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_T 21101-2007_动物源性饲料中猪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 PCR方法
中国饲料行业检测方法标准
![中国饲料行业检测方法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6028015650e52ea55189848.png)
62
GB/T 17817-2010
饲料中维生素A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63
GB/T 17818-2010
饲料中维生素D3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64
GB/T 17819-1999
维生素预混料中维生素B12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65
GB/T 18246-2000
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
饲料中盐酸不溶灰分的测定
119
GB/T 23743-2009
饲料中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学检验Baird-parker琼脂培养基计数法
120
GB/T 23744-2009
饲料中36种农药多残留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121
GB/T 23873-2009
饲料中马杜霉素铵的测定
122
GB/T 23874-2009
114
GB/T 23385-2009
饲料中氨苄青霉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115
GB/T 23710-2009
饲料中甜菜碱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116
GB/T 23737-2009
饲料中游离刀豆氨酸的测定离子交换色谱法
117
GB/T 23741-2009
饲料中4种巴比妥类药物的测定
118
GB/T 23742-2009
饲料中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的测定
89
GB/T 20806-2006
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测定
90
GB/T 21033-2007
饲料中免疫球蛋白IgG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91
GB/T 21036-2007
饲料中盐酸多巴胺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鉴别畜禽肉中猪源性成分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鉴别畜禽肉中猪源性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7d830a9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9.png)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鉴别畜禽肉中猪源性成分陆俊贤;唐修君;樊艳凤;贾晓旭;葛庆联;顾荣;王珏;高玉时【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7(038)010【摘要】以猪特异性基因序列为靶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常见畜禽肉包括猪肉、羊肉、兔肉、牛肉、鸽肉、鹌鹑肉、鸡肉、鸭肉、鹅肉等参考动物肌肉DNA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建立猪源性成分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将猪肉DNA模板浓度进行8个梯度稀释,检测其灵敏度.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对猪源性成分进行快速检测,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灵敏度较高,可快速准确地鉴别畜禽肉中猪源性成分.【总页数】4页(P110-112,172)【作者】陆俊贤;唐修君;樊艳凤;贾晓旭;葛庆联;顾荣;王珏;高玉时【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江苏扬州225125;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江苏扬州225125;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江苏扬州225125;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江苏扬州225125;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江苏扬州225125;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江苏扬州225125;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江苏扬州225125;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江苏扬州225125【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利用PCR技术鉴别畜禽肉中鸭源性成分研究 [J], 张晶鑫;高玉时;樊艳凤;唐修君;贾晓旭;顾荣;陆俊贤2.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别食品中猪源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J], 高琳3.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畜禽肉制品中鸭源性成分 [J], 林彦星;花群义;曹琛福;张彩虹;阮周曦;刘建利;宗卉;廖立珊;孙洁;杨俊兴;吕建强4.基于锁式探针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肉制品中鸭源性成分 [J], 满岳[1];王溪桥[1];周小平[1];Nazariyah Yahaya[2];丁功涛[3];李冰[4]5.利用PCR技术鉴别畜禽肉中禽源性成分研究 [J], 张晶鑫;樊艳凤;唐修君;贾晓旭;高玉时;顾荣;陆俊贤;王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行业标准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动物种类的定性检测T-RFLP方法编制
![行业标准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动物种类的定性检测T-RFLP方法编制](https://img.taocdn.com/s3/m/41e31801dd36a32d73758178.png)
行业标准《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动物种类的定性检测T-RFLP方法》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关于下达2009年度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下达的编写任务通知(计划编号2009B134),由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动物种类的定性检测T-RFLP方法》的起草工作。
本标准是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二、标准编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禽、肉、鱼等食品及其加工食品(如香肠、罐头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一些凭肉眼难以辨认其来源的动物源性食品(尤其是经过加工的食品),某些商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常常用比较廉价的动物品种替代比较昂贵的动物品种。
现存比较常见的商业欺诈行为之一就是乱贴标签,标签上标明的原料成分与实际使用的原料成分不符。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健康,而且还有可能打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维护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也考虑到宗教信仰问题,世界各国都对食品标签的内容做了严格的规定。
例如,在新加坡市场上,食品标签必须包括食品的品名(或对食品真实性的描述用语)和食品的成分,当食品由两种或多种成分构成时,对每一种成分应按它们的重量或所占比例给予恰当说明,其顺序应按照他们占有的重量百分比递减标示。
我国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也对食品标签的具体内容作了明确规定。
国家质检总局于早在2000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
该办法第二章标签审核的第十一条明确规定“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的内容包括:标签的格式、版面以及标注的与质量有关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
对于乱贴标签现象,世界各国也在相关法规中作出明确规定。
如瑞士《食品条例》(Food Ordinance)的第十九章中要求食品标签不允许欺骗消费者。
肉及肉制品中猪、牛、羊、马、驴、鸡、鸭、鹅、兔源性成分的快速鉴定 实时PCR法 编制说明
![肉及肉制品中猪、牛、羊、马、驴、鸡、鸭、鹅、兔源性成分的快速鉴定 实时PCR法 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d0fa488484254b35effd344c.png)
肉及肉制品中猪、牛、羊、马、驴、鸡、鸭、鹅、兔源性成分的快速鉴定实时PCR法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提出并归口,由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实验室生物检测室研究小组完成方法的建立优化、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
二、编制依据本标准遵循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编写规则、GB/T6379《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方法》。
三、目的和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部分不法商贩为了谋求不正当利益,在肉(制)品中掺杂其他价格便宜的肉种,在肉(制)品市场出现了一种“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
通过实验室前期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我们发现肉(制)品中掺杂、掺假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大部分肉(制)品中掺有标称以外的其他价格便宜的动物源性成分,有的甚至全部为标称以外的其他价格便宜的动物源性成分。
这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流通市场秩序和健康发展,同时也对民族宗教信仰造成一定的潜在冲突。
但目前,相应的检测鉴定方法标准的缺失,使得检测监测机构对此无标可依,无法可循,难于判断和裁决。
为了规范国内市场流通秩序,保证市场的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对所购买商品的选择权、知情权及宗教信仰归属,制定本检测标准。
四、编制过程《肉及肉制品中猪、牛、羊、马、驴、鸡、鸭、鹅、兔源性成分的快速鉴定实时PCR法》该方法标准由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起草编写。
经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三家单位进行了方法的复核验证实验,并提交了具体的复核验证报告。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的要求,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在《肉及肉制品中猪、牛、羊、马、驴、鸡、鸭、鹅、兔源性成分的快速鉴定实时PCR法》的起草编制过程中,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详细查阅了国内、国外有关标准和相关专业期刊上发表过的参考文献等技术资料,如食品、化妆品和饲料中牛、羊、猪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及动物源性饲料中哺乳动物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等国内已申请的相关检验报告,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从方法的先进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等几个方面考虑,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参考资料作为标准起草中的主要技术参考文本。
肉及肉制品中猪、牛、羊、马、驴、鸡、鸭、鹅、兔源性成分的快速鉴定 实时PCR法 编制说明
![肉及肉制品中猪、牛、羊、马、驴、鸡、鸭、鹅、兔源性成分的快速鉴定 实时PCR法 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d0fa488484254b35effd344c.png)
肉及肉制品中猪、牛、羊、马、驴、鸡、鸭、鹅、兔源性成分的快速鉴定实时PCR法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提出并归口,由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实验室生物检测室研究小组完成方法的建立优化、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
二、编制依据本标准遵循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编写规则、GB/T6379《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方法》。
三、目的和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部分不法商贩为了谋求不正当利益,在肉(制)品中掺杂其他价格便宜的肉种,在肉(制)品市场出现了一种“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
通过实验室前期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我们发现肉(制)品中掺杂、掺假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大部分肉(制)品中掺有标称以外的其他价格便宜的动物源性成分,有的甚至全部为标称以外的其他价格便宜的动物源性成分。
这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流通市场秩序和健康发展,同时也对民族宗教信仰造成一定的潜在冲突。
但目前,相应的检测鉴定方法标准的缺失,使得检测监测机构对此无标可依,无法可循,难于判断和裁决。
为了规范国内市场流通秩序,保证市场的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对所购买商品的选择权、知情权及宗教信仰归属,制定本检测标准。
四、编制过程《肉及肉制品中猪、牛、羊、马、驴、鸡、鸭、鹅、兔源性成分的快速鉴定实时PCR法》该方法标准由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起草编写。
