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大纲-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问答题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624f2698e87101f69e3195af.png)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问答题遗传育种学问答题 2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问答题1、试述杂交育种的意义有哪些?答:意义:①、杂交育种是创造新品种新类型的主要手段。
由于杂交育种引起基因重组,后代可组合双亲控制的优良性状,产生加性效应,并利用某些基因互作,形成超亲个体,为培育选择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杂交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方式。
③、杂交是研究遗传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
④、杂交育种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
2、远缘杂交育种的作用、意义、特点有哪些?答:作用:①、提高花卉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如:为提高栽培牡丹抗病性同野生的黄牡丹进行杂交。
②、创造花卉新类型:如:米丘林用普通花楸与山楂进行杂交,创造了石榴红花楸。
③、利用杂种优势;意义:①、是研究系统发育的重要途径;②、可以阐明一些种、属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自然界物种形成的途③、可创造出一些不寻常的广泛的新类型;遗传育种学问答题 3遗传育种学问答题 4(3)、回交:两个亲本后代F1所选单株与原亲本之一进行杂交,称为回交。
①、轮回亲本:一般在第一次杂交时选具有优良特性的品种作为母本,而在以后的各次的回交时作为父本,这个亲本在回交时交作轮回亲本。
②、目的:是使亲本的优良特性在后代中慢慢加强,而把亲本的某一优良特性转移到杂种中去。
③、用途:主要用于培育抗性品种,或用于远缘杂交种恢复可孕性和恢复栽培品种优点。
④、非轮回亲本选择的原则:(见笔记)(4)、多父本混合授粉、自由授粉:以一个以上的父本品种花粉混合授给一个母本品种的方式。
4、试述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原因及其克服的方法。
答:(1)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现象及其原因:①、由于花粉与柱头不能识别,柱头分泌物抑制不亲和花粉,致使花粉在异种柱头上不能发芽。
②、即使花粉在柱头上能够萌发,但是连结柱头的组织抑制花粉管向柱头生长,使花粉管不能进入柱头。
遗传育种学问答题 5③、花粉管生长缓慢或花粉管太短,不能进入子房到达胚囊肿。
2020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植物方向考研真题总结(五)
![2020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植物方向考研真题总结(五)](https://img.taocdn.com/s3/m/ac902669b8f67c1cfad6b8f9.png)
一、遗传学内容1.绪论1.1简述基因型和表现型与环境和个体发育的关系1.2简述生物体发生遗传变异的途径1.3简述观赏植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作用2.遗传的细胞学基础2.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有丝分裂的意义:(1)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多细胞生物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实现的,这两种方式正是靠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靠间期细胞活动来增大体积。
所以有丝分裂有时也称体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在遗传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保证了形成的2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
其次复制后的每条染色单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2个子细胞核中去,从而使2个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2)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无性繁殖和个体增大的情况下,染色体通过有丝分裂准确而有规律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从而保障了世代之间以及生物个体细胞组织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也保证了细胞中其他重要成分向子细胞中的分配。
因此,有丝分裂从根本上保证了无性繁殖的生物体世代间物质上、功能上的连续性。
减数分裂的意义(1)生物物种相对稳定性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以及由此发育成的雌雄配子,其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雄配子受精结合成合子后,后代又恢复为亲代的全数染色体。
从而保证了亲代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2)生物体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后期I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间自由组合形成各种可能的组合形式进入同一子细胞,如有n 对染色体,就有2n种组合形式,形成多种具有差异的子细胞。
另外,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更加丰富了这种差异的多样性。
这样就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有利于生物进化。
2.2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点相同点:(1)分裂前都要经过细胞间期,发生染色体复制;(2)在分裂过程中都出现纺锤丝。
《园林植物学》考试大纲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
![《园林植物学》考试大纲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https://img.taocdn.com/s3/m/a8e9060da2161479171128f3.png)
《植物生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植物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土壤学等硕士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指定参考书《植物生理学》编制而成。
