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公开课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考试说明》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 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 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 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 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 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科学地评价一首 诗的思想内容。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 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 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 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 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材料为陈文龙的《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 宋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国情感。 分值及题量无变化 ,从题型上看,是对2018、2019年全国卷的继 承。 第15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3分, 第16题是问答题6分,围绕 诗句含义理解来命制的表现手法题。 导向和启示 、考查重点: 1、诗句和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2、注重在读懂基础上的赏读。
2020年山东模考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陈文龙[注]
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 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注]陈文龙: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公开课一等奖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公开课一等奖一、诗歌原文呈现。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背景知识介绍。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当时曹操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正处于意气风发的时候。
了解这个背景啊,就像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这首诗的大门。
就好比你要去了解一个人,知道他的经历、他当时的处境,你就能更好地理解他的行为和想法一样。
曹操这个时候看着大海,那心里肯定是豪情万丈的。
三、诗句解析。
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这两句就像一个电影的开场镜头,曹操登上碣石山,目的就是为了看大海。
“临”这个字啊,就有一种很有气势的感觉,就好像曹操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碣石山上,然后眼睛就盯着那片大海看。
简单的两句,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场景之中。
2.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何澹澹”,这是在描写大海的水波啊,“澹澹”这个词,让我们感觉大海的水波在缓缓地动荡,就像一个巨人在轻轻地呼吸一样。
然后“山岛竦峙”,山岛高高地挺立在大海之中,这一高一低,一水一山,画面感就出来了。
就好像大海是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而山岛就是绸缎上凸起的宝石,特别有层次感。
3.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这两句从大海转到了海岛上的景色。
你看,岛上树木长得密密麻麻的,各种各样的草也长得很茂盛。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这个海岛是充满生机的呀。
曹操看到这样的景色,心里肯定也会觉得很有活力。
这就像我们去一个地方旅游,看到满眼的绿色,心情也会变得很好一样。
4.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萧瑟”,一下子就有了一种秋意凉凉的感觉。
萧瑟的秋风刮起来了,然后大海里巨大的波涛就涌起了。
这两句描写特别有力量感。
秋风就像是一个指挥家,它一吹,大海就开始演奏起汹涌澎湃的乐章。
那波涛涌起的样子,就像一群奔腾的骏马,特别壮观。
5.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诗歌单元,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诗歌的意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
详细内容涉及《静夜思》、《钱塘湖春行》等经典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意象的概念,掌握意象的分类和作用;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意象来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意象的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意象的分类、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静夜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新课内容:讲解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结合《钱塘湖春行》等诗歌进行分析;3. 例题讲解:分析《静夜思》中的意象,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诗歌中的意象,巩固所学知识;6.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意象,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2. 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3. 经典诗歌意象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书面分析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象的分类、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2. 例题讲解环节,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如何提高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能力。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意象的分类、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1. 意象的分类:意象可分为自然意象、社会意象和抽象意象。
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等;社会意象如战争、爱情等;抽象意象如时间、命运等。
2. 意象的作用:意象在诗歌中具有寓情、象征、暗示等功能。
通过意象,诗人可以表达情感、渲染氛围、塑造形象、深化主题等。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与分类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二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一——比喻与象征2.1 教学目标理解比喻与象征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比喻与象征进行诗歌创作2.2 教学内容比喻的种类与作用象征的含义与运用比喻与象征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2.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二——拟人与托物言志3.1 教学目标理解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进行诗歌创作3.2 教学内容拟人的手法与效果托物言志的技巧与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3.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四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三——对比与排比4.1 教学目标理解对比与排比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对比与排比进行诗歌创作4.2 教学内容对比的运用与效果排比的种类与特点对比与排比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4.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五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四——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5.1 教学目标理解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进行诗歌创作5.2 教学内容寓情于景的手法与效果借景抒情的技巧与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5.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六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五——叙事与抒情6.1 教学目标理解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结合方式学会在诗歌中运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6.2 教学内容叙事与抒情的相互关系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技巧与运用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七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六——用典与引用7.1 教学目标理解用典与引用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用典与引用进行诗歌创作7.2 教学内容用典的种类与作用引用的手法与运用用典与引用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7.