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与真菌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与真菌教案范文5篇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与真菌教案范文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顺序地排列着该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主题、分题和要点。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与真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对生物界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名词概念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4、通过设计“草场放牧方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能力目标1.通过电脑课件和课本的图(图解)的观察,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
2.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启发相结合,将知识化难为易,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相互合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3.通过实例和结合课本上例子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等思维能力,从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生态系统功能的学习,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材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2、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三、教学过程:1、“能量流动的过程”:问题情景: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什么?怎样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探索:阅读教材“能量流动的过程”部分,并思考讨论问题。
播放课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图解讨论回答: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
引导启发:不是所有的太阳能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必须是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才能开始在生态系统中流动。
师生谈话:怎样输入?依赖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和真菌》复习(优课)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按照“宏观一微观一宏观”的顺序呈现,先让学生感知细菌和真菌的存在、探究它们的分布,再深入认识细菌和真菌形态、结构、生殖方面的特点,然后关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入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本章教材较好地融入了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在细菌一节中就介绍了“细菌的发现”。
本章教材重视生物技术方法的训练,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培养的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生物技术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
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大小)及分布。
概述细菌、酵母菌霉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阐述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设计
归纳总结是复习的最好方法六、总
结提
升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上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

《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生存条件。
2、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3、阐明细菌和真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和繁殖方式。
4、描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举例说出人类在实践生产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归纳、图文转换等思考活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乐于参与、开拓创新、交流合作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
1.重点: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难点:对细菌和真菌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
翻看教材66页-87页,完成导学案上基础知识的复习。
活动二:
学生代表公布答案,学生纠错。
活动三:1、教师PPT展示基础知识。
2、构建知识网络
活动四:课堂练习
四、课后作业
完成历年自贡市中考试题(关于细菌和真菌章节)
自然界中
的作用
人类利用 五、板书设计。
【VIP专享】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

教材分析实验中学尹德娟
‘细菌和真菌”专题包括第五单元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其中主要包含细菌和真菌的分 布、细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五个板块。分 析近年中考试题,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有以下特点:第一,细菌和真菌的结构会联系动植物 细胞的结构进行考查;第二,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食品的腐败、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 应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经常以实验题或资料分析的题的形式出现;第三,细菌和真菌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会结合生态系统的知识,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针对命题特点, “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中既要做到夯实基础,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 生活和中考,加大学生知识转化、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生存条件。 2、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3、阐明细菌和真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和繁殖方式。 4、描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举例说出人类在实践生产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归纳、图文转换等思考活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乐于参与、开拓创新、交流合作的探究精神。
复习内 容 复习导 入, 寻找盲 点
目标解 读,整 体感知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依据教材目录,初步感知本专题涉 在老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回顾
及的两章的主要内容,回忆有关核心知识点。 回忆本专题的核 知识,寻找
1、展示教学目标
2、指导学生结合概念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采用小组合作学 读可有效帮
煮沸 煮沸
(1)实验前将肉汤加热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2)图中甲、乙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
组,实验的变量时什么?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细菌、真菌》复习教案

《细菌、真菌》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识图、分类等方法描述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及与其他生物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
2.举例说出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3.能说明细菌、真菌的相关知识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及原理。
(二)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概括科学的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形成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对细菌、真菌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能从宏观的角度,将已经学过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原理等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整体认识。
学生在应用学科术语、知识进行口头表述和笔述等方面的能力比较弱,本节课教学策略的采用上将关注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
板书设计
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分解者
(二)与人类的关系
培养方法:1. 2. 3. 4. P56 1实验室培养生存条件:水分、适宜温度、有机物2生产生活:
有利:食品制作:
抗生素
共生
环境保护
有害:致病
食品腐败→食品保存。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复习课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学情分析
在进入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复习课前,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学习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细菌和真菌的初步概念、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繁殖方式有了基本的了解。然而,由于微生物世界的抽象性和微观性,学生在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刻。
(3)在复习课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价,检验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教学:按照教学重难点,逐个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思考题:讨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意义。
5.实践活动:分组进行以下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a.制作酸奶,观察乳酸菌的发酵过程;
b.观察青霉菌在面包上的生长情况,了解其防腐作用;
c.调查生活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拓展阅读:阅读与细菌和真菌相关的科普文章,了解微生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宽知识视野。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难点:细菌和真菌的微观结构和繁殖过程的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深入认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细菌、真菌和病毒-复习课(教学设计)

