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机会均等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摘要:随着农村学校规模的扩大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通过对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查与研究,分析了目前农村学校布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方案二、农村学校布局调查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某省农村学校,共有10所学校参与调查,包括小学和初中各5所。
2.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内容包括:(1)学校地理位置和人口基数;(2)学校规模和师生比例;(3)教学设施和场地配备情况;(4)校园环境和周边设施情况。
3.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向学校工作人员发放问卷,收集数据。
4.调查结果通过对10所学校的调查,得出以下结果:(1)学校地理位置相对分散,有的学校位于远离村庄的地方,交通不便;(2)学校规模较小,人口基数不足,师生比例偏高;(3)教学设施和场地配备不足,多数学校只有简易教室和少量教学器材;(4)校园环境较差,周边设施不完善。
三、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问题与原因分析1.学校地理位置分散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和规划不合理,一些农村学校的地理位置较为分散。
这导致学校之间交通不便,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资源共享和合作。
2.学校规模小的问题部分农村学校由于人口基数不足,学校规模较小,导致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教育资源。
3.教学设施和场地配备不足的问题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场地配备不足,限制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4.校园环境和周边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由于农村学校周边设施不完善,校园环境较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解决方案1.合理规划农村学校的地理位置对于已经建成的农村学校,可以通过合并、搬迁等方式,将相邻学校合并为一个大规模的学校,提高教育资源的集聚与共享。
2.优化学校规模和师生比例通过调整乡村教育资源的配置,合理规划农村学校的规模和布局,提高师资力量的配置,保证每个学生得到优质教育。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在许多方面,农村地区一直处于滞后状态。
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尽管国家一直在致力于推进农村教育事业,但实际情况依然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许多研究人员提出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的建议。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目前,农村学校的布局和建设都相对简单,很多学生都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到达学校,这往往会导致学生上学的带来很大困难。
因此,改善农村学校的布局,让学生更加容易上学,并使学校更适用于教学是很必要的。
首先,农村学校的建立需要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尤其是对于那些居住在山区或交通不便的地区的学生来说,这点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的选址应该在学生居住地附近,学生可以较为便捷地到达学校,这是确保学生能够及时到校上课的基础条件。
此外,学校应该建立在尽可能平整和安全的地方,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其次,农村学校的建筑布局应该合理,课堂、办公、活动室的位置和比例要适当。
一些学校过分追求建筑豪华,但基本教育设施却缺乏,在教育质量和效果方面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因此,在新建学校或扩建学校的过程中,应该把教育的主要目的作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让教育设施更加完善。
最后,农村学校的交通运输设施也要跟上。
学生在交通上的困难会成为影响其受教育程度的一个因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在学校和居住地之间设立公共交通工具,为学生提供便捷的上下学机会。
此外,在学校周围建立一些小商店或小餐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之,农村学校布局的改善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和学习效果。
希望以后在学校建设方面,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农村学生也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体验。
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3)
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农村学校布局也面临着调整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调整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农村学校布局的优化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现状、对策分析一、引言农村学校作为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农村学校布局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制定相应的对策。
二、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2.1 人口流动导致的学校布局失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日益加剧。
大量的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导致农村地区人口减少,而城市人口增加。
这种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原本合理的学校布局失去平衡,一些农村学校因人口减少而面临关闭的风险,而城市学校则面临人满为患的问题。
2.2 农村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相比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些农村学校缺乏足够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这种不完善的基础设施也制约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2.3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师资力量普遍偏低。
一些农村学校由于薪资待遇不高,无法吸引优秀的教师前来任教,导致师资力量不足。
这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三、对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对策分析3.1 加强人口调控,优化学校布局针对人口流动导致的学校布局失衡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人口调控的政策措施来优化学校布局。
一方面,可以通过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减少人口流动的数量,同时加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生活和工作的可持续性,从而缓解学校布局失衡的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学校资源的共享,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学校关闭或人满为患的情况。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随着城乡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文化教育的普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是,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在建设农村学校时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
