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GB3869-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体力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大小分为四级见下表。
Ⅰ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Ⅱ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5560.1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0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Ⅲ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Ⅳ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具体计算方法平均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名,按表A1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连续记录3天,取3天的平均值,再求出劳动时间率。
如遇生产不正常或发生事故时,不作正式记录。
表A1 劳动时间测定记录表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根据表A1的记录,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然后分别计量从事各类劳动与休息时呼出气的体积,按表A2的内容及计算公式,求出各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积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活动和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工时,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
表A2 能量代谢率测定记录表劳动强度指数Ⅰ计算方法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如下:I=3T+7M式中:Ⅰ——劳动强度指数;T——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分)/工作日总工时(分)(%);M——8小时工作日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2);3——劳动时间率的计算系数;7——能量代谢率的计算系数。
注:净劳动时间,为一个工作日除去休息及工作中间暂停的全部时间。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提出。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Ⅰ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Ⅱ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5560.1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0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Ⅲ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Ⅳ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具体计算方法平均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名,按表A1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连续记录3天,取3天的平均值,再求出劳动时间率。
如遇生产不正常或发生事故时,不作正式记录。
表A1 劳动时间测定记录表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根据表A1的记录,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然后分别计量从事各类劳动与休息时呼出气的体积,按表A2的内容及计算公式,求出各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积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活动和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工时,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
表A2 能量代谢率测定记录表劳动强度指数Ⅰ计算方法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如下:I=3T+7M式中:Ⅰ——劳动强度指数;T——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分)/工作日总工时(分)(%);M——8小时工作日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2);3——劳动时间率的计算系数;7——能量代谢率的计算系数。
注:净劳动时间,为一个工作日除去休息及工作中间暂停的全部时间。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负责起草。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是指根据劳动者从事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劳动强度的不同,将体力劳动分为不同的等级,并据此确定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和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主要是依据工作强度和劳动强度来划分的。
一般来说,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通常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体力劳动主要指的是劳动者在工作中主要依靠手部和脑力的劳动,如写作、绘画等;中度体力劳动主要指的是劳动者在工作中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体力活动,如搬运轻型物品、站立工作等;而重度体力劳动则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需要进行较大强度的体力活动,如搬运重型物品、高强度体力劳动等。
其次,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身体状况和适应能力。
不同的人群对于体力劳动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制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的差异。
比如,对于年长者和女性劳动者来说,他们的体力劳动适应能力可能相对较弱,因此在制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时,需要对他们的劳动保护措施进行特别考虑。
另外,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工作环境的影响。
工作环境的不同可能会对体力劳动的强度产生影响,比如高温、高湿度、高海拔等环境因素都会对体力劳动的强度产生影响。
因此,在制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时,需要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便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最后,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和意见。
劳动者是体力劳动的主体,他们对于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与意义。
因此,在制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时,需要充分听取劳动者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和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总之,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制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只有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才能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劳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是怎样的?
If you are really willing to work hard for your dreams, the worst result will be a late bloomer.(页眉可删)劳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是怎样的?导读:劳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是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根据劳动时间、耗能值等情况来进行区分,可以认定为轻劳动、中等强度、重强度等劳动强度,具体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的劳动工作强度来进行认定。
一、劳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是怎样的?劳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有:1.Ⅰ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2.Ⅱ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5560.1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0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3.Ⅲ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4.Ⅳ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二、《劳动法》对于劳动时间的规定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条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国家标准】GB3869-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 3869—1997【英文名称】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编号】GB 3869—1997 【代替编号】GB3869-83【颁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时间】1997年7月7日【实施时间】1998年1月1日【内容】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前言本标准是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修订版。
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我国已执行多年,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受劳动部委托对原《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进行修订。
