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合集下载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说课讲解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说课讲解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第一,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因而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

如汉语缺少形态,用汉字来记录汉语是十分合适的;英语、俄语是有形态的语言,用拉丁文字和斯拉夫文字来记录这些语言也是合适的。

另一方面,文字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系统,如汉语和日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用来记录这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字系统是相同的,即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它们。

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的文字系统。

如越南语原来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后来用拉丁文字系统来记录,如维吾尔语,曾经用拉丁文字系统,现在用阿拉伯文字系统。

第二,文字通过形来记录语言中的音和义。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中的音是能指,所指是语言的义。

而文字是语言符号的符号。

文字中的形是语言符号的能指,语言符号的音和义是所指。

文字具有音、形、义三方面的要素。

第三,文字记录语言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文字是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有的是记录语言中的音素(音位),有的记录语言中的音节,因而文字就有不同的文字体系。

关于了”的问题园子里的苹果熟了. *园子里的苹果生了.他孙子的个子高了. *他孙子的个子矮了.问题:熟、生、高、矮”等形容词具有反义关系,但为何后一例不能加了”?答案:被否定的初始成分可以把自身作为前时点,向时间靠后的事物或性质转化,这就有了个实现过程”可以加了” .被否定的结果成分不能把再自己作为前时点而向时间靠后的事物或性质转化过程,不能代表一个实现过程”也就不能再与了”搭配•怎样认识语言的系统性?语言学中常常使用系统”这个词,如语言系统、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等等。

然而对甚么是系统以及为甚么说语言是一个系统的问题,集中论述的人不多,这里我想简单就这个问题谈一下看法。

一、对系统”的认识系统这个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

可见系统不是由一个要素构成的,系统是由多个要素以某种关系而构成的整体。

简述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简述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简述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文字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以下是文字和语言之间关系的几个方面:
1. 符号系统:文字是一种符号系统,用来代表语言中的语音和意义。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而文字则是语言的可见形式。

文字通过符号的组合和排列来表示语言中的单词、词组和句子。

2. 书面表达:文字是一种书面表达方式,通过书写文字可以把语言的思想、知识和信息记录下来,使它们能够传承和共享。

语言可以通过口头表达来传递信息,但文字可以保存和传播信息的时间更长、空间更广。

3. 文化传承:文字是人类文化的载体。

文字的出现使得人类能够保存和传承知识、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信息。

文字记录了人类的思想、智慧和创意,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4. 启发思维:文字可以激发和引导语言思维的发展。

通过学习阅读和写作文字,可以培养思维的逻辑性、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语言可以通过口头交流来进行思维的表达,而文字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系统和精确地思考。

总之,文字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文字是语言的可见形式,它使语言能够被记录、传承和共享。

而语言则是文字的基础,文字通过符号和组合来表达语言中的声音和意义。

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docx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docx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第一,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因而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

如汉语缺少形态,用汉字来记录汉语是十分合适的;英语、俄语是有形态的语言,用拉丁文字和斯拉夫文字来记录这些语言也是合适的。

另一方面,文字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系统,如汉语和日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用来记录这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字系统是相同的,即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它们。

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的文字系统。

如越南语原来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后来用拉丁文字系统来记录,如维吾尔语,曾经用拉丁文字系统,现在用阿拉伯文字系统。

第二,文字通过形来记录语言中的音和义。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中的音是能指,所指是语言的义。

而文字是语言符号的符号。

文字中的形是语言符号的能指,语言符号的音和义是所指。

文字具有音、形、义三方面的要素。

第三,文字记录语言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文字是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有的是记录语言中的音素(音位),有的记录语言中的音节,因而文字就有不同的文字体系。

关于“了”的问题园子里的苹果熟了. *园子里的苹果生了. 他孙子的个子高了. *他孙子的个子矮了. 问题: “熟、生、高、矮”等形容词具有反义关系,但为何后一例不能加“了”? 答案:被否定的初始成分可以把自身作为前时点,向时间靠后的事物或性质转化,这就有了个“实现过程”可,以加“了”. 被否定的结果成分不能把再自己作为前时点而向时间靠后的事物或性质转化过程,不能代表一个“实现过程”也,就不能再与“了”搭配.怎样认识语言的系统性?语言学中常常使用“系统”这个词,如语言系统、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等等。

