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当代文化功能阅读附答案
浅谈书法在当代社会的艺术传播作用
236 子,再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主题拓展”阅读,通过课堂内外的相互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寻找文章的关联性,萃取文章精华在群文阅读的实施过程中,首先确立文章主题,其次再围绕主题把多篇文章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的阅读理解。
这给了教师选择材料、组合材料、呈现材料极大的自主权。
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
教学前,我们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训练重点等要素,预设群阅读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从文章内容等方面多角度出发确定主题,从文章内容、作者、题材、人文内涵、语言形式、表达方式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萃取文章,进行科学搭配,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使文章的选择更趋合理,更好地为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服务。
文章选择切忌贪多不消化,一般在一节课中安排五篇左右的文章即可满足阅读教学需求。
三、结合群文阅读的规律性,深化阅读主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内容多样化、阅读时代化的教学特点丰富了阅读的主题,使学生可以在最佳时机举一反三,进行拓展性阅读,加深对主题的认识。
由于文章数量较多,既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一下子感觉无所适从,无处着手阅读。
需要将这些文章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给学生,才能达到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按照篇幅由短到长、语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主题层层深入的原则呈现文章。
这样一来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可操作性强,学生在有序的文本共读中掌握群文阅读、生活化阅读的方法,对群文主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准确,还可以学到不同作者的表现手法。
这样的阅读效果,是单篇文章阅读根本无法企及的。
四、利用群文阅读强化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水平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利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学生多方面、深入地感受同一主题,更是对学生进行各种阅读方法的指导练习,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极佳机会。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 关于书法的材料阅读答案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关于书法的材料阅读答案大家都知道,书法的魅力从王羲之草书到楷书,这其中还经历过千变万化,你对书法有什么样的认识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材料一:中国文字的发展,由模写形象里的"文";,到孳乳浸多的"字";,象形字在量的方面减少了,代替它的是抽象的点线笔画所构成的字体。
书写者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对形象的情感,发抒自己的意境,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纯洁的"乐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自心的情感。
近代法国大雕刻家罗丹曾对德国女画家萝斯蒂兹说:"一个规定的线(文)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了一切被创造物。
如果他们在这线里面运行着,而自觉着自由自在,那是不会产生出任何丑陋的东西来的。
希腊人因此深入地研究了自然,他们的完美是从这里来的,不是从一个抽象的理念"来的。
人的身体是一座庙宇,具有神样的诸形式。
";又说:"表现在一胸像造形里的要务,是寻找那特征的线纹。
低能的艺术家很少具有这胆量单独地强调出那要紧的线,这需要一种决断力,像仅有少数人才能具有的那样。
";我们古代伟大的先民就属于罗丹所说的少数人。
古人传述仓颉造字时的情形说:"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仓颉并不是真的有四只眼睛,而是说他象征着人类从猿进化到人,两手解放了,全身直立,因而双眼能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好像增加了两个眼睛,他能够全面地、综合地把握世界,透视那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了万物的规定的线,因而能在脑筋里构造概念,又用"文";"字";来表示这些概念。
"人";诞生了,文明诞生了,中国的书法也诞生了。
《关于“汉字书写危机”》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于“汉字书写危机”》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提笔忘字、书写能力弱化,常用汉字面孔模糊,遇到吃不准的字词就想着求助手机,遇到高难度字词更是望“文”兴叹……在充分享受互联网时代各种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弱化,成为日前在京参加“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第四期国家级培训的专家学者们无法回避的“集体焦虑”。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坦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客观上正造成书法社会交流功能的退化,带来全社会尤其是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不断弱化的问题。
“汉字书写危机”不容忽视。