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八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七——叠词与反复8.1 教学目标理解叠词与反复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叠词与反复进行诗歌创作叠词的运用与效果反复的手法与特点叠词与反复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8.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九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八——节奏与韵律9.1 教学目标理解节奏与韵律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节奏与韵律进行诗歌创作9.2 教学内容节奏的种类与运用韵律的特点与效果节奏与韵律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9.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章:诗歌鉴赏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诗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与创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10.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实践方法诗歌创作的步骤与技巧诗歌鉴赏与创作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指导与实践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10.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一章:诗歌鉴赏的语境分析11.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语境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语境分析进行诗歌鉴赏11.2 教学内容诗歌语境的种类与特点语境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语境分析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1.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二章:诗歌鉴赏的风格与流派12.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风格与流派的基本概念学会区分不同风格与流派的诗歌12.2 教学内容诗歌风格的种类与特点诗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常见诗歌风格与流派的案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三章:诗歌鉴赏的主题与情感13.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主题与情感的关系学会分析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表达13.2 教学内容诗歌主题的种类与内涵诗歌情感的体现与解读诗歌主题与情感分析的案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四章:诗歌鉴赏的修辞手法14.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修辞手法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鉴赏14.2 教学内容常见诗歌修辞手法的种类与特点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修辞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五章: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15.1 教学目标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批评水平15.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诗歌鉴赏的要点与技巧诗歌鉴赏综合评价的案例分析1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3. 比喻与象征的运用4. 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手法5. 对比与排比的效果6. 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结合7. 叙事与抒情的融合8. 用典与引用的应用9. 叠词与反复的运用10. 节奏与韵律的把握11. 诗歌语境的分析12. 诗歌风格与流派的识别13. 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解读14. 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15.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难点:1. 诗歌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和运用2. 诗歌语境、风格、主题、修辞手法的综合分析3.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包括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批评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提升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公开课诗歌语言鉴赏优质课件
公开课诗歌语言鉴赏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诗歌语言鉴赏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对古典诗词语言的深入理解和品鉴。
重点分析唐诗、宋词中的语言特色,通过对诗歌中关键字、句的解读,使学生领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中关键字、句的深入解读,以及诗歌意境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语言鉴赏的方法,以及如何从语言、情感、形象等方面进行品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诗词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介绍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关注关键字、句,了解诗人生平,联系时代背景等。
3. 实践分析:选取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词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逐步学会鉴赏诗歌。
a. 分析唐诗《登高》中的关键字、句,品味其意境。
b. 解读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绘。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鉴赏,并分享心得。
5.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语言鉴赏的题型,进行讲解和示范。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2. 唐诗《登高》解读3. 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解读4.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心得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课外选取一首古典诗词进行鉴赏,不少于500字。
答案要求:包括诗歌背景、关键字句解读、意境分析等。
2.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课外诗词鉴赏资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诗歌欣赏》第三章“唐诗的艺术”,具体内容包括《春望》、《月夜》、《登高》三首唐诗的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的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与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唐诗的艺术特点、对比阅读和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诗歌欣赏》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月亮、高山等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美,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唐诗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春望》、《月夜》、《登高》三首诗。
3.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三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三首诗的背景、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5. 对比阅读:分组讨论三首诗的异同,培养学生对比阅读和分析能力。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高考诗歌赏析真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诗歌赏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春望》、《月夜》、《登高》诗歌赏析2. 内容:a. 唐诗的艺术特点b. 三首诗的背景、意境、情感c. 对比阅读和分析方法d. 高考诗歌赏析真题解析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更多唐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等书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侧重于经典唐诗的赏析,如《春望》、《月夜》、《登高》等。
诗歌语言风格鉴赏公开课教案
诗歌语言风格鉴赏公开课教案诗歌语言风格鉴赏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培育学生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2、提高学生解答古典诗歌鉴赏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阅读诗歌的重要环节,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诗歌。
教学难点:针对不同的题型选择恰当的答题角度。
教学方法与思路:1、从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内容归纳所要复习的重点;2、掌握阅读和解题的具体方法;3、实例训练,形成能力。
教学内容:一、知识梳理(一)诗歌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以下类型1、人物形象:诗人形象,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
例:《寻隐者不遇》中有隐者(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和寻隐者(诗人)的形象。
