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合集下载

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及注意事项

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及注意事项

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及注意事项大肠菌群(Coliform bacteria)是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中是否有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

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检测方法MPN检索表使用GB/T 4789.3-2023检索表中阳性管数是以1mL(g)×3、0.1mL(g)×3和0.01mL(g)×3的梯度进行表示,GB 4789.3-2023阳性管数是以0.10、0.01和0.001的梯度表示,均根据稀释倍数推算结果,结果相同。

推算方法以GB 4789.3-2023为例,改用1g(mL)、0.1g(mL)和0.01g(mL)时,表内数字应相应降低10倍;如改用0.01g(mL)、0.001g(mL)和0.0001g(mL)时,则表内数字应相应增高10倍,其余类推即可。

常用标准常见问题及解答1、如何选择检测方法?答:你要依据产品的执行标准去选择检测方法,不是说你喜爱那种就可以用那种。

2、03版的结果能不能和10版的结果进行换算和比较?答:其实换算是不行的,这个两个不同的标准。

假如只是进行比较两个结果是可以的,但是不建议。

3、同一批产品,检测的两份结果不一样,是不是那里出问题?答:其实不是出问题,这个是正常的,同一批产品不代表他们的微生物检测结果是一模一样的,假如是这样也没必要做五份去验证产品合格了吧?假如说同一份样品(制成一份样)消失结果差好远的话,这里就要去分析那里出问题。

样品采集怎样采样,才能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这里将样品分为两类:预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或现场制作食品1、对于预包装食品① 应采集相同批次、独立包装、适量件数的食品样品,每件样品的采样量应满意微生物项目检验的要求。

② 独立包装小于、等于1000g 的固态食品或小于、等于1000mL 的液态食品,取相同批次的包装。

_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_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种一起按下列程序进行。

2 、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在伊红美兰琼脂 (EMB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然后置 36±1℃温箱内,培养18~24小时后取出, 观察菌落形态,并作革兰氏染色和证实 试验。
可疑菌落特点: 具有金属光泽的深紫黑色菌落; 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的菌落;
中心色较深的淡紫黑色菌落。
CFU/g(mL)。
国标4789.3的08版与03版主要不同
1、名称更改

以大肠菌群计数代替原来的大肠菌群测定。
2、增加了大肠菌群的平板计数法和纸片检测法。
3、大肠菌群的MPN法以乳糖为主改为以月桂基硫 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为主的要培养基的MPN 法。 4、大肠菌群的MPN法中原“报告每100 ml (或g) 大肠菌群的MPN值”改为“报告每1 ml (或1g) 大肠菌群的MPN值”。
记录在24h 和48h 内产气的LST 肉汤管数。 未产气者为大肠菌群阴性,产气者则进行复 发酵试验。
3、复发酵试验
用接种环从所有48h±2h 内发酵产气的LST 肉汤 管中分别取培养物l环,移种于煌绿乳糖胆盐 ( BGLB)肉汤管中,36℃±1℃ 培养48h±2h ,
观察产气情况。产气者,计为大肠菌群阳性管。
(4) 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 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缓注入9mL磷酸盐缓 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
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 1
支1mL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
成1:100 的样品匀液。
(5)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按上述操作,
经最后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试管比例乘以
(3)中计数的平板菌落数,再乘以稀释倍数,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报告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报告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测定食品中的大肠菌群数量,以评估食品的卫生安全水平。

二、实验原理。

食品中的大肠菌群是指能在37℃条件下在Lauryl Tryptose Broth培养基中生长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总数。

大肠杆菌是大肠菌群的代表性菌种,因此其数量可以作为食品卫生安全的指标之一。

三、实验步骤。

1. 取样,从不同来源的食品中取样,如肉类、蔬菜、水果、奶制品等。

2. 样品处理,将取样的食品样品进行处理,如洗涤、研磨等,以获得可检测的样品。

3. 菌落计数,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在Lauryl Tryptose Broth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进行菌落计数。

4. 数据分析,根据菌落计数结果,计算出食品中的大肠菌群数量。

四、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测定,不同食品样品中的大肠菌群数量有所不同。

其中,肉类制品中的大肠菌群数量较高,蔬菜水果中次之,奶制品中较低。

这表明食品的卫生安全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五、实验结论。

食品中的大肠菌群数量是评估食品卫生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本实验的测定,可以初步评估食品的卫生安全状况,为食品生产和消费提供参考依据。

