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框架
初中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31b92b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7.png)
初中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是什么(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声速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空气中约340m/s),在液体中较快(水中约1500m/s),在固体中最快(钢铁中约5200m/s)。
3.声音(声波)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二、乐音的特征乐音是声源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可以用响度、音调、音色来描述它的特征。
人们常将响度、音调、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一)响度1.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
2.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3.响度与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二)音调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赫兹,用符号Hz表示。
3.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4.弦类乐器,弦越紧、越短、越细,发出的声音音调就越高。
(三)音色1.不同的声源,由于他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因此发出的音色不同。
2.人们常说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音色来分辨的。
根据音色,人们能够分辨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
三、噪声及其控制(一)噪声的来源1.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噪声的波形是无规则的。
2.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如: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3.有些声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属于乐音,但从环保角度来说属于噪声。
(二)噪声的危害1.物理学中,用声强级来客观描述声音强弱,单位是分贝,符号dB。
2.0dB的声音,人耳刚刚能听到他;90dB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三)噪声的控制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如:改进声源结构,加装消声器等)2.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途中减弱。
初二物理 声学知识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 声学知识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6804d4552ea551810a687ec.png)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学科:物理授课时间:2020年 4 月 30 日(星期四)要点一、响度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振幅: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3.影响响度的因素:(1)声源的振幅;(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要点二、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
(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单位:赫兹(Hz)3.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要点三、音色1.音色是声音的另一个特色,不同的乐器,即使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
主要音色不同。
2.音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借助仪器观察到的音色不同的声音图像,如下图所示。
3.乐音是声源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可以用响度、音调和音色来描述它的特性,人们常将响度、音调、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姓名性别年级第次课课题声学课程性质预习复习冲刺同步其他学生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签字教研组长:家长:【典型例题】类型一、乐音的三要素例1.一般来说老虎和小鸟的叫声都不同,其中的叫声音调高,说明了它的声带振动的比较大;而的叫声响度大,说明了它的声带振动的比较大;另外,老虎和小鸟的叫声的也不同。
举一反三:【变式1】手机在现代社会被普遍使用。
当我们接听电话时,能分辨出不同人的声音是依靠声音的,我们还可以通过音量开关改变声音的(前两空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变式2】当火车进站时, 工人师傅总是用铁锤敲打火车轮上的部件, 听了发出的声音, 便分辨出部件间是否有松动, 他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例2.将某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如图所示,可见波形竖直方向的最大值在减小,表示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周期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收音机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 B.收音机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C.一个人音色是不会改变的 D.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不会变的类型二、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例3.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达州市委宣传部、文广局、市电视台主办了“红歌连连唱”。
初中物理中的声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中的声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c4370f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4.png)
初中物理中的声学知识点整理声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一系列问题。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也会接触到一些基础的声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声学知识点进行整理。
1. 声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声波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等介质传播。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的存在才能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在空气中的声速大约为343米/秒。
2.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
- 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程度,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 音量:音量是声音的强弱程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 音色:音色是声音的质地特点,不同的乐器和人的声音具有独特的音色。
3.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吸收。
反射是声波撞击障碍物后,部分能量返回原来方向的现象。
吸收是声波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不同的物体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程度不同。
4. 回声和共鸣回声是指声音在遇到反射体后返回的声音,当声音在可听范围内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时,我们才能听到明显的回声。
共鸣是指一个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获得共振增强的现象。
共鸣可以产生更大的声音。
5. 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折射、干扰和衍射等现象。
折射是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传播速度的改变而改变传播方向。
干扰是来自不同源的声波在空间中相遇而产生的现象。
衍射是指声波绕过障碍物传播的现象。
6. 声音的利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通信、音响、超声波检测等。
声音的利用是基于其传播特性和声波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7. 超声波和声纳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类听力范围(约20kHz)的声波。
超声波具有穿透性强、反射性能好等特点,在医学、工业、军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声纳是利用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用于测量距离、探测水下障碍物和鱼群等。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711896da2161479171128ab.png)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归纳一、声音产生的原因、声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震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振动的橡皮筋能产生声音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震动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不能听到铃声(真空铃实验)2、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空气疏密部分的传播形成声波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本身并没有随波向前移动,声波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1)隆隆的雷声—下雨(2)爆竹升天,震耳欲聋(3)听铁轨传声—判断火车的远近(4)听蜜蜂飞行的声音--判断是否采蜜回来(5)回声定位(6)医疗:使用B超、听诊仪;超声波击碎体内结石(7)军事:声呐探测潜艇、鱼雷;超声波干扰信号(8)工业:声呐测距;超声波测速;超声波探伤三、声速1、声速是指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
