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
三调成果定义
![三调成果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af144b2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6.png)
三调成果定义
【实用版】
目录
一、三调成果的定义
二、三调成果的内容
三、三调成果的作用和意义
正文
【一、三调成果的定义】
三调成果,是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所取得的成果。
三调是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和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旨在全面查明我国国土资源现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国土资源信息。
【二、三调成果的内容】
三调成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土空间利用现状:详细记录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等情况,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等各类土地资源。
2.土地质量及潜力评价:通过对土地的肥力、环境质量、适宜性等进行评价,揭示土地资源的优劣和潜力。
3.国土资源权益管理:明确了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等权益,为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提供依据。
4.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全国国土资源信息数据库,为国土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三调成果的作用和意义】
1.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三调成果为国家政策制定、规划编
制、项目布局等提供了详实的国土资源数据,有助于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促进国土资源合理利用:通过对国土资源的全面调查和评价,有助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科学合理地安排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国土资源保护:三调成果为国土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加强土地、水资源、矿产等资源的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4.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三调成果为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有助于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效能。
热点06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原卷版+解析)
![热点06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原卷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153d2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8.png)
2021年8月时政热点专题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21年8月25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全国主要地类数据。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耕地12786.19万公顷(191792.79万亩),园地2017.16万公顷(30257.33万亩),林地28412.59万公顷(426188.82万亩),草地26453.01万公顷(396795.21万亩),湿地2346.93万公顷(35203.99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530.64万公顷(52959.5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955.31万公顷(14329.61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28.79万公顷(54431.78万亩)。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成果全面客观反映了我国国土利用状况,也反映出耕地保护、生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
可结合我国土地资源进行考查,主要考点有: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资源分布、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
1.我国土地利用结构(1)利用类型:主要有农业用地(耕地、草地、林地等)、建设用地和通常情况下难利用的土地等。
(2)利用条件:利:总量丰富,类型齐全;弊: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低,耕地少,通常情况下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
2.土地资源分布我国耕地和林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干湿地区),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
林地则主要分布在山区(地形)。
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干旱、半干旱区(干湿地区),主要用于牧业。
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草场退化、土地污染等。
(2)对策: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原创)2021年8月25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全国主要地类数据(如下表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内外业核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内外业核查](https://img.taocdn.com/s3/m/b8bbe4b659eef8c75ebfb386.png)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
级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核
(国土资发〔2014〕127号)
查
主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
要
保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12号)
依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第五
据
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土
四、内业核查
B.新增耕地检查 对未提供举证照片,影像判读能够准确认定为耕地的,认定通过检查。 对举证照片为耕地的,认定通过检查。
四、内业核查
对新增耕地不得标注未耕种属性。(增加的内容)
WG
新增耕地,标注“WG”,认定为错误图斑
四、内业核查
(2)园地、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图斑 A.调查为园地的图斑,遥感影像和举证照片为果园、茶园、橡胶园等种 植园用地的,认定通过检查。
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认定的临时用地
三、技术路线与流程
三、技术路线与流程
01
自动比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叠加 处理技术,实现多源矢量数据的快速叠加处理,
遵循相应的逻辑规则,自动筛查错误图斑。