未来可以结合其他指标和方法,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安全评估体系。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取样和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外源污染,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菌落计数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误差的产生。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实验器材,以确保实验室的卫生安全。

七、参考文献。

1.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指导》,XXX,XXX出版社,200X年。

2. 《食品卫生与安全》,XXX,XXX出版社,200X年。

以上为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报告内容,谢谢阅读。

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其中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肠菌群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指标,其检测可以有效评估食品的卫生状况。

因此,建立一套可靠、快速、准确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对于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样品的准备是大肠菌群检测的关键步骤。

不同类型的食品样品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确保样品中的大肠菌群能够被有效检测出来。

例如,对于液体食品,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去除杂质,而对于固体食品,则需要进行均质处理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其次,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传统培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在含有特定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样品中的微生物,并通过观察菌落形态和生化反应来鉴定大肠菌群。

然而,传统培养法存在着耗时长、操作复杂、检测灵敏度低等缺点。

相比之下,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法,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但其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

除了上述方法外,近年来,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大肠菌群检测
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这些方法利用生物传感器对目标微生物进
行特异性识别和灵敏检测,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的特点,逐渐
成为大肠菌群检测的新趋势。

总的来说,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
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样品类型、检测要求和实验条件等因
素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检
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能够研发出
更加快速、准确、便捷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大肠菌群作为一类潜在致病菌,其检测对于评估食品的卫生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希望能够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首先,传统的培养法是一种常见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食品样品接种在含有特定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利用大肠菌群的特定生长条件,观察并计数培养基上产生的典型菌落。

然而,传统培养法存在着操作复杂、耗时长、无法检测非可培养菌等问题,因此逐渐被更为快速、准确的方法所替代。

其次,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大肠菌群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目标DNA片段,再通过凝胶电泳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定量分析。

PCR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的优点,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肠菌群的检测,但其需要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和昂贵的设备。

此外,近年来,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生物传感技术利用生物元件对靶分子的高度选择性识别,将生物识别转换为可测量的信号输出。

例如,免疫传感技术利用抗体对大肠菌群的特异性识别,通过免疫反应产生信号,实现对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

生物传感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快速、便携等优点,逐渐成为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

除了上述方法外,近年来,基于纳米材料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也备受关注。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光电性能,能够提高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例如,利用金纳米颗粒标记抗体,通过光谱法或电化学法实现对大肠菌群的高灵敏检测。

纳米材料的应用为大肠菌群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检测的目的、样品的性质和实验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将会更加快速、准确、简便,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乳与乳制品检验方法

乳与乳制品检验方法

乳与乳制品检验方法一、物理性状检验物理性状检验是乳与乳制品检验的基础工作,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比较来评价其外观、形态、颜色、气味、储存稳定性等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理性状检验方法:1.外观检验:观察乳与乳制品的外观是否正常,包括颜色、透明度、嗅味等。

2.乳脂球径检验:通过显微镜观察乳脂球的大小和形态,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3.色泽检验:使用色差仪测量样品的色泽数值,与标准色差进行比较,判断其色泽是否正常。

4.水分检验:通过烘干法、溶胀法等方法测定样品的水分含量,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二、营养成分检验营养成分检验是评价乳与乳制品营养价值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营养成分检验方法:1.脂肪含量检验:采用脂肪提取法和重量差法测定样品中脂肪的含量。

2.蛋白质含量检验:采用凝固法、比色法、电泳法等方法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3.糖类含量检验:采用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测定样品中糖类的含量。

4.维生素含量检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滴定法等方法测定样品中维生素的含量。

5.矿物质含量检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方法测定样品中矿物质的含量。

三、微生物检验微生物检验是评价乳与乳制品卫生指标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总菌落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生物检验方法:1.总菌落数检验:采用平板计数法和膜过滤法测定样品中微生物总数。

2.大肠菌群检验:采用培养基培养法测定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

3.沙门氏菌检验:采用培养基培养法和PCR法测定样品中沙门氏菌的存在与否。

四、化学成分检验化学成分检验是评价乳与乳制品的质量指标的关键方法,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酸度、pH值、残留农药、添加剂、重金属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成分检验方法:1.酸度检验:采用酸碱滴定法和酸度计测定样品的酸度。

2.pH值检验:采用pH计测定样品的pH值。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附mpn检索表)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附mpn检索表)