然而对甚么是系统以及为甚么说语言是一个系统的问题,集中论述的人不多,这里我想简单就这个问题谈一下看法。

一、对“系统”的认识系统这个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

”可见系统不是由一个要素构成的,系统是由多个要素以某种关系而构成的整体。

浅论“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浅论“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浅论“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作者:刘旭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1期1、引言对汉字性质的研究,是汉语、汉字理论研究的基础,这是学术界公认的一点。

对于汉字性质的研究关系到汉语、汉字的多个方面,特别是关系到汉字教学、对外汉字教学的定位、导向问题。

可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汉字自诞生直至今日的数千年的时间里,关于它性质的问题依然没有明确的论断。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是关于语言和文字的关系的一种提法,自20世纪始便被国内外大多语言、文字研究者们视为真理,他们认为“语言文字学的这些基本观点,我们必须坚持,如果背离了这些观点,就谈不上文字研究”。

然而随着关于汉字性质的讨论不断深入,有学者逐渐关注起汉字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开始质疑“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的提法,并通过论证来给出了解释。

我认为,这些持有相反观点的学者的分析以及所罗列的一些事实在一定范围内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反思。

对这种观点的对比研究也有利于我们对汉字性质的进一步研究和认识。

2语言、文字“母女”说2.1源起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到:“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的存在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

受到西方语言学思潮的影响,我国的语言学开始从现代语言学层面关注文字研究,提出“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等论断,并以此提法作为文字研究、汉字研究的基础以及文字、汉字的教学的指导思想。

2.2主要观点及论据持有这类观点的学者大多认为:语言先于文字而产生;文字的产生是由于语言的需要,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表现语言的,而这也是文字存在的意义且是唯一存在的意义。

他们归纳了语言的几个特点:“语言不是说话,也不是所说的话”,语言不同于言语,“语言存在于说话和说出来的话之中”,“说话则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是为了适应他人的需要而存在的”。

文字不是表现语言的,而是表示意义的

文字不是表现语言的,而是表示意义的

《文字不是表现语言的,而是表示意义的》摘要:“文字表语说”认为语言和文字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所以语言决定文字,文字从属于语言,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语言能力是听说能力,文字能力是读写能力⑩,有人有语言能力,没有文字能力,如文盲和盲人;有人有文字能力,没有语言能力,如哑巴和哑巴英语、哑巴汉语,“语文分进”不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而是语言教学和文字教学分开进行,不是“言、文一致”,而是“言、文不一致”,不是“文从语”,不是“我笔写我口”,而是文字教学不服从语言教学,是为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分别进行的教学活动自引进西方语言学以来,我们在语言文字的基础理论上接受的是索绪尔的“文字表现语言”的学说。

教学理念源于语言文字理论,根据“文字表语说”,向外国人教授中国的语言和文字的教学理念是:●教一个系统——语言系统(音义系统)●教一种单位——语言单位(“词本位”)●教一种能力——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这种教学理念是:●不区分语言和文字,但区分白话文和文言文认为文章也是语言,是书面语言或写的语言,白话文是现代汉语,文言文是古代汉语。

●不区分语言单位和文字单位,但区分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单位认为语言是“词本位”,所以用文字写的文章也是“词本位”,认为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单位是不同的,白话文以多音节词为主,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

●不区分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但区分白话文和文言文的读写能力认为听、说、读、写都是语言能力,认为读写白话文是现代汉语的能力,读写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能力。

根据这种“语文不分”的教学理念,采用的是“语文一体”“语文并进”的教学模式:多年来,我们用“文字表语说”培养了很多教师,按照“语文不分”的教学理念和“语文一体”、“语文并进”的教学模式编写和设计了大量的教材和教法。

结果,“语”和“文”相互阻碍,出现了“汉语难学”的瓶颈,而且学生也只能获得读写白话文的能力,也就是部分的或者说低水平的汉文读写能力,不可能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语言学纲要文字知识提要

语言学纲要文字知识提要

语言学纲要文字知识提要文字和语言一、文字的性质“文字”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个的字,一是指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体系。

这一章所讲的文字,指的是后面一个意思。

语言没有阶级性,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也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的,没有阶级性。

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文字和语言不是一回事情,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如英、法、德、西班牙等语言都采用拉丁字母),而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像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文有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两种拼写法,朝、越等国家原来采用汉字,后来经过文字改革,实现了拼音化。

三、文字的类型文字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从人类文字的发展历史来看,根据文字的来源,文字可以分为自源文字和借源文字。

