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的教育叙事-最新文档

合集下载

小学品社教师教学叙事与随笔

小学品社教师教学叙事与随笔

小学品社教师教学叙事与随笔小学品社教师教学叙事与随笔:小学品社教学体会随笔作为小学一名品社课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领会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用新课程理念指导着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悄然发生了变化。

在课改过成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写教学随笔是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深入教学研究的一种好形式;写教学随笔给教师提供了教学后的反思、交流,提高找到了机会。

下面介绍一下我上小学品社历史部分知识体会如下:小学生喜欢学历史,对历史事件的演变和历史人物的命运都很关心,经常问这问那,很想知道其中的情节和结果,他们爱发表意见,好争论,有的还进入角色,替古人排忧解难,这种积极性是很可贵的,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和探求反射的心理,运用讲授、示范、问题、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研究历史问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到科学方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历史感性知识是指具体的形象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研究历史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

依据儿童年龄特征和历史特点,教学应多给学生一些感性知识,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几千年文明史,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上出现很多杰出人物,有过不少重大历史事件,教学内容十分丰富。

根据教学目标介绍一些典型的有关知识,可以采取教师讲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外读物,上网查找有关资料等方法,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还可以利用传统的、现代的教学手段以及图片挂图影片等教具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生动的知识本身就带有启发性,直观性,会引起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及时反思,真正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也是自觉研究心理念下学科间的融合,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提高。

体会也是非常深刻的,我知道,新世纪课程教材改革任务十分艰巨,这就希望我们教师继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认识,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培养共情能力
教育叙事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共情能力,使他们更好 地理解和关心他人,促进 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树立正确价值观
教育叙事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强化道德意识
生动的故事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的重 要性,强化他们的道德意识。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叙事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 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更加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 问题。
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引发共鸣
教育叙事通过真实感人的 故事,引发学生的共鸣, 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 程内容。
丰富情感体验
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 能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 情感变化,丰富自己的情 感体验。
对话性
教育叙事强调师生之间的 对话和交流,通过对话引 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 生的认知发展。
教育叙事价值
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教育叙事能够通过故事情节激发学生 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所蕴 含的教育意义。
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教育叙事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 人生、社会和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 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 觉悟和道德水平。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 中的应用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 教育叙事概述 •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
的应用 •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
的实践案例
目录
•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 的效果分析
•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 的挑战与对策
01
教育叙事概述
教育叙事定义

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汇总5篇

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汇总5篇

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汇总5篇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篇1】一转眼,一个学期又将要结束了,回顾这一个学期,感觉自己在教学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步,当然也还存在着不足,下面对这一学期的工作做个小结,以便使自己更快地提高。

1、理解课标要求,作好教学计划因为自己教学小学的经验不足,本学期又是新接任的班级,于是在假期时,我就找好新课程标准,认真解读关于中段教学的要求和目标,使自己做到胸中有数,胸中有本。

让自己在教学中能做到有的放。

从整体上把握好教学的进度和每课的着重点。

从整体上驾驭好,能做好单元备课。

2、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上好课。

在教学工作中,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要点,把握关键。

精心设计教案。

每课教案要做到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

超周备课。

课前,钻研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备好每一节课。

课后布置作业力求少而精,努力做到既减轻负担,又提高质量。

坚持写教学反思。

授课后及时记载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

充分地体现在课堂之上。

把每一个学生放到学习的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我精心地进行备课,认真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注重当堂训练,每天把学过的词语当堂听写、当堂检测。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特别是上好每个学期的公开课,让公开课成为一个展示自己和提高自己的课堂。

认真听取同事们的意见并做到及时在课堂教学中改进,同时也认真地学习优秀老师的经验,广泛地阅读教育教学杂志,让自己的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使自己的课堂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

努力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4、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分析,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掌握好每个孩子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对于可以提高但因其它原因而不认真的孩子及时进行思想沟通,使其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成绩较差,掌握不好的孩子,及时给他辅导,让他来把不足的方面补上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育叙事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育叙事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育叙事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伦理观念和行为准则,又能教会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师在这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需要进行专业的教育培训,从而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这些知识和价值观。