温度相同但介质不同时,声速一般不同;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
4、熟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
温度小,声速小。
5、声速、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的关系:s=vt四、回声1、回声到耳朵比原声音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2、利用回声可以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
要听到回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公式:s=vt五、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呢?一、人耳的构造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用途:用来收集声音。
2、中耳:鼓膜和听小骨。
用途:用来传声。
3、内耳:耳蜗(听觉神经丰富)。
用途:用来感知声音。
人耳构造二、人类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略)三、耳聋的两种情况1、传导障碍:鼓膜、听小骨损坏。
2、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
四、认知1、传导障碍可治疗或借助仪器感知声音;2、神经性耳聋不能治疗也不能借助仪器感知声音。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的完整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的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390619c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b.png)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的完整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影响的物理学分支。
声音是由物质的振动引起的一种机械波,经过传播介质传播并被人耳接收和感知。
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声音的产生到音响设备的设计,都与声学知识息息相关。
下面将介绍初中物理中的声学知识点。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液体或固体分子也跟随振动,产生波动的效应而形成声波,从而产生声音。
常见的声源包括人的嗓音、乐器、机器等。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传播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称为空气声,液体中传播的声音称为水声,固体中传播的声音称为固体声。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一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波的特性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波长、频率、振幅和声速等特性。
波长是声波在传播介质中的一个完整振动周期的长度,频率是声波振动的次数,振幅是声波振动的最大偏移量,而声速则取决于传播介质的特性。
4.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声波的振幅大小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声音的强度与声波的能量有关,一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
5.声音的频率6.声音的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即声音沿着障碍物的边缘弯曲传播。
较长的声波波长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7.声音的共鸣当声源和空气一些固体之间的振动频率相同时,会发生共振现象,声音的响度会增强。
共振现象在乐器和音响设备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8.声音的反射声音在遇到平坦的固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即声音从固体表面反射回来。
声音的反射可以被利用来传播声音或改变声音的方向。
9.声音的干涉当两个声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形成新的波形,这就是声音的干涉现象。
干涉可以使声音增强或减弱,这在音响调音和声音传导中很重要。
10.声音的吸收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被介质吸收部分能量,导致声音逐渐减弱。
不同材质对声音的吸收率不同,一些吸声材料可以用来减少回声和噪音。
八上物理声音知识点构
![八上物理声音知识点构](https://img.taocdn.com/s3/m/8b6ae7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d.png)
八上物理声音知识点构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声波与声能:声以波的形式传播,它具有能量。
(4)声速: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空气中的声速大约为340m/s。
(5)回声及其利用:❶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❷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最少需要0.1s,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❸回声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❹回声测距方法: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二、声音的特性(1)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2)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噪声及其控制(1)乐音、噪声的划分:❶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声源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声源做不规则振动产生的。
❷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等级和危害: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人能感受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2)超声波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❷特点:具有方向性强、穿透力强等特点。
❸应用:作为信息载体(传递信息),可用于B超、金属探伤、测距等。
初中物理有关声学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有关声学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3951b5f7ec4afe05a1dff2.png)
初中物理有关声学的知识点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点:声现象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3、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4、回声的产生: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 0.1s 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5、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
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6、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震动的频率决定的,音调高听起来尖细,音调低听起来就低沉。
7、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震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感到的响度就越大。
8、音色:也叫音质、音品,它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震动方式等因素有关。
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9、噪声的控制:1) 在噪声的发源地减弱它,2)在传播途中隔离和吸收,3)阻止噪声进入人耳。
10、超声波:高于 20000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11、超声波的应用:1)声纳----探测海洋深度、鱼群、礁石等2)B 型超声仪---观察内脏器官及胎儿,帮医生诊断。
3)超声探伤仪---探查金属内部的裂纹,4)超声波测速仪---测量物体速度。
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声的利用1. 声能传递信息的重要应用:回声定位:蝙蝠发出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声呐(探知海洋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B超”根据超声波的反射情况,可以检测钢管等物体内部是否有裂缝。
超声波探测仪2. 声能传递能量的重要应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超声波治疗人体结石等。
3. 回声:声音的反射现象。
计算公式:s=vt/2(由速度公式推导出来)应用:回声定位、圜丘等。
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0.1 s(在15℃空气中的距离为17 m)以上才能感觉有回声。
初中物理声与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声与声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afdf97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8.png)
初中物理声与声学知识点归纳声与声学知识点归纳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理现象。
无论是我们说话、听音乐,还是听到闹钟的声音,都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引发的效果。
