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体,拥有各种资源以及相应的消费能力。
但是,很多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不合理的。
本文将探讨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
一、消费信仰与生活方式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大量宣传和广告的影响下,很容易形成消费信仰和生活方式,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盲目消费;例如购买名牌服饰、鞋包、虚荣用品等。
这些非理性消费行为在其社交网络上也广泛传播。
当然,这也是一种社交行为,通过对消费的炫耀来获取朋友的认同和赞誉。
二、焦虑心理的影响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在求职、升学、竞争等方面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很多学生感到焦虑。
这种焦虑状态会促使他们选择消费来进行疏解和缓解,例如去旅游、购物、看电影等。
三、虚荣扭曲的心理在当代社会,物质享受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却陷入了虚荣扭曲的心理状态中,只需要拥有所谓的名牌、高端产品等,就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很有价值。
这种非理性的消费现象往往与自我价值评估相关,他们认为只要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就能得到更多的赞誉和认可。
四、缺乏理财意识和能力很多大学生在经济管理方面缺乏基础知识和经验,对财务规划和理财意识缺乏了解,导致消费过度,影响他们的经济状况。
例如:购买无聊的虚拟物品、灯牌汽车改装等,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五、社交网络的影响现代大学生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很多人交流和社交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他们非理性消费行为的主要源头。
很多学生在看到其他人的炫耀和消费的习惯后,自己也想要拥有这些东西,从而影响到了他们的消费行为。
六、信用卡和分期付款信用卡和分期付款是非常方便的支付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也会成为非理性消费的催化剂。
当学生利用信用卡或分期付款购买商品时,他们可能会更倾向于购买价格更高的商品,而无视自己的实际财务状况。
总的来说,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多种多样,消费信仰、焦虑心理、虚荣扭曲的心理、缺乏理财意识和能力、社交网络的影响,以及信用卡和分期付款等都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不合理消费心理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不合理消费心理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大学生不合理消费心理的原因:
1.社交压力:大学生一方面需要展示自己的社交能力,另一方面也担心被人嫌弃、不受欢迎。
由此,他们会去追求更高档次的消费品,表现出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品质。
2.沉溺于消费文化:大学生往往容易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认为拥有昂贵的物品体现了他们的生活品质和价值。
此外,还可能涉及到时尚、潮流的追求,过度追求潮流造成了不良的消费心理。
3.缺乏理财意识:大学生往往没有经历过独立生活,而父母提供了舒适的家庭经济条件,使得大学生缺乏对金钱的正确认识。
缺乏理财意识是导致他们不合理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策:
1.培养理性消费观念:大学生应该意识到消费品真正的价值,明确自己的消费水平和条件,知道如何高效地利用自己的金钱。
比如,在购买商品时,应该参考产品的价格、使用寿命等因素,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2.强化理财意识:大学生应该开始养成储蓄的好习惯,定期规划和核算自己的生活费用。
每个月将部分资金定向存入储蓄账户,长期利用利率回报进行理财。
3.建立正确的社交心态:大学生应该摆脱社交压力,明确自己的真实需求,并独立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值得为了彰显自己的社交地位而过度消费。
4.适当借鉴先进经验:可以向经济学老师、成功理财的朋友,以及著名经济学家等取经学习,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了解如何更好地利用金钱。
浅谈当代大学生不合理消费观成因及应对对策
浅谈当代大学生不合理消费观成因及应对对策摘要: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热门话题。
本文对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也从大学生心理、外部因素与个人因素探讨了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与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不合理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经济来源于父母资助有83.2%、其中来自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有9.7%、个人兼职收入有7.1%。
从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仍然是依赖于父母以及家庭的资助,但部分大学生所享受的生活档次之高与其收入水平相差甚多,甚至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
现阶段的部分大学生在诸多消费行为呈现出不合理的畸形消费现象且部分不合理消费已然开始侵害大学生的消费观。
一、大学生不合理消费心理及原因1、攀比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是指脱离自己实际收入水平而盲目攀高的消费心理。
攀比消费作为攀比心理的具体表现之一,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1]。
部分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面子,不断购买名牌衣服、鞋包、化妆品和电脑等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完全不考虑实际需求及自身经济实力。
这导致大学生偏离正确的消费轨道,形成不良消费观和价值观。
看到身边的同学穿着上万元的一双老爹鞋,苹果xs某些同学的内心就燥热不止,心里想着他们有我也可以有,于是就做了“吃土月光”一族,尽管已经这样,但他们却没有想到自己家里能否支撑自己如此消费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2、不合理消费艾瑞网于2018年发布的《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2]显示,大学生中,女生每月日常消费的主要领域56.8%为食品饮料、66.0%为日化用品、69.9%为服饰鞋包、17.2%用于个人爱好、32.7%用于人际关系支出;男生每月日常消费的主要领域58.5%用于食品饮料、42.4%用于个人爱好、46.7%用于人际关系、27.3%用于日化用品、38.1%用于服饰鞋包。
由此可见大学生在食品上的消费力度较大,而女生在化妆品、衣服、包包方面消费力度较大,物质层面花费太多。
浅谈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社会心理学分析(5篇)
浅谈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社会心理学分析(5篇)第一篇:浅谈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社会心理学分析浅谈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社会心理学分析摘要: 进入大学后,学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在当今高消费的思潮下,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了非理性的消费倾向其特征往往折射出非理性、非科学的畸形消费倾向,这给他们自身、家庭及社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
.为此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中的畸形型消费进行分析关键词: 畸形消费高档型消费攀比性消费从众心理盲目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呈现出独有的特征,总的来说其消费比较科学合理。
但是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令人担忧。