一、初心与为师初见回想起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第一天,我心中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我坚信,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努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并引导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培养积极的社会行为,成为明智公正的公民。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常常面临挑战。

有的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缺乏兴趣,甚至不愿意参与相关的讨论和活动。

这使我不得不思考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道德与法治教育,我采用了一些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例如,我组织了一次社会责任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性。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参观了当地的养老院,并与老年人一起进行交流和互动。

通过这一经历,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另外,我还在课堂上引入了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体验法律制裁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也能够更加深入地探讨道德和法治之间的关系。

三、师生共同成长的点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道德和法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对他们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还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拓宽视野,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

每年我们都会组织一次社区义工活动,让学生们亲自参与到居民服务中。

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们学会了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并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与此同时,我也在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

参加各类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研讨会和讲座,与教育专家进行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通过专业的教育培训,我能够更好地驾驭课堂,并有效地传授知识给学生。

教学实践教育叙事(3篇)

教学实践教育叙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梦想教室”这一教育模式,深受启发。

于是,我决定在自己的班级进行“梦想教室”的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潜能。

二、实践过程1. 策划阶段首先,我对“梦想教室”进行了深入研究,了解了其核心思想、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方案:(1)成立“梦想教室”小组,由我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各学科教师、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

(2)制定“梦想教室”活动计划,包括课程设置、活动安排、评价机制等。

(3)筹集活动经费,用于购买教具、书籍等。

2. 实施阶段(1)课程设置在“梦想教室”中,我们设置了以下课程:① 个性化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绘画、音乐、舞蹈、编程等课程。

② 拓展课程:如演讲与口才、心理辅导、团队协作等。

③ 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博物馆、社区等,了解社会,增长见识。

(2)活动安排每周五下午为“梦想教室”活动时间,具体安排如下:① 个性化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教师进行辅导。

② 拓展课程:由各学科教师或外聘专家进行授课。

③ 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实践等活动。

(3)评价机制我们建立了以下评价机制:①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②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③ 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3. 总结阶段在“梦想教室”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

以下是部分实践成果:(1)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梦想教室”活动,学生在个性化发展、团队协作、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2)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在“梦想教室”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3)家校合作更加紧密。

家长对“梦想教室”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家校合作更加紧密。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叙事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叙事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叙事李艳访《品德与社会》学科,通过参加听课和评课一系列活动,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

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

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我们的班集体》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总而言之,通过课后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

品德与社会教学叙事

品德与社会教学叙事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叙事教了多年语文的我2012年被安排教学《品德与社会》课。

原想,这样的“小科”肯定是枯燥无味,无非是照本宣科罢了。

不曾想,几节课下来,竟让我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同时也有了一些困惑,促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审视这一门课。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对任教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感到的困惑主要集中在这样两点:一是我们如何看待《品德与社会》课程?二是我们如何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教材是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与科学启蒙、社会活动等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相结合,是一门重要的综合课程。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化,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其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针对这一课程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课堂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转变观念,丰富课堂以前的思想品德课是严肃而认真的,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一切以教为中心,学生头脑里形成的都是空洞的理论。

今天,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课堂必须植根于生活体验,以此为载体,创设出学生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是我把课堂开放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感知书本内容的同时,强调让他们走出去,亲身体验,然后再与课堂相结合。

这样,就为学生搭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云梯。

比如说:我在教学《集体的力量》一课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三年级曾经在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中战胜四年级学生,取得了中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抓住这一事例,引导学生畅谈一下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使学生很快体会到成绩的取得,是靠集体的力量,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伟大的。

这样,学生们学的有兴致,记得牢,加上亲身体验,加强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养成。

二、深化课堂,规范意识以前的思想品德课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知道了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要热爱祖国,但不知如何去热爱;明白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团结,但真正在一起了又不知怎样做了,经常弄出一些矛盾来。