本修改标准比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更加科学,更加实用。
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
(1)把作业时间和单项动作能量消耗比较客观地合理地统一协调起来,能比较如实地反映工时较长、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少的行业工种的全日体力劳动强度,同时亦兼顾到工时较短、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多的行业工种的劳动强度,因而基本上克服了以往长期存在的“轻工业不轻,重工业不重”的行业工种之间分级定额不合理现象的问题。
(2)体现了体力劳动的体态、姿势和方式,提出了体力作业方式系数,这比笼统地提所谓体力劳动进了一大步。
(3)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是本标准的重要特色之一。
与旧的体力劳动分级标准相比较,修改后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深化,但任何一个标准都决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标准法规需要不断完善,适时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尊永、金书香、李天麟。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
本标准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
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能量代谢率energy metabolic rate(M)某工种劳动日内各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单位为kJ/min·m2。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69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69-83(国家标准局1983年9月29日发布1984年12月1日实施)本标准适用于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劳动强度的分级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
1基本定义1.1平均劳动时间率系指一个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即除休息和工作中间持续一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通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
计算方法见附录A。
1.2能量代谢率将某工种一个劳动日内各种活动与休息加以归类,测定各类活动与休息的能量消耗值,并分别乘以从事各该类活动与休息的总时间,合计求得全工作日总能量消耗,再除以工作日总时间,以千焦耳分·平方米来表示。
计算方法见附录A。
1.3劳动强度指数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
由各该工种的平均劳动时间率,乘以系数3,加平均能量代谢率乘以系数7求得。
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
计算方法见附录A。
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大小分为四级见下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体力劳动强度级别劳动强度指数┃┠─────────────────────────────┨┃Ⅰ <15 ┃┃Ⅱ ~20 ┃┃Ⅲ ~25 ┃┃Ⅳ >25 ┃┗━━━━━━━━━━━━━━━━━━━━━━━━━━━━━┛2.1Ⅰ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2.2Ⅱ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5560.1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0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2.3Ⅲ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2.4Ⅳ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105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号: GB3869-1997替代情况:替代GB3869-83发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发布日期: 1997-07-07实施日期: 1998-01-01点击数: 12912更新日期: 2008年10月05日前言本标准是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修订版。
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我国已执行多年,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受劳动部委托对原《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进行修订。
本修改标准比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更加科学,更加实用。
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
(1)把作业时间和单项动作能量消耗比较客观地合理地统一协调起来,能比较如实地反映工时较长、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少的行业工种的全日体力劳动强度,同时亦兼顾到工时较短、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多的行业工种的劳动强度,因而基本上克服了以往长期存在的“轻工业不轻,重工业不重”的行业工种之间分级定额不合理现象的问题。
(2)体现了体力劳动的体态、姿势和方式,提出了体力作业方式系数,这比笼统地提所谓体力劳动进了一大步。
(3)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是本标准的重要特色之一。
与旧的体力劳动分级标准相比较,修改后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深化,但任何一个标准都决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标准法规需要不断完善,适时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尊永、金书香、李天麟。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
本标准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能量代谢率energy metabolic rate(M)某工种劳动日内务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单位为kJ/(min·m2)。
GB 3869-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 3869-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号: GB3869-1997 替代标准号: GB3869-83前言本标准是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修订版。
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我国已执行多年,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受劳动部委托对原《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进行修订。
本修改标准比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更加科学,更加实用。
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
(1)把作业时间和单项动作能量消耗比较客观地合理地统一协调起来,能比较如实地反映工时较长、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少的行业工种的全日体力劳动强度,同时亦兼顾到工时较短、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多的行业工种的劳动强度,因而基本上克服了以往长期存在的“轻工业不轻,重工业不重”的行业工种之间分级定额不合理现象的问题。
(2)体现了体力劳动的体态、姿势和方式,提出了体力作业方式系数,这比笼统地提所谓体力劳动进了一大步。
(3)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是本标准的重要特色之一。
与旧的体力劳动分级标准相比较,修改后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深化,但任何一个标准都决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标准法规需要不断完善,适时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尊永、金书香、李天麟。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
本标准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能量代谢率 energy metabolic rate(M)某工种劳动日内务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单位为kJ,(min?m2)。
2(2 劳动时间率 working time rate(T)工作日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我国主要职业安全健康国家标准目录(1)
我国要紧职业平安健康国家标准名目一、平安卫生治理GB3869—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T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672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T15499—1995事故损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6389—1997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平安标准GB8196—1987机械设备防护罩平安要求GB8197—1987防护屏平安要求GB/T12138—1989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GBl3591—1992溶解乙快充装二、劳动平安技术综台GBl251.1—1989工作场所的险情信号险情听觉信号GB2893—2001平安色GB2894—1996平安标志GB5082—1985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6527.1—1986平安色卡GB/T6527.2—1986平安色使用导那么GB8958—1988缺氧危险作业平安规程GB/T12137—1989气瓶气密性试验方法GB/T12474—1990空气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方法GBl2801—1991生产过程平安卫生要求总那么GBl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T14441—1993涂装作业平安规程术语GBl4544—1993氯乙烯平安技术规程GB/T15463—1995静电平安术语GBl4778—1993平安色光通用规那么GB/T15259—1994矿山平安