其特征往往折射出非理性、非科学的畸形消费倾向,这给他们自身、家庭及社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关注大学生的畸形消费状况,把握其特征,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畸形消费进行分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实践意义。
在进入大学后,大学生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都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在消费上也更加显现着的选择的自主权。
而这种自主权的扩大,无形之中,形成了大学生独有的消费特点。
第一,在大学生消费中,理性消费与非理性消费并存。
根据我的实际观察发现,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其次是品牌,最后是质量。
原因在于,我国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父母,真正靠打工挣生活费的学生人数并不多。
所以,我们在花钱时通常是十分谨慎的。
当然,在众多的大学生队伍里,也有家庭条件较好,能够为其不成熟消费买单的大学生,但这一部分的大学生仅仅是一少部分人,不能完全代表所有同学的情况。
在大学生消费中,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的攀比消费的现象仍然突出。
随便走进某个大学生的宿舍,你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很多名牌商品。
尤其在北京、上海等经济水平较高的大园内,穿着名牌运动服,运动鞋的男生,用兰蔻美、宝莲、ck等名牌化妆品的女生随处可见。
可以说,在大园里进行品牌的调查,就基本反应出这一地区市场上各品牌的销售情况。
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一些大学生存在着不良的消费行为。
本文将对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对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分析1. 盲目攀比:由于社交网络的普及,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和朋友圈的影响。
在追求时尚的外表和炫耀物质的同时,他们往往忽视了自身经济实力和财务安全。
2. 易盲目借贷:大多数大学生缺乏理财知识,对于借贷行为缺乏风险意识,容易堕入“消费陷阱”。
他们可能过度依赖信用卡,并未及时还款,从而陷入债务困境。
3. 不合理消费观念:一些大学生对于消费存在盲目乐观的态度,认为只要“享受当下”即可,不注重长远规划。
这种消费观念导致他们难以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积累。
二、对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对策1. 加强教育和引导: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启发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金钱和消费。
2. 提高财商素养:大学生应加强财商素养培养,了解基本的理财知识和技能。
学校可以开设理财课程,帮助学生学会制定预算、记账和投资理财等技能,提升他们对金融和消费的认识。
3. 倡导合理消费观念:媒体和校园组织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发布宣传材料等形式,倡导合理消费观念。
教育大学生要审慎选择消费,避免盲目攀比和过度消费。
4.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塑造大学生消费观念的重要因素,家长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育孩子懂得合理理财和积蓄的重要性。
同时,父母应自身树立榜样,正确引导孩子的消费行为。
5. 建立风险意识: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风险意识培训活动,让大学生了解消费的风险和后果。
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信用卡和借贷行为,避免陷入经济困境。
6. 增加就业指导: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习资源,以减少大学生贫困和消费不良行为的诱因。
三、总结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影响。
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积累良好的财务习惯。
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原因分析(完整版)
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原因分析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原因分析(一)个人自身因素消费的无计划性与盲目性,储蓄观念淡薄。
大学生都是从一个校门跨入另一个校门,没有太多的用钱经历,加之在不正确消费观念的影响下,盲目的跟随前卫潮流,缺少消费理性,根本不懂得去有计划的开支。
一个人除了有智商和情商之外,还有自己的财商,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有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1]。
多数学生认为,理财是工作以后的事情,有些学生经常开学时“腰缠万贯”,放假时口袋却“空空如也”,他们很少有储蓄意识。
(二)社会因素第一,国外消费思潮的涌入。
伴随改革开放深入的同时,国外各种消费主义思潮也趁机涌入了进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冲击。
其中,影响最大的尤属后现代主义思潮。
这种思潮反映在人的行为上就是把放纵与享乐始终放在第一位。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许多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日益超前化、世俗化。
第二,国内消费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风气的兴起。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为拉动经济的增长,国家鼓励公民消费,国内掀起了一股消费热。
另外,社会上也还存在着以骄奢淫逸为荣的不良风气,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加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袭,一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偏离,认为只要有钱,吃喝玩乐乃是天经地义的。
(三)家庭因素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过分的宠爱,促使了大学生不健康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的产生。
另外,家庭成员的消费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这是不容忽视的。
那些大手大脚、漫无规划的家庭消费必然容易助长子女的任性以及花钱无计划。
(四)校园环境因素首先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完全形成的特殊时期,自觉意识不够高,经验也不足,自尊心又较强,很容易受学校其他学生消费的影响,甚至造成讲“面子”等攀比之风盛行。
此外,学校缺乏适当消费观的专题教育。
近些年来,学校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是以后应对工作的能力放在了首位,而理想信念的教育则比较缺乏,尤其是对节俭与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失之偏颇。
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念的成因、影响及纠正_0
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念的成因、影响及纠正_0 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念的成因、影响及纠正、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长足改善,相应地,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庞大的消费群体中,大学生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
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存在一些不良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破除这些不良的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一项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存在的不良消费观念(一)攀比消费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要面子的心理特别强。