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院相关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绪论第一部分植物细胞、水分与矿质营养第一章植物细胞主要包括细胞的膜系统、细胞核、细胞骨架、细胞壁、胞间连丝和细胞间联络、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等。
第二章水与植物细胞主要包括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等。
第三章植物整体水分平衡主要包括水分吸收、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蒸腾作用等。
第四章植物细胞跨膜离子运输机制主要包括生物膜的物理化学特性、细胞膜结构中的离子跨膜运输蛋白、植物细胞的离子跨膜运输机制、植物细胞氮、磷、钾、钙的跨膜运输系统和机制等。
第五章植物的矿质营养和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主要包括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及运输、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植物无土栽培等。
第二部分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及能量转换第六章光合作用I:植物对光能的吸收与转换主要包括光合作用概述、光能的吸收和传递、叶绿体中ATP的合成、光能的分配调节和光保护等。
第七章光合作用II:光合碳同化主要包括光合碳同化的C3途径-卡尔文循环、光合碳同化的C4代谢途径、景天酸代谢途径、蔗糖和淀粉的合成、光合作用生态生理等。
第八章植物的呼吸代谢及能量转换主要包括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植物呼吸代谢的途径、植物呼吸代谢的调控、呼吸作用的指标及影响植物呼吸的因素等。
第九章植物次生代谢物主要包括植物次生代谢物、植物次生代谢的生态意义、植物次生代谢的基因工程等。
第十章韧皮部运输与同化物分配主要包括韧皮部中的同化物运输、韧皮部运输的机制、碳水化合物的装载和卸出、同化物的配置和分配等。
【课程大纲】《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
![【课程大纲】《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d298616f52ea551810a687e2.png)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英文):Genetic and Breeding of Ornamental Plant课程编号:14241048课程学分:0.5课程总学时:15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前修课程:植物学二、课程内容简介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主要包括园林树木染色体制片技术、染色体组型分析、几种主要园林树种花的生物学特性及花粉形态的观察、花粉的贮藏及生命力的测定、园林植物单株选择、园林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培养等内容,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其动手能力。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实验教学是其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对理论知识认识的深化。
随着该学科的发展,其实验课教学主要以基础实验技术的训练及介绍新技术为目标,着重于园林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及良种繁育。
因此该实验课的教学愈显重要,要求既要注重基础又要力求创新。
四、学时分配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实验课学时分配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备注园林树木染色体制片技术 3 验证性实验染色体组型分析 2 验证性实验几种主要园林树种花的生物学特性及2 验证性实验花粉形态的观察花粉的贮藏及生命力的测定 2 综合性实验园林植物单株选择 3 设计性实验园林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培养 3 设计性实验合计15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实验课程总计0.5学分,安排6次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占47%,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53%。
五、教学内容与安排实验一:园林树木染色体制片技术(验证性实验 3学时)(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对树木组织、细胞的固定、离析和压片方法,包括临时片和永久片;(2)熟悉和巩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丝分裂全过程及其典型特征;(二)实验材料与用品实验材料:松科或杉木的种子;用具:染色板,载玻片,盖玻片,指管,温度计,试剂瓶,滴瓶,镊子,解剖针,毛边纸。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取材预处理(2)固定(3)水解分离(4)染色、压片(5)镜检(四)实验结果综述根尖染色体压片法,是观察植物染色体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研究染色体组型、染色体分带、染色体畸变和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的基础。
2020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农学遗传育种论述题考研(三)
![2020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农学遗传育种论述题考研(三)](https://img.taocdn.com/s3/m/671662ce6529647d27285264.png)
一、育种学考点8.倍性育种主要考点6个•有性多倍化和无性多倍化育种的步骤和遗传区别•(一)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1)物理方法(比如:温度激变、机械创伤、嫁接、电离辐射)•(2)化学方法(比如:秋水仙素)•(3)生物法,即效仿天然多倍体由有性杂交阶段通过杂交产生的途径进行(比如:传统杂交)•前两个为无性多倍化育种,第三个即为有性多倍化育种一、育种学考点8.倍性育种主要考点6个•有性多倍化和无性多倍化育种的步骤和遗传区别•(二)无性多倍体育种的步骤(秋水仙素的处理)•(1)原始材料的选择•(2)处理植株部位的选择•(3)药剂处理•(4)多倍体的鉴定和后代选育•(三)有性多倍化育种的步骤•主要写远缘杂交的步骤•远缘杂交的步骤•(1)育种目标的确定;(2)杂交亲本的选配;(3)克服杂交困难的技术措施;(4)远缘杂种选择的技术措施;(5)杂种后代的培育技术;(6)品种繁育和品种推广一、育种学考点8.倍性育种主要考点6个•有性多倍化和无性多倍化育种的步骤和遗传区别有性多倍化(远缘杂交)无性多倍化(秋水仙素)有无变异有,性状变异范围广泛无,仅发生少量变异基因型有无改变有,减数分裂的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多种重组基因型无,和母体的基因型一致选育的问题必须通过严格的选择方法,不断选优去劣,以克服结实率低和后代分离现象需要对不稳定的嵌合体类型,进行分离纯化,选择的强度小,一、遗传学考点难度★★★★1.举例说明如何从分子水平调控性状,如:花期、花型、花色等(18年)2.试述园林植物花型的遗传机制(17年)3.花发育及花型遗传机制(16年)花型、花发育、花色、花期、花香的遗传机制二、育种学考点难度★★★1.选择的原理及根据此原理育种的手段(18年)(大纲没有)2.试举例说明驯化引种在观赏植物育种中的作用。
