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高血压、脑血栓的对应关系和疏导(1)

合集下载

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通常由于多种因素引起,如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

然而,除了这些因素外,心理因素也被认为是高血压发病和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讨论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并探讨如何通过心理调节来改善高血压病情。

一、压力与高血压压力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而长期的心理压力被认为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人们处于压力环境中时,身体会释放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会导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

长期处于压力下,这些生理变化可能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二、负面情绪与高血压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和愤怒,被普遍认为是高血压发生和进展的心理因素之一。

当人们经历负面情绪时,身体会产生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升高和血管收缩。

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可能会导致慢性高血压的发生,并对已经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产生不利影响。

三、社交支持与高血压与社交支持网络密切相关的因素也与高血压发生和控制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交支持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从而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与朋友、家人和社区进行积极的互动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实质上的帮助,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提高心理健康。

四、心理调节对高血压的影响心理调节技巧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调节技术:1. 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和冥想等技术,可以降低紧张和焦虑,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

2. 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通过识别和应对负面情绪和压力来改善心理健康的技术。

通过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患者可以学会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

3. 运动和健身:适度的运动和健身活动可以释放身体和心理的压力,提高心血管健康,并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4. 健康饮食:饮食对心理健康和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均衡饮食,特别是减少钠摄入、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可以提高心血管健康,并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结论: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不可忽视。

高血压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精选.

高血压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精选.

高血压病与心理社会因素yuping 【关键词】高血压病、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特点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多见于30~40岁以后中、老年,是以细小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的全身性疾病,绝大多数病程漫长,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发现这也难以坚持长期治疗。

同时,高血压也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爱的以为最危险同时,高血压也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爱的以为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发展至晚期,常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的病变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因心脏衰竭、脑中风和肾功能衰竭而致死。

【1】一、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心理社会相关因素)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复杂,近年的研究虽有较大的进展,但仍未完全清楚。

但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等因素可以导致高血压病的病理过程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

根据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痛苦、愤怒通过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而升高舒张压,恐惧则通过增加心输出量而使收缩压升高。

人的个性也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具有不稳定型个性的人长期紧张、压抑、忧虑,人际关系紧张,因此易患高血压病。

由于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所以已被划入心身疾病范畴。

【2】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的心理社会行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3】:(一)社会环境应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城市居民的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农村、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黑人高于白人。

在城市高应激区(社会经济状况差、犯罪率高、暴力行为的发生较多、人口密度较高、迁居率和离婚率较高的地区)居民的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较高。

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而体力活动较少的职业,以及对视觉、听觉形成慢性刺激的环境,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病发病率升高的因素。

如在高应激水平下工作的空间交通管理员和纺织工人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较高。

动物实验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环境应激在高血压病形成中的重要意义。

如果人为地制造环境紧张刺激,使动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那么动物也可因此患上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疏导方法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疏导方法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疏导方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除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外,心理疏导也是高血压患者管理疾病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用于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疏导方法,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1. 建立积极的心态高血压患者首先需要建立积极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并相信自己能够控制疾病。

他们可以通过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参加康复训练班和加入支持小组等方式来建立心理支持网络。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并不孤单,也可以从他人身上学习到应对疾病的新方法。

2. 接受个体和家庭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疏导方式,帮助患者了解自身情绪变化,缓解紧张情绪,并改善家庭关系。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专家可以与患者一起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问题,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家庭成员也可以参与咨询,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3. 学习应对技巧高血压患者常常因为长期治疗和疾病管理的不易而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他们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应对技巧来缓解负面情绪,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认知行为疗法。

例如,患者可以通过深呼吸练习来平复自己的情绪,每天留出一段时间进行放松训练,同时调整对疾病的认知,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

4.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疏导还包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患者减轻压力和维持身心平衡。

患者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行为。

此外,患者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瑜伽和冥想,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5.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疏导中起着重要作用。

医生可以通过向患者提供相关资讯、健康教育视频和书籍等方式,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和管理方法。

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自身疾病情况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并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紧张。

总结起来,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疏导方法包括积极建立心态、寻求心理咨询、学习应对技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与心理健康管理

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与心理健康管理

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与心理健康管理在当今社会,高血压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众多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除了依靠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干预和心理健康的管理同样至关重要。

一、生活方式干预1、合理饮食饮食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要减少钠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6 克。

过多的钠盐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

应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咸菜、火腿等高盐食物。

其次,增加钾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橙子、菠菜等。

钾有助于对抗钠的升压作用。

此外,控制脂肪的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的食用。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蛋、瘦肉等。

2、适量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

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运动强度应适中,避免剧烈运动。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 30 分钟以上。

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降低血压。

可以通过计算体重指数(BMI)来评估体重是否正常,BMI 在 185 239 之间为正常范围。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应制定科学的减肥计划,逐步减轻体重。

4、戒烟限酒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高血压患者应坚决戒烟。

饮酒过量也会对血压产生不利影响,建议限制饮酒量,男性每天不超过 25 克酒精,女性不超过 15 克酒精。

5、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 7 8 小时,有利于血压的稳定。

作息要有规律,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学会放松和减压。

二、心理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往往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担心病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血压的控制。

