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氛围

合集下载

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促进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

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促进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

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促进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在总结大量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声疾呼,使得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法精髓之一的诵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根据‘声入心随’的道理,‘耳治’实不失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充分发挥朗读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积累、运用语言。

一、朗读是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有效途径,朗读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标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既是一种语言的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

儿童最初的阅读过程,言语运动器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出声的语言好像是感性的支柱,通过它保持言语视觉与其他器官的联系,把书面文字和它蕴涵的意义联系起来。

心理学表明,理解与积累语言的另两种形式——默读、背诵,是以朗读为基础和支撑。

大纲指出:“默读,要在学生具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对于朗读来说则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

“我则语文以读书亦为目的。

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

朗读是口、眼、耳等多种感官及大脑同时参与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认知活动,是作者规范的优美语言转化为学生有声的口头语的训练活动。

“朗朗书声”可使学生清晰地感受文章极富感染力的语气、语调、节奏、句式、格调的美,体验作者描绘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和语言表现形式,与思维、情绪、想象有机融合,“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

二、着力构建朗读训练目标体系,课堂教学中形成以朗读为主线的操作模式。

通过讲解、朗读和背诵等形式,深入指导,强化训练,学生才能得以吸收消化,久而久之,养成习惯,美的语言便会脱口而出。

要增强语言训练的效果,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这个教学目标体系是由“大纲对该年级段提出的总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这几个部分构成的。

让课堂洋溢浓浓的语文味

让课堂洋溢浓浓的语文味

让课堂洋溢浓浓的语文味作者:段潋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8年第10期江苏扬州市育才小学东区校(225000)段潋[摘要]目前的语文课堂虽然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精彩纷呈,但也有一些迷失。

语文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考虑语文的本体,让学生真情朗读、品词析句,进行语言实践,使自己的课堂洋溢浓浓的语文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语言实践;品词析句;语文味;朗读[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8) 28-0030-02近年来,在新课改春风的熏染下,语文课堂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再沉闷与乏味,让人耳目一新。

可以说,语文课堂精彩不断,让人赞不绝口。

但是,在精彩的背后,我们看到了语文课堂的一些迷失。

有的语文课像科学课,只为学生讲解科普知识;有的语文课像品德课,过分注重学生的“三观” 教育;还有的语文课像表演课,一味追求课堂的观赏性……面对这种“肥人田,荒己园” 的现象,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好课三味》中指出:“ ‘语文味’ 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 语文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考虑语文的本体,让自己的课堂洋溢浓浓的语文味。

一、真情朗读,课堂散发语文味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

一遍又一遍的读,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语文味的课堂就此构成。

笔者在执教《雾凇》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时,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

师:每当夜幕降临,这阵阵雾气又有怎样的变化呢?师: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这雾气怎么样?生:浓、大。

师:你仿佛看见松花江两岸变成什么样?生:犹如仙境一般。

师: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生:美丽的过程。

师:请读出这个过程的美丽。

师:不仅美丽,这还是一个怎样的过程?生:神奇的过程。

师:请你读出这个过程的神奇。

师:一夜之间,松针柳枝就有了变化,棵棵柳树宛如玉枝垂挂。

2021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计划

2021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计划

2021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计划2021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一)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经典诵读培训心得体会5篇

经典诵读培训心得体会5篇

经典诵读培训心得体会5篇经典诵读培训心得体会5篇1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期末,回顾这学期的经典诵读情况,收获很大,不足也很多,现将诵读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经典诵读情况1、本学期读经时间有所调整,从以前的每课前读十分钟,改为一周读三堂课,星期一和星期五的第五节,星期三的早读课。

这样改变的好处是不占用学生义务教育的时间,缺点是孩子们似乎读得不够多,而且遗忘较快,得不到及时的巩固。

但即便如此,读经的效果也是相当显著的。

2、每节课,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读,齐读,分小组读,分男女读,抽读,领读,赛读等。

孩子们尤其喜欢教读,喜欢自己当小老师,他们预先把后面未教的部分读了后,都积极来争取当老师教其他的孩子。

在读经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感受到了被别人需要的幸福,感受到了成功的体验。

特别是学困生,通过读经觉得其实读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在孩子们读的时候,我也常常跟着他们一起读。

这学期,我们班把《论语》读完了,现在正在读《弟子规》。

3、除了在指定的课堂上读,我还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们宣传诵读经典的好处,让家长督促自己的孩子多读书。

