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度《中国经济史》结课论文

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及对明清经济的影响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030802

年级:2008

*名:***

学号:*********

*师:***

摘要文章根据客观的历史史实,结合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并将明清两朝海禁政策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两朝海禁政策的区别,从而引出了海禁对明清经济的影响,在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更替的时期,海禁政策带给明清政府的损失远远大于其收益。

关键词海禁政策抵御倭寇海上贸易闭关锁国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 (4)

(一)海禁政策的历史背景………………………… ..4 (二)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 ..5

二、海禁政策的实施过程……………………………… ..6

三、海禁政策对明清经济的主要影响…………………… ..7

(一)海禁政策对明朝经济的主要影响.................. ..7 (二)海禁政策对清朝经济的主要影响.................. ..8 四、海禁政策的现实意义... (8)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及对明清经济的主要影响

张福平

海禁政策自从元代开始就存在了,选这个题目的原因很简单,从明清的海禁政策的效果和弊端来分析目前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些问题。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明清时代正是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一个更替的阶段,所以这一阶段的海禁政策十分具有研究探讨的意义,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也有一个很好的警醒。本片论文主要根据一些历史记载的资料、前人的看法和自己思考来分析海禁政策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后对明清经济带来的主要影响,在《中国历代帝王》中阐述了自明朝开始直到清朝灭亡的海禁政策的一些历程,作者认为明朝海禁政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抵御倭寇,清朝是为了抵御西方列强的无理要求。海禁政策带来了影响则是一向繁荣的对外贸易冷淡下来,闭关锁国的最终结局只能是被淘汰。下面就具体的海禁政策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海禁政策的形成原因

在中国,1368年建立的明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东方最强大的国家。而同时,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遭遇到来自海上外来势力侵扰的封建王朝。明初对传统朝贡模式的继承和发展,正是建立在统治者的自信和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明朝将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内涵外延,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朝贡体制,以实现中国式的国际理想秩序。这是封建社会晚朝封建统治集权强化的趋势,与历朝久已形成的朝贡模式结合,产生的颇具特色的朝贡体制。在

这一体制的基础上,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制订的海外政策,以朝贡贸易政策为主,海禁政策为辅,体现了强化集权的君主意志。作为综合国力强盛的体现,明朝实行海外开放政策,不仅明初洪武年间大量遣使海外,而且永乐年间更大力开展积极主动的对外交往。负有王朝政治外交及贸易多重使命的郑和,率领庞大的宝船队,多次航行在印度洋上,为世界海洋世纪的到来,奏响了序曲。这一旨在扩大官方朝贡体制和贸易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是明初开放的海外政策成功的标志。伟大的航海壮举,显示了中国的威力,表明了中国是亚太一印度洋国际贸易圈秩序的有力维护者,在当时东亚、东南亚乃至印度洋的国际事务中起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在东亚、东南亚乃至印度洋的国际地位。近30年大规模的航海活动产生的重大后果,也即政策的反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

历史走过后是不会不留下印记的,大规模航海活动结束后,明朝海外政策进入了转折时期。下西洋给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带来的变迁,促使统治者总结经验教训,从明英宗到明孝宗,收缩的海外政策透露出一种转变的趋向,即由明初的政治为重心向经济为重心转移的趋向。这是与中国社会发展演进相适应的趋向。明孝宗时,丘浚上书提出发展海外贸易,说明开放民间社会海外贸易的呼声已由重臣反映到朝廷之中。明武宗初年,调整海外政策业已迈出了第一步。

时值明中叶,西方海外扩张的狂潮卷向东方,葡萄牙人捷足先登。明朝统治者面临国内私人海外贸易的汹涌之势,本已开始调整海外政策,也正在此时,遭遇到西方东来的新课题。与西方接触的第一个回合,遂使中国闭关政策出台于嘉靖初。此后,在日本海盗、中国海盗商人、葡萄牙海盗商人合成的“倭寇”问题上,明廷颇费周折,最终调兵遣将,平定了这场给东南沿海带来深重灾难的祸乱。乱源已息,明朝朝野内外在海外政策上取得共识,调整海外政策的条件已然具备,

势在必行。于是明廷大幅度调整海外政策,先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放海禁,允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继之,又从默许到承认葡萄牙人租居澳门,使澳门成为中外贸易的一大商埠,中外交往的一个窗口。几乎与此同时,在广州采用事实上废弃前期朝贡贸易政策的做法,变贡舶贸易为商舶贸易。隆庆初,“准贩东西二洋”和开放商舶来华贸易,以及对澳门政策的初步确定,共同构成明后期海外政策大幅度调整的重要内容。由此,明朝完成了海外政策以政治为重心到经济为重心的转移,开始了明朝海外贸易向中外民间社会开放的时期。这一政策实施几至明亡,仅在崇祯朝末年因外来因素侵扰出现过短暂反复。

需要说明的是,自西方东来后,中西关系上升为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而中西关系中,贸易最为重要。因此在考察海外政策时,我们也必须将海外贸易作为海外政策的重要指征。因此,明朝海外政策从政治意义的开放向经济意义的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明末时代演进潮流和需求孕育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契机,国内社会潜在的种种变革因素,海外西方的东来冲击,内外合力推动了明朝海外政策的转换完成。政策的调整,不应视为明朝政治腐败无能、失去控制的结果。观此前明朝政策的自发转换在明中叶已出现趋向,正德时已开始调整,西方的到来,才使政策发生了逆转;嘉靖朝调兵遣将,以戚继光等骁将取得了平定“倭乱”成功,其后不久发生“俺答封贡”,至此明朝基本解决了自明初以来一直困扰的“南倭北虏”问题;到万历初年,更有张居正的重大改革。因此,隆庆之初对海外政策的调整,虽然带有不少局限,却是明朝统治者顺应历史潮流做出的反应,是明朝自我调整、自我更新机制运作的结果。明朝海外政策的调整转换,有利于中国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向工商经济,有利于中国的海外贸易发展,对海外贸易的繁兴和中国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