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设备管理的目标与要求标准
设备管理岗工作计划及具体指标
一、工作目标1. 确保公司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利用率。
2. 优化设备管理体系,提高设备管理效率,降低设备维修成本。
3.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更新率。
4. 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一支专业、高效的设备管理团队。
二、具体工作内容及指标1. 设备检查与维护(1)每周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每月对设备进行一次重点检查,重点关注易损件、关键部件等。
(3)每季度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保养,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4)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
2. 设备维修与保养(1)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维修保养计划。
(3)维修保养工作完成率达到100%。
(4)设备维修成本控制在年度预算范围内。
3. 设备档案管理(1)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包括设备清单、技术参数、维修记录等。
(2)定期更新设备档案,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设备档案查询率达到100%。
4. 设备备品备件管理(1)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合理采购备品备件。
(2)建立备品备件库存管理制度,确保备品备件的充足供应。
(3)备品备件库存周转率达到90%以上。
5. 设备培训与考核(1)定期组织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设备操作技能和维修水平。
(2)建立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考核制度,确保设备管理人员具备相应资质。
(3)培训覆盖率达到100%,考核合格率达到90%。
6. 设备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定期开展设备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3)设备安全事件发生率控制在0.5%以下。
三、工作措施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管理岗位职责。
2. 加强设备管理人员培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3.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加强备品备件管理,确保备品备件的充足供应。
5. 加强设备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设备管理工作目标
设备管理工作目标设备管理是指对组织内所有设备的有效管理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设备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以提高组织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为了实现设备管理工作的目标,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
这包括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维护,设备维修保养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设备故障和维修记录的统计和分析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体系,可以及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修情况,为设备故障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设备管理工作需要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工作。
设备维修保养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可以减少设备故障率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同时,定期进行设备的保养和润滑,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
设备管理工作需要加强设备备件管理。
设备备件是设备维修保养的重要保障,对设备的维修和故障处理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建立设备备件库存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备件的采购和使用,可以确保设备维修保养的及时进行,避免因备件短缺而导致的设备故障延误和生产中断。
设备管理工作需要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设备管理人员是设备管理工作的关键力量,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设备管理工作的效果。
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可以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设备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做好设备备件管理,以及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生产效率,为组织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设备管理目标
设备管理目标设备管理是指对企业、组织或个人拥有的各种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以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寿命,降低设备维修和更换的成本。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使企业能够保持高效和可持续的生产运营。
首先,设备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性能。
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及时排除故障和隐患,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利用。
有效的设备管理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生产和服务的连续性。
其次,设备管理的目标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通过合理的设备维护计划和保养措施,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保养,及时更换或修复有损部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延长设备的寿命可以减少设备更换的频率和成本,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另外,设备管理的目标是降低设备维修和更换的成本。
通过有效的设备管理,及时进行设备维护和预防性检修,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降低设备维修的频率和成本。