还在校讯通上安排读经的作业,让孩子们时时不忘经典。

二、经典诵读效果1、我的思想转变了。

为人师表十多年,我常常感慨自己碌碌无为、平庸茫然,缺少教书育人的幸福感。

有时出去学习,发现与别人的差距真是太大了,为什么会这样?就是读书少了,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光靠吃老本是肯定不行的。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必须自己得有一眼源源不断的泉水,所谓“腹有读书气自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积淀了两千多年的文化精萃,不仅是响应学校领导的号召去读,更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去读。

所以,我的思想转变了,我开始读了。

2、经典教人诚信豁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像这样的非常适用于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论语》名句,多得数不胜数。

初中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初中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初中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的智慧、世界的瑰宝,对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和谐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对世界人类的生存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初中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古诗文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重要载体,是铸造文化、推动历史的动力核心。

在我校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不仅可以给师生提供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继承民族智慧的平台,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不仅能够启发理性、增长才智、开阔胸襟、陶冶性情,而且有利于青少年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有利于推动构建"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进程,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二、活动主题:我校的"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本期开学开始启动,活动主题是"诵千古美文、做世纪栋梁、创四城文明',传承传统文化,提高道德素养,培育民族精神。

三、活动原则:为进一步积极响应县教育局和"四城'同创办的倡议,突出"中华经典诵读'和"文明巫溪'这一主题,把我校的"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推向纵深,我们确立了活动原则:(一)坚持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启发理性、增长才智、开阔胸襟、陶养性情相结合的原则。

(二)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原则。

(三)坚持经典诵读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原则。

(四)坚持抓好典型、以点带面相结合原则。

四、诵读内容以《读点经典》和语文课本为文本确立读背内容。

各年级确定必读必背篇目。

附:学校推介篇目(初二级、初三级、高一级、高二级用)一、熟读篇目:《朱子治家格言》、《幼学琼林》、《项羽本纪赞》、《沁园春.雪》、《黍离》、《国殇》、《白马篇》、《长安古意》、《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使西征》、《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兵车行》杜牧《诗两首》、李商隐《安定城楼》、韩愈《山石》、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柳宗元《诗二首》、王安石《明妃曲》、林逋《山园小梅》、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夏完淳《别云间》、赵翼《论诗》、李白《词二首》、李煜《词二首》、范仲淹《苏幕遮》、欧阳修《词二首》、张先《天仙子》、晏殊《破阵子》、晏几道《临江仙》、王安石《桂枝香》、苏轼《定风波》、柳永《望海潮》、秦观《鹊桥仙》、李清照《声声慢》、陆游《词二首》、辛弃疾《词二首》。

小学经典朗诵比赛活动方案(精选11篇)

小学经典朗诵比赛活动方案(精选11篇)

小学经典朗诵比赛活动方案小学经典朗诵比赛活动方案(精选11篇)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经典朗诵比赛活动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经典朗诵比赛活动方案篇1一、活动主题:朗诵中华经典,打造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的:为了通过组织学生经典朗诵比赛的方式,宏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朗诵进程中取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进步学生浏览古诗文经典的爱好,增强广大学生文俗口道德素质。

三、比赛时间及地点:1集体赛地点:各班教室2、个人赛地点:多功能教室四、比赛情势:1、集体赛以自选、抽背(参赛班级先自选自己最拿手的背诵,然后再进行随机抽取内容的背诵)为主要情势,同时鼓励穿插舞蹈、吟唱、字画等艺术表演情势,以进一步提升诗文朗诵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

2、个人赛为〃朗诵小状元〃评比赛,以参赛选手抽题作答的情势进行。

五、嘉奖方法:1、各年级按参赛班级数的50%评集体一、二、三等奖数名,颁发奖状。

2、各年级按参赛人数的50%评出〃出朗诵小状元〃若干名,颁发奖状。

3、各年级获集体奖的班级语文教师,将取得指导教师嘉奖,颁发奖状。

六、其它要求:1各班语文教师高度重视,组织学生扎实展开读书活动,保证学生读书时间,积极参加本次比赛活动,扩大学生知识积累,进步学生浏览爰好和能力,提升文化氛围,修建书香校园。

2、各班语文教师要认真选材,努力创新情势,悉心指导,丰富内容,确保比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各班将自选背诵篇目及竞选〃朗诵小状元”选手名单于比赛前一天上报给朱斌老师。

