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石学敏-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ppt课件
1. 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Ⅰ 处方双侧内关(PC6;手厥阴心包经) 人中(DU26;督脉) 患侧三阴交(SP6;足太阴脾
经)
内 关
位于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两筋间,直刺0.5~1.0寸, 采用提插捻转结合泻法。内关穴采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 法,即左侧逆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右侧顺时针捻转用 力自然退回。配合提插,双侧同时操作,施手法1分钟。
的病;中医的症是指症状。因此,中医诊断 因此,中风病病机中“神”是“元神”、“脑神”。
辅穴则侧重于疏通经脉,调和气血,通过经络通畅、气血顺调,达到气行血和、神安窍利,以利于萎废功能的康复。
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及深厚的理论基础归纳出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太阳经证中 共设立了16个处方,其中 8 个处方治疗太 阳中风(表虚); 8 个处方治疗太阳伤寒 (表实)。
张仲景抓住太阳中风(表虚)证发热、恶 寒、有汗的主症设立了“桂枝汤”为主方, 8 个治疗表虚的处方均是在“桂枝汤”基础上衍 生而来。同样抓住太阳伤寒(表实)证发热、 恶寒、无汗的主症设立了“麻黄汤”为主方, 8 个治疗表实的处方均是在“麻黄汤”基础上 衍生而来 。
2. 石学敏院士将“醒脑开窍”针刺法配伍 腧穴操作进行量学规范。为此,开展了大量临 床研究和基础实验逐一确定了腧穴位置、进针 深度、针刺方向、施术手法、施术时间、针刺 效应及针刺最佳间隔时间等。使“醒脑开窍” 针刺法日趋规范化、剂量化、科学化。
五、“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组成与操作
1. 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 疏通经络
笔者认为“辨证论治”诊疗模式示意图
⑵中医证与症的不同 处方患侧合谷(LI 4,手阳明大肠经) 患侧上八邪(EXUE 9,经外奇穴)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 ppt课件
一、“醒脑开窍”针刺法的设立, 还中医诊断学的全貌
1. 中医院校和中医临床均强调中医 “ 辨证施治 ” ,辨证施治确实是中医宝库 中的奇葩,很多疾病在辨证施治的指导下获 得良好的疗效。因此,近年来现代医学也提
出 “ 个体化医疗 ” 的观点来修整自身的医
学理论。但是,单纯的“辨证施治”也存在
其临床中的缺陷。临床重复性差;不利于总
⑴ 处方:
主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人(督脉)、三阴交(足太阴脾 经)。 辅穴:极泉(手少阴心经)、尺泽(手太阴肺经)、委中(足太 阳膀胱经)。 配穴:手指握固加合谷透三间;吞咽障碍(缺血性球麻痹和假延
髓麻痹)加风池、完骨、翳风;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
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⑵ 操作方法
气”。
3. 中风病病机中“神”的定位。明代· 李时 珍曰:“脑为元神之府”。元者,起始也。说 明:古人已经认识到脑与神的关系密切。中风 病从现代医学角度已经确定为:脑神经细胞迟 发性坏死所造成的病症。因此,中风病病机中 “神”是“元神”、“脑神”。石学敏院士在 治疗中风病的主要治法中直接定位为:“醒脑 开窍”。
1. 中医的“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
义之“神”,仅指思维、意识、精神状态、
认知能力等;广义之“神”,则泛指一切生
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同时,广义之“神”, 也主宰一切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
2. 石学敏院士确定的中风病基本病机
“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中之“神”,即
为广义之“神”,因此,中风病无论有无
神志障碍均可视为“窍闭神匿、神不导
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充分体现了辩病
与辨证相结合的整体诊疗观。因此,张仲
景应该是中医诊断学的范例。
⑵ 中医证与症的不同。中医的证是指证 侯群,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病;中医的症是指 症状。因此,中医诊断学应该是辩病与辨证 相结合的整体诊疗观。
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PPT课件
(四) 结
果
诊断标准:严格统一。
疗效评定标准:爱丁堡斯 堪的纳维亚疗效评定标准。
表 1
总例数 痊愈(%)
9005例中风病人疗效分析
显效(%) 好转(%) 无效(%) 死亡(%) 总有效率(%)
9005
5337
2085
1453
40
90
8875
(59.27)
(23.15)
(16.14)
(0.44)
(1.0)
系天津市“八五”攻关子课题,获1992年度天津市科技进 步三等奖。
1.目的:从形态学角度观察针刺作用。
a.对脑组织缺血的影响。 b.对缺血后亚细胞结构的影响。 c.对缺血后RNA损伤的影响。 2.动物模型: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大鼠。 3.结果: a.缺血改善:脑组织内可见多而充盈的代偿血管,脑缺 血得到明 显改善。 b.亚细胞改善:对照组线粒体、内质网肿胀,胞核内异 染质增多,针刺后 上述改变较轻。 c.RNA量: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RNA的量明显增多。
