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考点解析-PPT课件
(中国经济史课件)第一讲 中国经济史导论
![(中国经济史课件)第一讲 中国经济史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e65f4af4a8956bec0875e358.png)
主讲:张连辉
第一讲 导论
❖ 一、什么是经济史 ❖ 经济史就是经济发展的历史,是研究历史上
各个时期的经济是怎样运行的,以及它的运 行机制和绩效。 ❖ 经济史研究的视野不能仅限于经济发展的规 律本身,而且要包括制约经济运行的自然环 境、国家、社会和文化。
❖ 实际上,关于经济史学科的目的、方法和作 用还未有定论,至今没有统一的经济史定义。
❖ 1904年,梁启超出版《中国国债史》,偏 重史论。1917年贾士毅的《民国财政史》、 1924年曾鲲化的《中国铁路史》、1926年 陈向元的《中国关税史》已具专史规模,惟 以叙述沿革和纪事本末为主。
❖ 1927年南开大学何廉的《三十年来天津外 汇指数及循环》,以经济理论和统计学方法 研究汇价变动,已是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史著 作。南开经济研究所成为经济史研究的一个 中心,迄1937年出版专著45种。
❖ 5、J.U.Nef认为经济史不应当只是经济的历 史,而应当研究历史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historical interrelationships),不同历 史现象(时期、体制、制度)之间的相互关 系,甚至于探索历史的主旨(中心意义), 即essence of history。
❖ 6、Douglass C.North是美国新经济史的创 始人之一。认为,经济史主要研究两个方面 的问题:(1)一国经济增长、停滞、衰退的 决定因素;(2)收入分配,即阶级关系。换 言之,也就是生产与分配。
❖ 1、以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大师布罗代尔于 20世纪40年代完成的结构主义整体观经济 史学;
❖ 2、以美国福格尔为代表的20世纪60年代出 现的计量史学;
❖ 3、美国诺斯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新制度 经济学派经济史学。
❖ (二)中国经济史学史 ❖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史学是在引进西方史
2024版中国经济史学PPT课件
![2024版中国经济史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b6781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9.png)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古代 中国出现了定期集市、草市等商 业场所。
古代中国通过陆路和海路与周边 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如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等。
04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革
Chapter
晚清时期经济变革
洋务运动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推动了中国近代 化的进程。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在洋务运动的刺激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 始兴起,出现了一批近代民族工商业。
手工业技术
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发达,如丝织、陶瓷、冶金 等,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商业时代
古代中国使用金属货币,并出现 了纸币等金融工具,促进了商业 流通。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 业发展,但同时也采取了一些促 进商业发展的措施,如放宽市场 准入、减轻商税等。
古代市场 货币与金融 商路与贸易 商业政策
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的比 较,揭示中国经济史的独特性和普遍性。
研究意义探讨
揭示经济发展规律
通过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可以揭 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为 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历史借 鉴和启示。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中国经济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和传承, 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 感和文化自信心。
中国经济史学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 •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 •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革 • 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 中国经济史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01
引言
Chapter
目的和背景
研究中国经济史的重要性
01
中国经济史专题第一讲PPT共102页
![中国经济史专题第一讲PPT共102页](https://img.taocdn.com/s3/m/a8bf317a6529647d262852a0.png)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中国经济史专题第一讲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课堂中国现代经济史ppt课件
![课堂中国现代经济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923a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e.png)
培养新式人才等。
洋务运动的影响
03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同时,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 以初步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受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 的双重压迫,发展艰难。
国有企业改革
通过放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方式,增强企业活力。
对外开放政策
设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01
02
03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决定性作用,建立市场体 系和市场规则。
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从直接管理经济向宏 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 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需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及成果展示
01020304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自主 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产业创新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培育 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升级。
制度创新
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市场经济 体制,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创新成果展示
织、面粉、卷烟等行业。
03
外资的涌入与影响
随着列强在华势力的扩张,外资大量涌入中国,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
响,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政策调整
1 2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振兴经济,发起了国民 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 业。
第一章《中国经济史》马工程ppt课件
![第一章《中国经济史》马工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d137d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c.png)
经济特区的设立和沿海开放城 市的开放,吸引了外资和技术 ,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 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和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制 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
01
02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
中国经济史的特点与意义
学术价值
研究中国经济史有助于深 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根 基和内涵,推动相关学科 的学术发展。
现实意义
通过对历史经济现象的研 究,可以为现实经济问题 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为 经济发展提供历史智慧。
文化传承
研究中国经济史有助于传 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 经济文化传统,增强民族 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展望经济发展前景
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揭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对未来经济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和预测,为 制定长远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
通过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可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为推动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历史智慧和启示。
THANKS
感谢观看
秦汉时期的经济繁荣
农业生产的提高
铁制农具的普及,牛耕技术的推 广,水利设施的完善。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冶铁、煮盐等行业的兴盛 ,以及官营手工业的崛起。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长安、洛阳等商业都市的兴起, 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波折
农业生产的破坏
战乱频繁,水利失修,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 响。
通过对史料的梳理、比较、分析, 揭示历史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中国经济史的特点与意义
2024版第1课中国经济史PPT课件
![2024版第1课中国经济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4f95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1.png)
01
02
03
04
05
经济增速换挡
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 长,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
量和效益。
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建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 公共产品供给,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民营手工业的兴起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营手工业 逐渐兴起,成为手工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