“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书法家,而是让每个孩子都写好汉字,让每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基础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
由教育部和中国文联共同实施,委托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和教育书画协会联合承办的“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自2015年启动至今,目标是用5年左右时间,培训全国中小学书法种子教师和省地县三级书法教研员约7000名,并以此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
(摘编自张西流《化解“汉字书写危机”应从孩子抓起》)材料二事实上,从技术层面而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手写汉字的功能逐渐被键盘取代是一种难以逆转的趋势,就像当年毛笔和纸张取代了刻刀和木简一样。
但是,从文化角度来说,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化,形成了’独特的象形方块字。
在手写汉字被逐渐淡忘的过程中,由汉字衍生出来的相关文史哲知识和信息,也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模糊。
学习手写汉字,不仅是在学习一种语言,了解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知识,更是在领悟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和由此衍生出的人生哲学。
不能简单把书写退化现象完全归因于电脑的使用,汉字书写问题与计算机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写字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国人对文化的淡漠、精神的缺失,近年来人们对物质诉求过高,而忽略了精神上的追求。
书法与中国文化阅读理解附答案(精编版)
书法与中国文化阅读理解附答案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为了让这门艺术源远流长,开展好书法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那么关于书法与中国文化阅读理解附答案是怎样呢?下面是整理的书法与中国文化阅读理解附答案,欢迎阅读。
《书法与中国文化》阅读材料书法与中国文化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
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
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
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
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
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先秦哲学中,道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
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
《汉字文化的当下意义》阅读试题及答案
《汉字文化的当下意义》阅读试题及答案《汉字文化的当下意义》阅读试题及答案试题内容: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汉字文化的当下意义张颐武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以音定字的流行,在汉字书写变得越来越便捷的同时,也出现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很多字我们能认,但是却搞不清楚如何来写。
这是因为我们对汉字本身的了解不深刻,对汉字背后蕴藏的文化不熟悉。
现代以来,汉字经历了两次书写工具的巨大变革。
一次是硬笔取代了软笔,使得书法艺术变为了毛笔存在的理由,毛笔退出了日常生活。
一次是电脑的普及,其所带来的汉字输入方式的变革使得笔的存在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淡化。
两次变革都使得书写更加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书法由一种普及性的文化变为一种独特的“小众”艺术的变化。
我们应该在承认和尊重变化的同时,也珍惜和传承关于书写文化的那些弥足珍贵的遗产。
汉字的简化是历史的趋势。
目前使用的简化字多数都有传统的渊源,现代以来汉字简化的努力也一直没有中断过。
而且今天的简化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同时也有了自己的国际性的影响,如新加坡就使用简化字。
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文化的多数文献是以简化字来写作的,而且古籍文献多数也都有了简体字版,方便了人们的阅读和理解,其意义和价值也是不能抹煞的。
当然繁体字自有其文化传承的价值,但其和简化字并没有绝对的断裂,而是历史延续和发展的不同方面。
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文字有很长的演变过程,里面包含着很多文化的意蕴,需要我们体悟。
手写汉字是接触中国文化核心的重要方式,也是最直接面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是丰富多彩且博大精深的。
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
中华文明能够持续发展,从未中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汉字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过程,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
“书法在中国艺术体系中是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阅读及答案
“书法在中国艺术体系中是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5—7题。
书法在中国艺术体系中是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书法以文明社会的重要工具——文字为载体,通过具有特殊笔情墨韵的汉字形象的创造,表现书法家情感,这一天然特性,决定了中国书法是最具国民普及性、最具有广泛社会基础和日常社会生活结合最紧密、最具有国民素质孕涵功能的艺术。
