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与构成(讲义及答案)
2022年初中科学同步讲义(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第1节 物质的构成(学生版)
第1节 物质的构成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有空隙的证据。
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2.了解扩散现象,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3.能列举支持分子运动的证据,知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4.通过应用分子和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学会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解读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理解分于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证据。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难度较小。
解读2:了解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理解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难度较小。
解读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且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难度较小。
知识点01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一)实验一:水和酒精混合①实验现象: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 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②解释:水分子之间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人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会减小。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二)实验二:芝麻和黄豆混合①实验现象:芝麻和黄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②解释:黄豆与黄豆之间存在空隙,一部分芝麻钻到了黄豆之间的空隙中。
结论:不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分子(或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固体的最小,液体的次之,气体的最大。
【能力拓展】本实验是实验,芝麻和黄豆不是分子。
【即学即练1】(2019七上·长兴月考)为了探究物质的内部结构,我们利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做了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如图所示。
通过比较混合前后的总体积,即可推断出组成物质的微粒是连续分布的还是存在空隙的。
2022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章 第1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Word版含解析
其次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考纲定位考情播报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洁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分。
2021·全国卷ⅠT 7/全国卷ⅡT 72022·全国卷ⅠT 8/全国卷ⅡT 72021·全国卷ⅠT 7/全国卷ⅡT 72012·全国卷T 8(C 、D)考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基础学问自查] 1.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1)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物质的分类 (1)分类方法①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②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2)几类物质的概念①纯洁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④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
⑥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应用体验]1.请依据交叉分类法说明NaHCO 3是哪类物质? [提示] 盐、酸式盐、钠盐、碳酸盐。
2.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如图的括号中:①氯气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铁 ⑤小苏打 ⑥过氧化钠 ⑦二氧化碳 ⑧氧化铝⑨氧化铜[提示](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挨次)②③⑤⑥⑧⑨⑦④①②③⑤⑦⑨⑧[考点多维探究]角度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粒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物质组成的表示》 讲义
《物质组成的表示》讲义一、物质组成的基本概念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从微小的原子到庞大的星球,从无色的气体到多彩的晶体。
要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首先需要了解它们的组成。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 118 种元素,它们被有序地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每个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而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了原子的质量数。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例如氧气(O₂)、水(H₂O);有些物质则直接由原子构成,比如金属单质(铁 Fe、铜 Cu 等)、稀有气体(氦 He、氖 Ne 等)。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例如钠离子(Na⁺)、氯离子(Cl⁻)、硫酸根离子(SO₄²⁻)等。
二、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它是我们表示物质组成的重要工具。
1、单质的化学式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
例如金属单质铁(Fe)、铜(Cu);稀有气体氦气(He)、氖气(Ne)等。
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例如氧气(O₂)、氮气(N₂)、氢气(H₂)等。
2、化合物的化学式化合价: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之间有一定的化合数目关系,用化合价来表示。
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通常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书写规则:根据化合价来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一般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然后根据化合价的原则,确定各元素原子的个数,交叉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例如,氧化铝(Al₂O₃),铝元素显+3 价,氧元素显-2 价,因为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 2 个铝原子和 3 个氧原子结合。
三、化学式的意义化学式具有丰富的意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看:1、宏观意义表示一种物质。
化学高分培养计划一轮全国创新高分讲义:第4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错误!错误!(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3.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4.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下图所示。
5。
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3)三种分散系比较(4)胶体的性质及应用①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②聚沉a.概念:使胶体粒子聚集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b.方法:加入电解质溶液、加热、搅拌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
