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病理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情况。

疾病的病理学表现包括多种因素。

病理学表现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本质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理学表现1. 细胞变性或死亡:神经细胞在受到损害后往往会变性或死亡。

这是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共同病理学表现,如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亨廷顿病等。

2. 肿瘤:神经系统中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在某些情况下仍会出现,例如神经胶质瘤和脊髓瘤。

这些肿瘤通常会影响正常的神经信号传输,并可能对周围组织造成破坏。

3. 炎症: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典型表现,如多发性硬化症和脑炎等。

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炎症反应并造成神经细胞的损失。

4. 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导致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这些障碍可能涉及感觉、运动、语言、思维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例如,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僵硬和动作迟缓等症状。

5. 神经元异常: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会引发神经元异常。

例如,神经元过度活跃是癫痫的一个典型病理学表现。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对治疗的意义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学表现的深入了解对于治疗非常重要。

其中,最关键的是了解病变的类型、程度和位置。

这些信息对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确定最优疗法方案具有决定性意义。

例如,了解到帕金森氏症患者多巴胺神经元受损后,便可采取相应措施增加患者脑内多巴胺水平,从而减轻症状。

又如,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提前了解损伤的类型和程度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病情并获得最佳康复效果。

三、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学表现的诊断手段通过一系列诊断手段,医生可以了解到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其中最常见的手段为脑电图、核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这些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变类型、位置和程度等重要信息,进而制定出治疗方案。

此外,临床表现和病史等资料也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神经系统疾病涉及到许多不同类型的疾病,其中包括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这些疾病会影响到神经元、突触和神经传导通路,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一、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

其病理生理学变化包括神经髓鞘损伤和神经元细胞死亡。

在病变区域,髓鞘的破坏会导致电信号传递的阻碍和神经元变形。

神经元的死亡则会导致神经功能损害,例如思维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

此外,多发性硬化症还会导致脑组织炎症反应,增加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水平,进一步破坏神经细胞和突触连接。

二、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退行性神经疾病,主要影响运动系统。

其病理生理学变化包括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和运动控制通路的损伤。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会导致多巴胺水平的下降,进而导致肌肉僵硬、震颤和身体不协调等症状。

此外,还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发炎和氧化应激,进一步破坏神经细胞功能。

三、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逐渐发展的退行性神经疾病,会影响到记忆和认知。

其病理生理学变化包括神经元死亡、神经元连接断裂与神经系统内过度的神经元化学物质。

神经元死亡会导致认知和记忆功能损害,如易忘、失误等。

神经元连接断裂会影响到神经网络通信,导致不同脑区之间相互影响的能力降低。

过度的神经元化学物质会导致神经元过度激活,增加神经元死亡的风险。

四、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病毒感染也是一个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的诱因。

例如,带状疱疹病毒可以引发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

病毒和细菌感染会导致炎症和免疫反应,破坏神经元和突触连接。

此外,病毒感染还可以直接侵入神经系统组织,影响神经元编码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总之,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复杂的,涉及到多个细胞类型和分布广泛的神经系统结构。

这些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理生理学的变化,采用相应的治疗手段来保护和恢复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病理学

神经系统病理学

神经系统病理学神经系统病理学是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分为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两类。

一、结构损伤结构损伤包括与疾病有关的解剖学损伤,该损伤可能出现在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中。

1.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大脑和脊髓的总称。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复杂,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炎、脑外伤、卒中等。

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神经元的死亡或功能障碍。

神经元在遭受破坏的同时,它们的突触可能也会受到损害。

这种损害会影响神经元之间的通信,导致病理学上的改变。

2.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是与中枢神经系统相连的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髓神经和神经节。

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周围神经疾病(如感觉神经病、运动神经病等)、神经瘤等。

周围神经系统受损可能会导致疼痛、麻木和肌无力等症状。

二、功能障碍功能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另一种类型。

它们与神经元和突触的功能异常相关,而不是与它们的结构异常相关。

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包括认知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躁郁症等。

认知障碍病变通常影响大脑皮层和海马体,导致认知和记忆功能的退化。

2.外周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外周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包括周围神经病、肌无力等。

周围神经病可以导致疼痛、麻木和运动功能障碍。

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肌肉无力和疲劳。

总之,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

病理学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涉及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其病变特点多种多样。