五千年的中国书法史,实际上也就是中国人倾泻艺术智慧、创造多样化的中国文字形式的历史。
从文字学角度谈字形演变,从遥远的刻画符号到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汉代隶书,汉魏行草书,北魏正书,直到唐代标准汉字正体形式——楷书出现,由实用书写而孕生的篆、隶、草、行、楷五大书体形式,都源于其最初“象形”文字对生活对象的象征性模仿。
而从象征性模仿的图形,到抽象字符的形成,到抽象字符的“艺术化”多元变异、拓展,中国的文字在一步一步发展成熟,并走向形式多样化。
书法艺术的形式语言也经历了一次次几何数量级的裂变,最终臻于全面的个性化形式出现,其背后的推动者都是生活实用书写。
由于书法艺术从艺术特质上秉承了“实用书写”的全部特性,从表象看人们无从分辨是实用还是艺术审美——即便是最审美的草书,它也原来就是(而且一直都是)“实用书写”。
作为实用文字书写,毫无疑问,书写文字内容需要有可辨读性。
从中国书法史的发展看,书法的“可辨读性”原则一直被奉为一个艺术法则而得到普遍遵守。
没有语序的“梦呓”式书法,从来没有被允许成为“艺术书法”的一种创作模式。
实用和审美本来是两条线,但依托于一个共同的母体,审美书法对实用书法实现全覆盖,使人们无从分辨哪些书法是表现性的,是纯艺术,哪些是实用性的,是“非艺术”。
这样的艺术“生态形式”,在世界艺术史上不多见。
中国书法是中国美术的基础,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中国画家崇尚的是“以形写神”的“写意”,强调艺术家主体精神的介入,心灵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书法,是中国“写意”艺术的最高环节。
《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篇一」①汉字书法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
②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
中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讲究用丰富的线条来勾勒物体的轮廓,历来主张以线造型,以形传神。
细线显刚,曲线见柔,折转表示锐利,波弯显示绵软,不同的用线可以表现画家独特的感受和情趣。
③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
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意未到,情未尽。
④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
武与字通,自古而然。
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想象。
别的且不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
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韵、美。
⑤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虽然它的空间感十分自由,但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
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叙,依时而言。
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
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
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孙悟空“走”到哪里,故事便“跟”到哪里。
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不是一条线而已,而是众多支流最终归于一处。
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构形态是网状的,人物事件千头万绪,纵横交错,网络天成。
⑥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
18.从全文看,汉字书法是如何“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的?(4分)19.第⑤段中,作者说《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
结合自己阅读《水浒传》的体验,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当代书法发展应坚持道技并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继承和创新是古老的话题,也是每一代书法人共同的话题。
作为当令的书法实践者,我们永远走在继承和创新并行的路上。
对书法艺术而言,传统与创新非全的对立关系,古人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并早已辩证地得出结论—先与古为徒,再与古为新;既古为今用,又推陈出新。
古人的觉悟无疑来自世世代代的书法实践经验。
我们讲求书法作品中经典意识和当代立场相辅相成,必然要深入理解经典、挖掘经典的文化性。
因此,不能只从书法的形式简单看待经典,还要研究经典生成的广阔时代背景,这样才不会只临其形象而不得其精种。
尽管历史上各个时代遵选、塑造经典的角度不同,但标准、思路与阐释的内在逻辑是有趋同性与接续性的。
能够成为经典,既要有能够唤起时代共识和文化情感共鸣的意义,也要具备为历史所认可的精妙绝伦的艺术水准。
更重要的是,经典的代表与示范意义可以把对人类智慧的敬畏与时代精神、人文诉求相契合,能够为整个时代或某一阶段的艺术发展提供对应的支撑。
纵观历史,书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古人墨迹《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蜀素帖》等基本是书法家自己的作品手稿,尺幅并不太。
这个特点,在古代经典书法尤其是宋元以前的作品中体现得特别明显,这是与当时生活环境分不开的。
从流传下来的一些古代图像中,可以发现当时人们创作书法作品,多是席地而坐,“动纤指,举弱腕,握素纨,染玄翰”。
明代之后,人们居住的环境多为高堂桌椅,因此书法作品的形式也对应有了中堂、大对联。
任何时代的书法形式均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相关。
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专门的书法集中展览逐渐多了起来,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成立后,开始举办全国书法展,从三四年一次大展,到一年几十次展览,书法作品的尺寸从三尺条到丈六匹再到百米长卷,根据美术馆、展览馆的场地高低量身定制作品,已完全与居家悬挂、布置等毫不相干了。
