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课件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课件

y=a+1x-1, y2=ax
有唯一一组实数解.
消去 y,得[(a+1)x-1]2=ax,
整理得(a+1)2x2-(3a+2)x+1=0.

(1)当 a+1=0,即 a=-1 时,方程①是关于 x 的一元一 次方程,解得 x=-1,这时,原方程组有唯一解yx==--11 .
(2)当 a+1≠0,即 a≠-1 时, 方程①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令 Δ=(3a+2)2-4(a+1)2=a(5a+4)=0, 解得 a=0 或 a=-45.
当 a=0 时,原方程组有唯一解yx==01 ; 当 a=-45时,原方程组有唯一解yx==--25 . 综上,实数 a 的取值集合是-1,-45,0 .
判断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一般是将直线与抛物线的 方程联立消元,转化为形如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注意讨 论二次项系数是否为0.若该方程为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 判断方程解的个数.
● 抛物线上一点与焦点F连线得到的线段叫做焦半径,过 焦点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所得弦叫做焦点弦.求抛物线的 焦半径和焦点弦长一般不用弦长公式,而是借助于抛物线 定义的功能,即把点点距转化为点线距解决.设抛物线上 任意一点P(x0,y0),焦点弦的端点为A(x1,y1),B(x2,y2), 则可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得出抛物线四种标准形式下的焦半 径及焦点弦长,公式如下:
焦点弦问题

已知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的弦长为36,求
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 思路点拨: 弦所在直线经过焦点(1,0),因为弦长为 36,所以可判断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只需求出直线的 斜率即可.
解析: ∵过焦点的弦长为 36, ∴弦所在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 故可设弦所在直线斜率为 k. 且与抛物线交于 A(x1,y1),B(x2,y2)两点. ∵抛物线 y2=4x 的焦点为 F(1,0), ∴直线的方程为 y=k(x-1). 由yy2==k4xx-1, 整理得, k2x2-(2k2+4)x+k2=0(k≠0).

直线和抛物线的关系PPT教学课件

直线和抛物线的关系PPT教学课件

k2x2 2(k 1)x 1 0
当 k=0时,x= 1 ,y=1. 2
故直线 y=1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 .
当k≠0时,若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
Δ 4(k 1)2 4k2 0,k 1 .
此时直线方程为
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x
2
1.
2
1
综上所述,所求直线方程是 x=0 或 y=1 或 y x 1.
2
点评:本题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若先用数
形结合,找出符合条件的直线的条数,就不会
造成漏解。
例3 在抛物线 y x2 上求一点,使它到直线
2x-y-4=0的距离最小.
解:设P(x,y)为抛物线 y x2 上任意一点,
则P到直线2x-y-4=0的距离
d | 2x y 4 | | 2x x2 4 | | (x 1)2 3 |
例2 求过定点P(0,1)且与抛物线 y2 2x
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的方程.
解: (1)若直线斜率不存在,则过点P的直线方程是 x=0.
{ 由{
x y
0 2 2x