合理的设备更新计划和设备评估,可以提前发现、淘汰和更换老化的设备,减少不必要的维修和更换费用。
此外,设备管理的目标还包括提高安全性和环境可持续性。
通过合理的设备管理,可以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减少事故和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合规的设备维护和保养措施,可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设备管理的目标还包括提高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维护记录和维修记录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并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为设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设备管理策略和决策,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性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修和更换的成本,提高安全性和环境可持续性,提高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只有达到这些目标,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员设备管理工作执行标准
全员设备管理工作执行标准1. 引言全员设备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对组织内部的各种设备的统一管理和维护。
本文档旨在确立全员设备管理工作的执行标准,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 设备管理责任全员设备管理是所有员工的责任,每个员工都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
具体责任如下:2.1 设备管理员的责任设备管理员是全员设备管理的负责人,他们应负责: - 设备的采购和报废 - 设备的清点和登记 - 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 设备的维修和更换2.2 员工的责任所有员工都应对所使用的设备负有责任,他们应: - 妥善使用设备,遵守设备的使用规范 - 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保养 - 发现设备故障及时报告设备管理员 - 离岗时关闭设备和电源,并保持工作区整洁3. 设备管理流程设备管理流程是全员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流程清晰且规范,可以确保设备的有效管理和维护。
以下是设备管理流程的主要步骤:3.1 设备采购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的第一步,采购流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 制定设备采购计划 - 执行设备采购流程,包括招标、评标、签订合同等 - 确保设备采购符合组织的财务预算3.2 设备清点和登记设备清点和登记是为了确保设备的数量和状态的准确记录,具体流程如下: -定期对设备进行清点,核对设备数量和状态 - 根据清点情况,及时更新设备登记表,确保设备信息的可靠性3.3 设备安装和调试设备安装和调试是将设备正常投入使用的重要步骤,具体流程如下: - 根据设备安装手册或相关规范,正确安装设备 - 进行设备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无异常情况3.4 设备维护和保养设备维护和保养是确保设备长时间稳定运行的关键,具体流程如下: -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进行设备维护 - 清洁设备,检查设备各部件的状态 - 根据设备维护日志,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问题3.5 设备维修和更换设备维修和更换是在设备故障或老化时进行的操作,具体流程如下: - 根据设备维护日志,判断设备的维修或更换需求 - 如需维修,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如需更换,以规范的流程和标准进行设备更换4. 监督和改进监督和改进是保证全员设备管理工作执行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 定期进行设备管理工作的评审和检查 - 根据评审和检查的结果,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和优化 - 设立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设备管理工作5. 总结全员设备管理工作的执行标准对于组织内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
设备管理及维护制度
设备管理及维护制度在当今的生产和运营环境中,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企业的高效生产和优质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设备管理及维护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一、设备管理的目标与原则1、目标设备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要确保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符合安全规范,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原则(1)预防为主:通过定期的检查、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将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2)全员参与:设备管理不仅仅是设备部门的责任,而是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从设备的使用者到管理人员,都应承担相应的设备管理职责。
(3)持续改进:不断总结设备管理和维护的经验教训,持续优化设备管理流程和制度。
二、设备的分类与编号1、分类根据设备的用途、性能、复杂程度等因素,将设备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
关键设备是指对生产和运营具有决定性影响,一旦故障会导致重大损失的设备;重要设备是指对生产和运营有较大影响,故障会造成一定损失的设备;一般设备是指对生产和运营影响较小的设备。
2、编号为了便于设备的管理和识别,对每台设备进行统一编号。
编号应具有唯一性和可追溯性,能够反映设备的类别、所属部门、购置时间等信息。
三、设备的购置与验收1、购置设备的购置应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和发展规划,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论证,选择性能可靠、价格合理、售后服务良好的设备供应商。
购置设备时,应签订详细的采购合同,明确设备的规格、型号、技术参数、质量标准、交货期、价格、付款方式、售后服务等条款。
2、验收设备到货后,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规格、型号、技术参数、随机附件、资料等是否与采购合同一致,设备的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设备的安装调试是否符合规范等。
验收合格后,应填写验收报告,并办理设备的入库手续。
全员设备管理工作的执行标准