书法在中国具有数千年历史,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丰富的面貌。
在古代社会,书法除日常使用之外,也曾是文人间的雅玩;如今,书法从书斋走向展厅,从实用走向了纯艺术,展厅形式改变了书法的功能和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审美趋势。
书法的当代文化功能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书法的当代文化功能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书法的当代文化功能艺术观点是不断变化的,但中国文字的传承是恒久的,它涉及到我们文明的存废。
尤其在今天,因为书法已经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书法产生误解。
这种误解,首先就体现在对“书法”的理解上,过去古人学习书法是“认”、“念”、“写”三位一体,现在这三个部分在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认,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念,交给了表演系;写,则交给了美术系。
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艺术,如果把文字的内涵都剥掉了,就剩下一个艺术的壳,那就实之不存了。
文化是民族的根,对于中华文化,汉字是它的根。
没有文字,哪来的诗歌、历史和哲学?中国书法向来不缺少审美依据,博大精深的书法史论,有延续两千年的完整、缜密的评判标准。
如果汉字的书写内涵都被剥离出去了,成了纯艺术,那就必然导致已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依然在使用的汉字的消亡,中华文明的繁衍就会遇到问题。
由此而言,对传统书法的传承,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文化安全问题。
当代书法是建立在当代美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尝试,也是东西方艺术相互碰撞的结果。
现代社会大不一样,随着时代发展,科学进步,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人们对字的要求大大降低。
真正认真写字的人越来越少。
眼下人们基本上连硬笔字都很少写了,更不用说练书法,我们通过键盘,就可以“敲”出文字。
在当代究竟应该如何处理现代的“艺术”和古老的“文字”两者间的关系呢?显然,既不能以中国传统文字的观念完全覆盖纯艺术的观念,也不能完全用艺术的观念来覆盖我们文字的传承。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不应该一直背着传统的包袱,而要大胆创新”,这观点没错,但当下的现实恰恰在于我们还没有继承到传统,反而徒然背上创新的包袱。
书法界有一种怪象:如果你跟古人写得相似,似乎就不叫创新。
其实古人早就讲过:“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这很有道理。
就当下社会而言,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书法的位置,我们不应把书法仅仅视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的瑰宝,这其实是对书法的低估。
云南省景东县第二中学2024年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景东县第二中学2024年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塑造美好心灵,书法应有作为言恭达①新媒体时代,传统书法借助多元传播手段以新的展示形式进入大众视野,并进一步掀起书法热潮。
在提倡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重新认识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如何使书法更好地助力大众美育?②纵观历史,无论是王羲之兰亭雅集之乐,颜真卿祭侄文稿之痛,还是苏东坡黄州寒食之叹,都以书法塑造出鲜活的生命形态,传递人文精神,通达传统美学的理想境界。
在品鉴研习古今碑帖、追求真善美的路上,书法引导人们沉潜到文化深处,找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大众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得以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
③塑造美好心灵,书家何为?还需以守正为先。
守正之根在于心正。
老子有云,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于书家而言,便是要回归生命本初的状态,回归常态常容,以平常心和纯粹的求知欲,去探求书艺在历史演进中的本体规律,从中国文化源头追索书法艺术的精神内质、人文理念与历史贡献。
在创作中,书家需遵循本心,认真完成严格的技法程式训练——从点画、结体、字理、章法、布白、通势到气韵,然后再进入审美风格的选择与定位,直到彰显作品艺术精神。
④守正之道更在于深研中国书法审美品格,承扬中华美学精神,延续书艺本体的文化命脉。
中和之美一直为历代书家所追慕。
尽管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但是这些不同历史阶段的审美诉求与艺术拓展,均未脱离讲求中和的传统审美准则。
以行草的演变为例,历代书家均取法以“二王”为代表的魏晋书风,又将其与各时期文化进行“基因重组”,为书法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现代文阅读 作业 (1)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书法艺术有文字传达信息的一面,也有作为艺术品供人欣赏的一面。
中国当代书法以1978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家用电脑打字的普及,书法的实用功能进一步减弱,而艺术欣赏的价值不断增强,这恐怕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种动向。
在这30年里,我们遇到了书写工具和书写方式的彻底变革,电脑打字正逐步把汉字这一书法赖以生存的根基毁掉。
鲁迅在他的文章里曾经提到,20世纪20年代,人人都拿一支自来水钢笔,灌墨水写文章,报纸上有很多人都为这个话题争辩:我们的传统就是用砚台磨墨蘸毛笔写字,都用洋人的东西,这是不是数典忘祖。
鲁迅说,再义正词严的民族精神、民族主义,也抵不过使用的方便。
所以,毛笔和砚台还是被扫地出门了。
过去,书法是一个全民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文化技能。