2、蕴含某种思想或品质的物例:虞世南的《蝉》,蝉的形象就蕴含了“不需外界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品质。
塑造这类形象的诗歌往往是托物言志。
3、景物古诗中的景有乐景和哀景。
以写景为主的这类诗歌往往是借景抒情。
(二)诗歌语言1、诗歌语言结构特点:(1)叠词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个叠词除了产生音韵效果外还分别写出了落叶纷飞秋天景象和江水涛涛的壮阔景象。
(2)倒装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正常语序应该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但原诗是写晚上赶路,一抬头看见星星,接着头上淋到雨,所以最先进入他视觉的星星,而后感觉到的是雨滴,然后看见群山。
(3)意象名词的罗列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通过九个意象名词的排列,使描写的景物像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2、诗歌语言的内容(1)意象语言:写景、物等的语言。
(2)情感语言:流露出诗人情绪、情感的语言——悲、孤、独、愁、强、不堪等等。
(3)特定称谓的语言:多指典故、前人诗句。
3、诗歌语言的风格平淡朴素工整华丽委婉含蓄质朴真率清新自然雄奇奔放苍凉慷慨沉郁顿挫(三)诗歌内容大体概括为:1、风景诗2、咏物诗3、田园诗4、送别诗5、思乡(羁旅)诗6、怀古诗7、伤春(叹年华易逝)诗8、悲秋诗9、边塞诗10、讽刺诗11、爱情诗(四)诗歌的思想感情1、忧国忧民2、建功报国3、思乡怀人4、超尘脱俗5、感时伤事6、怀古讽今(五)诗歌的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诗歌中多采纳描写、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记叙多简要概括。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公开课课件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人生感悟通常表现为对人生的描绘、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人 通过深入挖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来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壮志未酬
壮志未酬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 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抱负和理想的遗 憾和感慨。
壮志未酬通常表现为对理想的追求、 对挫折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焦 虑。诗人通过描绘壮志未酬的苦闷和 遗憾,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 的思考。
魅力。
语言的形象与生动
要点一
总结词
诗歌的语言通常具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特点,能够通 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体化,使 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诗歌的语言形象生动,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 、人物、情感等元素,使诗歌更加富有画面感和立体感。 比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比喻可以将抽象 的概念具体化,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含 义。拟人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拟人可以将无 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和情感,使诗歌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 染力。
意境的表达
意境的表达方式包括比喻、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以及通过意象的叠加和组合来传递诗人的内心世 界。
意象与意境的鉴赏方法
深入分析意象
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的分析,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从而把 握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体会意境的美感
在理解意象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感受其独特的 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能力。
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了解背景
了解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以 及作品风格,有助于理解诗歌
的思想感情。
分析意象
y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诗词鉴赏须知术语及其利用
类概 别念
说明
例句
记 叙
•
记叙人物经历或事情 发生、发展、改变过
程。
1. 表
描 写
•
用生动形象语言对人 物、事件、环境所作 详细描绘和刻画
达 方
议 论
•
对人和事物好坏、是 非、价值、特点、作
式
用等所表示意见
• 表示作者强烈爱憎、
抒 好恶、喜怒、哀乐等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 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 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传说,因为古代人们和外出亲人难通音 讯,所以又让大雁负担了“信使”使命。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 生。 ——李煜《清平乐》
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
17/47
二、月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们很自然地将人悲欢离 合与月阴晴圆缺联络起来。月圆便想起团圆,月缺便想起分离。 而人生总是离多聚少,且往往是月缺人也缺,月圆人不圆。故 人看见月亮很轻易触景生情,想起故乡、亲人。
有突出事物特征,
把抽象事物形象化
作用。
•
表修 • 示辞
技手 借 巧法 代
借用相关事物来代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替所要表示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 全体,详细代替抽 天台四万八千丈, 象,用特征代替人。 对此欲倒东南倾
借代利用使语言简
8/47
类概 别念
说明
例句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
设 问
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 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 鞍少驻初程。
1.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 恰 似 一 江春水向东流。
2024年诗歌鉴赏公开课教案
2024年诗歌鉴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山水田园诗歌”,详细内容为《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一,作者苏轼。
通过对本诗的深入解读,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山水田园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感受苏轼的诗歌意境;2. 掌握山水田园诗歌的基本特点,能够分析并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山水田园诗歌的意境及表现手法;教学重点:诗歌的情感、艺术特色及审美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西湖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风光,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苏轼及诗歌背景,指导学生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3. 诗歌解读: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结合实践情景进行讲解;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山水田园诗歌进行赏析,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对一首未知诗歌进行鉴赏,教师点评并指导;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饮湖上初晴后雨》2. 作者:苏轼3. 章节内容:山水田园诗歌4. 诗歌解读:意象、情感、表现手法5. 例题:一首山水田园诗歌赏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艺术特色,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感受。
2.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诗歌解读的深度;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山水田园诗歌,进行深入鉴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结构化和要点突出;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要求;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
诗歌鉴赏方法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反应,了解诗歌感情不能
忽略时代特性.同一题材作品,因为诗人理想志
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思
想感情.
第5页
品味语言
❖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考究 语言利用,其艺术形象塑造,意境营 造以及情 感传达,都要借助语言.因为体裁特点,诗歌语 言要求能用最简练词句来 传达尽也许丰富内 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特 点.相对来说,新诗 采取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 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 一首诗,还是要 重复朗诵,尽力琢磨,抓住饱含 作者深情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第4页
理解情感
❖ 诗歌是抒情言志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 感情内涵.能够经过诗歌形象,意境 中把握它 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东西来体会作者情感.