因此,心理健康管理不容忽视。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及疏导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及疏导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及疏导【关键词】高血压患者;心理特点;疏导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据推测,我国现有高血压病人约1亿人,但在高血压人群中,血压正常率并不高,目前,高血压的控制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国外九项前瞻研究结果显示舒张压为105mm汞柱者比75mm汞柱患者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0倍,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美国另一项多因素干预研究随访15年结果显示收缩压较基线水平增加10mm汞柱时患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人数增加65%,研究还证明:①心、脑、肾并发症发病危险随高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加;②同一血压水平的高血压患者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脂、糖尿病等,越多得并发症的危险性越高,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多因素疾病,除遗传因素外,肥胖、高盐摄入、饮酒、缺乏运动,及社会心理应激等是其重要的易患因素,其中,心理因素有重要的影响。

高血压属于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疗效,预后均起着重要作用,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高血压患者根据心理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习惯的修正,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和自我控制力加强,以预防脑卒中,心力衰竭,肾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1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征1.1 误解和怀疑患者早期往往不能接受这一事实,或自认为高血压无非就是血压高点对身体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不接受治疗,情绪不稳定、苦闷、压抑,经检测,经常处于压抑状态的人的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比正常人高30%,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导致血管收缩心排出量增加,加重了高血压。

1.2 紧张、焦虑和恐惧高血压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加之平常血压高带来的头晕、头痛,失眠等不良症状,还有对病情过分担忧,担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和致残,又因此而可能出现的多种并发症,再者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知之甚少,这些不良心理状态易引起血压的波动,身体更易产生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紊乱,实验研究,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等应激状态时,可导致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分泌同时增加,导致血管收缩,心排出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升高,进一步加重高血压,同时反过来,也影响了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浅谈高血压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浅谈高血压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1 离血压病一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此期患者血压达到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但无心、 肾 脑、 等并发症。患者可有头晕、 头痛、 头胀、 视物不清、 耳鸣、 睡眠 差、 心悸等症状, 因此, 患者多会出现烦躁、 焦虑、 紧张及情绪 波动, 对疾病不认知, 甚至会有一种抑郁或敌对心理, 有些患 者对高血压认识不够, 没有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 只会在有 症状时主动服药, 而症状缓解又放松警惕, 停止服药, 而造成 血压不稳定, 此期以非药物及心理治疗为主。 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表现, 护士可制定护理计划 并予以实施 , 多与患者交谈 , 了解其心理状况, 告诉患者焦 虑、 紧张、 抑郁、 情绪波动对血压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愤怒会 使舒张压升高, 恐俱、 焦虑会使收缩压升高, 避免情绪波动。 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饮食上应以低热量、 低胆固 醇、 低盐、 低糖和高纤维素为主, 注意补钙, 肥胖者应控制体 质最, 维持标准体质量 , 适当运动等, 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 信心, 以达到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的目的。 2 离血压病二期的心理特点是 此期患者可出现左心室肥厚, 眼底检查示眼底动脉普遍 或局部狭窄, 蛋白尿或血肌醉浓度轻度增高, 患者可出现一 时性或间歇性脑血管痉挛而出现头晕、 头痛、 视物模糊、 面色
作者单位:137001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内五科
浅谈 胃镜受检者 的心理护理
马丽 高军 王广成 高阳 杨晓慈
[ 关键词】 胃镜检查; 心理护理
几年来, 我科根据健康教育心理学, 传播学等理论知识, 针对胃镜检查前, 很多患者, 特别是老年患者会感到一定程
度的紧张, 担心胃镜检查所表现出来的特殊心理特征。采取 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缓解患者焦虑的情绪, 以良好的心理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 年 12 月第 1 卷第11 期 Chin J Mod Drug App1,Dec 2007 . Vol. 1, No. 11

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护理措施

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护理措施

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护理措施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面临各种问题,其中焦虑抑郁是比较常见的情绪问题。

焦虑和抑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高血压的治疗和控制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问题进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问题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问题。

1. 焦虑问题,高血压患者在面对疾病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并发症风险等问题时,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

他们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担心治疗效果,担心未来的生活质量等,这些焦虑情绪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治疗效果。

2. 抑郁问题,高血压患者长期面临疾病的困扰,可能会产生抑郁情绪。

他们感到无助、沮丧、失去生活的乐趣,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

抑郁情绪会加重患者的身体症状,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治疗的失败。

二、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护理措施。

1. 了解患者的情绪问题,护理人员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情绪问题,包括焦虑和抑郁的程度、原因、持续时间等。

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出问题的根源。

2. 提供心理支持,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关爱。

可以通过倾听、安慰、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3. 教育患者及家属,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让他们了解高血压病情的发展过程、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等,从而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

4. 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适当的社交活动可以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护理人员可以鼓励患者参加一些适合自己的社交活动,如健身俱乐部、兴趣小组、志愿者活动等。

5. 促进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抗压能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增强治疗的积极性。