声学是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听觉效应的学科,下面将对初中物理中与声音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声的产生与传播1. 声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随之振动,形成气流,以压缩和稀薄的方式传播,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常见的声源包括乐器的弦、空气柱以及人类声带等。
2. 声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遵循波动方程v = fλ,其中v代表声速,f代表频率,λ代表波长。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气体中快,而在液体中也比在气体中更快。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音调:不同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是由声源振动频率的快慢所决定的。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声音强度有关,声音强度越大,响度也越大。
人耳对声音的响度感知是以对数方式进行的,单位是分贝(dB)。
3. 声音的音质:不同声音的音质不同,是由声音的波形复杂程度决定的。
波形越复杂,音质越丰富;波形越简单,音质越单一。
三、声音的传播与反射1. 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路径上的障碍物越少,传播速度越快。
当声音到达一个界面时,一部分声能被吸收,一部分会反射回去,还有一部分会透过界面继续传播。
2. 声音的反射:声音在遇到平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当声音在遇到粗糙表面时,会发生散射,声音波前会向周围各个方向传播。
四、共振与声音1. 共振现象:当一个物体受到频率与其固有频率相同的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共振现象,物体将发出较大的振幅。
共振在乐器演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声音的干涉与衍射:当两个或多个声音波同时在空间中传播时,声音波会发生干涉现象,出现增强或减弱的效果。
而当声波通过一道缝隙或物体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五、声音与人类听觉1. 声音的频率范围: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约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这一范围称为听觉频率范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4ab3f68960590c69fc37659.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详解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3.注意: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三、回声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详解: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2.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在以上,才能分辨出原声和反射回来的声音。
★详解:距离很近的两个人说话,听不见回声;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3.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进行距离测量。
★详解:声呐探测仪可以测量海底深度,利用回声可以测量人与山之间的距离等。
例如: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50m/s,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并测得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6s,则海底的深度为:1450m/s×3s=4350m。
四、人耳的构造与听声原理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听声原理: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详解: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出现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3.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比空气传声效果更好。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不一定相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由此可以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叫双耳效应。
★详解:听见立体声,就是利用双耳效应,欣赏不同方位,不同强度,不同乐音的音乐。
五、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三个方面。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频率决定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初中物理学习要点笔记——声学知识点归纳(习题解析)
![初中物理学习要点笔记——声学知识点归纳(习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0f060633d4b14e84246859.png)
第一章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作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具体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0℃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人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初二物理必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必考重点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0e38b0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0.png)
初二物理必考重点知识点归纳一、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比男低音歌唱家的音调高,弦乐器通过改变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来改变音调。
- 响度:由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
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大。
-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曲子,音色不同,人们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4. 声的利用。
- 声可以传递信息,如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B超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 声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二、光现象。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如,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⁸m/s。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仍然平行;漫反射反射面粗糙,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向四面八方传播。
3. 平面镜成像。
-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9da781cc22bcd126ff0c80.png)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人是靠的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振动发声、弦乐器靠振动发声、鼓靠振动发声,蚊子是振动发声.2、停止,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发声:发出声音。
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发声的物体叫做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和都可以传播声音;2、不能传声;3、声音以的形式传播;4、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单位是;声速的计算公式是;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t是时间,单位是秒5、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_____ 中传得最快,在__________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越声速越。
三、回声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m(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四、乐音乐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
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越,音调(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2、响度:声音的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物体振幅越响度越(2):听者距发声体越,响度越;3、音色:(1)不同发声体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不同的物体的、有可能相同,但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3)区别碗(瓷器)是否有裂纹、男女生、乐器的种类等。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声学部分)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声学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359cb7e5941ea76e58fa0487.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声学部分)
第一部分:声学部分
一、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发生的条: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生也就停止。
2.传播的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播。
3.传播的速度:在1℃的空气中声速为V=340/s
4.声音的反射——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才可分开.
