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汉语的密切关系..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关系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关系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关系汉民族语言中,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现代汉语一般话是各类方言的继续;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未来,现代汉语一般话是各类方言的未来;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过去,各类方言是现代汉语一般话的过去;汉语言民族对自己语言文化的根有着深深的眷恋,他们对蕴涵着几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语言有着无比的深情。
现代汉语各类方言所在地域的自然人群对自己所讲的方言的感觉,就好象方言是一棵树,一旦扎下根来,他们就不要移动;现代汉语一般话好象是树叶,一旦从树上跌落下来,就不知道它的根是属于哪一棵树。
其实这正说明白现代汉语一般话的根就是中华民族语言之丛林,是汉民族语言各种树木的最大归类,是中华民族语言之亲。
现代汉语各类方言所在地域的自然人群正是由于不知道什么是自己语言的“根”,“根”在哪里,所以他们才在刻意的保留中去“寻觅”,而“田野调查”和“时光空间化”都是实施这种“寻觅”的详细而又最佳的策略。
语言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进展。
在相关学科中,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方面,在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的支配上,要注重处理好与现代汉语的连接问题。
普通大学都在开设古代汉语课之前开设了现代汉语课,那么古代汉语老师在讲授语音、词汇、语法学问时,碰到与现代汉语重复的部分就可以略讲或不讲,以免挤占原来就不够宽松的学时。
比如语法,古今差别不大,古今相同的语法学问既然在现代汉语课里已经讲授,就不必详讲;而对于古代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施教者就必需作为重点加以讲授,让同学弄懂弄通。
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同学阅读古书的能力,古代汉语教学也应当加强与现代汉语的联系,着重培养同学运用古代汉语的学问去深刻熟悉现代汉语,解决生活、学习中的语言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从而激发同学的学习动机和爱好。
要使他们知道,学习古汉语不但有利于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而且有利于现代汉语的学习,有利于解决现实中的语言问题。
学前教育中汉语与汉字的联系
学前教育中汉语与汉字的联系在学前教育中,汉语和汉字是密不可分的。
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国家语言,是中文教育的基石,而汉字则作为汉语的表记系统,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和汉字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学前教育的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前教育中汉语与汉字的联系。
一、汉语是学前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而汉语正是学前教育中的主要语言。
孩子在学前阶段通过听说交流与人沟通,理解世界的意义和规律。
汉语作为母语的基石,是孩子学习其他知识的必备工具。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通过言语的交流来教授知识和启发思维,孩子也通过汉语的表达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因此,汉语是学前教育的基础,它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二、汉字是学前教育的视觉工具在学前教育中,汉字被用作教学的视觉工具。
幼儿园的教室和环境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汉字的存在,比如墙上的拼音、儿歌、成语等。
这些汉字在视觉上给孩子带来了很多刺激,激发了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通过教唱汉字歌、认识汉字符号等形式进行汉字的学习,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汉字意识。
汉字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孩子认识汉字的形状和意义,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促进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三、汉语与汉字的互相促进汉语和汉字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的关系。
孩子通过学习汉语,掌握了汉字的含义和用法。
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也通过文字的书写和表达来巩固和扩展对汉语的理解和掌握。
孩子通过发展汉字的表达能力,可以提升他们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汉字的形体特点进行游戏和活动,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提高孩子对汉字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四、教育活动中汉语与汉字的结合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汉语和汉字进行各种教育活动。
比如,通过故事讲解汉字的含义,激发孩子对汉字的兴趣;通过涂色、剪贴和折纸等手工活动,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同时巩固对汉字形状的记忆;通过朗读和背诵诗歌、儿歌等,培养孩子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谈谈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谈谈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早就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结构主义语言学学者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他划时代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明确地把世界文字符号划分为两种不同体系,一种是表意体系,字形依赖语言的意义来构造;另一种是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字形依赖语言的意义来构造。
这种划分其实是从文字符号与语言的哪个要素发生直接关系的角度为标准来判断的。
汉字属于索绪尔所说的第一种类型,表意文字。