6.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护理人员可以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指南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指南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指南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压,同时也需要关注心理健康。

本文将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一些心理健康指南,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和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部分:认识高血压疾病高血压是一种持续升高的血压状态,容易导致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患者应该了解自己的疾病,包括病因、发病机制、并发症等。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第二部分:建立积极的心态高血压患者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

长期的心理压力会使血压升高,进而加重疾病的症状。

患者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运动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第三部分: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控制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患者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合理的饮食习惯也是关键,注意控制钠盐摄入,多食用富含纤维素和抗氧化物的食物。

此外,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对于控制血压和缓解心理压力也有很大帮助。

第四部分:寻求支持和合作高血压患者不应该独自应对疾病和心理压力,与家人、朋友和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支持体系十分重要。

他们可以向家人朋友倾诉自己的困惑和焦虑,寻求理解和帮助。

同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这样可以保持病情稳定,减轻心理负担。

结语: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指南对于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疾病控制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了解疾病、建立积极心态、调整生活方式,并寻求支持和合作,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疾病和心理压力,过上更健康、快乐的生活。

注意:由于网页上无法呈现具体合同或作文格式,本文按照一般文章的排版要求进行撰写。

如需特定格式,请自行参考相应的模板。

文章全文230字。

心理生理学情绪与身体的关联

心理生理学情绪与身体的关联

心理生理学情绪与身体的关联情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经历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人类内心感受和体验的外在表现。

情绪能够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身体健康,而心理生理学就是研究情绪与身体之间关联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心理生理学相关的理论。

一、情绪对身体的影响1.1 情绪与心理健康情绪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如快乐、喜悦、满足等积极情绪能够增进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生活质量。

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愤怒、焦虑等不利于心理健康,会导致抑郁、焦虑症等心理问题。

1.2 情绪与免疫系统研究发现,情绪可以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负面情绪如压力、焦虑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使人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影响。

相反,积极情绪会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1.3 情绪与心血管系统情绪与心血管系统也有密切关系。

负面情绪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紧张,增加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进而增加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积极情绪则能够降低心血管紧张,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2.1 斯坦福研究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Cannon和Bard提出了著名的斯坦福研究,认为情绪是心理生理反应的结果,情绪发生的同时也会伴随一系列的身体变化。

这一理论强调情绪与身体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2 皮质下系统理论皮质下系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Papez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与身体之间的连接主要通过大脑中的皮质下系统实现。

这一系统包含海马、杏仁核、边缘系统等多个脑区,其功能是调节情绪与身体反应。

2.3 多元智能理论加拿大心理学家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与心理生理学相关。

该理论认为人类具有多种智能,其中包括情绪智能。

情绪智能指的是个体识别、管理和运用情绪的能力,它对于个体的身体健康、情绪调节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三、促进情绪与身体健康的方法3.1 积极的情绪表达积极的情绪表达对身体健康有益。

高血压易伴焦虑抑郁情绪

高血压易伴焦虑抑郁情绪

虑 和 抑 郁 的 发 生 率 分 别 是 4 .9 50 % 和 63 %,老 年 高 血 压 伴 发 焦 虑 、 .3 抑 郁 的 患 病 率 为 2 .% ,妊 娠 期 ,3 8 高 血 压 并 发 焦 虑 、抑 郁 者 也 高 于
研 究 对 2 1 9名 男 性 心 血 管 疾 病 血 压 无 关 。但 多 数 研 究 表 明 , 血 4 高 患 者 随 访 1 ~ 0年 以 后 , 发 现 压 和 抑 郁 互 为 危 险 因 素 ,高 血 压 02 4 %的 高 血 压 患 者 处 于 高 水 平 的 2 患 者 抑 郁 的 发 生 率 和 严 重 程 度 均
的病情 过 分 注意 和担 心 而忧 虑 , 均 上 升 ,久 而 久 之会 使 升 高 的 血
或 对 可 能 的卒 中发 作 感 到 恐 惧 而 压 固 定 下 来 形 成 高 血 压 。焦 虑 不
焦 虑 不 安 ,甚 至 会 产 生 死 亡 恐 惧 仅 可 导 致 原 无 高 血 压 的 人 群 血 压
6 0
_ 目 l清肺潸炎 克 O 天 新 业药 营 公司总 销 全 免 咨 电 :08- ̄ l_ 津中 药 品 销 绶 蛋 费 谰 话 8. 85 0 106 -
病 ? 这 与 高 血 压 有 关 系吗 ?
浙江 田 ××
或 疑 病 观 念 。 病 程 较 长 且 个 性 悲 升 高 , 也 能 使 高 血 压 患 者 血 压 维 观 者 易 于 出 现 抑 郁 情 绪 ,加 之 对 持 在 较 高 水 平 ,且 影 响 降 压 药 物 自身 病 情 认 识 不 足 和 高 血 压 防 治 的疗 效 。愤 怒 情 绪 也 与 血 压 上 升
亦 曾 有 研 究 对 29 2例 血 压 正 激 ) 可 诱 发 。而 高 血 压 也 属 心 身 9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问答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问答