只要是读书人,就必须得学会写字。
在后来的科举考试中,书法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考试成绩的重要依据。
当然,书法的重要意义还不止于此,它还能够充分反映一个人的修养、胸襟和趣味,是其人格灵魂的外化。
看到一个人的书法,即使从未见过面,也能从中想象出书者的精神风貌。
书法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材料——笔、墨、纸、砚,伴随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生。
许许多多优秀的知识分子,也把自己的智慧投入到书法中,从中寄托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因此得到不朽的声名。
但随着科技进步,书法逐渐退出实用舞台,但其审美欣赏功能不断强化。
书法从一个人人必须掌握的文化技能,迅速地被赶出实用的汉字书写的舞台。
书法就是在现代文明下,不断地挤压、节节败退。
书法家很郁闷,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于是在书法的艺术部分加以强化,使得书法被文字书写舞台赶出去的同时,能够在艺术的领地里找到一块绿洲。
因此,最近30年是书法从写毛笔字转向一个艺术门类的过程。
如今,书法作为艺术品,评价它好不好,其功力深厚只能占60分,创意、风格,以及作品里面所施展的匠心,这种复合的能力占40分。
阅读答案《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XX高考现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阅读答案:《书法:作为一种文化》(高考现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书法:作为一种文化刘守安①我们提出书法是一种文化,并不是为书法下定义,只是一个范围的界定。
时下人们为“书法"已下过**种**样的定义,表述的方式**不同,但使用的一个关键词和核心概念是一样的,那就是“艺术"。
特别是几位著名的学者提出书法是“艺术”,甚至是“纯粹艺术”、“最高艺术”等等,影响甚大。
②人们把书法定义为艺术是基于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但把汉字的字形放在“书法"作为文化层次的结构中来审视,就会发现,汉字符号的审美效果是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体现的。
在整体的书法文化或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字体书法形态属于物态文化层,这是书法“本体”结构的“外显”的表层部分。
当人们对汉字结构的科学性、艺术性及书写出来的笔法、字法、章法给予充分的估量和赞美的时候,我们看到研究者往往只限于对“作品”“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
并且往往忽略字体得以显示的“物器”、材料本身的质地、色调因素;忽略一件书法“作品”的美是在书体形态与材料形态有机融合中显示出来的这一重要事实,所以人们对书法“物态层”的研究与描述也往往是不全面的.在多层次结构的书法文化中,只就其表层结构进行分析,把它当作书法“本体”、全体,并由此概括其性质并作定义。
这种研究思想和方法都值得斟酌。
ﻭ③在对一种文化形态作文化结构的观察中,我们分出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文化层次,以求全面认识其内部结构中的**个文化层次并非具有同等的意义.其中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部分体现着该文化形态被创造的目的。
因而也集中体现着该文化形态的价值、功能。
就具体的书法作品来说,展示汉字字迹的形态不是目的,展示出一定的文字的内容,以实现文字的记录、传播功能才是目的。
**种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体现着作者、书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等,展示出蕴含着经济、治、、家族、风习等内容的无比丰富的“意义世界”。
中国书法的阅读答案
中国书法的阅读答案中国书法的阅读答案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从诞生时就有着知识记录、信息传播、思想交流、情感表达、学术研究、诗文写作等方面的巨大功能。
这些功能,对华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的意义,我们都不能低估,当然还有“文化传承”的价值。
那林林总总的法帖,是有关中国政治、经济、宗教、学术、艺术的“文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散佚丢失,同时仍有大量保存。
“文本” 的文化传承价值,不可估量。
另外,中国书法的审美价值世所公认。
古人重视汉字书写的“实用”,同时也重视汉字书写的“审美”。
古往今来,人们对书法的审美有着更多的赞誉,就是因为汉字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
如今,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随之而来的,在国家管理、法律制度、经济运行、社会交往、知识与学术积累等实用性方面,汉字的毛笔书写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从印刷技术的发明与广泛使用到硬笔书写的出现,到手工的打字机的出现,再到电脑的发明与普及,毛笔书写汉字的实用功能逐渐被弱化。
但汉字的毛笔书写今天仍然存在并在一些方面得到了发展,原因就在于书法还有审美功能。
在今天,人们生活中的审美需求在增长,中国书法理所当然地被作为审美对象来欣赏,由此书法也进入了“艺术创作”领域。
汉字书写的审美价值的彰显和提升是古老的中国书法进入现当代社会之后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书法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下,由传统社会的以实用为主、审美为辅变成了以审美为主、实用为辅。
这一历史性转变,以及中国书法在中国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价值、地位的重要变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
中国书法在当代社会的实用性弱化之后,仍然为大众关注。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种“显性”存在,作为现代中国文化整体中的一种“文化景观”和一种文化现象,它的“文化身份”是什么呢?它以什么样的“身份”与当代人发生联系呢?我们从具体的考察分析入手再到宏观的综合研究便会发现,中国书法是以不同的“身份”“介入”当代社会生活的。