由于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每个人的消费水平不同是自然而然的。
但有的大学生虚荣心太强,即使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允许,看到别的同学拥有的东西,自己也一定要有。
这就加重了经济本来不富裕不宽松的家庭的经济负担,而有的学生不愿也不忍向父母要额外的生活费,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二)盲目消费盲目消费是一种不理性的消费行为,而大学生正是盲目消费中的主要群体。
大多数大学生以前都没有独立生活的经历,缺乏必需的理财能力。
步入大学校门,他们开始支配自己的生活,当然包括各种费用。
尤其是大学生活的第一年,消费目的不明确,不了解有些消费是不必要的,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消费。
加之社会环境的诱惑和影响,使大学生的消费更加盲目、无计划。
例如,有些大学生过分追求物质层面的享受,穿名牌、用名牌,太注重吃喝玩乐,而忽略了学习等其他方面的必要消费。
(三)超前消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超前消费、借贷消费已比较普遍。
大学生是容易和快速接受新事物的人群,必然会受其影响,形成借贷消费和超前消费的观念。
在大学中,聚会、请客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追求品牌也成为一种时尚。
这样的高价消费使有的大学生在学期的伊始就花空了自己的腰包。
曾有一位大学教授这样概括大学生的消费:“一群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养活了一大群商家。
大学生盲目消费分析报告
大学生盲目消费分析报告引言大学生作为社会新生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费习惯和方式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和社交需求的提高,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存在盲目消费的现象。
本报告旨在分析大学生盲目消费的原因、表现以及对其生活和个人经济状况的影响,以期引起大家对于理性消费的重视。
一、大学生盲目消费的原因1. 社交压力:大学生在校园中面临着来自同龄人的巨大社交压力。
在一些社交场合,有的学生为了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购置昂贵的物品。
2. 虚荣心理:个别大学生对于名牌和流行物品有较高的关注度,追求时尚潮流成为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他们愿意不惜一切代价追逐潮流,盲目消费。
3. 自我价值认同:一些大学生通过购买高价值的商品来证明自己在物质上的价值感,以此来缓解心理上的不安和自卑感。
二、大学生盲目消费的表现1. 不理财:大多数大学生对于个人财务并不关注,没有合理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消费。
大部分时间,他们的消费只是凭借一时欲望进行的,没有将长远利益考虑在内。
2. 乱花钱:大学生在生活上存在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如频繁外出就餐、购买各种无用物品等。
这种浪费通常是由于对自己消费水平的盲目自信和过度消费的需求驱动。
3. 负债压力:部分大学生由于盲目消费过程中超出个人承受能力,导致负债累累。
其中包括信用卡透支、贷款借款等情况,这对大学生的经济状况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对大学生生活和个人经济状况的影响1. 生活压力增加:盲目消费导致大学生财务状况不稳定,无法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增加了生活的压力,甚至为此产生心理困扰。
2. 理财意识淡薄:由于没有理性消费的意识和经验,大学生无法正确规划自己的理财计划,并且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3. 降低经济实力:长期盲目消费导致大学生的财务状况恶化,给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四、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1. 增强理财教育: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理财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习惯。
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引导
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消费观念
01
家庭消费观念和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有深远影响,一
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满足其不合理消费需求。
家庭经济条件
02
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一些来自富
裕家庭的学生更容易产生炫耀性消费和奢侈消费。
家长示范作用
03
家长的消费行为对大学生具有示范作用,如果家长自身存在不
拓展研究领域和对象
将研究范围拓展至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高校, 以及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提高研究的普遍性 和适用性。
加强跨学科合作
与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进行交叉 研究,共同为解决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问题提供 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揭示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和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引导策略,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 和行为。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法,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获取全面、准确的研 究数据。同时,结合相关理论和文献,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02
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表现
引导策略需综合施策
针对不良消费心理,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层面入手,加强消费教育、培养理性消 费观念、提高财务规划能力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化不良消费心理机制研究
进一步探讨不良消费心理的内在机制,揭示其产 生、发展和影响的深层次原因。
创新引导策略和方法
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引导策略和方法,如开展消 费教育课程、建立理性消费社团、推广财务规划 APP等。
过度节俭心理
过分节约
部分大学生在消费时过分节约,甚至到了吝啬的程度,这种消费心 理虽然能够避免浪费,但也可能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交关系 。
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及成因分析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及成因分析摘要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进入消费社会,消费主义迅速成为其主流价值观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费主义开始在全球蔓延,对人们的消费观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整体上是健康、合理的,出现了新潮型、个性化、多样性等新的特点,但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消费误区,比如高消费、攀比消费和消费结构不合理等消费主义的倾向。
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和观念消费主义化与我国传统国情和目前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