x 0 y0
故直线 x=0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
(2)若直线斜率存在,设为k,则过P点的直线方程是
y=kx+1,
ykx 1 由方程组 { y2 2x 消去 y 得
检查预习:
4、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2)制气类型: (3)发生装置: (4)收集方法: (5)除杂装置: (6)尾气吸收:
知知识网网络络:
CH4
光照
C2H4
C6H6 Fe
CHCl3 ClCH2CH2Cl
Cl
HCl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课件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课件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直 线 与 抛 物 线 公 共 点 的 个 数 可 以 有 _ _ _ _0个_ _、_ _1_个_ _或_ _2个_ _ _ .
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元后得到一元二次方程,若Δ=0,则直 线 与 抛 物 线 _相_ _切_ _ _ , 若 Δ > 0 , 则 直 线 与 抛 物 线 _ _ _相_ _交_ _ , 若 Δ < 0 , 则 直 线 与 抛 物 线 _ _ _没_有_ _公_ _共_ _点_ _ . 特 别 地 , 当 直 线 与 抛 物 线 的 轴 平 行 时 , 直 线一与 抛物线有___个公共点.
(1)求动点 P 的轨迹 C 的方程; (2)设点 P 的轨迹 C 与 x 轴交于点 M,点 A,B 是轨迹 C 上异于点 M 的不同 的两点,且满足M→A·A→B=0,求|M→B|的取值范围.
[规范解答] (1)设 P(x,y),则 Q(-1,y), ∵O→P·Q→F=F→P·F→Q,F(1,0), ∴(x+1,0)·(2,-y)=(x-1,y)·(-2,y), ∴2(x+1)=-2(x-1)+y2, 即 y2=4x, ∴动点 P 的轨迹 C 的方程为 y2=4x.
已知 A、B 为抛物线 E 上不同的两点,若抛物线 E 的焦点为(1,0), 线段 AB 恰被 M(2,1)所平分.
(1)求抛物线 E 的方程. (2)求直线 AB 的方程.
[规范解答] (1)由于抛物线的焦点为(1,0),所以p2=1,p=2, 所求抛物线方程为 y2=4x. (2)设 A(x1,y1),B(x2,y2), 则 y21=4x1 ①,y22=4x2 ②, 且 x1+x2=4,y1+y2=2, 由②-①得(y1+y2)(y2-y1)=4(x2-x1),所以yx22--yx11=2, 所以所求直线 AB 的方程为 y-1=2(x-2),即 2x-y-3=0.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PPT课件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PPT课件

[二级结论] 1. P 为抛物线 y2=2px 上任意一点,∠PFx=θ,则 PF=1-cpos θ. 2.抛物线 y2=2px 中,斜率为 k 的弦的中点轨迹为 y=pk.
[双基夯实]
1.[教材习题改编]过点(0,1)作直线,使它与抛物线 y2=4x 仅有
一个公共点,这样的直线有( C )
A.1 条
[跟踪训练] 如图,已知抛物线 C1:y=14x2,圆 C2:x2+(y-1)2=1,过点 P(t,0)(t>0)作不过原点 O 的直线 PA,PB 分别与抛物线 C1 和圆 C2 相切,A,B 为切点.
(1)求点 A,B 的坐标; (2)求△PAB 的面积.
解:(1)由题意,知直线 PA 的斜率存在,故可设直线 PA 的方程
焦点弦的性质,相交弦中点的性质,需要熟练掌握 (1)过抛物线 y2=4x 的焦点的直线 l 交抛物线于 P(x1,y1),Q(x2, y2)两点,如果 x1+x2=6,则|PQ|=( B ) A.9 B.8 C.7 D.9 解析:抛物线 y2=4x 的焦点为 F(1,0),准线方程为 x= -1.根据抛物线定义,可得|PQ|=|PF|+|QF|=x1+1+x2+1= x1+x2+2=8.故选 B.
故y20=-x20t+1, x0t-y0=0,
解得xy00= =112++2tt2tt22, ,
2x2-5x+2=0, ∴AB 的中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x1+2 x2+1=94.
题型重点研讨
考点 1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师生共研)
[典题 1] 已知 A(8,0),B,C 两点分别在 y 轴上和 x 轴上运动, 并且满足A→B·B→P=0,B→C=C→P,
(1)求动点 P 的轨迹方程; (2)是否存在过点 A 的直线 l 与动点 P 的轨迹交于 M,N 两点, 且满足Q→M·Q→N=97,其中 Q(-1,0),若存在,求出直线 l 的方程;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课件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课件

用函数与方程思想,将位置关系问题转化为方程______的问
题.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选修2-1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已知抛物线 C:y2=-2x,过点 P(1,1)的直线 l 斜率为 k,当 k 取何值时,l 与 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 公共点,无公共点? [分析] 直线与抛物线公共点的个数,就是直线方程与抛 物线方程联立方程组解的个数,由判别式可讨论之.
综上知,k<1-2
3或
1+ k> 2
3时,l 与 C 无公共点;
k=1±2 3或 k=0 时,l 与 C 只有一个公共点;
1- 2
3 <k<0