全员设备管理工作的执行标准2. 设备购置流程:凡涉及设备购置需求,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经过审批通过后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采购,并进行登记备案。
3. 设备领用与归还:员工需要使用设备时,需提出领用申请,领用后需妥善保管,并在不再使用或调动部门时及时归还给设备管理部门。
4. 设备维护与保养:设备使用过程中,需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如清洁、设备检查等工作,责任人需按时完成并记录维护情况。
5. 设备报修流程:发现设备故障或损坏,员工需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报修,设备管理部门及时处理或安排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6. 设备报废处理: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或无法修复时,由设备管理部门将其进行报废处理,如进行破坏性处理或进行报废登记备案。
7. 设备使用规范:员工需按照公司规定使用设备,不得私自调整设置或擅自更换设备,确保设备正常使用和延长设备寿命。
8. 设备安全防护:员工需做好设备的安全防护工作,避免设备受到损坏或被盗。
9. 设备信息保密:员工需注意保护设备中的信息安全,不得私自泄露公司机密信息或私人隐私信息。
10. 违规处理:对于违反设备管理规定的行为,设备管理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停止使用设备等处罚措施。
以上为全员设备管理工作的执行标准,希望全体员工严格遵守,确保公司设备的安全和有效管理。
设备管理对于公司的正常运转和财产保护至关重要。
全员设备管理工作的执行标准不仅仅是一份文件,更是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和责任。
设备管理涉及到公司资产的使用、维护、保养、报废等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关部门和员工共同配合,以保障公司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首先,设备购置流程的规范执行是设备管理的基础。
针对各类设备的购置需求,相关部门需要提出明确的申请,说明需要购置的设备种类、数量、预算等详细信息,并经过领导或相关部门的审批通过。
只有通过审批的设备采购申请,设备管理部门才能进行采购,并将设备进行登记备案。
这样可以确保设备采购的依法合规性和真实性,避免浪费和滥用公司资金。
设备管理制度目标及措施
一、前言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科研等各项活动的基础,其正常运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设备管理制度。
二、管理制度目标1.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2. 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设备维修成本。
3. 保障设备安全运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4. 优化设备资源配置,提高设备利用率。
5.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
三、管理制度措施1. 设备采购与验收(1)设备采购前,需对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采购的设备符合企业需求。
(2)设备采购后,应组织验收人员对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质量、数量、规格、型号等符合合同要求。
2. 设备安装与调试(1)设备安装前,需对设备基础、电源、水源、气源等进行检查,确保安装条件符合要求。
(2)设备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安装牢固、准确。
(3)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性能稳定、运行正常。
3. 设备使用与维护(1)设备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2)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违规操作。
(3)设备维护人员需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隐患。
(4)设备维护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紧固、调整,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设备维修与保养(1)设备维修人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设备的维修工作。
(2)设备维修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
(3)设备维修过程中,严格按照维修规程进行,确保维修质量。
(4)设备维修完成后,进行试运行,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5. 设备报废与更新(1)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时,应进行报废处理,防止设备继续使用造成安全隐患。
(2)设备更新时,需对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新设备符合企业需求。
设备管理的目标设定与目标达成
设备管理的目标设定与目标达成引言设备管理作为企业运营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的顺利运营和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设备管理时,设定合理的目标并通过合适的策略和方法来达成这些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设备管理的目标设定与目标达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情况来制定合适的目标,最终实现设备管理的有效运营。
设备管理的目标设定设备管理的目标设定是指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情况,明确设备管理的目标和期望。
设备管理的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是指设备管理在较短时间内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
这些目标通常与设备的日常运维和保养相关,例如:设备的正常运行时间达到90%,设备故障率降低到每月不超过3次,设备的保养计划按时执行等。
短期目标的设定旨在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长期目标长期目标是指设备管理在较长时间内需要达到的更具战略意义的目标。
这些目标通常与设备的效率和效益提升相关,例如:减少设备故障率至少50%,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10%,降低设备的能耗20%等。
长期目标的设定旨在通过优化设备管理流程和改进设备维护方式,从而实现设备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目标达成的重要性设备管理的目标达成对于企业的运营和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目标达成的几个重要方面:1.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通过设备管理的目标设定和达成,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设备的运行效率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可以减少生产停机时间和不良品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2. 降低设备故障率设备故障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和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
