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①数量上的特性: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水平距离测算地面实际距离;根据两地的海拔高度可计算出相对高度。
如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为:(x-1)d≤△H<(x+1)d,式中x为陡崖处汇集的等压线的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②形态上的特性: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
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缓;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2)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相同。
②全图的等高距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重要的地图类型,也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因为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以及分析计算能力。
要突破等高线地形图这一难点,需要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掌握判读技巧,达到灵活应用。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要诀:同线等高)2.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全图一致(要诀:同图等距)3.两条等高线绝不能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要诀:重叠为崖)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要诀:密陡疏缓)5.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即等高线凸向低处则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则为山谷。
(要诀:凸低为脊、凸高为谷)6.相邻等高线间的地点海拔取值介于两等高线数值之间(要诀:大于小数、小于大数)7.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的法则(要诀: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 判读海拔高度和气温(1)某地在某条等高线上,即可读出该地的海拔高度。
(2)若不在等高线上,则此处海拔是一个范围。
(3)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利用“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原则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如右图为等高线地形图,A区域高度小于700米,则为洼地;B区域高度大于900米,则为山丘。
3. 判别地势可根据海拔判别。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
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即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等值线的判读
(2)判断温差
等温线密集→温差大 等温线稀疏→温差小
(3)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①判断洋流流向的规律: 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凸出)的方向一致 ②判断洋流性质的规律: 等温线向低值(较高纬度)凸出→暖流经过 等温线向高值(较低纬度)凸出→寒流经过
1.图中陡崖顶部的可能海拔范围是(C) A.40m-50m B.45m-60m C.50m-60m D.50m-65m 2.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B) ①18m ②21m ③36m ④43m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 向心状水系;山脊是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 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水文特征:河谷等高线密集,河流流速大,陡崖 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 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 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⑦管道的选择
线路尽量要短,以便节省投入;可以经过河流、大山, 但地质条件一定要稳定。
6、 判断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即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 例2.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0 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 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 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 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 能为小山峰。如图,A区域海拔低于400米;B区域 海拔高于600米。 洼地 小丘
0
80 100 120
180
200 B
右图中,A、B、CD、EF所 在地分别是什么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400
300
200
2、陡崖高度的估算:
(1)判断崖顶海拔高度: 500米≤H1<600米 (2)判断崖底海拔高度:200米<H2≤300米 (3)估算陡崖高度: 200米≤H<400米
规律:若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高度H的值是: (n-1)d≤ H <(n+1)d
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规律
比例尺、等高距相同: 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疏→坡缓 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 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
例、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
是B 。
A
B
C
D
0 2千米
1:100000 0
5千米 1:500000
二、综合题 3.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I H
城镇
4.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
高
低
高
低
通视情况:
凸坡:从山顶 看不到山麓;