鉴于此,我们必须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本文对大学生消费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源、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从而探索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1、大学生;2、就业难;3、对策与建议目录目录 (3)一、绪言 (4)(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4)(二)文献综述 (4)(三)相关概念 (6)二、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特征 (8)(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8)(二)大学生消费特征 (9)三、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表现及原因分析 (11)(一)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 (11)(二)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原因分析 (12)四、改善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策略 (14)(一)大学生自身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 (14)(二)营造健康的家庭消费环境 (14)(三)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消费的引导 (15)(四)社会应做出正确的导向 (15)五、结论 (16)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17)一、绪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消费者具备了扩大消费的物质基础,我国的消费总支出已经超过日本,与欧盟不相上下,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学会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十年才学会的东西——如何消费。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
作为社会中的重要一员,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直接反映出时代背景下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
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经济状况,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解决之道。
一、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消费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
社会上对于个人消费的重视和追求,使得现代大学生也受到了消费文化的影响,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品质和物质享受。
许多大学生倾向于用消费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使得他们对消费品的依赖性增加,容易偏离理性消费的轨道。
媒体和广告对消费者的引导作用也是一大因素。
各种广告场景中,美丽的衣服、奢侈的美食等生活场景无处不在,促使大学生们对奢侈品消费产生追求。
二、信息不对称与社交压力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大学生对市场的认知不足。
很多大学生对市场上的产品和价格并不了解,容易受到商家的宣传诱导,从而发生非理性消费。
同样,现代社交压力也是一大因素。
在现代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情感需要,很多时候也伴随着消费的行为。
很多大学生为了维护社交关系,会选择去高档场所消费,或者买一些名牌品牌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些行为也容易导致消费过度。
三、金钱管理意识不强现代大学生对金钱理性运用的意识薄弱,这也是导致非理性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许多大学生没有适当培养理财意识,盲目跟风消费,经常会将家庭资金当成了零用钱,甚至一些青年还认为用钱挥霍才是人生的真谛。
很多大学生对于个人收入的来源也并不清晰,一味追求虚荣,过度消费。
解决之道针对以上分析,针对以上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大学生理性消费:1、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素质。
学校和社会可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性消费教育,加强消费者意识的培育,提高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增强抗诱惑力,使大学生能够理性认识自己的消费能力和水平。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在校大学生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消费观念也逐渐从简单满足生活需要转变为追求个性化和时尚化。
一些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却呈现出明显的非理性特征,对此,我们有必要对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是导致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进行着改变。
现代社会对于消费的认知已经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更多地追求个性化、时尚化、奢侈化。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些在校大学生也受到了这种消费观念的影响,开始追求炫耀和排挤效应,导致了非理性消费的产生。
社交化消费是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充满活力和活泼开放的年龄阶段,他们的社交活动频繁且广泛,这也就意味着社交消费的频繁发生。
为了在社交圈中保持形象和地位,一些在校大学生会选择进行非理性的消费,购买一些昂贵的物品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这种消费行为通常是源于对社交需求的过度追求,而非出于对物质需求的合理满足。
媒体和商业广告的影响也是导致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媒体和商业广告对于年轻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种精心设计的广告和宣传手段会不断刺激大学生的购买欲望,甚至误导他们的消费观念,导致了在校大学生轻率和盲目的购物决策,从而形成非理性消费的行为。
一些在校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也是非理性消费的原因之一。
在校大学生自由度较大,缺乏对自身消费行为的认识和自我控制,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同龄人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从而产生非理性消费的行为。
一些在校大学生缺乏理性思考和消费规划,盲目跟风和虚荣心理作祟,因此对于消费的选择和使用常常缺乏理性和合理性,导致了浪费资源和金钱。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社交化消费、媒体和商业广告的影响以及自控能力较弱等方面。
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原因
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原因大学生不良消费的主要表现1.消费追求时尚性。
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追求新事物,并且敢于尝试新事物。
目前,大学生拥有手机已是普遍现象,拥有电脑也不是稀奇事,据调查在某校2007级一个24人的班级中只有1人未使用手机,一个拥有8名同学的寝室有3个人有笔记本电脑。
可见比例之大,数量之多。
此外拥有数码相机、mp3等的同学人数就更多了。
2.消费心理从众性。
从众是指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因为在我国大学生过的都是集体生活,所以这种从众消费行为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
许多消费品往往在大学生中一出现就迅速流行开来,品牌服装、化妆品等等。
3.消费结构多样性。
现在的大学生消费内容非常多样化,不像以前的学生把每月支出的大多数用于生活费用。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上网、娱乐、各种聚会以及谈恋爱花费等日渐成为消费热点。