细菌、真菌和病毒-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篇:细菌、真菌和病毒-复习课(教学设计)《细菌、真菌和病毒》复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互学、填图、表格和练习掌握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通过看图记忆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通过自学了解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对学)考点一、细菌、真菌和病毒1.自学小组各成员都掌握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对学填图认识和说出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与结构,再通过中考题和变式题巩固知识。
通过填表总结比较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特点。
点拨①.细菌与真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②.芽孢、孢子和病毒结晶体的区别:考点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看图记忆)1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3 与动植物共生点拨:腐生、寄生、共生的区别考点三、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食品制作 2 食品贮存 3 疾病防治 4 环境保护巩固训练1.对学《中考突破》中练习。
P125-8; P127-5、14; P129-4、12; P131-7、10; P133-5、21; 2.小组代表评讲【教学设计】一、细菌、真菌和病毒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三、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二篇:5.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复习课)教案

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复习课)【教材分析】【教学流程】【知识网络】(自主学习):形态个体十分微小,细胞,有状、状、状都具有的:、、、结构不具有的:(营养方式为异养)细菌特殊结构:、细生殖:菌细胞壁增厚形成,抵抗不良环境和个体特点:大多是细胞个体,由大量组成,有成形的真青霉:直立菌丝顶端为真菌霉菌菌曲霉:直立菌丝顶端为酵母菌:细胞的生殖: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同步训练】1.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菌落。
请你帮助他判断,下列哪个是细菌的菌落()A.菌落小,表面光滑粘稠的 B.菌落大,呈绒毛状的C.菌落大,呈青绿色的 D.菌落大,呈絮状的2.在探究硬币上是否有细菌的小实验中,将硬币在细菌培养基表面轻轻一按,这一做法在细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中叫做()A.种植 B.接种 C.培养 D.接合3.下列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是:()A.潮湿的环境 B.干燥环境 C.真空 D.冰箱的冷冻室4.用乳酸细菌制作泡菜时,要用水密封,这是为了提供:()A.安静的环境 B.有氧的环境 C.无氧的环境 D.防止细菌逃跑5.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少数有害 B.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D.细菌的芽孢是度过恶劣环境的结构6.下列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A.细胞膜 B.细胞壁 C.荚膜 D.细胞质7.细菌生物生殖方式是()A.出芽生殖 B.分裂生殖 C.孢子生殖 D.芽孢生殖8.有些细菌能适应高温干旱等恶劣环境发生的变化是()A.生出荚膜 B.生出鞭毛 C.形成孢子 D.形成芽孢9.有些细菌具有鞭毛,其作用是()A.固定作用 B.产生运动 C.协助吸收营养物质 D.具有运动.防御等功能10.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有:()A.细胞膜 B.细胞质 C.未成形的细胞核 D.成形的细胞核11.橘子腐烂后,出现一些青绿色的霉,在显微镜下可见到一些扫帚状的孢子,这种霉菌是:()A.曲霉 B.青霉 C.酵母菌 D.毛霉12.下列真菌中是单细胞的是:()A.青霉 B.曲霉 C.酵母菌 D.木耳13.下列不易长霉的是:()A.受潮的粮食 B.洗净的衣服 C.水果 D.洗净晾干的衣服14.蘑菇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分别是()A.分裂生殖.自养 B.出芽生殖.光合作用C.孢子生殖.腐生 D.断裂生殖.寄生15.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当堂达标】1.食品放在冰箱中能保存一段时间不腐败,是因为在冰箱的环境中:()A.没有细菌 B.细菌很少 C.细菌的繁殖速度很慢 D.细菌都被冻死了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下列不一定是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是:()A.需要水分 B.需要适宜的温度 C.需要有机物 D.必须有氧气3.芽孢是细菌的:()A.生殖细胞 B.休眠体 C.后代 D.分泌物4.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细菌的是()A.大肠杆菌 B.肺炎双球菌 C.痢疾杆菌 D.噬菌体5.吹打发霉物体,常有粉尘飞扬,这粉尘主要是:()A.物体上灰尘 B.霉菌孢子 C.霉菌种子 D.细菌的芽孢6.细菌和真菌的营养物质的获得的主要途径是:()A.自己光合作用制造 B.用化学方法自己合成C.与藻类共生获得 D.从动.植物体上获得7.下列细胞中,不能形成生物体的是()A.芽孢 B.受精卵 C.精子 D.孢子8.夏天,宾馆的厨师常常把许多做好的菜肴用保鲜膜盖好,放在冰箱中冷藏,这样做的目的是()A抑制细菌繁殖 B不让营养流失C防止水分蒸发 D保持菜肴的形状和颜色9.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成形细胞核10.如图是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D.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11.若要检测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细菌和真菌分布数量,应当如何完成如下的探究思路:(1)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个体微小不易观察,可通过培养它们形成的来观察,达到实验目的;要培养细菌和真菌首先要配制好,在用于实验前必须经过。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细菌、真菌》复习教案