凹坡:从山顶 可以看到山麓
读图,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的点是 ( A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 放射状水系
向心状水系
三、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1、 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
选
a、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
选
较少的线路。(一般沿等高线走)
线
理由:减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不
易造成水土流失。)
4、 确定引水路线:
线路尽可能短,避免穿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判读技巧
等高线图的解读
1、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1)M点的海拔范围: 80<H<90
(2)N点的海拔范围:
60<H<70 (3)M、N两点的相对高度:
10<H<30 (4)陡崖高度: 20米≤H<40米
高度的计算方法
甲
1000米
1500米
乙
500米
地面某点到另一 点的垂直距离为 相对高度
地面某点到海平 面的垂直距离为 绝对高度,即海 拔
表示沟谷的等高线密集、狭窄,切割细碎,等高线经 过谷底时,沿冲沟顶部弯曲,多数地区呈“V”形。
如下面等高线图中西南部、东北部等高线密集,为黄 土梁和黄土沟谷,中部和最东北部为黄土塬地貌。在黄 土塬的基础上,东北部还出现有黄土峁。
黄土高原
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将由a变为b线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4 ∠3 ∠2
D4 D3D2
垂直相对高度 h 坡度=
水平距离
tg∠
=
h D
判断坡度
④ 分析右图四条登山路线中,坡度最缓是
。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
下列四图中的比例尺相同,等值线的疏密相同,
则坡度最大的一幅是 D
等高距大
等高距小
坡度的识别
a 下列四图中的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相同,但
比例尺不同,坡度最大的一幅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0 40
①
② ③
④
图1
0 50m
5 等高线/m 0
河流、池塘 聚落
等高线特点四: 不相交,除陡崖
400 600
陡崖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地形名称:
(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
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
(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
(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
(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
(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7)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
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8)阳坡与阴坡:等高线地形图中,阳光照射较多的为阳坡,反之为阴坡。
阳坡与阴坡的确定要联系南北半球与纬度。
2.相关线面:
(1)示坡线:画在等高线一侧,由地势高处指向地势低处
(2)脊线: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各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连线
(3)槽线: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各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连线
(4)分水岭: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
(5)集水线: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3.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
(1)海拔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高度。
在地图上用海拔高度表示地面高度;等高线图上所标的注记数字均为海拔高度,非相对高度。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的数值可能比海拔高度小,也可能比海拔高度大。
(整理)特殊地貌等高线地形图
典型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演变而成的。
风蚀柱主要发育在垂直节理发育的基岩地区,经过长期的风蚀,形成孤立的柱状岩石,称为风蚀柱。
由于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
如再加上基岩岩性的差异,风蚀柱常被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故称风蚀蘑菇。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
如图中P处即为基部,海拔高度为713m,Q处为蘑菇石顶部,海拔高度为715m。
2、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是沂蒙山区典型的一种地貌景观(也叫方山)。
“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外表呈圆形或方形,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
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地质作用。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崮顶等高线稀疏,外围为陡崖(等高线上标有示坡线),向山麓过渡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
3、4、黄土地貌等高线地形图:黄土地貌类型复杂,但主要形态由塬、梁、峁组成,地表冲沟发育,切割明显。
以我国陕甘宁地区和山西最为典型。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塬面的等高线稀疏平缓,表示峁的等高线圆润;表示沟谷的等高线密集、狭窄,切割细碎,等高线经过谷底时,沿冲沟顶部弯曲,多数地区呈“V”形。
如下面等高线图中西南部东北部等高线密集,为黄土梁和黄土沟谷,中部和最东北部为黄土塬地貌。
在黄土塬的基础上,东北部还出现有黄土峁。
5、梯田等高线地形图: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
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梯田等高线图表现为梯田田埂处等高线较密,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
6、7、火山锥等高线地形图:火山喷发物堆积形成为火山锥。
火山口它通常位于火山的顶端,是一个圆形洼地,常积水成湖。