汉字与汉语相互促成,没有汉字的汉语是可以满足社会沟通和交际的,但是只能停留在口语交际的低端,无法升华到书面语的精粹,也几乎无法传承轴心时代的价值体系,它们的关系既有高度的适应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性,所以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具体体现在:汉字与汉语关系十分密切,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这是在拼音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中看不到的。
其一汉字是汉语的符号,表意性是汉字的根本特征,首先从汉字符号的来源与构形原则看;其次从汉字表达汉语的情况看:汉字是音节的表意文字。
汉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表达的并不是字面传达的、视觉可见的意义,而是与字面意义有关的与语言结合起来的词义。
大多数词义是不能由符号直接表达出来的,因此字意只是符号与词义之间的中转站。
正因为字意不等于词义,光靠直观视觉感受并不能知道汉字所代表的意义。
其二汉字是汉语的辅助工具,正是有了汉字,汉语才超越口语进入了书面语的崭新阶段。
由于交际环境和条件的需要,不同地方的各种口头语和书面语都会有差异。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或不同地区的人们可能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方言,例如水族的水族先生在解释他们自己的水族文字时,往往是众说纷纭,答案不一。
而汉字弥补了这一点,汉字具有超方言性,每个民族或不同地区的人看了也能明白它所指的意思,并且这个意思是约定俗成的。
尽管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语音发生了很多变化,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尤其是最常用的单音核心词却大体上是稳定的。
这样一来,汉字对于人们扩大交往起到了沟通桥梁的作用。
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汉硕
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汉硕
汉字和汉语是紧密相关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汉字是汉语的书面表达形式。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通过特定的符号和组合来表示汉语中的词语和概念。
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发音,它们共同构成了汉语的词汇体系。
汉字的发展和演变与汉语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其次,汉语是汉字的语言载体。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通过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来表达意义和进行交流。
汉字在汉语中起到了记录和传递语言信息的作用,它们的使用遵循汉语的语法和语义规则。
汉字和汉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汉字的意义和用法受到汉语语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同时汉语的表达方式和语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掌握汉字是学习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汉字的结构、意义和用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高汉语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总之,汉字和汉语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汉字作为汉语的书面表达形式,承载着汉语的语义和文化内涵,对于学习和研究汉语都具有重要意义。
简谈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简谈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字的形音义与词的音义之间的关系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口语,由来已久。
汉语先于文字的产生,由于其在书写方面的缺陷,汉字应运而生,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语言符号,它是记录汉语的书面体工具。
因此,汉字与汉语密切相关。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由此观之,汉字的音形义之重要,而汉字的音形义与汉语的音义也息息相关。
在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上古人民也曾结绳记事。
在一些部落里,人们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一般是酋长和巫师)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后来由于时间过长,人们的记忆遗忘,结绳记事也就失去了一些效用。
但随着时间的演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逐渐发展,不断的完善着中国的汉字体系。
最初人们用文字记录祭祀场面或者生产活动,但,后来,需要用到的汉字越来越多,汉字由繁至简,逐步发展。
由此观之,汉字产生于汉语之后,并适用于汉语的发展。
但,汉语与汉字之间也有许多差别。
一:解释“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词”: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二:词音与字音汉语的语音结构简单,往往一个音节就有许多不同的意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同音字,例如:qū,由这个发音我们可以联想到"驱""岖""躯"三个字,"驱"寓意驱赶,"岖"寓意山区,而"躯"是身体的意思,再比如wán,我们由发音联想到“玩”“顽””“完”,它们分别是玩耍,顽皮,结束的意思。
诸如此类的同音字还有很多,于是便衍生了数量众多的汉字来以形析义。
汉字与汉语的区别
一、汉字除受汉语的制约与推动外,同时 又有属于它自己的、不受语言制约的发展变化 规律和使用规律:
1.汉字虽然由于记录汉语而从汉语的语素 那里移植了音和义,但是它还有属于自身的形 式—字形。
2.汉字在发展中要逐渐形成自己的构形 系统,构形系统的总体对汉字个体是有制约作 用的。很多与构形系统不相切合的异体字被自 然而然地淘汰,很多新产生的形声字对义符和 声符的选择,都是汉字构形系统的内部规律造 成的。
汉字与汉语的区别
尽管汉字与汉语紧密相联,但是在本质上,汉 语并不等同于汉字,它们是互有差异的两种符号体 系,汉字是记录汉语语素的,在古代汉语里,汉字 与单音词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应的。这就容易使人产 生一种错觉,即认为汉字等同汉语。这种错觉,我 们一定要自觉地通过提高认识加以消除。
将汉字与汉语混为一谈,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 实践上,都会让我们产生失误。
小结:在理论上分清汉字与汉语本 质上的不同,在实践中注意字与语素、 词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谢谢!
