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详解
《君主专 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教学设计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历程,包括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内外朝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内阁和军机处等重要政治制度。
理解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表现和影响,分析其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历程和重要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表现和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原因和影响。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君主专制政体的基本概念、演进历程和重要政治制度,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史料分析法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3、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4、比较归纳法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趋势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秦始皇嬴政的画像,提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2、讲授新课(1)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讲解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上学期第周《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高中全册历史教案

教师
授课时间是是
课时
2课时
课题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型
新课
教学目的
1.理解西汉的中朝与外朝;隋唐的三六部制;宋朝的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元朝的行制度。
2.理解封建皇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必然要求。
3.理解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演变。
4.理解秦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权利的目的和影响。认识元朝行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制的开端。
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军县御史
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制度
御史台督察院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先秦:世官制——世卿世禄
两汉至魏晋:察举制——推荐任命
隋唐以来:科举制——考试选官
〔五〕秦至元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1、秦至元古代地方行政区划
2、元朝地方行政制度
1〕目的: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专制统治,历代王朝在地方都作了重大调整、改革。
学生答复
新课预习、作业的检查
全品。导学案知识梳理,考虑以下问题
1、建构本节知识构造
2、从汉到元,统治者是如何强化君权,削弱强权?
3、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4、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开展变化?
自主学习
新课
讲
授
一、中央官制的开展演变与强化
1、汉武帝限制相权的措施——频繁换相、布衣将相、中外朝制度
汉初相权危及皇权,中外朝制度削弱了相权,本质上加强了皇权。
2、唐代限制相权的措施——三六部制
出示材料,重点分析三六部制的特点:相权一分为三,宰相的权利被大大削弱;三既互相,又互相牵制和监视,最终扩大了皇权,保证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心地位。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君主专制政体的基本概念。
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
3. 探究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
二、教学重点1.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
2. 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
三、教学难点1. 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简要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基本概念。
Step 2:知识讲解(10分钟)1.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包括起源、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了解君主专制政体的主要特点,如君主的绝对权力、地位的世袭性和权威性等。
Step 3: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改革。
2. 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Step 4:知识拓展(10分钟)1.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包括君主的宣传与教育、军事力量的控制和法律制度的改革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对社会的影响。
Step 5: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在历史上的具体案例,如法国的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和中国的清朝时期等。
2. 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以及结果。
Step 6: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方式的重要性。
2. 展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成果。
五、课堂作业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文章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方式,字数不少于500字。
六、板书设计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演进过程:起源、发展、衰落- 主要特点:君主的绝对权力、地位的世袭性、权威性- 强化方式:宣传与教育、军事力量的控制、法律制度的改革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这一政体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布置了作业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王二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秦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由于这一学习内容涉及的历史阶段较长,应当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历史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各种相关资料,插图等总结出对于历史规律的认识。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的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和腐败。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历朝官制十分复杂纷乱,要全面详尽地掌握是十分困难的,应当要求学生了解其中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基本知识,认识政治史的主要特征。
(四)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秦朝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后中国历代政治体制沿袭秦政,君主专制政体逐渐强化。
而本节就是总结了中国古代王朝专制政体逐步强化,政治权力逐步集中的历史。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方面的历史。
(多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引导学生看书,归纳出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核心内容或“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皇权至高无上。
(可举例说明)这种皇帝制度在中国维持两千年之久,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方才废除。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P13“学习思考”;再现这种“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
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君权和相权君主不是三头六臂,为了更好的执政,任命人员成为自己的政治助手,处理各种事务。
中国古代王朝的宰相、丞相就是皇帝的主要助手。
皇帝在执政过程中,通常注意限制相权来独揽行政大权。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授课课题§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任课教师目的要求1、知识与能力: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秦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
2、引导学生运明确历史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运用各种相关资料,插图等认识历史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和消极因素,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和腐败性。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理清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认识到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