1+ 0<k< 2
3时,l 与 C 有两个公共点.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选修2-1
弦长问题 顶点在原点,焦点在 x 轴上的抛物线,截直线 2x - y + 1 = 0 所 得 弦 长 为 15 , 则 抛 物 线 方 程 为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y2=12x或y2=-4x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选修2-1
[解析] 直线 l:y-1=k(x-1),将 x=-y22代入整理得, ky2+2y+2k-2=0.
(1)k=0 时,把 y=1 代入 y2=-2x 得,x=-12,直线 l 与
抛物线 C 只有一个公共点(-12,1). (2)k≠0 时,Δ=4-4k(2k-2)=-8k2+8k+4.
解得 a=12,或 a=-4,∴所求抛物线方程为 y2=12x,或

高二数学选修1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ppt

高二数学选修1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ppt
抛物线的性质(3)
复习: 判断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的操作程序 把直线方程代入双曲线方程
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直线与双曲线的 渐进线平行
相交(一个交点)
得到一元二次方程 计算判别式
>0 =0 <0 相交 相切 相离
练习:判断下列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 关系
[1] l : y 4 x 1,c : x2 y2 1 相交(一个交点)
它们的横坐标之和等于 5,则这样的直线( B )
A.有且仅有一条 B.有且仅有两条
C.有无穷多条
D.不存在
5.方程 y2=ax+b 与 y=ax+b(a≠0)表示的图形可能是( )
2. (浙江)函数 y=ax2+1 的图象与直线 y=x 相切,则 a=( B )
(A) 1 (B) 1
(C) 1
(D)1
20由 0,即2k 2 k 1 0
解得1 k 1 . 2
即当1 k 1 ,且k 0时,方程组有两个解, 2
即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公共点。
30由 0,即2k 2 k 1 0
解得k 1,或k 1 . 2
即当k 1或k 1 时,方程组没有实数解, 2
变形:求斜率为4且与抛物线 y2 8x
相交的平行弦的中点轨迹方程.
直线y= -1在抛物线内的部分
例4 求抛物线y2 x 上一点到直线x-
2y+4=0
的距离最小值3 及该点坐标.
, (1,1) 5
拓展: 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F任作一条直线m, 交这抛物线于A、B两点,求证:以AB为直径的圆 和这抛物线的准线相切.
k
(x 4x
2)
可得ky2 4 y 4(2k 1) 0

2.4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课件 共19页

2.4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课件 共19页

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得到一元二次方程
直线与抛物 线相交(一 个交点)
计算判别式
1、判别式大于 0,相交(2 交点) 2、判别式等于 0,相切 3、判别式小于 0,相离
三、判断位置关系方法总结(方法二) 判断直线是否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
平行
不平行
直线与抛物 线相交(一个 交点)
计算判别式 判别式大于 0,相交 判别式等于 0,相切 判别式小于 0,相离
1.两条;2.三条;3.两条;4.零条.
3.双曲线x2-y2=1的左焦点为F,点P为左支下半支上任意一点
(异于顶点),则直线PF的斜率的变化范围是_ _ __, 0 _____1,
x2 y2
4.过原点与双曲线 1 交于两点的直线斜率的
取值范围是
,4233

23,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y
O
x
一、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种类
1、相离;2、相切;3、相交(一个交 点,两个交点)
y
O
x
与双曲线的情况一样
二、判断பைடு நூலகம்法探讨
1、直线与抛物线相离,无交点。
例:判断直线 y = x +2与
y
抛物线 y2 =4x 的位置关系
计算结果:得
到一元二次方
当 k=0时,x= 1 ,y=1. 2
故直线 y=1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 .
当k≠0时,若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
Δ4(1 k2)42k0 ,k1.
此时直线方程为
y
1
2
x 1.
2
1
综上所述,所求直线方程是 x=0 或 y=1 或 y x 1.
2
点评:本题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若先用数