内业核查。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正射影像图、实
02
地举证照片,与国土调查数据库中的相关土地利 用数据叠加套合,全面对比检查调查地类与影像
互联网+在线核 查与外业核查
互联网+在线 核查
国家 改库
数据 库质 量检 查
复核检查
是否通过
国 家
不通 过
修
不通 过
正
是否
外业实地调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5106024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1.png)
第三次全国国⼟调查成果第三次全国国⼟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调查领导⼩组办公室2019年5⽉1 范围本规定规定了第三次全国国⼟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的⽬的、任务、程序、内容、⽅法、要求和质量控制及评价等。
本规定适⽤于第三次全国国⼟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期的引⽤⽂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规定,然⽽,⿎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研究是否可使⽤这些⽂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规定。
《中华⼈民共和国⼟地管理法》《中华⼈民共和国⼟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地调查条例》《⼟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第三次全国⼟地调查总体⽅案》(国⼟调查办发〔2018〕1号)《第三次全国国⼟调查实施⽅案》(国⼟调查办发〔2018〕18号)《第三次全国国⼟调查技术规程》(TD/T 1055-2019)《第三次全国国⼟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案》(国⼟调查办发〔2019〕4号)《第三次全国国⼟调查技术问答》(国⼟调查办发〔2019〕6号)《关于调整第三次全国国⼟调查有关内容与要求的补充通知》(国⼟调查办发〔2019〕7号)《第三次全国国⼟调查技术问答》(第⼆批)(国⼟调查办发〔2019〕9号)3总则3.1⽬的与任务3.1.1⽬的国家统⼀组织,遵循实事求是、以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按照统⼀的成果核查规范和标准,对各省(⾃治区、直辖市)提交的国⼟调查成果进⾏内业全⾯核查和外业重点核查,保证调查成果真实、准确、可靠。
3.1.2任务国家组织专业队伍,对经省级检查合格的地⽅调查成果进⾏核查,检查图斑的地类、边界、属性标注等信息与实地现状的⼀致性和准确性,检查专项调查成果的正确性。
核查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地利⽤现状调查成果核查(含相关专项⽤地调查成果核查),同时,开展⼟地权属调查成果核查,并相应开展调查成果质量评价等⼯作。
浅谈第三次土地调查的作用及成果
![浅谈第三次土地调查的作用及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cace697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1.png)
浅谈第三次土地调查的作用及成果发布时间:2021-01-18T06:07:56.42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0年第23期作者:苏健[导读] 国家依照有关法律、条例规定,部署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使国土调查成果得到全面的迭代。
基于二调成果,对土地利用基础数据进行了全面完善细化。
鄄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菏泽 274600摘要:在当下的经济发展环境下,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与国土管理工作的需求已经不相适应。
变更调查主要是叠加影像,而对于调绘错误、地类图斑精度错误更正并没有全面的展开,虽然二调的成果在不断地更新,但是在完备性以及适应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国家依照有关法律、条例规定,部署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使国土调查成果得到全面的迭代。
基于二调成果,对土地利用基础数据进行了全面完善细化。
关键词:第三次土地调查;成果;作用土地调查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制度,是对我国土地资源进行全面查实的手段。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在第二次成果的基础上,对全国国土的基础数据进一步全面完善细化,以掌握更加全面准确的全国国土资源状况和变化。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作用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开展,主要是为供给侧结构改革服务,以使其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在当前的环境下,我国的多项工作都对土地基础数据信息有更高的需求,第三次土地调查,能够对全国的土地利用状况有更全面的掌握,可以为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精准的依据。
另外,能够更好的落实我国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我国的耕地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作为农业大国,耕地和粮食是农民生产的基本资料和生活的基础保障。
通过第三次土地调查,使全国耕地的分布、质量和数量等情况得到更全面的掌握,有助于更好的实施耕地保护。
再者,我国现阶段的城乡发展正处在重要时期,建设用地的供求关系不平衡,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全国各地区的建设用地情况进行全面查清,才能够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规划,提高用地效率。
三调成果定义
![三调成果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d31b3ba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6.png)
三调成果定义摘要:一、背景介绍二、三调成果定义的概述1.三调成果的定义2.三调成果的分类三、三调成果的具体内容1.调查成果2.分析成果3.规划成果四、三调成果的应用领域五、三调成果的意义和价值正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简称“三调”)应运而生,旨在全面掌握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成果定义,是对这一重要调查工作的总结和提炼。
二、三调成果定义的概述1.三调成果的定义三调成果是指在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过程中,通过采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分析大量数据,形成的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系统性、全面性、准确性的成果。
2.三调成果的分类三调成果主要包括调查成果、分析成果和规划成果。
三、三调成果的具体内容1.调查成果调查成果是三调的基础性成果,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及分布、地形地貌、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湿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
2.分析成果分析成果是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各类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形成的关于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利用状况等方面的成果。