实验六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一、概述(一)大肠菌群的定义及范围根据国家1994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大肠菌群(coliform bacteria)系指一群在37℃、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大肠菌群主要是由肠杆菌科中四个菌属内的一些细菌所组成,即艾希氏菌届、拘橼酸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及肠杆菌属,其生化特性分类见表5-4。

表5-4 大肠菌群生化特性分类表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表示多数阳性,少数阴性。

由上表可以看出,大肠菌群中大肠艾希氏菌I型和Ⅲ型的特点是,对靛基质、甲基红、v-P和拘橼酸盐利用四个生化反应分别为“十十一一”,通常称为典型大肠杆菌;而其他类大肠杆菌则披称为非典型大肠杆菌。

(二)大肠菌群的测定意义1、粪便污染的指标细菌早在1892年,沙尔丁格(Schardinger)氏首先提出大肠杆菌作为水源中病原菌污染的指标菌的意见,因为大肠杆菌是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的常见细菌。

一年后,塞乌博耳德“斯密斯(Theobold.Smith)氏指出,大肠杆菌因普遍存在于肠道内,若在肠道以外的环境中发现,就可以认为这是由于人或动物的粪便污染造成的;从此,就开始应用大肠杆菌作为水源中粪便污染的指标菌。

据研究发现,成人粪便中的大肠菌群的含量为:108个/g一109个/g。

若水中或食品中发现有大肠菌群,即可证实已被粪便污染,有粪便污染也就有可能有肠道病原菌存在。

根据这个理由,就可以认为这种含有大肠菌群的水或食品供食用是不安全的。

所以目前为评定食品的卫生质量而进行检验时,也都采用大肠菌群或大肠杆菌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细菌。

当然,有粪便污染,不一定就有肠道病原菌存在,但即使无病原菌,只要被粪便污染的水或食品,也是不卫生的,不受人喜欢的。

2.粪便污染指标菌的选择作为理想的粪便污染的指标菌应具备以下几个特性,才能起到比较正确的指标作用。

①存在于肠道内持有的细菌,才能显示出指标的特异性。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YLNB 3.21、引用依据:GB/T4789.3-20032、术语和定义大肠菌群: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中有否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系以100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3、仪器及器材3.1恒温培养箱:36 ± 1C;3.2 冰箱:0-4 C;3.3恒温水浴锅:46 ± 1C;3.4天平;3.5显微镜;3.6均质器或乳钵;3.7 灭菌平皿:直径90mm3.8 灭菌试管:18X 180 和20X 200;3.9灭菌吸管:1 ml和10 ml ;3.10灭菌广口瓶或三角烧瓶:容量为500ml ;3.11灭菌玻璃珠:直径约5mm 3.12载玻片;3.13酒精灯;3.14试管架;3.15灭菌刀、剪子、灭菌镊子等4、培养基和试剂4.1乳糖胆盐发酵管;4.2伊红美兰琼脂平板;4.3乳糖发酵管;4.4生理盐水;4.5革兰氏染色液。

5、检验程序6、方法6.1检样稀释6.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 (或g)放于装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 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最好用均质器,以8000〜10000r/min 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 10的均匀稀释液。

6.1.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 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1: 100的稀释液。

6.1.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一支1ml灭菌吸管。

6.1.4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6.2乳糖发酵实验:(通常所说的假定试验:其目的在于检查样品中有无发酵产生气体的细菌)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简介大肠菌群是指含有大肠菌属(Escherichia coli)和奇异变形杆菌属(Coliform bacteria)的细菌群体。

它们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也可以存在于环境中,如土壤、水体和食品中。

食品中的大肠菌群是导致食品中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因此,对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非常重要,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流程。

方法和步骤1. 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食品中大肠菌群检验的第一步。

根据需要检验的食品种类,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常见的食品样品包括水果、蔬菜、肉类和乳制品等。

采集样品时,应使用干净无菌的容器,并避免污染。

确保样品的代表性,避免极端状况下的取样,如选择已烂的水果或有明显变质的食品。

2. 样品处理样品处理是为了提取样品中的菌群以进行后续的检测。

处理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外部的污染。

常见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加入盐水:将样品加入含有氯化钠的缓冲液中,以便菌群的释放。