教育叙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叙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叙事在小学《品德与社 会》课程中的应用
第三章
叙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设计故事情节,突出主题 设计角色,让学生参与其中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叙事方法的运用
故事讲述:通 过讲述真实或 虚构的故事, 引导学生理解 道德观念和价
故事分析:引导学 生对故事中的人物 、事件、情感等进 行深入分析,理解 其教育意义
故事反思:引导学 生对故事中的教育 意义进行反思,思 考如何将其应用到 实际生活中
叙事效果的评估与反思
评估标准:学生参与度、学习效果、教师反馈等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改进等 评估方法: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等 反思结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参与度等
教育叙事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
教育叙事能够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叙事能够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品德与会 课程的教学反思和 改进
教育叙事能够推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 改革和创新,提高 教学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教师叙事能力的提升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 叙事能力
开展叙事教学研讨,促进 教师交流与合作
引入叙事教学案例,提高 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建立教师叙事能力评价体 系,激励教师不断提升
叙事与课程内容的融合
挑战:如何将教育 叙事与课程内容有 机结合,提高教学 效果
对策:采用案例教 学法,通过具体案 例引导学生思考、 讨论和实践
教育叙事在小学《品 德与社会》课程中的 应用研究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德育活动实践课教育叙事

德育活动实践课教育叙事

一、背景在我国,德育教育一直被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我校决定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实践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篇教育叙事以一次德育活动实践课为例,记录了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与收获。

二、活动主题本次德育活动实践课的主题为“关爱他人,从我做起”。

活动旨在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活动过程1. 活动准备在活动开始前,班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详细的安排。

首先,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明确活动目的。

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组长,负责协调组内成员的分工。

最后,班主任将学生们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负责完成一项关爱他人的任务。

2. 活动实施(1)关爱身边的老人为了让学生学会关爱老人,我们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养老院进行慰问。

学生们为老人准备了水果、蛋糕等礼物,并陪伴老人聊天、唱歌、跳舞。

在活动中,学生们认真倾听老人的故事,关心老人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了关爱。

(2)关爱同学学生们在校园内开展了关爱同学的活动。

他们为学习困难的同学提供辅导,帮助同学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在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关爱大自然学生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来到附近的公园进行环保活动。

他们捡拾垃圾,清理环境,用实际行动保护大自然。

在活动中,学生们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

3.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分别进行了总结。

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悟,认识到关爱他人、关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班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学生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四、活动成果1. 学生们的道德素养得到了提高。

在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关爱他人,懂得了感恩,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3. 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

小学德育案例教育叙事(3篇)

小学德育案例教育叙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爱心教育是培养学生品德素质的关键环节。

本文以一起小学德育案例为载体,探讨爱心教育的实施过程和成效。

二、案例经过1. 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由于家庭原因,从小失去了父母,跟随年迈的奶奶生活。

奶奶年事已高,身体多病,生活十分艰难。

小明在学校里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学习成绩一般。

老师和同学们发现,小明似乎总是笼罩在悲伤的氛围中。

2. 教育措施(1)关注小明,了解他的内心世界班主任王老师发现小明的情况后,主动与他交流,了解他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

在交流中,王老师发现小明渴望得到关爱,但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2)开展爱心教育主题活动王老师决定在班级开展“爱心传递,温暖同行”主题活动,旨在让同学们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通过班会、黑板报等形式,让同学们了解爱心教育的意义,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

第二阶段:开展爱心捐款活动。

鼓励同学们为小明捐款,帮助他解决生活困难。

第三阶段:开展关爱活动。

组织同学们为小明送温暖,如送学习用品、衣物等。

第四阶段:开展心理辅导。

邀请专业心理老师为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

3. 案例成效(1)小明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在同学们的关爱下,小明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不再为生活担忧,开始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2)班级氛围变得更加和谐通过爱心教育主题活动,同学们学会了关爱他人,班级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大家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形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3)爱心教育取得显著成效这次爱心教育主题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提高了自身的品德素质。