根据文字符号与语言的音义关系,可以将文字体系分为意音文字和表音文字两类。

1、意音文字意音文字的字符既有表意符号,又有表音符号。

一个字一般代表一个词或一个语素。

有些字只代表一个音节。

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意音文字。

古埃及的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和我国的汉字都是这种类型的文字。

由于词和语素都既有语音又有语义,所以表示词或语素的字一般都有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要素。

如“日、本、休、波、父、打(12个)”。

只代表音节的字没有字义,只有字形和字音。

如“荒唐、犹豫、坦克、爱尔兰”。

根据字形与字音、字义的联系,可以把意音文字的字分成表意字、意音字和表音字三类。

表意字的字形和字义相关。

从造字法的角度看,包括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

意音字的字形一部分跟字义相关,一部分跟字音相关,从造字法的角度看,就是形式字。

表音字的字形与字音相关,一般是借用表意字或意音字的字形和字音,表示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一个语言单位。

有少数的音译字、连绵字是专门造的字,而不是借用原有的字,如“葡萄、玻璃、蝴蝶、垃圾”,这些字从造字法的角度看,应该算形声字,但从它们对应的语言单位来看,只能算表音字2、表音文字表音文字的字符一般称为字母,一个字母一般代表一个语音单位:音素(音位)或音节。

浅析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浅析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浅析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作者:陈雪平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04期摘要: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文字克服了语言在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局限性。

文字通过记录“音”(能指)或者记录“义”(所指),来记录语言。

语言和文字的不一致性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有其各自的变化形式。

语言和文字按着各自的特点演变的同时,又有着一致性。

语义将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和字形(文字的物质外壳)两个不同层面的东西联系起来。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音语义一、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是语言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争论较多的问题。

学者们都有自己的理解: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解释篇》中曾写道:“口语是心灵的经验的符号,而文字则是口语的符号。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描述为:“文字表现语言。

……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的存在的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

”布龙菲尔德认为:“在语言学家看来,除去某些细微的枝节以外,文字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设计,就好像利用录音机一样,借以保存了过去言语的某些特点供我们观察。

”雅克布森则认为:“文字作为一种代码形式,绝不仅仅是语言的记录形式或外在设计,它是全部交流活动的‘意义’的一种必要的构成,说出来的信息和写出来的信息会在交流活动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这种不同的意义事实上赋予代码形式本身(口语的或书写的)以‘生命’。

当我们面对文字的时候,我们不是简单地面对一种无意义的语言包装,而是一个有意义的自主的符号系统。

”我国清代学者陈澧在《东塾读书记》中也有过论述:“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义与声之迹也。

”这里实际上指出了文字的产生及其优于口语的地方:文字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语言是一种听觉符号,是人们进行口头交际的主要工具。

声音是一发即逝的,如果仅凭口耳相传,语言在交际的时间和空间上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文字是一种视觉符号,它可以把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七章 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七章 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

第七章语言的属性符号──文字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文字的性质和作用,区别文字和语言、文字和书面语的关系;明确文字的形式和文字的类型;了解文字的起源、文字的演变和关于文字发展规律的不同观点;了解汉字的特点、汉字的演变过程的造字法,明确汉字改革的任务第一节文字概说一、文字的性质和作用1、文字的性质:文字是语言“写”和“看”的符号形式,文字是“符号的符号”,是语言的书写符号2、文字的作用★(1)弥补了语音的时空局限(2)保存了人类的宝贵经验(3)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工具,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二、文字和语言的关系1、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不是语言本身2、文字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三、文字和书面语(1)文字: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并不等同于书面语(2)书面语:是用文字符号记录的语言形式,只是一种符号或者一种工具第二节文字的形式和类型一、文字的形式字符就是文字的符号的总称,是文字的最基本单位1、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1)单纯字符:不能再分解的字符。

如:十、人(2)复合字符: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也包括有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在组合而成的字符。

如:张2、意符、声符和记号(1)意符: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2)声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3)记号:跟语音、意义都没有联系的字符二、文字的类型1、划分文字类型的标准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文字分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2、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

也叫拼音文字。

如:阿拉伯文字、希腊文字3、表意文字:实际上指音义结合层的各级语言单位,理论上可以包括“语素、词语、词组、句子”四级。

4、意音文字: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

因为它们原来都是词语文字,只表意,不表音,后来才发展出表音符号来。

如:汉语的“其”字。

第三节文字的起源和演变一、文字的起源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

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

(2)文字和语言毕竟不是一回事情,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语言没有阶级性,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也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的,没有阶级性。