从这一点上说,学习汉语与学习汉字都是需要 终身努力的。
二、文字和语言不是同一时期产生的,在讨论它们 的历史发展时,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例如,在汉字中,构形比较单一、理据比较清 晰的独体象形字,比由它构成的合体字特别是形声 字产生要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独体字所记录的 词都一定早于形声字所记录的词。在汉字中,“马” 是独体字,它的产生早于形声字“妈”;但是就词 而言,“妈妈”这个词,并不比“马”产生晚。从 总体看,汉字史与汉语史有密切关系,但并不完全 等同。
在虚词里,字与词不一致的情况更为普遍。 例如,在文言文里,“故”、“固”、“顾”三 个完全不同的虚词彼此通用;商榷语气副词“其” 与反问语气副词“岂”也混用。韩愈的《马说》 最后两句话:“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第 一个“其”,是反问语气副词,可译作“难道”;
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解说】 汉字是一种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只 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 这样的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无须修 改;反之,那些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者书写 不方便的汉字就需要修改。 本节课我们就探讨汉字的简化和规范的有关问 题。通过学习汉字简化的具体方法和国家关于 规范使用汉字的规定,树立起尊重汉字、爱护 汉字的观念,并能够正确地使用汉字。
2021/2/26
【译文】灵公喜欢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 (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 (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 衣服,扯断她的衣带。”(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 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晏 子进见时,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 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 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为什么啊?” 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 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 面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 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灵公说: “202好1/2/2。6 ”令宫内女人不要穿扮男人服饰,过了
2021/2/26
3.错别字是怎样产生的?
答案 写错别字包括写错字和写别字。写“错 字”主要是指手写的时候把字的笔画写错,写 出来的“字”不成字。写“别字”也叫写“白 字”,指的是该写这个字而写成另一个字。另 外,乱造简化字、滥用外文字、生造网络字也 属于错别字。
2021/2/26
4.怎样消灭错别字?
2021/2/26
二、知识结构
写“错字”
五花八门的错别字写“别字”
消灭错别字怎样消灭错别字 靠靠 靠字字 字的的 的读形 意音体 义区区 区别别 别不不 不同同 同的的 的字字 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我爱你汉字》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我爱你汉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我爱你汉字》,是一篇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
课文通过对汉字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增强他们对汉字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字书写和阅读能力,对汉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结构规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汉字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结构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汉字的魅力,增强对汉字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结构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学难点:感受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汉字的魅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汉字演变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品味课文的语言。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汉字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讨论。
4.展示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汉字的重要性和魅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遨游汉字王国我爱你汉字1.汉字的起源2. 汉字的演变3. 汉字的魅力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讨论成果等方面进行。
简述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汉字和汉语是密不可分的,汉字是汉语的基础,而汉语又是汉字的应用。
汉字是中国传统的文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在商朝时期,汉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书写系统。
随着历史的发展,汉字经历了多次演变,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汉字的书写方式比较独特,通常以笔画为主,而且每个字都有固定的结构,如上下、左右、内外等。
汉语则是中国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汉语是由许多汉字组成的,每个汉字都代表一个独立的音节,这些音节可以用来表示汉语的意思。
汉语的语法结构简单明了,具有强烈的时态和语气变化。
汉字和汉语的关系非常密切。
汉字是汉语的基础,每个汉字都代表着汉语中的一个音节,而汉语则是使用汉字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语言能力。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汉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汉字,才能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文化背景。
汉字对汉语使用和发展的影响
例二:
“贫”和“穷”在现代汉语中是近义词。“贫” 字从“贝”,表明本义与钱财有关(上古曾以贝壳为 货币);《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 如?”“贫”与“富”相对。“穷”字从“穴”,表 明本义与洞穴有关。先民穴居(犹今黄土高原上的人 们住窑润),先民居住的洞穴是没有后门的,走进去 就没路了;《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兼善天下。”“穷”与“达”相对,“达”是通达, 顺利,没有任何障碍的意思。“穷”则是遇到障碍, 不顺利,走投无路的意思。
人事—人世—人士—人氏
负数—复述—富庶
失手—失守—尸首
统治—统制
伶俐—凌厉
发言—发炎
元首—援手
预言—寓言
谢谢!