第一章(心脑血管疾病知识问答)1,什么是血栓?血栓,即血液在血管内发生凝固。

血栓往往由不容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血胞和陷入的红血胞组成。

形成血栓的基本因素是:血液的粘度增高、高凝状态和血管壁的损伤。

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腔狭窄时,血液流速减慢,极易导致血栓形成。

2,血栓的形成过程?第一阶段为“血栓形成前期”主要表现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前,先在动脉血管管壁上开始有脂质斑块沉积或发生变性硬化,上述动脉血管病变属于或因高血脂胆固醇沉积,或因高血压所造成的动脉血管损伤所致。

第二阶段为“血栓形成初期”主要表现为大量被激活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在已损伤的动脉血管管壁之上,且不断增加聚集数量,形成血小板聚集体,称之为血小板血栓。

由于血小板血栓颜色呈白色,也称为“白血栓”。

第三阶段为“血栓形成期”主要表现为纤维蛋白通过血小板不断聚集释放而大量凝聚起来,形成“纤维蛋白血栓”、因为其中掺入大量红、白细胞,故其颜色呈灰色,而称之为“灰血栓”。

第四阶段为“血栓形成后期”主要表现因血液受阻,血液流动缓慢,或因血液产生涡流,可导致红细胞大量聚集到纤维蛋白血栓之上。

因红细胞颜色呈红色,由大量红细胞聚集而成的血块,则被称之为“红血栓”。

血栓形成的后期,会随时引发脑梗塞(中风)或心肌梗塞的发生。

3,形成血栓因素是什么?一是血栓因子存在的多少,也就是血小板、红白细胞、纤维蛋白在血液中的含量,含量越高,血液也就越粘稠,血液的浓度越高,血栓因子容易聚集,产生血栓。

二是血流的快与慢,血流慢容易形成血栓。

老年人运动量少,心脏供血机能减弱,血管变窄,所以血流会较年轻人慢很多。

三是血管管壁的粗糙,四高会让血管管壁变得粗糙,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我们前面讲的四高不是心梗、脑梗发生的原因就在这里,它只是血栓形成的诱因,不是根本原因。

4,血栓可以引起哪些症状?初期症状:头痛、头晕、胸闷、心区疼痛、心悸、心慌、心率不齐、耳鸣、视力模糊、手脚麻木等。

脑血栓的影响因素与危险因素

脑血栓的影响因素与危险因素

脑血栓的影响因素与危险因素脑血栓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疾病,它的发生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许多人都认为脑血栓是老年人的疾病,但事实上,年轻人也有可能患上脑血栓。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脑血栓的影响因素与危险因素。

一、影响因素1. 压力现代人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压力和焦虑。

研究发现,经常处于高强度应激状态下的人,特别是那些经常承受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的人,很容易患上脑血栓。

这是因为压力会导致身体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紊乱,进而影响人体的自我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环系统,增加了脑血栓的发生机率。

2. 酗酒酗酒是脑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定期饮酒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过量饮酒会使血液粘度增高,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发脑血栓。

此外,饮酒过量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剧动脉硬化进程,增加脑血栓发生的风险。

3. 睡眠不足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紊乱,影响生理和心理平衡,从而诱发和加重脑血栓的发生。

此外,睡眠不足还会使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免疫功能下降,抵抗能力减弱,使得脑血栓发病几率增加。

二、危险因素1.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脑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持续的高血压会损害血管壁,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黏积和炎症反应,从而诱发脑血栓。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该积极治疗,保持血压稳定,减少脑血栓的发生。

2. 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血糖升高,糖化终末产物增多,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加重脑血栓的发生。

因此,要有效控制自己的糖尿病病情,定期检测血糖,调整饮食并配合药物治疗。

3. 高胆固醇高胆固醇会分解成脂蛋白和胆固醇酯,从而使血液粘稠度增高,促进脑血栓的形成。

因此,对于高胆固醇的人群,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规律进行身体锻炼,控制体重,并定期检测血脂水平。

总之,脑血栓的影响因素与危险因素比较复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护理自己的身体,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并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的风险因素,以减少和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血压异常的原因和调节方法

血压异常的原因和调节方法

血压异常的原因和调节方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它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会增加患者中风、心脏病和肾脏疾病的风险。

了解高血压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调节血压对于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一、血压异常的原因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的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变硬,以及其他身体组织结构的变化,增加了高血压的风险。

3. 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盐饮食、高糖饮食、过量饮酒和缺乏运动等,都会导致体重增加、血糖升高以及动脉硬化等问题,从而引发高血压。

4. 荷尔蒙失调:荷尔蒙失调,特别是甲状腺问题和肾上腺问题,会增加血压异常的风险。

5. 慢性病:患有糖尿病、肾脏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病的人更容易发展成高血压。

6. 精神压力和焦虑:精神压力和焦虑会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压力和焦虑可能诱发高血压。

二、调节血压的方法1. 饮食调节: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增加摄入富含镁、钾和钙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

