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河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
![河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07d65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4.png)
第57卷 第10期 广 东 蚕 业 V ol.57,No.10 2023年10月GUANGDONG CANYE Oct . 2023·145·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3.10.45河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周笑洒(中共开封市委党校 河南开封 475001)摘 要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全国各地纷纷发展乡村旅游,成效斐然。
文章阐述了近年来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存在的产品创新性、服务品质偏低、旅游支撑要素等问题,提出了增强乡村旅游产品创新性、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强化乡村旅游要素支撑等优化对策建议,以期为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优化对策;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F592.7;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10-145-03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旅游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1],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我国各地区都在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现已探索出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河南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河南省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全面推进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多措并举发展乡村旅游。
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促使乡村旅游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支撑力量,河南省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发布了《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2],旨在全面提高乡村旅游发展质量,以达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
1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1.1 顶层设计指引,找准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河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自然资源优势,如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的总面积达6.67万km 2,约占全省面积的四成,该区域内包括了12市,52县(区),637个乡镇,11 906个村庄,总人口超2 200万,人口集中,且拥有山水、森林、中药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2d4a3195f0e7cd1842536d1.png)
XXXX大学实习生科研训练中期检查表
(四)完成程度
通过在资料查找、实地考察、分析总结、成果推广这四个阶段的调查分析和总结,目前已完成前三阶段的任务,第四阶段正在进行。
(五)存在问题
在实地考察阶段,虽然已经深入群众展开调查,有针对性的开展考察,并获得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在实践中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但由于受访范围有限,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与信息准确率难以完全保证,所以缺乏一定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在分析总结阶段,虽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但不免会有分析总结得不到位之处,总结的全面性有待考究。
千年古佛今犹在浮丘胜迹有伟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浚县大!山正是如此。大!山上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北魏天宁寺、宋代天齐庙、元代观音岩等古建筑无不彰显着大!山的厚重历史,苍松翠柏处摩崖石刻遍布其间,唐代的《洪经纶题记》、明代王守仁的《登大!山诗》等摩崖石刻诉说着大!山丰富的人文情怀。其中,最具有历史价值的就是开凿于大!山东麓的浚县大佛。
大!山、浮丘山、古运河、古城墙犹如一幅幅历史长卷,赋予了浚县永久的文化魅力。浚县借势中国大运河申遗、河南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正在实施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等重大工程,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基地,努力将浚县这座蕴含千年厚重历史文化的历史名城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浚县大佛开凿于东晋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比四川乐山大佛早450多年,佛高22.29米,比洛阳卢舍那大佛高5.15米,所以,被专家称为“全国最早,北方最大”。浚县大佛作为佛教在中原地区传播发展的实物见证,在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大!山遥相呼应的浮丘山,山上有唐代开凿的千佛洞,内有浮雕造像1027尊,为石雕艺术珍品。碧霞宫位于浮丘山南端峰巅,坐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占地11160平方米,殿宇楼阁87间。碧霞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历时21年落成,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24c0dd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f.png)
1492014年9月下半月刊城市旅游规划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河南省作为经济大省和享誉国内外的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也把文化旅游产业放在突出位置,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抢抓中央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大好机遇,但目前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好说的多、好看的少”,开发项目遍地开花,缺少“眼球”项目的重点突破。
本文利用SWOT 分析法对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目的在于突出资源优势,满足发展文化旅游的迫切要求,以推动我省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文化旅游产业内涵“文化旅游产业”的提法在国外文献中很少见,Khalid 在他的工作论文中曾使用过该说法,但并没有对该词作出任何的界定。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旅游界虽然开始热衷于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但从研究成果看,我国学术界始终没有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概念、内容等有一个公认的、权威的 界定。
徐群、张春香观点基本一致,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从历史文化中留存下来并进入旅游市场的物质遗产及精神遗产,将文化旅游资源视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提供给旅游者,供旅游者游览、感受和体验,同时提供其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龚绍方将文化旅游产业概括为两大类——历史文化类旅游产业和社会文化类旅游 产业。
本文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是依托文化景观资源、文化风情资源、文化艺术资源,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为社会公众以及旅游者提供游览、欣赏、感受和体验文化旅游产品的一项产业。