3.规划成果规划成果是基于调查和分析成果,制定的关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规划方案。
四、三调成果的应用领域三调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等领域,为政府决策、企业管理和社会公众参与提供重要依据。
五、三调成果的意义和价值三调成果对于了解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制定和实施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汇报ppt课件
![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汇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b8c6b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1f.png)
土地变更调查-全国土地调查区别
延时符
总量数据
全县第三次国土调查总面积为916.79平方公里(137.52万亩),其中农用地114.84万亩,占83.50 %,建设用地16.63万亩,占12.10%,未利用地6.05万亩,占4.40% 。
主要地类面积结构表
单位:亩、%
地类名称
面积
占比
建设用地数据
全县建设用地共16.63万亩,主要为住宅用地10.05万亩,占60.43%;交通运输用地2.57万亩(不含农村道路),占15.45%,还包括少量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工矿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水工建筑用地和空闲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调查成果介绍
未利用地数据
未利用地面积6.05万亩,主要包括其他草地1.39万亩,占22.98%;河流、湖泊水面4.57万亩,占75.53%;还有少量的内陆滩涂、盐碱地、裸土地。
16.62954
6.04881
地类变化分析
总体变化情况
二次调查与三次调查地类面积变化对比表
单位:万亩
地类名称
二次调查
三次调查
变化量
耕地
89.12
95.45
6.33
种植园用地
5.57
3.71
-1.86
林地
2.76
8.07
5.31
草地
2.08
1.39
-0.69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15.29
13.78
变化的原因——河流水面和内陆滩涂:三次调查调查精度的提高导致
延时符
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一、现阶段工作对重点地类的数据做进一步的比对分析,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对耕地后备资源加强核实,摸清后备资源的数量和分布;结合省级复审意见,修改完善数据库内容,等待国家核查意见。二、下一阶段工作针对国家下发意见修改数据库成果;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和部署开展统一更新时点。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坡度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坡度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789612bf524ccbff021841b.png)
附件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坡度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二〇年四月目录1 范围 (1)2 核查依据 (1)3 总则 (1)3.1 核查目的 (1)3.2 核查方法 (1)3.3 基本原则 (1)3.4 核查要求 (2)4 核查流程 (2)5 核查准备 (3)5.1 资料准备 (3)5.2 抽样 (3)5.3 数据预处理 (4)6 成果核查 (5)6.1 坡度图核查 (5)6.2 耕地坡度核查 (5)7 成果评价 (5)7.1 坡度图评价 (5)7.2 耕地坡度评价 (6)7.3 批成果评价 (6)附录1:“三调”坡度图成果核查报告 (7)附录2:“三调”耕地坡度成果核查报告 (9)1范围本规定明确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耕地坡度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的目的、方法、原则、要求、流程、评价等。
本规定适用于“三调”中耕地坡度调查成果的核查。
2核查依据●《关于进一步核实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坡度数据的通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利用DEM制作坡度分级图技术规定》(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3总则3.1核查目的耕地坡度是耕地资源的重要属性,直接关系到耕地保护政策制定、耕地生产能力评价等工作。
为进一步保障“三调”坡度调查成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各省级三调办提交的耕地坡度调查成果进行国家级核查。
3.2核查方法利用基础测绘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通过内业叠加对比计算等技术,实现耕地坡度调查成果的核查。
3.3基本原则3.3.1采用抽样方式核查以省为检查对象,以县为抽样单元,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样本,抽样数量不少于《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并综合考虑不同生产单位、地形地貌特征和耕地覆盖情况。
3.3.2采用同源DEM数据核查对于“三调”坡度图生产中使用1:1万DEM的,采用同源的1:1万DEM进行核查;对于“三调”坡度图生产中没有1:1万DEM的,采用同源的DEM进行核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9b62babbb84ae45c3a358c4c.png)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发表时间:2019-07-22T11:35:00.547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3期作者:谭云兵[导读] 开展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目的是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
谭云兵安化县自然资源局湖南益阳 413500摘要:开展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目的是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
全国国土调查是政府实时掌握国家土地资源具体使用情况的方式,也是我国政府提升土地资源开发和使用效率的基础。
我国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于2017年年底以不同于二次调查的方式在国家规定具体调查方向、范围、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内外一体化调查及问题图斑互联网+举证的双轨制调查方式,最终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本文就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展开探讨。
关键词:“二调”;“三调”;国土调查引言“三调”是“二调”的继承和发展,即“三调”是以“二调”的成果为基础,“三调”细化了已有的内容、更新变化的内容、增加了缺少的内容。
“三调”较“二调”在数学基础、遥感影像精度、成图比例尺、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土地分类、核心技术、调绘方式、工作路径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具体的变化,同时增加了部分内容。
1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工作要点(1)土地现状调查。
调查土地的现状是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该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相关规定,对土地的技术标准进行调查,并且根据特定的比例,调查辖区中每一块土地的范围以及面积等。