在神经病理学中,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就几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介绍其病理变化的知识点。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动脉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的疾病。

在脑梗死的病理变化中,最为常见的是脑梗死灶形成。

脑梗死灶通常表现为灰白质交界处的软化灶,镜下可见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核大变性、坏死细胞等改变。

此外,脑梗死还可能伴随着脑水肿、脑膜反应等病理变化。

脑出血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组织内出血的一种疾病。

脑出血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出血灶形成。

出血灶的组织学特点包括血红蛋白沉积、炎性细胞浸润、血栓形成等。

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脑出血,其病理变化也会有所不同,如高血压性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性脑出血等。

脑炎是指脑组织发炎引起的一类疾病,常见的包括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炎等。

脑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神经元变性、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炎细胞浸润等。

在病毒性脑炎中,还可见到病毒颗粒在神经元内或周围沉积。

脑炎患者的脑组织中可能还会出现出血、水肿、脑膜炎等病理变化。

脑肿瘤是指在脑组织内形成的肿瘤,可分为原发性脑肿瘤和转移性脑肿瘤。

脑肿瘤的病理变化各异,常见的包括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等。

病理形态学上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组织学特点来鉴别不同类型的脑肿瘤。

脑肿瘤的生长还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组织受压、破坏等变化。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及其病理变化的知识点。

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不仅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也对神经病理学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它控制着我们的感知、运动和认知功能。

因此,对神经系统的检查至关重要。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们需要掌握一些神经系统检查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下面我们将介绍8个常用的神经系统病理征检查方法。

1. 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是神经系统检查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检查患者的视力,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视觉神经受损的情况。

常见的视力检查方法包括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和视力表检查等。

2. 眼球运动检查。

眼球运动检查可以评估眼球的协调性和运动范围,从而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肌肉疾病或神经系统病变。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情况来进行初步判断。

3. 感觉检查。

感觉检查是神经系统检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触觉、痛觉、温度感觉和位置感觉等进行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感觉神经受损的情况。

4. 肌力检查。

肌力检查是评估患者肌肉功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肌肉力量进行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肌肉疾病或神经系统病变。

5. 肌张力检查。

肌张力检查是评估患者肌肉张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肌肉张力进行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肌肉痉挛或神经系统病变。

6. 腱反射检查。

腱反射检查是评估患者神经肌肉反射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腱反射进行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病变。

7. 平衡和协调检查。

平衡和协调检查是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进行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小脑或脑干病变。

8. 头颅CT或MRI检查。

头颅CT或MRI检查是评估患者神经系统结构的重要方法。

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颅内病变,如肿瘤、出血或脑梗死等。

总结。

以上就是神经系统检查中的8个常用病理征检查方法。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检查方法,全面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神经系统病理》课件

《神经系统病理》课件
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病理的诊断方法,如临床表现观 察和影像学检查。
神经系统病理的治疗方法
探讨神经系统病理的各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 和手术治疗。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研究进展
介绍神经系统病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对临 床实践的影响。
未来展望
展望神经系统病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突破。
常见疾病分类
介绍继发性神经系统病理、 先天性神经系统病理和遗传 性神经系统病理。
神经系统病理的症状与病程
1 神经系统病理的常见症状
讨论神经系统病理引起的一些典型症状,如头痛、失眠等。
2 神经系统病理的发展过程
阐述神经系统病理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从早期症状到逐渐恶化。
诊断与治疗方法
神经系统病理的诊断方法
《神经系统病理》PPT课 件
热烈欢迎大家参加《神经系统病理》PPT课件。本课件将全面介绍神经系统病 理的定义、意义以及常见病症分类,为大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
主题介绍
神经系统病理的定义
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病理的定 义,包讨神经系统病理的重要性, 以及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神经系统疾病(病理)

神经系统疾病(病理)