c.应用:如制作豆腐,明矾净水.③电泳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此性质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
④渗析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应用:提纯胶体;血液透析。
1.正误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含水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
()(2)同位素单质混合在一起一般是纯净物。
()(3)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5)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6)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1)√(2)×(3)×(4)√(5)×(6)×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A.混合物:空气、碘酒、水玻璃、熟石灰B.化合物:烧碱、氯化氢、干冰、胆矾C.电解质:干冰、胆矾、铁、生石灰、盐酸D.单质:液态氧、白磷、氮气、碘酒答案B考点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典例1(2017·四川绵阳月考)按要求回答问题:①冰水混合物②爆鸣气③铝热剂④普通玻璃⑤水玻璃⑥漂白粉⑦TNT⑧H2SO4⑨花生油错误!福尔马林⑪CuSO4·5H2O⑫液氯以上物质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一定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讲义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之二
物理学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推动力。
“经典物理学”:1687年,Newton《自然哲学的数 学原理》发表,标志经典物理学的诞生; Maxwell电磁理论建立,标志经典物理学全面完成。
“近代物理学”: 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以量子力 学和相对论为支柱的近代物理学蓬勃发展。
水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 氧气分子
用分子的观点看变化
1、水变成水蒸气 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分子本身 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间的距离增大 了。这一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2、在水分解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什 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可以 认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 分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 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气分子,看到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没有再被分割。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
原子学说创始 人--道尔顿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
通过移动 硅原子构 成的文字
原子操 纵术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有间隔,总是在不 停地运动。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 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相同。都具有种类和数 量的含义。
不同点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一种微粒。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 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 成新物质的分子。
分O3子、的S化O2学与性S质O3也等不。相同。如CO与CO2、O2与
二、原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 能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种基本粒子,常见的
金属(铁、铜、汞等)和稀有气体(如氦、 氖等)和金刚石、石墨、硅等都是由原子直 接构成。 原子小但现代技术可操纵原子。
物质的构成
初三物理讲义知识点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1、物质与物质的区别与联系:物体是具有一定形状与体积的个体,具有软硬、颜色、气味等特征,而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例如,铁钉是物体,但制作铁钉的铁是物质;桌子是物体,但制作桌子的木材是物质。
2、目前,人类对于太阳系及整个宇宙的认识。
例1 下列有关宇宙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由数十亿个星系组成的。
C、宇宙中各个物质都是静止的。
D、宇宙就像地球一样的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像太阳一样的天体不是由物质组成的。
例2 太阳的体积约是地体积的130万倍,地球直径大约是1×107m,而银河系的宽度大约是十万光年,通过计算说明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很微小的一员。
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人们普遍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这三种粒子组成,那时就把质子、中子和电子称为“基本粒子”.随着人类对微观世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大批新的粒子相继发现,其中的许多粒子本身也有内部结构.“基本粒子”并不基本.问:本节的重点是什么?答:(1)初步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认识宇宙的艰辛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2)知道物质是有分子和原子组成的;认识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模型及分子结构的区别.知识点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1、现象探究:一座大山由许多巨石组成,将巨石劈开分成小石头,小石头碾碎成小石子,将小石子研磨成小颗粒……如此不断细分,是否无止境呢?2、探究归纳: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微笑的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通常把它们叫做分子。
分子极其微小,一般的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它。
3、分子很微小。
4、电子显微镜下的分子图。
现代科技可以使我们看到物质中的分子,不同的物质,分子是不一样的,图11-1-1是金原子(成为单原子分子)排列图像,图11-1-2是DNA生物大分子(成为多原子分子)结构示意图。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考纲要求1.了解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了解物质分类方法及其重要作用。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本考点高考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多为概念辨析类正误判断,考查层次为了解、理解。
二、知识梳理1.物质的组成注意(1)游离态和化合态是元素在自然界中的两种存在形态,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称为元素的游离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称为元素的化合态,(2)质子、中子、电子是构成原子的3种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离子是组成物质的3种基本粒子。
2.物质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对物质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常见的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对化学物质运用树状分类法可呈现以下图示:(1)混合物 (2)纯净物①单质⎩⎨⎧)(含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②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注意:氧化物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为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如CO;碱性氧化物一定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如Al2O3为两性氧化物,Mn2O7为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定为酸酐;酸酐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不属于氧化物。