术语GBl5258—1999化学品平安标签编写GB/T15236—1994职业平安卫生术语GBl5603—1995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那么GBl6179—1996平安标志使用导那么GBl6483—2000化学品平安技术讲明书编写GB/T17682—1999矿山杂散电流的测定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区分GBl8209.2—2000机械平安指示、标志和操作第2局部:标志要求GBl8217—2000激光平安标志GBl8209.1—2000机械平安指示、标志和操作第1局部:关于视觉和触觉信号的要求三、平安操纵技术GB/T4200—1997高温作业分级GB4387—1994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平安规程GB6950—1986轻质油品平宁静止电导率GB6951—1986轻质油品装油平安油面电位值GBl2158—1990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那么GB/T12703—1991纺织品静电测试方法GBl2367—1990涂装作业平安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平安GBl3567—1998电火花加工机床平安防护技术要求GB13348—1992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平安规程GBl5607—1995涂装作业平安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平安GBl6541—1996竖井罐笼提升信号系统平安技术要求GBl6542—1996罐笼平安技术要求GB/T17586—1998拉床平安防护技术要求GB/T17585—1998插床平安防护技术要求GB/T17584—1998牛头刨床平安防护技术要求GB/T14440—1993低温作业分级GB/T14439—1993冷水作业分级GB/T18151—2000激光防护屏四、工厂防火防爆平安技术GB6222—1986工业企业煤气平安规程GB6722—1986爆破平安规程GBll652—1989烟花爆竹劳动平安技术规程GBl2710—1991焦化平安规程GB/T12747—1991空气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方法GB/T15604—1995粉尘防爆术语GB/T15605—1995粉尘爆炸泄压指南GBl5599—1995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平安标准GBl5603—1995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那么GBl5577—1995粉尘防爆平安规程GB/T16425—1996粉尘云爆炸下限浓度测定方法GB/T16430—1996粉尘云层最低着火温度测定方法GB/T16428—1996粉尘云最小着火能量测定方法GB/T16426—1996粉尘云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测定方法GB/T16427—1996粉尘层电阻率测定方法GBl6543—1996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平安规程GB/T16429—1996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测定方法GB/T16913.4—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4局部:分散度的测定安德逊移液管法GB/T16913.6—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6局部:吸湿性的测定吸湿率法GB/T16913.8—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8局部:浸润性的测定浸透速度法GB/T16913.3—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3局部:堆积密度的测定自然堆积法GB/T16913.9—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8局部:粘结性的测定垂直拉断法GBl6912—1997氧气及相关气体平安技术规程GB/T16913.5—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5局部:安息角的测定注进限定底面法GBl6895.3—1997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局部: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4章接地配置和保卫导体GB/T16913.1—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1局部:试验尘样的采集GB/T16913.10—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10局部:比电阻的测定圆盘法GBl7440—1998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平安规程GB/T16913.2—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2局部:有效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GB/T16913.11—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11局部:工况粉尘比电阻的测定过滤式同心圆环法GB/T16913.7—J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7局部:含湿量的测定枯燥法GBl7269—1998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平安规程GB/T18154—2000监控式抑爆技术要求GBl8245—2000烟草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平安标准五、生产设备平安技术GB3787—1993手持式电开工具的治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平安技术规程GB4053.1—1993固定式钢直梯平安技术条件GB4053.2—1993固定式钢歪梯平安技术条件GB4053.3—199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平安技术条件GB5083—1999生产设备平安卫生设计总那么GBl2135—1999气瓶定期检验站技术条件GBl2141—1989货运架空索道平安标准GB12352—1990客运架空索道平安标准GBl2602—1990起重机械超载保卫装置平安技术标准GBl2142—1989二节轻金属拉伸梯平安标准GBl2266—1990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平安要求GBl3561.5—1992港口连续装御设备平安规程——斗式提升机GBl3561.1—1992港口连续装御设备平安规程——散粮筒仓系统GBl3561.4—1992港口连续装御设备平安规程—埋刮板输送机GBl3561.3—1992港口连续装御设备平安规程二带式输送机GBl3561.2—1992港口连续装御设备平安规程—气力卸船机GBl3887—1992冷冲压平安规程GBl4444—1993涂装作业平安规程喷漆室平安技术GBl4773—1993涂装作业平安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平安技术条件GBl4443—1993涂装作业平安规程涂层烘干室平安技术GBl5052—1994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GBl5606—1995木工(材)车间平安生产通那么GBl6163—1996瓶装压缩气体分类GB/T16178—1996厂内机动车辆平安检验技术要求GB16164—1996小容积溶解乙炔气瓶GB16272—1996木材加工因锯机平安技术要求GB/T17045—1997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局部GBl6798—1997食品机械平安卫生GBl8442—2001低温尽热压力容器GBl8443.1—2001低温尽热压力容器实验方法GBl8447.2—2001手扶拖拉机平安要求GBl8490—2001激光加工机械平安要求六、工业防尘防毒技术GB5044—19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7230—1987气体检测管装置GBll984—1989氯气平安规程GB/T11653—2000除尘机组技术性能及测试方法GBl2475—1990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GB/T12331—1990有毒作业分级GBl2434—1990耐火材料企业防尘规程GB13011—1991锌、锰干电池生产防尘毒技术规程GB/T14442—1993毛皮生产平安卫生规程GBl5600—1995炭素生产平安卫生规程GB/T17398—1998铅冶炼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B/T16758—1997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16911—1997水泥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T17270—1998石英砂(粉)厂防尘技术规程GB/T17397—1998铝电解生产防尘防毒技术规程七、生产环境平安卫生设施GB3608—1993高处作业分级GB4053.4—1983固定式工业钢平台GB5725—1997平安网GB6514—1995涂装作业平安规程涂漆工艺平安及其通风净化GB7231—1987工业管路的全然识不色和识不符号GB7691—1987涂装作业平安规程劳动平安和劳动卫生治理GB7692—1999涂装作业平安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平安及其通风净化GBl2358—1990作业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GB12942—1991涂装作业平安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平安技术要求GBl3318—1991锻造车间平安生产通那么GB13746—1992铅作业平安卫生规程GBl3733—1992有毒作业场所空气采样标准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l3691—1992陶瓷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T13910—1992滑石粉加工防尘技术标准GBl4192—1993木材采伐运输平安通那么GBl5081—1994玻璃工厂工业卫生与平安技术规程GBl6423—1996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平安规程GB16424—199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平安规程GBl6910—1997小型工业企业建厂劳动卫生全然技术条件GBl6909—1967密目式平安立网GBl7750—1999涂装作业平安规程浸涂工艺平安八、劳动防护用品GB811—1998摩托车乘员头盔GB/T2626—1992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通用技术条件GB2811—1989平安帽GB2812—1989平安帽试验方法GB2890—1995过滤式防毒面具通用技术条件GB/T2891—1995过滤式防毒面具面罩性能试验方法GB/T2892—1995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性能试验方法GB/T3609.1—1994焊接眼面防护具GB/T3609.2—1983焊接护目镜和面罩非光学测试方法GB/T3609.3—1983焊接护目镜光学性能试验方法GB/T4304—1984船用工作救生衣GB4385—1995防静电鞋、导电鞋技术要求GB/T5890—1986防冲击眼护具GB/T5891—1986防冲击眼护具试验方法GB5893.1—1986护耳器—耳塞GB5893.2—1986护耳器—耳罩GB5893.3—1986护耳器主瞧测试方法GB5893.4—1986耳罩插进损失2R6试方法GB6095—1985平安带GB/r6096—1985平安带检验方法GB6220—1986长管面具GB6221—1986长管面具性能试验方法GB/T6223—1997自吸过滤式防微粒口罩GB/T6224.1—1986过滤式防微粒口罩总透漏率的试验方法GB/T6224.2—1986过滤式防微粒口罩过滤效率的试验方法GB/T6224.3—1986过滤式防微粒口罩死腔的试验方法GB/T6224.4.