《中国书法》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书法》阅读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非常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
书指书体,即汉字。
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
中国书法通过超群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那么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进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索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②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
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满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
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
韵如橄榄,它需要渐渐地去体会、涵咏。
假如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那么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
而“韵”的猎取那么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缘由也就在于此。
③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识。
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
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
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默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那么的境界。
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观赏一种超然的清淡。
“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表达,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
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沟通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
在瞬间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实的环境,沉醉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的奥妙所在。
肖云儒《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 1—— 3 题。
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别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佳人品。
它以独有的形态,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品价值,中国人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来。
在线条的飞扬和变化的布局中,你会时时时感觉到中国人均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一致与变化、整齐与参差等等独到的真理气味和思辩方式。
汉字由象形的图画经由简化、抽象、变形,逐渐演变成符号,每个汉字最先都是描摹事物的一个单幅画(如鱼、龙),或由两幅、多幅图画拼接起来的一幅组画(若有偏旁的好、安)。
音指与象指在汉字中合一,笔画与构造中均有图像、意象和情象内容。
以后跟着字的日渐功能化、适用化、符号化,书与画在适用功能层面开始分别。
自从书法进入了越来越重视以真草隶篆、特别是行草来表达书写者感情的阶段,艺术的功能重又上涨,书与画在艺术审美层面重又联合。
弹性幅度极大的毛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水墨,以及能够以吸水度和印迹感天然造成原奏成效的宣纸,使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能以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克相生,能以比其余纸笔非常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想和表现供给无穷张力,给精神创建和艺术创建供给了其余文字书写无可比较的阔大空间。
汉字的点、划、撇、捺、钩、方框(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笔笔画的多方向性写法,这些在其余文字中稀有的特点,为各种线条和几何图形大批进入书法铺就了通道,使得现代逐渐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很多看法,很早就进入了汉字书写,同步提高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
汉字书写由具象的图画在漫长的光阴中逐级简化、变异、提高为书法艺术抽象的符号,却又草蛇灰线,留下了各样象形图画的印痕。
中国书法在发生学领域的这一由形而神、由画面而符号的过程,其实全息着、也发酵着中国文化独有的思想。
一直重视形神关系、连续解读形神关系,也就渐渐成为中国书论、画论、艺论、文论,乃致整此中国哲学文化思想的一大特点。
[精]备战高考全国语文卷,现代文阅读题-详解
备战高考全国语文卷,现代文阅读题-详解【2019届安徽安庆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宋四家”之一黄庭坚,诗书俱佳,与苏轼并称“苏黄”。
黄庭坚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有多重意义:对其形式语言的模仿借鉴,是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其书理的发现运用,是书法学习的中级阶段:对其天人合一精神的领悟贯通,是书法学习的高级阶段。
这三个阶段,姑且称之为由“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再到“本我之境”。
这里的“无我之境”是指深入学习对象,意识不到“我”的存在。