男同学大都把钱用于上网和娱乐方面,每当有钱的时候就和寝室的同学或者要好的哥们小聚一下,给女友买点漂亮的衣服或礼物。
女同学则主要用于零食、化妆品、上网、交友。
4.消费缺乏计划性。
合理分配开支是消费的基本原则,而现在大多数学生对于消费缺乏计划性,有些学生虽制定了计划可很难坚持。
每学期父母给的生活费不会合理的安排和使用。
往往在每学期初的时候比较充裕,所以大手大脚的花钱,毫无节度,到了月底常常是入不敷出,出现财政赤字,不得不东挪西借,节衣缩食。
5.消费观念超前性。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借贷消费、超前消费,各大银行并且把这种消费也推广到了校园,免费为学生办卡,所以很多大学生也深受其影响,走入超前消费的误区。
在自己经济实力不具备的时候为了达到自己追求的消费水平,成为“卡奴”。
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原因针对当前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长的过分溺爱和学校在消费教育方面的薄弱。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今天的大学是开放的大学,大学生天天都在与社会发生着联系,所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必然会在大学校园中产生滋生的土壤,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一些大学生就开始盲目的追求高水平的生活,加重了自己以及家庭的重担。
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消费行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逐渐突出,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表现1. 消费无节制。
大部分大学生生活比较富裕,缺乏经济管理意识,抱着“反正有钱就花”的态度,导致消费无节制。
2. 过度消费奢侈品。
与过去相比,大学生对奢侈品的追求越来越多,将其作为提升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但这种过度消费不仅对个人经济造成压力,也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3. 依赖线上购物。
大学生是信息时代的代表群体,他们更倾向于在网上购物,很多人盲目追求低价、促销而忽略商品的质量和真伪。
4. 负债消费。
在学习、娱乐和社交等方面的需求之下,很多大学生选择通过借贷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导致负债累累。
二、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形成的原因1. 社会观念的影响。
社会上存在“面子消费”的观念,很多大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而追求名牌、奢侈品。
2. 家庭教育的缺失。
很多大学生在家庭中没有接受良好的经济管理教育,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
3. 媒体宣传的诱惑。
广告和娱乐节目中充斥着各种吸引人的消费诱惑,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大学生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
4. 陷入消费主义陷阱。
大学生在社会的压力下,渴望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往往将购买商品作为一种排解压力和追求幸福感的方式。
三、应对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对策1. 加强经济管理教育。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经济管理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提高他们的消费决策能力。
2. 加强媒体监管。
对于一些宣传片中夸大事实或误导消费的广告,应加强监管,减少对大学生形成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
3. 建立借贷管理制度。
学校和银行可以合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借贷管理制度,防止大学生因不良消费行为而陷入债务危机。
4. 志愿者活动的引导。
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让他们意识到物质并非唯一的幸福来源,从而减少他们的不良消费行为。
大学生消费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消费不合理的原因分析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特征具有冲动性、随意性、攀比性、结构不合理等特点。
当然并不是某一原因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消费不合理、奢侈、浪费、攀比等现象,它是综合各方面原因造成的,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和学校教育因素,个人因素等。
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大体包含两个方面:社会因素、自身所处的环境因素。
首先,我国城乡贫富差距近些年来呈上升趋势,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很深的影响。
大学生的不良消费心理也和此类社会原因有着一定的关联。
由于社会上一些畸形消费观点和舆论的误导,以致使他们以一种非理性的以互相攀比的心态为特征的消费倾向。
一定时期的消费倾向、消费观念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消费舆论,也会对这些面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大兴趣的大学生们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尤其是大学生生活在青年群体场所中,对这些变化的反应往往更加敏感、迅速。
所以,社会的大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特别深刻的。
再有就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教育总体水平的不断加深,我国家庭的独生子女化越来越明显。
家长从小就对子女呵护有加,乃至于这些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也成了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特别是子女上大学以后,宁可自己在家省吃俭用,也不能在外“苦”孩子。
另一方面,这些大学生没有过多的参与的社会实践中来,“金钱来之不易”这些词汇在他们心中完全没有概念,以至于他们花钱大手大脚。
2、家庭和学校消费教育缺失就目前情况而言,大部分家庭的家长更注重的是子女的文化知识素养的教育,在中国家庭中,家长几乎没有对子女进行过正式且全面的消费方式及消费心理方面的教育,这也导致了子女从小就没有能树立起完整且系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心理,以至于进入大学财政相对独立后,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消费。
再有就是,大学消费教育的缺失与高校的思想教育薄弱和管理工作不到位有关。
高校教育工作者也比较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素质的培养。
高校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高校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原因及对策探析针对当今大学生不良消费的表现,从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解决的对策。
标签:消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今大学生中的绝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独苗儿”,这一代人无论是成长环境还是思想观念都与以前的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他们的消费观念、价值取向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对当代大学生消费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大学生不良消费的主要表现1.消费追求时尚性。
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追求新事物,并且敢于尝试新事物。
目前,大学生拥有手机已是普遍现象,拥有电脑也不是稀奇事,据调查在某校2007级一个24人的班级中只有1人未使用手机,一个拥有8名同学的寝室有3个人有笔记本电脑。
可见比例之大,数量之多。
此外拥有数码相机、MP3等的同学人数就更多了。