小学经典朗诵比赛活动方案篇2一、比赛意义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校语文组积极开展了教改活动,本着〃以人为本〃,为了改革课堂教学,我校语文组和少先队联合组织了迎〃六一〃读书朗诵比赛。

让形式多样的朗读响彻语文课堂

让形式多样的朗读响彻语文课堂
力, 陶冶 情操 , 提升 自信 , 开发潜力 , 增强 记忆 。突破 性格 障 碍, 掌握 语言技 巧 , 掌握 有效沟通 , 巧妙 表达 的 口才 , 大庭广 在 众中, 轻松 体现你 的睿智 高雅 , 轻松 走上 事业成 功之路 。

时 , 小鹿那种蹦 蹦跳 跳感 觉表达 得淋漓尽 致 。 把
2 1 年 第 1 期( 第 12 ) 02 4 总 8期
让 形 式 多样 的朗 读 响彻 语 文课 堂
丁伟 伟 宿迁 市第一 实验 小 学 ,江 苏 宿 迁
摘 要
23 0 2 80
在语文教 学中加 强学生朗读训练 已成为 当前小学语 文教 改中众人 注 目的亮点 ,但在教 学实践中,
三、 分角 色朗读—— 身 临其境

比较 朗读 法— — 形式 多样
教学生读 一篇篇课文 , 诣在 培养学 生将无声 的文 字符号 ,
由视 觉 到 思维 经过 理解 加 工转 换成 有 声语 言 来再 现故 事情
节, 描绘 景物 , 塑造 人物 形象 。 分角色 朗读不但 能集 中学 生注
力。
角色 朗读 , 先根据 狼和 小羊 的个 性揣摩 出读两 者 的话应用 的
语气 , 自己选择好感 兴趣 的角 色进行 朗读, 生朗读 的积 极 并 学 性空前 高涨 , 从实 质上心 领神会 地读 出 了对 角色不 同性格 的 理解 , 到 了真 正 的形 神一 致 。 做 四、 表演法 朗读—— 生 动传神
低 年级学 生有很强 的 自我表现欲 , 课堂上 , 在 教师应 及时
抓住 时机 , 导他 们进 入角 色 。 诱 这样 , 不仅可 以使他 们进入 角 色 , 演一下 课文 中 的内容 , 深对课 文 的了解 , 且能 启迪 表 加 而 他们 的思维 , 发展 他们 的表演 能力和 口头表达 能力 。如在 教 学 《 什么事最 快乐》 , 做 时 我布置 了相关场 景, 学生戴上 头饰 让 进行表 演 , 小青蛙 在 问啄 木鸟 、 水牛 、 蜜蜂 、 蛙妈 妈 的过 程 青 中 , 白了为别人 做 自己能做 的事最快 乐 , 生边演 边说 , 明 学 再 现 了课 文 中的情 景,同时在 表演 中又掺入 了 自己 的言 行 ,这 样 , 过学 生的主动参 与 , 通 不但丰 富了想象 , 深化 了情 感 , 而且 也提 高 了朗读水平 , 学生对 课文 内容有 了更深刻 的理 解 。 使

学校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学校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学校经典诵读活动总结学校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自__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校严格遵照上级部门的规定,在全体师生中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切实做到了全员参与,全心投入。

现将近两年来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

一、围绕一个核心“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最终目的,我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切实发挥我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下的经典诗词__特有的艺术感染能力、思想启迪效果,在建设书香校园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感,让经典诵读活动不仅成为弘扬文化、承续传统的过程,更成为学生素质成长的过程。

二、发挥两大功效1、让读书成为习惯!2、用经典唤醒灵魂!三、集合三方力量1、学校的职责!(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为了使家长、学生认识到经典诵读的意义,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我校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诵读经典的好处,同时,我校还积极创设诗意盎然的环境,如在校园的墙壁、专栏、楼梯上张贴名言警句,经典诗文等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由书香形成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陶冶的基础上浸润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性情,开拓着学生的视野。

(2)成立机构,组织落实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规划,安排师生全员读书活动,指导活动开展,督促检查各项活动落实情况,评核活动成果。

2、社会的支持!学校经典诵读活动的顺利开展还与各级部门领导的关心以及社会群体的支持密不可分。

我校切实做到与当地乡党委政府密切联系,在学校遇到场地、设施、资金、技术等方面难题时,都能在短时间内成功克服,保证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同时也在适当的时间邀请相关人员参与到我校的活动当中,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宣传推广作用。