❖ 一些诗歌思想情感是经过诗歌形象比喻,象征 意义来表示.了解这类诗歌思想感情 ,首先要 准确把握形象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 对感情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 实指性.
第3页
把握形象
❖ 当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艺术形象来反应生活抒发感情,阅读、 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 感受诗中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情感。如徐志摩《赠日本女 郎》:“最是那一低头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娇羞/道 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忧愁/——沙扬 娜拉! ”抓住诗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形象很主要:“低头 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娇羞”,事实上是以构思精致比 方,描摹了少女娇羞之态。我们读到这样艺术形象,就感到 一股朦胧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香气普通。接着 诗中写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朦胧情 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让读者与作者身同感受那 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我们抓准了诗中形象,也就能从整 体上把握了作者情感或诗歌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奇诗共赏,疑义相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4
诗歌的分类 写景咏物诗 怀古诗 羁旅诗 讽喻诗 送别诗 边塞诗 闺怨诗 哲理诗
9
诗歌鉴赏思路
【写了什么】——描绘了什么景色、事物、人,事件是什么 【抒发了什么感情】 【用了什么手法】
诗歌鉴赏答题公式 内容+手法+情感(或景物的状态)
10
诗歌鉴赏类型一:写景咏物诗
特点:
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 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写景怡情。
社会,到处是贫富对立,两极分化,流民遍野,人才遗弃,各种矛盾交织在 一起。
这首诗表达的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7
癸巳除夕偶成
清代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注:本诗写于诗人二十五岁,在安徽督学朱筠幕中,除夕归家过年时
这首诗表达的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8
12
赠从弟
(2017年日照)
刘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 么特点?(2分)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 分)
13
赠从弟
刘祯
(2017年日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 么特点?(2分) 第一个突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 即可).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 分) 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 命力,表现作者坚贞自守的高洁品格,也有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5、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
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 、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 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6
癸巳除夕偶成
清代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注:这首诗作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此时正处于乾隆中期,整个
17
诗歌鉴赏类型:送别诗 3.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杨柳 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 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另外,加上“柳” 与“留 ”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 别绪的意象。 长亭、短亭、劳劳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 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 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李白《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南浦 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 ,如: 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
的蓬勃生机。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 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 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 情。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19
诗歌鉴赏类型:边塞诗
【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1)风格——雄壮豪迈。 [景物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 昂扬精神,思乡盼归。 (2)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3)分析角度—— 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将士---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家乡---思乡念亲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20
诗歌鉴赏类型:边塞诗
【主旨】
①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②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 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③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 神;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④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思想念亲、 思想盼归、思念友人等; ⑤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 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21
诗歌鉴赏类型:边塞诗
读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回答问题。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两首诗都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试分析“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诗句中的形象。 “沙似雪”“月如霜”有什么表达效果?
18
诗歌鉴赏类型:送别诗 真题演练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 者怎样的心情? “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 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 。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怅然若失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 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 而意无穷
【主题】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 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11
诗歌鉴赏类型一:写景咏物诗
【答题术语】(给分点)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 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反 衬);象征等 3.写景方法 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③描写方法——如修辞(比喻、拟人)、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 (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 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4.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22
诗歌鉴赏类型:边塞诗
两首诗都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征夫思乡
试分析“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诗句中的形象。 本句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征夫听闻笛声回首望月的情景, “碛里”、“三十万”、“回首”等词语描写了悲凉的环境,营造 了悲怆的气氛,表达了征人对家乡的思念。 “沙似雪”“月如霜”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描写的如雪如霜,生动形象的写 出了边塞荒寒凄冷的环境,为后文抒发思乡之情做铺垫。
15
诗歌鉴赏类型:送别诗
情感1:宽慰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解析:情深意长的勉励)
情感2: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3: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析: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16
诗歌鉴赏类型:送别诗 【情感归纳】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 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 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鉴赏方法】 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 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 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 ,或嘱托,或期望。 2.常用表现手法: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 融为一体
奇诗共赏,疑义相析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1
学习目标
明确中考考点 熟悉常见题型 学习答题技巧
2
课标链接
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基本内要求:
体会思想情感 鉴赏语言特色
把握意象、意境 赏析表达技巧
4
考试题目分类
1、炼字品析 2、景物描写, 描绘画面
14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 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 倦的幕府生涯。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柳条
四大类型 题
3、情感体味, 主旨领悟 4、意境欣赏 表达赏析
五看:
1、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
解诗的内容);
2、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3、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
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4、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
是名句的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