正常室管膜
颗粒性室管膜炎
4 小胶质细胞(可能来源于血单核细胞, 的吞噬细胞):
急性病变3-4天后即有吞噬活动

生 吞噬脂质 巨噬细胞,称格子细
胞( )多见于梗死灶内。
慢性病变(如神经梅毒) 核伸长 杆细胞( )。
增生、
噬神经细胞现象。
小胶质细胞吞噬脂质
格 子 细 胞
小胶质细胞吞噬 含铁血黄素
角弓反张
结局和并发症
脑积水 颅神经受损麻痹 脉管炎—脑缺血、梗死
暴发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多见于儿童 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表现,
伴肾上腺严重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衰 竭,称沃—弗综合征。
病毒性疾病
变质性炎症,常伴有脑膜反应。 不同病毒感染途径不同: 脊髓前角灰质炎——消化道传染 森林脑炎——壁虱传染 流行性乙型脑炎——蚊虫传染 与机体抵抗力密切相关:单纯疱疹脑炎 大多病毒性脑炎不引起大片组织坏死,
单纯疱疹脑炎例外。
基本病变
炎细胞浸润,围绕血管形成血管套;
胶质结节形成:小胶质细胞、星型胶质细 胞;
包含体形成:
病变的定位:
脊髓灰质炎病毒 元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
狂犬病毒
海马回神经元
单纯疱疹病毒
颞叶神经元
乙型脑炎
发病机制:
乙型脑炎病毒
传染源或中间宿主

蚊虫叮咬
嗜神经现象
二 常见并发症
1 颅内高压,脑疝形成():主要由于颅 内占位性病变和脑脊液循环阻塞所致的 脑积水。
海马沟回疝 扣带回疝 小脑扁桃体疝 2 脑水肿 血管源性:间质性水肿 细胞毒性:细胞内液体
扣 带 回 疝

神经病理学探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学探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学探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神经病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控制中枢,其正常功能对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遗传、外部环境、感染等因素的影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本文将探究神经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发生机制以及病理变化,旨在加深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解。

一、神经病理学的研究内容神经病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与命名:根据不同的病因、病理表现和临床症状,将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分类与命名,便于医学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2. 神经系统病理解剖:通过对病理标本的镜下观察和组织学染色,分析病理变化的特征,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

3. 神经系统病理生理学: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对组织和器官功能的影响,探究病理生理的机制。

4. 神经系统病理诊断:通过对病理标本的检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协助临床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二、神经病理学的发生机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个层面,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要机制:1. 遗传因素: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如亨廷顿舞蹈症和遗传性疾病。

遗传突变或缺陷导致神经元的功能异常或死亡,从而引发疾病的发生。

2.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发病机制。

当神经系统受到感染或损伤时,免疫系统会释放炎症介质,引起神经元的损伤和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疾病的进展。

3. 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由于自由基的积累和抗氧化能力的下降,神经细胞受到氧化损伤,进而导致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

4. 神经营养不良:神经系统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较高。

当神经细胞缺乏必需营养物质时,细胞的功能和结构会受到影响,最终引发疾病。

三、疾病的病理变化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不同的病理变化特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1. 神经退行性变: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中,由于神经元的受损或死亡,脑组织、脊髓或神经纤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表现为神经元数量减少、轴突萎缩和组织结构的破坏。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与诊断方法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与诊断方法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与诊断方法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一类疾病,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样,危害较大,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和诊断方法。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脑萎缩脑萎缩是指由于神经细胞的退化、神经纤维的断裂和神经元凋亡等原因,导致大脑组织体积的减少。

多见于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失忆、步态不稳等。

2.神经元变性神经元变性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病理学表现,常见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帕金森病等。

该病理学表现与某些基因缺陷、蛋白质异常聚集和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

3.脑出血脑出血是指脑内出血发生在脑实质内,常见于脑动脉瘤、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疾病。

该病理学表现严重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表现为头痛、瘫痪、失语等。

4.神经纤维化神经纤维化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病理学表现,表现为神经纤维的膨胀、硬化和透明化等。

该表现主要见于多发性硬化症(MS)和亨廷顿病等。

5.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的主要细胞类型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支持和保护神经元,以及维持神经系统的微环境平衡。

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是一种病理学表现,常见于脑肿瘤、脑膜瘤等疾病。

此表现可压迫周围神经组织,产生疼痛、运动和感觉异常等症状。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是一种无创诊断方法,主要包括CT、MRI、PET 和SPECT等。

该检查能够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检查,便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可通过脑脊液中的生化指标和特殊蛋白的检测来判断脑脊液中是否有炎症细胞、蛋白异常等异常情况。

此方法常用于病毒性脑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3.神经生理学检查神经生理学检查主要包括脑电图(EEG)、肌电图(EMG)和视觉诱发电位(VEP)等。