3、家长的配合!在每学期开学的家长见面会上,我校切实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并在经典诵读活动要求中对家长也做了一些时间、次数、质量等方面硬性要求,在为了孩子成长的共同利益下,家长们都能欣然接受,并也较好的落到实处,为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个监督反馈的作用。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工作总结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工作总结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工作总结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工作总结1学校自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坚定不移地抓好这项工作。

本学期,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读书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

同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

学校定期组织专人进行诵读检查,使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营造良好诵读氛围,激发学生诵读热情学校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

悬挂学生的诗文书法作品,举行书法比赛。

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经典的活动成果,包括读后感、手抄报等等。

鼓励学生家长为孩子订阅报刊、购买图书,建立小书柜。

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每天定时朗诵,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通过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二、科学整合安排时间,确保诵读活动扎实开展学校根据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结合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坚持做到让学生每天诵读时间在30分钟以上。

为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合理穿插安排。

即每天利用晨诵和午读时间,检查学生的诵读进度,总结交流诵读的经验,更可以开展有趣的诵读活动。

三、灵活运用多种诵读形式,有效提高诵读成效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避免单调枯燥的背诵,学校采取多种诵读方式穿插其间,例如:师生对诵、男女生对诵、接龙读、擂台诵、诗词诵读大比拼等生动活泼的愉快形式;有时还积极引导学生经典诵读手抄报,融诗词、绘画、书法于一体;有时也指导学生在课外游戏中借用琅琅上口的诗文诵读。

本学期还开展了大型诗歌朗诵会――亲子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这样,既巩固和传播了经典文化,又提高了学生诵读的兴趣。

四、将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学校将此项活动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中。

在歌曲赏唱过程中,播放儿童喜欢的古诗新唱;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的节目中,也适时播放经典诗文的诵读录音;校园读书节中,都要安排有经典诵读活动项目,例如“大型诗歌朗诵会”、“晨诵展示”、“诗配画”比赛等。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相关推荐经典诵读活动计划(通用22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诵读活动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篇1一、实验目的: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实验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3、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实验内容:学习《语文经典读本》一书、背诵《弟子规》、和家长共读一本书。

四、具体实施方案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第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数量。

2、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3、保证平均每天60分钟的诵读时间,除早读时间、阅读课,提倡课后诵读。

4、学习《语文经典读本》一书,对于较难理解篇目,做适当注释。

帮助学生理解再背诵。

并且认真填写《背诵好诗佳文》评价表。

5、每天中午背诵《弟子规》,适当帮助学生理解含义。

6、和家长共同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并填写《书海泛舟》7、检查落实(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

五、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1、《语文经典读本》2、《爱的教育》3、《爱丽丝漫游奇境记》4、《稻草人》叶圣陶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XX年版5、《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农村读物出版社20XX年版经典诵读活动计划篇2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8名,对古诗文诵读活动非常有兴趣。

小学《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尤其经典古诗文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从古代的《诗经》到诸子百家的诗文,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它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千百年来,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可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经典文化常识严重不足,甚至将经典诗句进行篡改到处流传,在学生中造成了消极的影响,究其原因,是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积累和认识。

多年以来,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过分过分强调实用知识的学习,对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没引起足够重视,结果造成一大批学生发展后劲不足。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

小学生正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为他们打下做人的底子,使其终生受益。

所以,我们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这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它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和再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和再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和再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作者:杨玉玲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23期摘要:当今语文教育,是一个改革与发展并存,传统与现代共存的时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书写华彩乐章,紧跟时代脉搏,是摆在每一位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的这篇文章,就试图想从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着手,让学生从小吸收中华文化的博大精髓,诵读优秀诗文,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点,拓宽经典导读的文化资源,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引荐此文,希望对读者有所借鉴。

关键词:走进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校园文化环境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丰厚的文化基础,“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倡导古诗词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由此,让学生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是在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语文课本中收集有中国唐宋时期的诗词赋文;有篇幅短小,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有内容通俗,情节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有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有祖国千山万水多姿多彩的独特风光;也有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

这些文学作品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浓浓的鲜活血液。

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利用语文教材,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呢?下面就笔者近一年的课题实践研究,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从语文课的导语入手,渗透传统文化的气息。