本文将从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方面进行研究和调查。
一、问题分析农村学校建设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基础设施、地形地貌等因素。
对于已有的农村学校,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良和调整,以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
在进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1. 应该如何进行教室、教学楼、图书室等设施的布局?2. 哪些因素应该考虑,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3. 如何使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二、问题解决在进行上述设施的布局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因素:① 教室布置在教室布置时应该考虑教室与教室之间的距离,以及安排教室的方向,以保证光线充足,气流畅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② 教学楼设置考虑到教师的工作需求,教学楼的位置应该尽量靠近学校入口处。
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科的实验室之间的距离,教学楼的布局应该尽量合理,能够让教师、学生快速进出。
③ 图书室设计在图书室的设计中,应该尽量考虑到图书阅读的舒适度和图书的存储方式,以方便学生在阅读时取掌握所需资料。
① 学生安全在学生安全方面,应该尽量避免选址在山坡、危险地段,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② 教育教学质量为了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应该保证教室内的光线充足、气流畅通;同时,如果有条件,可以设置一定的设备,如:无线互联网、投影仪等,以方便教师讲课;在学生方面,可以设置一些较为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教材,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在现代化建设方面,科技手段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也包括了教育领域。
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时,也可以考虑到使用一些科技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楼内设置无线互联网,可以方便教师在线上讲授课程;同时,也为学生在线上学习提供了条件,以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结论本文从教室、教学楼、图书室的布置、学生安全、教育教学质量和使用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对农村学校布局进行了探究。
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面临的现状是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不高以及学生人数下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增加社区参与等。
本文将对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资源分配、教育质量、学生人数1. 引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指根据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农村学校的规划、建设和调整进行科学化、现代化的布局调整。
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不高以及学生人数下降等。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期能够帮助改善农村学校的发展。
2. 目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分析2.1 资源分配不均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由于财力、教师以及教育设施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农村学校拥有的资源较为匮乏,而一些学校则拥有过剩的资源。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导致了教育质量的差异化,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的发展。
2.2 教育质量不高由于资源的限制,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不高。
一方面,农村学校缺乏优秀的教师队伍,教育经验和专业素养较低;另一方面,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匮乏,也限制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2.3 学生人数下降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学校的学生人数普遍下降。
学生人数的减少导致了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加剧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下降。
同时,学生人数的减少也给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3. 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对策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面临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 3.1 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是解决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关键。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支持,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师待遇,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村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
其中之一就是学校布局存在问题。
一些农村学校由于历史原因、规划不合理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学校的建筑分布不均、设施不配套、交通不便等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和安全。
因此,对于调整农村学校的布局成了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调查研究现况为了发掘农村学校布局存在的问题,我们选取了某县的几所农村小学进行了调查研究。
经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这些学校的布局存在以下问题:1. 地理位置偏僻这些学校一般都建立在山区、河滩等偏远地区,离学生家庭较远,交通不便,导致很多学生需要步行长时间才能到学校。
而且在特殊情况下,学生及家长难以及时疏散。
在山区建立的学校,周围道路坡度较大,遇到下雨雪天,交通更是不便。
2. 设施不完善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学校的建筑物比较老旧,设施陈旧,课桌椅等学习用具已经老化,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由于学校的分布不规则,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基础设施之间距离较远,交通麻烦,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不便。
3. 环境卫生差由于农村学校一般建在山区,潮湿的空气会影响学生的健康。
校园缺少绿化,环境卫生不佳。
学校周围没有公共垃圾桶和污水处理设施,教学楼和厕所卫生条件较差,学生有可能感染疾病。
二、调整布局的建议针对农村学校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选择学校建立位置时,要尽量选择在平缓的地区,交通方便,周围环境美观,交通畅通,便于学生和家长进出校园,确保学生的安全。
建议在道路边缘或市区的居民区附近,以便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社会支持。
2. 改建旧楼与新建对于老旧的建筑物,应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新。
