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冲刺总复习教案:小说阅读1整体阅读
01 小说的整体阅读(课件)-文学类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整体阅读,第二步是带题阅读。 第一步整体阅读至关重要。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
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 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 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 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
点 集。
(有着 的“
的结构)
2022新高考Ⅰ卷
2021新高考I卷
《江上》
《石门阵》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客 7.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下列说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主
2022年新高考I卷
观 8. 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 题 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
要分析。(4分)
题
9. 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 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 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
1. 读懂文本是前提,继续训练、提高读文能力。 2.命题呈现综合性和灵活性,立足于对小说或散文基本要素的考查。 注重训练探究能力、推断能力,关注常规题型陌生化的表述方式。 3.题干设置情景化,反套路化,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 加强对题干准确解读,有序解答的能力训练。
2023高考备考策略
1.小说与散文并重。结合教材与高考真题健全小说、散文知识体系,做到 知识无死角,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 2.重视群文阅读与艺术鉴赏。分析小说散文,把握概要,会赏析艺术;读 专业的文学作品鉴赏评析文章,积累专业用语。 3.常规题与创新题并重。避免套路刷题,强调阅读的独特感受;强化创新 习题,会内嵌关键词,会联系文体知识解决情景问题,规范答案,努力答 案专业化。
名校新题(小说阅读 分析综合)-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原卷版)
一、(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周旋九水里德警官这几天精神高度紧张。
副局长在特别会议上说,新局长马上就到任。
新局长曾经是一个神探,破获过许多疑案大案,正因为这样,新局长也是一个行踪不定的人。
这是他这种神探的特点。
副局长声色俱厉,要求大家这几天务必谨慎小心,不能出现任何岔子,“否则当心饭碗!”屡获嘉奖的里德被派到这个混乱的小城最繁华的黄金街当巡警,要知道这是一个重大的责任,而且是一份不小的荣誉。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里德正在黄金街上巡视,突然一个怪异的红头发的男人出现在里德的视线里。
就在二人目光相对时,红头发转身就跑。
里德感到疑惑,急忙追了过去。
这个小个子没跑多远就被里德逮到了。
里德说:“先生,看来您要到警署吃午饭了。
”红头发耸了耸肩,表现出一种无奈。
红头发自称叫吉米,曾经是一名心理学硕士。
里德问道:“吉米先生,你见到我为什么跑?”吉米一脸冤枉:“警官,本国法律哪一条规定公民不准在街上跑步?”“可你是在见到我时才突然跑起来的。
”“就算是我见到你时才开始跑的,可是你看,这有什么问题吗?”里德听着吉米不怀好意的笑声十分气愤,但没有一点办法,只好把他放了。
第二天依旧阳光明媚,里德在黄金街上巡视时,脑中还残留着那个红头发不屑的表情,里德觉得深受侮辱。
突然,里德看到了一个红头发男人,那个小个子见到里德转身就跑。
里德犹豫了一下还是追了过去。
吉米又被带回了警署,询问的结果和昨天一样,里德只能又将吉米释放了。
他觉得吉米简直是个疯子。
里德咬着牙根冲着警署门口的一个穿灰色风衣的老人大声呵斥,他已经多次看到他看热闹时幸灾乐祸的嘲笑,就将在红头发那里受的气,一股脑撒向这个可恶的家伙。
灰风衣耸耸肩膀踱着步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德总是能看到那撮令人生厌的红头发,红头发也一如既往地“逃跑”。
每次里德都想,最好让那红头发被一辆飞驰的汽车撞倒。
现在的里德若是见不到红头发反倒觉着不正常了,甚至那个灰风衣不怀好意的嘲笑也变得像每天明媚的阳光一样寻常。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都有哪些?语文是让学生学习和使用母语的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时无刻不在。
所以同学们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实践中体验和掌握使用语文的规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贝克特及荒诞派戏剧;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初步了解荒诞派戏剧的特征;3.结合以前学过的戏剧类课文,分析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4.通过了解世界现代文学创作的绚烂色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在上学期学过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了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和斗争。
课本节选了全剧的最后一场。
先写了朱丽叶殉情,然后写劳伦斯长老叙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的原因和经过,最终使两个仇家合解。
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语言简练,音韵和谐,蕴含着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然而,世界现代文学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荒诞派戏剧在巴黎戏剧舞台上的上演,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被打破了,贝克特等作家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
我们今天要学的《等待戈多》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剧情。
三、学生谈阅读过后的直接印象,尽量让学生寻找其与传统戏剧的不同之处。
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点:1.传统戏剧有完整的戏剧情节,有丰满突出的人物形象,有人物之间的性格或其他方面的冲突,“冲突即戏剧”;而荒诞派戏剧则几乎没有完整复杂的戏剧情节,没有完整的戏剧程式。
2.戏剧场面、舞台形象的不同。
荒诞派戏剧不关心是否具有现实生活的真实,强调象征意义。
3.戏剧语言与人物表演不同。
荒诞派戏剧采用了一种支离破碎的语言,表明对传统戏剧语言的反叛。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推荐阅读)第一篇: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小说阅读指导一、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二、小说三要素: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三、小说阅读的整体感知从线索、人物、情节、社会背景、主旨等角度整体感知。
四、小说的几个重要测试点及相关知识(一)人物形象分析相关知识:描写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侧面描写(正衬、反衬)方法指导: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抓住对人物的描写进行分析,通过外在揣测内心;关注人物的身份,影响人物的言行,决定人物的性格;结合人物活动的背景,理解人物。