新课伊始,教师可以利用与教材有关的名人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音乐渲染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对唐诗一定不陌生吧?许多学生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背诵唐诗。

的确,唐代文化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唐代诗词更是一朵奇葩。

朗诵社团活动方案5篇

朗诵社团活动方案5篇

朗诵社团活动方案5篇朗诵社团活动方案篇1一、社团活动目标1、引导诵读国学经典,通过优雅精致的经典语言,浸润于国学经典的氤氲之中,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滋养,砥砺品性、健全人格。

2、为精神成长打下民族文化的根基,使他们成长为品性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

3、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二、社团活动宗旨1、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

2、陶冶性情品德。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文美心,嘉言懿行。

在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推动素养教育。

读经诵典,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养得到全面提高;丰富“重德崇智和谐发展、体验成长”的办学思想;营造儒雅高洁的学校文化。

三、社团活动主题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四、活动注意点:1、熟读成诵,欢快积累。

国学经典是高度浓缩又相互关联的智能思想体系,包含大量对人生、世界、乃至神秘宇宙的智能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

当然,经典跨越历史的长河,终归与现代社会相隔久远,难免存在一些糟粕。

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去了解,去学习。

诵读,强调“口诵心惟”。

“诵”决不但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心、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学习语言,紧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

语言正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实施欢快学习法。

老师引导学生熟读,让学生在默读、轻声读、分组读、齐读,轮读、示范读、听读等多种形式中水到渠成地熟读成诵。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14篇)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14篇)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14篇)经典诵读活动计划(通用14篇)经典诵读活动计划篇1一、活动目标: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感悟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使同学们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

同时,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诚信品质等,让大家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改善学生的阅读状态,激发他们持久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诵读内容主要诵读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孟子》等。

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诗文。

三、经典诵读活动的口号“诵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四、活动要求1、提高认识,明确活动重要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

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经典诵读,把经典诵读与感恩教育、礼仪规范教育等活动结合起来开展。

2、创新形式,力求活动丰富多彩。

以少年宫为活动载体;以文化熏陶为本,以文化教育为重。

3、精心组织,注重活动实际效果。

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组织好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增强活动效果。

五、实施方法1、此活动由经典诵读辅导教师实施。

2、每周的.活动要有一定的教育的内容,同时播放国学经典的CD朗读碟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3、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4、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情景剧表演”等。

将经典诵读活动科学的融入广播操、游戏、节目表演、书法、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

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

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等。

六、主要工作与活动内容安排1、活动开始利用5分钟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2、少年宫利用学习园地、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经典诵读的活动总结

经典诵读的活动总结

经典诵读的活动总结经典诵读的活动总结范文经典诵读的活动总结1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智慧精髓,在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丰厚孩子文化底蕴的同时,更能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列四坝小学于20xx年9月举办了“小国学”讲坛活动。

利用课间领着学生一起背诵《三字经》、古诗文;除此以外,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还讲解《水浒传》,平时利用升国旗课间等进行背诵,营造浓厚的氛围,语文老师对《水浒传》进行了讲解,并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了等级评定。

并且开展了一系列活动:(1)大型集体诵读:以全校为单位整体展示,如:每周的升旗仪式。

(2)小型集体诵读展演:以班级为单位整体展示,如:每天上课的时候。

(3)读书笔记展示:主要以学生习作为载体,展示读书心得,彰显人文教育。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们在背诵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在弘扬中培养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同学们纷纷表示:愿意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千古美文,做中华少年。

国学经典能够走进校园,我们感到非常高兴,诵读经典活动我们要长期搞下去。

让学生们学到课外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

更大的收获是懂得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并把这些道理用到行动。

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争作一个合格的接班人的信心。

经典诵读的活动总结2按照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要求,为进一步深化中华经典诵读,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20xx年我校继续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活动组织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我们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高传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抓手,在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注重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塑造和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

为了扩大活动的参与面,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学校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分年级列出了重点诵读篇目,确定了专门的指导教师,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制度,长期开展。

如何营造和保持良好语文课堂氛围

如何营造和保持良好语文课堂氛围

如何营造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字初中语文;营造保持;课堂氛围【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55-0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的情境,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精心地选择、科学地运用、艺术地创设。

1平等对话,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要真正地实现平等对话,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着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即和谐的师生关系。

重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

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不仅身体要走下来,走近学生,更为关键的是心要走下来,贴近学生,与学生交流,一起活动,共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合作意味着参与,师生有一种共同的体验。

