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汇报课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苏幕遮》公开课教案

《苏幕遮》公开课教案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1000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苏幕遮》的背景和文学特点。

(2)分析《苏幕遮》的主题和情节,探讨文学的反讽手法。

(3)理解并归纳《苏幕遮》中各种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体味悲剧意味。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训练学生的文学分析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2)激发学生对文学中人物命运和悲剧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苏幕遮》三、教学方法1.小组探究法:结合个人阅读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的背景,分析作品结构和情节。

2.演讲法:让学生分析作品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探讨作品的主题和反讽手法。

3.阅读理解法:让学生阅读文本,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古典文学中的一些名篇,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

并让学生感受一下《苏幕遮》的扉页功德匾,以及《广夏后集》的序言和《苏幕遮》的前言对于作品的传承和评价的作用。

2.学习课文(40分钟)(1)小组探究组成小组,每组分别选取一至两个问题进行探究:①苏辙是谁?他的创作特点是什么?②苏幕遮是什么故事?故事情节如何展开?③苏幕遮这个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2)讲述文学反讽手法讲授文学反讽手法,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虚实相生”、“虚实交错”,把握作品的反讽意义。

(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分别分析作品中苏幕遮、陈妙常、宋霞渐等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悲剧意味。

3.收尾(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人的启示和提高。

收集学生对作品的思考和体验,帮助学生归纳分析。

五、教学重点1.分析《苏幕遮》的主题和情节,探讨文学的反讽手法。

2.理解并归纳《苏幕遮》中各种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体味悲剧意味。

六、教学难点1.诠释作品的主题和情节,探讨文学的反讽手法。

2.理解并归纳《苏幕遮》中各种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体味悲剧意味。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我们时刻追求教学质量的提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够收获知识,提高能力。

而精心准备的教学案例,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苏幕遮》这篇经典文学作品时,如何设计优秀的公开课教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领悟作品精神,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具体内容如下: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熟悉《苏幕遮》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重点讲述《苏幕遮》的背景故事和主要情节;突出描写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强调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音乐或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苏幕遮》的兴趣,引入课堂话题;2.正文阐释:由老师带领学生阅读《苏幕遮》,分析作品结构、描写手法、主旨等内容;3.情感体会: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延伸和深层体会,让学生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共鸣;4.思辨互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赏析和题材讨论,引导学生展开对作品主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5.总结点评: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探究和思考。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吸收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3.课堂讨论: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促进学生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见解;4.作业布置:布置阅读任务和思考题目,促使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相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苏幕遮》这一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水平。

《苏幕遮》汇报课公开课教学导案

《苏幕遮》汇报课公开课教学导案
四、精雕细琢
那么作者是借助什么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呢?——景
(一)那大家先来看上片(齐读),上片重在写景,景中出现了哪些主要意象?
——沉香、鸟雀、风荷(提示:学生可能会答到“初阳”等,教师在肯定他的同时,强调那是次要意象。)
(二)诗歌的魅力在于简约的语言往往能激发我们无穷的想象。根据三个主要意象概括一下描绘了哪三幅图画?
“窥”:窥看、窥探,写出了鸟儿们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东张西望的有一点点怕人的神态。
3、感官炼字鉴赏完了,那老师还想从意境给同学们鉴赏一下
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什么说能得荷之神理者?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清圆可见雨后荷花清新饱满之态,一一表现荷花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有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风写出了荷的动态美,就如徐志摩《沙扬娜拉》中有这样一句话:“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一个风字就把荷在风中妩媚娇羞的神态展现出来。举,挺拔修长、亭亭玉立之感,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荷的阳刚健康向上的美。那么“风荷举”风举相结合更让我们看到了妩媚中透着风骨的荷之美。所以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能得
听雀语——听觉
观荷举——视觉
调动了这样几种感官,让我们更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不但能嗅到沉香,能听到鸟欢快的叫声,还能看到荷随风摇曳的风姿。这图美不?
那除了感官描写还有哪些方面?比如练字。
2、炼字
“呼”:呼唤,写出小鸟叽叽喳喳的欢快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同时,古诗词中鸟雀呼唤还暗示着雨过天晴,所以这一句暗示昨夜有雨,今朝即将放晴。
可是,如此美的景致为什么会勾起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呢?我们来看下片(齐读)
(三)下片抒发了思乡之情,那我们看看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你认为前四句哪个字能较好地体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案介绍本教案是针对苏幕遮公开课的一等奖教案设计。