经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三家单位进行了方法的复核验证实验,并提交了具体的复核验证报告。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的要求,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在《肉及肉制品中猪、牛、羊、马、驴、鸡、鸭、鹅、兔源性成分的快速鉴定实时PCR法》的起草编制过程中,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详细查阅了国内、国外有关标准和相关专业期刊上发表过的参考文献等技术资料,如食品、化妆品和饲料中牛、羊、猪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及动物源性饲料中哺乳动物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等国内已申请的相关检验报告,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从方法的先进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等几个方面考虑,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参考资料作为标准起草中的主要技术参考文本。
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PCR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PCR检测技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cf5a2f8ce2f0066f4332212.png)
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PCR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作者:郭晓艳刘鑫王猛单晓辉李东浩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7年第05期摘要饲料安全不仅关系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更是人类食品安全的基本保证。
因此,建立饲料中简便、快速、准确的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刻不容缓。
本文简述了PCR技术检测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原理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用来检测饲料的动物源性的几种PCR技术,比较了常规PCR技术、多重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几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建立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PCR;饲料;动物源性成分1前言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饲料安全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基本保证。
饲料中非法添加动物源性成分不仅引发动物疫病的传播,更是给人类的食品安全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上世纪疯牛病的流行给世界饲料工业、养牛业、牛肉及其产品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和损失,同时本病也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2PCR技术鉴定饲料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原理饲料加工过程需要高温处理,感官性状、蛋白质成分和其他免疫原性物质会被破坏而难以鉴别。
但DNA不同于蛋白质,它不仅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内容,最重要的是抗热能力强,在各种加工过程中能稳定存在,成为了鉴定物种源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1986年美国的KaryMullist 等人就利用DNA的聚合酶催化合成反应,首创了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的PCR技术,该技术在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PCR技术最早是用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
3几种不同PCR技术在饲料动物源性鉴定中的应用3.1常规的PCR技术常规的PCR技术就是通过扩增、凝胶电泳、转化、测序等关键步骤来确认最终结果。
PCR能够检测到微量的DNA。
利用特异性或通用引物,许多线粒体序列(如细胞色素b)或基因组DNA来分析动物种类。
意大利研究者Tartaglia等人第一个报道了用PCR技术检测牛线粒体DNA片段以检测动物源性饲料中牛源性成分,并对产物进行了测序确证,检测灵敏度可达0.125%;美国的Wang等人也建立了应用PCR技术快速检测动物源性饲料中牛源性成分的方法;Lahiff等建立了一种检测骨粉中羊、猪、鸡的PCR方法,检出底限分别为5%、1%和5%;Botter等通过比较了多种动物的16S线粒体DNA序列,设计了可以同时扩增牛、羊、猪、鸡、马、鱼等多种动物而对植物、昆虫和原核生物没有扩增的通用引物;Dalmasso等曾报道了一对鱼源性成分的检测引物,但Tasara等对该引物的特异性进行评价时发现,该引物与猪源性成分有交叉反应。
【精选推荐】猪牛羊产品检测项目技术标准与要求
![【精选推荐】猪牛羊产品检测项目技术标准与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f34e02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e.png)
【精选推荐】猪牛羊产品检测项目技术标准与要求
技术标准与要求
供应商相关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抽检频率和时间在合同中规定,按时完成合同规定的检测工作并出具检测报告。
每次检测工作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提供检测报告给采购方。
其中检出结果不合格的,必须在检测工作完成后48个小时内当面或以快递的方式送达采购方。
供应商对检测不合格的样品要进行确认检测,做好相关质量控制措施。
各种记录和质控要满足计量认证和溯源的要求。
供应商必须保留副样2个月以上。
供应商所有实施的项目及出具检测报告均须接受采购人任何时候的监督及检查。
检测项目、检测依据和判定依据件详见下表:
猪牛羊产品例行(风险)监测检测项目、检测依据和判定依据
1.猪牛羊产品检测(280批次):
监测品种主要包括猪肉、猪肝、牛肉、羊肉。
2.承检方按照采购人要求完成全部的检测服务任务、数据汇总等任务,出具检测报告、检测结果汇总表、分析报告。
饲料原料及产品相关标准汇总
![饲料原料及产品相关标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f612e1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a.png)
饲料原料及产品相关标准汇总2016年7月22日更新核心提示:饲料原料及产品相关标准,由食品伙伴网汇总整理完成,供参考,本汇总不定期更新补充;饲料原料及产品相关标准,由食品伙伴网汇总整理完成,供参考,本汇总不定期更新补充;术语GB/T 10647-2008 饲料工业术语误差GB/T 18823-2010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标签GB 10648-2013 饲料标签监督抽查规范CCGF 配合饲料指南规范GB/T 16764-2006 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GB/T 23184-2008 饲料企业HACCP安全管理体系指南GB/Z 23738-2009 GB/T 22000-2006在饲料加工企业的应用指南GB/T 20803-2006 饲料配料系统通用技术规范GB/T 22005-2009 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GB/T 23491-2009 饲料企业生产工艺及设备验收指南GB/Z 25008-2010 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NY/T 932-2005 饲料企业HACCP管理通则NY/T 1448-2007 饲料辐照杀菌技术规范专题饲料添加剂标准专题限量及使用准则GB 饲料卫生标准饲料中亚硝酸盐允许量GB 饲料卫生标准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允许量GB 配合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允许量GB 21693-2008 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允许量GB 26418-2010 饲料中硒的允许量GB 26419-2010 饲料中铜的允许量GB 26434-2010 饲料中锡的允许量NY/T 471-2010 绿色食品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 929-2005 饲料中锌的允许量NY/T 2112-2011 绿色食品渔业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 5032-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 5072-200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饲料安全性评价GB/T 21035-2007 饲料安全性评价喂养致畸试验GB/T 22487-2008 水产饲料安全性评价急性毒性试验规程GB/T 22488-2008 水产饲料安全性评价亚急性毒性试验规程GB/T 23186-2009 水产饲料安全性评价慢性毒性试验规程GB/T 23388-2009 水产饲料安全性评价残留和蓄积试验规程GB/T 23389-2009 水产饲料安全性评价繁殖试验规程GB/T 23390-2009 水产配合饲料环境安全性评价规程GB/T 26438-2010 畜禽饲料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全收粪法测定猪饲料表观消化能技术规程NY/T 1031-2006 饲料安全性评价亚急性毒性试验产品标准GB/T 5915-2008 仔猪、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GB/T 5916-2008 产蛋后备鸡、产蛋鸡、肉用仔鸡配合饲料GB 10386-1989 饲料用柞蚕蛹粉GB 13078-2001 饲料卫生标准含第1号修改单GB/T 17243-1998 饲料用螺旋藻粉GB/T 17890-2008 饲料用玉米GB/T 16765-1997 颗粒饲料通用技术条件GB/T 19424-2003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通则GB/T 19541-2004 饲料用大豆粕GB/T 20193-2006 饲料用骨粉及肉骨粉GB/T 20411-2006 饲料用大豆GB/T 20804-2006 奶牛复合微量元素维生素预混合饲料GB/T 20807-2006 绵羊用精饲料GB/T 21264-2007 饲料用棉籽粕GB/T 22144-2008 天然矿物质饲料通则GB/T 22544-2008 蛋鸡复合预混合饲料GB/T 水产配合饲料第1部分:斑节对虾配合饲料GB/T 水产配合饲料第2部分:军曹鱼配合饲料GB/T 水产配合饲料第3部分:鲈鱼配合饲料GB/T 水产配合饲料第4部分:美国红鱼配合饲料GB/T 水产配合饲料第5部分: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GB/T 水产配合饲料第6部分:石斑鱼配合饲料GB/T 水产配合饲料第7部分:刺参配合饲料GB/T 23181-2008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通用要求GB/T 23736-2009 饲料用菜籽粕GB/T 23875-2009 饲料用喷雾干燥血球粉LS/T 3401-1992 后备母猪、妊娠猪、哺乳母猪、种公猪配合饲料LS/T 3402-1992 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LS/T 3403-1992 水貂配合饲料LS/T 3404-1992 长毛兔配合饲料LS/T 3407-1994 饲料用血粉LS/T 3408-1995 肉兔配合饲料LS/T 3410-1996 生长鸭、产蛋鸭、肉用仔鸭配合饲料LY/T 1638-2005 针叶饲料粉NY/T 115-1989 饲料用高粱NY/T 116-1989 饲料用稻谷NY/T 117-1989 饲料用小麦NY/T 118-1989 饲料用皮大麦NY/T 120-2014 饲料用木薯干2014-6-1实施NY/T 121-1989 饲料用甘薯干NY/T 122-1989 饲料用米糠NY/T 123-1989 饲料用米糠饼NY/T 124-1989 饲料用米糠粕NY/T 127-1989 饲料用向日葵仁粕NY/T 128-1989 饲料用向日葵仁饼NY/T 129-1989 饲料用棉籽饼NY/T 130-1989 饲料用大豆饼NY/T 132-1989 饲料用花生饼NY/T 133-1989 饲料用花生粕NY/T 134-1989 饲料用黑大豆NY/T 136-1989 饲料用豌豆NY/T 138-1989 饲料用蚕豆NY/T 139-1989 饲料用木薯叶粉NY/T 140-1989 饲料用首蓿草粉NY/T 141-1989 饲料用白三叶草粉NY/T 142-1989 饲料用甘薯叶粉NY/T 143-1989 饲料用蚕豆茎叶粉NY/T 210-1992 饲料用裸大麦NY/T 211-1992 饲料用次粉NY/T 212-1992 饲料用碎米NY/T 213-1992 饲料用粟谷子NY/T 214-1992 饲料用胡麻籽饼NY/T 215-1992 饲料用胡麻籽粕NY/T 216-1992 饲料用亚麻仁饼NY/T 217-1992 饲料用亚麻仁粕NY/T 218-1992 饲料用桑蚕蛹NY/T 417-2000 饲料用低硫苷菜籽饼粕NY/T 685-2003 饲料用玉米蛋白粉NY/T 722-2003 饲料用酶制剂通则NY/T 903-2004 肉用仔鸡、产蛋鸡浓缩饲料和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NY/T 915-2004 饲料用水解羽毛粉NY/T 931-2005 饲料用乳酸钙NY/T 1029-2006 仔猪、生长肥育猪维生素预混合饲料NY/T 1245-2006 奶牛用精饲料NY/T 1344-2007 山羊用精饲料NY/T 1444-2007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技术通则NY/T 1580-2007 饲料稻NY/T 1820-2009 肉种鸭配合饲料NY/T 2072-2011 乌鳢配合饲料QB/T 1940-1994 饲料酵母QB/T 2355-2005 饲料磷酸氢钙骨制SC/T 1004-2010 鳗鲡配合饲料SC/T 1024-2002 草鱼配合饲料SC/T 1025-2004 罗非鱼配合饲料SC/T 1026-2002 鲤鱼配合饲料SC/T 虹鳟养殖技术规范配合颗粒饲料SC/T 1047-2001 中华鳖配合饲料SC/T 1056-2002 蛙类配合饲料SC/T 1066-2003 罗氏沼虾配合饲料SC/T 1072-2006 长吻鮠配合饲料SC/T 1073-2004 青鱼配合饲料SC/T 1074-2004 团头鲂配合饲料SC/T 1076-2004 鲫鱼配合饲料SC/T 1077-2004 渔用配合饲料通用技术要求SC/T 1078-2004 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SC/T 2002-2002 对虾配合饲料SC/T 2006-2001 牙鲆配合饲料SC/T 2007-2001 真鲷配合饲料SC/T 2012-2002 大黄鱼配合饲料SC/T 2029-2008 鲈鱼配合饲料SC/T 2031-2004 大菱鲆配合饲料SC/T 2037-2006 刺参配合饲料SC/T 2053-2006 鲍配合饲料SC/T 3504-2006 饲料用鱼油GB/T 22549-2008 饲料级磷酸氢钙GB/T 22546-2008 饲料添加剂碱式氯化锌GB/T 22489-2008 饲料添加剂蛋氨酸锰GB/T 22145-2008 饲料添加剂丙酸GB/T 21696-2008 饲料添加剂碱式氯化铜GB/T 21543-2008 饲料添加剂调味剂通用要求GB/T 21517-2008 饲料添加剂叶黄素GB/T 21515-2008 饲料添加剂天然甜菜碱GB/T 21264-2007 饲料用棉籽粕GB/T 21034-2007 饲料添加剂羟基蛋氨酸钙HG/T 2931-1987 饲料级丙酸钙HG/T 2930-1987 饲料级丙酸钠HG 2937-1999 