3.分散系的分类(1)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聚集状态(气、固、液)的差别对分散系进行分类,有九种类型。
(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的差别对分散系进行分类,菜有三种类型:4.胶体(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分散质颗粒直径在1n m~100nm之间。
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具有其他分散系所没有的性质的原因。
(2)胶体的物理性质:①丁达尔效应;②介稳性;③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
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知考点明方向满怀信心正能量设问方式①物质组成、性质、变化等综合判断[例]2022·全国卷Ⅰ,8,2022·江苏卷,3②物质的分类、胶体知识的识别及正误判断[例]2022·全国卷Ⅱ,8,2022·海南卷,1,2022·北京卷,6③化学用语的书写及判断[例]2022·江苏卷,2,2022·天津卷,7,2022·江苏卷,7知识点网络线引领复习曙光现释疑难研热点建模思维站高端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认识▼命题规律:1.题型:正误判断型选择题、填空题。
2.考向:以拼盘形式考查物质的组成以及常见的分类标准,意在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辨认与再现能力以及相关学科素养。
▼方法点拨:1.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2.注意氧化物分类中“交叉”关系3.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1胶体微粒一般是难溶物离子、分子的聚集体,少数是淀粉、蛋白质类高分子。
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2胶体的物理性质:①丁达尔效应;②电泳现象;③介稳性;④布朗运动;⑤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1~100nm。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AEF__。
A.是指微粒直径不大于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2022·全国卷Ⅲ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安徽卷C.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安徽卷D.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之间的氯化钠属于胶体2022·辽宁六校协作体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为金属氧化物2022·福建四校联考E.已知三价Cr在溶液中有两种存在形式:Cr3+和CrO,所以CrOH3为两性氢氧化物2022·鄂东南联盟期中F.明矾净水与高铁酸钠净水原理完全相同2022·广东模拟G.视频《苍穹之下》再次引起公众对的关注。
第1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转化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转化[复习目标] 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2.熟知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3.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物质的组成(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2)同素异形体①定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②性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差异。
同素异形体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化学变化。
③常见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元素:O2、O3;碳元素:金刚石、石墨、C60;磷元素:白磷、红磷。
2.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应用举例]现有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爆鸣气③铝热剂④普通玻璃⑤水玻璃⑥有机玻璃⑦漂白粉⑧TNT⑨H2SO4⑩含氧40%的氧化镁⑪花生油⑫福尔马林⑬密封保存的NO2气体⑭CuSO4·5H2O⑮液氯⑯王水⑰KAl(SO4)2·12H2O⑱分子式为C5H10的烃⑲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其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一定为混合物的是________;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的是________。
答案①⑧⑨⑩⑭⑮⑰⑲②③④⑤⑥⑦⑪⑫⑬⑯⑱3.物质的分类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在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1)树状分类法应用举例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横线上:①硫黄②HClO③苛性钠④明矾⑤小苏打⑥氧化钠⑦Fe(OH)3⑧NaCl溶液⑨H2SO3⑩淀粉溶液⑪泥水答案①②⑨③⑦④⑤⑥⑧⑩⑪(2)交叉分类法应用举例将下列氧化物与指定类别连线:1.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单质()2.Cu、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3.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5.酸溶于水一定能电离出H+,但能电离出H+的不一定是酸()6.CO2、N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酸,故两者都是酸性氧化物()答案 1.× 2.× 3.× 4.√ 5.√ 6.×氧化物的再分类(1)酸性氧化物。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讲义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无论是我们能直接看到、摸到的物体,还是那些肉眼无法察觉的微观世界,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这一观点是现代物理学和化学的基础之一,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让我们先来思考一下什么是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比如说,氧气(O₂)就是由氧分子组成的,水分子(H₂O)则构成了水。
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性质。
那么,为什么说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呢?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当我们观察一块铁、一杯水或者一袋面粉时,它们都有着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而这些质量和体积实际上是由其中无数个微小的分子共同贡献的。
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些物质不断地分割,直到我们达到分子的尺度,就会发现物质是由数量极其庞大的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拿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瓶矿泉水。
当我们打开瓶盖喝水时,感觉水是连续不断地流出来的。
但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将水放大到足够大的倍数,就会看到一个个水分子在流动。
其次,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
科学家们通过各种先进的实验手段和理论研究,已经能够直接观察和测量分子的存在和性质。
比如,扫描隧道显微镜就可以让我们看到单个原子和分子的图像。
通过这些技术,我们更加确信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而且,许多物理和化学现象也能够证明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比如扩散现象。
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分别装有氧气和氮气。
如果在容器中间打开一个小孔,过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氧气和氮气会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这是因为氧气分子和氮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它们相互碰撞、扩散,最终导致两种气体均匀混合。
再比如布朗运动。
当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颗粒时,会发现花粉颗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这种运动并不是花粉颗粒自身有动力在运动,而是由于周围液体分子的不断撞击,使得花粉颗粒被迫运动起来。
高中化学培优助学讲义