课的类型讲授课时间分配2课时作业《学案与测评》教案审批年月日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旧知复习】:回顾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包括统一六国,促成中华民族的形成,形成大一统的天下局面。
在政治体制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开始了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而后汉承秦制,基本沿用这一制度。
【重点回顾】:秦朝秦始皇统一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实行并逐步加强,我国封建社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中央的三公九卿制度,规范了中央的官制,同时也使得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逐步明晰,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摆脱了分封制遗留下来的地方割据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新授教学内容】:展示图片: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画像,请同学分别辨认。
同时思考一个问题:当皇帝好不好?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从同学讨论结果结合《好了歌》,得出结论,当皇帝很难。
思考第二个问题:难在哪里?问题设计:皇帝的思索1、如何防止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2、如何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形成割据势力?3、如何选拔官吏帮助自己管理天下?4、如何加强对官吏的管理?以此引出教学内容一、阅读思考: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第一章: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1.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定义和特点1.2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1.3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在古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影响第二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2.1 介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2.2 分析各个朝代的君主专制政体特点和变化2.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演进的原因和影响第三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3.1 介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措施3.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原因和背景3.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强化对社会的影响第四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挑战与改革4.1 介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面临的挑战4.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改革的动力和阻力4.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改革的意义和效果第五章: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与影响5.1 介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过程5.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终结的原因和背景5.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终结对中国的影响和遗产第六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法律制度6.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法律制度特点6.2 分析各个朝代法律制度的演进与变化6.3 探讨法律制度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第七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官僚体系7.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官僚体系组织结构7.2 分析官僚体系在君主专制政体中的运作机制7.3 探讨官僚体系对君主专制政体的支持与限制第八章:君主专制政体的经济政策8.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经济政策特点8.2 分析各个朝代经济政策的演进与变化8.3 探讨经济政策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第九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文化和教育9.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文化和教育政策9.2 分析文化和教育政策在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9.3 探讨文化和教育对君主专制政体的维护与批判第十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对外关系10.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对外关系特点10.2 分析各个朝代对外关系的演进与变化10.3 探讨对外关系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第十一章:君主专制政体的社会控制11.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社会控制手段和机制11.2 分析社会控制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11.3 探讨社会控制对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和局限性第十二章:君主专制政体的人民生活12.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人民生活状况12.2 分析各个朝代人民生活的演进与变化12.3 探讨人民生活对君主专制政体的支持和反对第十三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改革与创新13.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改革与创新措施13.2 分析改革与创新在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和意义13.3 探讨改革与创新对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和结果第十四章:君主专制政体的衰落与挑战14.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面临的衰落和挑战14.2 分析衰落和挑战的原因和背景14.3 探讨衰落和挑战对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和后果第十五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历史评价与反思15.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历史评价和观点15.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优点和缺点15.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启示和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展开,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1. 君主专制政体的定义、特点及其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专题一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提供的图文资料,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基本知识(重点);2、了解中国古代从汉朝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重点);3、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这一阶段的演进脉络与特点,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的能力。
(难点)4、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的成就,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教学过程:一、基础篇学生背写上一节的知识点1、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有哪些?中国现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与分封制有密切联系的有哪些?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三大特点是什么?4、秦统一中国的四大步骤是什么?5、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郡县制的实行,成为取代的重要标志。
6、三公九卿制度中,三公是指哪些人?他们各自的职责有哪些?二、升华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完成,教师适当补充。
(大概需要15分钟)1、概括秦朝至清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的措施。
2、根据所学知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存在的主要矛盾,用史实加以说明,并指出矛盾发展的趋势。
3、如何评价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可结合高中常考问题一本全P15解答)三、巩固篇15分钟完成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秦以后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进与强化的过程。
重点把握了两对矛盾的发展变化(即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课后反思:本节是学考前的一节复习课,重在让学生注意了解历史发展中的历史线索,从而逐步建立知识框架。
但由于学生课下预习不够到位,以至于背写和自主学习的过程较缓慢。
