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马说课文原文及翻译

马说课文原文及翻译

马说课文原文及翻译马说课文原文及翻译《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马说课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1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 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3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

虽:即使。

名:名贵的。

4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祇(zhǐ):只是。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5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于:在。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6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

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

以:用。

称:著称。

7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8 一食:吃一顿。

食,吃。

9 或:有时。

10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1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2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八年级文言文《马说》翻译

八年级文言文《马说》翻译

八年级文言文《马说》翻译导读:《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韩愈文选》中《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公元795—800)。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下面是八年级文言文《马说》翻译,请参考!《马说》韩愈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八年级文言文《马说》翻译】1.《马说》文言文翻译2.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3.马说文言文翻译4.《马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5.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6.八年级语文《马说》文言文翻译7.韩愈马说的文言文翻译8.马说文言文原文和翻译上文是关于八年级文言文《马说》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马说》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马说》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马说》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韩愈文选》中《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公元795—800)。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作品原文:马说世有伯乐1,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2辱于奴隶人3之手,骈(pián)死4于槽(cáo)枥(lì)5之间,不以千里称也6。

马之千里者7,一食(shí)或8尽粟(sù)一石(dàn)9。

食(sì)10马者,不知其11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12马也,虽有千里之能13,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1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15,安16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17,食(sì)之不能尽其材18,鸣之19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20,曰:“天下无马!”呜呼21!其22真无马邪(yé)23?其24真不知25马也!词句注释:1、伯乐: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

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祇:只是。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

3、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4、骈死:并列而死。

骈:两马并驾。

5、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6、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

以,按照,介词。

称,称颂,称道。

7、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

之,助词。

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8、一食(shí):吃一次食物。

或:有时。

9、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

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石,十斗为一石,一石约为120斤。

10、食(sì):通“饲”,喂养。

韩愈的《马说》原文及翻译

韩愈的《马说》原文及翻译

韩愈的《马说》原文及翻译韩愈的《马说》原文及翻译《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韩愈的《马说》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祇辱一作:只辱)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通:饲)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注释1、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

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3、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

4、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

故:因此。

虽:即使。

名:名贵的。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祗(zhǐ):只是。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6、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于:在。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7、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

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

以:用。

称:出名。

8、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9、一食:吃一顿。

食,吃。

10、或:有时。

11、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2、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3、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14、食马者:食,通“饲”,喂。

15、其:指千里马,代词。

初中课文《马说》原文翻译

初中课文《马说》原文翻译

初中课文《马说》原文翻译《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初中课文《马说》原文翻译,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初中课文《马说》原文翻译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千里马,也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车夫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食物可能能吃下一担粮食。

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饲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特殊的才能和英武的体态无法显示出来,况且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还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驾驭它,却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能充分施展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饲养马的人)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

注释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

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祗:只是。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骈死:并列而死。

《马说》全文翻译

《马说》全文翻译

《马说》全文翻译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但是伯乐却不经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常有。

】【因此,即使是有名贵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里也?
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鞭打它,不按照正确方法】,【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
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论说文。

这篇寓言性的短论通过对世上有无千里马这一问题的反复论证,归结到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知马的伯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说》作者: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马也!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注释1、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3、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

虽:即使。

名:名贵的。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只:只是。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5、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于:在。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课文《马说》的原文及注释

课文《马说》的原文及注释

课文《马说》的原文及注释课文《马说》的原文及注释马说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的不满,对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祇辱一作:只辱)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通:饲)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注释1、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 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

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3、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

4、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

故:因此。

虽:即使。

名:名贵的。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祗(zhǐ):只是。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6、骈(pi n)死于槽(c o)枥(l )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骈,两马并驾。

马说原文、翻译及赏析

马说原文、翻译及赏析

马说原文、翻译及赏析马说原文、翻译及赏析马说唐朝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通:饲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马说》注释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

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

故:因此。

虽:虽然。

名:名贵的。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祗(zhǐ):同“衹”,只,仅。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于:在。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

古诗马说翻译赏析

古诗马说翻译赏析

古诗马说翻译赏析《马说》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韩愈。

其全文古诗如下:【前言】《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韩愈文选》中《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公元795—800)。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注释】伯乐: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

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祇:只是。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骈死:并列而死。

骈:两马并驾。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

以,按照,介词。

称,称颂,称道。

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

之,助词。

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一食(hí):吃一次食物。

或:有时。

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

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石,十斗为一石,一石约为120斤。

食(ì):通“饲”,喂养。

其:指千里马,代词。

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这,指示代词。

能:才能。

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

见,同“现”,表露。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

欲:想要,要。

等:相当。

不可得:不可能。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

之,指千里马,代词。

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

《马说》原文及注释译文

《马说》原文及注释译文

《马说》原文及注释译文《马说》是中国古代一篇名言佳句的选集,其中包括了许多关于马的诸多说法和评价,此文献载于《孟子·公孙丑上》。

这篇文章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

下面,我们将为读者带来《马说》的原文及注释译文,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原文马之初生,乍能乳也;马之初死,乍能行也。