同时,减少摄入高糖、高脂和加工食品。

2.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调节血压非常重要。

通过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在健康范围内。

3. 加强体育锻炼: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降低血压。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导致血压升高。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5. 减少压力:通过学习放松技巧和寻求适当的支持,减少精神压力和焦虑,有助于控制血压。

6.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并维持血压稳定。

7. 控制药物治疗:对于已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及时并规律地服用降压药物,以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在预防和管理高血压方面,生活方式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以及调整心理状态,可以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并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脑血栓ppt课件

脑血栓ppt课件

04
脑血栓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关节活 动、肌肉力量训练等,以恢复患
者的肢体功能。
语言训练
针对脑血栓后语言障碍的患者,进 行语言训练,包括口语表达、听力 理解、阅读和书写等方面的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教授患者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 进食、洗漱、如厕等,提高患者的 生活自理能力。
03
04
均衡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 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全
谷类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 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
或游泳等。
控制体重
保持体重在健康范围,避免肥 胖。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 脑血栓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
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 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
脑血栓ppt课件
目 录
• 脑血栓概述 • 脑血栓的预防 • 脑血栓的治疗 • 脑血栓的康复与护理 • 脑血栓的预防与控制案例分析
01
脑血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栓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炎等原因,导致脑部血管内 血栓形成,引起脑组织缺血、缺 氧甚至坏死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分类
根据血栓形成的部位和程度,脑 血栓可分为颈内动脉血栓、大脑 中动脉血栓、脑干血栓等。
脑血栓的典型症状包括偏瘫、失语、偏盲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眩晕、恶心、 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和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等)进行诊断。脑血栓的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学诊断。

高血压的中医情志调理秘诀

高血压的中医情志调理秘诀

高血压的中医情志调理秘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疾病,中医认为高血压与情志调理密切相关。

情志调理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介绍一些高血压的中医情志调理秘诀。

一、平和心情,舒缓压力情志急躁、压抑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保持平和的心情对于调理高血压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舒缓情绪:1. 调整生活节奏: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紧张的生活状态。

2. 参加适当的运动:适当运动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增加身体的代谢活动,减轻血管压力。

3. 培养爱好: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如音乐、绘画、阅读等,可以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

4. 学习放松技巧:适当学习一些放松身心的技巧,如冥想、瑜伽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二、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生活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状态,对于高血压的调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中医建议的作息规律:1. 早睡早起:保持每天规律的睡眠时间,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6点前起床。

2. 饮食规律:按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同时注意饮食的搭配和营养的均衡。

3. 适量运动:每天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活络经络、降压平稳。

4. 规律工作:保持工作时间的规律,避免长时间的连续工作或过度劳累。

三、食疗调理,合理膳食中医认为,食疗对于调理高血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中医推荐的食疗调理方法:1. 多吃蔬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降低血压,保护心脑血管。

2. 限制盐摄入:高血压患者应限制盐的摄入量,控制每日盐的摄入量在6克以下。

3. 选择低脂食物:减少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鱼类、豆制品等低脂食物的摄入。

4. 合理搭配食材:尽量多食用含有镁、钾等矿物质的食物,如黑木耳、豆类、绿叶蔬菜等。

四、中药调理,辅助治疗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调理方法:1. 丹参调理: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降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情绪管理》课件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情绪管理》课件

精神紧张的原因、压力的来源
职业压力大 家庭不和睦 人际关系
疾病 焦虑、抑郁
高血压
缓解紧张、释放压力的方法
一起来说说: 情绪不好的时候 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缓解紧张、 是否压力的?
如何有效缓解紧张、释放压力
深呼吸缓解法
跟着声音一起来学习深呼吸~
如何改善睡眠质量、避免失眠
晚饭不宜过量
睡前避免剧烈的体力或脑力劳动
睡前泡个脚、洗个热水澡
作息规律
及时就医
调整平和的心态
学习沟通交流的技巧
与人沟通的技巧 (1)分析辨别,认清问题; (2)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3)用心聆听对方; (4)复述,请对方核实
学习沟通交流的技巧
与医生沟通的技巧
(1)准备:列出您最关心的事和问题; (2)询问:询问有关您的诊断、检查、 治疗和随访的问题; (3)重复:将和医生讨论的关键点复 述给医生听; (4)采取行动。
高血压患者情绪管理
1、回顾上次课的内容 2、行动计划完成的怎么样?
组员汇报计划的完成情况 我上次的计划是。。。。。。完成情况是。。。。。。
完成
部分完成 未能完成 另一个计划
如未完成,请讲一下原因
了解心理平衡和健康的关系
心理平衡的益处:
抵制负面情绪、 保持愉悦心情
开朗乐观、易于长寿
保持健康的体魄
有助于保持血压正常

八段锦学习
八段锦第六式
总结预告
复习今天学习内容 每周5天练习八段锦,上下午
各1次 规范测血压并记录 每周3-5天睡前用热水泡脚
下节课内容和准备 • 把自己吃的高血压药药盒带过
来。