课件高二数学《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PPT课件_优秀版

课件高二数学《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PPT课件_优秀版
1、已知直线l过抛物线C的焦点,且与C的对称轴垂直,l与C交于A,B两点,|AB|=12,P为C的准线上一点,则△ABP的面积为( 设点A(x1,y1),B(x2,y2)为抛物线y2=2px (p>0)上两点,且AB为过焦点F的弦,则:
) )
1、已知直线l过抛物线C的焦点,且与C的对称轴垂直,l与C交于A,B两点,|AB|=12,P为C的准线上一点,则△ABP的面积为( )
)
(2)直线 AB 过定 . 点
二、新知探究
【例1】 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 y 4x, 直线l过 A.18 B.24 C.36 D.48
2
设点A(x1,y1),B(x2,y2)为抛物线y2=2px (p>0)上两点,且AB为过焦点F的弦,则:
设点A(x1,y1),B(x2,y2)为抛物线y2=2px (p>0)上两点,且AB为过焦点F的弦,则:
)
1、已知直线l过抛物线C的焦点,且与C的对称轴垂直,l与C交于A,B两点,|AB|=12,P为C的准线上一点,则△ABP的面积为( )
A.18 B.24 C.36 D.48
OB , 且与抛物线分 A(x别, y交 ), B于 (x , y ) 1、已知直线l过抛物线C的焦点,且与C的对称轴垂直,l与C交于A,B两点,|AB|=12,P为C的准线上一点,则△ABP的面积为( )
)
1、已知直线l过抛物线C的焦点,且与C的对称轴垂直,l与C交于A,B两点,|AB|=12,P为C的准线上一点,则△ABP的面积为( )
设点A(x1,y1),B(x2,y2)为抛物线y2=2px (p>0)上两点,且AB为过焦点F的弦,则:
设点A(x1,y1),B(x2,y2)为抛物线y2=2px (p>0)上两点,且AB为过焦点F的弦,则: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课件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课件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直 线 与 抛 物 线 公 共 点 的 个 数 可 以 有 _ _ _ _0个_ _、_ _1_个_ _或_ _2个_ _ _ .
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元后得到一元二次方程,若Δ=0,则直 线 与 抛 物 线 _相_ _切_ _ _ , 若 Δ > 0 , 则 直 线 与 抛 物 线 _ _ _相_ _交_ _ , 若 Δ < 0 , 则 直 线 与 抛 物 线 _ _ _没_有_ _公_ _共_ _点_ _ . 特 别 地 , 当 直 线 与 抛 物 线 的 轴 平 行 时 , 直 线一与 抛物线有___个公共点.
当1-2
3 1+ <k< 2
3且 k≠0 时,Δ>0,l 与 C 有两个公共点.
综上知,k<1-2
3或
1+ k> 2
3时,l 与 C 无公共点;
k=1±2 3或 k=0 时,l 与 C 只有一个公共点;
1- 2
3 <k<0

1+ 0<k< 2
3时,l 与 C 有两个公共点.
『规律总结』 直线与抛物线交点个数的判断方法 设直线l:y=kx+m,抛物线:y2=2px(p>0),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整理成关于x的方程
(1)k=0 时,把 y=1 代入 y2=-2x 得,x=-12,直线 l 与抛物线 C 只有一个 公共点(-12,1).
(2)k≠0 时,Δ=4-4k(2k-2)=-8k2+8k+4.
由 Δ=0 得,k=1±2 3,
∴当
1- k< 2
3或
1+ k> 2
3时,Δ<0,l 与 C 无公共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的体积是 V三棱锥= 1 Sh
3
连接B’C,然后
A’
C’ 把这个三棱柱
3
分割成三个三
B’
2
棱锥。 就是三棱锥1