苏幕遮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这堂公开课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学习苏幕遮,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通过学习苏幕遮的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及其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知识,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了解。

2. 技能与实践:通过参与苏幕遮剧情的表演和研究,提高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欣赏和理解苏幕遮,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欣赏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1. 苏幕遮的背景和特点2. 苏幕遮故事情节3. 人物形象及其塑造四、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相关视频、图片、音频等素材,引发学生对苏幕遮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2. 呈现:介绍苏幕遮的背景、历史地位及传承情况,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辨析:分析苏幕遮故事的情节发展,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主线和支线,掌握其中的亮点和难点。

4. 表演:学生分组进行苏幕遮剧情的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舞台表演的乐趣,并展示他们对苏幕遮的理解。

5. 探究:组织学生讨论苏幕遮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思考戏曲中的形象塑造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6. 整合:通过讲解和讨论,将苏幕遮中的不同元素进行整合,形成对苏幕遮的整体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苏幕遮的经典片段,引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苏幕遮的了解程度。

2. 呈现介绍苏幕遮的背景、历史地位及传承情况,让学生明白苏幕遮的重要性。

3. 辨析解读苏幕遮的故事情节,分析其中的主线和支线,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亮点和难点。

4. 表演分组进行苏幕遮剧情的表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进行表演,通过表演的过程,加深学生对苏幕遮的理解。

5. 探究组织学生讨论苏幕遮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思考形象塑造对故事的影响,引导学生对角色特点的深度理解。

6. 整合通过讲解和讨论,将苏幕遮中的背景、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形成对苏幕遮的整体认识。

《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一篇中国古典名篇,苏轼的《苏幕遮》常常被用来教学。

在人教版的高二选修中,也将其作为重要的课文之一。

如何为学生设计一节有趣且有收获的《苏幕遮》教学课程呢?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阐述。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准确理解《苏幕遮》的主要内容,了解其中所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分析,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字表达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剖析文本,撰写相关的文学评论或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1. 庖丁解牛式的阐释。

2. 突出作者的文学艺术性。

3. 了解宋代文学特点,理解宋代士人的文化背景。

教学内容:1. 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从文学的角度剖析《苏幕遮》。

2. 分析《苏幕遮》的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夸张和比喻等。

3. 了解《苏幕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畅谈对其中内容的感悟。

教学方法:1. 阅读课: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中的细节和文学技法。

2. 讲解课:对文章结构和文学技法进行剖析,解读文章中的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3. 讨论课: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提问,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思考,让学生学以致用。

4. 作业课:设计相关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剖析文章,整理思路,撰写文学评论或读后感。

教学手段:1. PPT讲解: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学生详细解释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2. 视频讲解: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文学技法。

3. 互动游戏: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强化。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

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的质量,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苏幕遮》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代表之一,作为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高中选修课程中,《苏幕遮》也是一个必修的文学作品,因此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苏幕遮》,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作品。

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了解《苏幕遮》的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理解《苏幕遮》的结构和主题。

(2)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式。

(3)分析《苏幕遮》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其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的技巧。

(4)探究《苏幕遮》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苏幕遮》的阅读与分析。

教师需要对《苏幕遮》的结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文化内涵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

首先,教师应该对《苏幕遮》的历史背景进行讲解,从作者、时代、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来分析这部作品诞生的背景。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中所涉及到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教师需要对《苏幕遮》的情节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苏幕遮》的情节发展是层层递进的,令人阅读时难以放下。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分析《苏幕遮》中情节发展的技巧,探讨作者如何安排情节,为学生提供深度分析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接着,教师应该对《苏幕遮》中的主题进行详细讲解,并从文化、哲学、思想等多个角度来进行解读。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所反映出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从中找到与自身类似的部分,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最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由于文言文较为复杂,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会遇到些许困难,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细节、理解词法、句法等基本知识,并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文学素养。

(完整word版)《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

(完整word版)《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

《苏幕遮》教案祥云一中孟园园一、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周邦彦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体会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五、教学方法:诵读体味、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板书设计:苏幕遮周邦彦燎香消暑沉闷羁旅之思忧愁风荷上片鸟雀呼晴欢快下片写景(见景生情)抒情思乡之愁伤感风荷出水欣喜教学过程一、导入说到荷花,我们都会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尽荷花品格的诗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历代文人中吟咏荷花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咏荷佳作——《苏幕遮》。