以其初生之不及乳也,以其初死之未得行也,皆以其母之力也。

夫物或生死安能树之!故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马跃于檐上,死于地而无音则之。

三军可使有其志,而不能使其死也。

是故将之所为上,民之所为下也。

夫以一梁为柱,以千斤为石,民不重也;以一人为师,以千人为众,民不众也。

故不以力胜物,故能处上;不以多胜少,故能有功;是以圣人贵不贵,大不大,众不众,神不神,而民重之至于天,此之谓以明治人,以晦易之。

注释译文马出生后刚刚能吸奶;马刚刚死亡时也刚刚能行动,都依靠母亲的力量。

因此,物品的生死之恩皆由其类群性决定,而人们的地位区分则建立于人群中。

马跃上檐,跌落在地上,但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就像三军之中,将领可以让士兵跟从自己的意志行动,却不能让他们在战斗中随意献身。

因此,将领的地位高于平民,平民的地位低于将领。

举个例子:如果以一根木梁为柱子,如果用千斤(重量单位)的石头来作为支撑,人就不觉得那个柱子特别重;同理,如果用一个人作为老师,为千人讲授知识,人也不觉得那个老师特别累。

因此,我们不能仅靠力量去战胜万物,而是应该用以明理来领导人们,以晦暗来加深隔阂。

结论《马说》可以被视为中国古代一篇重要的文学箴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文学意味。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并从中获取启示。

马说原文及翻译

马说原文及翻译

马说原⽂及翻译马说原⽂及翻译 《马说》是唐代著名⽂学家韩愈的⼀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

下⾯是⼩编整理的马说原⽂及翻译,欢迎⼤家参考。

马说全⽂阅读: 出处或作者: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马。

千⾥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称也。

马之千⾥者,⼀⾷或尽粟⼀⽯。

⾷马者,不知其能千⾥⽽⾷也。

是马也,虽有千⾥之能,⾷不饱,⼒不⾜,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也。

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临之,⽈:“天下⽆马。

”呜呼!其真⽆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全⽂翻译: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马。

千⾥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和普通的马⼀起死在马厩的⾥⾯,不因为⽇⾏千⾥⽽出名。

⽇⾏千⾥的马,吃⼀顿有时吃完粮⾷⼀⽯。

喂马的⼈不知道它能够⽇⾏千⾥,⽽没有喂养。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千⾥的才能,但是吃不饱,⼒⽓不⾜,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表现。

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千⾥呢? 策之不以其⽅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马啊! 创作背景 《马说》⼤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年(795)⾄⼗六年(800)。

当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以求得提拔,却⼀直未被采纳。

虽然没能得到重⽤,但他仍然声明⾃⼰“有忧天下之⼼”,不会遁迹⼭林。

后来的⼏年内,他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也并未得到特别的赏识,所以常常郁郁寡欢,并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他进京城应试以图做官,在京城上下奔⾛相告,待了⼗年之久,最终还是⽆限怨愤地离开了长安。

韩愈的坎坷遭遇正是写作《马说》的思想基础,⽽此⽂的另⼀⽤意是委婉地表⽩⼼迹,并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

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韩愈《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rǔ)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cái)美不外见(xiàn),且欲(yù)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cè)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cái),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wū)(hū)!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是在低贱的人手中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来喂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无法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打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马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注释1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 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3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

虽:即使。

名:名贵的。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rǔ)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cái)美不外见(xiàn),且欲(yù)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cè)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cái),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wū)(hū)!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是在低贱的人手中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来喂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无法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打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马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注释1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马说原文、翻译及赏析

马说原文、翻译及赏析

马说原文、翻译及赏析马说原文、翻译及赏析马说唐朝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通:饲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马说》注释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

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

故:因此。

虽:虽然。

名:名贵的。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祗(zhǐ):同“衹”,只,仅。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于:在。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

马说文言文翻译(14篇)

马说文言文翻译(14篇)

马说文言文翻译(14篇)马说文言文翻译(14篇)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说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说文言文翻译1译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

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待遇都没有获得,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鞭打马,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注释:[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里。

祗:只是辱,受屈辱[3]骈死:并列而死。

骈:两马并驾。

槽:喂牲口的食器,枥:马棚。

槽枥:马厩[4]不以千里称也:不把它称为千里马。

以,把,介词。

称,称颂,称道。

[5]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

之,助词。

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吃一顿。

或:有时。

尽粟一石:吃尽一石(dan)食料。

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

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

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祇辱一作:只辱)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通:饲)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注释1、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

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3、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

4、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

故:因此。

虽:即使。

名:名贵的。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祗(zhǐ):只是。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原文及翻译
韩愈《马说》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 ǐ)辱(rǔ)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 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cái)美不外见(xiàn),且欲(yù)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cè)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cái),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wū)(hū)!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翻译: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是在低贱的人手中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来喂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无法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马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