(4)文字和语言产生的关系看:①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②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③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语言学概论——文字学

语言学概论——文字学

第五章文字学第一节文字和文字学一、文字的性质(一)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是以字符为元素构成的符号系统。

文字的基本书写单位是字符,拼音文字的字符一般叫字母.汉语的字符一般叫字,一个汉字也是一个字符。

文字和语言都是符号系统。

字符的主要特征是能代表某种具体的语言单位,包括音素(音位)、音节、语素、词等。

不代表语言单位的符号不是字符。

如交通标志、商品包装上表示防潮、易碎、有毒等意思的图形标记都只代表某种意义,而不代表具体的语言单位,不与词语的声音发生固定联系。

这种图形具有超语言的性质.字符除了包括字母和字以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符号,如阿拉伯数字、科学符号、标音符号(如国际音标、汉语拼音、注音字母等)、标点符号等。

这些特殊字符都与语言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与字母和字又有明显的区别。

广义的文字包括这些特殊符号,狭义的文字不包括这些特殊符号.文字是语言和书写两个系统的结合,具有音、形、义三个要素。

(二)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文字和语言是两种现象,它们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联系:1.文字和语言都是符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字符作为文字系统的符号,跟其他符号一样,也有能指和所指两个要素。

字符的能指就是字形,字符的所指就是各种语言单位。

字符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为约定的。

用什么字符或字符与字符怎样组合表示什么语言单位,是人为约定的。

文字符号的所指是语言单位,因此,文字是离不开语言的,文字离开了语言,就不成为文字了。

但是语言不依赖于文字,没有文字,可以有口头语言。

2.都是交际工具。

虽然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只是辅助性交际工具,但文字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文字对保留和继承过去的历史和文化,创造和发展将来的历史和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了文字,人类才进入文明时代,没有文字,也就没有文明社会。

所以说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文明时代的界碑。

3.都没有阶级性。

区别:1.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简述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简述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简述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语言和文字是人类交流和传递信息的两种基本方式。

语言是指人类利用声音、手势、面部表情、姿势等手段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而文字则是语言的一种书写形式,是通过符号、字母、数字等符号来表达语言信息的一种方式。

语言和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互为补充,构成了人类交流的基础。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可以用“口说文传”四个词来概括。

口语是指人们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是人类最基本的语言形式。

文语则是指人们利用文字书写表达的语言形式。

传指人们利用语言和文字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传承文化等。

这四个词构成了语言和文字的基本关系。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

首先,语言是文字的基础,是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语言是人类最原始的交流方式,是人类社会的基础,而文字则是在语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书写形式。

其次,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是互为补充的。

语言能够表达文字无法表达的情感和微妙的语言细节,而文字则能够记录和传承语言无法传承的信息和思想。

再次,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会影响文字的发展和演变,而文字的发展和演变也会反过来影响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最后,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语言和文字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适应着社会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中,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互为补充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而是更加紧密和复杂的关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利用电子设备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便捷化。

现代人们不仅可以通过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

这使得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语言和文字是人类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基本方式,两者互为补充,构成了人类交流的基础。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是相互影响、不断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两者的关系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利用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使得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对索绪尔语言与文字之间关系的再认识

对索绪尔语言与文字之间关系的再认识

对索绪尔语言与文字之间关系的再认识摘要:学者们对索绪尔语言和文字关系的理解不同,有人认为索绪尔自身观点前后矛盾,有人认为索绪尔的观点是语言和文字二者并重。

本文经过分析和探讨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内容,对索绪尔语言与文字关系进行再认识,揭示出索绪尔的语言文字观是“语言第一,文字第二”,如果文字凌驾于语言之上,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关键词:索绪尔语言文字很多人认为索绪尔的语言文字观存在悖论,即:一方面,索绪尔视文字为对语言的一种威胁;另一方面,索绪尔认为语言离不开文字。

还有人认为索绪尔的观点是文字和语言并重。

实际上,索绪尔的语言文字观是“语言第一,文字第二”。

索绪尔既注重语言和文学的联系,又注重二者的区别,从而摆正了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一、对索绪尔语言和文字关系的再认识首先,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区分语言和言语,指出语言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种机能所采用的一套必不可少的规约①,它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而主要的部分,他认为语言是一个内部自足、同质的符号系统。

而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文字唯一存在的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

从这可以看出,索绪尔在论述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时把语言放在第一位置,而文字只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而已。