(二)情节的作用相关知识:短篇小说的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头部分情节作用:1、开篇点题,引出下文;2、提供情节发展的环境;3、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情感基调;4、初步展示人物性格。
5、引发阅读兴趣。
中间部分情节作用:1、承上启下;2、插叙,对文章内容作适当补充,使结构更紧凑。
结尾部分情节作用:1、呼应前文(包括题目);2、丰富人物形象;3、深化作品主旨;4、出乎意料,令人回味(欧亨利式结尾)。
注意以以下几种结尾的作用:a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项链》b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如《孔乙己》c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如《聂小倩》d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冲刺总复习教案:散文阅读
课题第一课散文阅读●教学目标1. 提升学生阅读和分析现代散文的能力。
2. 让学生熟悉并掌握高考散文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和技巧。
●重点、难点1.掌握“句段作用”题、“表达特色”题、探究题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2.做题过程中如何规范答题、有效地组织语言,避免浅层化、片面化的问题。
●设计思想散文是生活中常见的发表看法、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文体,因而成为高中生必需要掌握一种文体,也因此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所以要充分重视散文阅读能力及解题技巧的提升。
1.不仅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也着眼于提升学生阅读鉴赏散文的能力。
2.精选历年来各省市高考题及高考模拟题中的典型题型进行有效训练。
3.抓住高中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合理编选,由浅入深,提升效率。
●教学资源全国各省市历届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中的散文阅读题。
●教学设计●课堂反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上善若水张笑天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
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
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而2 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
高考语文一轮冲刺总复习教案小说阅读整体阅读
第一课小说整体阅读●复习目标1. 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2. 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高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1. 小说三要素、小说的分类。
2. 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设计思想江苏卷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非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文本的针对性,对考生文本阅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考生的思维素养要求高,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面性、清晰性,突出围绕人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江苏卷对文本阅读的高要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
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作文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联等。
●教学资源《小说整体阅读》教学PPT●教学设计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一轮复习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小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通过小说的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拓宽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一轮复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小说阅读相关知识,并提升阅读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如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理解寓意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其对小说的评论和解读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选取几篇适合年龄段的小说作为教材。
2. 学生准备教材:每位学生准备一本选定的小说,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和讨论。
3. 教师准备讲义:编写一份讲义,包含有关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教学要点和课堂活动设计。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小说基本阅读技巧a. 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分享各自读过的小说,介绍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b. 教师梳理学生的意见和感受,引导他们总结出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例如如何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等。
c. 教师在黑板上总结学生的回答,形成小说阅读技巧的列表,供学生参考。
2. 小说阅读活动设计a. 学生独立阅读:在课前,学生根据分配的小说,独立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b.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围绕小说的主题或人物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问题引导,如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等。
c. 讲解和点评:每个小组代表将一轮讨论的成果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听讲和点评,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提供正确的答案或解读。
d. 写作练习: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小说,撰写一篇小说评论文章,展示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指导和范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教学反思和总结a.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提问学生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和不足,以及对小说阅读的理解和感受。