(二)汉字是构意文字.是因义构形的; 尽管有一小部分现代汉字,因为历史上字 形的演变,需要追溯古代字形才能弄清其 构形的理据,但是大部分汉字都是可以从 字形分析出本义的。这自然就给人们理解 和研究语义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这 也逐渐使得使用汉字的人对字义特别敬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一:
“强”和“硬”在现代汉语里意义很相 近。“强”字从“弓”,表明本义与射箭有 关。“强弓”是经得起强拉的弓,所以“强” 是就力量而言的;“硬”字从“石”,表明 本义与石头有关,“硬石”是质地坚硬的石 头,所以一硬”是就质地而言的。
汉字对汉语使用和发展的影响
一、汉字渔汉语的关系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汉语的载体. 汉字形、音、义三个要素中音、义其实只是汉语词 (语素)音、义的反映,只有形是真正属于汉字本身 的。在没有汉字之前,汉语早已存在很长时间了; 或者说汉语完全可以离开汉字而存在。但是,汉字 离开汉语则无法存在,因为离开了汉语,汉字就无 所依托,既没有存在的必要,也没有产生的条件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语是第一性的,汉字是第二性 的。正因为如此,汉字的特点,是适应汉语的特点 而形成并保持的;同时,汉字的发展演变在很大程 度上受到汉语的制约与推动。
有关汉字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有关汉字文化研究的几个根本理论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语言文化热的影响下,汉字文化研究逐渐形成一股热潮,一批中青年学者纷纷著书立说,表现出对汉字文化研究的极大兴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不容否认,这些研究还缺乏应有的深度,其中多数是对某些个体字符所反映的文化现象的孤立描写,一些著作在具体操作时还经常出现种种失误,缺乏必要的科学性。
问题的关键在于,汉字文化研究的理论探讨还十分贫乏,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
一些重大的根本理论问题,如汉字文化概念的界定、汉字与文化关系的解说、汉字文化功能的量度等,目前还存在着许多模糊的认识。
因而,迅速进行理论建设,是当前汉字文化研究的当务之急。
一、“汉字文化〞概念的界定正确界定“汉字文化〞的概念,科学解释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是汉字文化理论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目前,人们对于“汉字文化〞概念的界定,虽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汉字文化的某些特点,但总体的研究力度还不够,挖掘还不太深刻,概括也不太全面。
我们认为,界定“汉字文化〞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着眼。
宏观的汉字文化,是指汉字的起源、演变、构形等根本规律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微观的汉字文化,是指汉字自身所携带的、通过构意表达出来的各种文化信息。
宏观的汉字文化是建立在微观的汉字文化根底之上的,因而,在研究的步骤上,应从微观起步,逐步积累材料,总结规律,然后再上升到宏观的研究上。
但微观的研究并不是对单个字符的孤立分析,而是要从整个汉字系统出发,着眼于宏观的背景,并以宏观的研究为最终目的。
无论是宏观的汉字文化研究,还是微观的汉字文化研究,都必须围绕汉字这个中心,要以汉字的自身因素为根本的出发点,而不能脱离汉字,把本不属于汉字的东西生拉硬扯进来。
科学解释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必须首先了解“汉字〞和“文化〞各自的本质。
就汉字而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它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有声语言的缺乏。
对此,清代陈澧曾做过精彩的描述:“盖天下事物之众,人日见之,那么心有意;意欲达之,那么口有声。
浅谈汉字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
浅谈汉字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摘要:语言学上普遍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但是由于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系统”这一特性,我们认为汉字不仅仅记录汉语言,而且对汉语有一定的反作用。
本文尝试从现代汉语词汇的角度分析,简要说明汉字对汉语的影响。
关键词:汉字现代汉语词汇影响在现在的很多语言学教材中,对于“文字”的概念,都会有这样的一句话:“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从字面上来理解,文字的本质是一种符号系统,它的作用似乎只是记录语言。
这一思想的源头是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这本书中,索绪尔提出了著名的符号理论。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在索绪尔阐明这一理论的时候,他是把文字体系分为两类的:“表意系统”(文字的表意系统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汉语)和“通常被认为是‘表音’的系统”。
并且,他强调:“我们将只讨论表音系统,特别是我们今天使用的这个源自希腊字母的系统[1]”。