通过对人类精神文明成果进行包装、加工、宣传、推介、利用,并加以市场化的运作来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SWTO 分析(一)河南文化旅游产业优势(Strength )分析1、旅游资源优势河南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占一半:即郑州、洛阳、开封、安阳;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馆藏文物占全国的八分之一,被誉为“天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及规划
![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及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578acd828ea81c759f5780c.png)
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及规划作者:李宁王俊晓刘岭来源:《商品与质量·消费视点》2013年第09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旅游行业前景分析知道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富省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华侨城的先进经营理念,为河南省的旅游业改革提出新的建议,为未来的旅游业改革方向提过建议。
关键字:河南省;旅游现状;改革建议前言:通过对我省的经济现状经行详细了解,再通过对”集团化经营”成功的典范——华侨城经行学习,运用对比分析,发现比较的方法,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策划了一条适合河南省的发展道路。
对现实具有巨大指导意义。
1998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今,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因此加快我省的旅游业改革刻不容缓。
且为实现”中原崛起”旅游富省,是我们必走的一条路。
一、前景良好的国际产业背景旅游业是世界第一大产业且旅游业是21世纪发展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世界国际旅游业的年均增长率2000~2010年为4.2%,2010~2020年为4.4%。
旅游业将成为21世纪发展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
二、蒸蒸日上的国内产业背景中国旅游业处于大发展时期,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的过渡。
在未来20年,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我们要抓住机遇,实现旅游富省。
三、河南旅游业天然优势河南旅游发展的优势河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1古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被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博物馆”。
且河南的人文旅游资源,不仅具有起源的古老性、遗存多样性,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2“根”文化旅游独具优势。
现代常见的100多个姓氏里70%起源于河南,在开展寻根谒祖等特色旅游方面独具优势。
○3自然景观优美。
旅游节庆活动也是一大特色。
○4旅游业发展交通便利。
便捷的交通条件为我们的旅游强省提供了有力保障。
河南非遗文旅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分析
![河南非遗文旅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5ef0d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b.png)
本文依托河南非遗文化,深入开发河南旅游市场,力 图为文旅融合的创意设计品牌提供思路。通过设计开发具 有河南特色的文旅融合产品,有助于提升地域文化形象, 也有助于省外和国外游客对于中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对 扩大景区的影响力有着显著的作用,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旅 游产业价值。将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文化服务、非遗产品、 知识产权三种属性与旅游产业创意产品设计进行融合,通 过新兴文化信息产业的传播,例如信息媒体的多元化宣传, 能够对河南文旅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产生强大的促进作用。 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河南文化品牌,是传承非遗产业的发 展之路。在保持非遗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客观性的同时, 还要尊重设计的创造性,不断充实多样性的文化内涵,让 河南一部分文化遗产可以再发展,一部分以活态文化的形 式被保护起来。
二、河南非遗文化产品的开发现状
通过对河南地域非遗文化产品设计创新的调研发现, 河南旅游文化底蕴深厚,但是旅游产品设计却与文化设计 相去甚远。虽然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是却没有一个鲜明 的区域形象,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河南境内旅游产品设计 生搬硬套,缺乏文化内涵和时尚性,产品表现为结构单一、 杂而不精,配套设施也不够合理,产品升级速度跟不上整 体行业发展,缺乏购买吸引力。
河南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铸就了本土化的民 统文化为依据,用色总数多达 100 多种,色彩艳丽,审美
44
创意 2021/06
价值较高。又如作为河南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汴绣,针 法严谨细腻、立体感较强,还有洛阳画塑、安阳彩画、陕 县剪纸、清丰麦秸画、淮阳泥狗狗、桐柏皮影等,因其具 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均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民间艺术创意研究组织 充分做好调查研究,合理建立民协组织。由政府组织 专家、学者对河南非遗产品进行普及,并深入民间,进行 抢救性质的普查与搜集和编纂工作,整理出相应的图片文 字,建立资源数据库。联合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师和学生共 同完成河南文创产品的研究与设计工作,通过高校与社会 公益性质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在保持河南非遗原有民间艺 术文化的基础上,为非遗传承提供新的文化环境,赋予新 的文化内涵。最终可将研究出的产品在区域内博物馆进行 销售,推动文化传承工程的建设。 (三)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文化品牌 河南非遗产业在提高文化内涵的同时,还需要打造魅 力非遗品牌。提高非遗产品的经营档次。例如河南开封朱 仙镇木版年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 可以使朱仙镇木版年画走出传统家庭作坊式作业,进入规 范化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塑造文旅创意产品形象,打造 文化精品,杜绝生产过剩、管理滞后的情况。又如河南洛 阳著名的唐三彩,本为河南工艺品的骄傲,但作为文化旅 游产品的流通在内容与形式上还需要进行创意改进。比如 将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或外部形象进行提炼,并与日常功能 性产品进行融合,秉持便于携带且具备审美特性的同时完 成再设计,使其更利于非遗文化的传达。 (四)河南文旅产品的标识性发展 旅游产品的特征化发展是形式上的创新,问题的关键 是如何形成具有市场扩张力与市场可容性的标识性新产品, 如何通过在原有非遗产品的基础上探究传统工艺技术,取 其精华融合现代产品设计进行重新设计、规划、组合。河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078e55627e21af45b307a8d1.png)
21 许 多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被异 族异地 民俗风情取而代之 .
如利用旅游小册子 、 告 、 像制品的方式 , 销方式,区域 广 声 展 合作和联合促销的方 式 , 际学术 交流 的方 式等进 行宣传 , 国 让更多 人了解 民俗风情旅游 资源 的价值 。
维普资讯
| l 科 技 2 0i 1期 女z , 0 7 ̄ t 0
学 术 研 讨
浅 谈 我 国 民 俗 旅 游 资 源 规 划 与 开 发
余 兵
( 南 信 阳 农业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 河