(2)土地权属调查。
借助相关部门的土地所有权证明结果以及补查数据,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目前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其他情况以及集体土地的所有权。
(3)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
按照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以及土地的调查结果,再根据土地的用地评价需求以及精细化的管理情况,能够细化耕地,并且深入调查已经经过审批但是并没有予以使用的土地。
(4)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创建。
按照既定的数据库的标准,进行和土地调查数据相关的数据库的建立,便于能够快速掌握城市以及农村中的土地使用情况,并且实现对农田以及其他土地情况的全面调查管理。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83cce7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3.png)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目录一、前言 (2)1.1 调查背景与目的 (2)1.2 调查范围与内容 (3)1.3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5)二、主要数据概述 (6)2.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数据 (7)2.2 土地利用面积与分布数据 (8)2.3 土地质量等级数据 (9)2.4 土地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数据 (10)2.5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11)三、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12)3.1 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及比例变化 (13)3.2 城镇村用地变化情况 (16)3.3 交通运输用地变化情况 (17)3.4 水利设施用地变化情况 (18)3.5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9)四、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 (20)4.1 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1)4.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3)4.3 加强土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24)4.4 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绿色发展 (25)五、结论与建议 (26)5.1 结论总结 (27)5.2 建议与措施 (28)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9)一、前言本次“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总结和评价我国国土调查的最新成果,展示国土调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宏观决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报告基于广泛的调查数据收集、深入的数据分析以及全面的综合评价,全面反映了我国国土资源的现状、变化和潜力,以期为国家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土调查工作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本次调查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新进展和新突破。
本次报告从内容构成上分为多个部分,依次展示调查的主要发现、问题挑战、应对策略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遵循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力求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期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社会公众提供客观、全面的信息支持。
1.1 调查背景与目的我国于2018年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全国范围、全面细化的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采集,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应用探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应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c7eed3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d.png)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应用探讨摘要:目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已结束,而其成果却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国土空间规划、年度变更调查、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等工作中。
同时,由于本次调查获得了翔实准确的国土利用现状数据,调查成果也是国土利用动态监测、违法用地监测、自然资源科学管理等工作开展的基础。
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成果的具体应用,从而分析其在各种工作中的应用方式及重要价值。
关键字: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成果应用引言:伴随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结束,其他以此为基础展开的工作也陆续开始,为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提供依据,对编制、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为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数据支撑将二调到三调近十年来的用地变化情况进行梳理,通过纵向比对分析,同时与国内同等城市进行横向比对分析,理清相应地类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差异,分析其内在成因,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国土空间的编制提供了数据基础。
(1)在“底数”与“底图”分析中的应用三调”成果数据作为一种可覆盖全部规划范围的数据,可较好地弥补传统城市总体规划中数据不全的问题,并可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中核心的“底数”与“底图” 问题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源,特别是关于各类用地的统计与空间叠加分析方面。
(2)在评价与评估中的应用基于“三调”成果数据的用地类别,利用 GIS 空间叠加分析,可以为评价与评估用地冲突、发展演化等问题提供支撑依据。
(3)在规划编制方案中的应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三线”划定与“国土空间用途分区”,涉及到全域的土地利用功能再整合。
“三调” 成果数据一方面可为这项工作提供较为直接的判断依据;另一方面通过与其他类型数据的空间校核分析,可为各项功能区范围划定提供决策支撑依据。
此外,“三调”成果数据还可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土地整治分析提供依据。