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

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

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及其对身体功能的影响的学科。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由于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病理变化,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炎症性疾病、神经免疫性疾病等。

本文将从病理和生理两个角度进行论述,旨在深入探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一、疾病病理学1.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神经元损伤、神经纤维变性、神经胶质细胞反应等。

例如,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神经元逐渐丧失其功能,导致相关脑区体积减小,神经纤维变性和瘢痕组织增多。

此外,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也常见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和脊髓灰质炎。

2. 病理改变对功能的影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会对身体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包括感觉、运动、知觉、认知等方面的功能障碍。

例如,在帕金森病中,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丧失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如肌肉僵硬和震颤。

另外,在脑卒中中,中风后患者常常出现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这是由于脑血管的病理改变导致相关功能区域受损所致。

二、疾病生理学1. 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等。

例如,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与特定基因的突变相关。

此外,环境因素如毒物、化学物质、感染等也可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免疫因素在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和免疫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神经纤维受损。

2. 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理改变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理改变主要涉及神经递质、神经元电活动、神经胶质细胞功能等方面。

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伴随着神经递质的紊乱,例如帕金森病中多巴胺水平的降低,而抑郁症中则常伴随着5-羟色胺水平的改变。

此外,神经元电活动的异常也常见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例如癫痫发作时脑电图的异常和帕金森病中基底节核神经元放电的改变。

神经胶质细胞作为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动物病理学-神经系统病理

动物病理学-神经系统病理

延脑内的淋巴细胞性袖ຫໍສະໝຸດ (牛狂犬病)大脑皮质内的液化性坏死灶
三、脑软化
脑软化 ( e n c e p h a l o m a l a c i a ) 是指脑组织坏死后 分
解液化的过程。 引起脑软化的病因很多,如病毒、细菌等病原微 生物感染,维生素缺乏、缺氧等。脑组织坏死后, 经一定时间一般均可分解液化,形成软化灶。由于 病因的不同,软化形成的部位、大小及数量具有某 些特异性。
思考题
神经细胞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什么 化脓性脑炎的病理学特征是什么 非化脓性脑炎的病理学特征是什么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致病因子 ( 朊蛋白 prion protein, PrP) ,病变: 大脑萎缩,大脑皮质 , 神经原胞 浆内出现大量空泡 , 呈现海绵状外观,神经原死亡和
反 应性胶质化。
禽流感小脑软化灶
四、病例分析 李氏杆菌性脑炎:由李氏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 炎,病变特征为脑实质形成细小化脓灶和血管 周围管套。
少突胶质细胞变化 功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 病变:脱髓鞘:已形成的髓鞘脱失
白质营养不良:髓鞘形成不良 急性肿胀损伤的早期表现
增生形成卫星现象 (satellitosis)
少 突 胶 质 细 胞 急 性 肿 胀
三、 脑血管基本病理变化
脑水肿 :血管周围空隙增大,为血管源性脑水肿 。
脑水肿
袖套现象:血管周围炎性细胞增生,包围血 管,状似袖套。组成袖套现象的细胞在病毒 感染时主要为淋巴细胞;在细菌感染时,主 要是中性粒细胞;食盐中毒时,主要为嗜酸 性粒细胞。
海马,淋巴细胞和嗜 酸性白细胞性血管套
淋巴细胞性血管套
第二节 脑炎
脑炎( encephalitis )是指脑实质的炎症。

神经系统病理学

神经系统病理学

临床及大体特点:
• 单发或多发(神经纤维瘤病);全身皮肤、神 经、内脏均可发生
• 来源于神经束膜的细胞成份 • 神经纤维瘤和神经纤维瘤病可恶变为恶性外周
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 MPNST) • 大体:结节状,无包膜,可达排球大,可囊性 变、出血
( Parkinson Disease ,PD)
• 老年人多见,运动功能障碍,特征是肌肉僵直,起 步困难,假面具样面容,步态异常,随意运动缓慢; 转圈样震颤。
• 机制:中脑黑质和蓝斑多巴胺神经元减少 • 病因:未完全明确。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氧化应
激等。
肉眼:中脑的黑质和桥脑的蓝斑脱色。
正常
PD
• IDH-1突变型比野生型具有更长的生存期 • IDH-mutant且具有1p/19q双缺失型是少突胶质
细胞瘤的经典基因特征,比仅有IDH -1突变型 具有更好的预后
• 病理诊断规范(三部曲):弥漫性星形细胞 瘤, WHO II级, IDH1突变型, ATRX 丢失, p53 过表达 ;弥漫性少突胶质细胞瘤, WHO II级 , IDH1突变型, 1p/19q双缺失。
少突胶质细胞瘤,WHO III级 肿瘤常位于大脑半球白质靠近皮层,可导致癫痫发作。
镜下观察
• 均呈弥漫浸润生长,根据细胞形态分为星形细 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WHO II级
星形细胞瘤,WHO III级
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级 • 间质血管增生 • 假栅栏状坏死
少突胶质瘤,WHO II级
• 煎蛋样瘤细胞
• 鸡笼样血管