摘 要 我 国的5 个 民族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 文化 已成为旅 游发展的优势 资源 本 文对我 国民俗旅游资源进行探讨 分析 , 6 得 出只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护与 开发并行 ,才能发挥我 国民俗旅游资源的优势 ,保持我 国民俗 文化 的生命力和 独特价值 关键词 中国民俗 旅游资源 规划 开发
民俗 风情 、 民建 设筑于一园的文化旅游景区 ,占 l万平方米 。 居 地 8 村内建造 了中国各地少数 民族的2个村寨和2 多个景点 ,有生活 民 4 0
俗、 工艺制作 、民间绝技 、民俗服饰 、民族歌舞等 ,多角度地表现 了各民族人 民的生产 .生活和文化艺术 活动 。因而形成了一座露天 的动态的 民俗文化博物馆 。还有深圳 的 “ 锦绣 中华” ,昆明的 “ 云 南民族村”等。 1 利用传统及风俗 、节庆活动推 出民俗风情旅 游项 目 . 2 例如 ,云南西双版纳的泼水节 、 南石林的火把节 、大理的三 路 月街 节 、贵州的蜡 染艺术 节 、 尔滨的冰 雪节 、潍坊 的国际风 筝 哈 节 、内蒙的那达 慕大会 、洛阳牡 丹花会 、 北京的春节庙会以及少数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 SWOT 分析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 SWOT 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54dff3910ef12d2af9e7e1.png)
遗 产名录1 7 0 0 余项④; 同时, 各县( 区) 亦于近年陆续公布
从国际来看, 不少国家已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 了县( 区)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数据取得原因本文未 游开发的良好互动机制, 科学适度的旅游开发已成为非物 予统计) 。从类型来看, 河南省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第1 4卷 第 3期 2 0 1 4年 3月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NAL O F J I XI UN I VER S I TY
V o 1 .1 4 No . 3 Ma r . 2 01 4
文章 编号 : 1 6 7 2— 6 7 5 8 ( 2 0 1 4 ) 0 3~0 0 4 5— 4
质文化遗产保护 、 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河南省非 产种类繁多, 涵盖了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在保护、 传承、 发展非物质文化遗 名录中的所有 l 0 个类别( 见表 1 )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过程中进行了有益探索 , 但仍存在些许问题。本文运用 反映了河南独特的民俗传统、 生产生活方式等中原文化的 S WO T 分析法 , 探寻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优 历史变迁, 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极高的 势、 劣势、 机会和威胁, 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 旅游价值, 已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吸引物。河南省“ 十
保护制度, 现已建立省级 、 市级 、 县( 区)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动、 “ 薪火相传——河南省非遗保护成果展” 等文化遗产
2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氛围浓厚。
名录及项目 传承人保护体系。目 前, 河南已 有2 家企业入 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 已公布 5 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实验区, 2 0 个河南省非物质文 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 7 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 习所, 2 1 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 2 5个河南省非物
河南古都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发展研究
![河南古都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1cd1a1e7cd184254b3535ef.png)
中心 , 是华 夏文 明重要 的发 祥地 之一 , 文化 资源 非 常
丰富 。在我 国著 名 的“ 八 大古 都 ” 中, 河 南 就 占据 了 其 中的四个 , 即洛 阳、 开封、 安阳、 郑州 。古都 文 化是 中国历 史文化 在 特殊 时空 发 展 阶段 的产 物 , 是 中 国 文 化 的瑰宝 , 具有 稀缺性 和不 可再 生性 , 是高 品质 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2— 0 8
成汤 灭夏 而立 商 , 定 都 于南 毫 ( 商 丘南 ) , 西周成 王封
基金项 目: 河 南 省 政府 决 策 研 究课 题 ( 2 O 1 2 B 7 2 9 )
作者简介 : 李长秋 ( 1 9 6 8 -) , 女, 黑 龙 江双 城 人 , 教授 , 硕士, 主要 从 事 旅 游 规 划 、 旅 游 者 行 为 及 旅 游 教 育研 究 。
州 和开 封旅游 资 源 的整 合 ; 程 遂 营 提 出 了在 郑 汴 一 体 化 的背景下 , 明确 开 封城 市 定 位 , 重 塑 开 封形 象 ;
厚 的历 史文 化 积淀 , 极具 特 色 的民俗 风情 , 灿若 繁 星 的古建 筑 以及 秀丽 的北 方水 城风 景而 闻名 。安 阳是 国家级 历史 文 化名 城 , 公 元前 1 3 0 0年 盘庚 迁殷 在此
、
河 南 古 都 旅 游 资源 优 势 分 析
旅游 资 源 。河 南 的古 都 旅游 资源 非 常 丰 厚 , 而 河 南 旅游 却没 能充 分发 挥这一 优势 。
关 于河 南 的古 都 旅 游研 究 , 许 多 学者 从 不 同 的 角度 进行 了论 述 。沈 祖祥 、 林弈 言 对 八 大 古都 的文 化旅游 提 出 了发 展 战略 , 其 中谈 到 了河 南 的郑州 、 洛 阳、 开 封 和安 阳 ; 尹 得举 、 叶苹 提 出 了洛 阳建 设 历 史 文 化名 城 的发展 策略 [ 1 ; 孙刘 伟从 旅 游 线路 、 旅 游 产 品 的转型 、 旅游 营 销及 行 业 管 理 等方 面探 讨 了郑
新形势下河南省乡村旅游现状及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河南省乡村旅游现状及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9e7d6c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0.png)
新形势下河南省乡村旅游现状及发展研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新选择。
作为中国人口大省之一,河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新时代下乡村旅游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通过对河南省乡村旅游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的研究。
一、河南省乡村旅游现状1. 丰富的资源优势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如郑州、洛阳、开封等。
河南还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如太行山、黄河等,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河南省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乡村旅游景区的投入。
不少乡村景区建设了民宿、农家乐、乡村酒店等一系列设施,大大提高了游客的体验度。
3. 乡村旅游业态多样河南省乡村旅游业态丰富多样,涵盖了乡村体验游、生态游、农事观光等多种形式。
游客可以参与农耕体验、民俗文化展示、乡村美食品尝等活动,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与放松。
4.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一方面,乡村旅游景区间的差异化不明显,缺少独特的特色;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一些乡村景区存在着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1. 建设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景区为了提升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可以通过建设一些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景区来实现。
利用当地的文化历史资源和自然风光,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的投资,是提高乡村旅游质量和吸引力的关键。