—1986过滤式防微粒口罩对空气流呼吸阻力的试验方法GB6568.1—2000带电作业用屏蔽服GB6568.2—2000带电作业用屏蔽服试验方法GB/T7059.1—1986移动式木直梯平安标准GB/T7059.2—1986移动式木折梯平安标准GB7059.3—1986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平安标准GB8965—1998阻燃防护服GB/T9953—1999浸水保温服GB/T9701—1988出口革皮劳动保卫手套检验规程GB/T11651—1989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那么GBl2021—2000电尽缘鞋通用技术条件GBl2021—1989防酸工作服GBl2021—1989防酸工作服性能试验方法GBl2021—1989防静电工作服GBl2021—1989防穿刺鞋的抗穿刺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GB12021—1989耐酸碱皮鞋GBl2021—1989耐酸碱胶鞋GBl2021—1989耐酸碱塑料模压鞋GB12623—1990防护鞋通用技术条件GB12624—1990劳动防护手套通用技术条件GBl2799—1991抗油拒水防护服平安卫生性能要求GB/T12903—1991个人防护用品术语GBl3641—1992劳动护肤剂通用技术条件GB/T13459—1992劳动防护服防冷保热要求GB/T13640—1992劳动防护服号型GB/T13661—1992一般防护服GB/T14312—1993防水服通用技术条件GB/T14866—1993眼面护具通用技术条件GBl5701—1995焊接防护服GBl6556—1996自给式空气呼吸器GBl6757—1997X射线防护服GBl6756—1997耐油防护鞋通过技术条件GBl7956—2000防尘服GB/T18136—2000高压静电防护服装及试验方法九、劳动卫生GB/T5748—19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8773—1988车间空气中丙烯酸甲酯卫生标准GB8774—1988车间空气中锑及其化合物卫生标准GB8775—1988车间空气中氯丙烯卫生标准GB8776—1988车间空气中甲基丙烯酸甲酯卫生标准GB8778—1988车间空气中磷胺卫生标准GB8777—1988车间空气中六氟化硫卫生标准GB8779—1988车间空气中氢化铿卫生标准GB8780—1988车间空气中二甲基已酰胺卫生标准GBl0328—1989车间空气中石墨粉尘卫生标准GBl0329—1989车间空气中皮毛粉尘卫生标准GBl0330—1989车间空气中炭黑粉尘卫生标准GB10331—1989车间空气中珍宝岩粉尘卫生标准GBl0332—1989车间空气中云母粉尘卫生标准GBl0333—1989车间空气中活性炭粉尘卫生标准GBl0434—1989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GBl0435—1989作业场所激光辐射卫生标准GBl0436—1989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l0437—1989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GBl0438—1989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卫生标准GBl0439—1989车间空气中萤石混合性粉尘卫生标准GBll516—1989车间空气中三氯化磷卫生标准GBll517—1989车间空气中乙二胺卫生标准GBll518—1989车间空气中液化石油气卫生标准GBll519—1989车间空气中间苯二酚卫生标准GBll520—1989车间空气中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卫生标准GBll521—1989车间空气中蛙石粉尘卫生标难GBll522—1989车间空气中二氧化钛粉尘卫生标准GBll524—1989车间空气中氯乙醇卫生标准GBll525—1989车间空气中丙烯酰胺卫生标准GBll526—1989车间空气中百菌清卫生标准GBll527—1989车间空气中碳化硅粉尘卫生标准GBll528—1989车间空气中砂轮磨尘卫生标准GBll529—1989车间空气中钻及其氧化物卫生标准GBll530—1989车间空气中三甲苯磷酸酯卫生标准GBll531—1989车间空气中铜尘(烟)卫生标准GBll532—1989车间空气中抽余油(50—220℃)卫生标准GBll719—1989车间空气中溶剂汽油卫生标准GBll720—1989车间空气中敌百虫卫生标准GBll721—1989车间空气中环氧乙烷卫生标准GBll722—1989车间空气中矾及其化合物卫生标准GBll723—1989车间空气中1,2—二氯乙烷卫生标准GBll724—1989车间空气中50%一8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卫生标准GBll725—1989车间空气中含8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卫生标准GBll726—1989车间空气中铝、氧化铝、铝合金粉尘卫生标准GB/T16008—1995车间空气中铅的石墨炉原子汲取光谱测定方法GB/T16009—1995车间空气中铅的双硫踪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0—1995车间空气中铅的火焰原子汲取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1—1995车间空气中硫化铅的火焰原子汲取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2—1995车间空气中汞的冷原子汲取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3—1995车间空气中汞的双硫踪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4—1995车间空气中氧化锌的双硫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5—1995车间空气中氧化锌的火焰原子汲取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6—1995车间空气中氧化隔的火焰原子汲取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7—1995车间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磷酸—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8—1995车间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汲取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9—1995车间空气中三氧化铬、铬酸盐、重铬酸盐的二苯碳酞二肼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0—1995车间空气中三氧化铬的火焰原子汲取光谱测定方法GB/T16021—1995车咨询空气中镍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汲取光谱测定方法GB/T16022—1995车间空气中钻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汲取光谱测定方法GB/T16023—1995车间空气中铵的桑色素荧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4—1995车间空气中臭氧的丁子香酚—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5—1995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硫的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6—1995车间空气中硫酸及三氧化硫的氯化钡比浊测定方法GB/T16027—1995车咨询空气中硫化氢的硝酸银比色测定方法GB/T16028—1995车间空气中二硫化碳的二乙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9—1995车间空气中氯的甲基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0—1995车间空气中氯化氢及氟化物的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GB/T16031—1995车间空气中氨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2—1995车间空气中氧化氮的盐破案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3—1995车间空气中氰化氢及氢氰酸盐的异菸酸钠—巴比妥酸钠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4—1995车间空气中三氧化二砷及五氧化二砷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5—1995车间空气中砷化氢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6—1995车间空气中五氧化二磷的铝酸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7—1995车间空气中磷化氢的钥酸铵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8—1995车间空气中溶剂汽油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诺测定方法GB/T16039—1995车间空气中溶剂汽油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0—1995车间空气中丁二烯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1—1995车间空气中环己烷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2—1995车间空气中环己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3—1995车间空气中苯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4—1995车间空气中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5—1995车间空气中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6—1995车间空气中甲苯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7—1995车间空气中甲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8—1995车间空气中甲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9—1995车间空气中二甲苯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0—1995车间空气中二甲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1—1995车间空气中二甲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3—1995车间空气中苯乙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4—1995车间空气中苯乙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5—1995车间空气中联苯—苯醚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56—1995车间空气中荼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