希望以后在这方面加强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说课设计

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节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第一单元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概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影响。
本专题包含四课内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本专题讲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起先秦,下讫明清。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在不同阶段的重要内容及演变过程,认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影响。
本课在专题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接秦汉政治,下启明清政治,从而形成完整的体系。
本模块的知识,与本册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有紧密的关系,本专题的知识除了要说明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漫长的社会当中起到重大影响外,肯定还要与专题六进行比较,来突出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的进步。
2、学情分析与初中知识点的比较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本节相关的知识,但较表层。
对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知识一般只有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留下的大概印象,对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等具体知识比较陌生。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加深认识,如何对本节内容进行多角度分析,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便成了重中之重。
3、说学习目标(学法、教法分析)①知识与能力根据课标和教学指导意见及会考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秦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从而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
通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制度建设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评判制度得失的能力。
通过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培养学生一分为二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对该制度进行多角度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对于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专制主义”的评价,就应该给予大胆的否定。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章节一: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1.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定义:一种政治制度,国家由一个君主统治,拥有绝对的权力和控制。
1.2 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和发展:从古代文明开始,如埃及、巴比伦、希腊和罗马,君主专制政体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特点: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不受制约,可以决定国家大事,制定法律和政策,控制军队和行政机构。
章节二:中世纪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2.1 欧洲中世纪君主专制政体的形成:封建制度和君主权力的加强,君主成为国家最高的统治者。
2.2 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措施:君主通过中央集权、行政区划、法律制度、宗教控制等手段加强权力。
2.3 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君主专制政体的滥用和腐败问题。
章节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挑战与改革3.1 君主专制政体的挑战:社会阶层矛盾、宗教改革、民族国家的兴起等对君主专制政体构成挑战。
3.2 君主专制政体的改革:君主为了维护统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启蒙运动。
3.3 君主专制政体的改革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权利的扩大。
章节四:君主专制政体的衰落与终结4.1 君主专制政体的衰落:内部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外部侵略等因素导致君主专制政体的衰落。
4.2 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法国大革命、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标志着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
4.3 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政治制度的变革,民主和共和制度的兴起,人民参与政治的权利得到保障。
章节五:君主专制政体的遗留问题5.1 君主专制政体的遗留问题:君主专制政体结束后,一些遗留问题仍然存在,如君主制与民主制的冲突、历史文化遗产的处理等。
5.2 君主专制政体遗留问题的解决:通过政治改革、法律制度建设、历史教育等方式解决遗留问题。
5.3 君主专制政体遗留问题的意义: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 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复习教案 人民版必修1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主要特征。
一、独学指导:1. 知识指导: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2. 独立学习:知识点一 法令出一1.创立 秦始皇开始使用 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点 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 、 、 于一身。
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知识点二 君权和相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帝相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限制、分散相权的措施:(1)汉朝:措施:汉武帝①频繁更换_________严厉处置犯有过错的丞相。
②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和高级将领参与朝政,形成_______ ,又称“内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做出______,与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______相对应。
(2)唐朝:实行 _______________ ,决策机构是_________省,审议机构是________省,执行机构是____________,下设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六部。
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并在门下省设___________作为三省议政场所,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等同于宰相,进一步分散相权。
(3)宋朝:___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__________ 是最高军政机构,长官司枢密使。
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增设___________为副宰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知识点三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监察制度在封建时代是强化君主专制政体的重要制度保障之一1、秦:设专门官员,中央设__________,地方设_____________。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第一章: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1.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定义:君主专制政体是一种政治制度,国家的最高权力集中在君主手中,君主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
1.2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巴比伦和古希腊等。
1.3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特点:君主专制政体的特点包括君主的绝对权力、世袭制度、中央集权和等级制度等。
第二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2.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发展:君主专制政体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封建君主制、绝对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等。
2.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原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受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国家权力的加强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等。
2.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君主专制政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如欧洲君主专制政体的兴起和发展、中国的封建君主制等。
第三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3.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是指君主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权力。