和另两个三棱
A
C 锥2、3。
B
定理二:如果三棱锥的底面积是S,高是h,那么
它的体积是
V三棱锥=
1 3
Sh
A’ A’ A’ A’A’AA’’ A’ A’ A’ A’ A’
C’ C’ C’ C’ C’ C’
3、锥体的体积计算在立体几何体积计算中,占有重要位置,它 可补成柱体又可以截成台体,它可以自换底面、自换顶点,在 计算与证明中有较大的灵活性,技巧运用得当,可使解题过程 简化,常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小结: 4、定理及推论
定理一、等底面积等高的两个锥体体积相等。
定理二、如果三棱锥的底面积是S,高是h,那么 它的体积是 1 V三棱锥= 3 Sh
3
C’
2
2B’
2B’ 2B’2B’
B’
2
2B’
2B’2 B’B’
1
A
C
C C C C C C C CC
三棱B锥2、3B的底B △BBCBB’、B △BC’BB’C的B面B积相等。 高也相等(顶点都是A’)。
定理二:如果三棱锥的底面积是S,高是h,那么
它的体积是 V三棱锥= 1 Sh
A’
A’
3
A’
3
解解一二三、、补利将形用四,体面将积体三公分棱式割为 D 锥三补V棱四成面锥一体C=个-1A正BSE方△和体B三C。D棱·h
锥D-ABE3
E C
小结:
1、锥体体积公式的证明体现了从整体上掌握知识的思想,形 象具体地在立体几何中运用“割补”进行解题的技巧。
2、三棱锥体积的证明分两步进行: ⑴、证明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的任意两个锥体体积相等: (一个锥体的体积计算可以间接求得) ⑵、证明三棱锥的体积等于其底面积与高的积的三分之一: (它充分揭示了一个三棱锥的独特性质,可根据需要重 新安排底面,这样也为点到面的距离、线到面的距离计 算提供了新的思考方法。这一点以后再学习。)
二、判断方法探讨
1、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
变式练习:
y
若直线y=kx+1与抛物
线y2= x仅有一个公共
点,则 k 的值?
O
x
2、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不平行
y
O
例:判断直线 y = x -1与
抛物线 y2 =4x 的位置 关系及求弦长?
x 计算结果:
相交,弦长为8。
2、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不平行
定理三:如果一个锥体(棱锥、圆锥)的底面积
是S,高是h,那么它的体积是
V锥体=
1 3
Sh
推论:如果圆锥的底面半径是r,高是h,
那么它的体积是
V圆锥=
1 3
πr2h
小结: 定理一、等底面积等高的两个锥体体积相等。
定理二:如果三棱锥的底面积是S,高是h,那么 它的体积是 V三棱锥= 1 Sh
3
定理三:如果一个锥体(棱锥、圆锥)的底面积 是S,高是h,那么它的体积是 V锥体= 1 Sh
2、过Q(4,1)点作抛物线y2 =8x的弦
AB恰被Q点所平分,求AB所在直线方程?
课后作业:
习题8.6 2 题
y
O
x
棱锥、圆锥的体积
复习: 1、等底面积等高的两个柱体体积相等。 2、V柱体=Sh V圆柱=πr2 h
3、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等底面积等高的几个柱体 被平行于平面α的平面所截 截面面积始终相等
体 积 相 等
∵V长方体=abc
∴V柱体=Sh V圆柱=πr2 h
α
问题:对比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及结论,猜想一下 锥体体积是否具有相似的结论?
定理一、等底面积等高的两个锥体体积相等。
S1h1
h S
取任意两个锥体,它们
的底面积为S,高都是h