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

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

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是保持大脑供氧和营养的重要机制。

当身体处于不同的环境和生理状态下,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机制会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大脑能够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它的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大脑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在静息状态下,人体的正常收缩压大约为12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约为80毫米汞柱。

这个范围内的血压可以确保大脑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维持其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当我们进行身体活动或者面临应激时,血压会自动上升,这是为了应对身体的需求增加。

血压的上升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作用来实现。

当我们身体活动增加时,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可以使心脏收缩力增加、心率加快,从而增加血压。

同时,交感神经系统也可以收缩血管,增加血液的压力。

与此同时,大脑的自动调节机制也会对血压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如果血压上升过高,大脑会引起血管扩张的反应,以降低血压。

这是通过释放一种称为一氧化氮的信号分子来实现的。

一氧化氮可以促使血管平滑肌松弛,使血管扩张,从而减少阻力,降低血压。

这个反应的目的是避免血压过高对大脑的伤害。

另一方面,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也对维持大脑功能至关重要。

大脑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消耗器官,它占据了全身血液循环的约20%。

在保持血压恒定的情况下,脑血流量会自动调节以满足大脑代谢需求的改变。

这个自动调节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和脑血管自身的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当大脑代谢需求增加时,比如在学习或者进行复杂任务时,血管内皮细胞可以释放出一种称为内皮源性舒张因子的物质。

这个物质可以导致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

此外,脑血管本身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

当大脑被刺激时,脑血管可以迅速扩张以增加血流量,保持大脑功能的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是身体保持大脑供氧和营养的重要机制。

血压的自动调节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作用来实现,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主要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和脑血管本身的调节来实现。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方法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方法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方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往往会伴随着心理压力的增加。

长期承受心理压力不仅会加重高血压病情,还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寻找心理压力缓解的方法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寻求支持等方面,为高血压患者探讨心理压力的缓解方法。

一、调节情绪情绪的变化往往会对血压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调节情绪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1.1 建立积极态度:高血压患者应通过建立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压力,提升自信和抵抗力。

1.2 学会情绪管理: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学习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来应对压力,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冥想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平复情绪,降低心理紧张度,从而减少心脏负担和控制血压。

二、放松身心通过放松身心,高血压患者可以缓解压力,降低血压。

2.1 运动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释放紧张情绪,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2 艺术疗法:绘画、音乐、写作等艺术疗法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良好方式。

高血压患者可以尝试通过这些方式来表达内心情感,放松身心。

2.3 温泉疗法:泡温泉不仅可以舒缓肌肉和关节的疼痛,还可以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选择温泉疗法,享受身心的放松和舒适。

三、寻求支持高血压患者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不能孤立于自身,应积极寻求适当的支持。

3.1 家庭支持:家庭是患者最重要的支持者,家人的关心和理解非常重要。

患者应与家人沟通,分享病情和压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安慰。

3.2 亲友支持:与亲友、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可以增强社会支持,减轻心理压力。

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与亲友约会、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缓解情绪压力。

3.3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是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者,他们可以帮助患者分析问题、化解压力、建立积极的心态。

情绪的生理机制

情绪的生理机制

.
5
如图说明各种情绪状态下的呼吸请况:
.
6
.
7
• ﹡心率、血压和血管容积:情绪状态下, 一方面表现为心跳速度和强度的改变;另 一方面表现为外周血管的舒张与收缩的变 化。恐惧或发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 大脑血管舒张、脸部血管收缩、面色苍白。
.
8
• ﹡皮肤电:情绪状态下血管收缩和汗腺分 泌引起皮肤电阻的变化。在紧张情绪下皮 肤导电电流会有所增加。
.
17
注意!
• 但应该注意的是,引起生理变化的原因有 时并不一定是由于说谎,也可能是被试的 紧张或对某些语言有情绪上的反应。另外, 惯于说谎者,或是了解测谎仪原理的人, 在说谎时并不一定会显示出明显的生理变 化。
.
18
三、情绪的生理反应与心身疾病:
•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是在发病、 治疗和愈后过程中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 相关的躯体疾病。现代心理学和医学的研 究越来越多发现,很多躯体疾病都与人的 心理状态有关。
.
19
(一)心身疾病的心理致病因素:
• 在认知、情绪和主观能动性方面的心理活 动过程中,只有情绪活动是与有机体的躯 体反应相联系的。
• 若长期处于忍受超过躯体可以承受的极限 时,就会发生某些躯体疾病。如:愤怒、 焦虑、惊恐等情绪的持续作用,会造成心 血管机能絮乱,出现心律不齐、高血压、 冠心病和脑溢血等疾病。
.
9
如图皮肤电反应:
.
10
• ﹡内、外分泌腺的活动:悲伤或过于高兴 会使人流泪、焦急时出汗、紧张时口干。 分泌增多。
• *内分泌腺在情绪状态中的反应比较明显, 如:紧张和焦虑时会使肾上腺素。
.
11
如图是恐惧与愤怒时不同类型的生理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与高血压、脑血栓的对应关系和疏导每一个人都受到过疾病的困扰,也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