3.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原因: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内部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外部威胁的增加等。
3.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手段: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手段包括改革、中央集权、法制建设和军事力量强化等。
第四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4.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君主专制政体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4.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正面影响:君主专制政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的负面影响:君主专制政体可能导致权力过于集中、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第五章: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与转型5.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是指君主制度被推翻或转变为其他政治制度。
5.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终结的原因: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内部的政治动荡、经济危机和社会变革等。
历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新部编本4(人民版必修一)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教案(人民版必修一)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前提示: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一、从汉到元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1、演变过程 (1)汉朝:①汉初:继承秦制,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位高权重。
②汉武帝时期: A 、频繁更换宰相;B 、确立内外朝制度:内朝又称中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拥有决策权; 外朝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沦为执行机构。
(2)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①源流:三省六部制由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②主要内容:A 、三省:中央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 、六部: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③影响:在当代:A 、三省分权,又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B 、三省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后代: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补充:唐代三省六部示意图:(3)宋朝:①初期:设立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宰相。
②后来: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分割相权。
参知政事是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三司长官为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4)元朝:设中书省,代替三省,是做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演变原因:(1)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提高行政效率;(3)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3、演变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二、从汉到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演变过程----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1)汉朝:①初期:郡、县②中后期:州、郡、县(2)唐朝:道、州、县(3)宋代:路、州、县(4)元:行省、路、州、县2、演变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教学设计[人民版][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教学设计[人民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1733eef8c75fbfc77db209.png)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汉代的“中朝”;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削弱相权的措施;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及州的设置;元朝的行省制度;汉代的刺史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理解: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特点;从汉到元地方管理制度的演进特点;运用:通过引导学生整理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师生合作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当今社会政治发展的借鉴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图示、引文等材料,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及其特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文明,了解我国先人的政治上之精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
通过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及其特点,使学生认识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它也有黑暗和腐败。
二、教学重点:从汉代到元朝中央及地方政治制度演进的史实及特点三、教学难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进的史实来分析、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五、板书设计: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君权和相权1、汉朝:中朝制度2、唐朝:三省六部制3、宋朝:分相权的措施(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中央和地方的矛盾1、汉:郡国并行制2、元:行省制度(三)监察制度的演进1、西汉监察制度的概况:2、监察制度的影响(四)、选官制度的变化1、世官制:2、察举制:3、科举制:六、教学过程:导入:请大家看下面的材料:投影:“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非常好。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大成目标】(课前展示,5分钟导解)【使用说明】1、课前学生利用40钟左右的时间,自主学习,完成基础案部分的知识结构整理,课堂用15分种展示点评。
2、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升华案中的两个重难点问题。
4、巩固案利用15分钟时间当堂完成。
基础案(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展示交流,教师点拨,25分钟)2、 根据所学知识根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存有的主要矛盾,用史实加以说明,并指出矛盾发展的趋势。
(10分钟)一、选择题。
(8分钟) 1.(B 级)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能够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 A .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 .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 .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2.(A 级)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度割和削弱相权来增强皇权。
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 A .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 .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 .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 .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3.(A 级)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4.(A 级)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能够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能够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个制度是(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5.(B 级)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巩固案(学生自主完成A 、B 级练习,互助完成C 级练习。
28分钟) 思维导示:本题训练的是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思维导示:宋朝通过设三司、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分相权。
