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押韵、平仄
词律的名词解释

词律的名词解释什么是词律词律是指诗歌中的音韵规律和节奏感。
它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字音、字数和句子结构的有意安排和运用,使诗歌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词律的分类音节与字数根据音节与字数的组合方式,词律可以分为平仄、押韵、对仗等几种形式。
•平仄:平仄是指汉字的声调,平声和仄声交替使用,形成一定的节奏感。
在古代汉语中,平仄通常由四个声调表示。
•押韵:押韵是指在一定位置上出现相同或相近的音韵。
押韵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对仗:对仗是指在句子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的对称关系,通过相似或相反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或情感。
对仗可以增强语言之间的呼应和协调。
句式与结构根据句式与结构的特点,词律可以分为平行句、排比句、重复句等几种形式。
•平行句:平行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结构相似的句子组成,通过平行的结构形式来表达相似或相反的意义。
平行句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表达力。
•排比句:排比句是指通过对一系列相似或相反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排列,以强调并增强修辞效果。
排比句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重复句:重复句是指在诗歌中有意地重复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印象。
重复句可以使诗歌更加深入人心。
词律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不同文化中的诗歌有着不同的词律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文化中对词律应用的示例: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的诗歌注重平仄和押韵,尤其是在古代汉语中更为突出。
中国传统诗歌通常采用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这两种形式,每个字音都需要符合平仄的要求,并且每句之间需要押韵。
这种词律的应用使得中国古代诗歌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英语文化英语文化中的诗歌注重押韵和节奏感。
英语诗歌通常采用不同的韵脚和韵律形式,如押头韵、押尾韵、押中间韵等。
英语诗歌还注重句子长度和节奏感,通过对音节和重音的安排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性。
日本文化日本文化中的诗歌注重音节和节奏感。
日本传统诗歌形式包括俳句、短歌和长歌等,它们都有着固定的音节和节奏规律。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2014-05-12 希望石阅 25623 转 325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一、古代诗歌体裁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的诗歌。
包括“诗经”“楚辞”、“乐府”等。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
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古代诗歌格律简介

古代诗歌格律简介【诗分古近体】:古体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包括杂言诗)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律绝、七言律绝、五言排律、七言排律在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自唐代起有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
一种格律严格的诗歌在初唐得以定型,为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唐人将之称为“近体诗”或“ 今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主要指五律、七律和由五言、七言组成的长律。
符合格律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也包括在近体诗之中。
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它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唐以后凡不合近体诗格律的诗歌,都称为古体诗。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讲究格律,它在格律的作用下使古典诗歌整齐化、对称化、声律化,由此产生了多方面的美感作用,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对称之美、音韵之美、修辞之美与变化之美,它是中国语言文字之美在古典诗歌中的综合体现。
【近体诗格律】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曾把律诗的特点概括为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四个方面,我们把它稍加解释,排列如下:1、字数、句数有限定。
律诗每首限定八句,五律为五言八句,共四十字;七律为七言八句,共五十六字。
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2、律诗押平声韵。
每首只能用一个韵,隔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在中间两联。
一、律诗的韵诗歌要押韵,这是诗歌与散文最大的区别。
中国诗歌的用韵经历了三个时期:1、唐以前为第一期:完全依照口语来押韵。
自《诗经》以来,古体诗皆自然押韵,一般按方言押,在用韵上也没有什么限制;2、唐以后至五四为第二期:韵文的押韵,必须依照韵书,不能专以口语为标准;3、五四以后为第三期,除旧体诗外,又以口语为标准。
【关于韵书】《唐韵》与《广韵》:近体诗的押韵是随着六朝声律学的兴起、律诗的逐渐定型而日趋严格的。
唐初诗人用韵与六朝一样,没有韵书的标准限制,但随着进士科试诗赋的统一要求,唐开元天宝以后要求士人依官方颁布的韵书押韵。
唐人在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基础上改成《唐韵》,共206个韵部,成为官方规定的押韵的标准。
平仄的规则