(十一) 针刺对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白鼠(SAMP/10)行为学及细胞凋亡相关因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98.56)
表 2
病种 脑出血 例数 3077 痊愈(%) 1755 显效(%) 811
病种与疗效
好转(%) 464 无效(%) 11 死亡(%) 36 总有效率(%) 3030
(57.04)
脑梗塞 5928 3582 (60.42)
(26.36)
1274 (21.49)
(15.08)
989 (16.68)
(64.68) (19.39) (14.40) (1.15)
表1、2、3表明:醒脑开窍针刺法不论对脑出血、脑梗塞、缺血性球 麻痹的治疗同样有效,且总效率均高达98%以上。
醒脑开窍法在中风中的应用.ppt
➢ 置2%TTC溶液中,37℃水浴箱恒温孵育30min; ➢ 置10%甲醛中固定24后,数码相机拍照,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测
量梗死灶面积,以梗死灶体积占全脑体积的百分率进行统计分 析。
结果:
组别
n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对脑梗死体积%
假手术组 6 0
0
模型组 7 3.71±0.49
18.08±6.51
麝冰组 7 2.14±0.6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0400580)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编号:2004B33001014)
实验研究
一:麝香配伍冰片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疗效观察
➢ 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体积; ➢ 脑组织含水量、BBB通透性; ➢ 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
二:麝香配伍冰片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分子机制研究
实验四 麝香配伍冰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 神经元超微结构影响
观察指标:
➢ 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 ➢ 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变化
1、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
假手术组
模型组
麝香配伍冰片组
神经细胞双层核膜 清晰易辨,核较大,核内 染色质无凝聚现象, 胞质内可见较多的 内质网及核旁可见线 粒体, 线粒体形态正常
△ 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实验五 麝香配伍冰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 水通道蛋白4(AQP-4)mRNA表达影响
➢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Taqman探针法)定量检测 AQP-4 mRNA的表达
1、Taqman探针、引物设计与合成 2、大鼠脑组织总RNA抽提 3、RT-PCR反应 4、PCR扩增 5、AQP-4 pMD 18-T载体的构建及标准品的制备 6、标准曲线的建立 7、Real Time PCR反应
量梗死灶面积,以梗死灶体积占全脑体积的百分率进行统计分 析。
结果:
组别
n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对脑梗死体积%
假手术组 6 0
0
模型组 7 3.71±0.49
18.08±6.51
麝冰组 7 2.14±0.6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0400580)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编号:2004B33001014)
实验研究
一:麝香配伍冰片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疗效观察
➢ 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体积; ➢ 脑组织含水量、BBB通透性; ➢ 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
二:麝香配伍冰片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分子机制研究
实验四 麝香配伍冰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 神经元超微结构影响
观察指标:
➢ 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 ➢ 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变化
1、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
假手术组
模型组
麝香配伍冰片组
神经细胞双层核膜 清晰易辨,核较大,核内 染色质无凝聚现象, 胞质内可见较多的 内质网及核旁可见线 粒体, 线粒体形态正常
△ 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实验五 麝香配伍冰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 水通道蛋白4(AQP-4)mRNA表达影响
➢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Taqman探针法)定量检测 AQP-4 mRNA的表达
1、Taqman探针、引物设计与合成 2、大鼠脑组织总RNA抽提 3、RT-PCR反应 4、PCR扩增 5、AQP-4 pMD 18-T载体的构建及标准品的制备 6、标准曲线的建立 7、Real Time PCR反应
醒脑开窍针法 PPT课件
醒脑开窍针法
南方医科大学 黄泳教授
简介
是一种治疗中风病的独特针法 是石学敏院士创立的
什么是中风病?