三、案例分析1. 爱心教育的重要性爱心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教育叙事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创新教学方法:将教育叙事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创新教育内容: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创新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教育叙事,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创新教育环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叙事,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实践操作:通过 实践活动,让学 生亲身体验思想 品德教育的意义
04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运 用的注意事项
叙事内容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故事要有教育意义,能够引 发学生思考
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复杂 词汇
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易于 理解
故事要有趣味性,能够吸引 学生注意力
故事要有启发性,能够引导 学生思考问题
叙事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选取真实案例: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进行叙事
贴近学生生活:叙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有共鸣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叙事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注重实践操作:在叙事中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 运用道德知识
05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 实践案例分析
学生扮演:学生 扮演不同的角色, 体验不同角色的 情感和思想
角色设定:设定 不同的角色,如 父母、老师、同 学等
角色互动:通过 角色扮演,让学 生体验不同角色 的互动和交流
互动讨论
教师引导:教师 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并讨论
学生参与:学生 积极参与讨论, 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看法
案例分析:通过 案例分析,引导 学生理解思想品 德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 运用分析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教育实践故事小学品德

教育实践故事小学品德

在我国,小学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深刻的品德教育实践,见证了孩子们在温暖阳光下成长的点滴。

以下是这次实践的故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接到了学校安排的一项任务——开展一次以“关爱他人”为主题的品德教育活动。

考虑到孩子们年龄较小,我决定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来引导他们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

一、精心策划,温暖导入首先,我查阅了大量关于关爱他人的资料,并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小明的爱心树》。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小明的小男孩,他每天都用心照顾一棵树,最终感动了周围的邻居,大家一起帮助小明让树茁壮成长。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我制作了一个精美的PPT,将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在他们面前。

在活动开始前,我还特意布置了教室,让整个环境充满了温馨的氛围。

二、故事分享,引发共鸣活动当天,孩子们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情来到了教室。

我首先向他们介绍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和目的,然后开始了故事的分享。

在讲述过程中,我注意到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他们认真聆听,不时发出惊叹声。

故事结束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小明为什么能感动邻居呢?”他们纷纷举手回答:“因为他关心树,就像关心我们一样。

”、“因为他付出了爱心,所以得到了大家的帮助。

”三、角色扮演,体验感悟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我组织他们进行了一次角色扮演活动。

孩子们分成小组,分别扮演故事中的小明、邻居、树等角色,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需求。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认真投入。

有的孩子扮演小明,用心照顾树,关心邻居;有的孩子扮演邻居,热情帮助小明;还有的孩子扮演树,感受阳光和雨露的滋润。

通过角色扮演,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关爱他人的快乐,还深刻理解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他们纷纷表示,以后要像小明一样,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四、实践活动,践行关爱为了让孩子们将关爱他人的理念付诸实践,我组织了一次“爱心传递”实践活动。

教育教学实践的教育叙事(3篇)

教育教学实践的教育叙事(3篇)

第1篇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学实践成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与了这样一段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现将这段经历以教育叙事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一、背景故事发生在我校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月。

当时,我们班有30名学生,年龄跨度较大,有的孩子活泼好动,有的孩子内向害羞。

为了尽快了解学生,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决定从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二、过程1. 了解学生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我首先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观察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在了解过程中,我发现班上有几位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课堂上也不太敢发言。

2. 制定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1)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我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加强师生互动。

通过提问、讨论、游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习。

3. 实施教学计划(1)激发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上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授生字时,我让学生用彩笔将生字描绘出来,并在黑板上展示,让孩子们欣赏自己的作品;在教授数学时,我设计了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2)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内向害羞的学生,我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例如,在提问环节,我会特别关注他们的回答,给予鼓励和表扬;在小组活动中,我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合作中提高自信。

(3)加强师生互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多种互动环节。

例如,在教授课文时,我会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数学课上,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 教学成果经过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们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小学思政教育叙事案例(3篇)

小学思政教育叙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我国,小学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案例以小明为例,讲述了一位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小学生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爱与正能量,成为班级中的“爱的传递者”。

