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教案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精品设计(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精品设计(7页)

第20课《西学东渐》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内容】《西学东渐》是“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岳麓版)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和“维新思潮”三个部分。

三者之间依次递进,不断深入,“西学东渐”贯穿始终。

【教学目标】㈠、知识与能力:1、掌握近代中国人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㈡、过程与方法:1、运用制表或列举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2、采用设置情境、设疑解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由浅入深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升华情感。

3.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知识点,特别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西学东渐过程中先进人物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所进行的艰苦探索的认识,学习他们敢于直面现实、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和报效社会及祖国的意识与情感。

【学情分析】作为高二学生,通过前面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对这段历史已经有所了解,尤其对促成西学东渐的政治、经济因素比较熟悉,而且教材出现的人物也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再加上学生对学习本课也有相当的兴趣,这都为学习本课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学习起来难度也不大。

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应在课前布置好预习任务,通过展示大量的图文材料,使学生通过解读材料,了解西学东渐的不同阶段内容,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设计思路】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中国文化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清王室的衰微,同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走上近代化的征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教案

《西学东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分析“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及“维新思潮”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观念、重要人物和各阶段的特点。

(2)从三者之间逐渐深入的层递关系出发,了解西学东渐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影响与作用,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战争视频资料与论战虚拟场面的引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知识点,特别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西学东渐的过程和其中的先进人物,深化学生对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国家独立、富强所进行的艰苦探索的认识,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和报效社会及祖国的意识与情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维新思潮。

难点理解“体用之争”的“体”和“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841年,林则徐因为坚持禁烟被革职,发配新疆,途经镇江时,遇见魏源,他把自己整理的外国情况的资料,交给魏源。

魏源痛感国人封闭,缺乏对外国情况的了解,于是编撰出50卷《海国图志》,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魏源为什么要编撰《海国图志》?与当时的形势有什么关系?新课学习一、开眼看世界一、“开眼看世界”1.“开眼看世界”的原因: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日趋衰微,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政府财源枯竭,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林则徐不仅是最早抵抗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组织人员搜集、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注意研究各国情况、动态。

他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了世界5大洲30余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

还摘译了《各国律例》。

其中一类是关于西方国家历史、地理、法律、鸦片生产和时事的知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就是为抗英斗争制定政策的参考。

2024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教案岳麓版必修3

2024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教案岳麓版必修3
对于今后的教学,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持续优化。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西学东渐”的概念,掌握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学生能够了解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实证分析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历史理解能力。
-学生能够探讨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的发展演变原因,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反思与总结
本节课以“西学东渐”为主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资料和问题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合作学习法的运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此外,我利用实践活动法,设计了一些模拟实验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先进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能够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典型例题讲解
1.例题一:西学东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解答。
答案:西学东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近现代中国在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相对落后,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家危机空前严重。其次,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局限性,意识到必须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科技和制度。再次,西方的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对中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促使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最后,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一些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也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公开课教案(8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公开课教案(8页)

第20课西学东渐课程性质公开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手记备课准备备教材:课标解读: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根据课标,本课要讲明白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西学东渐的历程,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二是维新思想,它表达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宪政的追求。

教材解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和“维新思潮”三个部分。

三者之间依次递进,不断深入,但“西学东渐”这一主线贯穿始终。

备学生:本课内容,在必修(Ⅰ)和(Ⅱ)中都有所涉及,所以学生们不会感到陌生,而且在老师引导下,能够较容易的得出自己的结论。

所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深入地讲解。

教学目标设计1、能够列举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文化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思想主张。

2、复述“中体西用”的含义及其本质,并能从不同角度说出对“中体西用”主张的评价。

3、从课本的论述提炼出维新思想兴起的背景,在老师的讲解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能够总结出中国学习西方文化的几个阶段,及每阶段的特点。

重难点设计教学重点:体用之争、维新思潮教学难点:对“体”、“用”的理解教具PPT多媒体授课方法问题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课题,弄清楚什么叫西学东渐?所谓西学,是指近代的西方科学知识、社会知识。

所谓渐,意为传入,是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则体现了渐进的特点。

故“西学东渐”的含义:西方的思想文化向东传播的过程。

这段时期内,中国人对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三个层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0课《西学东渐》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让学生粗略阅读课文,找出本课的三个标题(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维新思潮。

