力,解决问题,向企业目标迈进,更快更好的完成团队目标。

一、团队合作的培养合作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习得的。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基于“职业道场”中职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模式实践一、实施背景实习是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式。

在2016年4月11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制定并发布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 3号)。

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规定中明确了“认识实习是指学生由职业学校统一组织到实习单位参观、观摩和体验,形成对实习单位和相关岗位的初步认识的活动”。

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作为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重要衔接,是职业学校必修的一门实践课程。

目前,中职学校的认识实习教学模式还是采用边参观企业现场边讲解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大多数学生不能建立对专业知识全面而感性的认识,对将来职业发展迷茫,对专业学习失去兴趣。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愿意接待中职学校学生到他们企业开展3至7 天的认识实习活动,以至于95%以上的中职学校都停止开展认识实习。

因此,如何有效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的文件精神,已经成为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是全国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万人理工科中职学校,依托5个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和课题, 联合行业企业,以加工制造类专业探索基于“职业道场”中职学校认识实习的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主要目标1.通过建立校内加工制造类专业认识实习的职业道场,解决中职学校缺少认识实习环境的问题。

2.通过开发以岗位素养为核心的中职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认识实习教学任务,创新教学内容,规范认识实习教学。

3.通过建立中职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参观、观摩、体验、评价四位一体”认识实习教学模式,解决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

4.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培养一支“校企结构双导师制”指导教师团队。

三、实施过程L建立了“参观、观摩、体验、评价四位一体”的认识实习教学模式,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能型人才“参观、观摩、体验、 评价四位一体”是指实习过程中的每个任务既有现场“参观” 了解,又有“观摩”操作过 程理解生产原理和技能,还可在不同的典型岗位轮岗“体验”掌握原理和技能,“评价” 活动一直渗透在参观、观摩、体验教学环节,如图1所示。

微课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理论专著今天微课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高玉香(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启东 226200)摘要: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炙手可热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中职教育是组成我国教育重要体系,有着重要的教学地位,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人才。

将微课应用到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的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技术修养。

本文对微课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中应用进行分析,阐述了当前的教学现状,并针对微课的应用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微课教学;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917(2021)03-0015-01 在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专业的教学是主要的教学课程,但是它的难度让很多学生产生退缩,导致教学的效果不佳。

为此,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开展教学,巧妙使用微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机电技术应用的学习热情提高,更好地促进学校专业课的教学开展。

老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充分认识微课教学,将其合理的加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提升教学的真实效果。

1.当前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恶劣,学习方式不正确,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是需要老师格外注意的。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是单纯的依靠自身的教学目标来开展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丧失了兴趣。

而且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就很强烈,这无疑让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去减少学习的难度,而不是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思想,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开展教学。

而且在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枯燥性让学生叫苦连天,但是这些在老师眼里都是没有得到重视的,所以很多老师都没有意识到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没有将理论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更没有意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联系,这就让教学的效果不明显,丧失了教学的本质意义。

微课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微课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微课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

尤其是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更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从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的特点以及微课的优势、应用和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对微课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1.强调形象化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微课以图文并茂、动画等形式展示知识点,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微课具有形象化教学的优势,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强调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不一样。

微课具有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进度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时间安排,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让学生更愉悦地学习。

微课具有互动学习的优势,学生可以通过微课与教师、同学等进行互动,分享学习经验,提高学习兴趣。

此外,微课还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1.备课教师通过制作微课,可以更好地备课和备课计划,深入了解学科知识和教学要点,并能够更好地规划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内容。

2.教学微课在教学中可以起到很好的助教作用,教师可以在微课中深入讲解知识点,同时也可以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领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教师还可以在微课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自主学习1.内容选择不足微课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可能存在部分内容选择不足,无法全面涵盖学科知识和教学要点的问题。