•搅拌和均质:使用搅拌器或者均质器将样品搅拌均匀,以确保菌群的均匀分布。

•过滤:通过滤膜将样品过滤,以分离固体物质和悬浮物。

3. 培养基选择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是进行大肠菌群检验的关键。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late Count Agar,PCA)、大肠杆菌选择琼脂(MacConkey Agar)、经典蓝琼脂(Eosin Methylene Blue Agar)等。

不同的培养基适用于不同目的的检验。

PCA适用于总菌群计数,MacConkey Agar适用于大肠菌群的选择性检测,Eosin Methylene Blue Agar适用于大肠杆菌的计数和鉴别。

4. 培养和孵育将样品处理后的培养基平板进行孵育。

孵育的时间和温度根据菌群的生长特性而定。

一般情况下,孵育时间为24小时,温度为37摄氏度。

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

每个样品应使用独立的培养基平板进行孵育,且标记清楚以区分不同样品。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大肠菌群MPN_计数法的应用与准确性分析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大肠菌群MPN_计数法的应用与准确性分析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大肠菌群MPN计数法的应用与准确性分析王甲芳,王娟娟,周 敏(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南 250013)摘 要:本文借鉴国家标准GB 4789.3—2016中第一法MPN计数法,分析其在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和准确性,并提出提高大肠菌群MPN计数法准确性的建议,旨在提升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进一步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学;大肠菌群;最可能数计数法;准确分析Application and Accurate Analysis of Most Probable Number (MPN) Method for Coliform in Food Microbiology TestingWANG Jiafang, WANG Juanjuan, ZHOU Min(Jinan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Li Xia District, Jinan 250013,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MPN counting method in GB 4789.3—2016 was used to analyze its application and accuracy in food microbiology inspection,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oliform MPN counting method,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food microbiology inspection and further guaranteeing people’s health and safety.Keywords: food microbiology; coliform; 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 accurate analysis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

食品中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食品中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食品中的微生物检验方法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各种微生物的存在往往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一、总菌落计数法总菌落计数法是评估食品中微生物总数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食品样品制备成适当的稀释液,在特定的寒暖培养条件下培养菌落生长,进而通过数目的计数来评估食品样品中的总菌落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食品,如肉类、乳制品、水果蔬菜等。

二、大肠杆菌检测法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其存在于食品中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

因此,检测食品中的大肠杆菌也是一项重要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该方法通常使用大肠杆菌培养基,将食品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生长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大肠杆菌的产生。

三、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法霉菌和酵母菌是常见的食品污染源,它们能够在食品中迅速繁殖和生长,不仅会导致食品变质,还可能产生一些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对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进行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该方法通常使用含有特定培养基的琼脂糖平板,将食品样品沉积于琼脂糖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生长后,观察平板上是否有霉菌和酵母菌的产生。

四、PCR法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可以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检验。

该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引物,将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DNA扩增,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PCR法具有快速、灵敏的优势,能够准确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进而评估食品的安全性。

以上介绍的是一些常用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食品中微生物的质量和安全状况。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食品样品可能需要不同的检验方法,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此外,检验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培养基的质量等因素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务必严格控制各项操作条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YLNB 3.21、引用依据: GB/T4789.3-20032、术语和定义大肠菌群: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中有否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系以100ml(g) 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3、仪器及器材3.1恒温培养箱:36±1℃;3.2冰箱:0-4℃;3.3恒温水浴锅:46±1℃;3.4天平;3.5显微镜;3.6均质器或乳钵;3.7灭菌平皿:直径90mm;3.8灭菌试管:18×180和20×200;3.9灭菌吸管:1 ml和10 ml;3.10灭菌广口瓶或三角烧瓶:容量为500ml ;3.11灭菌玻璃珠:直径约5mm;3.12载玻片;3.13酒精灯;3.14试管架;3.15灭菌刀、剪子、灭菌镊子等。

4、培养基和试剂4.1乳糖胆盐发酵管;4.2伊红美兰琼脂平板;4.3乳糖发酵管;4.4生理盐水;4.5革兰氏染色液。

5、检验程序大肠菌群检验程序: 检样稀释乳糖胆盐发酵管36± 1℃, 24± 2h不产气产气大肠菌群阴性伊红美兰琼脂平板36± 1℃, 18~24h报告革兰氏染色乳糖发酵管36± 1℃, 24± 2h 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产气不产气大肠菌群阴性大肠菌群阴性大肠菌群阳性6、方法6.1检样稀释6.1.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 g)放于装有225ml 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 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最好用均质器,以8000~10000r/min 的速度处理1min ,做成 1: 10 的均匀稀释液。