同时建议在学校内加强不同建筑之间的内部连通,并加强不同学科学习室之间的人流路径的规划与设计。
3. 加强环境建设学校周围要进行环境整治,加强垃圾桶和污水处理设施的配备,同时增加绿化,改善气氛,提高生活品质。
4. 增加安全提示标志在校园内加入安全提示标志,如交通安全标志、火灾安全标志、安全注意事项标志等,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保障。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机会均等研究—以陕西省N县为例
一
、
问 题 的提 出
的 政策 取 向 , 采 取 自上 而 下 的强 制 性 撤并 方 式 , 导 致 大 量村小 和 教学 点被 撤并 , 对偏 远农 村学 生产 生 了一 系 列负 面影 响 。 目前 , 学校撤 并 与教育 机 会均 等之 间 的关 系 及影
响研究 仍 比较有 限 。从理 论上 说 , 教 育 机 会 均 等 是 指
是 否住 宿 与 同学 关 系情 况 的 调查 分析 巾 , 1 0 0 名 住 宿 生 中有 5 8 人 觉 得 自 己 与 同 学 的 关 系 不 确 定 或 是 不 好, 而 非 寄宿生 只有 1 5 人。 3 .农 村 学 生 辍 学 率 反 弹 , 导 致 教 育 机 会 结 果 不
乏、 校 舍简 陋 , 教学 质量 低下 , 严 重阻碍 农村 义务 教 育 的 均衡 发 展 。 因此 , 我 国在 2 0 0 1 年 开 始 了新 一 轮 学 校 布局 调整 工作 , 重新 进行 区域 内 中小 学 网点布 局 和 规划 , 以提 高农 村 中小 学办学 质 量和 规模 效益 。2 0 0 1 至2 0 1 2年 , 全 国普 通 小 学 数 量 从 4 9 1 2 7 3 所 减 少 至 2 2 8 5 8 5 所, 1 1 年 共减 少 2 6 2 6 8 8 所 。可 以说 , 学 校布 局
基 础 教 育 管 理
农 村学校 布局 调整 与教 育机 会 均 等研 究
以陕 西 省 N县 为 例
口 闫 晓静 赵 丹 李 娇
【 内容提 要 】农村 学校 布局 调 整是将 原 来分 散且 重复 布局 的 中小学进行 适 当集 中和合 并 , 从 而促
进 教 育资 源的 集 中和有 效利 用 , 最 终 促 进 教 育 质 量 的 提 高和 均 衡 发 展 。 然 而 , 本 研 究 对 陕 西 省 N县 的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和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成为了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因为目前的农村学校布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校数量多、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
对农村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已成为当前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就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查与研究进行分析探讨。
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分析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是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农村学校布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数量多,规模小。
由于历史原因及土地分散面积大等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学校数量多、规模小。
这就造成了教育资源无法充分集中,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校舍设施滞后,教学条件差。
很多农村学校建筑陈旧,在设施上比城市学校差距较大。
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条件的提高。
3.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学校的教师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学校招聘、留用和培训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4.资源配置不均衡。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存在着着巨大的资源差距,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学用具等。
这导致了农村学校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育资源的集中程度。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将有利于教育资源的集中,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2.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水平。
通过布局调整,可以集中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同时避免因学校数量多、规模小而导致的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
4.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布局调整,可以有效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1.调查对象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和家长以及学生等多方面的人员。
2.调查内容(1)学校布局状况。
通过对当地学校的调查,了解学校的数量、规模、师资力量等情况。
(2)教学设施状况。
了解学校的校舍设施、教学用具等情况,以及与城市学校的比较情况。
(3)教育资源配置情况。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引言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
农村学校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方面与城市学校存在较大差距,影响着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和教育公平。
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亟待进行调整和改革。
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对于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将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整体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需要。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农村学校现状,探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农村学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和问题,探讨调整布局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并评估调整后的效果。
通过研究,我们旨在为农村学校提供更合理、更高效的布局方案,改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促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通过研究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建议,推动农村学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通过调整学校布局,可以使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地分布在农村各地,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教育效益。
调整布局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学生和家长的教育需求,提高农村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研究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还有助于深入了解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深入研究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意义重大,对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论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