学习任何一门艺术或任何一种风格,对其形式语言进行模仿和运用是最为重要的基础阶段。
为深入了解和学习书法对象,习书者需要做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需要澄心静虑,下大力气研究书法传统,深耕艺术经典,做到李可染先生所言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认真体悟经典艺术特点。
在这个阶段,遵从要比变通重要,因为只有达到信仰的程度才会深入其中。
专一不二是为“无我之境”。
进一步的学习则是了解与掌握书法经典的方法和原则,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即达到“有我之境”。
这是对方法论的学习和掌握,大致属于“遗貌取神”,“神”就是艺术本体的方法和原理。
例如,黄庭坚书理,体现在章法、结字和笔法等方面。
黄庭坚草书的章法是“大九宫”原理,是穿插争让的“嵌合”之法。
推而广之,凡是一流书法作品在形式上都符合“大九宫”原理和“嵌合”之法。
黄庭坚的书法结字上灵活多变,他把每个字内部的矛盾关系——欹正、疏密、宾主、参差、虚实、向背、繁简等,夸张出来,又能处理妥当,创造了独特的结字法。
黄庭坚的笔法也充满律动和涩势,中锋行笔,笔画圆劲而有弹性,如千里阵云,力透纸背,对后世影响很大。
上述对黄庭坚书风的研究与熟练运用,属于“有我之境”。
因为这个阶段不再是生吞活剥地搬用形式,而是开始回味审视所学对象,并运用其原理形成新的形式。
不过,这个阶段还不是真正的“自我”,因为自我的独创性还未形成。
“本我之境”是出乎对象之外,发现与形成独特的艺术“自我”,即形成个人艺术独特的风格面貌。
从古代书法看当代文艺创作阅读附答案
从古代书法看当代文艺创作阅读附答案从古代书法看当代文艺创作答案①近日,一场大雪将北京从深秋带入了寒冬。
阳光普照,冰雪消融之际,捧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一赏,甚是应景。
四行行书,流畅自如,圆劲古雅,像是穿越历史的山谷,与现代的我们进行了一次隔空的对话。
②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文艺史上的深根。
而汉字书法所形成的独特艺术,在今天依然能够以其不朽的生命力给现代文艺创作带来启示。
③每一个孩子在童年习字时,都是从田字格或是九宫格开始。
红色的格子,横平竖直,帮助我们摆正了每一个汉字,使其布局均匀,站立平正,也约束着每一个汉字不逾越其外框,帮我们树立了最初的“规矩”意识。
现代文艺创作也不应失掉这种孩童般的认真,文艺作品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其发展呈现了人类思想文明的进步,作为创作者,不论身居何位,都不可失掉敬畏之心。
④柳公权曾说过:“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因此,在他的“玄秘塔碑”中,每一个字都有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质。
弘一法师晚年以抄经度日,用孩子一样的认真和慎重,使写字成为一种虔诚的修行。
很多传世佳作,作者都只是纯粹地注入心血,倾入真情。
文艺创作,也应摒弃浮躁,摒弃名利等杂念。
如果是以夺人眼球为目的进行文艺创作,那么,其作品最多也只是一时的哗众取宠。
⑤王羲之留下的字帖,很多都是他日常写给朋友的书信,寥寥数语,展现出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奉橘帖”不加修饰,毫无矫揉造作,却是字字可圈可点。
张旭的“肚痛帖”也仅仅记载了一件似乎难登大雅之堂的琐事:“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如何为计,非临床。
”这篇一气呵成、放纵恣肆的草书,却成了传世佳作。
正是因为这些风格独特的作品,才有了中国书法的包罗万象、蔚为大观。
而好的文艺创作,也并非一定是鸿篇巨著,“接地气儿”也是文艺创作重要的元素之一。
在中国文学史上,为“正蒙养而裨后学”的“古文观止”确实是古代文言文之集大成者,而叙述魏晋名士轶闻琐事和玄言清谈的“世说新语”却也不失为一部清新脱俗的传世经典。
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中国“现代书法”的新思考
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中国“现代书法”的新思考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中国“现代书法”的新思考中国“现代书法”的新思考书法并不代表古朽,书法应当融入当代。
但是,面对现代社会电脑网络和印刷技术等方面的高速发展,已历经数千年沧桑的中国书法究竟出路何在?作为一种人人皆可参与的民族文化传统和视觉艺术形式,中国书法和汉字书写如何进入当代艺术,成为其他艺术形式的灵感激素和创作资源?在与当今世界风起云涌的各种艺术时尚的互动交融之中,传统的书法艺术最终将获得新生,抑或丧失自我?针对这些问题,一些艺术家和学者从上个世纪以来即已开始从事相关的探索和研究。
作为20世纪下半叶在中国及欧美等地华人圈中蓬勃兴起的一种艺术新潮,中国“现代书法”因其独特的民族性和国际性,近年来尤其成为海内外艺术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现代书法”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但实际上,从90年代开始,艺术家们已经逐渐超越了早期的“书法现代化”的单一逻辑,自觉地把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本土化的当代艺术资源来实践和利用。
“现代书法”的发展和观念流变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的历史阶段。
⑴“变书法”。
它着眼于书法艺术形式上的变革与创新,基本观念是书法当追随时代。
⑵“反书法”。
书法在观念上具有较强的反叛性和颠覆性。
⑶“用书法”。
书法更多地是作为资源在当代艺术中实验和利用。
作为元素,融入绘画、雕塑等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之中;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进入当代的观念艺术,如行为、装饰、影像、网络艺术等。
但是在“现代书法”创作和研究推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如“现代书法”概念模糊不清,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等。
目前,在“现代书法”的研究中存在运动式操作现象。
把一种艺术现象当作一种运动往前推进,可能会推进得太快。
不断地把书法的形态变化、方式方法的变化作为书法演进的标志,就会忽视了每种新的形态自身还需要进一步壮大,还有很多的精神指向需要明确。
书法的延续性(传统惯性)很强,而且与其他艺术不同,中国书法没有西方的参照系,因此应当根据其自身的逻辑与西方对话,不要简单地把“现代书法”中某些具有抽象痕迹的形态看成西方抽象主义的东西回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的当代文化功能阅读附答案