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 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 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 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中风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
偏盲
中风病 醒脑开窍针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认为所谓“独取阳 明”,是指对痿症中的部分病人采用 补益后天的治疗原则,而非单取阳明 经而言。据此,本法以阴经穴为主, 选用了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 尺泽、委中等阴经穴。
针刺操作上手法量学的特殊要求
所谓针刺手法应该包括进针方向、针刺深 度、具体手法种类的选择、施手法的时间、 留针时间的长短等诸多内容。其中的任一内 容操作不合理都会影响针刺的治疗效果。
人中穴:用雀啄手法。向鼻中隔方向斜刺 0.3~0.5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采 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针刺 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
三阴交:采用提插补法。针沿与胫骨后缘皮 肤呈现45°角方向斜向后刺入,深1~1.5寸, 行重插轻提之补法,以患者下肢连续抽动三 次为达到手法量学要求。
“心窍”、“脑窍”等。
总之,醒脑开窍法 从字词含义理解,是 指通过针刺以复苏人 体脑窍及其连属组织 的受抑、受损、受挫 的功能,开发、恢复 其具有主宰传导、联 络和支配作用的治疗 方法。
针刺法则
醒脑开窍, 滋补肝肾为主, 疏通经络为辅
法则确定依据
中风病是由于长期起居失宜、情志不 调、饮食不节、劳逸无度而造成下焦肝 肾亏虚,阴阳失调,在此基础上,或有 积损正衰,或有阴虚阳亢,并进一步发 展至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成,从而确 立了“滋补肝肾”这一治则;
南方医科大学 黄泳教授
简介
是一种治疗中风病的独特针法 是石学敏院士创立的
什么是中风病?
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 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 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 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中风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
偏盲
中风病 醒脑开窍针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认为所谓“独取阳 明”,是指对痿症中的部分病人采用 补益后天的治疗原则,而非单取阳明 经而言。据此,本法以阴经穴为主, 选用了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 尺泽、委中等阴经穴。
针刺操作上手法量学的特殊要求
所谓针刺手法应该包括进针方向、针刺深 度、具体手法种类的选择、施手法的时间、 留针时间的长短等诸多内容。其中的任一内 容操作不合理都会影响针刺的治疗效果。
人中穴:用雀啄手法。向鼻中隔方向斜刺 0.3~0.5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采 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针刺 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
三阴交:采用提插补法。针沿与胫骨后缘皮 肤呈现45°角方向斜向后刺入,深1~1.5寸, 行重插轻提之补法,以患者下肢连续抽动三 次为达到手法量学要求。
“心窍”、“脑窍”等。
总之,醒脑开窍法 从字词含义理解,是 指通过针刺以复苏人 体脑窍及其连属组织 的受抑、受损、受挫 的功能,开发、恢复 其具有主宰传导、联 络和支配作用的治疗 方法。
针刺法则
醒脑开窍, 滋补肝肾为主, 疏通经络为辅
法则确定依据
中风病是由于长期起居失宜、情志不 调、饮食不节、劳逸无度而造成下焦肝 肾亏虚,阴阳失调,在此基础上,或有 积损正衰,或有阴虚阳亢,并进一步发 展至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成,从而确 立了“滋补肝肾”这一治则;
醒脑开窍针法ppt课件
“心窍”、“脑窍”等。
1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4
“脑”中医学所论述的脑,是奇恒 之腑之一,是人体重要的脏腑结 构之一,其功能特点,概言之:
? 为“元神之府”:脑是贮纳人体 与生而来的神气的处所。
? 为“髓之海”
? 为“神明之府”
15
“开”有启闭、开发之意。
“窍”《内经》中窍为二义: ? 其一指“孔窍”而言。如口鼻、前后
阴等。 ? 其 二“ 通 路” 、 “ 关 口” 之 义。如
醒脑开窍针法
1
简介
?是一种治疗中风病的独特针法 ?是石学敏院士创立的
2
3
4
5
6
什么是中风病?
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 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 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 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7
中风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
?偏盲
8
9
10
中风病
醒脑开窍针法
11
主要内容
? 一、概论部分:了解醒脑开窍法的含义及 针法的特殊性
? 二、重点掌握穴位及针法 ? 三、熟悉针法在中风病证中的临床应用
12
一 概论
1、含义 2、针刺法则及其依据 3、针刺腧穴和手法的选择确定 4、醒法构成
13
含义
“醒”本意指睡眠状态的结束;与“睡” 相对,其引申义有: ?“清醒”:指思维意识的正常状态。 ?“苏醒”:指思维意识由昏愦、朦胧 逐渐转为清醒状态。 ?“复苏”:指曾经一度受抑、受损、 受挫的功能活动的重新恢复。
1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4
“脑”中医学所论述的脑,是奇恒 之腑之一,是人体重要的脏腑结 构之一,其功能特点,概言之:
? 为“元神之府”:脑是贮纳人体 与生而来的神气的处所。
? 为“髓之海”
? 为“神明之府”
15
“开”有启闭、开发之意。
“窍”《内经》中窍为二义: ? 其一指“孔窍”而言。如口鼻、前后
阴等。 ? 其 二“ 通 路” 、 “ 关 口” 之 义。如
醒脑开窍针法
1
简介
?是一种治疗中风病的独特针法 ?是石学敏院士创立的
2
3
4
5
6
什么是中风病?