教师不应该对学生说你去干什么,而是应该对学生说我们一起去干什么。

我们要把学生的真心放在自己的心里。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是影响语文教学效果诸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因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的情绪(受赞扬、愉快、满足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振奋,愿意学习;不好的恶劣的情绪(受压抑、遭排挤、烦恼、害怕等)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使学生厌恶学习。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_2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_2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1一、指导思想为贯彻上级部门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我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形成浓烈的国学经典诵读氛围,引导学生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走成功路。

组织开展“传统文化千人诵读”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增强人文素养,让诵读经典之风弥漫校园,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情操。

二、活动主题: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走成功路,弘扬国学文化,打造书香校园。

三、活动目标1、传承国学文化,打造书香校园: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深下一代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知识、了解和吸收。

2、陶冶情操: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学生与圣贤为伍,与经典同行,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提高素养: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

4、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美化学生心灵,汲取知识营养,开发学生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五、活动步骤1、准备阶段(9月)(1)拟定开展“传统文化千人诵读”活动方案,并制定专人负责开展活动,召开相关工作人员会议。

(2)培训主持人,制作示范朗读音频、视频2、推广阶段(10月初)(1)学校召开班主任会议,对活动进行全面部署。

(2)以班级为单位,在传统文化课、早读课、班会课全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吟诵、班班读经典,让全校弥漫着浓浓的诵读国学经典之氛围。

3、试演阶段(10月中旬)地点:学校大操场4、演示阶段(10月-11月)地点:学校大操场六、活动要求1、各教师,尤其班主任要充分认识此次活动的意义、目的和要求,认真做好活动各项准备、安排和实施工作,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2、各级传统文化老师、班主任、语文老师要认真指导学生了练习诵读,熟读成诵,确保“传统文化千人诵读”活动的顺利开展。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分析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分析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分析一、指导思想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并推动“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目的意义1、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初步学习、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使小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不断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2、弘扬人文精神。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在背诵中提高境界、多样内涵、开阔眼界、净化灵魂、启迪智慧,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力行人格、诚信品质等,使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助推学生的生命崇尚,推动人与自然发展。

3、加强思想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学生吸取不竭的精神营养。

4、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通过背诵开拓学生的科学知识层面,体会汉语语言的魅力,培育学生对文学的嗜好,奠定坚实的文字功底,提升自学能力,为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三、活动内容1、背诵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为主题的中华背诵诗文或小学教材中发生及所推荐的经典古诗词、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此次背诵形式不减半,须采用普通话,人数不少于2人,不少于8人(不含演奏),严禁舞者,表演时间不少于5分钟。

2、围绕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向同学们经典文学作品。

每位同学选择其中一本阅读后写一篇读后感,经指导老师点评后,20xx年2月10日每班推荐3篇参评,校大队部将组织评选优秀读后感。

3、背诵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中华背诵诗文或中小学教材中发生及所推荐的经典古诗词、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例如《三字经》、《论语》等)此次背诵形式不减半,须采用普通话,人数不少于2人,不少于8人(不含演奏),严禁舞者,表演时间不少于5分钟。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氛围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在传统文化继承中的重要作用,对语文教学中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了清晰的说明。

朗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手段,多种形式的朗读能够潜移默化地把传统文化的根深植于孩子们的内心,从形式上到内容里春风化雨,让祖国传统文化滋润孩子的心灵。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朗读一年级中图分类号:G6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36(2018)07-165-01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

那么,怎么样在教学中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呢?作为一名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在孩子们识字量非常少的情况下,如何带他们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注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在教学中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领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比如《对韵歌》,对子的句式工整,音韵自然,意义对比鲜明。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工整的对仗,师生合读、男女生对读、同桌接读、在课件中看图片读等方法,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朗读中融进“对子”的血脉。

比如《江南》这首乐府诗,全诗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采莲的情景。

教学时,我用“东”“西”“南”“北” 四个生字卡片放到对应方向,让几名学生模仿鱼儿游。

“鱼儿”边游,其他学生边读,在快乐的鱼儿的表演里,学生不知不觉已经熟读成诵,仿佛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快乐的心情。