饲料级亚硒酸钠GB/T 7302-2008 饲料添加剂叶酸GB/T 7301-2002 饲料添加剂烟酰胺GB/T 7300-2006 饲料添加剂烟酸GB/T 23880-2009 饲料添加剂氯化钠GB/T 23878-2009 饲料添加剂大豆磷脂GB/T 23876-2009 饲料添加剂 L-肉碱盐酸盐GB/T 23876-2009 饲料添加剂 L-肉碱盐酸盐GB/T 23735-2009 饲料添加剂乳酸锌NY/T 920-2004 饲料级富马酸NY/T 916-2004 饲料添加剂吡啶甲酸铬NY/T 915-2004 饲料用水解羽毛粉NY/T 1969-2010 饲料添加剂产朊假丝酵母NY/T 1447-2007 饲料添加剂苯甲酸NY/T 1421-2007 饲料级双乙酸钠NY/T 917-2004 饲料级磷酸脲GB 10369-1989 饲料用木薯干NY 47-1987 饲料级亚硒酸钠GB/T 32140-2015 中华鳖配合饲料2016-5-1实施SB/T 10998-2013 饲料用桑叶粉2013-11-1实施GB 32449-2015 饲料添加剂硫酸镁检验方法GB/T 饲料粉碎粒度测定两层筛筛分法GB/T 5918-2008 饲料产品混合均匀度的测定GB/T 6432-1994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GB/T 6433-2006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GB/T 6434-2006 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过滤法GB/T 6435-2014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GB/T 6436-2002 饲料中钙的测定GB/T 6437-2002 饲料中总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6438-2007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GB/T 6439-2007 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GB/T 8381-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半定量薄层色谱法GB/T 饲料中志贺氏菌的检测方法GB/T 饲料中林可霉素的测定GB/T 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测定薄层色谱法GB/T 饲料中北里霉素的测定GB/T 配合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薄层色谱法GB/T 饲料中喹乙醇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饲料中多氯联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饲料中氯霉素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饲料中磺胺喹恶啉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饲料中盐酸氨丙啉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8622-2006 饲料用大豆制品中尿素酶活性的测定GB/T 10649-2008 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GB/T 13079-2006 饲料中总砷的测定GB/T 13080-2004 饲料中铅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饲料添加剂蛋氨酸铁铜、锰、锌螯合率的测定凝胶过滤色谱法GB/T 13081-2006 饲料中汞的测定GB/T 13082-1991 饲料中镉的测定方法GB/T 13083-2002 饲料中氟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GB/T 13084-2006 饲料中氰化物的测定GB/T 13085-2005 饲料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比色法GB/T 13086-1991 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测定方法GB/T 13087-1991 饲料中异硫氰酸酯的测定方法GB/T 13088-2006 饲料中铬的测定GB/T 13089-1991 饲料中恶唑烷硫酮的测定方法GB/T 13090-2006 饲料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GB/T 13091-2002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GB/T 13092-2006 饲料中霉菌总数测定方法GB/T 13093-2006 饲料中细菌总数的测定GB/T 13882-2010 饲料中碘的测定硫氰酸铁-亚硝酸催化动力学法GB/T 13883-2008 饲料中硒的测定GB/T 13884-2003 饲料中钴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13885-2003 动物饲料中钙、铜、铁、镁、锰、钾、钠和锌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14698-2002 饲料显微镜检查方法GB/T 饲料采样GB/T 14700-2002 饲料中维生素B1的测定GB/T 14701-2002 饲料中维生素B2的测定GB/T 14702-2002 饲料中维生素B6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5399-1994 饲料中含硫氨基酸测定方法——离子交换色谱法GB/T 15400-1994 饲料中色氨酸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GB/T 17480-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GB/T 17481-2008 预混料中氯化胆碱的测定GB/T 17776-1999 饲料中硫的测定硝酸镁法GB/T 17777-2009 饲料中钼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17778-2005 预混合饲料中d-生物素的测定GB/T 17811-2008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胃蛋白酶消化率的测定过滤法GB/T 17812-2008 饲料中维生素E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7813-1999 复合预混料中烟酸、叶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7814-2011 饲料中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乙氧喹和没食子酸丙酯的测定GB/T 17815-1999 饲料中丙酸、丙酸盐的测定GB/T 17816-1999 饲料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邻苯二胺荧光法GB/T 17817-2010 饲料中维生素A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7818-2010 饲料中维生素D3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7819-1999 维生素预混料中维生素B12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8246-2000 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GB/T 18397-2014 预混合饲料中泛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5-1-10实施GB/T 18633-2002 饲料中钾的测定火焰光度法GB/T 18868-2002 饲料中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快速测定近红外光谱法GB/T 18869-2002 饲料中大肠菌群的测定GB/T 18872-2002 饲料中维生素K3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8969-2003 饲料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饲料中蛋氨酸羟基类似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9372-2003 饲料中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9373-2003 饲料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9423-2003 饲料中尼卡巴嗪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9539-2004 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GB/T 19540-2004 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GB/T 19542-2007 饲料中磺胺类药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9684-2005 饲料中金霉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0189-2006 饲料中莱克多巴胺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0190-2006 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定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GB/T 20191-2006 饲料中嗜酸乳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GB/T 20194-2006 饲料中淀粉含量的测定旋光法GB/T 20195-2006 动物饲料试样的制备GB/T 20196-2006 饲料中盐霉素的测定GB/T 20363-2006 饲料中苯巴比妥的测定GB/T 20805-2006 饲料中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的测定GB/T 20806-2006 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测定GB/T 21033-2007 饲料中免疫球蛋白IgG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1036-2007 饲料中盐酸多巴胺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1037-2007 饲料中三甲氧苄胺嘧啶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1100-2007 动物源性饲料中骆驼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 PCR方法GB/T 21101-2007 动物源性饲料中猪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 PCR方法GB/T 21102-2007 动物源性饲料中兔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方法GB/T 21103-2007 动物源性饲料中哺乳动物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方法GB/T 21104-2007 动物源性饲料中反刍动物源性成分牛,羊,鹿定性检测方法 PCR方法GB/T 21105-2007 动物源性饲料中狗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 PCR方方法GB/T 21106-2007 动物源性饲料中鹿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 PCR方法GB/T 21107-2007 动物源性饲料中马、驴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 PCR方法GB/T 21108-2007 饲料中氯霉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1514-2008 饲料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GB/T 21542-2008 饲料中恩拉霉素的测定微生物学法GB/T 21995-2008 饲料中硝基咪唑类药物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2146-2008 饲料中洛克沙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2147-2008 饲料中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和盐酸克仑特罗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B/T 22259-2008 饲料中土霉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2260-2008 饲料中甲基睾丸酮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2261-2008 饲料中维吉尼亚霉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2262-2008 饲料中氯羟吡啶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179-2008 饲料毒理学评价亚急性毒性试验GB/T 23182-2008 饲料中兽药及其他化学物检测试验规程GB/T 23187-2008 饲料中叶黄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385-2009 饲料中氨苄青霉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710-2009 饲料中甜菜碱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B/T 23737-2009 饲料中游离刀豆氨酸的测定离子交换色谱法GB/T 23741-2009 饲料中4种巴比妥类药物的测定GB/T 23742-2009 饲料中盐酸不溶灰分的测定GB/T 23743-2009 饲料中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学检验 Baird-parker琼脂培养基计数法GB/T 23873-2009 饲料中马杜霉素铵的测定GB/T 23874-2009 饲料添加剂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23877-2009 饲料酸化剂中柠檬酸、富马酸和乳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882-2009 饲料中L-抗坏血酸-2-磷酸酯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883-2009 饲料中蓖麻碱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884-2009 动物源性饲料中生物胺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4318-2009 杜马斯燃烧法测定饲料原料中总氮含量及粗蛋白质的计算GB/T 26425-2010 饲料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GB/T 26426-2010 饲料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GB/T 26427-2010 饲料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GB/T 27985-2011 饲料中单宁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28643-2012 饲料中二恶英及二恶英类多氯联苯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GB/T 28717-2012 