高中化学培优助学讲义化学是一门涉及物质结构、性质、变化以及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科学,对于高中生而言,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之一。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特编写本化学培优助学讲义,希望能够对广大高中生有所帮助。
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 原子结构- 原子的基本组成- 原子的结构模型- 元素的周期表分类2. 分子结构- 分子的构成和性质- 分子的形状与空间构型-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3. 晶体结构- 晶体的种类- 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晶体的应用领域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的定义- 反应物和生成物- 反应类型分类2.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 -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反应热的计算3. 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反应速率的计算- 活化能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三、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的分类和周期律- 主、副族元素的性质- 周期表的特点和应用- 元素的发现和用途2. 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 - 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3. 类似物质的比较- 同族元素的性质比较- 同性质化合物的结构对比- 类似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四、化学实验与分析技术1. 常见实验方法- 常用实验器材和试剂- 常见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数据记录分析2. 分析技术的应用- 光谱分析技术- 质谱分析技术- 色谱分析技术3. 化学实验的安全与环保 - 实验室安全知识- 废物处理的方法- 实验室环保措施五、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 化学能源利用- 化石能源的利与弊-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 -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前景2.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的分类和特性- 材料的性能测试和应用 - 新型材料的研究方向3. 化学对环境的影响- 空气污染物质及其危害 - 水污染问题与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原因及治理方法六、化学学习方法与应试技巧1. 化学学习方法- 夯实基础知识- 多做习题和实验- 积累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2. 化学应试技巧- 熟悉考试题型和内容要点- 补充课外阅读和拓展资料-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备考计划通过学习本化学培优助学讲义,相信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讲义及答案)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讲义)一、知识点睛1.物质的组成与构成(1)宏观物质由组成,以水(H2O)为例:水由和组成。
(2)微观物质由或或直接构成。
①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三类,以铁(Fe)为例:铁由构成。
②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以水(H2O)为例:水由构成;水分子由和构成;1 个水分子由和构成。
③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以氯化钠(NaCl)为例:氯化钠由和构成。
2.化学用语中数字的意义(1)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如2N、3CO2、4Na+。
(2)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表示,如O2、H2O。
(3)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如O2 、NH4 。
(4)化学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如。
3.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A r=原子实际质量= m实m标4.粒子结构示意图(1)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判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
(2)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5.元素周期表(1)每一格明确每一格各个部位代表的含义(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排列规律横行(周期):相同,原子序数(核电荷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递增;纵行(族):相同,电子层数递增。
二、精讲精练1.从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五氧化二磷是由组成的。
(2)氢气是由构成的,氢分子是由构成的,1 个氢分子是由构成的。
(3)氯化钾是由和构成的。
2.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分子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C.氧气和二氧化碳中都含有氧元素D.五氧化二磷由磷原子和氧原子构成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两种物质组成的B.二氧化碳是由1 个碳原子和2 个氧原子构成的C.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 个碳原子和2 个氧原子构成的D.1 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 个碳原子和2 个氧原子构成的4.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中:①He ②O2 ③BaCl2 ④Cu⑤NO2 ⑥Au ⑦K2SO4 ⑧H2O2(1)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填序号,下同);(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3)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2022版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第2章 第6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6)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酸酐,但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醋酸酐(CH3CO)2O( )不属于氧化物。
考点三
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如下直观地表示。
2.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1nm
1~100nm
>100nm
分散质微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1)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错因:胶体是一种分散系。
(2)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错因: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也是电中性的。
(3)胶体不一定是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
(4)将1mL1mol·L-1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若FeCl3完全水解,则可制得Fe(OH)3胶体粒子等于0.001NA个(×)
③2HCl+CaCO3===CaCl2+H2O+CO2↑,复分解反应;
④HCl+NaOH===NaCl+H2O,复分解反应。
(1)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错因:如CuCl2和FeCl3溶液的混合。
(2)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错因:如NaCl的熔化。
(3)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物质的构成(讲义)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物质的构成【知识点分析】1.观察物质:我们用放大镜看到的方形蔗糖似乎是由大量细小的颗粒构成的,但这些细小的颗粒远不是构成糖的最小颗粒。
蔗糖溶解在水中后,我们再也看不见那些蔗糖小颗粒。
这时蔗糖是以一种更小的微粒存在于水中。
这种蔗糖微粒称为蔗糖分子蔗糖是由大量蔗糖分子构成的。