b.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指明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方向和提高的途径。
2017高中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小说
2017高中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小说篇一: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整体阅读及应考讲义第一单元小说阅读补上一课尺幅千里说生活,百态人物道世相——小说整体阅读及应考丈夫的账单[美国]马克·吐温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提前一星期预支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本小说虽文约而情节完整,想象空间广阔,请简要概括本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答案开端:“丈夫”花钱招聘了一位年轻的女打字员。
发展:“丈夫”喜欢上打字员,预付薪水,送花,共进晚餐。
高潮:婚外情暴露,向“夫人”“岳母”赔礼——买衣服送给他们,平息家庭危机。
结局:另聘一中年女打字员。
一、小说基础知识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
这三者共同服务于小说的主题。
在解答小说阅读的形象类、情节类、环境类题目时,往往最终都要归结到小说的主题上,所以,人们习惯上又把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称为“四要素”。
(一)人物形象1.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又称为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与生活原型相比,往往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2.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及其作用(1)正面描写①外貌(肖像)描写: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人物的语言要体现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
作用: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促进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 第1讲 整体把握
√
√
2020
全国Ⅱ卷
《书匠》 (节选)(葛亮)
书匠老董的 工匠精神
√
√
√
技巧 √ √ √
√
主题 √
关键能力
①信息获取能力;
√
②理解掌握能力; ③知识整合能力;
④研究探索能力;
⑤语言表达能力;
⑥人文思维能力;
⑦创新思维能力;
⑧审美鉴赏能力。
语文
第1讲 整体把握
语文
文体必备知识
一、小说分类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 活的文学体裁。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加上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 主题,共同构成小说四要素。 按篇幅分: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 按题材分:武侠小说,推理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讽刺小说,神怪小说,笔记 小说等。 按流派分:古典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 义小说,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
语文
[附]小说“文本特征”新考知识点 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 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在比对中相互映衬,使人物形象更 加具体丰满;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注重直观,浪漫主义注重想象;现实主义注重如实,浪漫主义注重夸张;现实主 义注重实际,浪漫主义注重理想;现实主义注重现在,浪漫主义注重未来。 3.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和“虚构” “历史”指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 运进行臆造和歪曲。“虚构”指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 满,并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合理安排“历史”和“虚构”, 可以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 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
2017高考一轮复习小说教案(配套)1
14.散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考试大纲》对小说阅读的要求2.掌握并运用小说阅读知识解决问题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并运用小说阅读知识解决问题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故事情节的把握。
1、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概括小说的情节,可以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怎样”的格式加以概括;有时次要成分可以省略,但一般需保留“何人+做何事+何结果”三个主要要素。
分析鉴赏某个情节的作用:主要从该情节对人物形象、主题、其它情节、构思的作用等方面入手。
(一)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来看。
一定的情节能够表现一定的人物形象。
(二)从对其它情节、构思上来看在开头的故事情节可以起到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中间可能有过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在结尾有可能交待故事的结局、照应上文、构思精巧(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等作用。
从对小说的主题方面来考查,情节是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
(二)人物形象的揣摩1、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注意瑕不掩瑜和明贬实褒以及性格发展变化中的前后矛盾、丰富。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1、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专题一整体阅读技巧讲解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之小说阅读总复习
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 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 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 “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 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
读文示范
3.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何效果?(4分) 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 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读文示范