简论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摘要】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学校布局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随后探讨了布局调整的必要性,提出了改善学校环境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接着讨论了具体的布局调整方案,包括建设新教学楼、优化操场和活动场地等。
也介绍了实施方法,如征求师生意见、制定详细计划等。
最后对布局调整的效果进行评估,探讨了可能的改进和优化方向。
结论部分强调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呼吁各方共同努力,为农村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整体而言,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现状分析、必要性、方案探讨、实施方法、效果评估、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简论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也变得愈发重要。
农村学校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质量,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分配不均、人口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学校存在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为了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有必要对农村学校的布局进行调整。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意味着对学校的场地、建筑物、设施等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以适应当地的教育需求和发展方向。
通过调整农村学校的布局,可以优化学校的空间利用,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也可以有助于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简论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合理而有效的布局调整,才能为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农村学校布局的现状分析农村学校布局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在很多农村地区,学校的布局存在着教学资源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地区的学校设施过于简陋,教学设备缺乏,导致学生学习条件较差。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地区的学校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农村学校的布局和内部结构需要调整,以满足现代化教育需要的同时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调查与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布局存在的问题农村学校通常建于较早的时期,由于历史原因,校舍的建设和规划可能十分简陋,缺乏现代化的设施和设备。
由于校舍面积有限,室内空间的布局通常比较拥挤,这给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带来了不便。
另外,一些农村学校在建设和规划过程中缺乏规划和指导,导致校舍的位置和布局不够合理。
例如,一些学校位于村庄的边缘,交通不便,学生难以前往学校或者到达学校。
此外,从学校的功能和用途角度来看,农村学校现有的校舍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室式教学模式。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例如大规模开展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STEM教育)。
提高农村学校布局的需求针对当前的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调整,以便农村学校可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改进农村学校布局和内部结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校舍的建设和规划:必须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指导,以确保学校周围的环境干净、整洁,生态良好,符合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安全要求,并且交通便捷。
2.室内空间的布局:必须重新考虑学校的室内空间的设计和规划,以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求。
对于每间教室,需要适当调整以创造更宽敞、更适合学习的空间。
此外,学校还需要设立课程实验室、体育运动场地等。
3.新学习模式: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农村学校内部结构还应改为适应新的教育模式,并适应实际的条件。
新学习模式可能包括更多与STEM相关知识和新兴培养,以及其他教育和培训必备的知识。
结论农村学校的布局和内部结构需要进行规划和调整,以能够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各种需求。
其中,改善校舍建设和规划、重新布局室内空间、调整教学模式等都是必要的改进。
我们期待这些改进将有助于帮助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训。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渐落实,农村学校布局优化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广大农村学校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以了解其现状以及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首先,我们对37所农村小学和中学进行了实地走访,发现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楼建筑物质量不高,存在安全隐患,需要重点加以改善。
此外,在教育资源的不足情况下,学校的教学楼、宿舍等建筑使用面积较小,无法满足学生、教师的正常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也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与积极性。
其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学校的布局存在瑕疵,具体表现为:一、学校的建筑分布拥挤,各建筑间互相干扰,使得教学与生活难以兼顾。
二、学校的建筑与环境的配套不足,例如体育器材、活动场地等,这造成了活动空间不足的情况。
三、学校的建筑物设施普遍老化,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这对于教学质量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为了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环境,需要进行布局调整。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对于学校的建筑物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情况进行维修或改建。
二、合理规划学校建筑的布局,保证不同建筑楼之间的空间分布合理,不互相干扰。
同时,注重学校建筑与周围环境的配套,增加体育器材、活动场地等设施。
三、在布局设计中考虑到现代化教学与生活的需要,提高教室、宿舍等使用面积,并配备卫生间、空调等条件,为学生及教师提供优良的教学和生活环境。
总之,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已经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对农村学校的优化,才能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为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关于农村教学点布局调整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村教学点布局调整的调查与思考2000字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流动的增多,许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但在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尤其是像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学校分布不均、教育资源短缺这些问题更是显而易见。