7—1995车间空气中二甲醛的酚试剂(MBTH)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58—1995车间空气中二丙酮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9—1995车间空气中丙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0—1995车间空气中丁酮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1—1995车间空气中丁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2—1995车间空气中甲醇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3—1995车间空气中甲醇的热解吸气相色谱酗定方法GB/T16064—1995车间空气中丙醇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5—1995车间空气中丁醇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6—1995车间空气中乙酸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7—1995车间空气中乙酸乙脂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8—1995车间空气中乙酸丙酯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9—1995车间空气中乙酸丁酯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0—1995车间空气中乙酸戊酯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2—1995车间空气中酚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73—1995车间空气中酚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4—1995车间空气中环氧乙烷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5—1995车咨询空气中环气乙烷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6—1995车间空气中环氧氯丙烷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7—1995车间空气中光气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78—1995车间空气中氯甲烷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9—1995车间空气中二氯甲烷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0—1995车间空气中三氯甲烷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1—1995车间空气中三氯甲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2—1995车间空气中四氯化碳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3—1995车间空气中四氯化碳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4—1995车间空气中溴甲烷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5—1995车间空气中二氯乙烷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ApiezonL)GB/T16086—1995车间空气中二氯乙烷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PEG20M)GB/T16087—1995车间空气中氯乙烷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DNP)(PEG6000)GB/T16089—1995车间空气中氯乙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DNP)GB/T16090—1995车间空气中氯丙烯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1—1995车间空气中氯丁二烯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3—1995车间空气中六六六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2—1995车间空气中滴滴涕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4—1995车间空气中四氟乙烯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5—1995车间空气中乙腈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6—1995车间空气中乙腈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7—1995车间空气中丙烯睛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8—1995车间空气中丙烯睛的直截了当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9—1995车间空气中丙烯睛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00—1995车间空气中苯胺的盐酸荼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1—1995车间空气中氯化苦的盐酸荼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2—1995车间空气中硝酸基苯的盐酸荼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3—1995车间空气中钼及其化合物的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4—1995车间空气中钨或碳化钨的硫氰酸钾—三氯化钦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5—1995车间空气中五氧化二钡的N—肉桂酰—邻—甲苯羟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6—1995车间空气中氢氧化钠的酸碱滴定测定方法GB/T16107—1995车间空气中氢氧化钠的火焰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8—1995车间空气中锗及其化合物的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9—1995车间空气中氯化氢及盐酸的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0—1995车间空气中黄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1—1995车间空气中二甲基甲酞胺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2—1995车间空气中二硝基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3—1995车间空气中三硝基甲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4—1995车间空气中一硝基氯苯的盐酸荼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5—1995车间空气中二硝基氯苯的盐酸荼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6—1995车间空气中毗啶的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7—1995车间空气中甲基对硫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8—1995车间空气中乐果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9—1995车间空气中乐果的盐酸荼乙二肤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20—1995车间空气中敌敌畏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21—1995车间空气中对硫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22—1995车间空气中甲拌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方法GB/T16123—1995车间空气中碘甲烷的1,2—荼醌—4—磺酸钠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24—1995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碍事医学评价技术标准GBl6182—1996车间空气中乙苯卫生标准GBl6183—1996车间空气中铊卫生标准GBl6184—1996车间空气中硫酰氟卫生标准GBl6185—1996车间空气中荼卫生标准GBl6186—1996车间空气中溴氰菊酯卫生标准GBl6187—1996车间空气中叠氮酸和叠氮化钠卫生标准GBl6188—1996车间空气中氧化乐果卫生标准GBl6189—1996车间空气中异稻瘟净卫生标准GBl6190—1996车间空气中乙二醇卫生标准GBl6191—1996车间空气中三氟甲基次氟酸酯卫生标准GBl6192—1996车间空气中氯甲烷卫生标准GBl6193—1996车间空气中二异氰酸甲苯酯(TDI)卫生标准GBl6194—1996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卫生标准GBl6195—1996车间空气中氧化镁(烟)卫生标准GBl6196—1996车间空气中凝聚二氧化硅粉尘卫生标准GBl6197—1996车间空气中木粉尘卫生标准GBl6199—1996车间空气中二月挂酸二丁基锡卫生标准GB16200—1996车间空气中氰戊菊酯卫生标准GBl6201—1996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l6202—1996车间空气中氯丁二烯卫生标准GBl6203—1996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GBl6204—1996车间空气中四氯乙烯卫生标准GBl6205—1996车间空气中杀螟松卫生标准GBl6206—1996车间空气中硅藻土粉尘卫生标准GBl6207—1996车间空气中大理石粉尘卫生标准GBl6208—1g96车间空气中聚乙烯卫生标准GBl6209—1996车间空气中聚丙烯卫生标准GB16210—1996车间空气中镍及其无机化合物卫生标准GBl6211—1996车间空气中久效磷卫生标准GBl6212—1996车间空气中硝化甘油卫生标准GBl6213—1996车间空气中丙烯酸卫生标准GBl6214—1996车间空气中乙胺卫生标准GBl6215—1996车间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酐卫生标准GB16216—1996车间空气中二氧化锡卫生标准GBl6218—1996车间空气中二氯甲烷卫生标准GBl6219—19g6车间空气中三氯甲烷卫生标准GB16220—1996车间空气中白僵孢子卫生标准GBl6221—1996车间空气中肼卫生标准GBl6222—1996车间空气中一甲基册卫生标准GBl6223—1996车间空气中偏二甲基册卫生标准GBl6224—1996车间空气中白云石粉尘卫生标准GBl6225—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GBl6226—1996车间空气中石灰石粉尘卫生标准GBl6227—1996车间空气中汞卫生标准GBl6228—1996车间空气中氟化物卫生标准GBl6229—1996车间空气中钨卫生标准GBl6230—1996车间空气中异丙醇卫生标准GBl6231—1996车间空气中四氢呋喃卫生标准GBl6232—1996车间空气中石膏粉尘卫生标准GBl