2为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提供数据支撑目前的耕地占补平衡主要是通过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成果进行体现,随着“三调”成果的应用,耕地质量保护考核指标有可能从原有的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成果考核转变到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的考核。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省级核查技术与方法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省级核查技术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40fc71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6.png)
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29TANSUOYANJIU探索研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化调查,是进入新时代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基础国情国力调查。
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建立各级国土调查数据库,丰富国土资源大数据成果,健全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提供翔实的数据基础。
省级核查是保证“三调”成果真实、准确、可靠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一、核查流程(一)技术方法充分运用遥感RS (Remote Sensing )、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System )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和国土调查云等技术手段,采用计算机自动比对与人机交互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抽样检查相结合,内业核查、“互联网+”在线核查和外业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检查“三调”成果数据与遥感影像、举证照片和实地现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二)技术流程核查工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数据接收、自动对比、内业核查(抽检、详检)、整改、复检、在线互联核查、数据库质检、质量评定等。
接收到“三调”成果后,首先对成果进行完整性、符合性检查。
其次是利用核查软件对调查成果进行自动比对筛查。
然后进行内业一致性检查,包括内业抽检和详检。
先随机抽取两个乡镇的调查成果,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对照遥感影像和举证照片,逐图斑检查地类认定、边界套合、属性标注等信息是否与实地现状一致,并逐一记录检查结果。
抽检合格后开展全面的内业详检,抽检不合格退回县级进行成果全面整改,并将整改成果重新上交省核查组,省核查组复核后进行再次抽检。
内业详检完成后,核查组及时向各个县(市、区)三调办反馈核查意见,县级三调办根据省级核查意见进行全面整改,不得调整省级核查意见以外的图斑,完成后再次上交成果。
核查组对县级整改后的成果进行复检,对存在疑问的重点图斑进行在线互联核查及外业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省级核查技术与方法□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登记中心 沈少泽 张嫣然 王 瑜重新提交不通过不通过不通过不通过不合格不合格县级三调成果数据接收完整性、符合性检查县级整改内业详检内业抽检自动比对意见反馈县级整改完善县级三调整改成果上交数据库质检复核在线互联核查全面比对质量评定成果上报▲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省级核查工作流程图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30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实地核查,复检通过后利用国家数据库质检软件进行统一质检。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5676086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0.png)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国土调查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在工作方式、技术手段及主要任务等方面都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其成果将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介,其次探讨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然后就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主要技术以及对“三调”成果运用的展望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引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摸清我国自然资源基础家底的一次重要行动。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
1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概述第三次国土调查是对于现有土地资源现状的调查,有利于国家更加完整而准确的掌握土地资源的使用状况,制定了专门的技术规程和工作方法,需要按照《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搜集各类基础资料,采用最新的土地分类方法,充分利用“3S”一体化外业调查、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等新技术,查清楚各类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并对耕地和城镇村内部土地进行细化调查。
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日前,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并于2021-8-26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有关情况。
“三调”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全面查清了全国国土利用状况,建立了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国土调查数据库。
全面掌握了全国主要地类数据:(一)耕地12786.19万公顷(191792.79万亩)。
(二)园地2017.16万公顷(30257.33万亩)。
(三)林地28412.59万公顷(426188.82万亩)。
(四)草地26453.01万公顷(396795.21万亩)。
(五)湿地2346.93万公顷(35203.99万亩)。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标准分幅接合图表制图关键技术研究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标准分幅接合图表制图关键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b0b3b8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9.png)
浙江测绘2020年第2期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标准分幅接合图表制图关键技术研究任晓磊,邹建胜,叶嘉琦(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杭州311100)1引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1]。
通过三调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详实准确的全国国土利用现状和自然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需要[2]。