下图火山锥等高线图中顶部是一个火口湖,四周为悬崖峭壁环绕,呈漏斗形,北端有一缺口,湖水通过悬崖成为瀑布,火山锥体被分割得破碎,四周有典型的放射状水系,河流两岸较陡,多断崖。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是中学地理学习中的一处重点,更是难点,先试从难点突破方面做点总结,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山脊和山谷的判断方法:图中AB线为山谷线,CD线为山脊线方法一:横向地势比较法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横向比较,即图中MN方向和XY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XY方向)为中间高两侧低;而山谷处(MN方向)为中间低两侧高。
结论:中间高两侧低——山脊;中间低两侧高——山谷。
方法二:纵向地貌比较法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纵向比较,即图中AB方向和CD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CD方向)等高线由高处弯向低处;而山谷处(AB方向)等高线由低处弯向高处。
结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战略通法:由等值线:“高高低低”判读:由高海拔(值)先低海拔(值)弯曲,说明此处高(值)(山丘);由低海拔(值)向高海拔(值)弯曲,说明此处为低海拔(值)(山谷)二、等高线地形图中鞍部的剖面特征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沿不同方向对鞍部作剖面图,可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形剖面图。
沿两座山峰连线方向看,两边高,中间低;沿垂直于两座山峰连线方向(为山谷)看,两边低,中间高。
三、有关定量计算1.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Δd≤ΔH<(n+1)×Δd n:悬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Δd:等高距理解:2.悬崖绝对高度的计算(1)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大≤H<大+Δd 大: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大的。
(2)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小-Δd<H≤小小: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小的。
理解:【例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读图完成1-2题1.陡崖A处的高度为()A.10米B.20米C.20米以上D.20米以下2.公路选择在该地形区通过的原因是()A.该部位是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是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是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软弱,易于开挖【解题】1、陡崖A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根据计算公式可得到其相对高度为20~40米之间。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高度的地图,用于分析地面高度的变化、地势等。
以下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高线的间距:等高线的间距表示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如果等高线之间的间距很小,表示地形起伏很小;如果等高线之间的间距很大,表示地形起伏很大。
等高线的密集程度:等高线的密集程度表示地形的陡峭程度。
密集的等高线表示地形陡峭,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大;相反,稀疏的等高线表示地形缓和。
等高线的形态:等高线的形态表示地形特征。
圆形的等高线表示山顶,椭圆形的等高线表示山坡,V形的等高线表示沟谷,平直的等高线表示平原等。
等高线的连接关系:等高线的连接关系表示地形的连续性。
如果等高线连接紧密,表示地形连续;如果等高线间隔较大,表示地形间有间断。
通过以上判读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地面高度的变化、地势、山峰、沟谷等地形特征。
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形地貌,为实地工作和旅游探险提供参考。
1/ 1。
「地理干货」快速掌握地形图(一):等高线全方位解析、判读
「地理干货」快速掌握地形图(一):等高线全方位解析、判读等高线判读应该属于地图基本知识里的一块内容,不过,它和其他的比如区位、气候特征等联系的还挺紧密。
可是呢,在看到题的时候,映入眼帘的经常是一团乱线,无从判断到底是山地、还是山谷、亦或是山脊。
不过,没有关系,这都不是事儿,我们今天就来系统的顺一遍!(这文有些长,先跟我默念三遍:耐心、静心、专心)一、等高线究竟是咋画出来的官方解释是:地形图上高度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是不是很抽象,来,想象一下,现在在一片空地上有四座山,它们围成了一个圈,在每座山的两百米处都有一棵松树,那么把这四棵松树连起来,是不是得到了一个闭合的圈,这个圈就是两百米的等高线。
二、先来了解一下五种基本地形1、山地:海拔>500m,山顶为尖坡陡且起伏较大2、高原:海拔>500m,地形平坦但边缘陡3、丘陵:海拔<500m,丘顶为圆坡且起伏小4、平原:海拔<200m,地形平坦5、盆地:海拔不确定,中间海拔低且四周海拔高三、等高线判读(基本形态)1、山峰左侧示意图,右侧等高线图右侧就是等高线啦,我们可以很轻易的看出外部的圈圈海拔低,里面的圈圈海拔高,中间的三角形代表山顶,还有那个贯穿等高线的“虚线”(其实不是虚线啊,是许多的小线段)叫做“示坡线”说起示坡线啊,它可有用了(一定得记住这个概念)等高线上指示斜坡降落方向的短线,它与等高线垂直正交,用以指示斜坡降低的方向。
与等高线相连的一端指向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
所以又叫“降坡线”。
2、盆地左侧示意图,右侧等高线图盆地的等高线数值是外面的圈圈高,里面的低,你们再看下示坡线方向,是不是和上面的山峰相反。
3、山脊(和山谷要区分开,特容易混掉)左侧示意图,右侧等高线图它的等高线其实和山峰差不多(因为它就是山峰的一部分,嘻嘻)。
只是,它凸出来一块,重点就在这里,我们看它凸出来的方向,是不是向着低海拔去了。
没有错,下次看到海拔向低海拔凸的山峰等高线,那就是山脊(那你们应该猜到了,山谷是往高处凸的了吧)不过,你知道为什么山脊的等高线是往低海拔凸的吗?我们首先在脑子里想出山脊的图,然后在山脊的左右两侧(海拔相等的两地)各种上一棵树,这时候山脊上也要种一棵树,然后你来想一想,山脊上的树应该种在哪儿,海拔才能和左右两棵树的海拔一样?手绘,有点抽象,咱就凑活看吧应该是D点吗,可是D点的海拔明显比A点和B点高,因为山脊是因为向上凸起,所以才成为山脊的,那么,只能是D点下方的C点了,那么,我们来看看等高线,是不是向山脚下凸的(也就是向海拔越来越低的地方凸)4、山谷(常考河流)左侧示意图,右侧等高线图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这个你们应该也可以理解了吧。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讲课提纲】01高度与等高线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等高(深)线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有关相邻点所联成的封闭曲线,高程都是整数(整米、整分米)。