索绪尔本人已经将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分得清清楚楚,汉字作为他所说的“表意系统”并不在他的研究范围内,所以我们在研究汉字的时候,就应该突破他的符号理论,针对汉字自身的特点进行研究。
汉字是属于“表意系统”的文字,和印欧语等表音文字相比较,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汉字的字形是和意义紧密相关的。
中国传统的“小学”历来有“六书”的说法。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现在通行的说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是“用字之法”。
那么,就前四者来说,象形、指事、会意都是借助字形特征来表达意义的,只有形声字是由义符和声符共同构成。
“汉字字形字势已经融会进单音词之中,它将单音词的意义特征形象而又是抽象地反映在字形上,是使人们一旦见到这个字形,就将意念活动直接指向客观对象[2]。
”正是由于汉字的这个特点,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的文字不仅仅像表音体系的文字那样可以记录语言,而且可以通过自身的字形字势反作用于语言,对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
就现代汉语来说,这种影响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各个方面。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虽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已经引起了广阔对外汉语教学工的重视,下面是搜集的一篇相关,欢送阅读查看。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简称为对外汉字教学。
它是“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的、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
汉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讲清现代汉字的形、音、义,帮助学生认读汉字,书写汉字,学习汉语,掌握汉语的书面语”。
①长期以来,对外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比拟突出的难点,是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开展的瓶颈,尽管此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外汉字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的解决,因此还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汉字教学水平的上下,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水平的上下,影响着留学生文化的了解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因此对外汉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与汉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如果不能熟练掌握汉字,不但不能顺利进行书面交流,即使是口头交流,也会遇到许多麻烦,因为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字和同音词。
而运用汉字的能力又不是天生的,不能像语言那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习得,必须经过系统正规的学习。
因此外国留学生要想学好汉语,就必须首先学好汉字。
1.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具有形、音、义3要素,在这3个要素中,人们首先感知到的是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又有着直接的联系。
汉语单音节词的意义,其实就是记录这个词的汉字的意义,而汉语双音节词的意义往往也就是所用汉字的组合意义。
因此,认识汉字,理解汉字,对掌握汉语、运用汉语具有非常重要的根底性作用。
2.掌握汉字还有助于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目标有二:一是会说汉语,能听懂汉语;二是能正确使用汉字。
《汉语汉字文化常谈》随笔
《汉语汉字文化常谈》阅读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要 (3)1. 汉字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4)2. 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5)3. 本篇阅读的目的与意义 (6)二、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7)1. 汉字的起源 (8)2. 汉字的发展历程 (9)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变革 (11)秦汉时期的统一与规范 (11)随着时间的演变 (12)三、汉字的结构与造型 (14)1. 汉字的基本结构 (15)单体结构 (16)左右结构 (17)上下结构 (19)综合结构 (20)2. 汉字的造型特点 (21)象形性 (22)指事性 (23)会意性 (24)形声性 (25)3. 汉字的文化内涵 (27)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28)字形与音韵的关系 (29)四、汉字的文化功能与应用 (31)1. 