二、乐音的三个特征(三要素)(乐音:和谐悦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
)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
3.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
三、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等级及危害:等级用分贝(dB)来划分
3.减弱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四、声音的应用: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医用听诊器、回声定位(测距)、医用“B超”等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眼镜;用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33acd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f.png)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知识点物理学是一门令人着迷的学科,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声学。
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在八年级物理课程中,会学习到声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下面将介绍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知识点。
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是因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机械波,能够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时,声波的传播速度最快,而在气体中传播时,声波传播速度最慢。
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的外力推动,而是通过介质中分子的相互碰撞产生和传播的。
2. 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声音的响度是指其音量大小,又称为声音强度。
响度受到声波振幅大小的影响,振幅越大,响度越高。
而音调则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叫做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常见的声音都是由多个频率的声波叠加形成的。
3.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
反射是指声波在遇到某个物体后反弹回来,经常会造成声音在封闭空间中的回声效应。
折射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媒介的密度不同的边界时,发生了折射现象。
衍射是指声波在穿过一些小孔或者遇到边缘时发生的弯曲现象。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是声波传播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人类的耳朵也可以通过这些特性来分辨声音方向。
4. 声音的干涉与共振声波是可以相互干涉的。
当两个声波重叠在一起时,如果它们的相位差为零,则它们会互相加强,形成放大效应,就叫做共振。
共振时,声波的响度会比单个声波大很多。
当两个声波相位差为180°时,它们会互相抵消,形成消失效应,这也叫做干涉。
5. 声音的损耗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而发生损耗,如吸收、散射、热扩散等等。
这些损耗会导致声音的强度逐渐减小并最终衰减。
对于长距离的声音传播,这些损耗非常重要。
为了减少损耗,可以采用一些声学材料,如声屏障来吸收和散射声波。
综上所述,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
了解这些概念和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从而更好地利用和控制声波。
八年级的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的物理声现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93c52e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0.png)
八年级的物理声现象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世界规律的学科,声学则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及其各种现象。
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声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 声的产生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空气分子的运动,从而产生声波。
例如,木琴的振动会产生声波,电脑里的扬声器里的振膜震动也会产生声波。
2. 声的传播声波是机械波,它需要媒介传播。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而传递的。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阻力而逐渐衰减、消失。
3. 声速的计算声速是指声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在理想状态下,声速可以通过公式c=vλ 来计算,其中c 是声速,v 是频率,λ 是波长。
在空气中,声速大约是 343 米每秒。
4. 声的反射当声波遇到一个障碍物时,它会被反射回来。
反射方向与入射方向相同,反射角度等于入射角度。
这个现象被广泛应用在音响、声学设计等领域中。
5. 声的干涉当两个声波相遇时,它们会叠加在一起,形成新的波形。
这种现象称为声波干涉。
干涉可以是增强的,也可以是削弱的。
在音响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干涉的原理,来达到最佳的音效。
6. 声的衍射声波的衍射是指声波遇到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时,它会弯曲并朝着其他方向传播。
衍射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当你在房间里说话时,声音会从门缝中传到另外一个房间。
7. 共振现象当一个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与外界物体频率相同或相近时,就会发生共振现象。
共振会导致振动更强烈,并产生更大的声音。
共振现象在许多物理和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总之,在学习物理声学知识时,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需要实践能力的提高。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学的基本知识。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9cc49d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6.png)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归纳声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等现象。
在初中物理中,声学是一个必学的内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具有频率和振幅。
声音通常通过媒质传播,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速度大约为340米/秒。
2.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特性:- 高低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高的声音听起来较高,频率低的声音听起来较低。
- 响度大小:由声音的振幅决定,振幅大的声音听起来较响,振幅小的声音听起来较弱。
- 音色差异:由声音的波形决定,不同的乐器、声带和声道会产生不同的波形,因此具有不同的音色。
3. 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媒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 折射:当声音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声音发生折射。
- 反射:当声音遇到边界时,部分声能会被返回,这就是声音的反射。