此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科特点,制作有针对性的微课内容,提高微课的教学效果。

2.学习习惯问题学生需要在电脑或移动设备上观看微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感受。

因此,教师需要在微课制作中考虑是否适合学生观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进行微课制作。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张于水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张于水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张于水摘要: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是提升煤矿综合管理技术的关键要素,重点是在机械操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数字化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点,形成先进性的采煤工艺与技术创新,对于煤矿的综合发展与全面运行都将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围绕机电一体化的整体概述及综合作用进行分析,并阐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管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煤矿机电; 一体化; 应用管理煤炭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应用能源之一,近年来,我国的煤矿生产工作日趋规范,国家也出台了严格的管控制度和措施,煤矿生产的安全指数显著上升。

虽然宏观政策是一方面,但挖矿及采掘设备的更新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设备对于煤矿企业来讲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各企业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引进先进技术,确保煤矿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能有一席之地。

1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现状我国第一套应用于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设备于20世纪90年代在大同矿务局首次亮相,从此拉开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煤矿生产的新序幕。

至90年代后期,我国煤矿企业的机械化生产工作取得了空前的进步,采煤机已经逐渐由液压牵引转向电牵引,同时研究出了功率更大的电牵引采煤机。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不仅仅应用于采煤和运输的环节,在安全管理、生产监控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

虽然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核心技术方面仍有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煤炭工业相比较电子、航天、轻纺、化工、冶金等行业起步较晚,在开发水平、应用范围、技术人才以及管理水平方面仍略显不足[1]。

2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问题分析现如今,市场上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种类齐全其适用于煤炭生产各个环节,由于国内加大了煤炭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力度,在功能性、操作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赶超进口设备,逐渐占据煤炭生产主导地位。

然而,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问题依然存在,具体如下:2.1机电管理方面问题虽然大多煤矿单位已有相应机电管理制度以及相应职责部门,但机电管理问题依然突出,表现为:首先机电管理认识不足,职责部门及管理人员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思想上不重视,在煤矿机电管理工作中存在糊弄了事的现象,重形式不重内容,管理效果不明显;其次管理制度缺乏执行力,煤炭企业在制度落实时未能强调煤炭生产管理过程监督的重要性,也反映出制度上的缺陷。

微课在中职机电技术教学的应用.pdf

微课在中职机电技术教学的应用.pdf

一、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教学的侧重点依然还放在理论教学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上本就理论课程多于实践课程,虽然不少学校也开设了相关的实训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大多成了流于形式的顶岗实习,没有真正有效地落实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二是课堂教学中,很多理论课依然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而对实践关注较少。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本身具有理论抽象的特点,而我们培养人才的目的最终是让学生兼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能够掌握就业的“看家本领”。

现阶段我们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规划不合理。

大多数的中职学校目前都缺少帮助学生整合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规划,除上文提到的理论课程多于实践技能培养等问题以外,学校为培养技能而设的技能小组辅导与技能大赛的培训也大多“为赛而赛”,注重的是成绩而不是学生将来就业时真正需要的职业技能。

课上教学理论缺少联系实际,课后巩固的环节又是短板,学生便更难将课上没能吃透的知识技能在课后进一步消化吸收。

机电专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但是现在我们培养人才的方式,明显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就业需要和社会对机电人才的需求。

(三)与实际需求脱节。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日常教学主要涵盖了专业必备的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还设置课外技能兴趣小组和各级技能大赛的集训辅导,以巩固和拓展日常教学。

各类课程各有专攻,但教学目标一致,理应是一个具有高度的融合性教学系统,但是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并未真正落实整合教学目标这一理念,各类课程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观念。

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机电行业也处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之中,而我们的学校教育却对此缺少充分的认识,专业课程的教学也没能从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出发做出最适宜的教学计划。

二、微课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增加课堂导入的新颖性。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

积极融入行业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中职教育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大众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101—2020年)》提出,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历经两年国家示范校建设,我校机电专业积极融入行业产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有力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与发展和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南宁市产业结构调整,一批特大型工业项目集群陆续建成投产,企业迫切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