(17年)(大纲没有)3.结合种质资源特点论述花色改良技术(16年)4.如何合理结合传统育种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实现“创新”(15年)(19年)难点各种育种手段的原理、作用、意义、技术方法、程序途径等二、育种学考点难度★★★5.引种驯化的技术措施6.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大纲没有)7.有性杂交的步骤(大纲没有)一、遗传学难度★★★★1.举例说明如何从分子水平调控性状,如:花期、花型、花色等(18年)2.试述园林植物花型的遗传机制(17年)3.花发育及花型遗传机制(16年)花型、花发育、花色、花期、花香的遗传机制成花诱导阶段——花器官发育阶段•高等植物的成花过程(花发育)可分为4个阶段:花序分生组织的形成(花序发育)、花分生组织的形成(花芽发育)、花器官原基的形成(花器官发育)和花器官发育成熟(花型发育)。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复习提纲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31315e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66.png)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复习提纲1.6 细胞质遗传与雄性不育1、核遗传(染色体遗传):核染色体上基因决定遗传现象。
2、核外遗传(非染色体遗传):染色体外基因决定的遗传现象。
细胞质遗传:细胞中固有成分中的基因控制或影响的形状遗传。
(细胞器基因组和非细胞器基因组:质粒等)2、细胞质遗传特点(1)杂种后代不表现经典的分离规律(2)正交与反交后,杂种表现不一样(3)杂种均表现母本的性状特点(母性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控制(4)被子植物,受精卵的细胞质物质主要由卵细胞控制,少量花粉。
(5)裸子植物,叶绿体DNA遗传主要或绝对来自父本线粒体DNA遗传(松科,母本遗传;杉科、柏科,父本遗传)3、叶绿体基因组:裸露的环装双链分子,一般含有一个至多个这样的DNA分子。
特点:(1)有自我复制能力,半保留复制(2)叶绿体DNA复制酶等许多参与蛋白质合成的成分均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至叶绿体。
(3)总结:有相对独立的遗传体(自己的转录翻译系统),但仍然与核基因组共同作用,半自主性细胞器功能:(1)编码多种蛋白质(2)参与光合作用(3)转录与翻译有关基因(4)AA、脂肪酸等物质合成的基因4、线粒体基因组:裸露的双链分子,主要呈环状,但也有线性的。
特点:(1)有自我复制能力,半保留复制(2)双重遗传控制,结构、生命活动同时需要核基因参与(3)半自主性细胞器功能:(1)合成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多肽(2)编码自身需要的一些核糖体蛋白和核糖体rRNA5、雄性不育:植物花粉败育的现象。
特征: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可育花粉,而雌蕊发育正常,可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1)细胞核雄性不育(核不育型):细胞核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由多基因突变引起,隐形核基因控制(ms),纯合体(msms)表现雄性不育;采用有性繁殖时,无法保证后代群体保持不育型,在F1(Msms)制种中,采用两用系体系(万寿菊两用系)(2)细胞质雄性不育(质不育型):细胞质基因控制细胞质遗传特点,用可育系给不育系授粉,后代均表现不育;这类雄性不与性状容易保持但是不容易恢复,主要利用在以营养体为产品的植物中,不可用于种子产物的作物;细胞质不育基因S,可育基因N。
北京林业大学遗传育种考试试题及答案
![北京林业大学遗传育种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9cbcced5bbfd0a79567362.png)
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小题5分)1.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2分)占据相同座位(2分)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1分)。
2.基因型: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生物体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发育成特殊性状的潜在能力。
3.异源多倍体:指体细胞(2分)中包含2种以上(1分)不同来源(2分)的染色体组的植物体,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
4.植物品种:经人类选择和培育创造的(1分),经济性状(1分)和生物学特性(1分)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1分),性状相对整齐一致的栽培植物群体(1分)。
5.植物新品种保护: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形式(2分),又称“植物育种者权利”。
是授予植物新品种培育者(2分)利用其品种排他的独占权利(1分),保护的对象是植物育种者应当享有的权利。
6.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2分)的转录(1分)和翻译(1分)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D→DNA(1分)的复制过程,叫中心法则。
二、填空题(共15分,每空1分)1. 12;6;12;182.纺锤丝3. 缺失、倒位、易位4.不育、保持,恢复5.测交,花粉测定6.遗传,变异三、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1. 每小问3分,全部正确加1分(1)PP×PP或者PP×Pp(2)Pp×Pp(3)Pp×pp2.(1)若A、B、C三个基因型的顺序是ABC(1分),那么配子的频率分别是:ABC、abc分别是28%(1分),ABc、abC分别是7%(1分),aBC、Abc分别是12%(1分),AbC、aBc分别是3%(1分)(2)若A、B、C三个基因型的顺序是ACB(1分),那么配子的频率分别是:ABC、abc分别是36%(1分),ABc、abC分别是1%(1分),aBC、Abc分别是4%(1分),AbC、aBc分别是9%(1分)四、简答题(共20分)1.简述数量性状的特征。