用等高线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貌,不仅能正确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山脉走向、山体形状、坡度大小和山谷宽窄深浅等,而且能清楚显示一定地区的山势总貌。
02等高线的基本特征: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0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判断地形部位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地;反之,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鞍部;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重合处——陡崖(见下图)2.判断地形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典型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典型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是高考观察中最为常有的图形,对于最根本的图形,学生大多都能较好地判读,但对于特别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学生常常感觉无从下手,下面简要解析一下特别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
1、冲积扇等高线地形图:冲积扇是河流〔山间大水〕在出山口处因大水流速减小摆脱了侧向拘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积聚而形成的扇形积聚体。
冲积扇的地面由扇顶到扇缘坡度由陡变缓,扇体之间为较大的干河床,扇体表面常常被砾石覆盖。
一般情况下,在冲积扇底部的和缓河谷中有常年河。
冲积扇的等高线多呈圆弧形,并上密下疏。
等高线经过干河床时多为“ V〞字形。
2、鞍部等高线地形图:鞍部是位于两座相连山脉中间部位,地势较为低平,形似马鞍的地貌。
又称作垭口、关隘、山口。
在山区常常是道路经过的地方。
等高线图表现为处在一对山脊线和一对山谷线的中间部位。
相对一对山脊而言,鞍部是最低点,而相对一对山谷而言,鞍部是最高点。
如图中鞍部海拔高度 75m~ 80m 之间。
3、绝壁、绝壁、绝壁等高线地形图:山坡坡度在70°以上近于垂直的山坡,称为绝壁。
极其陡峭上下垂直,难以依附的山崖叫绝壁,也称断崖。
崖口倾斜到绝壁外侧而悬空,称为绝壁。
其成因多是地壳强烈起落运动,再加之自然风化与坍毁造成的,在中学阶段一般三者不作详尽的区分。
绝壁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在绝壁处等高线特别密集,但不会重叠订交。
绝壁〔断崖〕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叠订交,常用锯齿状绝壁符号表示出来。
绝壁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等高线密集,且因绝壁海拔高处向外倾斜,在等高线图上高处的等高线覆盖了地处的等高线图。
估计断崖的高度问题:第一读出等高距、断崖处订交的等高线条数以及与断崖订交处海拔最低和最高等高线的海拔高度。
后用公式计算以下三个问题:〔假设假设等高距为 d ,崖断订交处的等高线条数为 n ,与断崖订交的等高线最低值为H低,最高值为 H高〕①断崖底部的高度〔海拔高度〕 H 底,那么〔 H低- d〕 < H 底≤ H 低②断崖顶部的高度 H顶,那么 H 高 < H 顶≤〔 H高 +d〕③断崖的相对高度△H ,其公式为:〔 n - 1〕 d≤△ H < 〔 n+1〕 d4、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演变而成的。
例析几种特别地貌等高线图的判读
例析几种特殊地貌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分析是高考地理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特殊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又是一个难点,如火山、风蚀蘑菇等,下面分别剖析之。
一、火山火山是岩浆活动中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锥状形态山体。
火山停止喷发后,火山口内常积水而形成火山湖,如我国长白山顶的天池就是著名的火山湖,火山湖一般面积小、深度大。
例1 图1是某种地貌的等高线图,该种地貌最有可能是。
解析:图中等高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由示坡线可知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升高,但中心处海拔又降低,故可示意为锥状火山,中心为火山口,其剖面图如图2所示。
答案:火山。
二、地上河地上河也称悬河,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变缓,加上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以及中上游来水泥沙含量大等原因,泥沙在河床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人们为了防洪而加固加高河堤,从而成为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地面的“地上河”,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河段等。
地上河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而低于两侧大堤,剖面示意图如图3,等高线、等潜水位线如图4,地上河的等高线也可以如图5所示。
地上河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潜水位,河流永远补给地下潜水,其等潜水位向下游弯曲。
例2 图6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请据图说明河流甲、乙段的典型特征。
解析:图中河流甲、乙段登高线分布符合地上河等高线特征,故示意为地上河,等潜水位向下游弯曲,河水补给地下水。
答案:甲、乙河段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河水补给地下水,无支流汇入。
三、凹坡、凸坡、等齐斜坡等高线地形图中关于两点间的“通视”问题,是学生难以理解和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点,了解几种坡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有助于突破这一难点。
凹坡是坡度由大到小(先陡后缓)的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先密后疏;凸坡是坡度由小到大(先缓后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先疏后密;等齐斜坡是坡度变化小的坡,等高线分布均匀。
例3图7中,从A点观察a、b、c各点,不能观察到的点是。