但相关调研显示,学校培养出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企业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普遍偏低。

学校办学要做到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需弄清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企业希望进入企业的毕业生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什么样的技能人才最符合企业需求?这些都迫切需要学校积极融入产业行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技能人才。

一、行业调研、专家指导、找准专业发展方向。

行业是连接专业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产教结合,密切教育与产业的联系,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内容、培养规格、人才供给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校机电专业建设过程中充分依靠行业指导,深入校企合作、加强工学结合,推进改革创新,促进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

(一)行业调查1、调研范围:广西区内机电行业、企业、职业资格鉴定及有关主管部门。

2、调研形式:主要有问卷调查、走访调查、专题座谈、信息查询、专题研讨。

3、调研内容:(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要职业岗位分布情况(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岗位人员职业技能等级分布情况(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岗位人员学历层次分布(4)信息处理和使用:信息采集—→信息归纳分析—→行业人才需求—→专业改革建议—→专题论证—→改革实施—→就业跟踪—→改革修正。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发布时间:2021-04-12T15:20:45.0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第1期作者:杨青霞[导读]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征较为明显杨青霞青岛市城阳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摘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征较为明显,知识内容涉及广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更好的保障教学效果,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完善。

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理论教学已经相对完善,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立足于现代化人才需求,从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展开探究,以期能够提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机电技术应用;实践教学;优化创新引言:以往的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较为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经常会存在学生理论知识完备但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为更好的增强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积极对机电技术应用实践教学展开探究,使学生可以利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实现应用型人才的转变。

一、构建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为社会发展输送电工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企业对人才专业素养需要越来越高,这无疑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提出更高的教育要求。

因此,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加强电工实习教学模式,增强对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与专业化能力,进而使学生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电工实习教学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提升学生专业化技能,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岗位工作中,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

二、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一)教学模式单一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教师以自己为教学中心,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授课,很少融入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授课,使学生只能够被动跟随教师指引学习与记忆知识内容,长此以往,使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形成依赖性思维,在遇到教学问题时,缺乏自主性思考,大都认为教师会将标准答案告知给自己。

微课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微课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微课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一、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指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资源,通常时长在5-15分钟之间,内容主题明确,主要用于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和学习。

微课可以是视频、PPT、动画等形式,以其简洁性和直观性而备受欢迎。

二、微课的特点1. 短小精悍:微课的时长通常在5-15分钟之间,紧凑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2. 多样化表现形式:微课可以是视频、PPT、动画等形式,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重点突出:微课通常聚焦于某一个知识点,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现出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4. 可反复观看: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多次观看微课,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1.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微课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制作针对性的微课视频,包括机械原理、电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知识点的讲解,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2. 强化重难点讲解通过微课,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突出课程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解说。

通过PPT或者动画的形式清晰地展示机械构造、电路图纸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拓展课外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反复观看微课,巩固知识点,提升学习效果。

微课的形式多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微课,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授课模式转变为引导式探究式教学。

学生可以在观看微课的基础上进行课堂讨论,开展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 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由于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学生和教师都需要适应和接受这种新模式。

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微课,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对微课的认识和了解。

2. 微课的制作与应用技能教师在使用微课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同时具备制作微课的技能。

教师需要提前进行相关培训和学习,提高微课制作与应用的技能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案例集机电技术应用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组编目录01.《机械知识》教学案例 (1)02.《机械制图与电气识图》教学案例 (5)03.《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案例 (9)04.《钳工技能训练》教学案例 (14)05.《机电设备概论》教学案例 (21)06.《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教学案例 (26)07.《机械设备安装技术》教学案例 (31)08.《PLC应用技术》教学案例 (36)09.《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案例 (43)10.《电机与变压器》教学案例 (48)11.《电子产品安装与测试》教学案例 (53)12.《机电一体化控制》教学案例 (58)13.《供配电技术》教学案例 (69)01.《机械知识》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让他们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这种教学法对于教师提高学生兴趣,加强课堂效果,促进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案例背景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机械知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为学习后续专业课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不改变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教学时,怎么样做到即使学生掌握必要知识,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在《定轴轮系》教学时,进行了新的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学情分析与思考中职一年级学生作为新生,对新学科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原有的基础知识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案例为主线、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将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该课堂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方法的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本门课程。