)老师:这三个阶段,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三个思想历程,每一阶段都是在民族危机时刻,因此学习西方是与救亡图存,强国御侮相结合。

下面我们来一一探讨。

盲目自大,闭目塞听,以天朝上国自居,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教学教案(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教学教案(4页)

第20课西学东渐(一课时)讲课人:王彦备课准备一.备教材课标解读: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材解读:1.教学目标:(1)识记: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和90年代维新思想;(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每一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特点;(3)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中国人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

(2)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3)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难点:重点:维新思想难点:对“体”、“用”的理解二、学情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到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课注重对历史史料的运用和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三、教学准备:教具:PPT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学案。

教学方法:探究式问题教学。

教学过程课前学生看学案预习(5分钟)导入新课:鸦片战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西学逐步传入中国,国人开始探索和研究西学的历程。

破题:什么是西学东渐?(用课件显示其含义让学生读)推出新课:一、开眼看世界(板书)(用提问与对话的方式)1、什么是“开眼看世界”?原来是怎么看世界的?即用新的眼光去看世界,原来闭关锁国,闭目塞听,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而自居,落后与世界潮流而不自知。

2.为什么会“开眼看世界”了呢?(背景和目的)(课件演示,板书)背景:A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军事上: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经济上:走私鸦片,输入商品文化上:传教士来华传播基督教,西学传入)B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目的: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1)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1)

第20课西学东渐一、设计思路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本设计以人物为导向、以史料比较进行教学,与历史名人进行思想交流,反映近代东西方的碰撞中,历史人物如何看待西方的思想主张。

决定选取三个历史名人,选取不同角度的材料,意图是通过三个历史人物来展现那个时代人们的矛盾与彷徨,突出在近代东西方的碰撞中,中国史如何艰难地向近代化迈进的。

围绕着林则徐、李鸿章、严复分别设计了几个大小标题:一、两面的林则徐:1、我们熟悉的林则徐,2、你不熟悉的林则徐;二、不一样的李鸿章:1、先进的李鸿章,2、传统的李鸿章;三、变法的严复:1、强烈救世的严复,2、无奈的严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林则徐、李鸿章、严复的基本主张及其影响;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特点;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以史料为媒介,带领学生进入历史现场,感悟和体验历史的精彩,做出理性的判断与思考;多角度选用史料,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历史名人,培养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林则徐、李鸿章、严复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激发学生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培养现代化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难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导言:美国历史学家房龙《宽容》序言节选在一个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

先驱者试图攀越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探索山那边的事物。

但是守旧老人却厉声喝道:他在嘲弄祖先的智慧,他在亵渎神圣,给他以应有的惩罚吧,他死有余辜。

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杀死了他,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智慧的人,杀一儆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精品教学教案(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精品教学教案(7页)

第20课西学东渐东厦中学姚岚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三部分:1.知识点回顾,通过对材料的整合与分析,回顾所学知识点2.通过一道材料题,整合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线索:工业化——民主化——开明化,3.对比中西方近代化的历程。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3.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时代背景。

2.运用列举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历程,感悟近代中国人争取民族独立、富强所经历的探索之路,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背景、学习的过程、影响2.难点:①理解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是走向近代化的过程②对比近代中西方之间近代化的区别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对比分析法3.提问法五、教学过程导入:1840年的鸦片战争,在英国的船坚炮利面前,曾经自诩为“天朝上国”的清政府败得一塌涂地,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惊醒了林则徐、魏源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

他们从鸦片战争的亲身经历和对战争失败原因的总结中,深切地感到了中外在“器”、“技”方面的差距,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号召,从而揭开了中国学习西方、走向近代化的序幕。

在必修二、必修三以及选修二当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把下列材料中每一句话所涉及到的时间、派别、主张分别找出来。

(多媒体展示材料)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②“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③“是书何以作?……为师长技以制夷而作。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20课西学东渐教案4

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20课西学东渐教案4

第20课西学东渐【学习新课】导入新课:(1)1839年7月,英国水手在九龙尖沙嘴酗酒行凶,打死村民。

林则徐令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交出凶手,遭到拒绝,义律并致函林则徐称自行处理罪犯是“按照本国之律例”。