政府可以加大对乡村旅游景区的扶持力度,提高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3. 挖掘乡村民俗文化资源河南省乡村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可以通过挖掘这些资源,举办一些有特色的乡村文化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比如举办农耕文化节、民俗艺术节等活动,让游客亲身感受河南乡村的魅力。
民俗文化视角下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_王曦
![民俗文化视角下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_王曦](https://img.taocdn.com/s3/m/6da8187bf46527d3240ce057.png)
364
四、结束语
在对我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足够认识的重要基础上,对我国 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有效地适度开发。运用合理可行的政策 制度引导各项旅游资源的开发,达到与时俱进的目标,促使我国的民 俗文化旅游资源能够突显特有的文化开发浅探-以德阳为例分析[J].网络财富, 2010(4):100-101. [2]盛竞凌.保靖县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8):1-4. [3]余晨.浅谈屏南民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东盟博 览,2011(5):50-51. [4]黄举凡.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形式探讨[J].艺术文化交 流,2012(5):172-173. 作者简介:王 曦(1985-),女,汉族,湖南邵东人,学历:硕 士学历,助教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一、引言
我国民俗文化蕴涵的内容多姿多彩,目前已经成为旅游资源开发 的重点发展资源[1]。民俗即为民间的风俗习惯,这是社会广大劳动人 民群众所开创传承的民间风俗文化生活,属于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基 础与构成部分。民俗文化是在民间开创的同时是在民间传承的,这是 一种世代相传形成风俗习惯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主要是指可以激起人们萌发旅游的主观意愿,吸引人们通过旅游活动 体验民俗风情生活。
迹,就直接失去旅游行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属性与社会环境[3]。
三、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策略
1.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重点所 在。在旅游行业产业的发展规划体系中,应当明确指出通过科学发展旅 游事业,能够更好地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使旅游行业能够发展 成为促进我国文化行业产业发展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发展战略, 这一项发展战略会给我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很好的政 策制度条件。政府各级部门应当通过设置有关政策制度体系,协调民俗 文化旅游资源的各个方面关系,完成保护开发、宣传、广告营销、旅游 接待、质量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管理工作。政府部门应当对民 俗文化旅游资源落实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全面系统的策划,从而能够制定 出适合我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系统政策。 2.培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人才 即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多彩,然而大多数民俗文化旅游 资源在没有进行开发之前已经受到严重的破坏,或者已经失去传承与 发扬,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对当地区域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展有效的 保护措施。对我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保护的过程中进行开发,在充 分利用资源的同时对其实施保护,实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 展目标。同时我国应当以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作为重心,以企业 培训机构作为辅助,加大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人才培养力度,为我国 民俗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4]。 3.加大宣传与营销力度 我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欣赏价 值,比如传统的武术文化、节庆文化等方面在国际社会上都有较高的 知名度,所以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宣传能够借助这方面的品牌效应逐步 扩大文化影响力,旅游部门应当加大宣传与营销力度,能够借助电 视、报纸等多方面的发布方式,提升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在旅游者心目 中的认识度。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研究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570b36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1.png)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互鉴,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龄偏大,传承困难;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商业化过程中的价值观念扭曲等问题。
加强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探索有效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也有助于加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推动文化传统的创新与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利用,推动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本研究旨在提高公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认识和重视,增强社会各界的参与度,促进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推动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1.3 研究意义河南省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传统技艺、民俗风情、传统表演等多种形式。
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不仅可以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也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提供重要支撑。
河南省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开发对策研究
![河南省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开发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11d10576c66137ee0619e9.png)
很多珍贵的资料 。第三 , 问卷调查法。在晨 、 晚炼 点 、 群众 体 久历史 的传统节 日, 这些 节 日不仅在 民间 广为 流传 , 且 日 而 育管理部 门和 民族传 统体育 教师 中 以及 城市 社 区和 乡镇 文 益受到海 内外 的青 睐 , 每一 个节 日中, 有独 特 的庆典方 在 都
丰厚 民俗体育旅游资源 。在 全 面构建 和谐 世界 的话语 背景 下, 探讨体验经济 时代 河南 民俗体育旅游 资源 开发的优势 和
“ 体验经济 ” 时代游客强调的是对文化 、 历史 、 生态环境 、 人文景观 、 自然景 观 、 体育运动 的体验 , 关注更多 的是参 与性 和融 人性 。 目前 , 游产业 已经 开始 从“ S ( S ni t 旅 3 ” 即 u l h 阳 g 光 ;a d ec Sn ybah沙滩 ; ew t Sa ae r海水 ) 向 “ N” N trl自 转 3 ( aua