反射声音可以形成回声,也可以用于声纳等应用。
- 衍射:当声波通过一个障碍物或缝隙时,会绕过这个障碍物或缝隙发生弯曲,这就是声音的衍射。
衍射使得声音可以传播到障碍物之后的区域。
4. 回声和声音的强度当声音在一个封闭空间中发生反射后,人们听到的第二个声音就是回声。
回声的出现可以利用声音的传播速度计算出反射体的距离,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导航等领域。
声音的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通过的能量,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
人耳能够听到的最小声音强度约为10^-12 W/m^2,而过大的声音强度则可能对听觉系统造成损害。
5. 调音和共鸣调音是指改变乐器弦长、管道长度或通过调音器等方法来调整声音高低的过程。
共鸣是指当体系与外界适应时发生的共振现象,使声音增强。
共鸣现象在声箱、乐器等中广泛应用,帮助声音更加宏亮。
6. 听觉和声音的感受听觉是人们对声音的感知能力,由耳朵和听觉系统共同完成。
八年级知识结构归纳
![八年级知识结构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abd6242b307e87101f696a1.png)
知识归纳第一章 声现象产生:物体振动需要介质形式:以波的形式传播,也叫声波影响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声速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计算公式:ts v 接收:人耳结构和骨传导 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于物体振动的频率 声音的特性 响度:声音的大小,决定于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 音色:决定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 频率范围:20-20000Hz 乐音:律好听的声音 概念: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 2.凡是音响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声音都是噪音(环境保护) 0dB 为听觉下限 90dB 以上损害健康 1. 在声源处减弱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 在人耳处减弱定义: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次声 能量很高的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应用:测地震 定义:频率高于20Hz 的声波 超声 信息方面 应用 能量方面声现象传播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 等级和危害 防止噪声的途径 噪声 人耳不能听到的声音第二章 光现象 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 分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条件:同种均匀介质 应用:激光准直、小空成像、影子的形成、坐井观天、一叶障目空气中的光速≈真空中的光速s m c /1038⨯=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大于光在其他介质(液体、固体)中的速度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镜面反射:平行光经平面镜反射后依然是平行光 漫反射:平行光经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后将射向四面八方,遵循反射定律原理:光的反射成像 特点:1.成虚像 2.物体和像大小相等 3.物体与像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4.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改变光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例如:投影仪上的平面镜 凹面镜:会聚光线 应用:太阳灶、照明灯罩 凸面镜:发散光线 应用:后视镜1.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 空气中的角较大4. 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光的色散 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特点:热作用强,可携带信息 应用:遥控、成像、自动控制 特点:生理作用强、有荧光效应 应用:灭菌、防伪紫外线 看不见的光 平面镜 成像 光速光沿直线传播 光源 光的传播 种类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应用球面镜 红外线 光现象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几个常用物理名词: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物距、像距定义:中间厚边缘薄光学性质: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定义:中间薄边缘厚光学性质:对光具有发散作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2f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2f u=f ,不成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照相机: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结构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眼球就像一架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因:晶状体太厚或眼睛前后方向上太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矫正:戴凹透镜原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睛前后方向上太短,像成在视网膜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物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镜:作用相当于照相机,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 凹透镜 种类物像动态变化规律远视眼 显微镜 望远镜 眼睛 日常 生活 近视眼 科技 应用透镜及其应用第四章 物态变化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把100度与0度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一等份就为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物质的热胀冷缩 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之前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玻璃泡要完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3.读数时要等到液柱稳定后再读数,且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待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的表面相平用途:测量人体的温度量程及分度值:量程35-42℃,分度值0.1℃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个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前先甩两下,可离待测物体读数规律:吸热,但温度不变 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加热非晶体熔化: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规律:放热,但温度不变 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非晶体凝固: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吸放热:凝固放热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1.液体的表面积2.液体的温度3.空气的流速 定义:在沸点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发生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加热 吸放热:汽化吸热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吸放热:升华吸热应用实例:人工降雨、樟脑球变小 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吸放热:凝华放热应用实例:霜,雪,冰雹的形成体温计 晶体熔化 熔化和凝固凝固熔化 晶体凝固 温度计 蒸发 沸腾 两种方式液化和汽化 液化 汽化 两种方式 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第五章电流和电路正电荷:负电荷:相互作用规律:1. (制成验电器)2.电荷量:符号:单位:画电路图的方法与技巧画电路图的题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看实物图画电路图,②看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③根据要求设计电路,④识别错误电路。