国土调查为保证全国调查范围面积不重不漏,保证全国汇总面积真实准确,在调查前需先确定各调查区的控制界线和控制面积[3]。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由省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确定各县级调查界线,计算控制面积以及制作标准分幅接合图表,提供各县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使用。
标准分幅接合图表制作精细良好程度,直接影响三调数据成果精度,是整体三调工作开展前非常重要工作内容。
2技术路线本文基于国家制作下发的省级勘界成果作为行政界线(省级控制界线)数据和1:5000比例尺标准分幅结合表数据完成三调土地调查标准分幅结合图表制作。
标准分幅结合表计算控制面积后,与叠加行政界线计算整幅和破幅面积后完成面积平差;根据行政区划名称拆分,获得行政区划分幅结合表;按各个行政区划所占图幅大小及外图廓格式需要,由1:5000比例尺标准分幅结合表,自动计算标注所需的外图廓属性数值;最后将外图廓和行政区划分幅结合表加载至同一模板,区分格式标注显示相应属性信息,经过图廓整饰后,完成三调标准分幅接合图表制作。
图1三调标准分幅接合图表制作总体技术路线图2.1控制面积计算计算省、市、县行政区域界线控制面积时,以标准分幅图为单位,以图幅理论面积为控制,对标准分幅矢量界线数据,计算图幅内各方控制面积[4]。
三调成果定义
![三调成果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15535fb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9.png)
三调成果定义摘要:一、背景介绍二、三调成果定义的概述1.三调成果的定义2.三调成果的特点三、三调成果的具体分类1.第一类三调成果2.第二类三调成果3.第三类三调成果四、三调成果在我国的应用1.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2.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3.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五、三调成果的意义和价值1.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2.对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指导作用3.对于科研和教育的推动作用六、结语正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自然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工作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三调成果应运而生,成为了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依据。
二、三调成果定义的概述2.1 三调成果的定义三调成果,即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简称“三调”)的成果。
这是我国自1996 年和2009 年后,第三次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以获取详尽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土地质量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
2.2 三调成果的特点三调成果具有数据准确、内容详尽、实时更新等特点,能够全面反映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变化情况。
三、三调成果的具体分类3.1 第一类三调成果第一类三调成果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土地质量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
3.2 第二类三调成果第二类三调成果主要是对各类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的成果,如土地资源潜力评估、土地利用效益评估等。
3.3 第三类三调成果第三类三调成果主要是对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提出政策建议和规划方案的成果,如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生态保护规划等。
四、三调成果在我国的应用4.1 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三调成果为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和信息,有助于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政策,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4.2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三调成果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效。
4.3 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除了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三调成果还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坡度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坡度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789612bf524ccbff021841b.png)
附件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坡度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二〇年四月目录1 范围 (1)2 核查依据 (1)3 总则 (1)3.1 核查目的 (1)3.2 核查方法 (1)3.3 基本原则 (1)3.4 核查要求 (2)4 核查流程 (2)5 核查准备 (3)5.1 资料准备 (3)5.2 抽样 (3)5.3 数据预处理 (4)6 成果核查 (5)6.1 坡度图核查 (5)6.2 耕地坡度核查 (5)7 成果评价 (5)7.1 坡度图评价 (5)7.2 耕地坡度评价 (6)7.3 批成果评价 (6)附录1:“三调”坡度图成果核查报告 (7)附录2:“三调”耕地坡度成果核查报告 (9)1范围本规定明确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耕地坡度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的目的、方法、原则、要求、流程、评价等。
本规定适用于“三调”中耕地坡度调查成果的核查。
2核查依据●《关于进一步核实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坡度数据的通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利用DEM制作坡度分级图技术规定》(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3总则3.1核查目的耕地坡度是耕地资源的重要属性,直接关系到耕地保护政策制定、耕地生产能力评价等工作。
为进一步保障“三调”坡度调查成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各省级三调办提交的耕地坡度调查成果进行国家级核查。
3.2核查方法利用基础测绘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通过内业叠加对比计算等技术,实现耕地坡度调查成果的核查。
3.3基本原则3.3.1采用抽样方式核查以省为检查对象,以县为抽样单元,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样本,抽样数量不少于《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并综合考虑不同生产单位、地形地貌特征和耕地覆盖情况。
3.3.2采用同源DEM数据核查对于“三调”坡度图生产中使用1:1万DEM的,采用同源的1:1万DEM进行核查;对于“三调”坡度图生产中没有1:1万DEM的,采用同源的DEM进行核查。