河南节庆 中、 婚俗 中、 民间歌舞 与游艺活动 中的民俗 体 育活动 内容, 同构成 河 南民俗体 育旅 游资源 的 共 优势 , 为满足体验经济 时代游客 需求的独特 资源。探 讨河南民俗体育旅游 资源 的开发 对策 , 以为河 成 可 南旅游事业的发展 以及 经济振 兴提供 参考。 关键词 : 体 验经济 ;民俗体 育旅 游 ; 势;对策 优 中图分类号 : 8 0 G 0—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5 1 20 ) l 0 5 0 10 87 (0 8 0 一 0 9— 3 ’
河南是 中华 民族 的发祥 地之 一 , 远在 4 O 0 O年 前 的新石 进行统计处理 。 器时代 , 在河南这片土地上 , 出现了“ 李 岗文化 ” “ 就 裴 、 仰韶 文化 ” 龙 山文化 ” 和“ 。在 漫长的历史 长河 中 , 南在 中国 的 河
论河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河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2d9268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8.png)
论河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魏俊巧2014年1月下半月刊经济发展研究前在文化旅游发展中它更多地利用文化产业某些外在的、表象上的东西。
如文物古迹、历史遗迹、民俗表演、节庆、历史传说和其他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从而使游客获得审美体验。
文化旅游应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把这样的文化能够具体的用表现形式展现商业化、娱乐化、让游客能够接受具体的、形象的文化。
因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应该是一种深层次的创新融合。
这种融合要在目标指向、内涵构成、表现形式等方面保持一致。
在文化旅游中,只有这样的深层次的融合文化旅游,才可以让河南省的文化资源大省,发挥资源应有的优势。
(二)选择创新的文化形式,独树一帜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
文化旅游强调,文化是一种生活形态,对河南而言,底蕴深厚的中原文化是挖掘不尽的文化金矿,这也为河南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旅游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寻求创意的差异。
从文化创意的角度对历史遗迹等旅游产品进行重新打造,让沉寂的历史活起来,是激活市场和满足市场的重要一着。
充分发挥河南省丰厚文化资源优势,进行再创造,再包装,用现代的、创新的、商品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比如新郑黄帝故里连续8年成功举办的拜祖大典,让新郑市在春天有了秋天般的收获,据了解,在2013年拜祖大典期间的经贸洽谈活动中,新郑市共签订投资项目53个,总金额达476亿元。
电影《少林寺》是对少林武术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它为少林寺景区带来了经久不衰的滚滚客源。
(三)加强文化旅游中的体验感,提高可持续发展旅游的本质是追求身心健康和精神愉悦,如何将沉闷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者能体验参与的旅游项目,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体验的完美链接,从而提高河南文化旅游的附加值和影响力由于大力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实施精品战略,河南省已成功打造了中原古都文化游、华人寻根祭祖游、中原红色文化游、三国文化主题游、水浒文化游、黄河文化游、南水北调生态文化游、世界文化遗产游、功夫文化体验游等多个特色精品,成为河南旅游面向国内外推介的重点品牌,形成沿黄城市群的具有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特色的沿黄文化为主体,以豫北和豫南文化旅游产业区为两翼,以各地特色文化旅游区块为支撑,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区域性文化旅游产业产品发展新格局,这一发展态势的形成,使得文化体验游的发展处在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环境之中,带动河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河南人闲暇节日消费河南文化旅游的一种时尚的休闲形式。
河南发展文化旅游的对策研究
![河南发展文化旅游的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0347c0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a.png)
三、突出河南“根文化”优势,实行科技推动战略
“根文化”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指的是我们中原文化在 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的根源性;另一种指的是河南的姓氏 文化。
1、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 位。无论是人类记载的史前文明,还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 明肇造,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从“盘古开天”、“女娲造 人”、“三皇五帝”、“河图洛书”等神话传说,到早期的裴 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学文化,都发生在河南。夏、商、 周三代,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根源,同样发端于河南。作为东方 文明轴心时代标志的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也正是在研究总结 三代文明的基础上而生成于河南的。
依据河南丰富的中华始祖文化和姓氏祖根文化资源,进行 全方位整合,打造“记忆中原,老家河南”品牌,应在河南建 设面向全球华人的拜祖寻根旅游目的地。把淮阳太昊陵、新郑 黄帝故里、安阳二帝陵、商丘燧皇陵培育成全球华人拜祖圣 地。重点建设鹿邑、偃师、濮阳、淮阳、荥阳、卫辉、潢川、 固始等重要姓氏寻根旅游目的地。
六是积极开发现代文化旅游产品。河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 需要需要新型的旅游产品做补充,以完善旅游产品体现,增强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河南开发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的思路与对策》(项目编号SKL-2010-2754)研究成果。 128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城市旅游规划
河南发展文化旅游的对策研究
2014年8月下半月刊
贾晓雅
文化旅游作为一个概念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内外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对文化旅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本文 在综合国内外对文化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相关成功经验,针对河南省地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路和对策,以期 解决制约我省地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我省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河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河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1d7b056c85ec3a87c2c530.png)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 o enB s e a eId s y d r ui s Trd ut ns n r
21 0 1年 第 2 l期
河 南 民俗 文 化 旅 游 发 展 对 策研 究
朱 晓 翔
( 南科 技 学 院旅 游 管 理 系 , 南 新 乡 4 3 0 ) 河 河 5 0 3 摘 要 : 何 更 好 开 发 地 方 民 俗 文化 旅 游 , 关 系到 一 个 地 区旅 游 业 有 无 吸 引 力 , 无 地 方 特 色 和 民 族 特 色 的 重 要 问 如 是 有
题 , 对促 进 一 个旅 游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作 用 巨大 。 河 南悠 久 的 历 史 孕 育 了 丰 富 的 民 俗 文 化 资 源 , 力 发 展 河 南 的 民 俗 文 这 大
化 旅 游 将 对 河 南的 旅 游 业 发 展 有 着 较 大 的促 进 作 用 。首 先 分 析 了 河 南 民 俗 文 化 旅 游 的 发 展 现 状 , 讨 河 南 民 俗 文 化 旅 游 探 发 展 的 优 势 , 出 了一 些 发 展 河 南 民俗 文 化 旅 游 的 相 关 措 施 和 对 策 。 提 关键词 : 南 ; 河 民俗 文 化 旅 游 ; 策 对
中图分 类号 :2 F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1 2- 0 90 17 -1 8 2 1 ) 10 6 -2
1 河 南 民俗文 化旅 游 发展 优势