饲料中丙二醛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783号公告-4-2006 饲料中替米考星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783号公告-5-2006 饲料中二硝托胺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783号公告-6-2006 饲料中碘化酪蛋白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农业部1029号公告-1-2011 饲料中16种β-受体激动剂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部1029号公告-2-2011 饲料中利血平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1063号公告-4-2008 饲料中纳多洛尔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1063号公告-5-2008 饲料中9种糖皮质激素的检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部1063号公告-6-2008 饲料中13种β-受体激动剂的检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部1063号公告-7-2008 饲料中8种β-受体激动剂的检测气相色谱-质谱法农业部1068号公告-2-2008 饲料中5种糖皮质激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1068号公告-3-2008 饲料中10种蛋白同化激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部1068号公告-4-2008 饲料中氯米芬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1068号公告-5-2008 饲料中阿那曲唑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1068号公告-6-2008 饲料中雷洛西芬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1068号公告-7-2008 饲料中士的宁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农业部1486号公告-1-2010 饲料中苯乙醇胺A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部1486号公告-2-2010 饲料中可乐定和赛庚啶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部1486号公告-3-2010 饲料中安普霉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1486号公告-4-2010 饲料中硝基咪唑类药物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农业部1486号公告-5-2010 饲料中阿维菌素类药物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农业部1486号公告-6-2010 饲料中雷琐酸内酯类药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农业部1486号公告-7-2010 饲料中9种磺胺类药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1486号公告-8-2010 饲料中硝基呋喃类药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1486号公告-9-2010 饲料中氯烯雌醚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1486号公告-10-2010 饲料中三唑仑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农业部1730号公告-1-2012 饲料中8种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液相色谱法LY/T 1176-1995 粉状松针膏饲料添加剂的试验方法NY 438-2001 饲料中盐酸克仑特罗的测定NY/T 724-2003 饲料中拉沙洛西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725-2003 饲料中莫能菌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726-2003 饲料中杆菌肽锌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727-2003 饲料中呋喃唑酮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910-2004 饲料中盐酸氯苯胍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911-2004 饲料添加剂β-葡聚糖酶活力的测定分光光度法NY/T 912-2004 饲料添加剂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NY/T 914-2004 饲料中氢化可的松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918-2004 饲料中雌二醇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919-2004 饲料中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934-2005 饲料中地西泮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936-2005 饲料中二甲硝咪唑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937-2005 饲料中西马特罗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1030-2006 饲料中沙丁胺醇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NY/T 1032-2006 饲料中胆固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NY/T 1033-2006 饲料中西马特罗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NY/T 1258-2007 饲料中苏丹红染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1345-2007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肌醇的测定NY/T 1372-2007 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NY/T 1457-2007 饲料中氟哌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1458-2007 饲料中盐酸异丙嗪、盐酸氯丙嗪、地西泮、盐酸硫利达嗪和奋乃静的同步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NY/T 1459-2007 饲料中酸性洗涤纤维的测定NY/T 1460-2007 饲料中盐酸克仑特罗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NY/T 1463-2007 饲料中安眠酮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1619-2008 饲料中甜菜碱的测定离子色谱法NY/T 1799-2009 菜籽饼粕及其饲料中恶唑烷硫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NY/T 1819-2009 饲料中胆碱的测定离子色谱法NY/T 1902-2010 饲料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微生物学检验NY/T 1944-2010 饲料中钙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NY/T 1945-2010 饲料中硒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NY/T 1946-2010 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检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NY/T 1970-2010 饲料中伏马毒素的测定NY/T 2071-2011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NY/T 2130-2012 饲料中烟酰胺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SN 0535-1996 出口饲料中棉酚检验方法液相色谱法SN/T 0798-1999 进出口粮油、饲料检验检验名词术语SN/T 0799-1999 进出口粮油、饲料检验检验一般规则SN/T 1572-2005 进出口粮谷、饲料中伏马毒素检验方法液相色谱法SN/T 进出口粮油、饲料检验抽样和制样方法SN/T 进出口粮食、饲料粗脂肪检验方法SN/T 进出口粮食、饲料粗蛋白质检验方法SN/T 进出口粮食、饲料尿素酶活性测定方法SN/T 进出口粮食、饲料不完善粒检验方法SN/T 进出口粮食、饲料粗纤维含量检验方法SN/T 进出口粮食、饲料单宁含量检验方法SN/T 进出口粮食、饲料吸水率检验方法SN/T 进出口粮食、饲料含盐量检验方法SN/T 进出口粮食、饲料发芽势、发芽率检验方法SN/T 进出口粮食、饲料粘度检验方法SN/T 进出口粮食、饲料类型纯度及互混检验方法SN/T 进出口粮食、饲料杂质检验方法SN/T 进出境饲料检疫规程SN/T 2867-2011 饲料中鱼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 PCR方法SN/T 2115-2008 进出口食品和饲料中总氮及粗蛋白的检测方法杜马斯燃烧法SN/T 2051-2008 食品、化妆品和饲料中牛羊猪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实时PCR法SN/T 1119-2002 进出口动物源性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检测方法 PCR方法SN/T 1201-2014 饲料中转基因植物成份PCR检测方法2015-5-1实施SN/T 2746-2010 进出境饲料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管规程SN/T 2743-2010 进境动物源性饲料检验检疫监管规程SN/T 2727-2010 饲料中禽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方法SN/T 食品和动物饲料大肠杆菌O157的检测方法免疫磁珠法SN/T 1116-2002 进出口饲料中克伦特罗、沙丁胺醇残留量的检验方法液相色谱法SN/T 1744-2006 进出口动物饲料中己烷雌酚、己烯雌酚、双烯雌酚残留量的检验方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N/T 1800-2006 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30℃菌落计数方法SN 0347-1995 出口饲料中棕曲霉毒素A的检验方法SN/T 1019-2001 出口宠物饲料检验规程SN/T 0512-2010 进出口动物源性饲料检验规程SN/T 1615-2005 食品和动物饲料中嗜冷微生物计数方法GB/T 28642-2012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GB/T 28715-2012 饲料添加剂酸性、中性蛋白酶活力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28716-2012 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8718-2012 饲料中T-2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1756-2012 饲料中孔雀石绿的测定SB/T 10921-2012 饲料中氨苯砷酸、4-羟基苯胂酸、洛克沙胂、硝苯胂酸的测定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SB/T 10778-2012 动物饲料中莱克多巴胺的快速筛查胶体金免疫层析法SB/T 10775-2012 动物饲料中沙丁胺醇的快速筛查胶体金免疫层析法SB/T 10781-2012 动物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的快速筛查胶体金免疫层析法SN/T 3496-2013 动物源性饲料中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GB/T 23744-2009 饲料中36种农药多残留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SN/T 3649-2013 饲料中氟喹诺酮类药物含量的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14-3-1实施SN/T 食品及饲料中常见禽类品种的鉴定方法第1部分:鹌鹑成分检测 PCR法2014-6-1实施SN/T 食品及饲料中常见畜类品种的鉴定方法第7部分:水牛成分检测实时荧光PCR法2014-6-1实施SN/T 食品及饲料中常见畜类品种的鉴定方法第1部分:貂成分检测实时荧光PCR 法2014-6-1实施农业部2086号公告-1-2014 饲料中左炔诺孕酮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4-7-1实施农业部2086号公告-7-2014 饲料中大观霉素的测定2014-7-1实施农业部2086号公告-6-2014 饲料中硫酸粘杆菌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法2014-7-1实施农业部2086号公告-5-2014 饲料中卡巴氧、乙酰甲喹、喹烯酮和喹乙醇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14-7-1实施农业部2086号公告-4-2014 饲料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14-7-1实施农业部2086号公告-3-2014 饲料中匹莫林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4-7-1实施农业部2086号公告-2-2014 饲料中醋酸氯地孕酮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4-7-1实施NY/T 2297-2012 饲料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1862号公告-5-2012 饲料中地克珠利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部1862号公告-2-2012 饲料中唑吡旦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N/T 3648-2013 饲料中呋喃唑酮、呋喃妥因、呋喃它酮、呋喃西林含量的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法NY/T 2550-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胶体金法2014-6-1实施NY/T 2549-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免疫亲和荧光光度法2014-6-1实施NY/T 2548-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2014-6-1实施SN/T 食品及饲料中常见畜类品种的鉴定方法第1部分:貂成分检测实时荧光PCR 法2014-6-1实施SN/T 出口粮食、饲料检验第4部分:尿素酶活性测定方法GB/T 32141-2015 饲料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2016-5-1实施NY/T 2694-2015 饲料添加剂氨基酸锰及蛋白锰络螯合强度的测定2015-5-1实施NY/T 2693-2015 斑点叉尾鮰配合饲料NY/T 2656-2014 饲料中罗丹明B和罗丹明6G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5-1-1实施SN/T 