其次,索绪尔在《教程》中指出语言学的对象不是书写的词和口说的词的结合,而是由口说的词单独构成的。

但书写的词常跟它所表现的口说的词紧密地混在一起,结果篡夺了主要的作用②。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而不是文字,但因为二者结合紧密,所以研究者常误把语言的表现形式——文字,作为研究对象。

索绪尔从语言学研究对象的角度再次确定了语言第一的位置,否定了文字也是语言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再次,有人认为没有文字,语言会变化得更快,索绪尔批评了这种观点,他认为这是极其错误的。

索绪尔指出,没有文字绝不会损害语言的保存。

比如:立陶宛语在很晚的时候才有书面文献,但它现在的面貌跟公元前3世纪的拉丁语一样真实地反应出印欧语的情况。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第一,文字就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就是第一性的,文字就是第二性的,因而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

如汉语缺少形态,用汉字来记录汉语就是十分合适的;英语、俄语就是有形态的语言,用拉丁文字与斯拉夫文字来记录这些语言也就是合适的。

另一方面,文字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系统,如汉语与日语就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用来记录这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字系统就是相同的,即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它们。

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的文字系统。

如越南语原来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后来用拉丁文字系统来记录,如维吾尔语,曾经用拉丁文字系统,现在用阿拉伯文字系统。

第二,文字通过形来记录语言中的音与义。

语言就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中的音就是能指,所指就是语言的义。

而文字就是语言符号的符号。

文字中的形就是语言符号的能指,语言符号的音与义就是所指。

文字具有音、形、义三方面的要素。

第三,文字记录语言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文字就是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有的就是记录语言中的音素(音位),有的记录语言中的音节,因而文字就有不同的文字体系。

关于“了”的问题园子里的苹果熟了、*园子里的苹果生了、她孙子的个子高了、*她孙子的个子矮了、问题: “熟、生、高、矮”等形容词具有反义关系,但为何后一例不能加“了”?答案:被否定的初始成分可以把自身作为前时点,向时间靠后的事物或性质转化,这就有了个“实现过程”,可以加“了”、被否定的结果成分不能把再自己作为前时点而向时间靠后的事物或性质转化过程,不能代表一个“实现过程”,也就不能再与“了”搭配、怎样认识语言的系统性?语言学中常常使用“系统”这个词,如语言系统、语音系统、词汇系统与语法系统等等。

然而对甚么就是系统以及为甚么说语言就是一个系统的问题,集中论述的人不多,这里我想简单就这个问题谈一下瞧法。

一、对“系统”的认识系统这个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就是:“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

浅谈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浅谈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浅谈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摘要:语言和文字对于当今社会而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语言的发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文字的发展传承了语言和民族文化,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离不开语言与文字的发展,本文主要从语言、文字的起源与发展来探求语言与文字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文字起源发展关系引言语言文字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最具魅力的工具,也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于语言和文字关系的争论,一直延续到现在。

要想理清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我们先要弄清何为语言,语言又是如何发展的。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有人说:“语言的起源就是人类的起源”,他们举出以下两个事例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录埃及法老做的一个实验,法老让人将两个新生儿放在与世隔绝的小屋中喂养,没有任何语言输入的情况下,儿童自然发出的语言即为人类最早的语言,他们说出的是弗里几亚语。

同样的,16世纪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重复法老的实验,发现封闭环境中长大的几个苏格兰孩子张嘴说出的是地道的希伯来语。

这被视为足以证明希伯来语就是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的语言的科学证据。

后来,又人们提出又提出了语言的进化论,“汪汪论”“塔塔论”“哟嚯论”“噗噗论”等,这些显示了语言起源与发展的历程。

人们至今为止还没有给语言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美国人类学家Sapir认为语言是人类的非本能的交际方式,通过有意发出声音或写出语言符号等手段,来达到传递思想、交流感情和满足欲望的目的。

而我们现在比较认可的语言定义是: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该定义较全面的反映了语言的特点,有助于人们全面地了解语言这个抽象的概念。

文字的起源与发展文字的起源也众说纷纭,普遍认为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文字和书面语