山 为 中 心 的 石 材 建 造 的 石 板 房 , 西 黄 土 高 原 上 的 窑 洞 民 豫
1 1 信 仰 、 时 节 日 与 庆 也 独 具 一 番 风 格 , 名 的 有 商 丘 的 春 节 文 朴 典 雅 、 工 精 致 细 腻 等 特 点 。 l 著 在 社 会 发 展 过 程 中 河 南 也 产 生 了 各 种 各 样 的 民 间 艺 化 庙 会 , 丰 的 马 街 书 会 , 山 的 中 岳 庙 会 等 。 河 南 是 中华 宝 嵩 最 又 河 , 民 民族 文 明 的发 祥 地 , 姓 氏宗 亲 祖 根 的 重 要 发 源 地 , 留 着 术 , 具 代 表 性 的 豫 剧 , 名 “ 南 梆 子 ” 民 间 曲 艺 、 间 舞 是 保 民 大量祖 祭文化 遗址 。如 商丘 的火 神 台、 口淮 阳的太 昊陵 、 蹈 、 间 传 说 与 歌 谣 等 。此 外 河 南 宝 丰 和 濮 阳 等 地 民 间 杂 周 新郑 的黄帝故 里等 。每年的黄 帝故 里拜 祖 大典 吸引 着大量 技艺 术也很 具有欣 赏性 。 1 5 体 育 娱 乐 民 俗 . 的 来 自世 界 各 地 的 炎 黄 子 孙 前 来 这 里 祭 拜 。 河南 民间舞 蹈 种类 多 , 有 典 型 的中 原特 色 。其 中包 具 1 2 礼 仪 、 饰 民 俗 . ’ 服 括狮 子舞 、 龙灯舞 、 船舞 、 旱 小车 舞 、 高跷 舞 、 头和 尚、 大 对花 河南 自古 以来 , 皆重礼仪 , 传统 的婚 丧嫁 娶 以及 现代 的 二 家庭礼 仪社会礼 仪都使 河南 的礼仪 风俗 在对 古代 礼 仪扬弃 鼓 、 鬼 扳跌等 。这些 民间传统 舞蹈丰 富 了 民间文 化生 活 , 的 基 础 上 推 陈 出 新 , 加 丰 富 多 彩 。 服 饰 载 礼 , 视 礼 仪 的 是 民俗 文 化 宝 库 中重 要 的 一 部 分 。 河 南 民 间 体 育 活 动 种 类 更 重 河 目前 少 地方 , 服饰 的讲究 也是不 言而 喻 , 南 是 中华 民族 古文化 繁多 , 南 民间体 育活动 主要有 武术 和太极 拳 两种 , 对 河 对 的 发 祥 地 之 一 , 河 南 服 饰 的 冠 巾 , 裳 , 袜 , 品 , 至 林武术 已经是 河 南形 象 的代 表 , 国 内外 游 客具 有 极 大 的 从 衣 鞋 饰 甚 陈 已经 成 为 河 南 的 一 个 著 名 文 化 儿 童 的 服 饰 , 各 地 传 统 的 婚 俗 中 都 穿 红 色 旗 袍 , 背 新 吸 引 力 。陈 家 沟 “ 式 太 极 ” 如 “ 品 牌 , 列 为 国家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被 娘 ” “ 亲 ” , 变 到 现 在 很 多 地 方 穿 西 方 婚 纱 , 是 举 行 ,抢 等 演 但 婚 礼 的方 式 还 是 我 们 传 统 的 方 式 , 没 有 改 变 , 们 的 礼 2 河 南 民 俗 文 化 旅 游 发 展 现 状 并 我 仪 , 饰 习俗 也 在 继 承 中 变 异 , 外 , 南 很 多 地 方 的 老 人 服 另 河 近年来 , 民俗文化旅 游发 展方 面取得 了较好 的效 果 。 在 习惯在端 午节 的时 候 缝装 着艾 叶和 香 粉等 的“ 袋 ” 让 自 香 , 首 先 是 河 南 建 设 了 一 些 民 俗 文 化 村 与 主 题 公 园 , 生 了 较 产 家 的 儿 童 戴 在 一 边 胳 膊 上 , 征 避 邪 吉 祥 等 , 发 展 和 体 现 大 的影 响 。其 中 民俗 村 的 代 表 是 海 明农 耕 民 俗 文 化 村 — — 象 其 都 可谓是 中国礼仪 和服饰 民俗 的一个缩影 。 坐 落 在 洛 阳栾 川 的 国 家 AAAA 景 区重 渡 沟 滴 翠 河 的 尽 头 , 13 生 产 、 食 、 住 民 俗 . 饮 居 完 美 展 现 了一 幅 二 十 世 纪 二 十 年 代 的 豫 西 山村 画 面 , 也 这 河 南 是 个 传 统 的 农 业 大 省 , 生 产 民 俗 主 要 是 农 业 生 是 全 国 唯 一 一 家 操 作 型 民 国 山 区 民 俗 文 化 景 区 。 民 俗 主 题 其 产 民 俗 , 业 民 俗 , 猎 民 俗 和 畜 养 业 民 俗 。各 地 农 作 物 的 公 园 的 成 功 代 表 为 开 封 的 清 明 上 河 园 。 清 明 上 河 园 是 以 张 林 渔 不 同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也 反 映 了他 们 不 同 的 饮 食 风 俗 , 南 是 择 端 的《 明 上 河 图 》 蓝 本 , 中 再 现 原 图 风 景 景 观 的 太 河 清 为 集 中 华 文 明 的 发 源 地 , 南 的 饮 食 文 化 理 所 当 然 折 射 了 中 国 型 宋 代 民 俗 风 情 游 乐 园 , 国 家 黄 河 旅 游 专 线 重 点 景 区 , 河 为 是 源 远流长 的文化发 展 , 南饮 食 品种 丰 富 , 河 风味 独特 。特色 国家首批 5 A级旅 游景 区 , 引 了大量 海 内外 游 客 , 吸 使该 主 的食 品 有 道 口烧 鸡 , 封 灌 汤 包 , 作 的 怀 山 药 , 遥 的 胡 题 公园也取 得 了 良好 的经 济效 益节 庆旅 游 的发展 。其 次开 开 焦 逍 辣 汤等 。享誉 省 内外 的开封 小吃 夜市 里 的风 味饮食 琳 琅满 发了很多具 有 民俗特征 的现代 节庆 , 洛 阳的牡 丹花 会 、 有 开 目 , 道 各 异 , 有 松 软 味 美 的 灌 汤 包 , 有 老 年 人 爱 吃 的 封 的 菊 花 花 会 、 州 的 国 际 少 林 武 术 节 、 郑 的 炎 黄 文 化 艺 味 既 也 郑 新 黄 闷鱼等 。九朝 古 都 洛 阳 的小 吃 同样 有 名 , 里 既有 菜 序 术节 、 商文化 节等活 动 , 以深厚 的文 化 内涵 大大 吸 引了 这 殷 都
民间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民间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0074562a98271fe910ef91d.png)
、
很少 感兴 趣 , 参加 祭祖 、 去 庙会 的游客 也多 是 中老年 人 和妇女 。这些 都反 映 出许多 民间 文化项 目存在着 客 源构成 比较单 一 、 客源相 对集 中 、 场结 构不平衡 市 等 问题 。在旅游 方 面 , 一些 好 的项 目的确很诱 人 , 但
破烂 不堪 的小饭 店 、 社 、 所 等建筑 遍布周 围和旅 旅 厕 游线上 , 处 是 游 客 随手 丢 弃 的废 物 , 至 尘 土 飞 到 甚 扬 , 当地源 远 流 长 的历 史 文 化极 不 相 称 。这些 都 与
收 稿 日期 : 0-7 4 2 6 - . 0 00
大大降 低 了旅 游 者 的情 趣 。 由于 文 化 商 品 种 类 太 少 , 次太低 , 档 粗制 滥 造 或 物 非所 值 等 原 因 , 使得 这 些 商 品销售 不畅 。总 之 , 一 切 都使 得 游 客 多样 化 这 的旅游 需求难 以满 足 。 ( ) 场运 作 的能力 不高 且经验 欠缺 二 市 由于缺乏 文化 市 场 运作 的能 力 和 经验 , 能 整 不 合 营销 , 而是把 文 化产 品及 其 开发 与 营 销 的其 他 要 素 割裂 开 , 只是把 营销 的几个 要 素简单 地罗 列 , 或 这 是 问题 产生 的根源 。
一
其 次 , 场需 求 明显不 足 。供 需矛 盾异 常突 出 , 市 文化产 品老化 、 技 含量 低 , 场 吸 引 力 不强 , 场 科 市 市 结 构单 一 , 场需求 明显 不足 。对 于 民间文化来 说 , 市 民间歌 舞 、 民间曲 艺 、 民间艺 术 等 曾让很 多人 向往 . 但 现在参 与者 和观 众往 往 是 一 些 中老 年 人 , 年轻人
民 间文化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中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及对 策
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94f8d3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5.png)
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研究引言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河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整合这些旅游资源,提高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品质,本文将进行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的研究和探讨。
1. 河南旅游资源概况1.1 历史文化遗产河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郑州黄河文化遗址、洛阳龙门石窟、开封龙亭风景区等。
这些遗址和景区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1.2 自然风光除了历史文化遗产,河南还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例如,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以其险峻的山势和古老的寺庙而闻名。
云台山则是一座以奇峰怪石和云海美景而著称的名山。
此外,河南还有丰富的湖泊、河流和森林资源,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1.3 民俗风情河南是中国的中原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
从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如豫剧和太极拳,到丰富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河南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河南还有许多特色的小吃和手工艺品,展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独特的风味。