[设计说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

二、作者及作品风格简介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

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推崇。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设计目的]“知人论世”,让学生对作者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三、诵读词作,初步感知1、全班齐读(检查预习)初读要求:读准字音燎(liáo) 溽(rù) 侵(qīn) 窥(kuī) 楫(jí) 浦(pǔ)2、教师点评,指导诵读:注意节奏、语气、重音,初步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3、请同学示范朗读。

《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苏幕遮》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苏幕遮》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能够背诵并默写《苏幕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苏幕遮》;(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苏幕遮》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3)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苏幕遮》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苏幕遮》的意象分析和文化内涵;3. 《苏幕遮》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苏幕遮》中的古代文化常识;2. 《苏幕遮》的情感内涵和意境体验;3. 《苏幕遮》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幕遮》的背景和作者;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苏幕遮》,理解字词含义,翻译诗句;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4. 讲解示范: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疑问;5. 情感体验:让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和情感;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苏幕遮》;2. 写一篇关于《苏幕遮》的赏析文章,不少于300字;3. 选择一首与《苏幕遮》主题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分析。

六、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背诵和默写情况,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苏幕遮》;2. 评价学生的赏析文章,检查学生对《苏幕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评价学生的比较分析作业,了解学生对《苏幕遮》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4.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合理,能否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八、教学拓展1.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2. 杜甫的《春望》;3.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4. 李清照的《如梦令》。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6篇)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6篇)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苏幕遮范仲淹教案(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幕遮范仲淹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1教学目标:1、体会范仲淹词的阔远之境。

2、把握范仲淹的羁旅乡思之情。

3、鉴赏词中的佳句。

教学重点:1、理解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鉴赏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

教学难点:全词抒情结构的把握和写景抒情技巧的鉴赏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长亭送别》导人二、作者简介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市)人。

宋真宗朝进士。

庆历三年(1043)七月召拜枢密副使,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即庆历新政,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邓州、杭州、青州。

卒溢文正。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

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词仅存五首。

三、背景解说范仲淹是宋代的政治家,性格刚正坚毅。

然而这首词写柔情,千回百转。

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

尽管是政治家,也有他自己的个人生活,有友谊,有爱情,在作品里反映出来并不奇怪。

这首词抒写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没脱离传统上离愁别恨的范围,然而意境的阔大却是这类词所少有。

四、赏析(教师布置赏析作业,课上交流点评)参考示例:(一)上阕写壮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碧云天,黄叶地两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

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澄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枫之气。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化用这两句,改为碧云天,黄花地,同样极富画面美与诗意美。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接连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八年级下册语文《苏幕遮》公开课教案(简案).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苏幕遮》公开课教案(简案).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苏幕遮》公开课教案(简案)八年级下册语文《苏幕遮》公开课教案文昌中学庄彩云教学目标:赏荷品情,解读荷韵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周邦彦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

4、掌握荷花这个古典意象的多重意蕴。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印象之荷:1、历代文人咏荷之作迭出,在不同诗人笔下的荷花有不同的情趣,比如杨万里笔下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通过含苞待放的荷花,停留的蜻蜓,展现初夏小池的生命力;还有他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的盛开写六月西湖的美景;再比如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颂莲之高洁;还有《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写活了采莲人的欢乐之情,写活了秀美的江南。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周邦彦的咏荷名作-------- 《苏幕遮》,这里的荷花又有什么样的情趣?二、诵读感知学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们先来读一读。

1、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解,自由朗读诗歌,明确字音, 疏通大意,看看有哪些字词不懂?教师点拨:吴门:江南的苏州,也可以说苏杭一带,此地多莲花。

所以,柳永的《望海潮》里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

相忆:就是忆相,“相”偏指一方,可翻译为“我”。

)三、赏荷品情在本词中,上片写景,下篇抒情。

1、齐读一遍,在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荷花?试用形容词来描述。

2、作者笔下的荷塘是什么样季节的荷塘?3、朗读指导,齐读一遍。

u “燎沉香,消澹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U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U “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亭亭玉立的感觉。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优质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优质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优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苏幕遮》。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词的背景介绍、词的翻译、词意的理解、词的欣赏和词的背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苏幕遮》的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对词的翻译和理解,使学生掌握词的基本意思。

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苏幕遮》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苏幕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夏天的图画引入,让学生描述图画中的景象,引出《苏幕遮》的主题。

2. 介绍作者: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翻译词句:逐句翻译《苏幕遮》,让学生理解词的基本意思。