林则徐援引了《各国律例》,揭穿了义律的谎言,维护了中国主权。

此后,魏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知识分子不断探索西学,他们提出的主张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学们,你了解这些优秀的知识分子吗?假如你生活在这个历史大变动的时代,为了中国的富强,你会如何做呢?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1、背景:①晚清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中华民族危机,封建统治危机,思想危机)②西方资本主义崛起——侵略扩张③鸦片战争——惊醒志士2、目的: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3、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为何说林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①民族英雄:1839年领导禁烟运动,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②开眼看世界:设立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外国报刊,又编译《各国律例》。

鸦片战争前后,组织编写《四洲志》,了解西方情况;开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河。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这本书的具体内容:主要学习西方的技术,尤其是军事方面的技术,但多数还停留在解决燃眉之急的层面上,不是很系统。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4、影响:(课本中)积极:局限: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发生很大变化,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谋求有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兴起洋务运动,出现了体用之争。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什么是“体用”?“体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固有的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科技文化,实现自强求富。

19世纪60年代为何会出现这种思潮?1、背景:19世纪60-90年代,西学在较广泛的层面传输进来,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

岳麓版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教学设计)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倡行“中体西用”、呼吁维新变法。

二、【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开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探索求知热情高,理性思维能力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都曾接触过,对相关知识有比较充分的了解。

而且在经过了几个月高中历史的学习之后,学生已根本熟悉了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四、【问题设置】一、〔一〕开眼看世界〔一〕1.林那么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问题1::林那么徐为什么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他在编撰《海国图志》的目的,其在《原叙》中如是说:“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问题:2、根据材料分析,林、魏在西方的认识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主张向向西方学习什么?问题:3、如何评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呢?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思想问题:1、.“中体”和“西用”分别是指什么?问题:2..有人说“洋务派是林那么徐、魏源的继承者”。

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三、维新变法思想〔一〕早期维新变法思想阅读教材,归纳概括早期维新变法思想出现的背景、代表、主张并做简要评价。

〔二〕十九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1、.根据所学,思考维新思想形成的背景是什么?2、.阅读教材,简要指出十九世纪90年代维新派的代表、著作、主张、实践。

五、【知识清单】一、开眼看世界〔一〕林那么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二、体用之争三、维新思潮1、产生原因2、代表人物及主张六五、【重难点阐释】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兴起的背景和内涵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

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精品教学设计(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精品教学设计(6页)

第20课 ?西学东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单元地位]:本课作为岳麓版必修Ⅲ第五单元开篇课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必修Ⅲ第一、二单元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艺术和科技的瑰宝;第三单元学习西方从人文主义到科学理性的开展演变;第四单元学习了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根本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灿烂及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繁荣,并很容易引起反思:我国古代与近代的文化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应如何才能使中国追赶上世界潮流?这些反思就会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很好的情景铺垫。

在学习并掌握本课“西学东渐〞的历程后,才能更好的理解21课?新文化运动?中思想文化层面的向西方学习。

[知识主线]: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维新思想〞三局部。

三者之间依次层递,不断深化,但“西学东渐〞这一主线贯穿始终。

[情感主线]:以史为鉴、知耻知辱,鼓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重点]:维新思潮的背景、内容、影响。

[难点]: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以及理性、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才能。

【教学目的】1、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近代中国在救亡图存背景下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

识记各个派别的根本主张。

2、才能与方法:在已有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知识的才能,并训练学生对历史事件理性、全面分析的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总结历史规律,运用历史规律,以史鉴今的辩证科学历史观。

将西学东渐与如今的学习相联络,鼓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情分析】学生在此前必修一第四单元、必修二第二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大体理解了近代社会中国遭受的列强侵略和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清政府开展的洋务运动;甲午战后维新派开展的戊戌变法;革命派〔孙中山〕开展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等等。

虽未成体系,但这些知识为本课的学习铺就了良好的知识背景。

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开展,探究欲望、逻辑思维进一步进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精品设计(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精品设计(6页)

第20课:西学东渐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在19世纪最后的五十年,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位于远东的国家,虽然都有过被欧美国家侵略,主权丧失的历史,上演了一幕幕历史的悲剧和奇迹。