解析:a点所在坡面Aa,其等高线间距沿A→a由密到疏,应为凹坡,转化为地形剖面图如图8,凹坡Aa两间完全通视;b点所在坡面Ab,其等高线间距沿A→b由疏到密,应为凸坡,转化为地形剖面图如图9,可知,凸坡Ab两点不通视;c点所在坡面Ac,其等高线间距沿A→c分布均匀,应为等齐斜坡,转化为地形剖面图如图10.可知,等齐斜坡Ac两间完全通视。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6、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
7、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二、判读方法〔一〕判读等高线的数值。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3、判别局部小X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X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4、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X围。
〔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X围。
〔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是高考考查中最为常见的图形,对于最基本的图形,学生大多都能较好地判读,但对于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下
面简要分析一下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
1、冲积扇等高线地形图:
冲积扇是河流(山间洪流)在出山口处因洪流流速减小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冲积扇的地面由扇顶到扇缘坡度由陡变缓,扇体之间为较大的干河床,扇体表面往往被砾石覆盖。
一般情况下,在冲积扇底部的平缓河谷中有常年河。
冲积扇的等高线多呈圆弧形,并上密下疏。
等高线通过干河床时多为“V”字形。
2、鞍部等高线地形图:
鞍部是位于两座相连山脉中间部位,地势较为低平,形似马鞍的地貌。
又称作垭口、关隘、山口。
在山区常常是道路经过的地方。
等高线图表现为处在一对山脊线和一对山谷线的中间部位。
相对一对山脊而言,鞍部是最低点,而相对一对山谷而言,鞍部是最高点。
如图中鞍部海拔高度75m~80m之间。
3、绝壁、陡崖、悬崖等高线地形图:
山坡坡度在70°以上近于垂直的山坡,称为陡崖。
极其陡峭上下垂直,难以攀援的山崖叫绝壁,也称断崖。
崖口倾斜到陡崖外侧而悬空,称为悬崖。
其成因多是地壳剧烈升降运动,再加之自然风化与崩塌造成的,在中学阶段一般三者不作具体的区分。
陡崖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在陡崖处等高线非常密集,但不会重叠相交。
绝壁(断崖)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叠相交,常用锯齿状陡崖符号表示出来。
悬崖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等高线密集,且因悬崖海拔高处向外倾斜,在等高线图上高处的等高线覆盖了地处的等高线图。
估算断崖的高度问题:首先读出等高距、断崖处相交的等高线条数以及与断崖相交处海拔最低和最高等高线的海拔高度。
后用公式计算以下三个问题:(若假设等高距为 d,崖断相交处的等高线条数为 n,与断崖相交的等高线最低值为H低,最高值为H高)
①断崖底部的高度(海拔高度)H底,则(H低-d)< H底≤H低
②断崖顶部的高度H顶,则H高< H顶≤(H高+d)
③断崖的相对高度△H ,其公式为:(n -1)d≤△H <(n+1)d
4、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
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演变而成的。
风蚀柱主要发育在垂直节理发育的基岩地区,经过长期的风蚀,形成孤立的柱状岩石,称为风蚀柱。
由于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
如再加上基岩岩性的差异,风蚀柱常被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故称风蚀蘑菇。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
如图中P处即为基部,海拔高度为713m,Q处为蘑菇石顶部,海拔高度为715m。
5、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
是沂蒙山区典型的一种地貌景观(也叫方山)。
“崮”的顶部平展开
阔,外表呈圆形或方形,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
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地质作用。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崮顶等高线稀疏,外围为陡崖(等高线上标有示坡线),向山
麓过渡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
6、黄土地貌等高线地形图:
黄土地貌类型复杂,但主要形态由塬、梁、峁组成,地表冲沟发育,切割明显。
以我国陕甘宁地区和山西最为典型。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塬面的等高线稀疏平缓,表示峁的等高线圆润;表示沟谷的等高线密集、狭窄,切割细碎,等高线经过谷底时,沿冲沟顶部弯曲,多数地区呈“V”
形。
如下面等高线图中西南部东北部等高线密集,为黄土梁和黄土沟谷,中部和最东北部为黄土塬地
貌。
在黄土塬的基础上,东北部还出现有黄土峁。
7、梯田等高线地形图:
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
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梯田等高线图表现为梯田田埂处等高线较密,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
8、火山锥等高线地形图:
火山喷发物堆积形成为火山锥。
火山口它通常位于火山的顶端,是一个圆形洼地,常积水成湖。
下图火山锥等高线图中顶部是一个火口湖,四周为悬崖峭壁环绕,呈漏斗形,北端有一缺口,湖水通过悬崖成为瀑布,火山锥体被分割得破碎,四周有典型的放射状水系,河流两岸较陡,多断崖。
9、地上河等高线地形图: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
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7米以上,成为举世闻
名的地上河。
在地上河等高线图中表现为河道整体部分等高线向低海拔
处凸出,而河床处等高线则向高海拔处凸出。
沙丘等高线地形图: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
迎风坡凸而平
缓,背风坡凹而较陡。
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的西北部。
表示新月
形沙丘链的等高线稀疏并比较圆滑,和沙丘的方向协调,表示出了其倾斜特征的
地貌。
喀斯特峰林等高线地形图:喀斯特地貌主要在石灰岩广布地区,因高温多雨的
气候条件,石灰岩受侵蚀和沉积而成。
多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
下
图表示的是喀斯特峰林,其峰体多呈圆锥形,四周陡峭,峰体中有山间洼地(溶
盆)。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间洼地以数条圆弧形等高线表示,在峰林顶部和斜坡
等高线多以圆形或椭圆形封闭。
实质上无论哪种典型特殊的地貌,只要把握该地貌最主要的地形特征,结合等
高线表达地形的特点,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