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对于疾病的认知也越来越科学,但同时也出现了对于疾病越来越生理化的认识。

其实,疾病的产生与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的困扰会不断作用于我们的机体,影响着细胞和器官。

所以,了解疾病和治愈疾病,需要我们对心理的因素有充分的认知。

一、健康是一种生命的境界人的生命有两个系统,外在的物质表现和内在的精神世界,二者互为支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已不再局限于单指身体的健康,同时还包括心理的健康。

对于人类来说,健康已不再只是一种身体的状态,更是一种生命的境界。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做出了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包括: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这十条细则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后六条则为躯体健康方面的内容。

也就是说,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同时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等。

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有机的结合体。

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拥有良好的状态时,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健康。

既然人的健康来自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那么对疾病的研究和诠释也应该立足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身体是一种物质的表现,是有形的,可以用仪器观测和检验;心理则是一种感受,是无形的,无法量化的。

早在五千年以前的《黄帝内经》中,就为健康总结出了以下结论:健康取决于人体的阴阳平衡,阴阳失调导致疾病产生。

如今,中医学理论依然还在应用阴阳、五行学说,研究着事物的变化规律,揭示事物运动变化中的生克关系。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而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肺属金。

每种情绪都有相对应的脏器,同时各个脏器之间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平衡的关系。

从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中我们知道:一种心情对某一脏器有“养”的作用,但同时对另一脏器也有“伤”的作用,只有保持淡定平静的心情和不骄不躁的处世态度,才能使全身的脏腑器官共同达到平衡,不受伤害。

中医对于疾病的研究建立在人体各部分的相互作用以及心理情绪影响的基础之上,同时综合了养生、医学、哲学、自然科学等多种学科。

作为一种宏观且注重整体的医学,中医强调的是人与环境的统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组织器官都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而且因为受中华传统文化和朴实唯物主义的影响,中医对疾病的研究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以展开。

所以,中医解病讲究的是解毒与平衡,只要身体中的各个器官达成平衡就会百毒不侵。

同时,中医还强调通过养生的方式主动预防疾病,在创造人体内在脏器和谐的过程中改变自身与外在的世界。

中医解病并不以消除病症为目的,而是强调整个人体环境的和谐与平衡,简单来讲就是扶正祛邪。

在明晰病因后,中医并不主张找到致病源并杀死它,而是通过调节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在加强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同时激发人体的内在潜能,靠人体自身的力量来治愈身体的不适,使人体更加健康。

就是说,当我们通过用药物等方法改变人体环境使之达到阴阳平衡时,病菌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人体自然就会痊愈。

二、高血压心理学家就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被试者坐在特制的椅子上,同时对他的血压进行监测。

实验开始后,在不知不觉中,椅子会按照预先的设定突然向后倒下。

从血压监测中看到,椅子突然倾倒造成的猝然惊吓,会使被试者的血压每分钟升高20毫米汞柱。

经过多次重复后,被试者已经知道椅子会突然倒下,所以只要坐到那个椅子上,即使不发生突然的惊吓,他的血压也依旧会上升。

因此,有人把这种椅子叫作“血压升高椅”。

事实证明,我们身体的状况来自于心灵所创化的程序,当外在的环境或遭遇触碰到内在程序的开关时,程序就会启动,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执行程序后的结果——生病。

很多医学观点也因此而认为应当使用所谓的锯断、切除、杀死细菌来治病,这种观念显然是对身体的另一种伤害。

其实,很多身体的问题来自于思想所创造的情绪,当心智出现问题却没有办法寻求解脱的时候,就会透过身体来表达,这通常是心智给予我们的最后警讯。

现代医学通常不会去了解患者心智层面的问题,而只是针对身体来处理,但给患者开药、打针或手术的治疗方法却只能起到杀死患者体内与之有关的细菌的作用,却无法抑制细菌的再生,自然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治愈疾病。

而我们的方法是改变理念,从根本上解决病源并进行修复,既然“病由心生”,那么,我们就要从心灵中寻找病源,在调心的同时,从根本上清除病根,即“病由心解”。

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情绪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当今被看作三大慢性疾病之一的高血压,更是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高血压的诱因有很多,除了患者本身的体质外,还与外界的环境、生活习惯、饮食、遗传等有着很大的关系。

但是,从疾病产生的根源去考虑,我们会发现其实情绪才是引起患者血压高的最重要因素——人的情绪波动很容易引起血压的变化。

我们发现即使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也经常都是处于焦虑、紧张、愤怒、恐惧、压抑等情绪波动中,或者是因为承受着繁重的社会压力、长期处于过度的精神疲劳中。

研究证明,愤怒或痛苦的情绪会增加人体动脉外周的阻力,引起人体舒张压的明显上升;恐惧的情绪会使心脏输出的血量增加,导致人体的收缩压升高。

当人们的谈话涉及工作上的不如意、婚姻家庭的不和谐或者经济上的困难时,人的心电图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血压会明显升高。