211072458_浙江省第三次国土调查省级数据成果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211072458_浙江省第三次国土调查省级数据成果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eadba23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a.png)
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34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土地调查是中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家底的重要手段。
2017年10月,原国土资源部正式启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旨在查明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健全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强化土地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明确各级要建立国土调查数据及专项调查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国土调查数据、专项调查数据与土地规划、基础测绘等各类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和综合分析应用,提高“三调”成果对管理决策的支撑服务能力。
一、现状与需求(一)现状问题浙江省自土地更新调查以来,经历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土地变更调查,形成了一系列调查成果数据库和影像资料。
这些数据资料受调查用途、时点及管理方式等限制,具有体量庞大(历史调查数据总量约60TB ,后续逐年还会增加)、格式多样(矢量、栅格、统计报表、文档等)、标准不一、空间性强、动态变化、来源广泛、关联性弱等特性。
新时期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既需要管理和应用好“三调”成果数据和今后历年的国土调查成果数据,也需要同步管理好更新调查以来的历史调查数据,实现数据成果的时空追溯、统一管理和应用。
然而,传统管理平台有三点不足:一是只能针对固定时期的某一类数据进行管理,无法从时空演变角度观察变化趋势;二是分析能力弱,一般能实现县域范围数据分析,但对大范围数据(特别是全省范围数据)分析往往束手无策;三是统计报表不够灵活,不能基于用户统计需求自行定制。
因此,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发展出发,迫切需要建设全新的省级数据成果管理平台。
(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平台建设的第一步,浙江省第三次国土调查省级数据成果管理平台主要功能需求有以下几方面。
1.建设统一的数据库,能够将浙江省自更新调查以来海量、多元、异构的调查成果入库,实现全省“三调”数据与土地更新调查、“二调”及历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时空衔接。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外业调查举证方法的实践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外业调查举证方法的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84c767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65.png)
浙江测绘2020年第3期I学术研究11™NG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外业调查举证方法的实践赵云辉(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杭州310000)摘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外业调查举证采用“互联网+”为主、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辅的方法,目的是验证数据成果质量,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正确、精准和真实有效。
本文介绍了外业调查举证工作总程序、实地调查举证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遥关键词:国土三调;外业调查举证;互联网+;方法1引言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简称国土三调)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基础上,全面整合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以使掌握详尽精准的全国土地利用实情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的情况,满足生产生活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各项决策性工作需要。
为确保国土三调数据成果的正确精准和真实有效,要求外业调查的同时,对农用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等重点地类进行“互联网+”实地举证,还包括图斑地类认定、记录权属和种植属性等基本信息。
外业实地举证时应全面如实详尽记录。
图1外业调查“互联网+”举证工作总程序2.2准备工作2.2.1调査基础数据的准备将内业提取的不一致图斑数据导出来,其中不一致图斑包括地方自提的不一致图斑以及国家统一下发的不一致图斑。
将导出的不一致图斑、收集的外业调查取证相关数据在ArcGIS软件中处理成符合要求的数据格式,使用国家下发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在线举证平台工具制作举证数据并导入县级举证平台(WEB端)。
2.2.2调查设备的准备集成GNSS定位芯片。
一般采用A-GPS定位技术,采用带定位功能和方向传感器的普通安卓手机或平板等设备。
由于国土三调外业调查举证图斑较多,调查设备应具有大容量内置存储,小容量设备常会出现内置存储不足的情况,进而影响调查进度和效率。
2.3实地调查举证(1)实地调查举证整体作业流程如下:举证数据,包括图斑截图、初次举证图斑以及天地图影像等,下载好后即可使用移动端举证软件进行外业实地举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省级核查方案为确保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成果省级核查任务的顺利开展,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18号)、《浙江省第三次国土调查实施方案》(浙土调查办发〔2018〕11号)、《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三调成果省级核查是我省三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我省三调成果真实、准确、可靠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一)主要目标三调成果省级核查工作由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三调办”)统一组织,由省级成果核查组(以下简称“省核查组”)具体承担,遵循实事求是、以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成果核查规范和标准,对各县(市、区)提交的国土调查成果进行内业全面核查和外业重点核查,督促地方如实上报国土调查成果。
(二)主要任务省核查组对经市级核查合格的县(市、区)调查成果进行核查,检查图斑的地类、边界、属性标注等信息与实地现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检查专项调查成果的正确性。
核查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核查(含相关专项用地调查成果核查),同时,开展土地权属调查成果核查,并相应开展调查成果质量评价等工作。