6.1.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 稀释液 1ml,注入含有 9ml 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1: 100 的稀释液。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的实验报告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肠菌群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的意义。

2. 学习并掌握大肠菌群的检验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掌握食品卫生质量的判断标准。

二、实验原理大肠菌群是指一群能在37℃经24小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中是否有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

三、实验材料1. 样品:乳、肉、禽蛋制品、饮料、糕点、发酵调味品或其他食品。

2. 菌种:大肠埃希氏菌、产气肠杆菌。

3. 培养基及试剂: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乳糖胆盐发酵管、伊红美蓝琼脂、革兰氏染色液、蛋白陈水、靛基质试剂、麦康凯(MA)。

4. 其他设备和材料:温箱、移液器、无菌试管、无菌吸管、无菌培养皿等。

四、实验方法1. 样品处理:取适量样品,加入适量的蛋白陈水,进行均质化处理。

2. 稀释:将均质化后的样品进行10倍梯度稀释,分别取不同稀释度的样品进行接种。

3. 接种:将稀释后的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中,每个稀释度接种3支试管。

4. 培养:将接种好的发酵管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5. 观察结果:观察发酵管中的变化,如产生气泡、颜色变化等,判断大肠菌群的存在。

6. 鉴定:对疑似大肠菌群的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麦康凯培养基培养等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管观察结果:经过24小时培养,部分发酵管出现气泡、颜色变化等现象,表明存在大肠菌群。

2. 鉴定结果:对疑似大肠菌群的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麦康凯培养基培养,结果显示菌落呈革兰氏阴性、麦康凯培养基上呈现红色,确定为大肠菌群。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原理和方法,成功检测出样品中存在大肠菌群。

这表明该食品可能存在粪便污染,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实验二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

实验二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
②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 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混匀,制成1 :100的稀释液。
③另取1mL灭菌吸管,按②操作依次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
稀释一次,换用一支1 mL灭菌吸管。
2)乳糖发酵实验 接种1mL待检样品于乳糖胆盐 发酵管内。接种3个稀释度,每一 稀释度接种3管,置(36土1)℃
汤),36℃±1 ℃培养24 h±2 h,观察倒管内是
否有气泡产生,24 h±2 h产气者进行复发酵试验,
如未产气则继续培养至48 h±2 h,产气者进行复
发酵试验。未产气者为大肠菌群阴性。
LST结果判断
大肠菌群的产气量,多者可以使发酵倒管全部充 满气体,少者可以产生比小米粒还小的气泡。如 果对产酸但未产气的乳糖发酵如有疑问时,可以 用手轻轻打动试管。
阳性管 10ml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ml 0 0 0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0 0 0 0 1 1 1 1 0.1ml 1 2 3 0 1 2 3 0 1 2 3 0 1 2 3 0 1 2 3 0 1 2 3 3 6 9 3 6 9 12 6 9 12 16 9 13 16 19 4 7 11 15 7 11 15 19 MPN 10ml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阳性管 1ml 2 2 2 2 3 3 3 3 0 0 0 0 1 1 1 1 2 2 2 2 3 3 3 0.1ml 0 1 2 3 0 1 2 3 0 1 2 3 0 1 2 3 0 1 2 3 0 1 2 11 15 20 24 16 20 24 29 9 14 20 26 15 20 27 34 21 28 35 42 29 36 44 MPN 10ml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阳性管 1ml 3 0 0 0 0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0.1ml 3 0 1 2 3 0 1 2 3 0 1 2 3 0 1 2 3 53 23 39 64 95 43 75 120 160 93 150 210 290 240 460 1100 1100+ MPN

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是食品安全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结果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卫生安全。

在食品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微生物大肠菌群的存在和数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此需要建立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来保障食品安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以供参考。

一、传统培养法。

传统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将食品样品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通过计数菌落形成的数量来确定大肠菌群的存在和数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但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且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验证。

二、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通过检测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DNA或RNA来确定大肠菌群的存在和数量。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的优点,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但需要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和设备。

三、免疫学方法。

免疫学方法是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来检测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常用的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荧光法等。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的优点,但需要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和设备,且对样品的预处理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有多种,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验证,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为食品安全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中,大肠菌群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指标,其检测方法对于评估食品的卫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的方法,以期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首先,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样品的准备和处理、细菌培养、细菌计数和鉴定等步骤。