2.消费心理从众性。
从众是指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因为在我国大学生过的都是集体生活,所以这种从众消费行为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
许多消费品往往在大学生中一出现就迅速流行开来,品牌服装、化妆品等等。
3.消费结构多样性。
现在的大学生消费内容非常多样化,不像以前的学生把每月支出的大多数用于生活费用。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上网、娱乐、各种聚会以及谈恋爱花费等日渐成为消费热点。
男同学大都把钱用于上网和娱乐方面,每当有钱的时候就和寝室的同学或者要好的哥们小聚一下,给女友买点漂亮的衣服或礼物。
女同学则主要用于零食、化妆品、上网、交友。
4.消费缺乏计划性。
合理分配开支是消费的基本原则,而现在大多数学生对于消费缺乏计划性,有些学生虽制定了计划可很难坚持。
每学期父母给的生活费不会合理的安排和使用。
往往在每学期初的时候比较充裕,所以大手大脚的花钱,毫无节度,到了月底常常是入不敷出,出现财政赤字,不得不东挪西借,节衣缩食。
当前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2
当前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2)5. 其他。
充分表明,除了父母正常的供给之外,全校大部分本科生在支出不足时,不再单纯的直接向父母要钱,而是凭借自己的人际关系或是自己的能力来赚钱。
,说明已经意识到自己已是成年人,不应随便向父母张口,但仍有少数的学生还会直接向父母要。
体现出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有待继续发展,并且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4.4大学生消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4.4.1自立意识不强通过对“生活费用来源”进行分析后得知,生活费主要或完全依靠自己解决的仅占 6.6%,说明现在大学生自立意识不强,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靠家庭提供。
究其原因:一是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孩子认为父母给予的钱是自己应得的,不懂得感恩,养成了“凡事向父母伸手”的坏习惯。
二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和社团活动,没有足够的时间兼职。
随着社会压力日益加大,同学们不得不为未来的生活做打算,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努力拼搏,于是学习成为了主要“项目”。
同时,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全校而言,社团有数十个,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于是社团生活占据了大量时间。
三是大学生因兼职被骗的现象日益增多,使得他们对校外兼职存在恐惧心理。
兼职被骗的事情在学生身上发生的不在少数。
4.4.2忽视自身发展由对“交友费用”和“娱乐费用”的统计得知,分别有81.9%和 76.2%的学生在 100 元以下。
表明大多数学生不重视自身的健康成长,这可能与全校理工科院校的性质有关。
就学科性质而言,理工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多是技术型人才,他们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因此,在校期间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将来所用。
4.4.3存在城乡差距以家庭所在地对“学习费用”和“购物费用”两个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见表 2。
表 8家庭所在地和学习费用与购物费用的交叉列联表选项100 100- 200- 300 总计元以下200 元300 元元以上平均每月与学习相关的费用农村81.80%16.70%1.30% 0.40% 100%城镇66.00%27.80%4.10% 2.10% 100%平均每月购物费用农村65.60%26.80%6.30% 1.30% 100%城镇46.70%28.10%16.00%9.20% 100%表 2 显示,家住农村的学生在学习和购物费用上比城镇学生相对要少,说明家庭所在地或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消费理念有很大的影响。
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问题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曾经看过几起访谈大学生消费现象的电视节目,专访对象是刚刚入校的大一新生。
话题的脉络与走向、气氛都已模糊,但访谈过程中大学生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胡乱消费等现象却让人记忆深刻。
的确,部分大学生由于不良消费,或加剧家庭经济负担,或导致家庭关系紧张,或埋下悲剧事件的祸根。
不能不说这种不良消费现象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一、现实: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主要表现1.盲目消费。
时下的大学生都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当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侵袭至校园时,他们很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比如“韩流”“追星热”“人情消费热”“旅游热”等,于是在消费上盲目参照,“随波逐流”,尽管很多商品并不适合自己,但仍然盲目购买,以期获得群体的认同。
君不见,一些女孩子有很多双鞋子,真正适合自己的却只有一两双。
所谓“人云亦云”“随大流”的购买,其实就是一种盲目的不良消费心理。
2.攀比消费。
地铁中,列车上,餐厅中,总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暗暗攀比手机品牌,你的是“三星”,我就必须买个“苹果”;随便走进某个大学生的宿舍,你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很多名牌商品,用兰蔻、美宝莲、CK 等名牌化妆品的女生随处可见。
总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身价寒酸”而神情黯淡,于是,部分学生不惜降低伙食标准,借款甚至贷款而去消费,换掉自己身上的“地摊货”,你追我赶,在攀比中追求前卫和新潮。
这种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比拼和“喜新厌旧”,其实是得不偿失的,更是引发不良消费的“罪魁祸首”。
3.冲动消费。
一部分大学生总是在非理性消费,因为他们理财观念淡薄,理财能力欠缺,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不顾自己经济实际,而冲动地注重追求商品的品位、档次和自己形象等方面倾斜消费,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跟着感觉走”,即兴购买,就像一份调查中所说的:“女性,每隔5分钟就有一次购物的欲望。
”以至于在后半学期,很多学生进入“一穷二白”的窘境。
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引导
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引导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引导本文关键词:成因,消费心理,引导,不良,表现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引导本文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外部消费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由于家庭消费教育的缺失、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与以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只有把握大学生独特的消费心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他们的消费行为导向,针对其非理性消费,加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引导本文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外部消费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由于家庭消费教育的缺失、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与以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只有把握大学生独特的消费心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他们的消费行为导向,针对其非理性消费,加强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和自身的自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消费观[1]。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健康成长;对策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