教育公平是每个国家都应当关注的问题之一,这也是改善教育质量的基础条件之一。
本文将探讨在农村地区实施教学点布局调整的可行性以及其对提升教育公平的作用。
一、调查分析农村学校的分布往往十分分散,学生人数有时只有20-30人,甚至更少。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分布方式,虽然保证了学生们离家近,但在教育资源调配方面则受到很大的限制。
据我的调查,许多农村教学点的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老师的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人数较少,家庭经济水平也不高,学校无法为他们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课程和课外活动,令孩子们无法获得足够的教育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思考对教学点进行调整,以扩大学校规模、集中教育资源,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
具体来说,该调整措施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原则:1.集中教育资源这是调整措施的基础。
根据教育资源不均的现状,在一定范围内对教育点进行规划,集中建设学校,提供更好的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
在教育点聚集且学生学习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建设高质量的学校,为学生们提供更专业化的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2.保证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调整过程中,务必要考虑学生的利益,并设想出有效的措施,保证学生在离家较远的情况下能够顺利上学。
可以通过校车接送等方式缩短交通时间,减少家长的担忧,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3.充分保障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在调整教学点布局时,必须关注教育公平,以资金、设施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来保障所有学生享有相同的受教育权利,使教育不再仅限于富裕家庭,而成为所有孩子的权利。
二、调整措施建议针对上述的原则,以下是具体的调整措施:1.整合农村小学布局,重新规划调整农村学校。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①
郭晓辉
摘 要:在农村学校中,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和学生数量 的 差 距,个 别 学 校 进 行 整 合,将 师 资 力 量 进 行 有 效 化 利 用,是 每 个 学 校以及每个地区所需要考虑的 。学校重新进行布局调整和整合,将扩大学校规模、提 高 学 校 质 量、优 化 师 资 力 量 等 方 面 为 前 提, 进行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
负责,同时教师队伍团队化,提高青年 教 师 的 教 学 水 平,也 可 以完善骨干教师的 教 学 理 论 ,共 同 进 步,这 样 农 村 中 小 学 教 育教学的质量和水 平 提 高 了,城 乡 教 育 的 差 距 也 缩 小 了,同 时 ,也会有更 多 的 青 年 教 师 加 入 这 样 团 队 化 的 教 师 队 伍 当 中 ,加 强 师 资 队 伍 。
(一 )进 行 师 资 整 合 ,优 化 教 育 资 源 学校进行的布局调整,就是将离得比 较 近 的 学 校 进 行 合 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促进义务教 育 均 衡 发 展,师 资 力 量 合理分配。布局调整促进了农村教育 资 源 的 合 理 配 置,教 育 资源得到了充分使用,提高了办学效 益。 在 很 多 的 农 村 中 小 学中,在布局调整 前,基 本 上 都 是 麻 雀 虽 小,五 脏 俱 全,这 样 的话 ,就将有限的资金过于分散使用,资 金 得 不 到 合 理 使 用, 难以形成规模办学效益。而通过农村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 撤并了一些条件较差的村小学或者乡九 年 一 贯 制 学 校,教 育 资源得到合 理 配 置 ,提 高 了 学 校 规 模 效 益 和 师 资 力 量 的 改 善,也改善了农村学 校 办 学 条 件 水 平,使 学 生 的 学 习 效 率 得 到最大化提高,保证 了 学 生 学 习 的 环 境 条 件,促 进 了 区 域 内 教育均衡发展。 (二 )优 化 教 师 队 伍 ,使 教 师 教 学 专 业 化 在 有 些 农 村 学 校 中,很 多 情 况 都 是 一 个 教 师 大 包 大 揽, 教师都是单枪匹马,一 个 年 级 的 所 有 科 目 都 上,更 厉 害 的 是 兼顾两个年级的班主任,外加语文、数 学 老 师,一 些 小 科 目 的 教学也就顺带上了,这 样 的 教 学,使 教 师 的 专 业 没 有 得 到 更 好的发展。进行农 村 学 校 布 局 调 整,优 化 了 教 师 队 伍,让 本 专业的教师去教自 己 的 专 业,让 教 师 专 业 化,也 是 对 学 生 的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摘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议题之一。
本文以调查与研究的方式探讨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必要性、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
通过对农村学校布局现状的调查,发现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进行调整。
本文分析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必要性,探讨了影响布局调整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本文进行了效果评估,并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必要性、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促进农村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研究、现状、必要性分析、影响因素、对策建议、效果评估、发展方向、建议、农村教育、教育资源、教学条件、学生数量、教师队伍、学校规模、课程设置、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政策改革。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农村人口流出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学校面临着生源减少、师资短缺、设施陈旧等问题,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质量难以保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成为一个势在必行的选择。
在过去的研究中,虽然针对农村学校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调查和探讨,但大多集中在单个学校或某个地区的情况,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有必要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以全面了解目前的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进行深入研究,为改善农村学校教育条件,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为解决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析当前农村学校布局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农村学校资源配置、师资结构、学生数量等情况;二是探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理论依据,通过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指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分析影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因素,包括政策环境、学校规模、师生比例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四是提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对策建议,包括政策制定、资源整合、校际合作等方面的建议;五是评估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效果,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评估调整后的学校布局是否能够满足农村教育发展的需求。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减少,农村学校的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学校的布局调整问题。