间质钙化
原发性 GBM
弥漫性星 形细胞瘤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神经系统查体是临床医生在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时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神经系统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从而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在神经系统查体中,有一些病理征检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

1. 视觉检查,包括检查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眼底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视觉神经功能状况,对于诊断视觉神经疾病非常重要。

2. 运动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肌力、肌张力、肌肉协调性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运动神经功能状况,对于诊断运动神经疾病有重要意义。

3. 感觉检查,包括对患者的触觉、疼痛感觉、温度感觉等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感觉神经功能状况,对于诊断感觉神经疾病非常重要。

4. 肌张力检查,通过对患者的肌肉张力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状况,对于诊断神经肌肉疾病有重要意义。

5. 肌腱反射检查,通过对患者的肌腱反射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脊髓、周围神经功能状况,对于诊断脊髓和周围神经疾病非常重要。

6. 平衡和协调检查,通过对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小脑功能状况,对于诊断小脑疾病有重要意义。

7. 脑神经检查,包括对患者的脑神经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脑神经功能状况,对于诊断脑神经疾病非常重要。

8. 自主神经检查,通过对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对于诊断自主神经疾病有重要意义。

总结,神经系统查体中的这些病理征检查方法,对于诊断各种神经系统疾病都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在进行神经系统查体时,应当结合这些检查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从而制定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介绍的这些方法对于大家有所帮助。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异常。

神经病理学是研究这些疾病的变化特点以及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联的学科。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神经系统疾病可以按病理类型和病因进行分类。

按病理类型分类,主要包括神经纤维病变、神经细胞变性和神经胶质细胞病变。

按病因分类,主要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

二、神经纤维病变神经纤维病变是指神经纤维在结构或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它主要包括变性、坏死和再生。

变性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神经纤维结构和功能受损,最终导致病理改变。

坏死是指神经纤维发生严重的损伤,导致细胞死亡。

再生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损的神经纤维能够恢复生长和修复。

三、神经细胞变性神经细胞变性是指神经细胞机体发生了变化,造成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神经细胞变性常见的类型有色素性变性、纤维性变性和脂质沉积等。

色素性变性是指神经细胞各部分的色素沉积异常,常见的疾病有帕金森病。

纤维性变性是指神经细胞长轴突及其末梢发生慢性变性,最终导致功能障碍。

脂质沉积是指在神经细胞内部或周围沉积过量的脂质物质,导致细胞功能异常。

四、神经胶质细胞病变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最多的细胞组分,它们在维持神经元正常功能和结构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病变包括胶质细胞的增生、退行性变、肿瘤和炎症等。

增生是指胶质细胞过度增殖导致异常增生形成肿块。

退行性变是指胶质细胞发生衰老、变性和坏死等异常改变。

神经胶质细胞肿瘤是指由胶质细胞恶性克隆增生形成的肿瘤。

炎症是指胶质细胞对刺激的反应,常见的有脑膜炎、脑炎等。

五、神经系统疾病与临床表现的关联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直接影响着其临床表现。

例如,大脑皮层损害可导致运动、感觉和认知障碍;脑干病变可引起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异常;脑血管疾病引发中风,导致局部神经功能缺失等。

神经系统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考试复习资料

神经系统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考试复习资料

神经系统➢神经元的基本病变1.急性损伤性病变急性缺血、缺氧和感染可引起神经元坏死,呈固缩、胞体缩小变形、胞质尼氏小体消失。

HE染色胞质呈深伊红色,故称为红色神经元,继而出现核溶解、核消失,有时仅见死亡细胞的轮廓或痕迹,称为鬼影细胞。

2.亚急性或慢性神经元损伤(变性)单纯性神经元萎缩多见于缓慢进展、病程较长的变性疾病(如多系统萎缩、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神经元呈慢性进行性变性和死亡。