《细菌、真菌》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识图、分类等方法描述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及与其他生物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
2.举例说出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3.能说明细菌、真菌的相关知识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及原理。
(二)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概括科学的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形成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对细菌、真菌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能从宏观的角度,将已经学过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原理等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整体认识。
学生在应用学科术语、知识进行口头表述和笔述等方面的能力比较弱,本节课教学策略的采用上将关注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
板书设计
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分解者
(二)与人类的关系
培养方法:1. 2. 3. 4. P56 1实验室培养生存条件:水分、适宜温度、有机物2生产生活:
有利:食品制作:
抗生素
共生
环境保护
有害:致病
食品腐败→食品保存。
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

真菌
知识点并将主要 知识归纳为要点 图解。
Hale Waihona Puke 1、回忆学过的 知识点,回答老 师提出的问题。 2、对核心知识 进行概括。 3、提升设计实 验、分析实验、 得出实验结论的 能力。
1、采用回忆、 联想等形式,独 立完成表格。 2、学优生独立 完成,中等生如 果自己回忆、联 想完成有困难, 可借助教材和一 些资料,学困生 若无法独立完成
三、细 菌和真 菌的作 用
四、中 考
典例
相同点
一、细胞中均有细胞壁、 可以采用对学的 真菌的分布、
___ 和 ____;
二、都没有____,营养方
式一般为异养;
三、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
生态系统中的______;
四、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
法步骤主要包括:
___、____、
_____。
2、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完成后,适当进行点拨,
者参与物质循环?
(4)你知道哪些共生型细菌和真菌的实例?
(5)人类主要在哪些方面利用或抑制了细菌
和真菌的生理功能?举例说明。
【例 1】(2010·日照市)酵母菌比乳酸菌高
等,复杂,主要是因为酵母菌细胞具有(
)
A.细胞壁
C.成形细胞核
B.细胞膜
D.遗传物质
④食品制
作和保存
____和
⑤疾病预防
⑥与动植 物共生
煮沸 煮沸
(1)实验前将肉汤加热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2)图中甲、乙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
组,实验的变量时什么?
(3)甲、乙两组哪组能长时间保持不变质,
为什么?
(4)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细菌和真菌的比较
1、展示比较表
比较项目 细菌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最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点及其区别;二是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是运用实验方法观察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讲授环节,我会详细讲解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点,区分二者之间的区别。接着,我会阐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会结合实例,让他们了解细菌和真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提高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提高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细菌和真菌复习学案教案