2.强调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片段海西州职业技术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模块化项目”教学设计五、教学反思1.充分利用好教师自身的案例任课教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之一,也是学生最信赖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应充分加以利用。

教师只有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才能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教师自己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热爱专业;只有自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遵守职业道德。

2.灵活组织教学过程,案例教学行之有效案例教学法的步骤一般是:呈现案例,组织讨论,展示成果,点评小结。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了使案例教学法达到最佳的效果,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就他们的讨论结果在各组同学间展开比较,让他们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碰撞。

然后,通过对学生观点进行分析、归纳、引导,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取得了不错的总体效果。

总之,在本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作意识及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对于提高课程的质量、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在知识更新和教学技巧等方面还需要做完善和做大量的工作。

02.《机械制图与电气识图》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让他们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这种教学法对于教师提高学生兴趣,加强课堂效果,促进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案例背景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机械制图与电气识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为学习后续专业课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不改变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教学时,怎么样做到即使学生掌握必要知识,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在《轴测图》教学时,进行了新的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学情分析与思考中职一年级学生作为新生,对新学科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原有的基础知识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案例为主线、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将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该课堂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方法的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本门课程。

2.强调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片段海西州职业技术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模块化项目”教学设计五、教学反思1.充分利用好教师自身的案例任课教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之一,也是学生最信赖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应充分加以利用。

教师只有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才能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教师自己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热爱专业;只有自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遵守职业道德。

2.灵活组织教学过程,案例教学行之有效案例教学法的步骤一般是:呈现案例,组织讨论,展示成果,点评小结。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了使案例教学法达到最佳的效果,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就他们的讨论结果在各组同学间展开比较,让他们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碰撞。

然后,通过对学生观点进行分析、归纳、引导,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取得了不错的总体效果。

总之,在本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作意识及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对于提高课程的质量、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在知识更新和教学技巧等方面还需要做完善和做大量的工作。

03.《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让他们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这种教学法对于教师提高学生兴趣,加强课堂效果,促进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案例背景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不改变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学习中,怎么样做到即让学生掌握必要知识,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时,进行了新的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学情分析与思考中职一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原有的基础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案例为主线、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将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该课堂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方法的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2.强调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片段海西州职业技术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模块化项目”教学设计五、教学反思1.充分利用好教师自身的案例任课教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之一,也是学生最信赖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应充分加以利用。

教师只有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才能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教师自己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热爱专业;只有自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遵守职业道德。

2.灵活组织教学过程,案例教学行之有效案例教学法的步骤一般是:呈现案例,组织讨论,展示成果,点评小结。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了使案例教学法达到最佳的效果,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就他们的讨论结果在各组同学间展开比较,让他们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碰撞。

然后,通过对学生观点进行分析、归纳、引导,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取得了不错的总体效果。

总之,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总开展案例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作意识及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对于提高课程的质量、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在更新知识和教学技巧等方面还需要做完善和做大量的工作。

04.《钳工技能训练》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让他们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这种教学法对于教师提高学生兴趣,加强课堂效果,促进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案例背景《钳工技能训练》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

本课程是在《机械制图》、《计算机二维绘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测量》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不仅为学生继续提升专业技能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考取钳工上岗证、中、高级钳工资格证书做准备。

课程内容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设计,学习任务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

围绕职业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基本知识培养层、基本技能培养层、综合能力培养层三个层面来规划课程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不改变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学习,怎么样做到即让学生掌握必要知识,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在《钳工技能训练综合性训练》教学时,进行了新的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