随着历史的脚步来到20世纪,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确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而日本却走上了独立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并成为亚洲强国的道路。

今年我们就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去一探终究。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演进,其中积极的历史作用显而易见,通过“理解西方〞,“学习器物〞最后到“学习制度〞三个阶段演进进而启蒙、解放中国人的思想,但是历史最大作用在于以史为鉴,本课教学设计通过近代中日两国命运的比照来感悟社会思想对于历史的推动或是阻碍作用。

故本课贯穿始终的问题是不同时代中日对待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比照。

【学习新课】一、“开眼看世界〞——?海国图志?的命运: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人:【老师活动】19世纪的中国,相对于欧美翻天覆地的变化,仍然在封建社会的道路上彷徨。

请大家观察下面的几组人物图示,说明此时中国人的思想有什么特点? 步骤一 观察人物图片答复此时中国人思想特点是什么?【学生活动】启发学生答复“皇帝——盲目自大〞,“官员——愚昧无知〞,“百姓——麻木可悲〞。

【老师活动】鸦片战争前,中国人闭目塞听,对于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国家统治者仍然沉醉于天朝上国的旧梦中,不可自拔。

伴随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在通商口岸开场有零星的新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处于社会不同阶层的三位人物的描绘,让学生理解在清朝中国人的思想特点,从而为讲授西学东渐奠定根底。

这也是对学生分析史料才能的培养。

步骤二以下列图片说明了在鸦片战后,中国人的生活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从煤油灯到留学生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方开场有了一定的接触。

【老师活动】从鸦片战争前的思想封闭,到战后中国和西方的联络日益扩大,让一批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也激发了他们向西方学习的热情,作为最早和西方人接触的官员林那么徐那么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第20课西学东渐课标阐释时空构建1.开眼看世界:知道“开眼看世界”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观点、历史意义2.体用之争(1)识记洋务派的思想主张(2)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及影响(3)掌握早期维新派思想立场的变化、代表人物及社会影响3.维新思潮(1)掌握维新思想兴起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2)掌握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论战的内容及影响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9页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前后,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2)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

(3)为了解西方,抵御外侮,一批先进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2.代表人物及其实践(1)林则徐:设立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外文报刊和《各国律例》,编译②《四洲志》,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他依据《四洲志》的编译稿,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③“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3.评价:“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二、体用之争1.背景:内忧外患使清王朝统治危机加深;西学的广泛传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2.洋务派与顽固派(1)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行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2)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②政治文化格局。

(3)顽固派与洋务派在许多问题上都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

3.评价:洋务运动时期的中西体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③物质文化的层面,但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④舆论环境。

4.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观点,是⑤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支持者。

三、维新思潮1.产生原因(1)中法战争后,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教学设计:20西学东渐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教学设计:20西学东渐
5.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了解20世纪西学东渐的实物资料,拓宽视野,增强对历史的感知。
6.教师推荐一本与20世纪西学东渐相关的历史书籍,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阅读心得。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深入阅读的习惯,提高历史素养。
3.能够通过阅读、分析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对20世纪西学东渐的历史现象进行实证研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证研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20世纪西学东渐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历史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清20世纪西学东渐的历史脉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析20世纪西学东渐的影响,包括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影响社会变革等方面。
4.结合具体案例,如严复的翻译、康有为的变法思想等,深入剖析20世纪西学东渐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在此基础上,本章节教学设计将围绕以上三个方面的目标,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他们在历史学科方面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对历史事件、人物及历史现象有了基本的了解。然而,在20世纪西学东渐这一章节,学生们可能对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细节及其影响认识不够深入,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理解不够充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0世纪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

【历史】5.20《西学东渐》教案新部编本(1)(岳麓版必修3)

【历史】5.20《西学东渐》教案新部编本(1)(岳麓版必修3)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 20 课西学东渐课标要求:( 1)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改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度中所起的作用。

(2)认识 19 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响。

分析:跟着鸦片战争的发生,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复兴与兴盛的主旋律,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进行了艰辛不懈的抗争与探究,形成了风起云涌、与时俱进的思想解放潮流,推进中华民族不停地走向中兴。