4.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 析。(6分)
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 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 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 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 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愿望。
“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 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
“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 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 子店,在太行山那边。” “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 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 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 “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 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 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 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优秀PPT课件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2.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叙述和描写、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 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因此,阅读小说必须理解小说的主题。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 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 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 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 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读文示范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真题文本】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案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等。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心理活动。
3. 探讨情节的发展与人物心理变化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选取一部适合高中生阅读的短篇小说,如鲁迅的《祝福》、莫泊桑的《项链》等,围绕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播放与小说主题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引入新课做铺垫。
2. 快速阅读: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故事大意,对小说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3. 细读课文:指导学生细读课文,重点关注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每组针对一个主要人物,探讨其心理活动和性格发展,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情节的推进。
5. 情节梳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明确故事的起承转合,理解情节与人物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
6. 主题探究: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意义,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
7. 拓展延伸: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类似事件,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以及对人物心理和情节发展的思考。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评价方式】-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其参与程度。
- 读后感质量:通过学生的读后感来评价其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合作精神。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之小说阅读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之小说阅读一、考点解读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一定分量,在备考复习中,同样不可忽视。
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 (即“微型小说”)。
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二、知识链接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三要素指生动地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一)人物形象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
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他物来衬托该人物。
1.人称选用的作用(1)第一人称: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小说的可信度、真实感。
(2)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自然亲切,便于情感交流,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3)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口吻叙述,可使小说张弛自由,便于多角度塑造人物,表达感情。
2.人物描写的角度(1)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等。
(2)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3.人物描写的作用(1)外貌、动作描写: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描摹人物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细节。
人物塑造方面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他人或景的烘托。
「精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1 小说阅读(教学案)
专题3.1 小说阅读1.小说选材,古今中外均有,中国小说以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外国小说以欧美名家作品为主。