平行于平面α的任一平面去截

Sh11
截面面积始终相等
h

棱锥1和另两个三棱锥2、3。
A’
3 C’ 三棱锥1、2的底△ABA1、△B1A1B的面积相等,

A
2 B’
高也相等(顶点都是C);三棱锥2、3的底 △BCB1、△C1B1C 的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C(顶∵点V三都棱是柱=A1)13
∵V1=V2=V3=
1 3
Sh。
V三棱锥。
B
∴V三棱锥=
1 3
Sh。
任意锥体的体积公式:
定理三:如果一个锥体(棱锥、圆锥)的底面积
是S,高是h,那么它的体积是
1
V锥体= 3 Sh 推论:如果圆锥的底面半径是r,高是h,
那么它的体积是
V圆锥=
1 3
πr2h
作业:
1、四面体O-ABC中,除OC外其余的棱长均为1,且OC与 平面ABC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求此四面体的体积。
2、三棱锥P-ABC中,已知PA⊥BC,PA=BC=a,PA,BC的 公垂线段为EF(E、F分别在PA、BC上),且EF=h,求 三棱锥的体积。
C’ A’
D’
问问题题12、、你如能果有这几是种一
解个法平?行六面
B’
体呢?或者
四棱柱呢?
C
D
A
B
练习2:
从一个正方体中,如图那样截去四个三棱锥,得到
一个正三棱锥A-BCD,求它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
几分之几?
A
问问题题棱12长、、为你如a能果解的有改法正几为?四种求面
体A-BCD的体积。
B
你能有几种解法?
A A A A AA
C C C C CC C C C C C
B B B B BB
与三棱柱相对照,请猜想三棱锥体积公式。
定理二:如果三棱锥的底面积是S,高是h,那么 它的体积是 V三棱锥= 1 Sh
3
A’
C’ 把三棱锥1以
△ABC为底面、
B’
AA1为侧棱补成 一个三棱柱。
A
C
B
定理二:如果三棱锥的底面积是S,高是h,那么
推论:如果圆锥的底面半3径是r,高是h, 那么它的体积是 V圆锥= 1 πr2h
3
例题一:如图:已知三棱锥A-BCD的侧棱AD垂直于底
面BCD,侧面ABC与底面所成的角为θ 求证:V三棱锥= 1 S△ABC·ADcosθ
3
证明:在平面BCD内,作DE ⊥BC,垂足为E,
A 连接AE, DE就是AE在平面BCD上的射影。
两个锥体体积相等
S
α
定理一、等底面积等高的两个锥体体积相等。
S h1
1
S1h1
h
h
S
S
α
证明:取任意两个锥体,设它们的底面积为S,高都是h。把这两个
放在同一个平面α上,这是它们的顶点都在和平面α平行的同
面内,用平行于平面α的任一平面去截截它面们分,别与底面相似,
设截面和顶点的距离是h1,截面面积分别是S1、S2,
y
O
变式练习:
倾斜角为1350 的
直线,经过抛物线
y2 = 8x的焦点,则
x 截得的弦长是多少?
(方法总结)
判断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情况
平行
不平行
联立直线和抛物线
直线与抛物线相 交(一个交点)
利用弦长公式
课堂练习:
1、抛物线 y2 = 2x中,一条过焦点的弦长
为16,则此焦点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3

A A A AAA
2 BB’’ B’ B’ B’ B’ B’ 就是三棱锥1 和另两个三棱
C C C C C CC C C C C C 锥2、3。
B B B B B BB
定理二:如果三棱锥的底面积是S,高是h,那么
它的体积是
V三棱锥=
1 3
Sh
A’
A’
A’
3
C’
2 B’
B’
1
A
C 三棱锥1、2的底
根据三垂线定理,AE ⊥ BC。
B θ
E C
∴ ∠AED=θ。
V三棱锥=
1 3
S△B CD ·AD
D
=13
1
×2
BC
·ED·AD=源自1 3×12
BC
·AEcosθ·AD

1 3
S△AB C
·ADcosθ
例题一:如图:已知三棱锥A-BCD的侧棱AD垂直于底
面BCD,侧面ABC与底面所成的角为θ 求证:V三棱锥= 1 S△ABC·ADcosθ
定理二:如果三棱锥的底面积是S,高是h,那么
A’
它的体积是
A’
V三棱锥=
1Sh
3
A’
3
C’
1
A
2 B’
C
三棱锥2、3的底 △BCB’、△C’B’C 的面积相等。
C
B’ C
B
B
定理二:如果三棱锥的底面积是S,高是h,那么
A’
它的体积是
A’ A’ A’ A’
VA三’ 棱A锥’=A’13SAh’
A’

3
问题1、ADcosθ有什么几何意义? A
结论:
V三棱锥=
1 3
S△AB
C
·d
F
B
D
θ
E C
例题一:如图:已知三棱锥A-BCD的侧棱AD垂直于底
面BCD,侧面ABC与底面所成的角为θ
求证:V三棱锥= 1 S△ABC·ADcosθ
1 13
问题2、解答过程中的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