思虑: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哪些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究救国救民道路、实现民族中兴而进行了不懈的探究?(单元导读)教课内容:I、西学东渐含义:在资本主义文明的扩充和冲击下,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交汇、碰撞,并逐渐深入流传,同时催生中国近代先进思想的过程。

一、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19世纪40年月—90年月(一)地主阶级抵挡派——“开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的发生 , 出现民族危机(直接)(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四伏(根本)(3)思想领域矛盾①统治思想——②学术思想——③开通地主、知识分子——2、代表鸦片战争时期(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①主要活动: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②主要思想:③评论:A、地位——B、作用——(2)魏源——《海国图志》①依照——②主要内容——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等(当时最详细)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门路、内容、目的)爱国性、进步性、限制性4、结果及原由(1)结果:没有完好付诸实践(2)原由 :A 、清政府的腐败 B 、闭关政策的阻挡 C 、地主阶级的限制性5、评论(1)进步性:①促进新思想的萌生(中心、目的)②激励先进中国人探究救国之路③出现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本①姚莹——《康輶纪行》②徐继畬——《瀛环志略》(历史地理、政治制度)(2)限制性(实践、根本目的)(二)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思想1、背景(1)清政府面对内忧外祸①国内——②外国——(2)西学的流传扩大①流传基地——②流传方式——建立公司、翻译书本、报刊杂志、新式学堂、传教士的文化活动、政府官员出洋观察等。

历史必修ⅲ岳麓版第20课西学东渐教案

历史必修ⅲ岳麓版第20课西学东渐教案

教学设计第20课西学东渐【学习新课】导入新课:(1)1839年7月,英国水手在九龙尖沙嘴酗酒行凶,打死村民。

林则徐令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交出凶手,遭到拒绝,义律并致函林则徐称自行处理罪犯是“按照本国之律例”。

林则徐援引了《各国律例》,揭穿了义律的谎言,维护了中国主权。

此后,魏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知识分子不断探索西学,他们提出的主张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学们,你了解这些优秀的知识分子吗?假如你生活在这个历史大变动的时代,为了中国的富强,你会如何做呢?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1、背景:①晚清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中华民族危机,封建统治危机,思想危机)②西方资本主义崛起——侵略扩张③鸦片战争——惊醒志士2、目的: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3、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为何说林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①民族英雄:1839年领导禁烟运动,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②开眼看世界:设立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外国报刊,又编译《各国律例》。

鸦片战争前后,组织编写《四洲志》,了解西方情况;开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河。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这本书的具体内容:主要学习西方的技术,尤其是军事方面的技术,但多数还停留在解决燃眉之急的层面上,不是很系统。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4、影响:(课本中)积极:局限: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发生很大变化,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谋求有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兴起洋务运动,出现了体用之争。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什么是“体用”?“体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固有的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科技文化,实现自强求富。

19世纪60年代为何会出现这种思潮?1、背景:19世纪60-90年代,西学在较广泛的层面传输进来,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西学东渐【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二、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开眼看世界”,“维新思潮”中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及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本和文字资料,认识并分析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以及维新思潮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概念、重要人物和各阶段特点。

2、从三者之间的层递关系出发,设疑引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西学东渐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影响。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西学东渐过程中先进人物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所进行的艰苦探索的认识,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意识与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

2、难点: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西学东渐》。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一)教法策略认知心理学认为,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将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主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普通高中新课程把“自主、合作、探究”列为新世纪最主要的三大学习方式。

因而,本节课我采用“小组合作学法“和“基于任务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学法策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学法指导的立足点是将"学会"提高到"会学"和"乐学"的高度上来,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为了培养成功的学习者,本节课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

采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法,除了考虑到教材因素外,也体现了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的新课程教育理念。

(三)学习策略1. 认知策略能总结本课所出现的思想派别思想,并加以分析;在学习中借助图片、小字部分文字等信息进行理解或表达。

2. 调控策略利用观察、比较等方式,主动拓宽历史学习方式,创造和把握追寻历史真相的机会;3. 交际策略充分利用学生质疑、提问等真实交际活动提高观察、判断、思辨能力,在其过程中能借助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帮助学生增强探究学习的能力。