如何进行合理的布局调整,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问题展开调查与研究,旨在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些科学的建议和对策。
一、目前农村学校布局存在的问题1. 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匀:目前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匀,一些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较为简陋,而一些学校则设备齐全,配备完善。
这种不均匀的分布会给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2. 师资力量不足: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许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学校任教,导致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 校舍老化严重:许多农村学校的校舍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校舍的老化不仅影响了学校的形象,也威胁到了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4. 学生住宿条件较差:由于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较差,一些学生无法在学校周边居住,只能选择走读或者住在师生家中,住宿条件较差,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内容1. 教学资源分布情况调查: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各个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分布情况,详细了解每所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的配备情况。
2. 师资力量情况调查:与学校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每所学校的师资队伍情况,包括教师的数量和素质水平,以及招聘和培训情况。
3. 校舍安全情况调查:委托专业机构对农村学校的校舍进行安全评估,了解校舍的老化程度和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后续的改造提供参考。
4. 学生住宿条件调查: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住宿情况,包括远程学生的走读情况,以及学校的学生宿舍条件情况。
1. 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优化教学资源分布。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通过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优化教学资源的分布,提高教学条件和设施。
探索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与教育的均衡发展
探索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与教育的均衡发展摘要:本文选取凭祥市四所面临撤销的农村学校进行调查,其中小学和初中各两所。
根据调查结果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对教育均衡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撤校;教育;均衡发展1.学生对“撤校”和“将来准备就读的学校”的态度和看法调查显示,约34%的学生对撤销现在所读学校和进新学校读书感到高兴,约27%的学生反对,近40%的学生无明显态度。
调查中发现,现在将撤销的部分村校甚至没有合格的操场,更不用说图书室、多媒体教室、新式教具等。
这些教育设施直观地影响着孩子们对自己学校的印象。
同时,村校教师们对自身地位的悲观看法也影响着他们的敬业精神;村校生源质量也影响着学风和校风。
诸多因素使教育质量的集中表现——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与周围其他学生较多的学校(各级示范学校或城市学校)差距较大,这些通过社会传媒和教师及家长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对自己学校的情感和态度。
此态度可从学生对“将读的学生更多的学校”的乐观看法反衬出来:教育设施比较完善,学生更多更有趣,教师的教育水平更高。
撤校后使学生可能进入教育设施和教育质量更好的学校就读,未来发展可能更有前景,这是学生赞成超过反对的根本因素,也是政府撤校得到学生支持、得以实施的最合理原因。
虽然学生们总体支持撤校,但近80%的学生也希望政府能多考虑自己的想法,并对交通费或住读费予以一定的优惠和帮助。
2.学生对“撤校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的态度和看法调查显示,撤校后学生认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受影响大的占48%,远高于没有影响的29.4%。
撤校后,学生去新学校读书最担心的依次是“不适应新学校的老师的教学方法”、“上学不方便”、“不适应新学校的同学”。
认为将读的新学校上学可能会不方便达到63.3%,不方便带来的担心和影响依次体现在“上学所花的时间更多”、“上学更不安全”、“上学所需的路费更多”。
和现在的学校相比,绝大多数学生(76.3%)认为“去新学校上学所花的时间更多”;76.4%的学生认为“去新学校上学的路费”可能会增加。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问题研究引言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征求教育部门、学校、家长、村民等多 方意见,形成共同参与、民主决策的氛围。
建立政策评估机制
在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后,应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 行调整,确保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提高透明度
01
制定详细宣传方案
在政策出台后,应制定详细的宣传方案,包括宣传内容、宣传渠道、宣
数据统计不准确
评估过程中存在数据统计 不准确、弄虚作假等问题 ,影响评估结果的客观性 和公正性。
忽视长期影响
政策评估往往只关注短期 效果,而忽视了对农村教 育长期发展的影响。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地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实 施后,由于未充分考虑到当地学 生分布和交通状况,导致部分学 生上学路程过远,存在安全隐患
利益相关者参与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涉及多方 利益相关者,他们的参与程度和 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会影响政策的 制定和实施。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优化
05
建议
完善政策制定程序,提高科学性
强化前期调研和论证
在政策制定前,应深入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当地教育 资源和学校布局现状,确保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研究不足
由于研究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本研究未能对农村学校布局调 整政策的所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此外,研究数据主要 来源于文献资料,缺乏实地调研数据,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化政策实施过程的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政策执行者的行为、政策受众的反应等,以便更准 确地揭示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对农 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行 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导检查 。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逐步推进,农村学校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