神经元胞体及胞核固缩、消失,无炎症反应。

病变早期此类神经元缺失很难被察觉,晚期,局部胶质细胞增生则提示该处曾经有神经元存在。

病变常选择性累及一个和多个功能相关的系统。

上游神经元变性、坏死,使下游神经元缺乏经突触传入的讯号而处于被“剥夺”的孤立状态,终致该下游神经元变性、萎缩,该现象称为神经元的跨突触变性。

3.中央尼氏小体溶解与轴突反应轴突损伤、病毒感染、缺氧、B族维生素缺乏等原因可导致神经元胞体变圆,核边置,核仁体积增大。

尼氏小体消失,仅在包膜下有少量残留,胞质呈苍白均质状染色,此种改变称为中央尼氏小体溶解。

此改变乃由粗面内质网脱颗粒所致,由于游离核糖体使神经元蛋白质合成代谢大大增强,因此在早期病变可逆,具有代偿意义;如果病变长期存在,则可导致神经元死亡。

轴索损伤时在神经元出现中央尼氏小体溶解的同时,轴突也出一系列变化(以往通常称为Waller变性),包括:①远端和部分近端轴索断裂、崩解、被吞噬消化,近端轴突再生并向远端延伸;②髓鞘崩解脱失,游离出脂质和中性脂肪,呈苏丹III 染色阳性;③细胞增生反应,吞噬细胞增生吞噬崩解产物,施万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增生包绕再生皱缩,完成髓鞘化过程,轴突损伤修复,神经元胞体的中央尼氏小体溶解随之消失。