体裁上,以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为主体。
2.从命题角度看,热点有“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探究等考点。
一、小说的文体特征及三要素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说应考阅读的特点及步骤1.应考阅读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整体阅读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高考小说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高考小说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引言:高考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小说作为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高考小说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高考小说的基本知识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高考小说的基本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他们的作文及高考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高考小说的基本知识点:- 高考小说的类型与流派;- 高考小说的作者及代表作;- 高考小说的故事情节梗概、主题、结构等。
(2)高考小说的阅读与分析:- 高考小说的细节理解;- 高考小说的主题分析;- 高考小说的人物形象描写;- 高考小说的语言表达等。
(3)高考小说的写作要求与技巧:- 高考小说的写作类型与题材选择;- 高考小说作文的结构与批判性思考;- 高考小说作文的语言表达与修辞运用。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高考小说的基本知识点,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高考小说的背景、作者、故事情节及主题等内容。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解读高考小说的文本细节、主题等,培养他们的分析思考能力。
(3)阅读实践: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高考小说,并要求他们撰写读后感、批评性评论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学习高考小说的基本知识点。
(1)通过讲授的方式介绍高考小说的类型与流派,以及相关的代表作品和作者。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深入探讨高考小说的故事情节、主题等内容。
2. 阅读与分析高考小说。
(1)选取几部经典的高考小说,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并分析其中的细节、主题、人物形象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高考小说的讨论与分析,形成小组报告。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赏析艺术技巧
对点题型
1.参照下面知识,分析本文叙述视角的特点和好处。
答案 本文叙述视角富有变化。 文章一开始采用内视角的方式,即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而且叙述的是与“我” 相隔50多年的赵一曼的故事,故带有跨时空的特点。正因如此,“我”只能依靠现有 历史文字资料进行揣摩悬想。而叙述赵一曼在医院中策反的故事采用了全知视角的方 式。在探访烈士陵园时又回到了内视角的方式。结尾写赵一曼的遗书,则采用了外视 角的方式。 使用内视角,便于增加叙事的真实性,增加感情的强烈性与意识的活动性。使用全知 视角,可以突破内视角的限制,客观、全方位地叙述赵一曼的故事。使用外视角,既 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显示出作者更加深沉理性的思考和审视。多种视角交替运用, 既增强了叙事的灵活性与艺术性,又多层面、立体地表现出赵一曼集英雄、文人、智
对点题型
2.文章在叙述赵一曼的故事时使用了插叙和补叙,请指出来,并分别说明其好处。 答案 插叙在文中有两处: 第一处:在叙述赵一曼被关在医院单独房间时插入了日本警察对她的审讯情况。第二 处:在叙述赵一曼从医院逃走时插入了她成功策反看守董宪勋和女护士韩勇义一事。 两处插叙,充分表现了赵一曼的英勇不屈,以及她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智慧,舒缓了文 章的情节进程,使叙事跌宕起伏。 补叙是指结尾补叙历史,引用文献档案(赵一曼的遗书内容)。这段补叙,有力地表现 了赵一曼浓浓的母爱和舍己抗日的民族大义,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收到了无声胜有 声的艺术效果。
赏析艺术技巧
大一轮复习讲义 文学类阅读 • 小说阅读
掌握关键能力(一) 赏析叙事艺术 掌握关键能力(二) 赏析描写艺术 掌握关键能力(三) 赏析语言艺术
掌握关键能力(一)
赏析叙事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冲刺总复习教案:小说阅读1整体阅读第一课小说整体阅读●复习目标1. 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2. 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高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1. 小说三要素、小说的分类。
2. 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设计思想江苏卷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非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文本的针对性,对考生文本阅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考生的思维素养要求高,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面性、清晰性,突出围绕人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江苏卷对文本阅读的高要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
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作文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联等。
●教学资源《小说整体阅读》教学PPT●教学设计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2.小说的分类(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高考选小说文本,主要以长篇节选和小小说(微型小说)为主。
二、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点拨(一)读懂,才能做题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
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
编者认为,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小说,要用细读的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二)考场阅读要求: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它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1.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