2. 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的意义河南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分散、管理不统一等。
因此,整合河南的旅游资源具有以下意义:2.1 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通过整合河南的旅游资源,可以实现资源优势的互补和联动。
例如,可以将郑州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嵩山的自然风光相结合,打造既有历史文化体验又能欣赏美景的旅游线路。
这样可以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2.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通过整合河南的旅游资源,可以统一管理和规范旅游服务。
例如,可以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平台,提供准确完整的旅游信息和导览服务。
这样可以方便游客的旅行安排,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游客的满意度。
2.3 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整合河南的旅游资源,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旅游管理专业地方特色课程构建探研——以《河南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为例
![旅游管理专业地方特色课程构建探研——以《河南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c6e46b1fd0a79563c1e72bd.png)
《 河南旅游资源与开发》是笔者所开设的一 门地
方特色课程。多年来在对该课程的体系构建方面 , 笔
者颇费了一番心思 , 因而也就使该课程与同类课程相 比具有 了一定的特色。 ( 《 一) 河南旅游资源与开发》 的课程构建。 由于连
续几年承担《 河南旅游资源与开发》 课程 的教学工作 , 笔者不仅积累了大量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经验 , 而且 能够动态把握河南旅游开发的最新政策与现状。正因
化, 培养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 程的实践方式有课程内实践 、双休 日和节假 1实践 3 等, 实践内容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始终。实践平台主要
地, 文化资源厚重而深邃 , 如果只是泛泛而谈 , 很难把
握文化的精髓 , 而以专题形式讲授 , 由于既注重 了河 南旅游资源与开发的特色 , 又兼及类似资源开发现状
依托教育实习基地 , 在实践过程 中, 鼓励学生 自己设 计调查问卷 , 分析相关信息 , 撰写调查报告 , 得出调查
结论 。 同时, 根据情况及时予以现场指导。 如在新乡市
潞王陵景区便可 以就现场讲述古墓旅游资源的相关
知识 、 组织学生对景区旅游商品状况进行实地调查。 ( ) 二 讨论教学法。现代教育要求树立“ 以学生发 展为本” 的教学理念 , 教师与学生通过民主、 平等的讨 论式教学 , 可以启发学生思维 , 提高他们 的探究性学 习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为此 , 每个专题
旅游开发是其发展缓慢的根本所在。 而旅游文化的深 度开发需要极强的文化功底 和专业能力 , 但这方面的
及 山水文化等优势旅游资源内涵作深入挖掘。 第三部 分, 以政策为导向 , 以格局为构架 , 以洛 阳、 开封 、 安 阳、 、 阳、 郑州 南 焦作等各区域开发 卷 第1 6 期
试述河南庙会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述河南庙会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8f494e3a1c7aa00b52acbbd.png)
试述河南庙会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王海利来源:《大观》2016年第06期摘要:河南地处中原,庙会众多,资源丰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特色,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优势明显,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宣传不到位、庙会旅游产业体系不完善、庙会旅游期间管理存在漏洞等。
河南寻根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经济利益,文化意识淡薄以及特色单一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庙会旅游的发展中,我们应采取加大宣传力度、整合更新旅游产品和资源等对策,以利于其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河南;庙会旅游;旅游问题;解决对策作为文明的发祥地,河南拥有丰富多彩的古庙会群,如郑州的城隍庙会、淮阳太昊陵庙会、洛阳关林庙会、开封禹王台庙会等。
随着历史时间的延续,河南庙会呈现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极强的文化生命力。
当前,河南庙会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与喜爱,但是它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我们寻求解决此问题的相关对策。
本文拟围绕庙会旅游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展开具体论述。
一、河南庙会旅游存在的问题(一)庙会宣传不到位1.河南各庙会的宣传没有突出其独特性,无法让潜在的和现实的游客对这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产生旅游信息的共鸣。
游客可能在潜意识里认为各地庙会大同小异而不选择庙会作为旅游目的地。
2.媒体和网站宣传不够,尤其是缺乏专门的网络宣传。
河南各庙会宣传没有很好地发挥现代媒介的文化传播作用和推介作用。
(二)庙会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挖掘深度不够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分为基本层次、提升层次和专门层次三个层次。
基本层次是指最基本的旅游动机,即游览观光。
提升层次是指娱乐和购物需求。
专门层次包括各种各样的特殊旅游。
后两者可以提高旅游活动层次。
目前河南庙会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开发层次较低。
游览观光仍是庙会旅游的主要方式。
购物和娱乐旅游产品在不断增加,但是比例较小。
专题层次的旅游产品更是少之又少。
这已经与旅游者行为层次的不断提高和旅游者文化需求的扩大不相适应了。
河南特色民俗旅游的发展历程
![河南特色民俗旅游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88ce72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f.png)
河南特色民俗旅游的发展历程
马囡囝
【期刊名称】《河南建材》
【年(卷),期】2012(000)006
【总页数】1页(P140)
【作者】马囡囝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450000;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河南居住民俗旅游开发研究 [J], 雷俊霞
2.民俗旅游产品的现状和发展对策--以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旅游产品开发为例 [J], 张利丽
3.展示区域民俗旅游文化推举特色百佳县市——访2009(首届)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展示交易会暨中国民俗特色百佳县(市)推选活动执行主任宣春雷 [J], 耿国彪
4.河南省民俗旅游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与影响 [J], 李会宁
5.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俗旅游发展研究
——以河南省开封市余店村为例 [J], 张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作为文化旅游的一部分,民俗旅游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一种文化旅游形式,相对于普通的观光旅游而言,民俗旅游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旅游方式。
河南自古是我国的中原地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河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管理,需要了解现存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才有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提高。
一、河南民俗旅游资源开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资源特点
1.传承性强