细菌和真菌【基础知识重点】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散布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生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会合体,叫菌落。
细菌菌落特色:较小,表面圆滑黏稠或粗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色:较大,呈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判定的重要依照。
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能够大概划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一样种类。
)2.培育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育基: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牛肉汁、土壤浸出液或牛奶等)的营养基。
②高温灭菌:将培育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
③接种:将少许细菌或真菌放在培育基上(此过程叫接种)。
④恒温培育:将培育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育箱中(也能够放在室内暖和的地方)进行培育。
3.细菌和真菌的生计也需必定的条件:水分、适合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必定的生计空间等。
此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如乳酸菌要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
4.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宽泛散布的生物,经过严格高温消毒的环境不行能有细菌和真菌。
5.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由于乳酸菌只有在缺氧的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第二节细菌1.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制作了显微镜并发现了细菌;“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考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本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真菌的一种),提出了保留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备手术感染的方法。
2. 细菌形态:细小(10 亿个细菌聚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病毒比它还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
3.细菌构造: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它的构造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的地区。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隶属构造: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
( P73 页细菌构造表示图)4.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异养(包含腐生和寄生),即没有叶绿体,大部分细菌只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设计与评析

,,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设计与评析一、教材分析“细菌和真菌”专题包括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
其主要包含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五个板块的内容。
纵观近年中考试题,本部分内容考察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一般考查细菌和真菌的结构比较常会联系动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行考查;第二、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食品的腐败、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则常以实验题或资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第三、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会结合生态系统的知识,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针对这些命题特点,“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中既要做到夯实基础,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生活•、中考和热点,加大学生知识转化、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
评析:对知识要点概述较清楚,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本专题的知识系统。
从中考试题的考查范围出发,归纳出了考查的三个重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复习时具体巩固知识与能力提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生存条件和繁殖方式;举例说明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阐明细菌和真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描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举例说出人类在实践生产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评析:依据教材每节内容的安排确定了五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繁殖方式可以放到“阐明细菌和真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后面,构成一部分,更为系统化。
“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目标”应去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归纳、图文转换等思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评析:“比较归纳、图文转换”体现了复习课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目标”应去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乐于参与、开拓创新、交流合作的探究精神;辩证认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和人类中的作用,提升客观分析事物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能力。
评析:这一目标的确定体现了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和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要求。
初中生物《细菌和真菌复习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知道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以及它们的生存条件。
2.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3.明确真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概括科学的结论。
情感目标:进一步形成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1、学会如何区别细菌和真菌的菌落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步骤1、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条件2、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3、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教学难点】1、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培养步骤2、区别细菌和真菌的细胞结构、生殖方式3、巴斯德鹅颈瓶实验【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引导启发、对比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平常吃的馒头面包它们的制作离不酵母菌,那它属于细菌还是真菌?酸奶和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那它又属于什么菌?关于细菌和真菌的知识你还知道多少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细菌和真菌。
出示学习目标:1.会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知道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以及它们的生存条件。
2.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3.明确真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学生齐读,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
教师:让我们带着目标进入本节课的复习,首先我们来看复习任务一:复习任务一(自主复习,融会贯通)回顾课本66-70 页,并解决下列问题(4 分钟):1、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各有什么特点?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3、细菌和真菌生活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根据任务自主复习课本66-70 并解决以上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程的自学任务,检测自主复习效果。
师生结合PPT 共同梳理并强调知识点:菌落的概念、区分、培养及生存条件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下:(1)以下自制酸奶时的操作步骤,请依次判断出它们相当于细菌培养中的哪一步。
细菌和真菌复习教案-吉林省农安县第五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年级 八年级 设计者 使用者 课时
周 节
2、细菌的结构
3、细菌的营养方式
4、生殖方式
三、真菌
1、真菌的种类 [来源:学科网ZXXK]
2、真菌的基本结构
课题 第四章 第一节——第五节 课型
[来源:学科网] 学 习 目 标 1、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知道概述细菌和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人们对它们的利用。
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Z 。
xx 。
]
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观察菌落 菌落: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2、培养细菌、真菌菌落的过程是
3、细菌、真菌的分布特点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环境
二、细菌
1、细菌的形态
3、真菌的营养方式
4、真菌的生殖方式
三、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细菌和真菌怎样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的
2、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3、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四、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举例说出人们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出的几种食品
2、细菌与真菌保存食品的原理
3、细菌和真菌怎样防治疾病
4、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的两种细菌是:。
细菌和真菌复习学案