汉字与姓氏文化 (32)2. 汉字与诗词歌赋 (34)3. 汉字与成语典故 (35)4. 汉字与书法艺术 (37)5. 汉字与计算机信息处理 (38)五、汉字的传播与影响 (39)1. 汉字的对外传播 (41)丝绸之路上的汉字传播 (42)唐代长安的汉字文化交流 (42)2. 汉字在东亚文化圈的影响 (44)日本汉字的影响 (44)韩国汉字的影响 (45)越南汉字的影响 (46)3. 汉字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47)汉字在欧美的传播 (49)汉字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50)六、汉字的保护与传承 (52)1. 汉字濒危现状 (53)2. 汉字保护的重要性 (54)3. 汉字传承的方式与方法 (55)4. 国际合作与交流 (56)七、结语 (58)1. 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 (59)2. 汉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60)3. 对未来汉字研究的展望 (61)一、内容概要《汉语汉字文化常谈》是一本深入剖析汉语及汉字文化的著作。
本书从语言与文化的角度出发,详细探讨了汉语及汉字的发展历程、结构特点、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在内容概要的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书的整体结构和主要观点。
简述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汉字和汉语是密切相关的,汉字是汉语的基础,汉语也是使用汉字的主要语言之一。
汉字和汉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汉字最初是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来使用的,主要用于记录卜筮、战争、农业等实际行动和历史事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为一种抽象的文字系统,其最初的形态已经变得不太实用,而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
汉语则是由汉字演变而来的一种语言,汉语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使用了一种基于汉字的书写系统,即汉字和拼音相互结合。
汉语的拼音系统使得学习者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汉字,同时也使得汉语的发音更加一致。
汉字和汉语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汉字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学习的重要基础。
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掌握汉字是学习汉语的重要一步,也是理解汉语语音和语法的基础。
同时,汉字也为汉语的文学、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第三讲:汉字与中国文化
声符的文化涵义
浅、笺、钱、线、践、贱 [小而少] 青、清、晴、情、箐(青竹)、圊(厩肥、
绿肥)、请、精、静、睛、靖、菁、婧、腈、 靓、倩 [纯而美] 巠、茎、胫(小腿)、弪(弓弦、弧度)、 迳、泾、颈、径、经、轻、刭、痉[小而直]
同形异义的部件
川、虹等
帝
虹
祭祀的多种类型
第一种:肉祭
“祭”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第二种:酒祭
裸祭 凶
第三种:火祭
帝-禘 燎 尞 熿 huáng 尪
第四种:水祭
沈
第五种:杀牲祭
“埋”祭
出生仪式
“产”:
“生其种曰产。”(《周礼·大宗伯注》)
“产,生也,从生彦,省声。”(《说文解
字》)
小篆“产”
小篆“彦”
P.188 以“穿”字和“经”字为例
2. 凭字形确定字族的意义关系
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往往具有相关或类似的 意义关系,特别是形旁
例如: 江-河-湖-海-泽 皿-盅-盏-盆-盘-盂-盥 “皿,饭食之用器。凡皿之属皆从皿。”
3. 凭借汉字辨析同音词
汉字与汉语相互补充 利用字形不同辨析同音词 如:gōngsī 公司 公私 qīzhōng 期中 期终
(2)从汉语词汇的组合机制看
组合性造词 组词的基件是实词素 组词过程中的意合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汉字构形体现人的主体思维方式
“整个汉字的精神,是从人(更确切 的说,是人的身体全部)出发 的……它是从人看事物,从人的官 能看事物。”
—— 姜亮夫:《古文字学》,浙江人民出版 社1984年版,第69页
(1)汉字构形基本建构方法:
文字学课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文字学课程考试题库及答案文字学是一门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结构、功能及其与语言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文字学课程考试题库及答案的示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世界上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A. 埃及象形文字B. 苏美尔楔形文字C. 甲骨文D. 玛雅文字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是汉字的基本笔画?A. 横B. 竖C. 撇D. 点答案:D3. 汉字的六书指的是:A.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B.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互文C.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对文D.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合文答案:A4. 汉字的演变过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拉丁文答案:D5. 汉字的构造方式中,形声字的比例最高,约占:A. 10%B. 30%C. 50%D. 70%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14世纪的________。