(每点1分)(1)杂种后代数量性状的变异及表型的分布呈一种正态分布,表型是连续的。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考纲{遗传}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考纲{遗传}](https://img.taocdn.com/s3/m/6edf8d553c1ec5da50e270dc.png)
高自考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程代码:7894(理论)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包括园林植物遗传和园林植物育种两部分内容,其中遗传部分重点学习现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园林植物主要性状的遗传基础,育种部分主要介绍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种质资源以及实现育种目标的技术途径等;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理论是学习育种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本课程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等课程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熟悉遗传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利用遗传学原理及育种技术改良和创造园林树木、花卉新品种,解决园林植物栽培和应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具体要求如下:1、正确理解并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的染色体基础、遗传的基本定律、遗传的分子基础、染色体的结构与数目变异、基因突变、数量遗传等;2、正确理解品种、种质资源、实生选种、芽变与芽变选种、引种、杂交育种、优势育种、多倍体与单倍体育种、辐射诱变、化学诱变、生物技术、细胞融合、基因工程、品种审定、良种繁育等基本概念;3、掌握实生选种、芽变选种、引种、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诱变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4.能运用遗传育种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进行园林植物遗传改良,解决生产应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是本专业的植物类专业课,它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等课程为基础,因此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先修这些课程;同时,本课程与园林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关系密切。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遗传育种的概念、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园林植物育种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研究内容、任务及其作用,正确理解遗传、变异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品种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明确遗传学、育种学及栽培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生考试历年真题全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生考试历年真题全](https://img.taocdn.com/s3/m/2e0ffb32580216fc700afd92.png)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
是沟通生物体上下代之间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
RNA:核糖核酸,存在于生物细胞以及部分病毒、类病毒中的遗传信息载体。
由至少几十个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一类核酸。
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表型模写: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某些基因引起的变化很相似,这种现象叫做表型模写或称饰变。
分离现象:F1的红花植株自花授粉,所得的种子和由这些种子长成的植株叫作子二代(F2)。
F2中除红花植株外,又出现了白花植株,这种白花植株和亲代的白花植株是一样的。
在F2中,隐性的白花性状又出现了,这种现象叫作分离。
纯合子(纯合体):等位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成对的基因都是一样的。
测交:杂交产生的F1个体与其纯合隐性亲本进行交配的方式。
表现型(表型):遗传基础得到必需的环境条件发育成具体的性状称为表现型。
(生物体所表现出的性状。
它是基因型在外界环境条件作用下的具体表现。
)基因型:通常把生物体内具有发育成性状潜在能力的遗传物质的总和称为遗传基础,为便于分析,一般称为遗传型或基因型。
(生物体的遗传组成。
是生物体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发育成特殊性状的潜在能力。
)基因型频率:基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功能的特定核苷酸顺序的DNA片段,是贮存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基因可以突变,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
超显性:在超显性的情况下,杂种的表现型并不是介乎两亲本之间,而是超过任何一个亲本。
这种现象叫做杂种优势。
共显性(并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叫做并显性遗传。
杂种优势:在超显性的情况下,杂种的表现型并不是介乎两亲本之间,而是超过任何一个亲本。
这种现象叫做杂种优势。
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定义为复等位基因。
连锁群: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组成一个连锁群。
一般细胞中有几对染色体就有几个连锁群。
2020年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090701)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习指导
![2020年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090701)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习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00c34d365f0e7cd1842536f6.png)