思维导示:第4、5题注意迁移教材关于科举制的知识,用于正确判断材料信息。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页眉内容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人民版必修第一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只有在初中时对本节内容有所涉及,但仅停留在表层,对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知识一般仅限于观看影视作品时留下的大概印象,对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具体知识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了解皇帝制度;西汉的中朝与外朝;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元朝的行省制度等历史概念。
●了解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演变。
●理解封建皇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必然要求。
●认识元朝行省制度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了解秦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权力的目的和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它有助于我国统一的封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成就的同时,应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与腐败。
【知识重难点】知识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变革,使学生掌握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
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知识难点:君主专制政体的评价和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作用的分析与把握。
【教学思路】情景设置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画图法,联系法,情景再现过程:1、课前预习学案: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如古代皇帝和丞相的故事,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元世祖等)为课堂做准备。
2、课内:(1)教师应注重将知识灌输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模拟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历史上的重大问题的现场摸拟,并对学生参与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恰当的评价,如学生扮演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秦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和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和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学建议:(1)、本节教材的课标要求是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关于政治制度涉及面较广,教材讲述的五方面内容主要是体现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与强化。
内容丰富,充实因而课时较紧,因此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2)、第一目“法令出一”,讲述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即皇帝制度,要求学生掌握皇帝制度的由来及其特征。
可结合课本“学习思考”中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记》中的内容来加深对皇帝制度特征的理解。
(3)、第二目“君权与相权”,通过历代削弱、分散相权来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汉武帝削弱相权主要举措有两种:一是频繁换相,二是用中朝来架空外朝权力。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以及召集政事堂会议,实际起到了分散相权的作用。
到了宋代通过设置中书门下以及增设参知政事等方式进一步分割相权。
到明初正式废丞相。
(4)、第三目“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主要讲述中国历代监察体制的演变,要使学生明确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也是服务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监察制度发展走向健全正体现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强化。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2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有关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秦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
3.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学法学会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分析、掌握长时段的历史知识。
2.教法知识灌输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收集、整理课外相关资料,通过鲜活生动的历史文化信息,总结出对于历史规律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2.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的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和腐败。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进特点。
汉刺使制度、察举制和科举制、元行省制度。
难点:制度比较抽象,要通过大量实例,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总体概念。
[课堂设计]导入新课:秦国统一后所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那么,后代统治者对秦的政治制度又是怎样继承和发展的呢?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又是如何演进的呢?后世还有其他哪些制度创新和变革?导入。
讲授新课:一、法令出一本节讲述秦王赢政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1.皇帝制度的创立自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以后,“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
2.皇权的范围:皇帝有独尊地位,总揽全国一切军、政、财权。
独断专行,不受制约。
3.皇权制的实质:封建君主专制政治体制。
4.皇权制特点:①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②官制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那么;③君臣关系的实质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
合作探究第一学习小组皇帝制是怎样形成的?皇帝制的特征有哪些?引导一(1)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为充分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神化君权,开始使用不同以往的帝王称号-〞皇帝〞,确立了皇帝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汉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课前: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如古代皇帝和丞相的故事,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元世祖等)为课堂作准备。
2、课内:(1)教师应注重将知识灌输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模拟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历史上的重大问题的现场摸拟,并对学生参与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恰当的评价,如学生扮演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
(2)通过学生角色体验,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
(3)注重加强学生合作探究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合作探究主要解决:(1)君权与相权演化的趋势?(2)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演变过程。
(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三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特点。
(4)汉至元明清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3、课后:请同学们进一步查找资料,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和腐败。
查阅有关资料,就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在近代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影响,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学重点】: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教学难点】:历朝官制十分繁复纷乱,要全面详尽地掌握是十分困难的,应当要求学生了解其中与课本内容有关。
【教学方法】:注重情景设置下的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朗读: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师:从这首打油诗中,我们能看出皇帝的烦恼集中在哪些方面?生:奸臣乱国、贪污腐败、地方造反……..师:怎么办?生: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完善中央行政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完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监察制度,完善选官制度师:对,看来威风八面的皇帝也有很多的烦恼,尤其是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监察制度与选官制度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协调不好,皇帝的身家性命就难保喽,自从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袭并逐渐强化,我们今天就走进帝王家看看中国古代王朝君主专制政体是如何演进与强化的。