4.包涵体形成a)脂褐素:神经元胞质中出现脂褐素包涵体多见于老年人。

有时这种包涵体可占据神经元胞体的绝大部分。

与全身其他部位一样,脂褐素源于溶酶体的残体。

b)病毒性包涵体:可出现于神经元胞质内(如狂犬病的Negri小体),也可同时出现于核内和胞质内(巨细胞病毒,Owl-eyes鹰眼),在所有的病毒性包涵体中,只有Negri小体具有诊断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髋伸膝征(+);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颅内压升高症状
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 小儿前囟饱满
脑脊液的改变
压力升高、浑浊或脓性、脓细胞多、蛋白含量高、 糖减少、培养可检测到脑膜炎双球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结局和并发症
➢ 大多数痊愈:及时治疗及抗生素广泛应用 ➢ 转为慢性并出现并发症:
脑积水:脑膜粘连→脑脊液循环障碍 颅神经受损麻痹:耳聋、视力障碍、斜视、面神经瘫痪 脑底脉管炎致血管阻塞→脑梗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 细菌感染—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病毒感染 —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 ➢ 患者多为儿童及青少年 ➢ 冬春季可引起流行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易感人群:儿童及青少年
嗜碱性小体。 ➢Rosenthal纤维--- HE均质性、毛玻璃样嗜酸性小体,呈
圆形或棒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细丝变异形成。
少突胶质细胞
➢ 在银染标本中,少突胶质细胞比形形胶质细胞小,其突起 也较小而少。
➢ 包绕轴突、形成绝缘的髓鞘结构、协助神经电信号的跳跃 式高效传递,维持和保护神经元的正常功能。
➢ 神经元呈慢性渐进性变性和死亡,神经元胞体及胞核 固缩、消失,无明显的尼氏小体溶解,一般不伴有炎 症反应。多见于慢性渐进性变性疾病(多系统萎缩,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
➢ 病变表现为神经元肿胀、变圆、核偏位,胞浆中央 的尼氏小体崩解,进而溶解消失,或仅在细胞周边 部有少量残余,胞浆着色浅而呈苍白均质状
➢ 除了一些共性的病变外,常见一些其它器官所不 具有的病变,如神经元变性,髓鞘脱失,胶质细 胞增生等
➢ 颅内无固有的淋巴组织,免疫活性细胞常来自血 液循环
➢ 某些解剖生理特征具有双重影响,如颅骨既有保 护作用,但又是引起颅内高压的重要因素
神经系统细胞的基本病变
神经元是执行者,起源于胚胎时期神经管上 皮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单位,对缺血、缺氧、中毒敏感。
卫星现象:
一个神经元由5个或以上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神经元变性 坏死时多见,但与神经元损害的程度及时间无关,意义不 明。
小胶质细胞-----单核巨噬系统
噬神经细胞现象: 小胶质细胞或巨噬 细胞吞噬坏死神经 元的现象
小胶质细胞结节:小 胶质细胞局灶性增生 形成结节
格子细胞(泡沫细胞): 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吞 噬神经组织崩解产物后→ 胞质中出现大量小脂滴
神经原纤维缠结
老年斑
神经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
➢ 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神经管上皮 室管膜细胞 小胶质细胞------骨髓的单核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是哺乳动物脑内分布最广泛的一 类细胞,也是胶质细胞中体积最大的一种。
➢支持和分隔神经细胞的作用。
星形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
➢肿胀:最早出现的变化---核增大、染色质疏松 ➢反应性胶质化---修复反应 ➢淀粉样小体---突起的聚集,HE圆形、向心性层状排列的
组成:胞体-----核、尼氏体、原纤维 树突 轴突
神经元的基本病变
➢ 神经元急性坏死 ➢ 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 中央性尼氏体溶解 ➢ 包涵体形成 ➢ 神经原纤维变性
神经元急性坏死(凝固性坏死)
➢ 急性缺血、缺氧、感染→神经元固缩坏死→ 红色神经元→鬼影细胞
红色神经元
鬼影细胞
单纯神经元萎缩
神经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
➢ 病变定位与功能障碍之间关系密切 一侧大脑额叶病变致对侧肢体瘫痪
➢ 性质相同的病变发生在不同部位,其临床表现和 后果迥然不同 额叶前皮质区小梗死可无症状,但延髓的可致命
➢ 不同性质的病变,可以导致相同的后果
➢ 其它器官的恶性肿瘤常可转移到脑,但颅内原发 性恶性肿瘤则极少发生颅外转移
动物
动物
人(儿童)
发病机制
病毒
血液
内皮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繁殖
病毒血症
隐性感染(免疫力 )
侵入中枢 神经系统
神经细胞 表面抗原
+ 抗体
细胞和体液免疫
神经细胞 损伤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理变化
病变广泛累及脑脊髓实质
病理学
神经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Nervous System)
大纲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 ➢神经系统肿瘤
神经系统概论
➢ 神经系统 组成与 功能
神经元 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脑膜 血管
➢ 脑膜
硬脑膜-----硬膜下腔 蛛网膜(无神经血管)------蛛网膜下腔 软脑膜
暴发性流脑
➢暴发型败血症-----败血症性休克 ➢暴发性脑膜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 由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 多发生于儿童,尤以10岁以下儿童为多 ➢ 多在夏秋季流行,蚊子是传播媒介 ➢ 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病原体:乙型脑炎病毒(嗜神经性RNA病毒) ➢ 传染源:患者、感染的家畜及家禽 ➢ 传播媒介:蚊子 ➢ 传播途径:
大体:
➢ 脑脊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 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的脓性渗出物,沿血管分布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体)
镜下:
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增宽,有大量中 性粒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和少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脑实质一般不受累

脑膜刺激症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发病机制
鼻咽部
经上呼吸道
脑膜炎双球菌 咳嗽、喷嚏 进入人体
不发病 或局部轻度炎症
(带菌者 )
免疫力 细菌
细菌繁殖 内毒素
菌血症或败血症
急性细菌性 脑膜炎
蛛网膜下腔
繁殖、播散
机体抵抗力
脑脊膜
2%~3%
病理变化
➢ 上呼吸道感染期:粘膜充血水肿、少量中性粒细胞 浸润 ➢ 败血症期:皮肤、粘膜出现瘀点(斑),患者出 现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 ➢ 脑膜炎症期:化脓性炎症
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
包涵体形成(见于神经元的胞质或胞核内)
Parkinson病患者黑质神经元 胞质中的Lewy小体
狂犬病患者蒲肯野细胞胞浆中见 伊红色Negri小体(箭头)
神经元纤维变性
➢是神经元趋向死亡的标志,多见于较大的神经 元。数量与临床痴呆程度正相关。
➢神经元细胞骨架蛋白的异常改变,又称神经原 纤维缠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