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 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 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 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7
中风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
?偏盲
8
9
10
中风病
醒脑开窍针法
11
主要内容
? 一、概论部分:了解醒脑开窍法的含义及 针法的特殊性
? 二、重点掌握穴位及针法 ? 三、熟悉针法在中风病证中的临床应用
12
一 概论
1、含义 2、针刺法则及其依据 3、针刺腧穴和手法的选择确定 4、醒法构成
13
含义
“醒”本意指睡眠状态的结束;与“睡” 相对,其引申义有: ?“清醒”:指思维意识的正常状态。 ?“苏醒”:指思维意识由昏愦、朦胧 逐渐转为清醒状态。 ?“复苏”:指曾经一度受抑、受损、 受挫的功能活动的重新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国内外都首推卒中单元疗法 ,既指改善卒中患者的医疗管理模式,专为卒中 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 康复和健康教育、提高疗效的组织系统。
第一节
脑卒中发生后任何时期(包括:中风先兆、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只要没有系统地接受正规醒脑开窍针刺治
大醒脑/小醒脑+辅穴
脑卒中发生后任何时期(包括:中风先兆、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 恢复期和后遗症)。只要没有系统地接受正规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的患者, 开始治疗的前3天均必须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I。主穴之方I的醒 神开窍、通调元神的作用比主穴之方II作用强,3天以后如果患者意识障 碍尚未解除,主穴之方I应该继续应用;如果意识障碍解除,但主动运动 尚未出现,则主穴之方I和主穴之方II可以交替使用;如果意识障碍解除, 主动运动出现,仅是力量不足或精细动作差,可以用主穴之方II代替主穴 之方I。比较而言,主穴之方Ⅱ更多用于中风的恢复期、后遗症期及非器 质性的心悸、疼痛、遗尿、阳萎及遗精等证。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三阴交
印堂为经外奇穴,属于头面,位于督脉循行 线上,具有醒神清窍之功能。 中医认为人头形圆象天,上星穴居头上,如 星在天而得名,与百会穴同属督脉,百会穴 在头的巅顶部,是足三阳经、肝经、督脉等 多经之交会部位。督脉循行入脑,上巅与肝 经相会,且督脉与任脉相接与冲脉同出一源, 故针上星透百会可调阴阳,平肝熄风,填精 补髓,益气养血,醒神开窍。
极泉
根据极泉穴的解剖特点,醒脑开窍针刺法将其延经下移1~2寸, 避开腋毛,在肌肉丰厚的位置取穴。直刺1~1.5寸,施用提插 泻法,以上肢抽动3次为度。
委中
取仰卧位抬起患肢取穴,术者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术者 肘部顶住患肢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º,进针1~1.5
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
第二节 醒脑开窍针法操作
1
操作及手法量学
内关
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3分钟;
人中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 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三阴交
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05~1 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主方2——“小醒脑”
一、穴位组成: 主穴:上星、百会、印堂、双侧内关、
尺泽
取法应屈肘为内角120º,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 0.5~0.8寸,用提插泻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
外旋抽动3次为度。
我们认为脑卒中的关键性病理改变在于中风所致的 “窍闭神匿”。内关、人中、上星、百会、极泉、尺 泽、委中等穴可开窍醒神通络,补三阴交即可生髓醒 脑,又可滋水熄风,补泻兼施,则收到标本兼顾、相 得益彰之效。
主方1——“大醒脑”
一、穴位组成: 主穴:双侧内关、人中、三阴交
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具有养心 安神、通调气血之功。是治疗内脏疾病之常用穴,特别是治疗心、神 志疾患、消化道疾患的首选穴位。
人中穴为督脉、手足阴阳之交会穴.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达巅,故泻 人中可调督脉,开窍启闭,可健脑安神。是十三鬼穴之一,为治疗精神、 神志疾患的首选穴位。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石学敏-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
❖ 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近来我 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 顺序中居第1、2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 为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150万, 存活的患者人数600-700万。在脑血管疾病中, 中风即脑卒中占有很大比例。
主方2(“小醒脑”)
操作: 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 (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继之,选3寸 毫针由上星刺入,沿皮刺入百会穴后,针柄旋转 90°,转速20~160次分,行手法1分钟 其他主穴、副穴、配穴手法同主方1。
醒脑开窍针刺法辅穴 ❖腧穴组成:患肢极泉、患肢尺泽、患肢委中。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之交会,可补三阴,益脑 髓,调气血,安神志,统治足三阴经所主治的病证。
操作:
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 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 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 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再刺三阴交 ,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进针0.5 ~1寸,采用提插补法;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第一节
脑卒中发生后任何时期(包括:中风先兆、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只要没有系统地接受正规醒脑开窍针刺治
大醒脑/小醒脑+辅穴
脑卒中发生后任何时期(包括:中风先兆、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 恢复期和后遗症)。只要没有系统地接受正规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的患者, 开始治疗的前3天均必须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I。主穴之方I的醒 神开窍、通调元神的作用比主穴之方II作用强,3天以后如果患者意识障 碍尚未解除,主穴之方I应该继续应用;如果意识障碍解除,但主动运动 尚未出现,则主穴之方I和主穴之方II可以交替使用;如果意识障碍解除, 主动运动出现,仅是力量不足或精细动作差,可以用主穴之方II代替主穴 之方I。比较而言,主穴之方Ⅱ更多用于中风的恢复期、后遗症期及非器 质性的心悸、疼痛、遗尿、阳萎及遗精等证。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三阴交
印堂为经外奇穴,属于头面,位于督脉循行 线上,具有醒神清窍之功能。 中医认为人头形圆象天,上星穴居头上,如 星在天而得名,与百会穴同属督脉,百会穴 在头的巅顶部,是足三阳经、肝经、督脉等 多经之交会部位。督脉循行入脑,上巅与肝 经相会,且督脉与任脉相接与冲脉同出一源, 故针上星透百会可调阴阳,平肝熄风,填精 补髓,益气养血,醒神开窍。
极泉
根据极泉穴的解剖特点,醒脑开窍针刺法将其延经下移1~2寸, 避开腋毛,在肌肉丰厚的位置取穴。直刺1~1.5寸,施用提插 泻法,以上肢抽动3次为度。
委中
取仰卧位抬起患肢取穴,术者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术者 肘部顶住患肢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º,进针1~1.5
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
第二节 醒脑开窍针法操作
1
操作及手法量学
内关
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3分钟;
人中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 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三阴交
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05~1 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主方2——“小醒脑”
一、穴位组成: 主穴:上星、百会、印堂、双侧内关、
尺泽
取法应屈肘为内角120º,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 0.5~0.8寸,用提插泻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
外旋抽动3次为度。
我们认为脑卒中的关键性病理改变在于中风所致的 “窍闭神匿”。内关、人中、上星、百会、极泉、尺 泽、委中等穴可开窍醒神通络,补三阴交即可生髓醒 脑,又可滋水熄风,补泻兼施,则收到标本兼顾、相 得益彰之效。
主方1——“大醒脑”
一、穴位组成: 主穴:双侧内关、人中、三阴交
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具有养心 安神、通调气血之功。是治疗内脏疾病之常用穴,特别是治疗心、神 志疾患、消化道疾患的首选穴位。
人中穴为督脉、手足阴阳之交会穴.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达巅,故泻 人中可调督脉,开窍启闭,可健脑安神。是十三鬼穴之一,为治疗精神、 神志疾患的首选穴位。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石学敏-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
❖ 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近来我 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 顺序中居第1、2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 为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150万, 存活的患者人数600-700万。在脑血管疾病中, 中风即脑卒中占有很大比例。
主方2(“小醒脑”)
操作: 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 (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继之,选3寸 毫针由上星刺入,沿皮刺入百会穴后,针柄旋转 90°,转速20~160次分,行手法1分钟 其他主穴、副穴、配穴手法同主方1。
醒脑开窍针刺法辅穴 ❖腧穴组成:患肢极泉、患肢尺泽、患肢委中。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之交会,可补三阴,益脑 髓,调气血,安神志,统治足三阴经所主治的病证。
操作:
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 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 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 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再刺三阴交 ,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进针0.5 ~1寸,采用提插补法;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