6233—1996车间空气中乙酸卫生标准GBl6234—1996车间空气中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卫生标准GBl6235—1996车间空气中呋喃卫生标准GBl6236—1996车间空气中三次甲基三硝基胺(黑索今)卫生标准GBl6237—1996车间空气中谷物粉尘卫生标准GBl6238—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水泥粉尘卫生标准GBl6239—1996车间空气中桑蚕丝尘卫生标准GBl6240—1996车间空气中稀土粉尘卫生标准GB16241—1996车间空气中石棉纤维卫生标准GBl6242—1996车间空气中对硝基苯胺卫生标准GBl6243—1996车间空气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卫生标准GB16244—1996车间空气中麻尘(亚麻、黄麻和芒麻)卫生标准GBl6245—1996车间空气中草酸卫生标准GBl6246—1996车间空气中硫酸二甲酯卫生标准GBl6247—1996车间空气中氯化锌(烟)卫生标准GBl6248—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煤尘卫生标准GBl6249—1996车间空气中甲酚卫生标准GBl6250—1996车间空气中考的松卫生标准GBl7052—1997车间空气中岩棉粉尘卫生标准GBl7053—1997车间空气中碳酸钠卫生标准GBl7054—1997车间空气中焦炉逸散物卫生标准GBl7055—1997车间空气中砷及其无机化合物卫生标准GB/T17061—1997车间空气中采样仪器的技术标准GB/T17062—1997车间空气中锡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火焰原子汲取光谱测定方法GB/T17063—1997车间空气中锑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汲取光谱测定方法GB/T17064—1997车间空气中甲硫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5—1997车间空气中偏二甲基阱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6—1997车间空气中二乙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7—1997车间空气中三氧化二砷原子汲取光谱测定方法GB/T17068—1997车间空气中甲酸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9—1997车间空气中丙酸的气相色谱216定方法GB/T17070—1997车间空气中节基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1—1997车间空气中节基氰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2—1997车间空气中对硝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T17073—1997车间空气中环乙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4—1997车间空气中乙醛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5—1997车间空气中丁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6—1997车间空气中异丁酵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7—1997车间空气中硫酸二甲酯的溶剂解吸液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8—1997车间空气中三硝基苯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9—1997车间空气中乙酸甲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体力劳动强度定义和识别.
体力劳动强度定义和识别.第一篇:体力劳动强度定义和识别.1.Purpose 目的定义和识别体力劳动强度。
2.Scope 范围Applicable to LPS Plant.适用于LPS工厂。
3.References 参考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69-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4.Responsibility 职责4.1 EHS Department: EHS部门4.1.1 4.1.2 To establish, revise this procedure.建立、修订此程序 To monitor the implement of this procedure.监控此程序的执行情况4.2 Other Department: 其他部门4.2.1 To implement this procedure.执行此程序5.Definition 定义5.1 能量代谢率energy metabolic rate(M)某工种劳动日内务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单位为kJ/(min·m2)。
5.2 劳动时间率working time rate(T)工作日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5.3 体力劳动性别系数sex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S)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引起男女性别不同所致的不同生理反应,使用了性别系数。
男性系数为1,女性系数为1.3。
5.4 体力劳动方式系数 way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W)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由于劳动方式的不同引起人体不同的生理反应,使用了体力劳动方式系数。
搬方式系数为1、扛方式系数为0.40、推/拉方式系数为0.05。
5.5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intensity index of physical work(Ⅰ)用于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 3869-1997代替GB 3869-83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本标准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能量代谢率 energy metabolic rate(M)某工种劳动日内各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单位为kJ/(min·㎡).2.2 劳动时间率 working time race(T)工作日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2.3 体力劳动性别系数 sex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S)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引起男女性别不同所致的不同生理反应,使用了性别系数.男性系数为1,女性系数为1.3.2.4 体力劳动方式系数 way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W)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由于劳动方式的不用引起人体不同的生理反应,使用了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方式系数为1、扛方式系数为0.40、推/拉方式系数为0.05。
2.5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intensity index of physical work(I)用于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
指数大,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小。
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表1)。
表1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Ⅰ ≤15Ⅱ >15~20Ⅲ >20~25Ⅳ >25附录A(标准的附录)能量代谢率、劳动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A1 平均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根据工时记录,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按表A1的内容及计算公式求出各单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计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劳动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时间,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1. 引言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对不同体力劳动任务的分类和评估方法。
在劳动保护和职业健康领域,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被广泛应用于劳动者的工作环境评估、工作能力评定和劳动者健康监测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定义、分类方法和应用。
2.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定义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根据劳动任务的体力需求将劳动工作分为不同强度等级的方法。
体力劳动强度主要以人体代谢率和肌肉活动强度为依据,通过对劳动者的心率、氧耗和肌肉疲劳程度等指标进行测量和评估,确定劳动任务的体力强度等级。
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分类方法根据劳动任务的体力需求和特点,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可分为以下几种分类方法:3.1. 能量消耗法能量消耗法是根据劳动者在特定劳动任务下的能量消耗来进行分类的方法。
根据劳动者的氧耗和心率等指标,结合能量消耗表,将劳动任务分为轻体力劳动、中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等级。
3.2. 肌肉活动强度法肌肉活动强度法是根据特定劳动任务中相关肌肉的活动强度来进行分类的方法。
根据肌肉电活动、肌肉疲劳程度等指标,将劳动任务分为低强度肌肉活动、中强度肌肉活动和高强度肌肉活动等级。
3.3. 劳动人数法劳动人数法是根据特定劳动任务中所需的劳动者数量来进行分类的方法。
根据劳动者数量的多少,将劳动任务分为单人工作、小组工作和团队工作等级。
4.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应用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在以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4.1. 工作环境评估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可用于评估劳动任务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影响。
通过对劳动任务的体力需求和特点进行分级,可以评估工作环境的体力劳动强度,为优化工作环境和改善劳动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4.2. 工作能力评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可用于评定劳动者的工作能力。
