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关于语言和文字关系的争论,一直延续到现在。一本名为《汉字哲学初探》的书,200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副会长李敏生。李敏生是这样给我们讲哲学的:“从哲学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来讲,‘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语言的物质载体声音是第一性的,文字的物质载体形(书写的系统)同样也是第一性的;语言所表达的人的观念和思想是第二性的;文字所表达的人的观念和记录的信息同样也是第二性的。如果离开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谈什么第一性、第二性是没有理论意义的。”⒁问题本来很简单,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是用来记录和传播语言的,所以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至于语言本身是一种双面符号,语音是形式,语义是内容,语音和语义就像是一张双面的纸,是共生的,无所谓第一性、第二性。说到文字,即使如李敏生所说,汉字是记录人的思维、意识的书写符号系统,那么,人的思维、意识也是第一性的,汉字也是第二性的。先有思维、意识,后有文字,怎么也不能把文字说成是第一性的。况且自从文字脱离了文字画儿,演变为按照词语顺序记录语言的图画文字之后,就与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字记录的是既有音又有义的语言。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这是语言学的常识。哲学所的研究员连篇累牍要来挑战语言学的常识,发了一大堆奇谈怪论,让稍有羞耻心的人不禁汗颜。

李敏生说:“甲骨文中的象形都不是简单的图画,而包含着对事物特征的理解。比如‘母’、‘马’等字都是如此,‘母’字的两点原在两侧,后演变转动了90°,其中的两点,显然是代表乳房,代表了母亲哺育子女这一重要的关系。这里很明确,文字首先是直接地记录了人的思维、观念,而不是什么记录语言的符号。”⒂请问,“母”、“马”是图画还是文字?如果是文字的话,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里,“母”读mǔ,意思是母亲、妈妈,是汉语“母”的书写符号,“马”读mǎ,指的是一种家畜,是汉语“马”的书写符号。李敏生所说的“包含着对事物特征的理解”,只不过是说这些汉字的构形具有理据,反映了先民的思维、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这些都不能否认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李敏生说:“在文字表达的过程中,语言与文字是相互制约、联系的,但均是服务于表述记录人的思维、意识和观念。其中,文字的独立性、创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即根据要表达的思想、意识、观念、形成新的概念、判断,从而更深刻、更全面、更准确的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意识,同时也丰富了语言。如果一篇论文,没有什么新的概念、判断,那很难成为一篇好文章。创作一首诗词也是如此,必须高于语言,必须用精炼的文字表现出新的意境。”这段话说的是“文字高于语言”,其实无论是多么深刻、多么全面、多么准确的文字,记录的还是语言。语言有口语、书面语、文学语言之分。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一般来说,语句简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结构也不十分严谨。语言学所说的书面语,指的是在书面上成文时经过仔细推敲、一再修改,而形成的周密、严谨的语言。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用文字写下的语言,因而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口语,用文字记录下来,仍旧是

口语,比如小说中的对话。书面语,用口头表达,仍旧是书面语,比如电台广播的报纸上的社论。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不仅包括文学作品的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文学语言也包括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书面语,尤其是文学语言对于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书面语和文学语言的产生当然要首先归功于文字,没有文字就不可能产生书面语和文学语言,但是这怎么能说成“文字高于语言”呢?

李敏生说:“汉字高于语言之处,就在于它不是停留在记录语言这一阶段,而是向着思想本身的至高处迈进。”⒄“我们通过汉字把握的不仅仅是语言而是整个思想、文化乃至整个的世界。⒅请问,什么是思想?思想是人们运用大脑机能认识世界的成果。一个正常的人要产生思想,就必须用语言进行思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最有效的思维工具。使用不同语言的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但思维能力是全人类相同的。我们实在想象不出,汉字不通过记录语言,如何进行思维,如何产生思想。

李敏生说:“在信息时代的科学技术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古老的汉字同当代高科技已经密切的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使文字不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的工具,而且成为人与机器沟通信息的纽带,汉字与科学技术融为一体成为新的生产力。”⒆“汉字科学问题的实质和核心是一个科学技术的问题,是一个第一生产力的问题。对待汉字问题的态度,实质是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就是对待第一生产力的态度。”⒇李敏生鼓吹汉字优越,说什么“汉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拉硬扯地把既非经济基础又非上层建筑的“汉字”和“科学技术”绑在一起就成了“第一生产力”。把科学技术用于汉字处理,比如王选的激光照排,它以效率高、周期短、版面灵活、字库齐全等优势,取代了陈旧的铅排技术,成为出版印刷行业中的先进技术,体现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至于汉字嘛,那不过是激光照排的对象,和生产力没有任何关系。作为哲学工作者的李敏生,美其名要对汉字进行哲学的探索,“探”得也太离谱了吧!

注释:

⒁李敏生《汉字哲学初探》第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⒂李敏生《汉字哲学初探》第13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⒃李敏生《汉字哲学初探》第1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⒄⒅李敏生《汉字哲学初探》第14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⒆李敏生《汉字哲学初探》第138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⒇李敏生《汉字哲学初探》第138-13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996年时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的杨润陆副教授(2000年晋升为教授)在该校语言理论教研室编的内部资料《语文简讯》第2期(1996年8月15日出版)发表过一篇文章《伪科学者的特征和表现》,对驳斥李的上述攻击很有现实意义,现征得杨教授的同意,公开发表如下:“惊闻徐德江状告伍铁平教授侵犯他的名誉权,因为伍铁平写文章批评徐德江是学术骗子。那么,徐德江到底是不是学术骗子呢?我们如何识别真科学和伪科学呢?我认为,从了解伪科学者的某些行径入手,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这里我向大家推荐—本小册子,题为《伪科学的时髦与荒谬》,是厦门大学乐爱国先生根据美国学者马丁•加德纳的著作编译而成的,由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这本小册子介绍了诸如‘地球空心说’、‘魔法探矿学’、‘李森科主义’等科技史上比较重大的伪科学的学说和事件,介绍了它们的出笼、传播和因欺世盗名而破产的过程。书中对于我们识别伪科学最具有启发性的,是(它)揭示了伪科学者所共有的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闭门造车,自说自话。伪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