答案:甲骨文7.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阶段,其中________是最早的书写形式。
答案:甲骨文8. 汉字的构造方式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其中________是最为常见的构造方式。
答案:形声9. 汉字的六书中,________是最基本的构造方式。
答案:象形10. 汉字的书写规则包括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这是汉字书写的________。
答案:基本规则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汉字的六书及其特点。
答案:汉字的六书是汉字构造的基本方式,包括:- 象形:根据事物的形状来构造字形,如“日”、“月”。
- 指事:用符号表示抽象概念,如“上”、“下”。
- 会意:结合两个或多个字的意义来构造新字,如“明”由“日”和“月”组成。
- 形声:结合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来构造新字,如“江”由“氵”和“工”组成。
- 转注:两个字形、音、义相近,可以互相注释,如“考”和“老”。
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探析
[4]李坤.德国职教项目教学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及推行策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25-27.[5]向学军,刘平,夏昌浩.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在虚拟仪器技术课程的应用[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3):18-20. [6]冯遵安,蒋琴.任务驱动与项目教学法在电气控制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195-196.[7]柳邦坤.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引入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讨[J].新闻界,2011,(8):144-146.基金项目:本论文得到了2012年度广州大学教研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王佳庆(1967-),男,湖南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控制类课程教学及相关科研工作。
中国汉字是独特的文字系统,不仅是汉语的简单记录,而且对汉语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汉语的研究和汉字的研究就要结合起来,从字的形、音、义和言语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
自古母语教育自识字教育开始,据不完全统计最常用的1500个汉字一般都可覆盖汉字总用量近百分之九十五,有的学者考虑恢复老传统,采取从识字开始、以字带词的教学步骤,在识字教育中,又从最常用字入手,以少驭多,从实词到虚词,以实带虚,从阅读入手,以读带听,再回到口语训练中来,以说带写。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辅助工具,它负载着特定的信息,而且能把这种信息传播万代之后”。
在汉字出现之前的上古时代,通行“结绳而治”,“刻契”而记,“结绳”和“刻契”表示的信息很不清楚,随着时间或空间变化,就弄不清真正的意思了。
如:三个绳结是代表三斤米?还是三里路?还是三只羊?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文字应运而生。
这种以表意而不是以表音为主的文字,使信息交流不仅在当时可行,而且还能传以后代。
今天读两千年前的古书时,还明白是什么意思。
而如果用记音符号记录下来的话,由于古今语音的变迁,很容易产生歧义。
中国有句俗语:“要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友好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跑
(4)逃跑 (6)往, 奔向某地
(8)泄露 (10)丧 失,失去
那么,走的本义是什么呢?
跑
词本义一般都会在汉字的构成上表现出来,这 是因为汉字的存在就是为了显示本义。在后来的长 期发展中,汉字一直在正常地发挥作用,形义的结 合从来没有中断过,因此字形对词本义的显示作用 是不容小视的。正确的确定词本义后,对了解词的 所有引申义是很有帮助的。
至于相同的偏旁,则清楚的显示出了汉字 所属的义类范畴。如我们在字典里查找“思、 鸡、暮”时,就会在“心、鸟、日”部Leabharlann 查, 而不是到“田、又、艹”部去查。
这可以表明,汉字的表意性已经深入到 了我们汉民族的思维底层。当然,也可以说 是汉字真切反映了汉民族思维的具象性特点 。汉字就是这样产生于汉民族文化的土壤之 中。反过来,许多民族文化的因子又在汉字 中得到了固话与强化。