文字和书面语
中东两河流域旳苏美尔古文字、埃及地域旳埃及古 文字、中国中原地域旳甲骨文和美洲旳玛雅文字。
早期古苏美尔文、古埃及文和中国甲骨文中都有诸 多跟实物形体相像旳图形,用来表达现实中某些常 见旳事物。因为与现实事物有相同性联络,所以这 几种古文字有不少形体十分相同。
早期自源文字也能够把若干个象形旳小图形放在一 起,表达语言中旳一种音义结合体,这就是六书中 旳“会意”造字法。
声符相应辅音,同步在词末位置上再加上一 种义符。从字符旳层级上看属于意音文字, 从次大旳文字单位看则属于表词文字。这一
②辅音文字
生活在地中海东岸旳腓尼基人,处于两河流 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旳交界处,在苏美尔、 埃及两系文字旳影响下,于公元前1723年左 右创建了北闪米特字母。这一体系用22个字 符表达语言中全部旳单个辅音,弃用了表义 字符和双辅音声符。
①意音表词文字
苏美尔人生活旳两河流域后来先后为阿卡德 人(公元前约2350一前2023年)、巴比伦人(公 元前19一前18世纪)、亚述人(公元前14一前6 世纪,中间有过衰落)所统治,他们都继承了 与苏美尔后期文字相同旳形体。但这些民族 旳语言都跟苏美尔语旳语言类型不同。这些 人群所使用旳文字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成为 与后期古埃及文类型相同旳文字: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第二节 文字旳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共时文字系统旳特点及分类 第四节 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语言旳性质 1、文字 文字是在语言旳基础上产生旳,为统计语言而发明 旳一种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主要旳辅助性旳交 际工具。 语言符号是音义结合,文字符号是音形、义旳结合。
中文旳情况与此不同,字形不限于和一种读音挂钩, 读音尽管变了,字形能够不变。中文不但是“看” 旳,而且也是“读”旳,只但是它能够用不同步代、 不同地域旳音来读罢了。

再论文字的本质及其和语言的关系

再论文字的本质及其和语言的关系

再论文字的本质及其和语言的关系一、文字的本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是人们书面交际的工具,是信息的载体。

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关于文字本质的最全面、最完整的定义。

这个定义,不仅明确地说明了文字是什么,而且明确地说明了文字的功能,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在三个判断中,“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是核心,是基础。

因此,论证文字的本质,重点是论证“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这一判断。

为什么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呢首先,文字是为记录语言才被创造出来的。

文字学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需要传至远方,需要传给后代,但有声语言不可能完成这些任务,必须寻找另外的办法。

例如春夏秋冬的轮回,植物果实的辨别和采摘,狩猎对象的习性差别和活动规律,农作物的种植与收获等,这些知识都需要永远牢记。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变化,原始社会的解体,奴隶社会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使得人与人的关系复杂起来。

如何处理各种矛盾,也需要种种先进的办法。

这些办法也必须传至远方、遗至来时。

这就是说,当人类进步到一定阶段时,便需要文字。

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反映这些情况的实物,但根据已发现的与原始文字可能有关系的出土文物和古书的记载来看,这些情况一定发生过。

先民们为了帮助记事,大体使用过如下三种办法:1、结绳在绳子上打结,可以帮助人们记事;如果运用得好,也可以传递信息。

在我国,这种记载不乏其例。

《周易·系辞下》说:“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庄子·胠箧》:“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文字和语言的相互作用解析

文字和语言的相互作用解析

文字和语言的相互作用解析语言与文字的关系问题,是语言文字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这个问题不弄清楚,许多问题就讨论不下去。

一、中外学者关于文字与语言关系的讨论1.1索绪尔关于语言与文字关系的观点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首先指出了人们的“错觉”: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存在的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

语言学的对象不是书写的词和口说的词的结合,而是由后者单独构成的。

但是书写的词和它所表现的口说的词紧密地混在一起,结果篡夺了主要的作用:人们终于把声音符号的代表看得和这符号本身一样重要或比它更加重要。

这好像人们相信,与其看他的面貌,不如看他的照片。

这种错觉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只这一点已足以表明语言是怎样离开文字而独立的。

接着,索绪尔分析了产生这种“错觉”的原因:但是文字何以有这种威望呢?(1)首先,词的书写形象使人突出地感到它是永恒的和稳固的,比语音更适宜于经久地构成语言的统一性。