4. 理解意境:分析《苏幕遮》的意境,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欣赏词作:让学生欣赏《苏幕遮》的韵律美,体会词的魅力。

6. 背诵练习: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苏幕遮》。

7. 实践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幅夏天的图画,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苏幕遮》2. 王之涣3. 夏天的景象4. 意境美5. 韵律美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自己的话描述一幅夏天的图画。

答案:夏天的图画:炎炎烈日下,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农民们辛勤地劳作,远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画卷。

2. 题目:背诵《苏幕遮》。

答案:《苏幕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苏幕遮》的理解和背诵情况良好,但在表达自己感受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将继续学习《登鹳雀楼》,让学生体会另一种意境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苏幕遮》2. 详细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苏幕遮》的背景介绍、词的翻译、词意的理解、词的欣赏和词的背诵。

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精选10篇)

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精选10篇)

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精选10篇)《苏幕遮》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一首诗,本单元的重点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因此诵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学生可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词的内容,把握词人的情感。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精彩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相关情况,理解本词内容,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赏析本词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词人的思乡之情。

【学习重难点】赏析本词的表现手法。

【学习课时】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荷花的图片配乐将学生带入情境之后,与学生对话交流,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检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词人。

周词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

周邦彦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地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

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新月、春雨、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

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

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著有《片玉集》,也称《清真集》。

三、初读感知(在诵读中感知诗歌的美,生读,教师范读。

)诵读全词,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四、概括这首词上下片的内容。

(学生完成)上片写夏日早晨清新明丽充满生机的美景。

下片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五、合作探究鉴赏手法(学生展示点评,教师点拨提升)1、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

此句运用了触景生情的表现手法。

(1分)词人在室外见到了摇曳生姿的“风荷”,引发了词人的思乡感情。

(2分)感情抒发得自然真切,不漏痕迹。

(1分)【教师拓展】触景生情《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苏幕遮》。

(2)理解《苏幕遮》的创作背景及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苏幕遮》的词牌特点和词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苏幕遮》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珍惜当下。

二、教学重点:1. 《苏幕遮》的字词解释和词牌特点。

2. 理解《苏幕遮》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苏幕遮》的词牌特点和词风。

2. 深入解读《苏幕遮》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苏幕遮》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苏幕遮》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和思想。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诗词,为学习《苏幕遮》做好铺垫。

2. 文本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苏幕遮》。

(2)解释生僻字词,解析词牌特点。

(3)分析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解读《苏幕遮》的意境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4. 欣赏与借鉴:(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苏幕遮》的优美词句。

(2)学生举例说明《苏幕遮》在现代生活中的借鉴意义。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1)背诵《苏幕遮》。

(2)写一篇关于《苏幕遮》心得体会的文章。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苏幕遮》与其他宋词的风格异同。

(2)学生分析不同词人的创作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2. 创作练习:(1)教师提出创作主题,要求学生仿写一首《苏幕遮》风格的词。

(2)学生提交创作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七、综合实践活动1. 组织一场以“苏幕遮”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如朗诵、舞蹈、书画等。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苏幕遮·怀旧》这首诗;(2)了解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抒情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分析;2. 诗歌的抒情手法;3. 诗歌的韵律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抒情手法的运用;2. 诗歌韵律的理解与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诗歌原文及注释;3. 相关背景资料;4. 课堂活动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苏幕遮·怀旧》,提问:“怀旧”指的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如“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等;(3)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押韵、对仗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抒情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诗歌的抒情特点;(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解读(1)分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如“怀旧”、“乡关”、“断肠”等;(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感受诗歌的魅力;(3)讨论诗歌的现实意义,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5. 课堂小结(1)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总结教学要点;(2)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背诵诗歌并写一篇赏析文章。

6. 课后作业(1)背诵《苏幕遮·怀旧》;(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苏幕遮·怀旧》这首词;(2)了解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词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1. 词牌特点《苏幕遮·怀旧》的词牌特点;2. 诗句意境和情感的理解;3. 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词中生僻字词的解释;2. 诗句深层含义的把握;3. 词的创作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词的全文、注释、译文、词牌特点等内容;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回顾《岳阳楼记》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范仲淹诗词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苏幕遮·怀旧》,理解词意;(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词句,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的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的思乡之情,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2)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6. 课后作业(1)背诵《苏幕遮·怀旧》;(2)选择一首同词牌的词进行鉴赏,分析其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欣赏(1)教师展示其他作者的怀乡词,如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2)学生对比《苏幕遮·怀旧》的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异同。