出口粮食、油料及饲料不完善粒检验方法GB/T 30956-2014 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2015-1-10实施农业部1862号公告-1-2012 饲料中巴氯芬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30955-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2015-1-10实施GB/T 30957-2014 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2015-1-10实施农业部2349号公告-1-2015 饲料中妥曲珠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2349号公告-2-2015 饲料中赛杜霉素钠的测定—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2349号公告-3-2015 饲料中巴氯芬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2349号公告-4-2015 饲料中可乐定和赛庚啶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2349号公告-5-2015 饲料中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部2349号公告-6-2015 饲料中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和喹恶啉类药物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部2349号公告-7-2015 饲料中司坦唑醇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部2349号公告-8-2015 饲料中二甲氧苄氨嘧啶、三甲氧苄氨嘧啶和二甲氧甲基苄氨嘧啶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NY/T 2895-2016 饲料中叶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2896-2016 饲料中斑蝥黄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2897-2016 饲料中β-阿朴-8'-胡萝卜素醛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2898-2016 饲料中串珠镰刀菌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7776-2016 饲料中硫的测定硝酸镁法其他相关标准MT/T 745-1997 饲料添加剂用腐植酸钠技术条件GB/T 26437-2010 畜禽饲料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强饲法测定鸡饲料表观代谢能技术规程SN/T 3087-2012 出口饲料生产、加工、存放企业注册登记规程SN/T 3489-2013 境外饲料生产、加工、存放企业注册登记规范SN/T 3490-2013 出口饲料生产、加工、存放企业检验检疫监管规程SN/T 3491-2013 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标签查验规程SC/T 6011-2001 平模颗粒饲料压制机技术条件GB/T 30472-2013 饲料加工成套设备技术规范。
食品中猪源性成分定性检测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
![食品中猪源性成分定性检测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683b0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9.png)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08期农产品质量·检测·加工·销售食品中猪源性成分定性检测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程潇徐晨贾贞刘娟娟安虹(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合肥230051)摘要本文根据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测试评价中心提供的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以及SN/T2051—2008、GB/T38164—2019、SN/T3730.8—20133种方法对2个肉糜样品进行猪源性成分检测,通过参加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测试评价中心食品中猪源性成分鉴定能力验证,验证实验室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的能力,扩大实验室的影响力。
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可在样品22-W514中检出猪源性成分,在样品22-K216中未检出猪源性成分,本次能力验证获得满意结果。
关键词猪源性成分;检测能力验证;食品中图分类号TS25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8-0162-03食品安全关乎生命与健康,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近些年,随着我国食品市场物品种类的丰富,加工领域的不断创新,食品添加剂的广泛使用,食品真实性、品质鉴定和质量安全等相关问题也逐渐凸现[1]。
如何快速鉴别食品的真、伪、优、劣成为食品市场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国内市场上的肉和肉制品的生产与销售中,有些不法商贩会利用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手段欺骗消费者,其中以低价的肉冒充高价的肉最为常见,如用鸡肉冒充猪肉,用猪肉、鸭肉冒充牛、羊肉等[2]。
因此,对肉类制品及其加工品进行掺假、掺杂检验十分必要,其重点就是快速、准确地鉴定肉制品品种[3-4]。
目前,最常见的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是基于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荧光定量PCR法[5],本实验室采用3种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对2个样品进行猪源性成分的检测。
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样品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测试评价中心提供。
食品中牛、羊、猪、马源性成分鉴定能力验证及测量审核结果分析
![食品中牛、羊、猪、马源性成分鉴定能力验证及测量审核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697d1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1.png)
分析检测食品中牛、羊、猪、马源性成分鉴定能力验证及测量审核结果分析徐新龙,杨 丽,彭国刚,李子帆,李军霞,李 兰(阿拉山口海关技术中心,动植食品纺织实验室,新疆阿拉山口 833418)摘 要:目的:分析食品中牛源性成分鉴定能力验证结果偏离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实验室对食品中4种动物源性成分鉴定的准确性,确保能力维持。
方法:对两次参试肉糜样品分别提取DNA,依据SN/T 2051—2008及SN/T 3730.5—2013进行牛、羊、猪、马源性成分单体系实时荧光PCR检测,同时设立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进行质量控制。
结果:能力验证样品19-J109检出牛、猪源性成分,未检出羊、马源性成分;样品19-Y826检出牛、羊、猪、马源性成分;中期报告显示样品19-J109牛源性成分鉴定结果为假阳性,结果不满意;测量审核样品19-B316检出牛源性成分,19-B223未检出牛源性成分,结果满意。
结论:通过对能力验证不满意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对过程加以改进,测量审核结果满意,证明实验室具备食品中牛、羊、猪、马源性成分定性检测的能力,可满足进出口食品中肉类掺假检测的需求。
关键词:食品;动物源性成分;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实时荧光PCR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Proficiency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Audit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Bovine, Ovine, Porcine and Equine-Derived Ingredients in Food ProductsXU Xinlong, YANG Li, PENG Guogang, LI Zifan, LI Junxia, LI Lan(Alashankou Customs Technology Center, Animal and Plant Food and Textile Laboratory, Alashankou 83341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laboratory’s identification of four animal-derived ingredients in food and ensure the ability’s maintenanc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reasons behind the devi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proficiency testing of bovine-derived ingredients in food. Additionally,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learned should be summarized. Method: DNA was isolated from the two test’s minced meat samples, and SN/T 2051—2008 and SN/T 3730.5—2013 were followed in the single-system 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 detection of components produced from sheep, pigs, horses, and cows. For quality control, blank, negative, and positive controls were set up simultaneously. Result: Sheep and horses were not discovered in the proficiency testing sample 19-J109, however components derived from cattle and pigs were. Sample 19-Y826 contained components originated from sheep, cattle, pigs, and horses. The mid-term assessment revealed that sample 19-J109’s bovine-derived component identification results were false positives and unsatisfactory. Test sample 19-B316 had components produced from cows, whereas test sample 19-B223 contained no such components, with satisfactory finding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e measurement audit are satisfactory after the procedure was improve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ability verification’s bad results were examined.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a laboratory can qualitatively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pigs, horses, sheep, and cattle in food, which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 for detecting meat adulteration in both imported and exported food.Keywords: food; animal derived ingredients; proficiency testing; measurement audit;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作者简介:徐新龙(1986—),男,新疆呼图壁人,硕士,兽医师。
种属特异性PCR法鉴别罐头食品中猪、牛、羊、鸡、鸭源性成分
![种属特异性PCR法鉴别罐头食品中猪、牛、羊、鸡、鸭源性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c95b5ff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2.png)
164㊀2021Vol.47No.3(Total 423)DOI:10.13995/ki.11-1802/ts.024477引用格式:张媛媛,孟镇,仇凯,等.种属特异性PCR 法鉴别罐头食品中猪㊁牛㊁羊㊁鸡㊁鸭源性成分[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1,47(3):164-169.ZHANG Yuanyuan,MENG Zhen,QIU Kai,et al.Species-specific PCR method to identify animal-derived in-gredients of pork,beef,mutton,chicken and duck in canned food [J].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2021,47(3):164-169.