《古朗月行》向学生展示了作者小时候对月亮的稚嫩认知,想象力极为丰富。

诗中先写李白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

“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让吟诵走进课堂,品传统之美

让吟诵走进课堂,品传统之美

让吟诵走进课堂,品传统之美发布时间:2021-07-02T14:29:50.773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作者:和兆春[导读] 吟诵是一种读书的方法,带有浓厚的古典文化特色,在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吟诵的教学方法,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返璞归真”不仅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还包括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内涵,从而增强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本文从吟诵教学方法的含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吟诵的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方案参考。

和兆春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西路小学【摘要】吟诵是一种读书的方法,带有浓厚的古典文化特色,在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吟诵的教学方法,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返璞归真”不仅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还包括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内涵,从而增强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本文从吟诵教学方法的含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吟诵的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方案参考。

【关键词】吟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145-01引言:对于小学的语文古诗词教学而言,创设情境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古诗词,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让学生通过体会意境来感知古诗词的精神内涵。

为促进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教师应结合吟诵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示范,从“赏读”到“听读”,再到“诵读”,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而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对古诗词形成亲切感,在之后的学习中准确的把握古诗词的内涵与美感特征。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吟诵的含义所谓“吟诵”,从其字面含义中理解,可以将“吟”作为“吟咏”,具体来说就是“有节奏的朗诵”。

吟诵在我国的文化史中具有长远的发展,这一传统在古往今来的教育事业中一直备受重视,但在现代教育中,由于教育的目标发生转变,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传统的诗歌教学也不适合开展教学工作,所以适当的引入吟诵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教师要把握其中的分寸和尺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氛围
发表时间:2018-06-14T11:11:53.22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7月13期作者:马欢欢
[导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在传统文化继承中的重要作用,对语文教学中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了清晰的说明。

马欢欢(新疆沙湾县第五小学新疆沙湾 832100)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在传统文化继承中的重要作用,对语文教学中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了清晰的说明。

朗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手段,多种形式的朗读能够潜移默化地把传统文化的根深植于孩子们的内心,从形式上到内容里春风化雨,让祖国传统文化滋润孩子的心灵。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朗读一年级
中图分类号:G6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36(2018)07-165-01
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

那么,怎么样在教学中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呢?作为一名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在孩子们识字量非常少的情况下,如何带他们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注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在教学中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领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比如《对韵歌》,对子的句式工整,音韵自然,意义对比鲜明。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工整的对仗,师生合读、男女生对读、同桌接读、在课件中看图片读等方法,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朗读中融进“对子”的血脉。

比如《江南》这首乐府诗,全诗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采莲的情景。

教学时,我用 “东”“西”“南”“北” 四个生字卡片放到对应方向,让几名学生模仿鱼儿游。

“鱼儿”边游,其他学生边读,在快乐的鱼儿的表演里,学生不知不觉已经熟读成诵,仿佛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快乐的心情。

《古朗月行》向学生展示了作者小时候对月亮的稚嫩认知,想象力极为丰富。

诗中先写李白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

“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朗诵,先让学生听,再模仿,像小诗人一样摇头晃脑地读,这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同桌读,分组读,比赛读,课件中的一轮明月也似欣喜,照亮了孩子们对于月更丰富的认知,孩子们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能在诗词格律中感受古人对月的怀想。

比如《剪窗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能了解到中国传统的手艺——剪窗花,还能认识窗花的最多形式:梅花、雪花、喜鹊、鲤鱼、胖娃娃等等,都是孩子喜闻乐见的。

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让孩子在读中欣赏,读出喜庆,读出快乐。

课后我布置的作业是剪个简单的窗花,孩子们兴趣极浓,交上来的作业也让我惊喜不已。

二、善于创设情境,设身处地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来弘扬传统文化之中的优秀元素。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仅仅依靠教师讲解课文内容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引导学生体悟传统文化。

以《咏鹅》为例,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跃然纸上。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白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鹅的叫声让学生听,再展示鹅在水里游的动态,边播放边让学生读诗。

短短的诗歌包含了这么多内容,学生再一次在情境中感受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

三、课外阅读,扩展传统文化学习外延
课堂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情怀,而要加深理解并最终能够传承这些优秀的思想文化,则还需要依靠课后的扩展和巩固。

在实际教学中,课外扩展有多种形式,如拓展阅读、对比阅读、课后调查等。

如《古朗月行》,全诗中有仙人、桂树、白兔、蟾蜍等传说,都是传统文化神秘而具有吸引力的内容。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读完全诗,在一个个故事中既了解了神话传说,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

总之,在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

在新课改的春风中,让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让祖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