二、案例描述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就读于我国某小学三年级。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热心助人,关爱同学,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1. 案例一:关爱同学,传递温暖一天,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发现邻桌的小丽脸色苍白,眼神迷茫。

小明关切地询问:“小丽,你怎么了?”小丽低声说:“我肚子疼,可能是吃坏了肚子。

”小明立刻意识到情况严重,他赶紧放下手中的书本,轻轻拍了拍小丽的肩膀,安慰道:“别担心,我会陪在你身边。

”说完,小明立即跑向教室外的医务室,为小丽买来了止疼药和热水。

在等待小丽服药的过程中,小明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关切地询问她的感受。

当小丽疼痛缓解后,小明又亲自为她送回座位。

同学们看到这一幕,纷纷为小明的善良和关爱点赞。

2. 案例二:主动帮助,传递正能量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次公益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赠衣物。

小明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行动起来。

他把自己珍藏的旧衣物清洗干净,然后打包好,送到了学校指定的捐赠点。

在捐赠仪式上,小明自豪地说:“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同学们纷纷为小明的善举点赞,纷纷表示要向他学习。

3. 案例三:团结协作,传递友谊在一次班级篮球比赛中,小明所在的班级与另一个班级实力相当。

比赛进行得异常激烈,双方队员你争我抢,互不相让。

在关键时刻,小明挺身而出,抢到了球,迅速传给了队友。

队友接球后,巧妙地完成了上篮,为班级赢得了宝贵的两分。

比赛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围拢过来,为小明鼓掌。

小明谦虚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们班级的胜利离不开大家的努力。

”三、案例分析小明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小学思政教育的成果。

思想品德教育叙事案例(3篇)

思想品德教育叙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在我国,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案例发生在我国一所普通中学,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件,展示了教师如何运用爱心和智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案例描述(一)事件起因某天下午,学校德育处在巡查中发现,校园内有一位年约六十岁的老人,身穿破旧的衣服,背着一个破旧的布袋,在校园里四处游荡。

德育处的工作人员试图与老人交流,但老人言语不清,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

(二)事件经过德育处工作人员将老人带到学校办公室,并联系了当地社区和警方。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德育处主任发现老人脚上磨出了水泡,便用自己的书包为老人垫上,并用自己的手帕为老人擦拭伤口。

这一幕被在场的老师和学生看在眼里,感受到了主任的关爱。

(三)事件发展德育处主任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发现老人身上并没有携带任何身份证明,且老人对当地环境并不熟悉。

为了确保老人的安全,德育处主任决定暂时将老人安置在学校,并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

三、教育过程(一)情感教育德育处主任首先让学生了解老人的困境,让学生体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他告诉学生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困难,当我们看到他人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手,给予关爱。

(二)道德教育德育处主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他人。

他强调,关爱他人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

他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如帮助老人找到家人,为老人提供温暖的食物和衣物等。

(三)法制教育德育处主任提醒学生们,关爱他人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能侵犯他人的权益。

他告诉学生们,当遇到类似情况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四、教育效果通过这堂思想品德教育课,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生们纷纷用实际行动去关爱身边的人,如帮助同学、照顾老人、关心社会等。

五、案例分析本案例中,德育处主任运用爱心和智慧,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他通过以下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1. 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德育处主任在处理老人事件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小学德育教育叙事(5篇)

小学德育教育叙事(5篇)

小学德育教育叙事(5篇)第一篇:小学德育教育叙事一、案例背景:我作为一名教师,因为一直以来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大多数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们性格各异,活泼好动。

特别是在上课时,总是特别高兴。

大部分同学意识到纪律的重要,并端端正正地坐好,安安静静地听课。

二、案例过程:有一次,上课时我来到教室门口,就看到一同学正拿着一张奖状在炫耀,发现我马上坐下安静了,我没有理他走了。

下课了,他还不出去玩,直到教室里没有学生了,他说:“老师,我要号召几个学生把卫生负责下来,同学们都挺积极的。

”说完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样在我身边转。

其实,虽然他们初中了,但还是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接着我让他想想又哪里做得不当,是不是应该上课时说这件事,你想到了会有什么影响吗?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因为他经常在别的课上违反纪律。