二、技术方法与工作流程(一)技术方法充分运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国土调查云等技术手段,采用计算机自动比对与人机交互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抽样检查相结合,内业核查、“互联网+”在线核查和外业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检查三调成果数据与遥感影像、举证照片和实地现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1、自动比对。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叠加处理技术,实现多源矢量数据的快速叠加处理,遵循相应的逻辑规则,自动筛查错误图斑。
2、内业核查。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正射影像图、实地举证照片,与国土调查数据库中相关土地利用数据叠加套合,全面对比检查调查地类与影像及照片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外业核查。
采用“互联网+”云计算、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通过外业核查人员现场定位,数据、照片(视频)实时传输和动态调度,开展在线举证及外业实地核查。
(二)工作流程省级核查工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数据接收、自动对比、内业核查(抽检、详检)、整改、复检、在线互联核查、数据库质检、质量评定等(流程图如下)。
三、工作内容与方法(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核查省级核查是在市级核查合格的基础上,采用“抽检、详检、复检”的方式,重点检查县级调查成果的完整性、符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1、成果核查自省核查组接收到各市三调办报送的县级三调成果后,首先对成果进行完整性、符合性检查。
其次是利用核查软件对调查成果进行自动比对筛查。
然后进行内业一致性检查,包括内业抽检和详检。
先随机抽取两个乡镇的调查成果,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对照遥感影像和举证照片,逐图斑检查地类认定、边界套合、属性标注等信息是否与实地现状一致,并逐一记录检查结果。
抽检合格后开展全面的内业详检,抽检不合格退回县级进行成果全面整改,并将整改成果重新上交省核查组,省核查组复核后进行再次抽检。
内业详检完成后,省核查组及时向各个县(市、区)三调办反馈核查意见,县级三调办根据省级核查意见进行全面整改,不得调整省级核查意见以外的图斑,完成后再次上交成果。
省核查组对县级整改后的成果进行复检,对存在疑问的重点图斑进行在线互联核查及外业实地核查,复检通过后利用国家数据库质检软件进行统一质检。
省核查组根据抽检、详检、复检情况及各县(市、区)配合整改情况进行综合质量评定,最后按照国家要求进行成果上报。
(1)数据接收各市、县(市、区)依据《浙江省第三次国土调查初步成果提交要求》进行上报。
(2)成果完整性、符合性检查对照成果提交要求,进行成果完整性、符合性检查,不合格的退回县级整改。
(3)自动比对筛查采用核查软件自动比对分析功能对提交成果进行检查,不合格的退回县级整改。
(4)内业一致性核查①核查方法以遥感影像和举证照片为依据,采用人机交互网格检查的方式,对所有图斑的地类、边界进行逐图斑比对,全面检查图斑地类与影像及实地照片的一致性。
②核查内容核查主要内容:地类判定及标注的正确性、图斑边界的准确性、举证成果的规范性以及地类样本库是否齐全等。
③核查重点核查重点主要包括新增建设用地、新增设施农用地、耕地内部二级类调整、农用地调查为未利用地等重点地类图斑,以及未按照国家影像判读地类调查的图斑。
对按照国家影像判读地类调查的图斑也要进行全面检查。
(5)意见反馈内业核查结束后,向县(市、区)三调办反馈核查结果,包括以下内容:①省级核查意见;②省级核查问题整改通知书;③省级核查问题图斑矢量数据;④省级核查问题图斑表格清单。
(6)整改上报各县(市、区)三调办按照省级核查意见做好成果整改和完善工作,并重新上报成果至省核查组。
(7)复检及在线互联核查对县(市、区)三调办重新提交的县级整改成果,省核查组组织复检,复检主要内容包括:①省级反馈问题图斑是否整改到位;②有无其他图斑的变动情况;③“互联网+”举证成果是否补齐、完善。
对重新上报的县级三调成果中未按省级核查意见进行整改,存在疑问的重点图斑,开展“互联网+”在线核查和外业实地核查。
(二)土地权属调查成果核查在外业抽查时,现场同步检查外业抽查图斑权属调查资料的齐整性,对照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核实土地权属信息上图的正确性,对发现的错误,反馈到县(市、区)三调办进行修改,县(市、区)三调办要及时提交修改完善后的成果。
(三)数据库质量检查省核查组依据《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使用国家统一的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对县级三调数据库成果开展质量检查。
(四)调查成果质量评价以县(市、区)为单位,根据内业检查认定的错误图斑个数占核查图斑总个数的比例,计算差错率,对调查成果进行质量评价。
抽检过程中乡镇差错率超过1%,认定县级调查成果内业抽检不合格,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全部反馈地方,要求市级三调办组织相关县(市、区)进行全面整改,并按时重新提交整改成果。
乡镇抽检差错率小于1%的,继续完成逐图斑内业详检,内业详检的差错率超过1%的,认定县级调查成果内业详检不合格。
内业详检不论合格与否,省核查组都会将核查结果反馈相关县(市、区)进行全面整改,并要求涉及的县(市、区)三调办按时重新提交整改结果。
上述两项检查差错率均低于限值的,认定县级调查成果质量整体合格。
根据各县(市、区)调查成果的质量评价、上交次数、整改情况以及市级核查把关情况对全市调查成果进行总体质量评价。
四、省级核查主要成果1、县级成果省级核查意见;2、县级成果省级核查问题整改通知书;3、县级成果省级核查问题图斑矢量数据;4、县级成果省级核查问题图斑表格清单;5、“互联网+”在线核查成果;6、外业实地核查成果;7、县级成果质量评价报告;8、市级成果质量评价报告。
五、组织实施(一)职责分工及要求1、省三调办(1)省三调办组织、抽调技术骨干,组成省核查组。
(2)省三调办统一制定省级成果核查方案、技术细则及质量评定的有关规定,规范成果核查的程序和方法,明确核查任务,开展技术培训,统一实施核查工作。
(3)省核查组接收市三调办报送的县级调查成果资料,当场检查成果资料齐整性,并出具成果提交清单。
(4)省核查组负责组织开展具体核查工作,在接收县级调查成果后10日内完成内业核查工作;在接收到县级整改成果3日内,完成复检及在线互联核查工作。
(5)省核查组以核查意见、整改通知书等形式,将核查结果向县(市、区)三调办进行反馈。
(6)省核查组对县级整改成果做好内业复检工作,对复检当中的重点疑问图斑开展“互联网+”在线核查和外业实地核查。
(7)省核查组对国家反馈问题组织县(市、区)整改,并开展复核工作。
(8)省三调办负责对市级和县级调查成果进行质量评定。
2、市、县(市、区)三调办(1)市三调办负责向省三调办报送经市级检查合格的县级调查成果。
(2)县(市、区)三调办对初次提交的调查成果未通过省级成果完整性、符合性检查的,于1日内补齐或重新提交成果;对抽检不合格的成果,在3日内完成整改并重新上报;在收到省级核查反馈意见后的5日内,完成调查成果补充、整改、完善及重新上报工作。
(3)市三调办按照省、国家核查组反馈的意见,组织、督促各县(市、区)三调办做好成果修改完善工作,由县(市、区)三调办将整改后成果直接报送省核查组。
(4)市、县(市、区)三调办组织人员,配合省三调办开展“互联网+”在线核查和外业实地核查工作。
(5)各市三调办应参照省级核查方案,制定市级核查方案,组织开展本地区调查成果的核查工作。
(二)进度安排各市、县(市、区)要严格按照《浙江省第三次国土调查百日攻坚行动方案》要求,按时上报三调成果。
县级调查成果经市三调办检查合格后,即可上报省三调办开展核查。
市三调办要按照“完成一个,核查一个,报送一个”的原则,及时组织上报县级调查成果,不得拖延报送,不应有意积压归堆集中报送。
省核查组按照“接收一个,检查一个,反馈一个”的原则,及时完成核查工作并向各县(市、区)三调办反馈核查意见。
2019年开始制定核查方案和标准规范,开发核查软件,启动三调成果核查工作,2019年5月15日前,各县(市、区)完成调查成果提交工作,5月31日前,全面完成全省各县(市、区)三调成果省级核查工作。
后续核查工作视国家相关工作部署及要求完成。
六、责任追究对县级成果差错率较高和二次抽检不通过的县(市、区)在全省通报,对进度和质量对全省三调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况约谈市、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或三调办负责人。
在三调成果省级核查工作中,对存在擅自修改调查资料、数据,伪造、篡改调查成果,编造虚假数据,提供虚假调查资料等行为的,将依据《统计法》《土地调查条例》《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移交有权处理的机关,对责任单位有关人员或直接责任人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