书法的当代文化功能
艺术观点是不断变化的,但中国文字的传承是恒久的,它涉及到我们文明的存废。
尤其在
今天,因为书法已经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书法产生误解。
这种误解,
首先就体现在对“书法”的理解上,过去古人学习书法是“认”、“念”、“写”三位一体,现在这三
个部分在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认,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念,交给了表演系;写,则
交给了美术系。
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艺术,如果把文字的内涵都剥掉了,就剩下一
个艺术的壳,那就实之不存了。
文化是民族的根,对于中华文化,汉字是它的根。
没有文字,哪来的诗歌、历史和哲学?中
国书法向来不缺少审美依据,博大精深的书法史论,有延续两千年的完整、缜密的评判标准。
如果汉字的书写内涵都被剥离出去了,成了纯艺术,那就必然导致已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依然在
使用的汉字的消亡,中华文明的繁衍就会遇到问题。
由此而言,对传统书法的传承,是一个非
常严肃的文化安全问题。
当代书法是建立在当代美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尝试,也是东西方艺术相互碰撞的结果。
现
代社会大不一样,随着时代发展,科学进步,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人们对字的要求大大降低。
真
正认真写字的人越来越少。
眼下人们基本上连硬笔字都很少写了.更不用说练书法,我们通过
键盘,就可以“敲”出文字。
在当代究竟应该如何处理现代的“艺术”和古老的“文字”两者间
的关系呢?显然,既不能以中国传统文字的观念完全覆盖纯艺术的观念,也不能完全用艺术的
观念来覆盖我们文字的传承。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不应该一直背着传统的包袱,而要
大胆创新”,这观点没错,但当下的现实恰恰在于我们还没有继承到传统,反而徒然背上创新
的包袱。
书法界有一种怪象:如果你跟古人写得相似,似乎就不叫创新。
其实古人早就讲过: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o这很有道理。
就当下社会而言,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书法的位置,我们不应把书法仅仅视为中华民族的
“艺术”的瑰宝,这其实是对书法的低估。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中华文化最古老、最有
标志性的符号。
弘扬“中国精神”,为中华民族铸魂,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中国的汉字写好。
就
中华文明而言,汉字对于我们民族性格塑造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西
汉杨雄也曾说“书,心画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平时的为人,最后都能通过字体现出来。
在古
代,书法是衡量一个人学识、才气、风度、品行的重要标准,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放弃过对书法的
要求,这种标准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
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与时俱进,有效提炼出书法与文化的时代精神和活力。
书法的教
育,书法的传播,要接地气,要深入到社会每一个空间,要结合当下的文化和社会现实。
如果我
们现在还仅仅只是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聊书法,仅仅是局限在一种所谓的书法“界”,局限在
文人趣味、展厅效应,那是狭隘的。
(节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书法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的今天,很多人对书法产生了误解,把它理解成了脱离书写
内涵的纯艺术。
B.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史论中有完整、缜密的审美评判标准。
今天,中文系继承了对这些
审美评判标准的研究。
C.人们对书法产生误解的原因之一是“认”、“念”、“写”三位一体的方式在今天的书法教育
中被完全割裂。
D.延续了数千年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能不能把握好汉字的内涵,关系到能不能弘
扬好“中国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字是诗歌、历史、哲学的载体,从这个角度说,在文化的传承中,汉字的书写内涵比其书
写艺术更重要。
B.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通过键盘就可以“敲”出文字,认真写字的人越来越少,这阻碍了当
今的书法教学。
C.当代书法,要处理好现代的“艺术”和古老的“汉字”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不应背着传统的
包袱,而要大胆创新。
D.把书法视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对书法的低估,重新认识书法的位置,需要人们认
识到书法是民族文化的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中国书法,我们可以形象地说,丈字为“皮”,艺术为“毛”,如果丢掉了文字的内涵,那
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B.传统书法的传承不仅关系到审美艺术,而且关系到中华文明的繁衍,这是一个非常严肃
的文化安全问题。
C.古人常有通过书法衡量一个人的学识、风度、品行的做法,所以说汉字在民族性格的塑造
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D.当下,书法教育存在着局限在书法“界”、局限在展厅效应的现象,这不仅是狭隘的.而且
没有做到与时俱迸。
1. B(原文说“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并没有说中文系继承了对书法史论中审美评判标准的研究。
)
2.C(原文借用“我们不应该一直背着传统的包袱,而要大胆创新”来表达有些人的观点,事实是:没有继承到传统,反而徒然背上创新的包袱。
)
3.C(因果倒置)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