与蔗糖一样,水、空气等物质也都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3.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么大那么按相同的比例放大,乒乓球将有地球那么大。
分子不但用肉眼和放大镜看不见,即使用光学显微镜也看不见。
只有用现代较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物质分子。
4.构成物质的粒子不止分子一种,还有原子,离子。
二.分子之间有空隙1.分子之间间隔的大小: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空隙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少,因此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2.分子之间间隔的大小:三.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1.扩散: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二者混合的过程就叫做扩散2.热运动:扩散实验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固、液、气体分子的排列四.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1.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虽然彼此相互隔开,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正是分子之间的引力,像一只无形的手,将分子与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固体和液体的。
2.不但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两个物体接触面上的分子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3.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同时也存在斥力。
正是分子之间的这种斥力,使物质内部的分子很难靠得很近。
【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如图,下面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用力把两铅块紧压,它们会结合起来B.抽离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均匀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D.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拉离水面【答案】B【解析】A.用力把两铅块紧压,它们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A不符合题意;B.抽出玻璃后,二氧化氮和空气之间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C不符合题意;D.玻璃和水接触时,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距离比较近,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所以要用力(大于玻璃板本身的重力)才能将玻璃拉开,故D不符合题意。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讲义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物质无处不在。
从我们呼吸的空气,到脚下的大地,从日常饮用的水,到各种金属制品,无一不是由各种物质组成。
而要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就需要探索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原子。
原子被认为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它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宇宙”,有着复杂而精巧的结构。
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则呈电中性。
而环绕着原子核运动的是电子,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比如说,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而氧原子则有 8 个质子。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为电子的质量相比之下极其微小。
不同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其化学式为 H₂O。
氧气分子则由两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 O₂。
分子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实际上是分子发生了重新组合。
除了原子和分子,还有一种重要的微观粒子——离子。
离子是原子或分子由于得失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
当原子失去电子时,它就变成了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而当原子得到电子时,就会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例如,钠原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钠离子(Na⁺);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负电的氯离子(Cl⁻)。
离子化合物就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像氯化钠(NaCl)就是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在了解了这些微观粒子之后,让我们来看看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和体现。
金属的特性,如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就与金属原子的结构和电子的运动有关。
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比较容易自由移动,这使得电流和热量能够在金属中顺利传递。
化学反应的本质也是微观粒子的重新组合。
例如,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就是氢分子和氧分子破裂,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的过程。
《探究物质的组成》 讲义
《探究物质的组成》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物质无处不在。
从我们呼吸的空气,到脚下坚实的大地,从日常饮用的水,到璀璨夺目的宝石,无一不是由各种物质构成。
那么,这些物质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便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主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具有质量和占据一定的空间。
物质可以是有形的,如固体、液体和气体;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电场和磁场。
在古代,人们对物质组成的认识非常有限。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是由土、水、气、火这四种基本元素构成的。
而在中国古代,有五行之说,即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
但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古老的观念逐渐被更精确的理论所取代。
到了近代,化学学科的兴起为探究物质的组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化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转化和组合。
例如,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水。
在化学研究中,原子被认为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看到,但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
不同的元素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 118 种元素,每种元素都有其独特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高速运动,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子数决定了它所属的元素种类。
例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8 个质子。
当不同元素的原子相互结合时,就形成了化合物。
以水(H₂O)为例,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氢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分子结构。
在探究物质组成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原子的相对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 12)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通过相对原子质量,我们可以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物质构成