书写的纽带尽管是表面的,而且造成了一种完全虚假的统一性,但是比起自然的唯一真正的纽带,即声音的纽带来,更易于为人所掌握。

(2)在大多数人的脑子,视觉形象比音响形象更为明晰和持久,因此他们更重视前者。

结果,书写形象就专横起来,贬低了语音的价值。

(3)文学语言更增强了文字所不应该有的重要性。

它有自己的字典,自己的语法。

人们在学校里是按照书本和通过书本来进行教学。

语言显然要受法规的支配,而这法规本身就是一种要人严格遵守的成文的规则:正字法。

因此,文字就成了头等重要的。

到头来,人们终于忘记了一个人学习说话是在书写之前的,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被颠倒过来了。

(4)最后,当语言和正字法发生龌龊的时候,除语言学家以外,任何人都很难解决争端。

但是语言学家对这一点没有发言权,结果差不多总是书写形式占了上风,因为由它提出的任何办法都比较容易解决。

于是文字就从这位元首那里僭夺了它无权取得的重要地位。

索绪尔进而从拼音文字“写法和发音发生龌龊的后果”分析原因:这一切的明显后果是:文字遮掩住了语言的面貌,文字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件假装……另一个结果是:文字越是不表示它所应该表示的语言,人们把它当作基础的倾向就越是增强;语法学家老是要大家注意书写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关于语言和文字关系的争论,一直延续到现在。

一本名为《汉字哲学初探》的书,200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副会长李敏生。

李敏生是这样给我们讲哲学的:“从哲学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来讲,‘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语言的物质载体声音是第一性的,文字的物质载体形(书写的系统)同样也是第一性的;语言所表达的人的观念和思想是第二性的;文字所表达的人的观念和记录的信息同样也是第二性的。

如果离开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谈什么第一性、第二性是没有理论意义的。

”⒁问题本来很简单,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是用来记录和传播语言的,所以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至于语言本身是一种双面符号,语音是形式,语义是内容,语音和语义就像是一张双面的纸,是共生的,无所谓第一性、第二性。

说到文字,即使如李敏生所说,汉字是记录人的思维、意识的书写符号系统,那么,人的思维、意识也是第一性的,汉字也是第二性的。

先有思维、意识,后有文字,怎么也不能把文字说成是第一性的。

况且自从文字脱离了文字画儿,演变为按照词语顺序记录语言的图画文字之后,就与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字记录的是既有音又有义的语言。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这是语言学的常识。

哲学所的研究员连篇累牍要来挑战语言学的常识,发了一大堆奇谈怪论,让稍有羞耻心的人不禁汗颜。

李敏生说:“甲骨文中的象形都不是简单的图画,而包含着对事物特征的理解。

比如‘母’、‘马’等字都是如此,‘母’字的两点原在两侧,后演变转动了90°,其中的两点,显然是代表乳房,代表了母亲哺育子女这一重要的关系。

这里很明确,文字首先是直接地记录了人的思维、观念,而不是什么记录语言的符号。

”⒂请问,“母”、“马”是图画还是文字?如果是文字的话,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里,“母”读mǔ,意思是母亲、妈妈,是汉语“母”的书写符号,“马”读mǎ,指的是一种家畜,是汉语“马”的书写符号。

李敏生所说的“包含着对事物特征的理解”,只不过是说这些汉字的构形具有理据,反映了先民的思维、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这些都不能否认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李敏生说:“在文字表达的过程中,语言与文字是相互制约、联系的,但均是服务于表述记录人的思维、意识和观念。

其中,文字的独立性、创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即根据要表达的思想、意识、观念、形成新的概念、判断,从而更深刻、更全面、更准确的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意识,同时也丰富了语言。

如果一篇论文,没有什么新的概念、判断,那很难成为一篇好文章。

创作一首诗词也是如此,必须高于语言,必须用精炼的文字表现出新的意境。

”这段话说的是“文字高于语言”,其实无论是多么深刻、多么全面、多么准确的文字,记录的还是语言。

语言有口语、书面语、文学语言之分。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一般来说,语句简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结构也不十分严谨。

语言学所说的书面语,指的是在书面上成文时经过仔细推敲、一再修改,而形成的周密、严谨的语言。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用文字写下的语言,因而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

口语,用文字记录下来,仍旧是
口语,比如小说中的对话。

书面语,用口头表达,仍旧是书面语,比如电台广播的报纸上的社论。

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不仅包括文学作品的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也包括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

书面语,尤其是文学语言对于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书面语和文学语言的产生当然要首先归功于文字,没有文字就不可能产生书面语和文学语言,但是这怎么能说成“文字高于语言”呢?
李敏生说:“汉字高于语言之处,就在于它不是停留在记录语言这一阶段,而是向着思想本身的至高处迈进。