《细菌和真菌》复习学案●复习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描述细菌和真菌的基本形态。
2.能识记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点。
3.理解并掌握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4.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掌握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
5.结合生活实际,掌握细菌和真菌的生殖方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结构示意图,及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的比较,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点。
2.细菌和真菌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对细菌和真菌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比较法、分析法●课时安排1课时●导课复习:模块一:细菌(方法要求:1.自己结合课本掌握,遇到疑问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请师解决。
2.10分钟后由组长负责按排组内人员互相检查.3.教师利用挂图、多媒体解答疑问,重点内容检查强调)知识点一:细菌的发现(p71-72)1.17世纪后叶,荷兰人______制作了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并发现细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________,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他还发现了_________,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____________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2.鹅颈瓶实验成功巧妙之处:●实验前将肉汤加热煮沸的目的-----------。
●设立对照实验-直颈瓶,空气中细菌可以进入;鹅颈瓶,空气中的细菌只能落在鹅颈瓶弯曲处,不能进入瓶内肉汤中,保证了结果的科学性和实验的巧妙性。
●单一变量: _________●结果:直颈瓶中的肉汤,几天就腐败了;鹅颈瓶中的肉汤,四年未腐败,但将瓶颈打碎后,很快又腐败了。
●结论:实验结果有力证明了。
知识点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p72-73)3.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______________才能观察到。
4.细菌形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状。
细菌、病毒及真菌等微生物专题复习教案