根据劳动任务的体力强度等级,评估劳动者是否适合从事特定体力劳动工作,为职业选择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4.3. 劳动者健康监测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可用于监测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Ⅰ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Ⅱ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5560.1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0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Ⅲ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Ⅳ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具体计算方法平均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名,按表A1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连续记录3天,取3天的平均值,再求出劳动时间率。
如遇生产不正常或发生事故时,不作正式记录。
表A1 劳动时间测定记录表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根据表A1的记录,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然后分别计量从事各类劳动与休息时呼出气的体积,按表A2的内容及计算公式,求出各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积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活动和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工时,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表A2 能量代谢率测定记录表气量计的初读数: 升3 量气时气温℃气压帕斯卡:4 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换算系数由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体积换算表查得:5 换算标准状态呼气量:采气量乘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换算系数:升6 换算每分钟呼气量: 标准状态呼气量/采气时间升/分7 换算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呼气量;每分钟呼气量: 每分钟呼气量/体表面积升/分·米8计算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logYe = 0.0945-1.15984 ……。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有没有想过你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呢?你从事的如果是体力劳动,那么体力劳动强度等级是多少呢?具体该怎么划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呢?小编在下文就会为大家介绍到具体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划分。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中国制定的劳动保护工作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标准,是确定体力劳动强度大小的根据。
应用这一标准,可以明确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的重点工种或工序,以便有重点、有计划地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1、综述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中国制定的劳动保护工作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标准,是确定体力劳动强度大小的根据。
应用这一标准,可以明确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的重点工种或工序,以便有重点、有计划地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69—83(国家标准局1983年9月29日发布1984年12月1日实施)现行标准号为:GB3869-1997[1]本标准适用于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劳动强度的分级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
2、基本定义平均劳动时间率平均劳动时间率指一个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即除休息和工作中间持续一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通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
计算方法见附录A。
能量代谢率将某工种一个劳动日内各种活动与休息加以归类,测定各类活动与休息的能量消耗值,并分别乘以从事各该类活动与休息的总时间,合计求得全工作日总能量消耗,再除以工作日总时间,以千焦耳/分·米来表示。
计算方法见附录A。
劳动强度指数劳动强度指数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
由各该工种的平均劳动时间率,乘以系数3,加平均能量代谢率乘以系数7求得。
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
计算方法见附录A。
3、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大小分为四级见下表。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劳动强度指数Ⅰ<15Ⅱ~20Ⅲ~25Ⅳ>25Ⅰ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GBT 3869-1997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刘尊永, 金书香, 李天麟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 燃
3 6 一1 9 8 9 9 7
采气C( A 气量计的终读数减去气量计的初读数) _ 通气时气温 _ C; 气压 P a
I ,
标准状态 下干 燥气体换算 系数' 查标准状态 {干 ' 燥气休休积换算表) :
标准状态气体体积( 采气量乘际准状态下干燥气体换算系数) :
I .
,钟体 拯簧裔 一 分气呱 丝夸黔 — 换单体面 算位表.林积 1 — 帷 暴# # ) ?一
(J ( n· ) . k /mi m')
M(J ( n· ) 一 k / mi m' )
T 劳动能a代谢率(J n ) X单项劳动占用的H 1011 … -! r 4 k /mi " ) ( m' , 1 11 r l 1) 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J n ) X休息 占用的时1 u k/ mi " ) ( m' } 巾n u
(A4 )
动作名称
开始时间
( , ) 时 分了一一l调查人签名 :年
月
日
A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方法 3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见式( 5 : A) 式中: —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I 了 一一劳动时间率 , , 少;
I= 了 . . W . 0 " 材 S. 1 …, . · ……, · ·· · · · (A5) . .· · · · · 一 .· ····
能 代 率: 量 谢 _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引言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对不同工种的体力劳动进行分类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等进行分析和测量,可以将体力劳动划分为不同级别,以便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保护和福利措施。
体力劳动的定义体力劳动是指通过肌肉运动来完成工作任务的劳动方式。
它通常需要较高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对身体机能的要求较高。
体力劳动的分类根据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的不同,体力劳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 极重体力劳动极重体力劳动指的是那些需要长时间持续进行、强度极高、肌肉负荷特别重的工作。
例如,在建筑工地上进行重物搬运、高强度体力劳动等。
2. 重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指的是那些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强度较高、肌肉负荷较重的工作。
例如,在农田里进行农作物种植、收割等。
3. 中等体力劳动中等体力劳动指的是那些需要一定时间进行、强度适中、肌肉负荷相对较轻的工作。
例如,在工厂生产线上进行简单的装配、包装等。
4. 轻体力劳动轻体力劳动指的是那些需要较短时间进行、强度较轻、肌肉负荷较小的工作。
例如,办公室文员进行档案整理、文件处理等。
体力劳动强度评价指标为了对不同级别的体力劳动进行准确的评价,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1. 劳动强度劳动强度是指体力劳动对劳动者身体机能的要求程度。
其评价指标包括作业时间、作业速度、动作幅度等。
2. 肌肉负荷肌肉负荷是指体力劳动对劳动者肌肉系统的负荷程度。
其评价指标包括肌肉紧张程度、核心肌群参与程度等。
3. 耐力要求耐力要求是指体力劳动对劳动者身体耐力的要求程度。
其评价指标包括持久力、耐力恢复时间等。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级标准根据不同国家和组织的标准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会综合考虑劳动强度、肌肉负荷和耐力要求等指标进行评估。
以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为例,体力劳动强度分为以下五个级别:1. 重度体力劳动评估标准:劳动强度大,肌肉负荷高,耐力要求高,需长时间进行。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综述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中国制定的劳动保护工作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标准,是确定体力劳动强度大小的根据。
应用这一标准,可以明确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的重点工种或工序,以便有重点、有计划地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Ⅰ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Ⅱ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5560.1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0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Ⅲ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Ⅳ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脑力劳动是以消耗脑力为主的劳动,体力劳动则是以消耗体力为主的劳动。