《苏幕遮》优秀教案

《苏幕遮》优秀教案

《苏幕遮》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词中描绘的景物特点,感受其意境之美。

3、学习并掌握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4、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描绘的景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感受词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以及其对人生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赏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提到思乡之情,你们会想到哪些诗句呢?(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词——范仲淹的《苏幕遮》。

让我们一起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思乡之苦。

2、作者及背景介绍范仲淹(989 年 8 月 29 日-1052 年 5 月 20 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戍边期间所作。

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亲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3、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词的情感。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研读词句,理解内容(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这几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引导学生想象蓝天白云、黄叶满地、秋波荡漾、烟雾迷蒙的画面)“碧云天,黄叶地”这一对比鲜明的色彩,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营造出一种开阔、苍凉的氛围)(2)“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这几句中“山映斜阳天接水”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夕阳映照着山峦,水天相接,一望无际)“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一句中,“芳草”有什么象征意义?(象征着词人的思乡之情,它绵延不绝,一直延伸到斜阳之外的远方)(3)“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苏幕遮》案-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幕遮》案-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刚才播放醉色荷塘,大家都被那迷人的荷叶吸住了,仿佛进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世界,今天我们走进周邦彦的《苏幕遮》,去品味那无穷的荷韵,看看我们能不能这荷叶世界里发现什么秘密。

二、了解作者(打出幻灯)(1分钟)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著有词集《片玉词》。

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词家之冠”。

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13分):学生汇报预习成果课前我要大家去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方法去品读诗歌,现在我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1、一读(音读):大家齐读,读准字音,找准韵脚, 把握节拍,注意语调(4分)学生汇报,教师指正读音,出示韵脚、节拍、语调:韵脚是:暑、语、雨、举。

去、旅、否、浦节拍: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重读、语调(略)2、二读(意读):学生自由读,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谈谈你为什么这样去读。

(7分)要求:让读出诗歌所写内容。

把握词中上下阙的感情变化。

教师点评,出示内容、情感变化幻灯片上片写盛夏之景燎香消暑鸟雀呼晴风荷摇曳下片抒思乡之情羁旅他乡梦回荷塘情感变化:沉闷——欢快——欣喜——伤悲——怅然3、三读(情读):放示例朗读(2分)学生读得好就可免这步我们通过读已经感受到了周邦彥诗歌的美妙画面,清新的意境,优美的语言以及高超的表现手法,更读到那了浓浓的乡情,。

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诗的妙处。

《苏幕遮》公开教学设计

《苏幕遮》公开教学设计

《苏幕遮》公开教学设计《《苏幕遮》公开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原文】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学习目标】1、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在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词风在大力开拓词的表现领域的同时,又往往成为“曲子中缚不住者”,表现出作为文字作品的词与音乐逐渐分离的趋向。

而周邦彦却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

在任大晟府提举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并创制了《六丑》等不少新调。

周邦彦的词虽说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但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

因此,南宋以后的姜夔、吴文英等人都十分推重周邦彦,有人甚至称他为“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

直到清代的常州词派,还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

这说明在词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技巧上,周邦彦确有出色的贡献与深远的影响。

周邦彦,北宋晚期一个重要词人,是北宋晚期的集大成者,他集结了北宋的大成,开拓了南宋的先声。

他开拓出一种新的作风,不重感发而重思力。

“人望之如木鸡,自以为喜”,周邦彦是以自己的私人得失利害为主的,跟苏东坡以国家得失利害为主是不同的。

二.词文赏析:(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幕遮》汇报课公开课教案
《苏幕遮》教案
周邦彦
一、导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ppt)
同学们一起填一下这三个空。

这些诗句的描写对象有何共同点?(生:莲)
对了。

我国古代诗人对“莲”情有独钟,他们用一支生花妙笔写下了许多
关于“莲”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莲相关的宋词《苏幕遮》,
作者周邦彦(ppt),他是婉约派的典型代表。

(板书:苏幕遮周邦彦)同
学们把书翻到50页。

二、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解,疏通诗词大意,看看有哪些字词不懂?
(教师点拨:吴门:江南的苏州,也可以说苏杭一带,此地多莲花。

所以,柳永的《望海潮》里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

相忆:就是忆相,“相”
偏指一方,可翻译为“我”。

)哪位同学可以朗诵下诗歌。

(提示:语调语速)齐读。

三、整体感知
读过此诗,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ppt)
——思乡(板书)
从哪里看出来?
——故乡遥,何日去。