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
大致有四种消费心理,分别是:从众,求异,攀比,求实。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也对人们的消费心理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由于大学生消费心理还不成熟,极易接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的指导与教育[7]。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消费水平:即大学生人均消费品的数量,受收入水平,商品价格,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在对大学生消费来源的调查,有88%的同学选择了父母,14%的同学选择了贷款,5%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11%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2%的同学还有其他的经济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及成因分析摘要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进入消费社会,消费主义迅速成为其主流价值观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费主义开始在全球蔓延,对人们的消费观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整体上是健康、合理的,出现了新潮型、个性化、多样性等新的特点,但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消费误区,比如高消费、攀比消费和消费结构不合理等消费主义的倾向。
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和观念消费主义化与我国传统国情和目前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
鉴于此,我们必须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本文对大学生消费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源、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从而探索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1、大学生;2、就业难;3、对策与建议目录目录 (3)一、绪言 (4)(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4)(二)文献综述 (4)(三)相关概念 (6)二、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特征 (8)(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8)(二)大学生消费特征 (9)三、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表现及原因分析 (11)(一)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 (11)(二)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原因分析 (12)四、改善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策略 (14)(一)大学生自身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 (14)(二)营造健康的家庭消费环境 (14)(三)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消费的引导 (15)(四)社会应做出正确的导向 (15)五、结论 (16)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17)一、绪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消费者具备了扩大消费的物质基础,我国的消费总支出已经超过日本,与欧盟不相上下,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学会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十年才学会的东西——如何消费。
中国人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向西方靠找。
到底是什么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了如此迅速的变化?消费主义的传播难脱干系。
大学生是我国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为大学生是非生产性消费者,经济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多方面限制。
同时大学生又是社会的精英,他们的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踏入社会以后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关系到民族的希望。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社会化过程之中,他们的理性消费意识较差,消费主义的蔓延、需求的升级,使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许多不良消费行为,这同时也表明大学生消费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在我国市场经济加速推进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
生产决定消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出消费选择性越来越大,消费领域多样化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容易受到消费主义影响,产生“过度消费”、“弦耀消费”、“攀比消费”等消费问题。
深入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加强大学生消费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野。
(二)文献综述根据已查阅的大学生消费研究资料发现,其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大学生消费水平、大学生消费结构、大学生消费观念、大学生消费心理、大学生消费行为、大学生消费环境、大学生消费伦理、大学生消费教育等诸多方面。
除了从总体上研究大学生消费以外,还有许多专家、学者就某一专项消费进行研究,如旅游消费、体育消费、形象消费、网络信息消费等等。
现将大学生消费研究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第一,大学生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
对大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研究分为两种研究方向,一是不同背景下的大学生消费水平研究,如梁前德(2011)从学生的家庭背景出发对大学生消费进行研究,主要从家庭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从业状况及家庭居住环境四个侧面,联系大学生消费支出水平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另一种是对比性研究,林媛媛,高宏博(2012)对综合院校与专业艺术院校大学生消费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看综合类院校大学生的消费要比专业艺术类大学生的消费相对理性;徐玉(2010)对大学生消费进行分层研究,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分为下层、中下层、中层、中上层和上层五个消费阶层,对这五个消费阶层的整体消费状况做了对比总结。
第二,大学生消费观与消费心理研究。
随着当代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化程度普遍的提高,在经济支配上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另外受同辈群体、社会舆论和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其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变化。