种属特异性PCR 法鉴别罐头食品中猪㊁牛㊁羊㊁鸡㊁鸭源性成分张媛媛1,2,孟镇1,2∗,仇凯1,2∗,东思源1,2,武竹英1,2,郭新光1,2,钟其顶1,21(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15)2(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北京,100015)摘㊀要㊀建立适用于肉类罐头等长时间高温加工食品中猪㊁牛㊁羊㊁鸡㊁鸭5种动物源成分种属特异性PCR 鉴别方法㊂通过使用猪㊁牛㊁羊㊁鸡㊁鸭的种属特异性引物,对5种动物的总DNA 模板进行PCR 扩增,得到分别为212㊁147㊁202㊁131㊁201bp 的扩增产物,将测序结果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US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 )进行BLAST 比对确认实验的准确性,并对市售罐头样品进行检测㊂该方法5种动物引物种属特异性良好,对猪㊁牛㊁羊㊁鸭源性成分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对鸡源性成分的检测灵敏度为2.5%㊂在对市售肉类罐头样品的检测中,6.6%样品与标签标注结果不符㊂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结果准确可靠,可广泛用于肉类罐头食品和长时间高温加工食品中猪㊁牛㊁羊㊁鸡㊁鸭5种动物源成分的鉴别,具有十分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㊂关键词㊀肉类罐头;肉类掺假;线粒体;动物源性成分;食品真实性;种属特异性PCR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孟镇高级工程师和仇凯高级工程师为共同通讯作者,E-mail:syaufood@;ufoqk@)㊀㊀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605202,2018YFC1603203)收稿日期:2020-05-18,改回日期:2020-08-06㊀㊀随着食品供应链的全球化和复杂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食品欺诈问题日渐突出,其中肉制品掺假现象层出不穷㊂一些不法商贩在利益驱使下,为了获得不法利润,利用掺假等恶劣手段,将低价格肉类掺杂到高价肉中,以假乱真㊁以次充好扰乱市场秩序,侵犯消费者权益,甚至涉及到宗教信仰问题㊂这些现象在国内外常有发生[1-6]㊂肉类罐头食品因其品种繁多㊁口味较好㊁便携㊁储存时间长等特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经过了斩拌㊁调味㊁高温加工等处理[7-9],普通消费者难以通过感官分辨掺假肉,执法部门在取证过程中同样缺乏简便有效的鉴别手段㊂目前我国对于生鲜肉类食品及一般热加工肉类食品的检测方法及标准趋于完善,但对于罐头食品这种深度热加工食品的动物源成分鉴别研究很少,因此建立一种快速㊁准确鉴定肉类罐头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非常有必要[10-11]㊂目前,常见的肉制品掺假鉴别方法主要有蛋白质鉴别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㊁等电聚焦(isoelectric focusing,IEF)㊁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核酸检测法[12-17]㊂不同物种间核酸极强的特异性,使得核酸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㊁灵敏度高㊁结果准确的特点㊂种属特异性PCR 技术则是应用核酸在不同物种间具有极强的特异性这一特点,根据扩增的目的基因设计高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物种特有的目的片段,此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生鲜肉及加工肉制品[18-21]的动物源性成分掺假的鉴别㊂本研究在国内首次以肉类罐头食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适用于长时间高温加工食品中主要的5种动物源成分鉴别方法㊂针对肉类罐头食品经过长时间高温加工导致DNA 片段化严重的实际情况,从线粒体DNA 入手,根据不同物种之间线粒体DNA 的差异,从数据库中筛选出猪㊁牛㊁羊㊁鸡㊁鸭5种常用肉类的特异性扩增引物,建立一种快速㊁准确的鉴别肉类罐头及其他经过长时间高温处理的食品中动物源成分的方法,并对我国市售肉类罐头产品进行了检测,初步调查了我国肉类罐头产品的动物源真实性情况,为其在动物源性食品真实性鉴别的标准化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实验材料新鲜猪肉㊁牛肉㊁羊肉㊁鸡肉㊁鸭肉,北京市超市和农贸市场;20个不同种类㊁不同加工工艺和不同源性成分的罐头样品,市售样品㊂1.2㊀试剂dNTP㊁10ˑPCR缓冲液㊁Taq DNA聚合酶㊁100 bp ladder DNA marker等,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异硫氰酸胍法裂解液[5mol/L GuSCN㊁0.05 mol/L Tris-HCl(pH8.0)㊁体积分数1.3%Triton-X 100,0.02mol/L EDTA(pH8.0)]㊁V(氯仿)ʒV(异戊醇)=24ʒ1㊁TE缓冲液(0.01mol/L Tris㊁0.001mol/L EDTA,pH8.0)㊁异丙醇㊁无水乙醇,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㊂1.3㊀主要仪器冷冻离心机,美国Sigma公司;Tgradient PCR扩增仪,德国Biometra公司;DYY-8C型高压电泳仪,北京六一仪器厂;CV-1000型凝胶成像系统,法国VIBER LOURMAT公司;pHSJ-4A型实验pH计,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TMS1500恒温混匀仪,北京莱普特科学仪器有限公司㊂1.4㊀实验方法1.4.1㊀引物根据文献筛选猪㊁牛㊁羊㊁鸡㊁鸭线粒体DNA种属特异性引物,交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各引物终浓度均为10mol/L,引物序列见表1㊂表1㊀种属特异性引物Table1㊀Species-specific primers物种引物序列(5ᶄ-3ᶄ)片段大小/bp退火温度/ħ参考文献猪F:GCCTAAATCTCCCCTCAATGCTA21256[22]R:ATGAAAGAGGCAAATAGATTTTCG牛F:CACAATCCAGAACTGACAC14756[23]R:GATGGCTTGGGAATAGTACGA羊F:CCTCCAACAGTGAATACTT20256[23]R:TCCTCCTCATAAAGGAATGGCC鸡F:CTATAATCGATAATCCACGATTCA13163[24]R:CTTGACCTGTCTTATTAGCGAGG鸭F:CATCTATCCTGCTAGCCGCC20158[25]R:TTGAGTGGAAGAATGCC1.4.2㊀高温加工肉类模拟样品的制备为确保检测方法对深加工食品检测的可行性,将鲜猪肉㊁鲜牛肉㊁鲜羊肉㊁鲜鸡肉㊁鲜鸭肉分别在灭菌锅中121ħ高温处理30min,模拟肉类高温加工过程㊂1.4.3㊀DNA模板的提取根据前期实验室对于肉类罐头食品中总DNA提取方法的研究,DNA模板选用异硫氰酸胍法进行提取[26]㊂1.4.4㊀PCR扩增PCR反应采用25μL体系:10ˑPCR buffer2.5μL,dNTP(2.5mmol/L)2μL,20pmol/μL引物各1μL,模板DNA1μL,Taq DNA聚合酶0.3μL (1.5U),MgSO4(50mmol/L)1μL,双蒸水补足体积㊂扩增条件为:94ħ3min,94ħ30s,57ħ30s, 72ħ30s,35个循环,72ħ5min㊂扩增产物采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㊂1.4.5㊀引物特异性试验分别以高温加工的猪肉㊁牛肉㊁羊肉㊁鸡肉㊁鸭肉5种高温加工肉类样品总DNA为扩增模板,使用种属特异性引物对上述各种DNA进行PCR扩增反应,同时设立以H2O为模板的空白对照,评价方法的特异性㊂1.4.6㊀灵敏性试验为了验证该方法的灵敏性,分别将高温加工的各种动物样品用高温加工的鸡肉进行混合稀释,分别制备出猪㊁牛㊁羊㊁鸡㊁鸭肉成分占5%㊁2.5%㊁1%(质量分数)的样品㊂将上述样品充分混匀,提取DNA,进行动物源性成分灵敏性检测㊂1.4.7㊀市售罐头样品检测将20个市售肉类罐头样品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将检测合格的PCR纯化产物送往上海生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序,然后通过Chromas软件对其峰值图进行查看㊂1.4.8㊀数据处理运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US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的BLAST 程序,把样品的PCR产物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中所收录的基因片段进行比对,从而保证PCR扩增的正确性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特异性试验结果分别使用5种动物源性成分特异性引物对,以制备的猪㊁牛㊁羊㊁鸡㊁鸭5种高温加工肉类样品总DNA 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如图1所示㊂5种动物源性成分猪㊁牛㊁羊㊁鸡㊁鸭出现相符的目标条带,而其他动物基因组DNA及空白对照均无条带出现,也无非特异性条带,说明此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㊂2.2㊀引物灵敏性试验结果分别以猪㊁牛㊁羊㊁鸡㊁鸭肉占比为5%㊁2.5%㊁1%的样品提取的总DNA为扩增模板,使用种属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㊂不同成分含量为1%的样品对应泳道仍有明显条带,对猪㊁牛㊁羊㊁鸭源性成分的检测灵敏度可达2021年第47卷第3期(总第423期)165㊀166㊀2021Vol.47No.3(Total 423)1%,对鸡源性成分的检测灵敏度为2.5%㊂说明5种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㊂在实际市场中,1%廉价肉的掺杂对于商贩来说毫无利润,因此检测限足够低,完全满足检测要求㊂a-猪引物的特异性;b-牛引物的特异性;c-羊引物的特异性;d-鸡引物的特异性;e-鸭引物的特异性M-marker;1-猪肉(121ħ30min);2-牛肉(121ħ30min);3-羊肉(121ħ30min);4-鸡肉(121ħ30min);5-鸭肉(121ħ30min);6-空白对照图1㊀特异性试验琼脂糖凝胶电泳图Fig.1㊀Specific electrophoresis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a-猪源性成分;b-牛源性成分;c-羊源性成分;d-鸡源性成分;e-鸭源性成分M-marker;1-5%肉模拟罐头;2-2.5%肉模拟罐头;3-1%肉模拟罐头;4-空白对照(双蒸水)图2㊀灵敏性试验琼脂糖凝胶电泳图Fig.2㊀Agar gel electrophoresis of sensitivity test2021年第47卷第3期(总第423期)167㊀2.3㊀市售罐头样品检测结果以市售的罐头试样为检测对象,使用种属特异性引物对其DNA 模板进行PCR 扩增,PCR 扩增结果如图3所示㊂所有样品均扩增出特异性条带,且条带清晰整齐,亮度较大,空白对照为阴性㊂将上述PCR 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 上进行BLAST 比对,比对结果见表2㊂通过对20个市售肉类罐头样品进行检测,发现除15#和16#猪肝午餐肉罐头和午餐肉罐头外,所有样品检测结果均与标签标注相一致,6.6%的样品标签标注成分与检测结果不符㊂15#和16#除检测出标签标注成分外,还检测出鸡源性成分,使用其他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均检测出鸡源性成分,考虑可能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或食品中添加鸡精等导致㊂本方法适用于肉类罐头中猪㊁牛㊁羊㊁鸡㊁鸭5种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且结果准确可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㊂a-猪源性成分的检测;b-牛源性成分的检测;c-羊源性成分的检测;d-鸡源性成分的检测e-鸭源性成分的检测M-marker;1-阳性对照;2-空白对照;3-红烧猪肉罐头;4-清蒸猪肉罐头;5-午餐肉罐头(清淡味);6-干崩羊肉罐头;7-咸牛肉罐头;8-五香肉丁罐头;9-火腿猪肉罐头;10-午餐肉;11-午餐肉罐头;12-回锅肉罐头;13-红烧猪肉罐头;14-火锅午餐肉罐头;15-普云午;16-高金午餐肉;17-猪肝午餐肉罐头;18-午餐肉罐头;19-精品红烧猪肉罐头;20-粉蒸肉罐头;21-火腿午餐肉罐头;22-云腿大片罐头图3㊀市售肉类罐头样品琼脂糖凝胶电泳图Fig.3㊀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of canned meat samples表2㊀肉类罐头样品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结果Table 2㊀Test results of animal derived components in canned meat samples编号商品名称相似序列相似度/%鉴别结果标称原料检测结果1红烧猪肉罐头KJ746663.183Sus scrofa 猪猪2清蒸猪肉罐头KY964306.185Sus scrofa 猪猪3午餐肉罐头(清淡味)KJ746663.179Sus scrofa猪猪4干崩羊肉罐头LS992617.189Capra aegagrus 山羊肉山羊5咸牛肉罐头MK058749.1MK028749.18996Bos taurus Gallus牛肉㊁鸡骨泥牛㊁鸡168㊀2021Vol.47No.3(Total 423)续表2编号商品名称相似序列相似度/%鉴别结果标称原料检测结果6五香肉丁罐头KY964306.193Sus scrofa 猪猪7火腿猪肉罐头MF183224.181Sus scrofa 猪猪8午餐肉MF183224.180Sus scrofa 猪猪9午餐肉罐头KY964306.181Sus scrofa 猪猪10回锅肉罐头MF183224.191Sus scrofa 猪猪11红烧猪肉KY964306.187Susscrofa猪猪12火锅午餐肉罐头KJ746663.1MH879470.18698Sus scrofa Gallus 猪㊁鸡猪㊁鸡13午餐肉罐头MF183224.180Sus scrofa 猪猪14高金午餐肉KF971862.1MH879470.18999Sus scrofa Gallus 猪㊁鸡猪㊁鸡15猪肝午餐肉罐头KF971862.1MH879470.18999Sus scrofa Gallus 猪猪㊁鸡16午餐肉罐头KJ746663.1MH879470.19098Sus scrofa Gallus 猪猪㊁鸡17精品红烧猪肉罐头KJ746663.192Sus scrofa 猪猪18粉蒸肉罐头KJ746663.195Sus scrofa 猪猪19火腿午餐肉罐头KJ746663.187Sus scrofa 猪猪20云腿大片罐头KJ746663.192Susscrofa猪猪3㊀结论本研究根据不同物种之间线粒体DNA 的差异,从数据库中筛选出猪㊁牛㊁羊㊁鸡㊁鸭5种常用肉类的特异性扩增引物,建立了种属特异性PCR 鉴别肉类罐头中猪㊁牛㊁羊㊁鸡㊁鸭成分的方法㊂结果表明,该方法使用的5种引物种属特异性良好,对猪㊁牛㊁羊㊁鸭源性成分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对鸡源性成分的检测灵敏度为2.5%,完全满足实际市场掺入量1%的要求,并成功应用于市售肉类罐头样品的掺假检测㊂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结果准确可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适用于高温高压加工的肉类罐头样品的掺假鉴别,可以作为肉类罐头市场监督和检验鉴别的可行性办法,为实现深加工肉类产品消费市场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权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㊂参考文献[1]㊀BALLIN N Z,VOGENSEN F K,KARLSSON A H.Species determi-nation-can we detect and quantify meat adulteration?[J].Meat Sci-ence,2009,83(2):165-174.[2]㊀WANG R F,MYERS M J,CAMPBELL W,et al.A rapid method for PCR detection of bovine materials in animal feedstuffs[J].Molecular &Cellular Probes,2000,14(1):1-5.[3]㊀陈颖,郁蕾,郭升阳.畜禽肉制品真伪鉴别技术研究进展[J].口岸卫生控制,2019,24(3):35-37;44.CHEN Y,YV L,GUO S Y.Advances in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for adultera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s[J].Port Health Con-trol,2019,24(3):35-37;44.[4]㊀张驰,邱皓璞,张筠.荧光定量PCR 检测肉制品中鸭源性成分[J].食品科学,2013,34(18):154-157.ZHANG C,QIU H P,ZHANG Y.A 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CR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duck derived ingredients in meat products[J].Food Science,2013,34(18):154-157.[5]㊀金萍,丁洪流,李培,等.2013年苏州地区肉及其制品掺假情况调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4,26(2):168-172.JIN P,DING H L,LI P,et al.Analysis of meat products adulterated in Suzhou area in 2013[J].Chinese Journal of Food Hygiene,2014,26(2):168-172.