手工业技艺的传承
师徒制、家族传承等技艺传承方式, 保证了手工业技艺的延续和发展。
商业繁荣与市场拓展
1 2
城市的兴起与商业繁荣 长安、洛阳等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 发展。
市场拓展与商路开辟 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商路的开辟,拓展了 商业市场。
生。
02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经历了初步发展、短暂春天、曲折发展等阶段,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经济
Hale Waihona Puke 的重要组成部分。03
民族资本主义代表人物及企业
张謇、荣氏兄弟等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创办的企业如大生
纱厂、福新面粉公司等在中国近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恢复与发展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状况
海外贸易政策
宋元时期继续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 理对外贸易。
贸易范围扩大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与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 等地的贸易更加频繁。
贸易商品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外,还增加了香料、药材、珠宝等进口 商品。
明清时期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政策
(课堂)中国现代经济史PPT课件
![(课堂)中国现代经济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4855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5.png)
0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2001-20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 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 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 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06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012-至今)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 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 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区域协调发展与城镇化战略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 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镇化 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通过指令性 计划和指导性计划调节国民经济运行 ,实现了对主要经济资源的集中配置 和使用。
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和农业集体化等措施,实现 了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
国家大力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中国经济史课件
![中国经济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53a1f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e.png)
海外贸易的拓展
古代中国积极开展海外贸易,与东南亚、 南亚、中东等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
财政与金融制度的演变
财政制度的变革
古代中国财政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如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唐宋时 期的两税法等,这些变革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融制度的萌芽
古代中国金融制度处于萌芽状态,但已经出现了类似银行的金融机构 和信用工具,如钱庄、票号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融入全球 化进程。
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实施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战略,如“863计划”、“973计 划”等。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水利设施的兴建
古代中国重视水利建设,修建了许多 大型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手工业种类繁多,如纺织、 陶瓷、冶金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与手工业的结合
古代中国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形成 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
商业与贸易的兴起
货币与金融的发展
古代中国货币制度不断完善,出现了铜钱、 银两等货币形式,金融活动也逐渐活跃起
来。
商业城市的出现
古代中国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如 长安、洛阳、开封等,这些城市商 业繁荣,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手工业
者聚集。
A
B
C
D
商帮与商会的形成
古代中国商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扩大商 业网络,形成了各种商帮和商会组织。
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在经济史中积累的治理经验,如稳定货币政 策、财政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等,对全球经济治 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2024中国经济史完整版电子课件
![2024中国经济史完整版电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9ed39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d.png)
件•引言•古代中国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现代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国经济史的影响和启示引言01目的和背景目的介绍中国经济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框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提高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了解中国经济史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经济史概述古代中国经济01包括夏商周时期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变革、秦汉时期的经济繁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衰退和恢复、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等。
近代中国经济02包括晚清时期的经济转型、民国时期的经济困境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恢复和发展等。
当代中国经济03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等。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文献研究法、考古发掘法、经济计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
资料来源包括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经济统计数据、政府文件、企业档案等。
同时,也可以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著作。
古代中国经济0203经济发展状况随着青铜器的使用和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奴隶社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0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使用石器、木器等简单工具,以采集、狩猎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低。
02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经济封建社会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只有少量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被迫租种地主土地,受到地主的剥削。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主要经济形式。
这种经济形式下,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自主权,但生产规模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经济发展状况随着铁器牛耕的推广和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特别是在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地区成为封建经济的重心。
中国经济史课件
![中国经济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df170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d.png)
中国经济史课件中国的经济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这个悠久的历史也是中国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了解中国的经济历史对于了解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都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中国的经济历史,很多教育机构都推出了相关课程,其中包括了中国经济史课程。
在中国经济史课程中,通常会首先讲述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秦汉时期开始有铸币和货币流通,宋代时期则开始发展手工业制造。
唐朝时期,中国的丝绸制造、造纸等行业领先于世界其他地方,联系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也在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成为了亚洲乃至世界的繁荣中心。
进入现代化进程之后,中国的经济历史也经历了其它国家都可能要面对的许多的挑战和机遇。
从清朝参加国际贸易,到近现代的战乱和动荡,再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历史充满了波澜和风景。
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经过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的现代化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了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模仿的榜样。
在中国经济史课程中,学生们还会接触到许多重要的经济思想家和学派。
例如,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等人都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评论家。