在原始社会的漫长时期,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是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上没有人专门从事脑力劳动。
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脑力劳动逐渐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开始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从此以后,社会上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劳动管理、国家事务、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方面的脑力劳动。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出现,在历史上是一个进步,它有利于科学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从蒙昧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但在阶级社会里,这种差别是对立的。
在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居于统治地位,掌握着国家机器,精神领域也被他们所把持,智力活动往往成为他们的一种特权,在国家事务、科学文化等领域从事活动的脑力劳动者一般为统治阶级服务。
而广大的被剥削阶级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一般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所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是阶级对立的一种表现。
在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都是社会和国家的主人,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也就不再处于对立的状态。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劳动强度分级体⼒劳动强度分级体⼒劳动强度分级:是中国制定的劳动保护⼯作科学管理的⼀项基础标准,是确定体⼒劳动强度⼤⼩的根据。
应⽤这⼀标准,可以明确⼯⼈体⼒劳动强度的重点⼯种或⼯序,以便有重点、有计划地减轻⼯⼈的体⼒劳动强度,提⾼劳动⽣产率。
1综述体⼒劳动强度分级:是中国制定的劳动保护⼯作科学管理的⼀项基础标准,是确定体⼒劳动强度⼤⼩的根据。
应⽤这⼀标准,可以明确⼯⼈体⼒劳动强度的重点⼯种或⼯序,以便有重点、有计划地减轻⼯⼈的体⼒劳动强度,提⾼劳动⽣产率。
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69—83(国家标准局1983年9⽉29⽇发布1984年12⽉1⽇实施)现⾏标准号为:GB3869-1997[1]本标准适⽤于以体⼒活动为主的劳动,劳动强度的分级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
2基本定义平均劳动时间率平均劳动时间率指⼀个⼯作⽇内净劳动时间(即除休息和⼯作中间持续⼀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作⽇总时间的⽐,以百分率表⽰。
通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
计算⽅法见附录A。
能量代谢率将某⼯种⼀个劳动⽇内各种活动与休息加以归类,测定各类活动与休息的能量消耗值,并分别乘以从事各该类活动与休息的总时间,合计求得全⼯作⽇总能量消耗,再除以⼯作⽇总时间,以千焦⽿/分·⽶来表⽰。
计算⽅法见附录A。
劳动强度指数劳动强度指数是区分体⼒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
由各该⼯种的平均劳动时间率,乘以系数3,加平均能量代谢率乘以系数7求得。
指数⼤反映劳动强度⼤,指数⼩反映劳动强度⼩。
计算⽅法见附录A。
3强度分级体⼒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分为四级见下表。
体⼒劳动强度级别劳动强度指数Ⅰ级体⼒劳动8⼩时⼯作⽇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Ⅱ级体⼒劳动8⼩时⼯作⽇平均耗能值为5560.1千焦⽿/⼈,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0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 3869—1997
【英文名称】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标准编号】GB 3869—1997 【代替编号】GB3869-83
【颁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时间】1997年7月7日
【实施时间】1998年1月1日
【内容】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前言
本标准是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修订版。
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我国已执行多年,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受劳动部委托对原《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进行修订。
本修改标准比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更加科学,更加实用。
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
(1)把作业时间和单项动作能量消耗比较客观地合理地统一协调起来,能比较如实地反映工时较长、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少的行业工种的全日体力劳动强度,同时亦兼顾到工时较短、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多的行业工种的劳动强度,因而基本上克服了以往长期存在的“轻工业不轻,重工业不重”的行业工种之间分级定额不合理现象的问题。
(2)体现了体力劳动的体态、姿势和方式,提出了体力作业方式系数,这比笼统地提所谓体力劳动进了一大步。
(3)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是本标准的重要特色之一。
与旧的体力劳动分级标准相比较,修改后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深化,但任何一个标准都决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标准法规需要不断完善,适时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尊永、金书香、李天麟。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
本标准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能量代谢率energy metabolic rate(M)
某工种劳动日内各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单位为kJ/min·m2。
2.2劳动时间率working timerate(T)
工作日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2.3体力劳动性别系数sex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S)
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引起男女性别不同所致的不同生理反应,使用了性别系数。
男性系数为1,女性系数为1.3。
2.4体力劳动方式系数way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W)
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由于劳动方式的不同引起人体不同的生理反应,使用了体力劳动方式系数。
搬方式系数为1、扛方式系数为0.40、推/拉方式系数为0.05。
2.5体力劳动强度指数intensity index of physical work(I)
用于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
指数大,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小。
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表1)。
表1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能量代谢率、劳动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A1平均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
根据工时记录,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按表A1的内容及计算公式求出各单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计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劳动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时间,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m2)。
单项劳动能量代谢率测定表(表A1)。
表A1能量代谢率测定表
每分钟肺通气量3.0~7.3L时采用式(A2)计算。
lgM=0.0945x-0.53794 …………………(A2)
式中:M——能量代谢率,kJ/min·m2;
x——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L/min·m2。
每分钟肺通气量8.0~30.9L时采用式(A3)计算。
lg(13.26-M)=1.1648-0.0125x……………………(A3)
式中:M——能量代谢率,kJ/min·m2;
x——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L/min·m2。
每分钟肺通气量7.3~8.0L时采用式(A2)和(A3)的平均值。
A2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
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3名,按表A2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
每个测定对象应连续记录3天(如遇生产不正常或发生事故时不作正式记录,应另选正常生产日,重新测定记录),取平均值,求出劳动时间率(T)。
表A2工时记录表
A3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方法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见式(A5):
I=T·M·S·W·10………………………………(A5)
式中:I——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T——劳动时间率,%;
M——8h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m2;
S——性别系数:男性=1,女性=1.3;
W——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1,扛=0.40,推/拉=0.05;
10——计算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