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2.初步认识人物形象通过情节的发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他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他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他的性格特点。
3.初步概括小说主题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上。
且不说小说主题本身具有多义性、复杂性、模糊性,单就文本本身的表现,它不像散文主题,作者可以在文中以直接议论、抒情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小说中,作者不能直接告诉读者写作意图,至多可以借侧面告诉,其主题只能靠读者自己借助情节、人物等感悟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概括小说主题的具体方法有:(1)从题材内容看主题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来传达怎样的感情,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的。
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眼,可以把握其主题方向。
具体需“二抓”:①抓标题。
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
②抓主要事件。
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其中,把握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确定了小说的主题方向。
如《面包》一文中“偷吃面包”“多分面包”等事件就表现了主题。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浓墨重彩皆泼洒在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
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
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
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
如林冲的性格转变就暗示了主题。
①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
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主要人物的性格走向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关联着。
②寻找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
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很明显地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倾向性,蕴涵着作品主题的重要信息。
如《第9车厢》中“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这一句评价已经蕴涵了作品的主题。
③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人物,这都和表现主题有关联。
如《面包》一文中对二人是夫妻关系的交代,就暗示了“理解、宽容”的主题。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小说的某些典型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通过分析典型情节的阶段性意义、所涉及的人物关系、人物的心理状况等等,可以领悟情节的主题内涵。
(4)从环境看对主题的暗示环境描写最终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
具体需要“一分一抓”:①分析环境的特点。
小说中的环境为小说的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怎样的环境生成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性格决定人物怎样的命运,而小说人物的命运蕴涵作品的主题。
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题。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的命运。
②抓背景介绍。
小说中故事的发生离不开它的社会土壤,把故事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抓背景时要关注文章后的注释和写作时间等。
如《面包》一文后面的注释中说本文写的是“二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题小说主题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
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训练(一)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
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
其特点有:(1)篇幅短小,(2)立意奇特,(3)选材小中见大,(4)情节完整,(5)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梨花箱李德霞奶奶上山挖野菜,回来时滚了坡,两条腿就不能动了。
父亲把奶奶背到金先生家,金先生看过后说:“人上了岁数不经摔,回家慢慢调养吧。
调养得好,兴许能送个屎尿。
”奶奶的腿,被金先生判了死刑。
父亲又把奶奶背回家。
奶奶原来住西屋,父亲的腿还没迈上台阶,背上的奶奶就喊:“雷劈的,西屋照不了多少日头,你想让我早点死啊!我住北屋!”父亲看看母亲,母亲说:“就依娘。
”北屋是倒炕,离窗户远,奶奶说:“给我弄张床,我睡窗口那边。
”父亲和母亲“吭哧吭哧”从下房挪来那张老式木头床,摆在窗口前,铺好被褥,扶奶奶躺下去。
奶奶很满足,很惬意的样子。
奶奶似乎把支使父亲做这做那当成了乐趣,刚躺一会儿,奶奶又说:“去,把我西屋那边的梨花箱搬过来。
”梨花箱是奶奶的陪嫁品,梨木做的,上面画着一朵朵梨花,煞是好看。
梨花箱里没啥值钱的东西,全是奶奶打了补丁、磨出毛边的旧衣裳。
破归破,旧归旧,可一件件洗得干净,叠得齐整。
父亲搬来梨花箱,放到奶奶够得着的地方,奶奶闭上眼安静地睡了。
吃饭了,父亲端来玉米糁子糊糊。
奶奶爱吃煮烂了的土豆块,父亲就多捞几块沉在碗底。
奶奶一看父亲手里的稀饭,脸一板叫:“雷劈的,你要饿死我吗?我不喝稀的,吃稠的……我吃玉米饽饽!”父亲不敢还嘴,赔着笑端走稀饭。
回到西屋,父亲一脸疑惑地对母亲说:“咱娘以前不是这个样子,咋就不讲理了?”母亲边做玉米饽饽边说:“昨天咱娘还活蹦乱跳的,一下子不能动了,换你,心里能好受?她不拿捏你拿捏谁?”母亲做好了玉米饽饽,父亲趁热给奶奶端过去。
父亲搁下碗,扶奶奶起来,拉条板凳坐在奶奶床边。
父亲想和奶奶好好说会儿话。
奶奶并不领情,瞪一眼父亲,凶巴巴地嚷:“我吃饭,你看着,你让我怎么往下咽?几年的私塾白念啦?”父亲灰了脸,急急地走开。
从此,父亲再给奶奶送玉米饽饽,搁下碗就走,他怕惹奶奶不高兴。
转眼,几天过去。
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对母亲说:“咱娘一顿两个玉米饽饽,一天吃两顿,咋越吃越没精神头了?”母亲说:“你快去请金先生来,可别憋出别的病来。
”金先生来了,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
金先生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眼神怪怪的。
金先生说:“老人是不能干活了,可不能亏了老人的肚子啊。
”父亲一把掀开锅盖,锅里是照见人影的玉米稀饭。
父亲涨红了脸说:“我娘不喝稀的,吃稠的,我们匀出玉米面给她做饽饽,一天两顿饭,一顿两个饽饽,够壮劳力的伙食了,咋就亏了肚子?”“那就好,那就好。
算我没说。
”金先生讪笑着,走出门去。
父亲瞅着金先生远去的背影,啐口唾沫说:“呸,医术不行,毛病不少。
”母亲说:“要不,你后天跟队长请个假,送咱娘去镇里看看,千万别耽搁了。
”第七天一早,父亲借来毛驴车,拴在大门口。
母亲刚好蒸出了玉米饽饽,父亲端着热气腾腾的饽饽走进北屋,进门就说:“娘,吃饭了,吃完饭我们带你去镇里瞧瞧。
”没人应。
父亲往里一看,手一抖,碗“啪”地碎在地上,两个玉米饽饽滚到当地……奶奶死了……村里人都说,奶奶活着刚强,死也刚强,硬是没拖累父亲母亲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