4. 资源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和自学互纠、互评、质疑提问等平台,获得更广泛的历史信息,拓展所学历史知识。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先播放视频《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约1分钟,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差距,认识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即将到来的必然,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缘由。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新思潮的萌发和鸦片战争前后中西形势对比,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和加深对近代思想开始发展原因的理解。

2、讲授新课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一、学什么,二、为什么学,三、学的启示【一】学什么(一)、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抵抗派(19世纪40~50年代)(提问全体学生)阅读教材p83并且结合材料回答: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目的、本质是什么?(自主学习,同桌交流,个人展示)材料一“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有三:一曰战舰,二曰火器,三曰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国志》材料二“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

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林则徐【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的阅读,掌握林则徐、魏源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思想主张及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讲解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具体主张,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他们的主张是否付诸实践,能否挽救民族危机。

【问题探究】:《海国图志》的启蒙与“尴尬”。

如何评价《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遭遇“尴尬”?(分组讨论,个人展示)展示材料:战争以严酷的实事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出现了《海国图志》等著作。

这一代中国人……开始去了解西方……标示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警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

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昏昏睡去。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设计意图】:认识林则徐、魏源等人思想的先行性、进步性、爱国性及局限性。

过渡:历史的悲剧,在第一次袭来的时候,人们往往蓦然麻木,当再次袭来的时候,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20年后的中国:曾国以自容”时,他们力排众议,小心翼翼的将“师夷”的主张付诸实施。

这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二)用西学——“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学生阅读教材p84第1—2段并结合材料回答:中体西用的含义、实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歧是什么?有何共同点?回顾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展示材料: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二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学生回答,老师点拨概念:“中学为体”指以中国旧的封建制度、纲常礼教为主体、本质;“西学为用”应该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一些东西,为封建制度服务。

实质:指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分歧:是否学习西方科技,共同点:维护清朝封建专制。

实践:洋务运动(联系必修二,学生自主学习,相互检查改正。

)洋务运动是“中体西用”的实践,我们如何来看待其意义?【问题探究】:“中体西用”的实践来之不易,学生阅读材料和所学,评述“中体西用”思想推行的意义?(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展示)材料:正是在它的庇护下(指“中学为体”),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才得以排除顽固势力的重重阻扰,插足与传统文化的世袭领地,渐渐地扎下根来,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对“中体”、“中学”以强烈的对比、影响,并且最终卓有成效地改变了它们的面貌。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设计意图】:借助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帮助学生增强探究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派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接下来的维新派又提出来什么救国方案。

(三)仿制度——维新变法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郑观应《盛世危言》学生阅读教材p84第3—4段并结合材料回答:在郑观应看来,该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自主学习,个人展示)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已经涉及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这是进步,但是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体系,最终没有付诸实践,也失败了。

资产阶级维新派挑起了挽救民族危机的重担。

2、资产阶级维新派学生阅读教材p84----p85第—段回答:资产阶级维新派各自的主张及共同点。

(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列举表格,相互交流,自主修正。

)在介绍康有为时,教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维新派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宣传变法,引导学生质疑再探。

学生阅读材料概括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特点和原因?材料展示材料一:马克思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材料二:“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教师再给以点拨:特点: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把西方政治学说蒙上一层儒学的外衣.其原因:是利用儒家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性,从而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它既反映了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挑战的精神,及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导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维新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合作探究】学生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维新思想的积极影响。

(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思考)材料1: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

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2 :“这些年来中国国民觉些甚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材料3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 , 立行宪法 , 大开国会 , 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 ----康有为【设计意图】:此处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学习成果。

主要是以原始材料展示----自学----小组探究----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的方式展示成果;主要体现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为什么学近代的新思想缘何而产生?(视角: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思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深层次原因方面思考,上升到两种文明的冲突。

同时学会横向比较,史论结合。

认识历史唯物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又指导了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

【三】、学的启示斯人已去,其命题尚在!在当今全球化的剧烈冲突之中,作为当代的知识分子,应该要有一种什么样的思维和眼光来正确对待中西文化的冲突?(学生阅读十九大报告节选片段,总结陈词。

)教师引导,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依然承载着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着。

让学生齐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感悟历史。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感悟历史、情感升华,落实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

3、课堂总结:以图表展示本课结构,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归纳、概括、比较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