初中化学讲义:第二讲一、知识脉络:元素混合物分子 物质 金属单质单 质非金属单质 氧化物、氯化物等纯净物离子(阴、阳) 原子 无机化合物 酸碱原子核+ 电子- 化合物 盐质子+ 中子有机化合物二、基础知识点:知识点一:分子、原子、离子(1)分子、原子的定义以及本质区别,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得到离子(2)原子、离子(阴、阳)在结构示意图中的判断方法★经典考题1.(1)原子核是由带 的质子和 的中子构成的。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上。
(2)其中,在原子中: = = ,因为 相等、 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3)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 、 、 。
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其中某种氢原子原子核内就不存在中子。
2.双氧水(又叫过氧化氢溶液)是眼镜保养液的主要成分,化学式为H 2O 2;填空:(1)过氧化氢是由 构成。
(2)过氧化氢分子是由 构成(3)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 构成。
(4)过氧化氢是由 组成。
3.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场上,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使用了后患无穷的贫铀炸弹。
其中含有,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质子数为92,则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
A .238 B .92 C .146 D .334.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要举行颇为隆重的“火炬接力”。
火炬的可燃物是丁烷(化学式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在白天,二百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 ③丁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构成 ④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组成 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⑤C .②③④⑤D .①②④⑤5.室内装潢所用油漆、胶合板等材料常会产生有害气体,其中主要成分是甲醛(CH 2O )。
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的B.甲醛分子中C 、H 、O 的原子个数比为1:2:1C. 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
【高中教育】备考高考化学排查补漏提高专题01物质的组成讲义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备考高考化学排查补漏提高专题01物质的组成讲义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物质的组成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含水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 )(3)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元素可能只有一种( )(4)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组成( )(5)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答案】(1)×(2)√(3)√(4)×(5)×二、物质的分类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3)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5)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6)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7)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8)溶于水呈酸性的是酸,呈碱性的是碱( )(9)HCOOH含有两个氢,所以是二元酸( )(10)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11)盐只有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 )【答案】(1)×(2)√(3)×(4)√(5)×(6)×(7)×(8)×(9)×(10)×(11)×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 )(2)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中发生物理变化( )(3)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4)加热I2,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5)加热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6)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7)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8)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 )(9)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也一定是化学变化( )(10)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1)×(2)×(3)×(4)√(5)×(6)√(7)×(8)×(9)×(10)×四、分散系胶体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2)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3)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4)盐卤可用于制豆腐( )(5)胶体不一定是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答案】(1)×(2)√(3)×(4)√(5)√五、综合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2)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3)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4)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5)H+、K+、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 )(6)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7)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8)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9)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10)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11)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12)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 )(13)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 )(14)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 )(15)NH4F 水溶液中含有HF ,因此NH4F 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 )(16)可燃冰主要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 )(17)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18)用SO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 )(19)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 )(20)用Na2S 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 )(21)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答案】(1)× (2)× (3)√ (4)× (5)× (6)×(7)√ (8)× (9)√ (10)×(11)× (12)× (13)× (14)×(15)√(16)√(17)√(18)√(19)×(20)√ (21)×1.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色、态、味溶解度、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化学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可燃性2.3.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潮解、分馏升华、萃取溶解、盐析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氧化还原、非氧化还原吸热、放热离子反应可逆、不可逆风化、干馏裂化、裂解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2.三个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1)从宏观角度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