特别是当不小心刺激到高血压患者的情绪时,患者的病情就会明显加重,甚至会使其原本波动性的高血压转变为持续性。

可见,情绪是引起人体血压变化最直接因素之一,特别是人内在的心境充满悲伤、自责、沮丧、愤怒、高度紧张、急躁好胜、激动等情绪时,很容易就引发高血压病,所以要想彻底摆脱高血压的危害,不被高血压所困扰,就应该从情绪入手,改变存储在人心智中驱使血压上升的情绪因素,减缓或消除让人血压升高的情绪因素。

高血压本身并不应该算是一种疾病,它只是人体的一种生理状态,但会给人带来很大的生活困扰。

一般来说,患者所服用的降压药物只是能暂时起到快速降低血压的作用,却控制不了血压的再次上升。

所以,当人被诊断为较为严重的高血压时,也就意味着需要长时间服用降压药。

我们要知道,所有的检查报告、数字、身体指标都是“果”而不是“因”。

调理疾病,从“果”入手只能一时缓解疾病的状况,看上去患者好像是指标受控了,但实际上用不了多久,情况就会再次出现。

只有从造成疾病的“因”入手,才能更好地疗愈疾病。

人生就像是一次翻山越岭的长途跋涉,当我们在途中遇到“老虎”被“老虎”追赶时,心脏就会比平时更加用力地搏动以提供给身体各部分足够的能量来应变,这时人的血压就会升高;甩掉“老虎”后,身体各部分不再需要太多的能量,所以心脏也不再需要激烈的搏动,人的血压就会自动下降。

可是有的人即使已经成功摆脱了“老虎”的追赶,还是会担心什么时候会再碰到“老虎”,并为此而忐忑不安——现实中的高血压患者通常都属于第二类人。

在心智中始终存在着被“老虎”追赶时的情绪“种子”。

当再次出现过往类似环境,就会不断上演着被“老虎”追赶的画面——那种紧张、恐惧的情绪也会再次重复,引起血压不断地升高,最终形成高血压病症。

《素问·举痛论》中的“怒则气上”讲的就是情绪导引身体气也就是能量形成定向性反应。

人的身体忠实地反映着内在的状况。

我们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些让我们着急、紧张、恐惧而使得血压上升的事情,这些事情所产生的情绪都会存储在心智中。

如每个情绪都使我们的血压上升0.1厘米汞柱的话,那么,情绪存储越多,我们的血压就会越高。

当血压越来越高,到达我们的限量时,不知道什么时候的一次着急、紧张或恐惧,就会使人爆发中风,甚至因此而瘫痪在床。

我们知道,情绪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而我们的身体却又无比忠实于我们的心灵,无论我们是在为过去愤怒不满,还是在为现在烦恼忧愁,或是在为未来惶惶不安,我们的身体都会跟着反应。

起心动念间,内在的每一个念头和感受都可能演变成我们身体的病症的“种子”。

当然,高血压显示的更多是人在当下的心灵程序,当内在的没有得到化解的情绪压力越积越多时,血压就会上升,面对内在的情绪采取的对抗增大,血压也会上升。

所以,作为高血压患者,要懂得释放、化解、消除自己内在的情绪,平静对待所发生的一切。

部分情绪与高血压疾病的对应关系归纳如下:第一,对已经过去的事,因选择不妥而产生的后悔、窝囊、冤枉、委屈情绪;第二,盼望好的结果,但事与愿违,产生着急、紧张,做什么事心里没底、自信度低,害怕、担心等情绪。

同样的事情发生,不同的人面对时会有不同的反映与结果。

有的人会产生很大的情绪,甚至激动得难以控制,而有的人却能处惊不乱,不会大悲大喜,甚至还能看透生死,超然于天地之间。

有人受惊吓时会小便失禁,就是“恐则气下”的表现;有人发怒时,面色通红,太阳穴处青筋暴露,则是“怒则气上”的表现;当我们高兴过度时,会感觉上不来气,这种气短是心脏功能失调造成的,中医内伤病因理论中有喜伤心、怒伤肝等论述;如果受了过度的惊吓,会使人胆区的气血发生变化,气血被引向胆区,所以中医有“惊伤胆”的结论;恐惧过度会使人脸色发白、腿脚发软,这是肾的功能受到了影响。

西医解释为:“不同心理状态激发产生不同化学物质,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而发生反应。

”当我们的心理和心情发生变化时,身体的相关部位就会有相应的变化和反应。

当我们想要吃东西的时候,口、舌和胃等消化器官就会有反应;想要看的时候,视觉器官就要发生变化;想要走的时候,运动器官会有反应。

血压的变化也反映着人面对生活的态度。

高血压患者身上大都具有这样的特质:凡事要求高,期望所有的事都如自己所想象的一样完美,一旦未能如愿就会产生情绪,导致血压的升高。

血压升高往往可以通过药物控制暂时克服下去,但是这次血压升高的情绪记忆会一直留在身体里,累加在之前的情绪记忆中。

以后一旦被触及,血压就会上升到累加后的程度;如果还有其他事情再引发血压升高,那么这种情绪的记忆就会不断叠加,血压也会继续升高,直到我们的身体再也承受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