通过设备管理的目标设定和达成,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和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3. 提高设备的寿命设备管理的目标达成还可以帮助企业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通过合理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可以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更换和投资成本。
设备全员管理实施方案
设备全员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设备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成本控制以及安全生产等方面。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目标。
本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套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体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维修成本,保障生产安全。
三、实施步骤。
1. 设备档案建立。
首先,需要对企业内的所有设备建立档案,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出厂日期、购置日期、保养记录、维修记录等。
并对设备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管理标准。
2. 设备责任人制度。
每台设备都应当有专门的责任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明确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和权限,确保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修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3. 设备管理培训。
为了确保责任人具备必要的设备管理知识和技能,需要定期组织相关的设备管理培训,包括设备操作、维护、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责任人的管理水平。
4. 设备定期检查。
制定设备定期检查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的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运行中的问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5. 设备故障处理。
建立设备故障处理机制,对于设备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故障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6. 设备更新与淘汰。
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和技术状况,制定设备更新与淘汰计划,及时淘汰老化设备,更新技术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7. 设备管理考核。
建立设备管理考核机制,对责任人的设备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工作表现优秀的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工作表现不佳的责任人进行督促和培训。
四、预期效果。
通过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实施方案,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设备利用率提高,通过定期维护和管理,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高,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2. 维修成本降低,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可以降低维修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 生产安全保障,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体系,可以保障生产安全,避免设备故障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设备的全员管理规范《标准版》
设备的全员管理规范
1、认真执行设备日点检规定,每日按规定进行日点检,按规定清洁擦拭、保养设备,严格实行设备保养制度,减值0.0.1~0.05级;未按规定认真执行,增值0.05~0.1级。
2、按期完成设备安全科下达的“一保”计划,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减值0.01-0.05级;未按规定执行,增值0.05~0.1级。
3、车间对各种设备管理制度要开展自查活动,建全完善各种台帐,原始凭证及各种报表要认真填写,准确及时上报,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增值0.01~0.05级。
4、保持和提高设备完好状态,对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及时整改,设备完好率超过规定标准,减值0.05~0.08级,对出现问题不及时采取措施或整改不力,增值0.05~0.1级。
5、及时参加设备安全科组织的各种设备会议,缺席1次,增值0.01级,要求各车间每月召开设备会议,解决本车间存在的设备问题,未召开月设备会议,增值0.01~0.05级;无会议记录增值0.02级。
设备管理工作目标
设备管理工作目标设备管理工作目标是确保企业的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设备管理人员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如果发现设备有故障或者需要维修,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更换设备。
2. 设备保养:定期清洁设备,防止灰尘或其他杂质对设备造成损害。
同时,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添加润滑油或其他润滑剂,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3. 设备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新的设备技术,并评估是否需要更新企业的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4. 设备调度:根据生产计划和设备的使用情况,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时间和顺序,避免设备闲置或者过度使用。
5. 设备培训:为设备操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操作设备,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6. 设备安全:设备管理人员需要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包括设备的安装、维修和保养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以及设备操作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措施。