[6]㊀唐穗平,张燕,黄景辉.广东省牛羊肉及其制品中掺杂掺假情况的调查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5):1882-1886.TANG H P,ZHANG Y,HUANG J H.Analysis of beef and lamp products adulter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J ].Journal of Food Safety and Quality,2016(5):1882-1886.[7]㊀冯治平,左勇,袁先玲.清真羊肉罐头生产工艺及品质影响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3):1-4.FENG Z P,ZUO Y,YUAN X L,et al.Study on the technology and quality influence of halal mutton canned[J].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Engineering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2,25(3):1-4.[8]㊀蒋海鹏.罐头食品主要加工工艺进展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7):361-361.JIANG H P.Research on the main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canned food[J].Technology and Enterprise,2014(7):361-361.[9]㊀吴小兰.传统肉类罐头的生产工艺[J].新农村,2008(3):26.WU X L.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anned meat[J].XinNongcun,2008(3):26.[10]㊀张春江,杨君娜,乔晓玲.我国肉与肉制品标准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0(9):27-32.ZHANG C J,YANG J N,QIAO X L.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meat and meat products standards inChina[J].Agricultu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Industry),2010(9):27-32.[11]㊀孟楠,樊振江.肉及肉制品动物源性成分鉴别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2016(22):82-84.MENG N,FAN Z J.Research progress o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animal derived components in meat and meat products[J].Mod-ern Food,2016(22):82-84.[12]㊀刘万臣,唐晓敏,崔建华,等.应用等电聚焦电泳鉴别动物肉种类的研究[J].兽医大学学报,1993(2):177-178;157.LIU W C,TANG X M,CUI J H,et al.Effects of chinese medicalherb additives on the liveweight gain and meat texture of french ta-ble quails[J].Bulletin of Veterinary College of PLA,1993(2):177-178;157.[13]㊀TOOROP R M,MURCH S J,BALL R O.Development of a rapidand accurate method for separ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myofibril-lar proteins in meat[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1997,30(8):619-627.[14]㊀AYOB M K,RAGAB A A,ALLEN J C,et al.An improved rapidELISA technique for detection of pork in meat products[J].Journal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1989,49(1):103-116.[15]㊀陈颖,吴亚君.基因检测技术在食品物种鉴定中的应用[J].色谱,2011,29(7):594-600.CHEN Y,WU Y J.Application of gene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foodspecies identific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2011,29(7):594-600.[16]㊀BUNTJER J B,LAMINE A,HAAGSMA N,et al.Species identifica-tion by oligonucleotide hybridisation:The influence of processing ofmeat products[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Agriculture,1999,79(1):53-57.[17]㊀王守云,袁明美,封聪,等.肉类掺假鉴别技术研究进展[J].肉类研究,2017,31(4):56-61.WANG S Y,YUAN M M,FENG C,et al.Recent advances in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for meat adulteration[J].Meat Research,2017,31(4):56-61.[18]㊀张国利,郑明光,周志江,等.PCR鉴定牛肉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中国兽医学报,1996(2):179.ZHANG G L,ZHENG M G,ZHOU Z J,et al.Identification of beef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J].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Science,1996(2):179.[19]㊀刘帅帅,李宏,罗世芝,等.PCR技术在肉类掺假检验中的应用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1,2(6):280-284.LIU S S,LI H,LUO S Z,et al.Progress in meat adulteration identi-fication using PCR method[J].Journal of Food Safety and Quality,2011,2(6):280-284.[20]㊀王金斌,李文,白蓝,等.基于核酸分子学方法的肉类成分鉴别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7(11):318-327.WANG J B,LI W,BAI L,et al.A review of current DNA basedmethodologies for meat authentication[J].Food Science,2017(11):318-327.[21]㊀MANE B G,MENDIRATTA S K,TIWARI A K.Beef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 for authentication of meat and meatproducts[J].Food Control,2012,28(2):246-249. [22]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1101 2007动物源性饲料中猪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PCR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State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China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Committee.GB/T21101 2007Qualitativedetection of pig derived ingredients in animal derived feed by PCR[S].Beijing:China Standards Press,2008.[23]㊀陈颖,钱增敏,徐宝梁,等.保健品中牛羊源性成分的PCR检测[J].食品科学,2004(10):215-218.CHEN Y,QIAN Z M,XV B L,et al.Species-specific PCR for iden-tification of horse and donkey materials in feedstuff[J].Food Sci-ence,2004(10):215-218.[24]㊀HOU B,MENG X R,ZHANG L Y,et al.Development of a sensitiveand specific multiplex PCR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of chicken,duck and goose DNA in meat products[J].Meat Sci-ence,2015,101:90-94.[25]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SN/T2978 2011动物源性产品中鸡源性成分PCR检测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State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SN/T2978 2011PCRdetection of chicken derived components in animal derived products[S].Beijing:China Standards Press,2012.[26]㊀杨彤晖,孟镇,钟其顶,等.猪肉类罐头食品中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41(4):62-67.YANG T H,MENG Z,ZHONG Q D,et parison of DNA ex-traction methods for canned pork[J].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2015,41(4):62-67.Species-specific PCR method to identify animal-derived ingredients of pork,beef,mutton,chicken and duck in canned foodZHANG Yuanyuan1,2,MENG Zhen1,2∗QIU Kai1,2∗,DONG Siyuan1,2,WU Zhuying1,2,GUO Xingguang1,2,ZHONG Qiding1,21(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 Co.,Ltd.,Beijing100015,China)2(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Center of 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y,Beijing100015,China) ABSTRACT㊀A species-specific PCR identification method was established to identify five kinds of animal-derived components of pork, beef,mutton,chicken and duck in long-term high-temperature processed foods such as canned meat.The total DNA templates of five kinds of animals were amplified by PCR.Then the amplified products of212bp,147bp,202bp,131bp,and201bp were obtained. Moreover,the sequencing results were verified by using the BLAST comparison on NCBI to confirm the accuracy of the experiment,and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anned samples were also been tested.In this method,the five animal introduced species have good specifici-ty,the detection sensitivity for derived components of pork,beef,mutton and duck could reach1%,and the detection sensitivity for chicken-derived components was2.5%.After testing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amples,it was clear that in6.6%of the samples,the actual composition did not match the label.This method was easy to operate,low in cost,accurate,reliable,which could be widely us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five animal-derived components of pigs,cattle,sheep,chickens and ducks in canned meat and long-term high-tem-perature processed foods.Above all,it had extensive value in applications.Key words㊀canned meat;adulterated meat;mitochondria;animal-derived ingredient;food authenticity;species-specific PCR2021年第47卷第3期(总第423期)169㊀。
肉类食品中猪源性成分检测方法之探讨
![肉类食品中猪源性成分检测方法之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caa20f14b35eefdc9d3334a.png)
肉类食品中猪源性成分检测方法之探讨文章介紹了几种主流猪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同时对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了探讨。
希望对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标签:猪源性;检测方法;扩增;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清真食品安全也成为各穆斯林民族的关注点,其中肉类食品中猪源性成分的检测已提到一个重要的地位上来。
目前,在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中,最主要的是基于蛋白质和基因的两大类检测方法,利用D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发定性、定量检测食品、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和技术已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主流,也成为多数国家检测方法标准中指定的检测方法[1]。
包括传统扩增(PCR)法,国家标准[2]就采用该法检测饲料中的猪源性成分,而实时荧光定量扩增(PCR)法和双重荧光扩增法是在传统实时PCR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快速、高灵敏等优点。