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专题复习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细菌很小,要观察细菌形态的话一定要借助于高倍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列表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3、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适宜温度、水分、环境〔阳光、空气〕4、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要氧气生活,有些不要。
如:酵母菌发酵不需要氧气,是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
二、细菌⑴细菌是由列文·虎克发现的⑵法国的巴斯德进行了“鹅颈瓶〞实验,证实细菌的产生。
⑶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
〔病毒比它还小〕⑷形状:呈球菌、杆菌、螺旋菌(5)细菌的结构:略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
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初三下册生态系统会讲到的〕。
⑹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⑺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靠现成的有机物来养活〕(8)作用:作为分解者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9)细菌生殖: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分裂生殖20-30分钟一次。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三、真菌〔酵母菌、蘑菇、霉菌〕1、酵母菌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有氧呼吸: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无氧呼吸:葡萄糖====酒精〔多〕+二氧化碳+能量〔少〕〔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初三再学的〕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初一下册第三章会讲到〕,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2、霉菌〔青霉、曲霉〕⑴形态:〔多细胞〕⑵结构:青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扫帚状曲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放射状⑶生殖:孢子生殖⑷营养方式:异养〔腐生〕3、蘑菇⑴结构:菌盖和菌柄又称子实体,菌褶,菌丝⑵营养方式:异养〔腐生〕⑶生殖:孢子生殖⑷生活环境:阴暗潮湿,有机物丰富,温暖四、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五、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此部分初三相关较多,可以以后去了解掌握〕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⑵使植物人类生病: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⑶地衣共生:细菌和真菌与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与植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天麻是密环菌与植物的共生体与动物: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维生素与人: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作用⑴食品制作⑵保存:“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晒制烟熏法、渗透法等⑶防治〔由真菌分泌〕抗生素的发现抗生素: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
教材分析 实验中学 尹德娟
‘细菌和真菌”专题包括第五单元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其中主要包含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五个板块。
分析近年中考试题,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有以下特点:第一,细菌和真菌的结构会联系动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行考查;第二,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食品的腐败、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经常以实验题或资料分析的题的形式出现;第三,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会结合生态系统的知识,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针对命题特点,“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中既要做到夯实基础,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生活和中考,加大学生知识转化、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生存条件。
2、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3、阐明细菌和真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和繁殖方式。
4、描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举例说出人类在实践生产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归纳、图文转换等思考活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乐于参与、开拓创新、交流合作的探究精神。
主要知识点并将主要知识归纳为要点图解。
将目标转化为概念图,可培养知识转化和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对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有帮助。
要点梳理
一、
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和真菌的比较一、细菌的发现
两位著名科学家—设疑:(1)17世纪后叶,谁
制作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他发现
了什么?(2)19世纪,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做
了怎样的实验?为什么称她为“微生物学之
父”?
一个核心实验—鹅颈瓶实验:
煮沸煮沸
(1)实验前将肉汤加热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2)图中甲、乙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
组,实验的变量时什么?
(3)甲、乙两组哪组能长时间保持不变质,
为什么?
(4)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细菌和真菌的比较
1、展示比较表
比较项目细菌真菌
不
同
点
分部
大小
形态
菌落
细胞组成
细胞核
特殊结构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1、回忆学过的知
识点,回答老师
提出的问题。
2、对核心知识进
行概括。
3、提升设计实
验、分析实验、
得出实验结论的
能力。
1、采用回忆、联
想等形式,独立
完成表格。
2、学优生独立完
成,中等生如果
自己回忆、联想
完成有困难,可
借助教材和一些
资料,学困生若
无法独立完成可
1、以“两位
著名科学
家、一个核
心实验”来
引领学生复
习细菌的发
现,易于记
忆。
2、培养学生
勇于探究和
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
1、采用比较
和分层教学
的方式,促
进学生在这
节的复习课
中都有最大
程度的收
获。
2、比较表涉
及细菌和真
菌的分布、
智能检测
1.(2010·临沂市)2009年至今,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蔓延,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
多不便。
下列关于其病原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B. 离开寄生的活细胞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C. 在结构上,只有蛋白质外壳,不含遗传物质
D. 该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2.(2010·临沂市)炎热的夏天,食物很容易变馊,引起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A. 夏天空气潮湿,化学物质的污染严重
B. 食品本身的营养物质含量过高
C. 温度较高,食物中的细菌、真菌大量繁殖
D. 炎热的夏天,食物的水分蒸发过快
3.(2010·三明市)香菇和木耳都属于真菌,以下属于它们共同特征的是 A. 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都是单细胞动物 C. 细胞没有细胞壁 D.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4.(2010·莱芜市)近年来,我市将兴建沼气池作为新农村建设项目之一。
池内微生物能将
动物粪便、植物秸秆等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沼气。
生产沼气所应用的原理是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扩散作用
D .蒸腾作用
5.(2010·南京)发酵技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酿制葡萄酒利用了 A.醋酸菌的发酵 B .乳酸菌的发酵 C .霉菌的发酵 D .酵母菌的发酵
自然界中 的作用
人类利用
板书设计
6.(2010·长沙市)与真菌相比,细菌的结构中没有
A.细胞壁 B.细胞膜C.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质
7、放久的馒头会生出“白毛”或“黑毛”,这些霉菌来自()
A.空气中飘来的孢子
B.空气中飘来的菌丝
C. 面粉中携带的孢子
D. 面粉中携带的菌丝
8、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
请你帮助他判断
下列哪个是细菌的菌落()
A. 菌落小,表面光滑黏稠的
B.菌落大,呈绒毛状
C.菌落大,呈青绿色
D. 菌落大,呈绒毛状
9、科学家们利用一些细菌来消除石油泄漏的水面和有汽油泄漏的土壤,以便于净化环境。
这些能净化环境的细菌属于()
A.生产者
B. 消费者
C.分解者
D. 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10、将食物放在冰箱中能较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
A. 冰箱中无空气
B. 冰箱中无微生物
C. 低温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D. 低温杀死了食品中的微生物
11、李飞同学为探究如何保鲜肉汤做了以下实验(如图):将甲、乙装置安好后,分别用酒
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都放在室温25℃的环境中。
若干天后,得到了肉汤的保鲜方法。
请问:
(1)能够保鲜的装置是________。
(2)李飞用酒精灯加热是_________消毒法。
(3)李飞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甲组实验在整个实验中
起到________作用。
(4)实验完成后,李飞将乙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并放到冰箱,若
干天后,肉汤仍然是新鲜的,从而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5)以上说明细菌繁殖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
(6)你认为保存食物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