7. 设备性能监控:通过设备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8. 设备数据分析: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找出设备故障的原因和规律,优化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效率。
设备管理工作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合理的设备维护、保养、更新和调度,以及设备培训、安全和性能监控,可以有效地管理企业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以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全员设备管理实施方案
全员设备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设备在企业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设备管理也成为了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全员设备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企业设备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保障设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原则。
1.目标,建立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体系,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原则,全员参与、科学管理、规范操作、安全第一。
三、具体措施。
1.设备管理责任落实。
(1)明确责任主体,设备管理责任应当明确到每个部门和岗位,各部门应当设立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
(2)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制定设备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管理流程。
2.设备信息化管理。
(1)建立设备台账,对企业所有设备进行登记,建立设备台账,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数量、购置日期、保养记录等信息。
(2)实施设备管理系统,引入设备管理软件,实现设备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提高管理效率。
3.设备使用管理。
(1)设备使用规范,制定设备使用规范,明确设备使用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加强员工培训,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2)设备使用监控,通过设备管理系统实施设备使用监控,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减少故障发生。
4.设备保养管理。
(1)制定保养计划,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厂家要求,制定设备的定期保养计划,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建立保养档案,建立设备保养档案,记录设备保养情况,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并进行处理。
5.设备维修管理。
(1)建立维修流程,制定设备维修流程,明确故障报修、维修派单、维修验收等环节,提高维修效率。
(2)设备维修记录,建立设备维修记录,记录设备故障情况和维修过程,为后续设备管理提供参考。
6.设备报废管理。
(1)设备报废标准,制定设备报废标准,明确设备达到报废标准的条件和程序。
(2)设备报废审批,对于需要报废的设备,进行审批流程,确保报废程序合规。
四、实施方案。
1.设备管理人员培训,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设备管理水平和意识。
全员岗位设备维护责任制
全员岗位设备维护责任制1. 背景为了确保公司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效率,制定全员岗位设备维护责任制,明确全体员工对设备维护的责任和义务。
2. 目的通过全员参与设备维护,实现以下目标:- 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避免设备问题对工作进程的影响;- 增强员工对设备使用的责任感。
3. 责任分工3.1 设备管理员设备管理员负责以下任务:- 负责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 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修复;- 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 管理设备相关的记录和文档。
3.2 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负责以下任务:- 确保部门内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协调设备管理员对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 及时向设备管理员报告设备故障;- 指定专人负责设备保养和维修。
3.3 员工员工负责以下任务:- 遵守设备使用的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 及时向上级报告设备故障和异常;- 按照设备管理员和部门负责人的要求参与设备巡检和维护;- 提出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改进建议。
4. 具体实施4.1 设备保养计划设备管理员根据设备的特点和维护需求制定设备保养计划,并通过部门负责人向员工发布。
4.2 维修流程员工发现设备故障后,应当立即向设备管理员和部门负责人报告,由设备管理员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维修。
4.3 培训和宣传公司将组织设备使用和维护培训,并通过内部渠道宣传设备维护责任制,使全员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5. 监督和评估设备管理员和部门负责人将定期对设备维护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6. 反馈和改进员工可以随时向设备管理员和部门负责人提出设备维护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公司将根据反馈进行改进和优化。
以上为全员岗位设备维护责任制的内容,希望通过此制度的实施,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全员设备管理工作计划
为加强我单位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全员设备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设备完好率,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2. 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设备维修成本;3. 增强员工设备管理意识,提高全员设备管理水平;4.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实现设备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三、工作内容1. 加强设备管理培训(1)定期组织员工参加设备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员工设备管理能力;(2)对新入职员工进行设备操作培训,确保其掌握设备操作技能;(3)开展设备管理经验交流,分享设备管理心得。