王志坚、彭友霖(2008)指出大学生的消费观由注重物质实用性的消费观转向注重实用和美观相统一的消费观,由单一保守的消费观转向多样开放的消费观,大学生消费观的转变,反映了大学生注重全面发展,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展现的愿望,只要我们正确引导,会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
周伟(2012)指出大学生消费价值观暴露出的问题有攀比弦耀的奢侈消费观、爱慕虚荣的符号消费观、友情至上的“慷慨”消费观、随心所欲的盲目消费观、好逸恶劳的享乐消费观和“真爱至上”的恋爱消费观。
并指出这些不良消费观的形成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也跟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弱化有关。
第三,大学生消费伦理与消费教育。
大学生消费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他们消费需求广泛,消费观念超前;另一方面他们又缺少独立的经济能力,在消费方面受到很大的制约。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一些心理扭曲现象和不良消费行为。
正确的消费伦理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基本道德原则,调整大学生消费行为,正确选择消费活动价值。
刘洋(2012)认为“90后”大学生受社会大环境、腐朽消费伦理文化的价值导向影响以及高校教育体系中缺乏有效的消费伦理教育,导致大学生消费伦理观存在偏失,并提出应从净化社会风气、加强学校消费伦理教育,转变家庭消费观念等多个角度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风尚。
马昆(2012)指出大学生群体受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传统的节约、勤检消费观念被淡化,大学生消费伦理教育缺失,应借鉴中西方消费伦理教育的经验,对大学生实施系统的消费伦理教育。
李俊义(2012)对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消费教育进行了论述,指出大学生消费教育与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价值观相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并从更新消费观念,引导合理消费行为,培育理性消费心理,丰富消费教育形式,构建科学消费文化等方面论证消费教育。
就己收集到的有关大学生消费方面的论文来看,许多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问题作了大量调查研究,提出一些很有见地的结论,并针对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意见,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完善。
例如:研究的内容不够深入,没有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状况,没有具体分析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没有联系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
再就是深层次的理论探讨比较薄弱,有很大一部分论文是以理论探讨为主的非实证性研究,较多停留在经验性的表面,理论挖掘较少,探讨深层的文化理论因素更是几乎没有。
(三)相关概念1、消费这一词于14世纪开始出现在英语中。
在很长一个时期里它是一个贬义词,带有“用尽”、“耗费”的意思,超过了恰到好处或恰如其分地占有和使用的范围。
从18世纪中期以后,它的贬义开始消退,成为一个与生产相对而言的概念。
消费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消费,是通过消耗生产资料而生产出新产品的过程,它是直接与生产合二为一的;另一种是生活消费,是人们每人消费已生产出的物质资料或非物质资料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消费行为,它直接与劳动力再生产相联系。
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狭义的消费专指生活消费。
本文中的消费即是狭义的,其含义是指消费主体出少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目的,有意识地消耗物质资料或非物质资料的能动行为。
2、大学生消费大学生消费通常指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学生对物质产品及精神产品的消耗。
就一般消费的涵义而言,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方面。
而大学生消费主要是大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消耗物质产品及精神产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大学生消费主要是指生活消费。
大学生是以接受高等教育为背景所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为了完成自身的社会化,以学为主,使自己健康成长。
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大学生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衣、食、住、行等一系列为满足生理和精神需要的消费。
与一般的消费者相比,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消费者。
对大学生来讲,从年龄上说,属于青年阶段,身体、思想各方面都逐渐成熟,己经具备了劳动能力。
但是,由于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他们的大部分时间、精力用于学习,不可能进行全职的生产劳动,因而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然而他们却有着稳定的经济来源,即使收入并不宽绰的家庭也会尽力满足学生的消费需求。
大学生大部分是离开家乡寄宿学习,因此生活是相对独立的。
生活费用有的是一学期一次性从家里带到学校,有的是每月由家中邮寄。
大学生手中有了钱,尽管不是自己挣的,但却有绝对的支配权利。
于是消费对他们来说,成为一个新课题。
3、消费心理也称消费者心理,是消费者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偏好,选择和评价消费对象的心理活动。
人作为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各种行为无一不受心理活动的支配。
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例如,是否购买、何时买、从哪儿买、买那个品牌等,每一步骤都需要消费者做出相应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比较、判断。
所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总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支配下进行的,这种在消费过程中发生的心理活动即为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是消费者在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支配下,为实现预定的消费目标而做出的各种反应、动作、活动和行动。
消费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是不同消费者在需求、偏好以及选择产品的方一式等方面各有侧重、互不相同,同一消费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境、不同产品的选择,其行为也呈现很大的差异性。
二是消费行为还受各种文化的、经济的、个体的因素影响。
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的反映,它不具有任何形体,人们无法对它进行直接的观察与操作,但是,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同时,任何行为的产生总是有一定的刺激引起的,刺激既可以来自于外部环境,也可以来自于内部的生理与心理因素。
因此,心理与行为是密不可分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这两个名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可以通用的。
他们的差异主要是侧重点不同,前者更注重于消费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而后者主要对消费者外在的活动或行为感兴趣。
本文的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是上述两方面内容的总括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