2020年北京林业大学生科院林木遗传育种(090701)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习指导一.研究方向01林木基因组与分子育种02林木细胞遗传与细胞工程03森林遗传与数木改良04经济林木良种繁育二.初试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2植物学或725数学(自)④847遗传学三.复试笔试科目专业综合考试(包括遗传学、林木育种学)四.参考书目1.初试参考书目722植物学:【1】曹慧娟主编,《植物学》第2版.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2】祝廷成,钟章成,李建东,《植物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曲仲湘,吴玉树,王焕校等编著《植物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4】李景文主编,《森林生态学》(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5】李俊清、牛树奎,《森林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王崇云、苏文华.植物生态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847遗传学【1】《普通遗传学》杨业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林木遗传学基础》朱之悌中国林业出版社2.复试参考书目林木遗传学基础(第二版),张志毅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2;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科学出版社,2010;陈晓阳,沈熙环编著. 林木育种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五、北林林木遗传育种复习备考建议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
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
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
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最终基本达到北林本科水平。
2、基础复习阶段(6-8月)本阶段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大纲-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大纲-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https://img.taocdn.com/s3/m/594c07d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b.png)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大纲-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大纲一、考纲性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入学考试主干考试科目。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研究园林植物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对园林植物品质进行改良的一门科学。
是高等院校园林专业及农学、工学等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课。
是报考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研究生必考专业课。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报考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考生。
二、考试内容包括目前为本科生开设的《园林植物遗传学》和《园林植物育种学》两门课程内容。
(一)《园林植物遗传学》绪论: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学发展简史,观赏植物遗传学研究现状。
1.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理解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分裂的种类、基本过程和遗传学意义;掌握高等植物染色体周史。
2.分离定律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实质、验证方法、实现条件及其科学价值;掌握相关基本概念。
3.自由组合定律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实质、验证方法、实现条件及其科学价值;学会对多基因分离和组合进行分析的方法;理解基因互作的机理。
4.连锁遗传和染色体作图掌握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连锁和交换的相关概念。
学会绘制遗传连锁图的方法。
5.数量性状的遗传理解数量性状的特点和及其遗传机理,理解微效多基因假说,掌握对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的方法,掌握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
6.细胞质遗传掌握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的相关概念和遗传规律,了解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
掌握利用雄性不育现象制种的原理和方法。
7.遗传物质的改变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种类及其遗传学效应;掌握染色体数量的变异的概念、途径、种类和特点;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分子基础和基因突变的进化意义。
8.遗传的分子基础掌握遗传物质的基本特性、基因的现代概念和中心法则。
掌握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北林研究生院考试大纲
![北林研究生院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d1e515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5.png)
北林研究生院考试大纲
北林研究生院考试大纲是指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制定的用于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教学大纲。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北林研究生院考试大纲的示例,具体以实际公布的大纲为准:
1. 考试科目:按专业设置,包括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
2. 考试内容:根据专业学科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考试内容。
一般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3. 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涉及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概念、原则、定理、方法和技能等。
4. 专业知识考试:涉及各专业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5. 考试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笔试、口试或综合测试的方式进行。
6. 考试要求:考生需牢固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体系,具备相关专业的基本能力和实践能力。
7. 考试时间和地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考试时间和地点,并提前告知考生。
请注意,以上仅为示例,实际的北林研究生院考试大纲可能会有调整和差异。
建议考生在报考前详细了解官方发布的大纲,并根据大纲的要求进行备考。
《园林植物》考试大纲
![《园林植物》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991d9e7a58da0116c1749fe.png)
《园林植物》考试大纲一、考纲性质园林植物学是研究园林树木、园林花卉、园林草坪植物的种类、分类、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繁殖、栽培、养护管理、园林植物选择及配植应用的一门科学。
是高等院校园林专业及农学、工学等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课。
是报考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研究生必考专业课。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报考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考生。
二、考试内容包括目前为本科生开设的《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和《园林草坪与地被》三门课程内容。
(一)《园林树木学》第一章绪论园林树木的含义;园林树木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我国丰富的园林树木资源、特点及其在世界园艺事业中的贡献第二章园林树木的分类按植物分类学分类(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按树木的性状分类(乔木、灌木、藤木、竹类);按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观姿类、观叶类、观花类、观果类、观干类、观根类);按树木的园林用途分类(园景树、庭荫树、行道树、花果树、绿篱树、垂直绿化树、木本地被树、工矿绿化树、风景林树)第三章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化中的功能第一节城市环境第二节园林树木的防护功能.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第三节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园林树木色彩美;.园林树木芳香美;.园林树木姿态美;.园林树木风韵美第四节园林树木的生产功能第四章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第一节树木与环境.环境、生态因子、生存条件;.生态因子的基本规律;.树木与环境的生态关系第二节温度因子.节律性变温对园林树木的生态作用;.极端温度对园林树木的生态作用;.温度与树木分布;.温度因子与园林树木应用第三节水分因子.水对园林树木的生态作用;.以水为主导因子树木的生态类型;.旱、涝对树木的危害及抗性树种第四节光因子.光谱成分对园林树木的生态作用;.日照长度对园林树木的生态作用;.光强度对园林树木的生态作用;.以光强度为主导因子树木的生态类型;.树木的耐荫性及耐荫树木在园林中的应用第五节空气因子.二氧化碳、氧对园林树木的生态作用;.大气污染对树木的危害及抗性树种;.风对树木的生态作用第六节土壤因子.土壤水、热、气、肥对园林树木的生态作用;.以土壤酸度、矿质盐类、土壤含盐量、土壤肥力为主导因子树木的生态类型第七节创造小环境,满足树木的生态习性第五章园林树木群体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第一节植物群落的概念.植物自然群落;.植物栽培群落第二节植物群落的组成、特征、命名.群落的组成成分;.群落的外貌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命名第三节植物群落的形成、发育、演替.群落的形成;.群落的发育;.群落的演替;第四节运用群落知识、完善栽培群落.剖析自然群落;.剖析栽培群落;.完善栽培群落第六章城市园林树种调查与规划第一节树种规划的意义第二节树种调查.城市性质的调查;.城市自然条件的调查;.城市绿化状况的调查;.城市历史资料的调查第三节树种规划.树种规划的原则;.树种规划;.实例第七章园林树木的配植第一节配植的原则及基本手法.配植的原则;.配植的基本手法第二节配植的方式及类型.配植的方式;.配植的类型第三节园林树木与建筑、山水、园路的配植.树木与建筑的配植;.树木与山体的配植;.树木与水体的配植;.树木与园路的配植第八章园林树木各论详见园林树木学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大纲
一、考纲性质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入学考试主干考试科目。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研究园林植物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对园林植物品质进行改良的一门科学。
是高等院校园林专业及农学、工学等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课。
是报考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研究生必考专业课。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报考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考生。
二、考试内容
包括目前为本科生开设的《园林植物遗传学》和《园林植物育种学》两门课程内容。
(一)《园林植物遗传学》
绪论: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学发展简史,观赏植物遗传学研究现状。
1.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理解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分裂的种类、基本过程和遗传学意义;掌握高等植物染色体周史。
2.分离定律