在样品的准备和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保持操作台面和仪器的清洁,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接下来是细菌培养的步骤,通常采用的是在含有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利用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

培养时间一般为24小时,待菌落形成后进行细菌计数和鉴定。

在细菌计数过程中,可以利用涂布法或滤膜法进行计数,最后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

其次,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检测目的和食品样品的特点来确定。

一般来说,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培养法、膜过滤法、PCR法等。

传统培养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膜过滤法适用于水样等液态样品,可以获得更精确的细菌计数;PCR法则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细菌鉴定,对于特定的微生物种类有很高的特异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此外,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的质量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检测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污染和误操作。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培养基和试剂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此外,还应定期开展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当重视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确保食品的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方法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共同为食品安全贡献力量。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菌落总数的测定1、术语菌落是指在因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的相同的细茵集合而成。

茵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处理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营养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检样中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

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茵、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的生长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要求,故难以生长。

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2、设备和材料2.1培养箱:36±1℃2.2冰箱:0~4℃2.3恒温水浴:46±1℃2.4天平2.5电炉2.6吸管2.7广口瓶或三角瓶:容量为500ml2.8玻璃珠:直径50mm2.9平皿:直径约90 mm2.10试管2.11放大镜2.12菌落计数器2.13酒精灯2.14均质器或乳钵2.15试管架2.16灭菌刀或剪子2.17灭菌镊子3 培养基和试剂3.1营养琼脂培养基:按GB4789.28中4.7规定或按购买的商用培养基配方配制。

3.2生理盐水3.3 75%乙酵溶液4 检验程序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如下:5 操作步骤5.1检样稀释及培养5.1.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或ml)剪碎放于装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 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5.1.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乳粉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乳粉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平板计数法实验原理
大肠菌群在固体培养基中发酵乳糖产酸,在指示剂的作用下形成可计数的 红色或紫色,带有或不带有沉淀环的菌落。
设备及试剂

备 及
设备和材料
培养基和试剂
试 剂
恒温培养箱:36℃ ±1℃ 冰箱:2℃~5℃ 恒温水浴箱:46℃±1℃。 天平:感量0.1g 均质器
振荡器
无菌吸管:1mL(具0.01mL 刻度)、10mL (具 0.1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7
分 析 步 骤
一、样品处理
称取25g样品至盛有225mL磷酸 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杯内, 8000~1000r/min均质1~2min, 或放入盛有225mL磷酸盐缓冲液 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袋中,用 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2min;充分 振摇,即为1: 10的样品匀液。
样品制备


步 骤
样品稀释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
3
分 析 步 骤
平板计数法操作流程
乳制品生产与控制
14
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 煌绿乳糖胆盐肉汤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无菌生理盐水 1mol/L NaOH 溶液 1mol/L HCl溶液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mL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pH 计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试纸
4菌落计数器
MPN法操作流程
分 析 步 骤
分 析 步 骤
样品匀液的pH值应用1mol/L NaOH或1mol/l. HCl调节至6.5~7.5。
注:根据样品污染状况估计, 从制备样品到样品接种完毕,全过 程不得超过15min.
0
分 析 步 骤
初发酵实验
样品稀释后,选择3个连续稀释度,每 个稀释度接种3管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 (LST)肉汤,每管接种1mL(超过1mL用双 料LST肉汤)。(36±1)℃培养(48土2)h。观 察倒管内是否产气,产气者进行复发酵; 未产气则继续培养至(48土2)h,产气者进 行复发酵,未产气者为大肠菌群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YLNB 3.2
1、引用依据:GB/T4789.3-2003
2、术语和定义
大肠菌群: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中有否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系以100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3、仪器及器材
3.1 恒温培养箱:36±1℃;
3.2 冰箱:0-4℃;
3.3 恒温水浴锅:46±1℃;
3.4 天平;
3.5 显微镜;
3.6 均质器或乳钵;
3.7 灭菌平皿:直径90mm;
3.8 灭菌试管:18×180和20×200;
3.9 灭菌吸管:1 ml和10 ml;
3.10 灭菌广口瓶或三角烧瓶:容量为500ml;
3.11 灭菌玻璃珠:直径约5mm;
3.12 载玻片;
3.13 酒精灯;
3.14 试管架;
3.15 灭菌刀、剪子、灭菌镊子等。