多媒体展示课题: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师(过渡):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皇帝制是谁首创的?生(齐答):秦始皇师:对,皇帝有哪些权力呢?生:(七嘴八舌):师:对,正如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记》中曾用这样的话来形容皇帝制度(多媒体展示):“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记》师:1、上述三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2、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为什么?生1:“法令出一”指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别黑白而定一尊”指的是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指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权于一身。
生2:因为秦代以后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公”与“奴才”的关系。
师:分析的很好,通过大家分析我们了解了秦始皇建立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这种皇帝制度在中国维持两千年之久,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方才废除。
师(过渡):大家看过哪些关于中国古代皇帝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你都喜欢哪些皇帝?假如一切条件满足,你愿意当皇帝吗?为什么?生:(踊跃发言)(这一问题不要求有统一答案,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为下面教学作准备)。
师:好,今天让你们满足皇帝瘾,假设你是汉武大帝,请你说说自己有哪些历史功绩呢?(生扮演汉武帝进行情景表演)生:朕是西汉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在位54年来,采取了许多强化皇权的措施,如频繁更换丞相,严厉处置有过错的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就是故意提拔布衣亲信组成中朝如公孙弘、卫青、霍去病等,并由中朝对国家政事作出决策,我将原属丞相的决策权分割给了中朝,由此达到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的作用。
师:说的真好,谢谢你的精彩演说,说明你是善于思考,知识面广,汉武帝执政时期有一强化君权的重要举措就是频频更换丞相,让我们看看这位大汉天子在位54年间换了多少宰相多媒体展示:师:从资料上我们很明显看到汉武帝频频换丞相,让我们听听丞相是如何描述他们当时的处境的,听听他们的心声吧生扮丞相:地位岌岌可危,人人自危。
师:即使是这样,但对汉武帝来说更换丞相仅是加强皇权的“治标”之法,假设你是大汉天子你该怎样“治本”呢?生:中朝制度师:很好,中朝的汉武时代君权与相权关系的重要一环,什么是“中朝”呢?生:(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归纳概况)多媒体展示:中朝(内朝):由随待皇帝左右的,出身低微的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近臣亲信和将领组成是决策机构。
外朝: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朝廷官僚组成,沦为执政机构。
师:由此,中朝制度是汉代中央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
师(过渡):那么唐朝呢?请看看独领风骚的唐太宗是如何处理的。
(生扮演汉武帝进行情景表演)生:朕设三省六部制,进一步明确三省职权,把相权一分为三,即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在门下省还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议政的大臣身份等同于宰相,通过以上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牵制,分散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师:表演的很到位,通过“唐太宗”的分析,我们了解唐朝加强皇权的特征是:三省六部制,请结合课本知识,完成学案唐政府机构示意图。
生: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完成过程中师应适当指点)。
多媒体展示归纳师(过渡):汉武帝虽频繁更换宰相,但对丞相还是以礼相待的,请看两则故事。
多媒体展示:西汉时期,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还是有座位的,但到了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了这一做法。
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
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师:从上面的故事,我们能看出什么历史信息?请宰相们回答。
(生扮演宰相)生:地位越来越低了。
师:请问“宋太祖”你除了降低宰相的地位外,还怎样削权呢?生:设中书门下,又增设“参知政事”分散宰相权力。
师:很好,我们通过以上“皇帝们”的精彩表演,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演变总趋势是什么?生(讨论回答):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师:对,(多媒体展示归纳)师(过渡):皇帝烦恼解决了一个,还有其他的烦恼吗?回放《好了歌》生(齐答):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师:所以身为皇帝的你们应该怎么办呢?生:加强对官吏的选拔和监督。
师:监察机构的设置,在秦代已经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有所发展。
请大汉天子来说说你是怎样加强对官吏的监督的?(生扮演)生:朕把全国划分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吏承担,御史大夫的地位仅次于丞相,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师:西汉时,中央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监察。
地方设刺史负责监察。
东汉时设御史台清:都察院等。
那么这种监察体制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呢?请大臣们说一说。
生:加强了皇权,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师:为了加强皇权,历代建立了一套监察体制,那么古代的这些官吏是通过什么方式选拔出来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文,完成下表格选官制度是经过怎样的演化过程的呢?师:无论是哪一种选官制度都是强化专制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那么这几种选官制度,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生:讨论后回答师:对,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司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因此,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制度日益僵化、固定化,特别是明清被选拔的多是缺点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多数是君主的忠实奴仆等,从而日益出现严重的弊端—严重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师(过渡):皇帝的烦恼又解决了两个,还有没有呢?重播《好了歌》生:(齐答):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逃师:对,中国的缰域非常辽阔,古人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请问各位皇帝,你打算如何有效管理辽阔疆土和众多子民呢?生:设置地方行政区师:请大家阅读课文,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沿革生:概括师:多媒体展示总结:泰汉郡、县(道)二级制唐道州(郡、府)县三级制宋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元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制师:元朝时期,相对落后的蒙古族入主中原,面对辽阔的疆域,还有优于自身的中原文化,请问元世祖你该如何有效管辖?生:建立行省制度,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制度,全国设置了10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另外,还有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接管辖的“腹里”(元大都及其周围地区)二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师:很好,请看元朝疆域地图,多媒体展示。
师:找一找,今天的江苏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省?从元朝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行省制度有何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生:(讨论回答)师: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主要地位。
1、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2、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
【课堂小结】从秦汉至元统治制度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这样有利有弊,有利是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国家统一;弊端则是地方没有自治权,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
【练习评价,巩固拓展】:1、汉武帝时相权成功削弱的表现不包括:A、频繁任定丞相B、起用布衣将相C、组成中朝机制D、取消三合卿制2、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监察诸侯主和地方高官B、征收赋税,征发兵役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D、加强对地方官司的控制和管理【课前预习学案】把学生分成小组1、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查阅如下资料,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