深受中原文化熏淘的河南民俗自其产生后,为人们所承袭,具有相当的稳固性,许多民俗事象不因改朝换代或社会变革而立即中止,其间没有受到外来民俗文化的强烈冲击和替代。
例如西周时期在中原形成的婚仪“六礼”,逐步演化为“寻亲”、“合八字”、“订婚”、“换帖”、“传大启”、“下聘礼”、“抬嫁妆”、“完婚”、“闹房”、“回门”等固定婚俗,并延续至今。
朱仙镇的木板年画从宋代传承至今;春节期间的耍社火、豫西的剪纸、豫北的女红、豫南正月十五点灯盏等,都是从古至今一直在传承着、发展着。
2内容丰富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说过,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半在河南。
中原民俗文化在长期生产生活历史中形成许多习俗,并优化传承,集中体现在饮食、服饰、日常起居、生产活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等各个方面。
例如太吴陵庙会、洛阳花会、信阳茶叶节、马街书会、开封夜市等古代的民间节会至今不衰,开封的盘鼓和汴绣、朱仙镇木版年画、南阳玉雕、濮阳和周口的杂技等民间艺术享誉中外。
3影响广泛
河南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核心,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岁时风俗,如春节祭灶、守岁、吃饺子、拜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三月祭祖扫墓,五月端午节插艾叶,七月七观星,八月中秋赏月,九月重阳登高等等,大多起源于中原,并通行全国。
据考古发掘,中原地区早在两万年前就有了葬仪,至周代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丧葬礼仪,并成为中国重要的礼俗。
中原因其“中天下而立”,民俗文化广泛影响了周边地区乃至华夏和世界华人族群。
(二)开发现状
在河南,民俗文化资源丰厚,薄薄的一卷《清明上河图》,被全世界视为瑰
宝,根源在于其承载的厚重文化以及荡漾在其间的风土人情。
而曾点燃中华文明火种的中原大地,那绵延数千年的民俗风情、特产风物又岂是一纸《清明上河图》能完全涵盖的?“上自三皇五帝,下至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一位民俗专家这样描述河南民俗资源的博大精深。
据调查显示,洛阳河洛大鼓、宝丰马街书会等历代传承的民俗已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民族民间保护工程;古意盎然的淮阳太昊陵庙会、浚县正月庙会等在全国都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
但是除此之外,游客很少参观河南各类庙会、社火等民俗旅游项目,“包装粗糙、内容简单、产品雷同、缺乏参与性”等“软肋”制约了其发展,大同小异的秧歌、高跷、捏面人等表演形式缺乏新意,而一些游客真正想看的地道民俗节目如笑伞、马皮舞等却被“雪藏”,难得一见,更不用说观赏大型专业的表演队伍了。
(三)存在问题
1 观赏性差,分散独立
中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为体现真正的民俗内涵,多是些外在的表面现象,观赏性不强:再者河南民俗文化目前处于分散、独立的状态,存在地域限制,未形成多层次的民俗文化旅游圈,因此造成了资源重复开发的现象。
2 产品雷同、缺乏特色河南目前大多数已经开发的民俗产品具有单一观光型特征,而且产品雷同、内容简单、包装粗糙、缺少参与性。
例如:员外招亲、抛绣球;踩高跷,吐火,捏面人等,而真正代表河南民俗文化内涵的内容,未被开发利用,这样就阻碍了河南民俗旅游的发展。
3 挖掘深度不够,缺少民间精品
河南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但除少数民俗文化如:洛阳河洛大鼓、宝丰马街书会、淮阳太昊陵祭祖庙会和浚县的奶奶庙会在全国具有较广泛的影响力外,其他民俗精品不多,挖掘深度不够,许多珍贵的民俗文化未被整理成真正的精品。
4 “伪民俗”现象泛滥
“伪民俗”是指子虚乌有的民俗,即某些旅游企业或部门为了某种目的而任意编造、添加或随意拼凑、生搬硬套一些当地根本不存在的民俗风情。
例如一些封建迷信被假以文化之名成了景区买点;低俗、暴露的表演被掺入地方民俗演出等等。
5 部分民俗文化后继无人,濒临灭绝。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开放,很多民俗文化都出现了新的变化,特别是青年一代,受异域文化的影响,不愿意接受和发展民俗文化精华,使得一些民俗文化日渐萎缩,后继无人。
例如皮影、糖人等会制作的人很少,新乡的马皮舞目前仅有一人能够完整表演。
二、河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的策略
(一)深入研究各地民俗文化内涵,抓住民俗旅游资源的核心特色
随着旅游者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游览经历的不断增多,肤浅的、重复性的民俗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对知识探究的需求和体验旅游目的地不同风俗的需求了。
这就要求在设计民俗旅游产品的时候,要深入研究各地民俗文化的内涵以及差异性,将真正能够代表目的地风土民情的民俗旅游资源突出出来。
通过对民俗旅游资源差异性、特色性、可参与性、赏性等方面的评价,将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民俗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民俗旅游产品供应链。
(二)政府牵头,加强宣传
河南省的民俗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但是好资源如果没有好的宣传路径的话依然产生不了理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河南的旅游总体印象就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内容形式单一,很多人都不知道河南有什么好玩好看的,这就和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大有关系。
旅游宣传是一个地区形象的树立,往往是一个企业或一个景点很难做到的事情,这就需要政府牵头,整合各方面资源,多种宣传手段并用,打造全新的河南旅游形象。
(三)深入分析河南民俗旅游资源,多角度系列化打造河南民俗旅游产品
1 深入了解,客观评价各地区旅游资源
河南民俗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种类品级众多,如果盲目开发必然会出现杂乱无章,恶性竞争的后果。
应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分类,包括评价其社会价值、可参与性。
例如在豫西地区同样是民间节庆,很多人都知道宝丰马街书会、洛阳民俗文化庙会等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民俗产品,但是像舞钢水灯节、舞钢民间花社节、舞钢龙舟竞渡、陕县堂街赛马会这些地区性的民间活动知名度并不高。
再例如有些民俗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独一性,有些民俗产品则随处可见。
那么我们在开发旅游产品的时候应该是以知名度高,独一性强的产品为吸引游客的核心产品,将一些品位一般的次优性产品作为补充型产品,在整合的时候充分考虑时间与空间的因素,打造品种众多的品质高、内容丰富、层次性强、主题突出的民俗旅游产品组合。
2 从资源互补的角度出发,开发民俗旅游资源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旅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众多方面,每个环节都不是完全独立的,特别是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旅游者来说,旅游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享受和获取知识的过程,甚至是在旅游过程中的吃饭、走路都能成为了解旅游目的地风土民俗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把各地的民俗旅游资源内容进行细分后,可以从旅游者旅游体验过程的角度出发,将各种类型具有互补效益的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民俗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需求。
3 针对专业游客,打造专项民俗旅游产品
针对一些对某种民俗资源特别感兴趣的专业游客、学者、学生和一些受教育水平较高具有很强的求知欲的游客,我们可以通过整合各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打造一系列高品质的专项民俗旅游产品。
例如,针对戏曲爱好者,可以推出河南地方戏曲欣赏溯源游的旅游产品,将河南地方戏曲流派的发源地串联起来,和当地的戏曲表演单位结合,邀请戏曲表演大师,给旅游者打造丰盛的戏曲文化大餐。
再如,可联合各地的知名餐饮企业,名吃名点制作传人为游客打造美食体验之旅。
另外为了丰富游客的旅游活动,也可以将一些专项旅游产品整合到一起,例如针对青少年游客可以推出“品中原名吃,学华夏绝技”的专项旅游产品,将各地方美食资源和各地的民间工艺绝活制作结合在一起。
总之,要根据目标旅游者的需求特点来设计和组合专项旅游产品,才能推出受旅游者欢迎的民俗旅游产品。
三、总结
河南的民俗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中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只有发挥民俗旅游资源的优势,做大做强河南民俗旅游业,才能使河南民俗旅游业上到一个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