经常批评效果也不是很好。

正好借助这个机会,我说,这样吧,你能一周不在课上说话,我就同意你的建议,并由你来负责。

三、案例反思:结果效果非常好,他说话的毛病渐渐改了。

为什么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呢?批评和鼓励并行,并要抓住契机及时引导。

因为平时我发现他也很爱劳动,还愿意帮助别人。

我就及时对症下药,利用它感兴趣的事务,改掉毛病。

孩子体会到认真听教的好处,也是对老师的尊重,都长大了,应该做个懂事的孩子了。

看到孩子的进步,我想只要把孩子的教育时刻记在心上,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不是很难但要用心。

科任教师如何协助班主任使班级工作突破现状?如何使各种教育资源得到和谐有效地利用来达到师生互利的效果?我想这正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光爱是不够的,还要用心发现,不断思考创新。

第二篇:小学德育教育叙事小学德育教育叙事小学德育教育叙事一、案例背景:我作为一名教师,因为一直以来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大多数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们性格各异,活泼好动。

最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德育教育随笔

最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德育教育随笔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德育教育随笔导语:捕捉学生生命中的浪花,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及时“针对学生去教育”。

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德育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德育教育随笔【第一篇】: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新学期又开始了,开学的前两周,上课时,我发现学生们上品社课无精打采,学习的气氛远不如语文、数学,就连老师提出的问题都不是太感兴趣,尽管我努力的引导他们读文字、看图片、列举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是课堂仍然是平平淡淡,冷冷清情。

正在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时,第三周上课更令我大吃一惊:课堂上有的同学偷偷写语文、数学作业;有的同学居然把崭新的课本撕破了,更有甚者拿钢笔、彩笔在书上乱涂乱画,把书上画的一些著名人物“改头换面”。

看到此现象,我又惊又气又难受,惊的是六年级学生竟然这样缺乏道德品质,气的是六年级学生竟然这样不重视品社课,难受的是我们的品德教育竟如此失败。

我努力地咽下胸中的气愤,静下心来与学生们交谈。

在交谈中我了解到学生们认为《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副课,没必要认真学习,再说课文中的许多知识他们也听不懂,还不如腾出时间学语文数学呢。

听了学生们的话,我连续几天陷入沉思,《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很好的学科,为什么会陷入如此困境?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这门课程?经过思考与查阅资料,我认为《品德与社会》学科陷入困境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品德与社会》学科不受重视。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了多年,但在应试教育模式没有真正改变的情况下,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而使它微乎其微。

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流于形式,成为所谓的副科,学生认为是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

二、学生的作业多,负担重。

教师们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加班加点加作业,学生的作业不按时交会受到批评,他们课余时间写不完,只能在所谓的副科上偷着写,而比起音乐、美术、体育课来说《品德与社会》课又是他们最不感兴趣的课程,于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成为他们偷写语数作业的最佳选择。

小学思想品德课运用教育叙事的实践策略 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课运用教育叙事的实践策略 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课运用教育叙事的实践策略摘要:教育叙事主要是以讲解教育故事为主的叙事,在20世纪70年代时被广泛的运用到教学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教育叙事在我国的应用上起步较晚,但是已炫妆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

本文针对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检教育中的运用原则以及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荷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就词:教育叙事:思想品偿:应用探究前言:在表达上,教育叙事以故事为载体,将教学的意义与价值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j将教学的目的与质量进行融合,并赋予故事中丰富的人文情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教学叙事教学方法有助r∙创新恩想品德课堂,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丰宓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完善自身,不断发展自身。

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教学叙事的原则(一)要结合其实性与超越性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教学叙事时应当要注意真实性的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将实践教学中一些结构不高,观念与经验都比较分散的知识IR现在学生的面前。

另外,教育叙事要求故事的本身要具有其实性,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述•此例子,但是这些例子必须是教如身边的,在进行叙事时,教加能只是单纯的向学生讲述这些例子,而是要通过这些例子向学生.传达出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引导。