4、培养基和试剂
4.1 乳糖胆盐发酵管;
4.2 伊红美兰琼脂平板;
4.3 乳糖发酵管;
4.4 生理盐水;
4.5 革兰氏染色液。

5、检验程序
6、方法
6.1 检样稀释
6.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g)放于装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
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最好用均质器,以8000~10000r/min 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6.1.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 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6.1.3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一支1ml灭菌吸管。

6.1.4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6.2 乳糖发酵实验:(通常所说的假定试验:其目的在于检查样品中有无发酵产生气体的细菌)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

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置36±1℃培养箱内,培养24±2h,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6.3 分离培养:(目的在于检查乳糖初发酵试验呈阳性反应的试管内,有无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存在)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兰琼脂平板上,置36±1℃培养箱内,培养18~24h,然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
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实验。

6.4 证实实验(复发酵实验): (目的在于证明从乳糖初发酵试验呈阳性反应的试管内分离到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确能发酵乳糖产生气体)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36±1℃培养箱内,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

凡乳糖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孢杆菌,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

6.5 报告
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 (g)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见表1)。

7、注意事项
7.1 初发酵和证实试验
乳糖发酵试验不是纯菌的发酵试验,所以初发酵阳性并不代表大肠菌群阳性,因此,必须作进一步证实试验。

7.2 产气量与倒管
试验表明,大肠菌群的产气量与大肠菌群的检出率呈正相关系。

但也随样品的种类而变。

大肠菌群的产气量多者可充满整个倒气管,少者可产生比小米粒还小的气泡。

如果对产酸但未产气的乳糖发酵管如有疑问,可用手轻轻打动试管,如有气泡沿管壁上浮,即应考虑可能有气体产生,而应作进一步试验。

另外,产气量与倒气管有一定的关系,倒气管口
不完整,有利于气体的进入;管口周围有沉淀等物质能影响气体的进入。

7.3 挑选菌落
在平板呈现紫黑色,有或无金属光泽,检出率最高;粉红色、粉色检出率最低。

另外,只挑选一个菌落影响大肠菌群的检出率,当菌落不典型时,应挑取2~3个菌落作证实试验,以免出现假阴性。

7.4 抑菌剂
大肠菌群检验中常用的抑菌剂有胆盐、十二烷基硫酸钠、洗衣粉、煌绿、龙胆紫、孔雀绿等。

胆盐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其它杂菌,特别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

有些抑菌剂用量甚微,称量时稍有误差,即可对抑菌作用产生影响,因此抑菌剂的添加应严格按照标准方法添加。

7.5指示剂
溴甲酚紫属于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为:黄5.2~6.8紫,当料管中培养基(pH=7.4±0.1)的颜色由紫色变为黄色时,证明培养基中有酸性物质产生,此时培养基的PH ≤5.2,培养基呈酸性。

7.6 MPN检索表
MPN为最大可能数的简称,表示样品中活菌的密度,是用概率论来推算样品中菌数最近似的数值。

MPN检索表只给出了三个稀释度,如果改用不同的稀释度,则表内数值应相应
降低或增加10倍。

7.6.1 用于初发酵试验或复发酵试验的小导管内应无气泡,有气泡时就不能使用,接种之后,要用同批未接种的发酵管置于温箱内,同时培养,作为空白。

7.6.2 检查初发酵试验的乳糖胆盐管内是否有乳糖分解菌存在时,应以产气为主,产酸仅作参考。

因为培养基中所用的指示剂为溴甲酚紫,其有效PH为5.2-6.8,变色点为6.0,如果产酸未能达到使下降至6.0以下时,变色就不显著。

7.6.3 检查发酵管中小导管内气泡时,即使只有微量气泡出现,亦应判定为阳性。

有时小导管的管口被样品颗粒封住,气体未能进入导管,如加以振摇,管低有小气泡上升,亦应视为阳性。

7.6.4 大肠菌群细菌能分解乳糖产酸,使伊红和美兰结合而成黑色物,故菌落呈紫黑色(大肠杆菌)或褐色(产气克雷伯氏菌等),前者有时还产生有金属光泽。

表 1 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检索表
注:①本表采用3个稀释度【0.1g(mL)、0.01 g(mL)、0.001 g(mL)】、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②表内所列检样量如改用1g(mL)、0. 1 g(mL)、0.01 g(mL)时,表内数字相应降低10倍;如改用0.01g(mL)、0.001 g(mL)、0.0001 g(mL) 时,表内数字相应增加10倍,其余类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