第三节
汉字与汉语的密切关系
汉字作为汉民族的官方文字, 历经多种演变,至今已经被使用了 数千年。那么,是什么使它保持旺 盛的生命力呢?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汉字适应了 汉语的需要,正好弥补了汉语某些不足。
语言成分的组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言符号 之间的组合规律,而语言符号是以客观事物为 基本指标对象的,所以语言成分的组合规则当 然会体现出人对事物及对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 认识的结果。我们的祖先自远古以来,由于独 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便有了“象物”式 的造字倾向。汉语语音结构简单,同音字多, 故有了数量众多的汉字来以形析义。汉语语法 缺乏足够的形态标志,故有了以字为单位的表 象来进行词间的组合。
二是多义归纳法
词义的演变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多义归纳 的方法也可以求得词的本义。词义的发展,通常 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部分到整体, 总是先后有序,相互纠结。从甲义派生出乙义, 一般是义出有因,中间存在某种相似点、条件或 其它系联的因素,构成词义间相互联结的纽带。 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纽带,按照词义繁衍的逻辑顺 序逐项考察,就不难找出词的本义。
三 凭借汉字辨析同音词
由于汉语语音结构的原因,汉 语中同音词数量相当多,而汉字则 可以起到很好的离析同音词的作用 。在单音同音词阶段,一个个汉字 就起到了很好的区别作用。
例如:在词典里输入“bing” 这个音节。
推断本义,可采取两种方法: 一是字形分析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的形体和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具有义寓于形、因形示义的特点。这里主要是指古汉字, 即甲骨文、金文、小篆等秦以前的文字。它们是用形象 的方法写词的,离造字时代未远,所以从分析字形入手 探求词的本义,是可靠易行的方法。东汉的文学家许慎 和历来的文字学家都是采取这种方法探求本义的。许慎 的《说文解字》是一部讲解本义的著作,它至今还是我 们探求本义不可缺少的工具书。当然由于当时古文字资 料的缺乏和其它方面的局限,许慎对小篆所作的形义分 析不尽贴切,所以我们在推断本义时,还要参照甲骨文, 金文,参证古代文献,进行综合考察。
举例:
《说文·卷二》:趨也。从夭止。夭止者,屈 也。凡走之屬皆从走。子苟切〖注〗徐鍇曰: “走则足屈,故从夭。”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趨也。釋名曰:徐行曰步, 疾行曰趨,疾趨曰走。此析言之。許渾言不别也。今俗謂 走徐,趨疾者,非。从夭止。夭者,屈也。依韵會訂。夭 部曰:夭,屈也。止部曰:止爲足。从夭止者,安步則足 胻較直,趨則屈多。子苟切。四部。大雅假本奏爲奔走。
本节主要就汉语与词汇的密切关系作些分析。
一 字形显示字内部的意义关系
一个字一般都表示了多个意义,这些意义 的出现有先有后。不过,每个汉字都有其最开 始的意义,就是本义。那么,什么是本义?
本义,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从字 面上讲,也就是本来的意思。如“年”字,它本来是 指谷子熟了,后来才引变成为计时的单位。有的时候 也指词的基本(常用)意义。“红”的基本意义是红 的颜色,后又派生出成功、受人赞赏、赏识的意思, 如:“这出戏(这首歌)唱红了。”
拥有多个义项的汉字在独立使用时,它们 是多义词,当组字构词时,它们是多义语素。 这时,字形对确定多个意义之间的关系是很重 要的。梳理多个义项之间孰是源,孰是流,它 们的发展过程与源由,都得依赖于本义的确定 。
二 凭字形确定字族的意义关系
概念:字族
同从一个声符的字,有的只起表音作用,有的不仅 表音,还兼表义。表音兼表义的归纳在一起,称为字族。 “族”是族类的意思。
如: (1)工、功、攻(有攻治义) ; (2)空、腔、控(有中空义); (3)非、扉、排、辈(有排列和分列义); (4)绯、翡、痱(有红色义)
汉字字形的显示作用不仅限于一个字的内容, 也会影响字族,影响字与字之间的意义关系。这是 因为当一个汉字表示的意义过多时,就会带来字义 的分化。而字义的分化往往会伴随着新字形的出现 ,原来的部分字形总是会出现在新字当中。 如“曼、漫”。曼的本义是指软、长、缓 。“曼声、曼舞、柔曼”。曼的软、长、缓义 后来被“漫”所继承,遂有“漫语、漫卷、漫 游”等词的出现。在这些字词里面我们能清晰 的看到“曼”与“漫”的那种原始义。
(1)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 表示人在跑。 (2)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 (3)走马观花;走堂的(跑堂的);走塘的(跑堂的);走百病(元宵节妇 女出游,认为可驱邪除祟);走骤(飞奔。疾驰);走丸(如丸迅速旋转); 走解(在跑动的马背上表演特技);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比喻专心一事, 比较容易成功) (4)老官,走了牛也!走了牛也!——《西游记》 (5)走避(逃去,避开);走北(战败而逃);走匿(逃走躲避) (6)若蝉之走明火也。——《吕氏春秋》 (7)走起(起身,起床);走转(逃转,返回;转,转圈儿)。又如:走奔( 快步前往);走晤(走访,前往相见);走趟(走,前往);走谒(前往拜见); 走趋(奔往;前往) (8)不是旧话儿走了风,却是甚的!——《西游记》 (9)走作(超出范围或改变原来的样子);走泄(走漏;泄露); (10)沟不要深,则不走肥。——《沈氏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