然而,在当前农村学校的布局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质量不高、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这给农村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农村学校的布局进行调查和调整。
农村学校的存在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还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然而,由于农村地域广大、交通不便、人口分散等原因,农村学校之间的资源配置和布局往往存在失衡。
据调查显示,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老旧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与此同时,一些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由于靠近城市,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好,吸引了一些城市家庭的孩子前来就读,导致资源分配更加不均。
面对上述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进行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
具体说来,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将好的教育资源传递给更多的孩子,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在调查中,学校布局的合理性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针对存在的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适当增加教学场所,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
课程开发也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
同时,应该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资源,比如开通农村教育公开课,借助网络教育等方式来扩大教育资源的分配。
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办一些特色教育项目,比如农村手工艺人师徒班等,来吸引更多学生前来就读。
对于城市周边的农村学校,也应该适当降低学费,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报名参加。
除以上措施外,政府在农村教育事业上应该加大投入,特别是在校舍建设、教师聘请和专业设备购置等方面,还应该加强对各地教育政策的宣传,提升农民对教育的认识。
这样,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确保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虽然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问题并不容易解决,但只要我们愿意动脑筋,制定合理的政策与规划,就能够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机会均等研究【内容提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将原来分散且重复布局的中小学进行适当集中和合并,从而促进教育资源的集中和有效利用,最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均衡发展。
然而,本研究对陕西省N县的调查表明,经历了十多年的学校布局调整在现实中产生了诸多问题:低龄学生上学困难、寄宿生学习适应性差、农村学生辍学率反弹等问题,对教育机会均等造成负面影响。
由此,各级政府应从秉承公平优先的教育理念、保证学校间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完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促进教育机会起点均等,进而保证教育机会的过程和结果均等。
【关键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教育机会均等【作者简介】闫晓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级本科生。
赵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公管系副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学者,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政策。
李娇,陕西省南郑县两河镇三门村村主任助理。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4)08-0043-03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外流,导致原来村办小学的学校布局形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人口变化趋势。
农村中小学布局分散、师资缺乏、校舍简陋,教学质量低下,严重阻碍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因此,我国在2001年开始了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重新进行区域内中小学网点布局和规划,以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和规模效益。
2001至2012年,全国普通小学数量从491273所减少至228585所,11年共减少262688所。
可以说,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很大。
但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效率至上的政策取向,采取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撤并方式,导致大量村小和教学点被撤并,对偏远农村学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目前,学校撤并与教育机会均等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研究仍比较有限。
从理论上说,教育机会均等是指公民不受经济水平、家庭环境、教育规模与性别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应想尽一切办法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均等地得到质量均等的教育条件。
它主要包括三层含义:第一,起点均等,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所有的人入学机会平等。
第二,过程均等,学校提供的条件、设备、教师等方面的水平相当。
第三,结果均等,即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
本研究以陕西省N县为例,通过实证调查,深入分析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对教育机会均等之间的影响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N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背景N县位于陕西南部,地形主要为山区和丘陵,辖22个镇、501个行政村。
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N县中小学布局基本上是乡乡有初中、村村有小学,这对当时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90年代中后期,适龄人口逐年减少,随着2001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N县制定了《区域内学校布局规划方案》,按照“适当撤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改善条件、确保入学、提高质量、群众满意”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2001-2006年该县中小学数量从501所减少至335所,截至2012年,N县中小学数量为131所,其中小学(公办)103所,中学17所。
从学校数量与行政村数量的对比来看,4个行政村仅拥有1所学校,学校的服务范围较大。
总体来说,N县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方面,学校布局调整后办学规模的扩大提升了教育管理效率。
另一方面,大规模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设施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三、学校布局调整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负面效应1. 低龄儿童上学远问题突出,阻碍教育机会起点均等调查结果显示,在经历过学校合并的学生中,有13.9%的学生上学距离超过了20里,有18.5%的学生上学距离在10.1-20里之间,而与此相对比,没有经历过学校合并的学生上学距离大于20里的比例为0,仅有4.2%的学生上学距离在10.1-20里之间。