(1) 宏观
物质由 组成,以水(H 2O )为例: 水由
和
组成。
(2) 微观
物质由 或 或 直接构成。
1.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铁由 构成。
②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以水(H 2O )为例:
水由 构成;
水分子由
和
构成;
1 个水分子由
和 构成。
③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以氯化钠(NaCl )为例:
氯化钠由
和
构成。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讲义)
一、知识点睛
、
2. 化学用语中数字的意义
(1) 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
表示 ,如 2N 、3CO 2、4Na +。
(2)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表示
,如 O 2、H 2O 。
(3) 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
表示
,如 O 2 、NH 4+。
(4) 化学符号正上方的数字
表示
,如。
三类,以铁(Fe )为例:
3. 相对原子质量
(1) 相对原子质量 +
(2) 相对原子质量 A r =
原子实际质量
= m 实
m 标
4. 粒子结构示意图
(1) 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判断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
(2) 粒子结构示意图中: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碳12原子质量的1 12
4.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中:
①He ②O2③BaCl2④Cu
⑤NO2⑥Au ⑦K2SO4⑧H2O2
(1)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填序号,下同);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3)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5.写出下列化学用语中“2”表示的意义。
(1)2H
(2)Cl2
(3)CO2
(4)Mg2+
(5)SO42-
(6)
6.按照下列要求书写化学用语。
(1)2 个氯离子
(2)亚铁离子
(3)2 个硅原子
(4)3 个氮分子
(5)氧化铝中铝元素为+3 价
7.已知一种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其核电荷数为77,
则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差()
A.38 B.77 C.115 D.269
8.甲、乙两原子质量比为2:3,若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则
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9 B.18 C.24 D.27
9.已知碳、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16,若m 个碳原子
和n 个氧原子的质量相等,则m 和n 的大小关系为()A.m>n B.m<n C.m=n D.无法比较10.已知镁、铜、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4、64、56。
(1)若三种金属的原子个数相等,则它们的质量(镁、铜、铁)之比为。
(2)若三种金属的质量相等,则它们所含有的原子个数(镁、铜、铁)之比为。
,
A.X 属于金属元素
B.X 的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X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16
D.X 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X2-
A.钠离子核内有10 个质子
B.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 个电子
C.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
13. 根据图示相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1.如图,A、B、C、D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D 中x= 。
(2)A、B、C、D 四种粒子共表示种元素,其中
(填序号)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3)A、B、C、D 中表示原子的是(填序号);
表示阳离子的是(填序号),其离子符号为
;
表示阴离子的是(填序号),其离子符号
为。
12.如图为某元素X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钠离子与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4.如图为某元素M 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 表示核内质子数,x 不同则元素种类不同
B.当y=8 时,M 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
C.当y=7 时,M 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
易形成M-
D.对于该粒子,x 与y 可能存在x=2+8+y 的关系
15.如图,A、B 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1)若A 表示原子,其符号为。
(2)若A 是阳离子结构示意图,x 可能是下列中的。
a.8 b.10 c.11 d.12
(3)若B 是阴离子结构示意图,则y= ,对应的离子符号为。
(4)若A 中x=13,则A、B 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16.图a 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 是元素周期表的
一部分,X、Y、Z 分别代表三种不同元素。
(1)由图a 可知,铯元素属于元素(填“金属”
或“非金属”),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图中的132.9 表示铯元素的。
(2)有关图b 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原子序数:Z>Y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X=Y
C.Y 和Z 处于同一周期
1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2)表中①所示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表中②所示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3)表中与③所示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4)表中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有
(填元素符号)。
(5)观察上述元素周期表,硼原子和氟原子的
相同;氧原子和硫原子的相同。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睛
1.(1)元素氢元素氧元素
(2)分子原子离子
①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铁原子
②水分子
氢原子氧原子
2 个氢原子 1 个氧原子
③钠离子氯离子
2.(1)微粒的个数
(2)1 个分子中该原子的个数
(3)1 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物质中某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3.(1)质子数中子数
4. (1)= > <
(2)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5. (2)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
二、精讲精练
1.(1)磷元素和氧元素
(2)氢分子氢原子 2 个氢原子
(3)钾离子氯离子
2. C
3. D
4. (1)②⑤⑧(2)①④⑥(3)③⑦
5. (1)2 个氢原子
(2)1 个氯分子中含有 2 个氯原子
(3)1 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
(4)1 个镁离子带 2 个单位的正电荷
(5)1 个硫酸根离子带 2 个单位的负电荷
(6)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 价
6. (1)2Cl-(2)Fe2+(3)2Si
(4)3N2(5)
7. A
8. B
9. A
10. (1)3 : 8 : 7 (2)56 : 21 : 24
11. (1)8
(2)三A、C、D
(3)B、D A Al3+ C S2-
12.C
13.D
14.B
15. (1)Ne
(2)cd
(3)8 Cl-
(4)AlCl3
16.(1)金属55 相对原子质量
(2)AC
17.(1)核电荷数不同(或核内质子数不同)
(2)
(3)氮
(4)He、Ne、Ar
(5)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