同时,亦有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进行检测的研究,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下面,文章对常用的传统PCR法、实时荧光定量扩增(PCR)法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进行分析探讨,供食品检验人员借鉴。
1 传统PCR法传统PCR法的基本原理,是对高温下将双链DNA变成单链的模板DNA的两条链的一段互补序列,在适宜温度下与两条互不相补的寡核苷酸片段(引物)发生退火,利用DNA聚合酶催化延伸,如此反复扩增。
然后利用凝胶电泳染色检测,与已知阳性、已知阴性及空白组进行对照,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再进行内切酶酶切反应,并将反应结果再次进行对照。
酶切反应亦为阳性,则判定含有猪源性成分。
传统PCR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目前是鉴别猪源性成分的主要选择。
但在检测中局限性较大,由于假阳性率高,最终定性需要进行酶切反应造成检测时间较长,而通过条带亮度进行定量准确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在较大浓度它种动物肉存在下会明显影响其灵敏度,不适用于掺入猪源性成分的肉类食品的检测。
一种食品中猪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技术
![一种食品中猪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593b4282b160b4e777fcf34.png)
一 种食品中猪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技术
李 鑫 ,孙 甸甸 ,张 慧娟 ,冯娜 娜 ,尹秋 源 ,尹 锐 (吉林 农业 科技 学 院 。吉林 132101)
摘 要 :建 立一 种 基 于 PCR 技 术 的食 品 中猪 源性 成 分 快 速 检 测技 术 。根 据 猪 线 粒 体 cytb基 因设 计 引物 ,进 行 PCR 扩 增 。该 方 法对 猪 DNA检 测 的 灵 敏 度 达 到 100pg;该 方 法 仅 对 猪 DNA检 测 呈 阳性 ,与 其他 物 种 DNA 无 交 叉反 应 ;同 时 可 用 于 商业 样 本 及 复 杂 食 物 样 本 的 检 测 本 研 究 的 猪 源 性 成 分 特 异 PCR 检 测 技 术 具 有 快 速 、准 确 的 特 点 ,且 具 有 较 高的 特 异 性 和敏 感性 ,可作 为 肉制 品 中猪 源 性 成 分 快 速 检 测 的 手 段 。
pig DNA;the test WaS 0nly specifc for pig,and no cross—reactions were observed in other non—target species.M eanwhile,it can be used for commercial a n d complex food samples.In this stu, ̄,t he pig ingredient specific PCR detection technology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rapidly and
基 于 蛋 白质 的 检 测 和 DNA 的 检 测 是 动 物 源 性 成 分 鉴 别 的 主 要 方 法 。 基 于 蛋 白质 的检 测 技 术 包 括 电 泳 分 析 法 网、色 谱 分 析 法 17]和 免 疫 分 析 法 嗍等 ;肉制 品 中蛋 白 质会 受 到 多 种 因素 的影 响 , 即使 同 一 物 种 间 也 会 存 在 一 定 的差 异 .且 加 工 食 品 中 蛋 白质 易 发 生 变 性 而 无 法 检 出 。相对 于 蛋 白质 。DNA具 有 较 高 的热 稳 定 性 和 种 属 特 异 性 I埘。近 年来 ,基 于 DNA 的 方 法 ,包 括 DNA 杂 交rIIj、 PCR—RFLP【。 和 物 种 特 异 性 PCR[ ̄3]等 被 用 于 动 物 源性 成 分 的 检 测
食品及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及标准概述
![食品及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及标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c0bfe0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f.png)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肉类制品被摆上了餐桌。
为了利益最大化,有不发商贩掺假销售,更有甚者把不可食用动物的肉添加到商品中出售,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
同时,动物源性饲料中违规掺杂禁用成分的情况也很严重。
如果动物源性饲料细菌超标或者违法添加了禁用物质,就有可能使饲养的禽畜生病,甚至导致食用者患病。
为了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保障动物源性饲料的质量安全,对肉类食品及饲料进行动物源性鉴定是非常必要的。
1 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有资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研究肉的种属鉴定检测,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均由很多相关报道。
其中国内外动物源性成分检验方法主要有两种:核酸检测和蛋白质检测。
核酸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普通PCR、实时荧光PCR、数字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法(RAA法)、试纸片法、基因芯片检测、膜芯片法、液相芯片法、显微镜法与二代测序等。
每一种检测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及优势,可以从不同方面反映材料的真实情况。
在实际检测工作中,由于食品或原材料的加工方法不同,还应根据样品的不同加工方式选择适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众多的研究资料表明最为快速准确的方法是PCR方法[1],其中探针法实时荧光PCR检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在所有的检测方法中最为突出,对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的要求也不高,容易掌握。
目前现行有效的检测方法中以实时荧光PCR方法最多。
2 现行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标准方法目前,我国已发布的现行有效的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主要有:国家标准18项(表1),行业标准35项(表2),地方标准及其他标准20项(表3)。
其中以PCR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为主。
这些标准方法可以检测出不同种类的动物源性成分,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检测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
目前颁布的这些标准方法基本涵盖了常见的动物源性成分,可以检测日常食品及饲料中可能会遇到的肉源性种类。
食品及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及标准概述□ 刘彦泓 大连市检验检测认证技术服务中心摘 要:本文分析列举目前食品及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探讨目前动物源性检测的研究进展。
猪源性成分PCR检测用阳性标准分子、制备及检测方法[发明专利]
![猪源性成分PCR检测用阳性标准分子、制备及检测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def6c73d28ea81c759f5785f.png)
专利名称:猪源性成分PCR检测用阳性标准分子、制备及检测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霍胜楠,郭颖慧,翟清燕,伊廷存,钟立霞
申请号:CN201710730318.9
申请日:20170823
公开号:CN107365860A
公开日:
2017112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猪源性成分PCR检测用阳性标准分子、制备及检测方法,该阳性标准分子为能够自主复制的质粒分子,所述质粒分子中包含猪18SrRNA基因序列和猪线粒体COXI基因序列。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猪源性成分PCR检测用阳性标准分子,具有制备过程简单、可长时间保存、特异性强以及灵敏度高的优势,该阳性标准分子不需要依赖标准猪材料的供应,可以替代猪基因组DNA用于猪成分的PCR定性、定量测量及分析,保证实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解决了食品监管工作中缺乏阳性对照的难题。
申请人: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地址: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新泺大街2749号药品检验所大楼1-101
国籍:CN
代理机构: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李桂存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的开题报告
![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b04c95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2.png)
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的开题报告题目: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饲料是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和成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畜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效益。
其中,动物源性成分在饲料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动物蛋白、动物油脂等,是畜禽所需的重要营养成分。
然而,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饲料中可能存在着未生物安全处理的动物源性原料或其残留物,若被畜禽食用可能会带来潜在食品安全隐患。
因此,建立一种准确、高效的检测方法,对于保障畜禽食品安全和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方法,以及PCR技术等。
其中PCR技术由于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快速准确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此,对于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基于PCR技术的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为饲料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2. 研究方法(1)样品处理:收集不同来源的饲料样品,进行样品的处理和提取目标DNA。
(2)引物设计:设计特异性好、扩增效率高的PCR引物。
(3)PCR反应优化:优化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确定最佳扩增条件。
(4)检测方法分析:对于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比对其他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三、研究预期成果(1)建立基于PCR技术的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并优化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确定最佳扩增条件。
(2)对于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比对其他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3)提供饲料生产企业和相关机构参考,为饲料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四、研究时间表第一年1. 收集样品,进行DNA提取和纯化。
2. 设计PCR引物,开展PCR反应优化。
3. 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比对其他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动物源性饲料中猪源性成分的定性PCR检测方法编制说明
![动物源性饲料中猪源性成分的定性PCR检测方法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3ccd3c8c1c708a1284a44cc.png)
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行业标准《燕窝的分子生物学真伪鉴别方法》(计划编号为2007B149),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工作。
二、编制本标准的目的和意义燕窝是由雨燕科金丝燕及同属类的唾液凝结而成的物质,是一种名贵的保健食品。
由于燕窝的营养价值较高,消费者对其需求日益增长。
而燕窝是一种稀缺资源,世界贸易统计每年收获的燕窝总重量只有大约2000吨。
正是在这种供需矛盾和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燕窝市场的掺假掺杂现象十分普遍,造假材料主要包括银耳、猪皮、琼脂、果胶、蛋清等,使消费者蒙受损失。
目前缺乏燕窝质量相关的检测标准,十分有必要开展燕窝产品真伪鉴别方法研究并进行标准化,以保证燕窝市场的规范化运行〔1,2〕。
三、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写是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的。
本标准是在“十一五支撑项目”《功能性食品有效成分检测和鉴伪技术的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
期间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多次实验和反复论证,吸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在遵循标准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基础上,确定了燕窝产品真伪鉴定的实时荧光PCR和双向电泳检测方法标准。
四、国内外文献调研情况目前燕窝的鉴定方法很多,如表面特征、溶涨性、泡沫、染色、灼烧等简单的物理方法,微观形态的显微观察方法,蛋白质含量、紫外吸收、氨基酸组成、唾液酸含量、多糖组分等仪器分析方法。
但上述方法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燕窝是唾液腺的分泌物,不存在明显的组织细胞特征,因此显微鉴别的结果可靠性不高;燕窝理化鉴别的物质基础在于其粘蛋白,虽有一定的特异性,但由于伪品在制造过程中往往加入一定量的蛋清做粘合剂,故理化鉴别专属性不强;红外光谱法存在样品取样均匀性问题;气相色谱法是以寡糖链成分为分析基础,形成燕窝的单糖指纹图谱以作鉴别,但在生物合成过程,糖蛋白中的糖链是通过糖基转移酶从核苷酸糖将单糖顺次地装配到已形成的糖链受体上,最终生成的糖链结构不但决定于每个糖基转移酶的专一性,而且也受到肽链结构和形成异头键能力的影响,故糖链的合成过程不是模板化的,可以终止不同阶段,因而糖链结构普遍存在微不均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