”⒄“我们通过汉字把握的不仅仅是语言而是整个思想、文化乃至整个的世界。

⒅请问,什么是思想?思想是人们运用大脑机能认识世界的成果。

一个正常的人要产生思想,就必须用语言进行思维。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最有效的思维工具。

使用不同语言的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但思维能力是全人类相同的。

我们实在想象不出,汉字不通过记录语言,如何进行思维,如何产生思想。

李敏生说:“在信息时代的科学技术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古老的汉字同当代高科技已经密切的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使文字不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的工具,而且成为人与机器沟通信息的纽带,汉字与科学技术融为一体成为新的生产力。

”⒆“汉字科学问题的实质和核心是一个科学技术的问题,是一个第一生产力的问题。

对待汉字问题的态度,实质是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就是对待第一生产力的态度。

”⒇李敏生鼓吹汉字优越,说什么“汉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拉硬扯地把既非经济基础又非上层建筑的“汉字”和“科学技术”绑在一起就成了“第一生产力”。

把科学技术用于汉字处理,比如王选的激光照排,它以效率高、周期短、版面灵活、字库齐全等优势,取代了陈旧的铅排技术,成为出版印刷行业中的先进技术,体现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至于汉字嘛,那不过是激光照排的对象,和生产力没有任何关系。

作为哲学工作者的李敏生,美其名要对汉字进行哲学的探索,“探”得也太离谱了吧!
注释:
⒁李敏生《汉字哲学初探》第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⒂李敏生《汉字哲学初探》第13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⒃李敏生《汉字哲学初探》第1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⒄⒅李敏生《汉字哲学初探》第14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⒆李敏生《汉字哲学初探》第138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⒇李敏生《汉字哲学初探》第138-13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996年时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的杨润陆副教授(2000年晋升为教授)在该校语言理论教研室编的内部资料《语文简讯》第2期(1996年8月15日出版)发表过一篇文章《伪科学者的特征和表现》,对驳斥李的上述攻击很有现实意义,现征得杨教授的同意,公开发表如下:“惊闻徐德江状告伍铁平教授侵犯他的名誉权,因为伍铁平写文章批评徐德江是学术骗子。

那么,徐德江到底是不是学术骗子呢?我们如何识别真科学和伪科学呢?我认为,从了解伪科学者的某些行径入手,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这里我向大家推荐—本小册子,题为《伪科学的时髦与荒谬》,是厦门大学乐爱国先生根据美国学者马丁•加德纳的著作编译而成的,由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

这本小册子介绍了诸如‘地球空心说’、‘魔法探矿学’、‘李森科主义’等科技史上比较重大的伪科学的学说和事件,介绍了它们的出笼、传播和因欺世盗名而破产的过程。

书中对于我们识别伪科学最具有启发性的,是(它)揭示了伪科学者所共有的两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闭门造车,自说自话。

伪科学
者几乎完全置身于科学交流之外,孤立地进行研究。

他们不把他们的‘新发现’拿到公认的科学杂志上发表,因为会遭到拒绝。

他们受到同一研究领域里的几乎所有专家的冷落。

因此,他们只得自立门尸,与寥寥无几的崇拜者一起通过歪门邪道组织学会,出版书刊,以扩展自己的地盘。

第二个特征是:孤家寡人,异常狂妄。

伪科学者固执己见地竭力反对那个领域里公认的权威,即使到了山穷水尽,仍挖空心思,强词夺理。

伪科学者的狂妄,大致有以下五种表现:(1)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2)视同行为白痴,对反对自己的意见疯狂地加以反扑;(3)把自己打扮成提出新思想的开路先锋,遭受迫害的伟大人物;(4)肆无忌惮地攻击举世公认的大科学家和确定无疑的理论;(5)写的文章往往尽是用冷僻、甚至生造的术语,用不符合语法习惯、读起来拗口且令人费解的句子。

他们用艰涩难懂来乔装深奥,以新概念、新术语代替新思想,故弄玄虚,欺世盗名。

写到这里,我们不禁要续写出伪科学者的狂妄的第六种表现:学术上打不赢,就打官司。

不过用打官司来抵挡对手的学术批判,已经是到了穷途末路了。

” 杨教授的上述文章同《辨伪集•前言》所列的5条辨认伪科学的标准完全一致,事隔9 年,仍像一面照妖镜,维妙维肖地映射出了徐的伪科学和种种恶劣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