2. 完善设备管理制度(1)修订和完善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符合实际生产需求;(2)明确设备管理人员职责,落实设备管理责任;(3)制定设备操作规程,规范设备操作流程。
3.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1)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2)加强对设备的日常巡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隐患;(3)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4. 优化设备管理流程(1)建立健全设备台账,确保设备信息准确、完整;(2)加强备品备件管理,确保备品备件充足,减少设备停机时间;(3)优化设备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
5. 开展设备安全检查(1)定期开展设备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2)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3)加强设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员设备管理意识;3. 定期开展设备管理考核,奖优罚劣;4. 建立设备管理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设备管理。
五、总结本计划旨在通过全员参与,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全员设备管理责任制
全员设备管理责任制
全员设备管理责任制是一种设备管理制度,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提高设备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该制度明确规定了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以及设备操作、维护、保养和维修的方法和标准。
在全员设备管理责任制中,通常会明确以下内容:
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例如,确保设备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减少设备故障等。
设备管理部门的职责:例如,负责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操作、维护、保养、修理和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
设备操作人员的职责:例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报告设备故障,协助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的修理等。
设备维护和保养的标准和方法:例如,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清洁、检查和调整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设备维修和故障处理的标准和方法:例如,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处理,严格按照维修程序进行设备的修理等。
设备管理考核和奖惩机制:例如,对设备管理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对设备管理不善或违反规定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罚等。
全员设备管理责任制是一种全面性的设备管理制度,需要各部门
和人员的密切配合和协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一、设备管理目的和原则1.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司的设备资产,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2.设备管理的原则是科学管理,依法依规,责权明确,安全第一。
二、设备管理的责任分工和流程1.公司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购置、调配、维护和报废。
2.各部门负责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定期向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设备使用情况的报告。
3.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各部门的报告和设备使用情况,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和更新计划,经公司领导层批准后执行。
三、设备购置和调配1.设备购置需要提前编制设备需求计划和预算,经公司领导层批准后进行采购。
2.设备调配需要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求,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批和登记后进行调配。
四、设备维护和保养1.设备维护需要根据设备使用情况编制维护计划,包括定期维护、临时维护和应急维修等。
2.设备保养需要定期清洁设备,更换易损件,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做好记录和报告。
五、设备报废1.设备报废需要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维修情况和市场价值等因素进行判断,经设备管理部门批准后报废。
2.报废设备需要销毁或进行合理利用,不得私自转让或出售。
六、设备安全管理1.设备使用人员必须经过指定培训,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2.设备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拆卸、改装设备。
3.设备使用结束后,要及时关机、断电,做好设备的安全管控,防止损坏和事故发生。
七、违纪和处罚1.设备使用人员违反设备管理规定的,将根据情节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或解聘等。
八、设备管理的监督和评估1.设备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对各部门的设备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2.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评估结果,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奖惩,对设备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
以上就是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希望全体员工能够认真遵守,做好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效益。
设备管理规范