久作长安旅(重复肯定)
家住江南苏州园,天涯漂泊客京城。

路遥何时是归程?“望故乡渺邈,归
思难收。

”。

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通过作者的人生经历同样可以看出他的思
乡之情,下面了解下作者:周邦彦(1056-1121)是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
“呼”:呼唤,写出小鸟叽叽喳喳的欢快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同时,古诗词中鸟雀呼唤还暗示着雨过天晴,所以这一句暗示昨夜有雨,今朝即将放晴。

“窥”:窥看、窥探,写出了鸟儿们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东张西望的有一点点怕人的神态。

3、感官炼字鉴赏完了,那老师还想从意境给同学们鉴赏一下
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为什么说能得荷之神理者?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清圆可见雨后荷花清新饱满之态,一一表现荷花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有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风写出了荷的动态美,就如徐志摩《沙扬娜拉》中有这样一句话:“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一个风字就把荷在风中妩媚娇羞的神态展现出来。

举,挺拔修长、亭亭玉立之感,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荷的阳刚健康向上的美。

那么“风荷举”风举相结合更让我们看到了妩媚中透着风骨的荷之美。

所以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可是,如此美的景致为什么会勾起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呢?我们来看下片(齐读)(三)下片抒发了思乡之情,那我们看看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你认为前四句哪个字能较好地体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遥,从杭州到开封,在古代确实要走几十天才能到。

有种路途迢递,山水阻隔的感觉。

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慨叹:何日去?
——久,作者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所以乡愁很浓。

我觉得在这里“久”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觉。

当你对一个地方厌倦了,即使时间不太长,也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久”可以看出作者已萌生了归去之意思。

——旅。

旅居,客居之意。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浓重乡土情结的民族。

旅居外地,只能像一个没根的浮萍一样漂泊,缺少一种归属感。

(四)遥、久、旅都体现出作者客居他乡心念故乡,但是这种思念却没有亲口说出来,他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的?
——五月渔郎相忆否?问“渔郎”是否想起我。

用了什么手法?——想象,明明是自己思念故乡,却问渔郎是否思念我。

这样写,不但把自己对故乡及亲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细腻真切,而且独辟蹊径,不落俗套。

类似手法在思乡诗中比较常见,比如: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齐读)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哪一句用了想象?突出什么呢?
(作者宦游在外, “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作者却不直说自己冬至日形单影只地思念家中的亲人,而是通过设想家中亲人深夜难眠念叨自己这个“远行人”来表达自己思家的复杂细腻情感。


(五)这首词主题是思乡之情,那上片的景与下片情有怎样的联系呢?
——风荷。

台湾诗人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诗的序言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词人的故乡盛产莲荷,于是词人由眼前的“风荷”自然联想到家乡。

也就是说风荷将“景”与“情”的联系起来。

过渡自然,不着痕迹。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词人的笔下本非北方特色的风荷竟也是如此的摇曳生姿,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以我观物,外物皆着我之色彩。


这就是整首词,我们再齐读一遍。

五、总结:全词章法严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间由“荷”这个意象连接。


景由室内到室外,由拂晓到初阳,时空分明;由沉香到风荷,意象繁复而有序,人物情感也随之变化,复有层次感。

抒情先由距离之遥远,时间之久远渲染烘托,然后情感升华到梦回家乡,暂得慰藉。

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
之情。

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

六、这首词我们就讲完了,那么我还想问一个问题,这首诗属于哪个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咏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闺怨诗或宫怨诗)羁旅诗。

何为羁旅?长久寄居他乡。

因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长期客居他乡,滞留他处,处境艰难,心情郁闷,遂将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写下成诗篇,就叫做羁旅诗。

那这样一首诗常会表达什么情感呢?思乡之情。

除了思乡之外呢?还可以表达什么情感呢?我们看几首诗。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壮志难酬)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羁旅之愁,孤寂之感)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抑郁不得志)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羁旅之苦)
羁旅诗的主要思想内容:
⑴羁旅之愁,孤寂之感
⑵思乡怀人之情
⑶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
通常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呢?
月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孤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猿“风急天高猿啸哀”
结语:故乡是什么?故乡是年少时想逃离却难以离开,年纪大时竭力想回归却难以归根的地方,是枕着她的名字入睡,望着她的方位落泪的地方。

或许几年以后你们也成了游子,但是不要忘了那个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名字——故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