此外,中国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也不断进化和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经济思想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除了学习历史和相关理论,中国经济史课程还会对我国现代经济和贸易政策进行详细地介绍。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中国作为重要国家参与着各种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
了解中国的经济历史和政策,有助于对中国当今经济情况的了解和评价,同时也能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合作和交流。
需要指出的是,学习中国经济史并不一定只是专业经济学学生的领域。
近年来,全球对中国的关注日益加强,了解中国经济历史和现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人文学科、国际关系、政治学、商业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学生,都可以从中国经济史课程中获取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中国经济史复习资料29页PPT
![中国经济史复习资料29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b50ce009a45177232f60a28d.png)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பைடு நூலகம்
易
安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中国经济史复习资料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中国经济史》教学PPT11(2024)
![《中国经济史》教学PPT11(2024)](https://img.taocdn.com/s3/m/24f36d8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e.png)
2024/1/26
02
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
展。
03
辛亥革命后短暂春天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一
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
短暂的春天。
15
近代工业与交通通讯事业兴起
近代工业兴起
《中国经济史》教学PPT11
2024/1/26
1
目录
• 引言 • 古代中国经济概述 • 近代中国经济变革 • 现代中国经济腾飞 • 当代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讨 • 总结与展望
2024/1/26
2
2024/1/26
01
引言
3
课程目的与意义
01
02
03
04
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史的发展历 程和演变规律。
掌握中国经济史的基本概念和 主要理论。
2024/1/26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激发市场 活力。
19
对外开放与全球化进程参与
对外开放政策
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的对外开放战略,推动贸易和投资自 由化便利化。
参与全球化进程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积极 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2024/1/26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培育壮大新动能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 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03
2024/1/26
02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 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 保护,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海中学 杜娟
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 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 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 (或“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 “石器锄耕”( 或“耜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 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019年南京第三次模拟考试】《吕氏春秋· 上 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 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 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 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 能力 D.劳动力短缺 【解析】C 小农经济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人们终 生劳动,才能勉强维持保暖。
对小农经济的评价 积极性:农民生活较稳定,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在 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 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自耕农除盐铁 外,一般不必外求,因此生活稳定,也有较高的积极性。 落后性: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 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 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 产力发展的因素。 脆弱性:天灾人祸易使之破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 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 的原因之一。
(2)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纺织、冶金和 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 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1)概念: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从汉武帝时代 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2)特点: ①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②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除皇帝 特别赏赐外,平民不得使用。 ③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其经营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对朝廷财政是一大支出。 ④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工官”的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⑤各种行业的封闭性: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 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 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⑥劳动者缺少积极性: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其职业由子孙世代 继承,不得脱籍改业,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也受到严重束缚。 (3)评价: ①利: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②弊:①加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②使新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③匠户的劳动创造 性受到严重束缚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 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 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 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以鲁国 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 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基本特点:以农业经营方式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2)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 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4)小农经济作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兴衰荣辱直接关系 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为此,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 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5)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6)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 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重要原因之一。 (7)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8)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8)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 展的因素。
பைடு நூலகம்
(3)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 确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 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 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 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 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 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2019年浙江卷)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 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 (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D.东汉
B.秦
C.西汉
(2019年天津卷)图1到图2的变化,反 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小农经济的含义: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 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形成的条件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发展的条件 生产技术的提高;精耕细作 农民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 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采取 重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