设备管理规范一、引言设备管理是指对组织内部的各类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利用。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设备管理规范,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设备管理的目标1.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通过定期巡检、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修复,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提高设备利用率: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计划,避免设备闲置或过度使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 延长设备寿命:制定科学的设备保养计划,定期进行设备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 提高设备管理效率: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实施设备信息化管理,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
5. 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1. 规范性原则:设备管理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2. 全员参与原则:设备管理是全员参与的工作,各部门和人员应积极参与设备管理,共同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3. 预防性原则:设备管理应以预防为主,通过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问题,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
4. 经济性原则:设备管理应以经济合理为原则,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计划,避免设备闲置或过度使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5. 安全性原则:设备管理应以安全为前提,建立健全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设备管理的具体措施1. 设备档案管理1.1 建立设备档案:对所有设备建立详细的档案,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购买日期、保修期限等信息。
1.2 更新设备档案:定期更新设备档案,包括设备的维修记录、保养记录、故障记录等,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
1.3 设备分类管理:按照设备的性质、用途等进行分类管理,方便设备的查找和管理。
1.4 设备编号管理:对设备进行编号管理,便于快速定位和识别设备。
2. 设备维护与保养2.1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定期保养、定期检修等。
全员设备管理的目标与要求标准
考核班组在设备管理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完好率、维护率、停机时间、设备事故,备件消耗和油料消耗等项。
1.设备完好率
设备完好率是对设备技术状况的考核指标。它是按照设备的完好程度计算和评定的,评定的标准分为三级。设备完好率计算公式为:
设备完好率=(一级设备台数+二级设备台数)/班组负责的设备总台数×100%
3.备件管理
消火体系中的备件管理包括:
(1)系统备件管理。这是指维修过程中常用备件的管理。要制定备件清单、确定使用周期、确定年需求量等。
(2)部件储备管理。这是针对部件修理而相应建立的储备。
(3)急件管理。为防止备件品种缺乏、数量不足所采取的一整套应急措施的管理工作。
4.修理技能管理
为了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能够迅速进行故障诊断,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故障,而有计划开展的维修业务培训。
二、对设备实行分级管理
按照总评分确定设备等级后,进行分级管理。对重点设备,应合理组织维修工作和维修力量,节约维修费用;对需要实行预防维修的次重点设备,要进行预防性定期检查和维修,将其作为以预防维修为中心的管理对象;对一般设备,却只要求进行日常检查维修。
三、健全维修记录,重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分析
维修记录是生产维修工作的基础资料,要对照各项标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运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进行各种维修保养统计分析,选定最适宜的维修周期和点检周期,以及点检项目和标准,进而改善修理方法,估定修理工时,改进运转操作方法等。
(1)一级设备是完好无损的设备。具体内容是:结构完整,零件齐全,性能全优,润滑良好,仪表准确,操作运行可靠,达到铭牌出力。
文件名
班组设备管理要求标准
电子文件编码
SBGL-01-006
设备全面管理制度
设备全面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制定本设备全面管理制度。
二、设备管理目标1. 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
2. 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降低设备故障率。
4. 加强设备保险和安全保障,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三、设备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通讯设备、工具设备等。
四、设备管理职责1. 公司领导:负责制定设备管理的总体方针和政策,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监督设备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
2.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具体设备管理工作的组织、计划和执行,包括设备的采购、维护、保养和更新等。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工作,组织并指导本部门人员进行设备管理工作,配合设备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
4. 设备管理员:根据公司领导的指示,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做好设备相关记录和报表等。
五、设备采购管理1. 设备采购需经过公司领导的批准,由设备管理部门统一负责采购工作。
2. 设备采购应符合公司的实际需求和财务预算,保证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并做好后续的跟踪和保养工作。
3. 设备采购需要经过严格的供应商审核和比价,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进行采购。
六、设备维护与保养1.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2.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明确维护周期和方法。
3. 设备维护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表。
七、设备更新与报废1. 针对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衰减情况,及时进行设备的更新和更换。
2. 报废设备需要经过公司领导的批准,由设备管理部门统一负责报废工作,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和报表。