物理声学知识点
![物理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1ff8b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5.png)
物理声学知识点
物理声学是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的物理学分支学科。
以下是一些物理声学的基本知识点:
1.声波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
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产生振动,从而形成声波。
2.声波的传播:声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在空气中,
声波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来传递能量。
在液体和固体中,声波
可以通过原子和分子之间的振动来传播。
3.声波的速度:声波的速度受到传播介质的密度和弹性影响。
在
密度较高的介质中,声波速度较快,而在弹性较低的介质中,
声波速度较慢。
4.声音的衰减:当声波传播时,能量会逐渐衰减。
在空气中,声
波的衰减是因为空气分子之间的碰撞导致能量损失。
在固体中,
声波的衰减是因为原子和分子之间的振动能量会转化为热能。
5.声波的反射和折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声波会沿着原来的方向返回,而折射声波则会改变方向继
续传播。
6.声音的吸收和扩散: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被介质吸收或
者扩散。
吸收是指声波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而扩散是
指声波能量向周围传播,导致能量逐渐减弱。
7.声音的干涉:当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它们可能会相互干涉。
干涉的结果可以是加强或者减弱的声音效果。
8.超声波和次声波: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类听力范围的声音,
而次声波则是指频率低于人类听力范围的声音。
这两种声音都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进行检测和利用。
2022中考八年级上册物理声学知识点
![2022中考八年级上册物理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0fb6d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40.png)
2022中考八年级上册物理声学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声学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顿,发生停顿;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复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间隔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老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间隔 (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间隔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到两只耳朵的间隔一般不同,因此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上下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一样,但音色却一定不同;(区分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那么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但凡阻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那么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招生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83b25b15a8102d276a22fda.png)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
2、介质温度。
??记住:15℃速度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蝙蝠、海豚可发出)??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干扰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声音
乐音与噪声: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的波形是没有规律的。
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分贝(dB)】
保护听力声音不超过90dB;保证学习和工作不超过70dB;保证睡眠和休息不超过50dB 噪声的危害:心理危害、生理危害
噪声的控制: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给人的体验是声音的尖锐或者浑厚、男低音、女高音)
声音的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快慢,声源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振动的快慢用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
频率的单位(Hz)
响度
音调
音色:音色通常用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辨别不同乐器、闻其声辩其人、夜半钟声到客船)
声音是什么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传播。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也被反射
声音不能在真空
..中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是一种波
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
声波具有能量(声波击碎胆结石,声波使烛焰晃动)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超、声呐)
声速
一般来说,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液体次之,固体中速度最大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 m/s,计算公式S=vt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20~20000Hz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特性: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应用: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剂﹑超声波焊接器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特性:传的远,容易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
应用: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
声现象知识框架
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音量)。
(震耳欲聋、引吭高歌、低声细语)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