另外,从不同年龄学生的上学距离来看,1-3年级低龄儿童上学距离大于5里路的比例为34.2%,4-6年级学生上学距离大于5里路的比例为19.8%,初中生上学距离大于5里路的比例为47%。
这说明学校合并后低龄儿童面临更严重的上学远问题,严重阻碍教育机会起点均等。
2. 寄宿生学校适应性较低,不利于教育机会过程均等布局调整后,许多离家较远的学生需要住校,这些学生往往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特别是低龄儿童甚至连衣服都不会自己穿。
N县大部分学校食堂对外承包,饭菜品质特别差,不仅分量不足,还经常半生不熟,根本无法保证营养,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学习。
此外,冬天潮湿寒冷,许多抵抗力弱的学生经常生病或生冻疮,严重影响学习。
在是否住宿与同学关系情况的调查分析中,100名住宿生中有58人觉得自己与同学的关系不确定或是不好,而非寄宿生只有15人。
3. 农村学生辍学率反弹,导致教育机会结果不均等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加剧了学生上学的困难程度和经济负担,导致辍学率不断加大。
具体来说,一是转学后离家过远。
上学路途太远和艰辛,让许多学生失去了上学的信心和兴趣。
二是转学后上学成本加大。
有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太差,而上学的各种成本又过高,使得无力承担孩子的学习费用,只能选择让孩子辍学,出去打工,早早赚钱。
三是转学后缺少家长的关爱。
学生转学后,由于离家过远,都只能选择住校,在这个过程中,受了委屈也无法第一时间得到父母的安慰帮助,心理产生巨大的落差,最后对学习失去动力。
四、学校布局调整对教育机会均等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 1. 效率优先的教育管理价值取向导致学校盲目撤并在规模效益的驱使下,各地方政府即使发觉布局调整政策已经明显损伤教育公平原则并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如N县两河乡中心小学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新建的一所标准化寄宿制小学,服务11个行政村。
在此之前,两河乡没有中心小学,有3个完全小学和8个教学点,然而自从中心小学建成后,两河乡只保留了一个教学点负责地坪村、燕子坎村和泸河坝村三个行政村的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教学工作,其余村的教学点和完全小学全部撤销,所有学生都到两河乡中心小学上学。
作为一个山区乡镇来说,这样盲目的,不考虑当地实际情况的撤并,违反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初衷,严重损伤了学生平等享受教育权的机会。
2. 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不尽合理,导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执行不当由于县级政府在“税费改革”之后财政收入严重削弱,因此不得不盲目推行“撤点并校”以减少教育财政支出,提高规模效益。
这导致政策的执行偏离了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严重背离了中央的最初目的。
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前的1991至2000年间,N县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筹资,采取“四个一点”的方法:一是国家财政补一点,二是区乡筹一点,三是群众集一点,四是干部职工捐一点,这从根本上说明了该县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的资金来源不稳定。
自2001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布局调整的财政来源主要依靠县级政府拨款,县级无法承担起高额的教育经费,从而不得不大刀阔斧的进行学校撤并。
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下,多数中西部地区县级政府财政能力较弱,教育经费的90%都用来支付教师工资,根本无法保证每个学校都能得到均等的教育投入。
五、对策建议1. 秉承公平优先的教育理念,确保教育机会起点均等为克服布局调整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地方政府应将效率优先的理念转换为公平优先,确保教育机会起点均等。
具体来说,首先,布局调整时要制定听证制度,为维护学生、家长的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如果听证会上超过60%的群体极力反对学校撤并,则应终止撤并计划。
其次,做好科学规划,充分考虑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政策实施对学生、家庭、农村社区、学校等各方面的影响,从而制定出灵活、可行的实施计划。
2. 保证学校间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均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促进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均等的保障。
首先,学校撤并后应加强区域内各学校建设,特别是薄弱学校的建设。
地方政府应根据学校的规模及学生数量,满足其教育教学所需的教室桌椅、体育设施、多媒体设备等。
其次,加强县域内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即一方面适当放宽农村学校教师编制,特别是对于小规模学校,应以“班”为单位配备教师;另一方面应实施教师帮扶机制和支教、走教政策,如区域内两所学校结对,优质学校每年定期派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同时增强两所学校教师之间教学经验的交流,包括集体备课、研讨、观摩讲课等。
3.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从制度上保障教育机会均等完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是推进学校布局调整的制度保证。
首先,农村义务教育应逐步建立起“以省为主”的财政管理体制,让省级政府成为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主体,其政策含义是尽可能通过上收农村义务教育事权,将县乡基层政府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上移至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从而尽可能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来源,减弱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短缺程度。
其次,改进财政拨款体制,实施按照以在校人数为基础的均等化拨款制度。
即按照每个学生应该享受的教育投入为基础进行拨款。
对于西部山区分散的教学点,应由中央财政落实“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
再次,建立专门的教育财政管理。
在县级财政部门的监督下,建立专门用于教育的财政中心,转变中小学教育财政管理方式,实现教育财政的集中管理,杜绝由于教育经费层层划拨而造成的挪用、截留现象,使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经费得到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1] 蔡志良,闫闯.学校布局调整后学生道德成长风险探析――基于对全国9个省份的调研[J].中国教育学刊,2013,(09).[2] 范先佐,曾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必须慎重处理的若干问题[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1).[3] 贾勇宏,曾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教育起点公平的负面影响――基于全国9省(区)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3).[4] 冯翠云.学校布局调整背景下乡村文化传承的困境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02).[5] 何双梅.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要关注学生安全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 2009,(05).[6] 董泽芳,张国强.社会公平与教育机会均等[J].教育与经济,2007,(02).[7] 范先佐,郭清扬,赵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教学点的建设[J].教育研究,2011,(09).责任编辑: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