八、设备安全管理1. 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做好设备的防护措施,避免设备的意外事故发生。
2. 定期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 安全警示标识要醒目清晰,设备管理部门要做好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层的设备管理也就是生产现场的设备管理。这一层次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针对生产现场的运行特点Fra bibliotek有效地加强设备
文件名
各层次设备管理工作标准
电子文件编码
SBGL-01-004
页码
2-2
管理,保持机器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生产的正常秩序,促进生产优质、低耗、高效、安全地进行。
文件名
设备保证体系管理标准
2-1
全员指企业从经理人员、主管人员到第一线生产员工都参加设备管理。全员管理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提高生产效率,全厂成员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责。全员生产维修的基本内容为:
一、突出对重点设备的维修工作
要充分考虑企业生产性质、要求及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用评分法确定重点设备、次重点设备和一般设备。重点设备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情况定期调整,并把设备管理和维修管理同企业生产结合起来。
二、设备的全系统
1.应该把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直到报废、更新等的全过程作为管理对象。如对设备的故障,要从整个系统来研究;消除故障的对策,也要从整个系统来采取。
2.对设备采用的维修方法和措施要系统化。
(1)在设备的研究设计阶段,要认真考虑维修预防,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尽量减少维修费用。
理。它包括两个方面:
1.纵的方面
从企业最高领导到生产操作人员,全都参加设备管理工作,其组织形式是生产维修小组。
2.横的方面
把凡是与设备规划、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等有关部门都组织到设备管理中来,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责,并具有相应的权利。
文件名
全员设备维修管理内容标准
电子文件编码
SBGL-01-003
页码
二、对设备实行分级管理
按照总评分确定设备等级后,进行分级管理。对重点设备,应合理组织维修工作和维修力量,节约维修费用;对需要实行预防维修的次重点设备,要进行预防性定期检查和维修,将其作为以预防维修为中心的管理对象;对一般设备,却只要求进行日常检查维修。
三、健全维修记录,重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分析
维修记录是生产维修工作的基础资料,要对照各项标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运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进行各种维修保养统计分析,选定最适宜的维修周期和点检周期,以及点检项目和标准,进而改善修理方法,估定修理工时,改进运转操作方法等。
二、中层次设备管理
1.中层次的设备管理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为了实现第一层次所规定的各个项目、方案,所开展的组织、协调、保证、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在厂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以设备部门为主,或在设备部门参与下,会同计划、生产、财务、工艺、技术改造、物资供应以及有关车间等统一加以组织实施。
2.这一层次的工作重点,经常是加强同上述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避免可能出现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脱节与内耗。
文件名
全员设备维修管理内容标准
电子文件编码
SBGL-01-003
页码
2-2
四、根据检查结果确定维修工作类别
1.预防维修
这是预防故障发生而对设备进行调整和修复性保养的一种周期性维修。它可以预防设备劣化、降低运转费用和改进产品质量。
2.改善维修
这是对设备的某些零部件进行改善性维修,以减少或根除这部分零部件的劣化停机损失和维修费用。
第一篇全员设备管理工作
执行标准
第一章全员设备管理目标与
要求标准
文件名
设备管理目标评价指标
电子文件编码
SBGL-01-001
页码
2-1
一、维修计划性方面的指标
计划作业率(%)=计划维修作业项数/全部维修作业项数×100%
计划作业完成率(%)=完成计划作业项数/预定计划作业项数×100%
实际作业率(%)=实际作业时间/实际能力时间×100%
电子文件编码
SBGL-01-004
页码
2-1
一、高层次设备管理
1.企业领导为组织实施企业发展战略而规定的设备更新、关键设备的技术改造,以及重要设备的引进、购置等决策。
2.在近期内,重要设备大规模检修的计划与组织实施;设备系统重要法规的贯彻、部署。
3.企业内部设备管理体制的改革方案等等。
4.设备管理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进一步贯彻企业生产经营方针、目标服务,使设备管理在提高和企业竞争能力与发展能力中发挥更大作用。
(2)在设备使用阶段,采用以设备分类为依据,以点检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和生产维修。
(3)对那些重复性发生故障的部位,针对故障发生的原因采取改善维修,以防止同类故障的再次发生。
三、全员参加
全员参加指发动企业所有与设备有关的人员都来参加设备管
文件名
全员参与设备管理标准
电子文件编码
SBGL-01-002
页码
2-2
3.事后维修
这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修理,一般是对利用率较低、有备用设备、容易修理的设备采用此法。这是从全面经济效益来考虑的,不必对所有设备不分主次都实行计划预防维修制,以免造成维修费用不必要地增加。
五、班组操作员工应参加管理
应把操作员工参加设备管理同质量管理活动相互配合,彼此促进。
文件名
各层次设备管理工作标准
二、作业内容方面的指标
PM维修项数率(%)=PM维修项数/全部维修项数×100%
PM维修工时率(%)=PM维修项数/全部维修作业时间×100%
突发故障作业率(%)=突发故障作业时间/全部维修作业时间×100%
三、故障方面的指标
故障频率(次/单位时间)=故障次数/生产运转时间×100%
文件名
设备管理目标评价指标
电子文件编码
SBGL-01-001
页码
2-2
故障停机率(%)=故障停机时间/故障停机时间×100%
停机损失率(%)=设备停机造成的损失/生产总费用×100%
四、费用方面的指标
维修费用(%)=全部维修费用/生产总费用×100%
单位产品维修费用(元/单位产量) =全部维修费用/产品生产总量
PM费用率(%)=PM维修费用/全部维修费用全部维修费用
电子文件编码
SBGL-01-005
页码
3-1
针对生产现场设备可能产生的故障与及时、迅速地消除已经出现的故障,把相关的对策与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保证体系,加以有效的管理,即现场设备保证体系管理法。
文件名
全员参与设备管理标准
电子文件编码
SBGL-01-002
页码
2-1
一、设备的全效率
设备的全效率指在设备的一生中,为设备耗费了多少,从设备那里得到了多少,其所得与所费之比,就是全效率。
设备的全效率,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寿命周期费用,来获得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按期交货,无公害安全生产好,操作者情绪饱满的生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