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理解与掌握.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口的。

(二)将生动性与思想方向性进行融合想耍提高思想品憔教育中的教育叙述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当要做到将生动性与思想方向性进行融合。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故事生动形象的讲述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增强自己的个人情感,这样也可以为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创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教师在讲述故事内容的过程中不能随意进行讲述,而是要具有方向性,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思想品彼教学中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讲述故事,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的教育叙事
人教板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优良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其性质的核心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品德与社会上的“有滋有味“呢?在这里,谈自己怎样上品德与社会课,三个方面教学实践的教育叙事。

1.符合品德与社会本身
所谓的品德与社会本身即是品德与社会的情感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包括行为规范人际交往、合作等方面,也即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感受美。

所以,品德与社会课就要应有深刻的社会活动本身内涵。

要围绕“品德与社会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想希望之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意地去理解、模仿其内容,产生对文本的内容美、行为美、形象美、影晌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与赞赏,并产生同剧烈的求知欲、模仿欲.从而更加心爱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

如学了《小窗口大世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教师开始,以情境创设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内需。

上课开始通过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的精彩片断,对学生产生剧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学习的情感内需;同时也使得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更是呼之欲出。

2.符合儿童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教材的内容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新鲜、更风趣社会实践平台。

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个性。

要在品德与社会课体现“儿童特点”,更严重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学习精神融入品德与社会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我执教的《通信连万家》一课,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一个主题教学内容。

教学中力图构建一个生活化、活动化、开放化的品德课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2.1确凿定位教学目标,体现主题教学意识。

要做到确凿定位,真不是件简易的事。

从最开始到现在的教学设计,内容修改了多次,走了很多弯路。

回头
看看,缺乏主题单元教学的意识,就简易把单元内的几课内容上混淆。

最后,在自己对教材的反复理解下,才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通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知道现代通信方式及特点。

树立主题单元教学意识,才能确凿定位教学目标,才能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2.2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还学生一个真实生活世界。

课前布置调查问卷,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通信方式,并通过谈谈“你和家人曾用过哪些通信方式,给你们带来哪些便当?”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调查的生活信息,教师与学生一道谈论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通信事例、故事,学生在饶有兴趣的交谈中认识到了一些通信方式的独有特点,这也为他们今后在生活中学会选择通信方式奠定了基础。

这一个个真实的事例,也让学生充分了解了通信便当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

2.3构建活动化的课堂,还学生一个体验活动的舞台。

学生品德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源泉。

为了让学生了解例外的通信方式是用例外的信使来传递的,设计了“给例外的通信方式找到自己的家”环节,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动起来”“活起来”;为了感受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当,设计了让一个孩子在课堂上与妈妈用手机通话,现场拨打114咨询的环节,让孩子真正在活动中体验通信便当生活;开放的活动设计,让孩子有了更广漠的活动空间。

2.4构建开放化的课堂,还学生一个广漠的空间
课堂上尊崇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首先是善用生活资源:用春节拜年的话题引入、老师收到的一封信,孩子讲述的通信事例,等等都成为教学资源引进品德课堂。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这样一个广漠多元的开放空间里,课堂的实效性也显得更很强了。

在课堂评价上应更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点拨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3.符合儿童的个性
品德与社会课的内容本身,大凡是说品德与社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

无个人味的品德与社会课,犹如有些?者笔下塑造的缺乏故事人物的形象,
对小学生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

大凡地说,这样的品德与社会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那如何使品德与社会课程更有个人性呢?
3.1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身为品德与社会教师,要树立个人的形象与修养。

想上出不脱离实际的品德与社会课,就要努力体现“现实例子装满自己脑子里,上课前认真研究教材,随时在脑里随口而出”。

3.2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人无我有”,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显出与众例外的个性。

总之,为了品德与社会课的个人发展性,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

让教品德与社会课里具有很趣的、很有味道的,让学生一节课下来说“呀,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样的品德与社会课哪能没有个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品德与社会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