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实质、验证方法、实现条件及其科学价值;掌握相关基本概念。
3.自由组合定律
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实质、验证方法、实现条件及其科学价值;学会对多基因分离和组合进行分析的方法;理解基因互作的机理。
4.连锁遗传和染色体作图
掌握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连锁和交换的相关概念。
学会绘制遗传连锁图的方法。
5.数量性状的遗传
理解数量性状的特点和及其遗传机理,理解微效多基因假说,掌握对数量性状
进行遗传分析的方法,掌握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
6.细胞质遗传
掌握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的相关概念和遗传规律,了解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
掌握利用雄性不育现象制种的原理和方法。
7.遗传物质的改变
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种类及其遗传学效应;掌握染色体数量的变异的概念、途径、种类和特点;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分子基础和基因突变的进化意义。
8.遗传的分子基础
掌握遗传物质的基本特性、基因的现代概念和中心法则。
掌握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了解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遗传调控和基因的分子进化原理。
9.群体遗传学基础
掌握理想群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等的概念、遗传平衡定律以及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理解栽培群体的遗传变异规律,了解群体进化和物种形成的相关理论。
10.花色的遗传
掌握影响花色形成的化学物质、影响花色变异生物学过程、花色遗传调控的机理。
11.彩斑、花叶和嵌和体的遗传
掌握植物体上的彩斑和条纹的种类、规则性彩斑的遗传规律、不规则性彩斑的遗传规律。
11.花朵大小的遗传
理解增加花朵直径的遗传学途径;掌握影响花朵直径变化的微效多基因系统及微效多基因系统的作用机理。
12.花发育和重瓣性的遗传
掌握花发育的遗传调控机理;了解花被发生的过程和进化趋势;掌握重瓣花的起源方式和遗传过程;了解花型的发展和进化趋势。
(二)园林植物育种学
绪论: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内容、育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关于品种与良种的概念,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历史和现代发展概况,遗传学、育种学和良种繁育学的关系。
主要观赏植物种类育种的现状。
1.园林植物的育种策略
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策略的主要内容和制定方法、育种目标的概念和制订育种目标的基本原则。
掌握现代观赏植物的主要育种目标。
2.园林植物的种质资源
掌握种质资源相关的概念和意义、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和现状、种质资源的分类、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的方法,种质资源的研究内容和开发利用途径。
重要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
3.引种驯化
掌握引种驯化的概念、原理和意义;引种驯化的工作方法和程序的,引种驯化的技术措施和引种驯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重要观赏植物引种驯化的研究概况。
4.选择育种
掌握选择的概念和意义,选择育种的基本方法,选择的效应和遗传增益;理解芽变选种的概念和定义、芽变的特点、芽变的细胞和遗传学基础,芽变育种的方法和程序。
掌握选择育种的一般工作程序。
5.有性杂交育种
掌握杂交育种的概念、意义和类别,杂交育种计划的制订和准备工作,杂交的一般技术,杂种后代的选育等内容;掌握远缘杂交的概念和特点,远缘杂种的作用和意义,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及其克服方法,远缘杂交不育性及其克服方法,远缘杂种的分离和选择;学会杂种优势的概念;理解杂种优势的利用价值,杂种优势的遗传学理论;掌握选育一代杂种的一般程序,杂种种子的生产过程。
6.诱变育种
7.倍性育种
掌握多倍体的特点和产生途径,多倍体鉴定和后代选育方法;单倍体植物的特点及其产生途径,单倍体育种的意义,单倍体育种技术。
8.分子育种
掌握相关的概念,了解基因工程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工作流程,了解现代花卉分子育种进展。
9.细胞工程育种
掌握植物植物细胞工程的范畴,理解利用细胞工程技术进行观赏植物育种的基础方法。
10.品种登录和品种审定
掌握观赏植物品种保护、品种登录和品种审定的概念、程序和方法;实施观赏植物品种保护的意义,了解有关法律和程序。
11.良种繁育
理解园林植物良种繁育的任务及意义;理解园林植物品种退化现象及造成品种退化的原因,学会防止品种退化的技术措施;掌握良种繁育组织与制度、良种繁育的程序和方法。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能够通过计算分析和逻辑推理阐述园林植物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
理解观赏植物的花色、花型、彩斑及重瓣性等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分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培育观赏植物新品种的基本途径和一系列技术与方法。
能够对观赏植物的种质资源、育种目标和良种繁育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懂得如何利用常规技术和非常规技术对观赏植物进行品种培育和品种研究。
四、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为150分,题型与分值分布如下:
1.基本概念(30分)
2.填空及选择(20分)
3.计算题(30分)
4.简答题(40分)
5.论述题(30分)
五、考试时间及方式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180分钟。
六、主要参考书
1.戴思兰主编,《园林植物遗传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戴思兰主编,《园林植物育种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程金水主编,《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4.曹家树申书兴主编,《园艺植物育种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5.包满珠主编《园林植物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