平仄的规则平仄的规则一、概述平仄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指的是诗句中字音的高低起伏。
按照平仄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形成很多不同的韵律和节奏,从而影响整个诗歌的格律和韵律。
二、基本知识1. 平仄分类平仄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
平声指的是字音发音时声调平稳,没有起伏;而仄声则是指字音发音时有明显的高低变化。
2. 平仄组合在古典诗歌中,每个字都有其所属的平声或仄声。
根据这些基本元素,可以组合出不同的平仄格律。
比如,“平平仄”、“仄平平”、“上声下去”、“去声上升”等等。
3. 平水韵与反切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韵脚方式叫做“反切”。
反切将一个韵母分成两个部分来表示,其中一个部分表示这个韵母所属的“呼”,另一个部分表示这个韵母所属的“韵”。
比如,“江”字的反切是“见庚切”,其中“见”表示“上声”,“庚”表示“平声”,所以这个字的韵脚是“上平”。
三、平仄的规则1. 古诗词中的平仄古诗词中的平仄格律非常严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一般来说,每个句子都要求有一个固定的韵脚,而这个韵脚必须符合特定的平仄组合方式。
比如,“平平仄仄平”、“上声下去入”等等。
2. 平水韵中的平仄在《切韵》等古代韵书中,有一种特殊的韵脚方式叫做“平水韵”。
这种韵脚不区分平声和仄声,而是按照字母表顺序排列。
比如,“a、ia、ua、o、uo、e、ie、ve、ai、ei、ui、ao、ou、iu”等等。
在使用平水韵时,需要注意每个字所属的声调,并根据其所属的呼和韵来确定其是否为平声或仄声。
3. 平仄变化在古典诗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导致平仄出现变化。
比如,“平平仄仄平”中的最后一个字如果是“上声”,则会变成“平平仄仄上”。
这种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其变化规则。
四、总结平仄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对于整个诗歌的格律和韵律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使用平仄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化和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美动听的古典诗歌。
古体诗、押韵、平仄:最完整的诗词知识,都在这里了,为孩子收藏

古体诗、押韵、平仄:最完整的诗词知识,都在这里了,为孩子收藏有一个词叫诗语,意思是诗的语言。
了解这些“诗语”,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
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
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分绝句和律诗。
绝句即'绝诗'。
亦称'截句'、'断句'。
诗体名。
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也有六言绝句。
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律诗诗体名。
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
亦偶有六律。
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
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四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诗歌的韵律和表达

诗歌的韵律和表达一、诗歌的韵律1.韵律的定义:诗歌中的韵律是指诗的音节、重音、停顿和节奏等方面的组织形式。
2.韵律的分类:(1)古体诗的韵律:以五言、七言为主,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
(2)近体诗的韵律:以律诗、绝句为主,有严格的平仄、对仗和押韵要求。
(3)现代诗的韵律:形式多样,不受平仄、对仗限制,注重自由发挥。
3.押韵:诗歌中相同或相近韵母的音节在句子末尾相押,形成美感。
4.平仄:古代诗歌的音调分类,平声和仄声的搭配。
平声柔和,仄声刚劲。
5.对仗:诗歌中词与词、句与句之间在字数、词性、意义等方面的呼应和对应。
二、诗歌的表达1.意象:诗歌中用来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具有象征意义。
2.意境:诗歌中所创造的具有情感色彩的艺术空间,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3.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描绘另一个事物,增强表现力。
(2)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生动性。
(3)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突出其特点。
(4)排比:句子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增强语势。
4.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2)间接抒情:通过描绘景物、叙述事件来间接表达情感。
5.表现手法:(1)渲染:通过反复描绘,使事物形象更加鲜明。
(2)对比:将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其特点。
(3)象征:用具体事物代表抽象概念,增强表现力。
6.结构布局:诗歌的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等部分的组织安排。
综上所述,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是诗歌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掌握韵律规律和表达技巧,有助于创作出具有美感和表现力的诗歌作品。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判断以下诗句中哪个字的韵脚押韵?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解题方法:首先,找出诗句中的韵脚,即“光”和“霜”。
然后,判断两个字的韵母是否相同或相近。
在本题中,“光”和“霜”的韵母都是“ang”,因此它们押韵。
2.习题:请判断以下诗句中哪个字的平仄是正确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的分类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古代诗歌的分类1、按体裁可以作如下分类:(1)古体诗:古体诗,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
“歌”、“歌行”、“引”、“曲”、“呤”等诗歌也属古体诗。
特点是不讲究对仗,平仄和用韵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等。
注意:①先秦时期产生较早的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四言如《诗经》、五言如《古诗十九首》、六言如屈原《离骚》。
②乐府诗,源于西汉。
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如汉乐府《上邪》、《孔雀东南飞》等。
标题中有的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
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就是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上都有严格规定。
①绝句,从形式上看是四句。
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五绝、七绝。
②律诗,从形式上说—般为八句。
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分五言、七言两体,称五律、七律。
还有一种排律,每首至少五韵十句,也有多至百韵的。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
其特点:调有定格(自己的句式),句有定数(字数有规定),字有定声(用声非常严格)。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词以两宋成就最高。
(4)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
散曲主要指元杂剧和金、元时期大发展的北散曲,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数。
小令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押韵、平仄

边练边悟2
(2006•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坡①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 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 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 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边练边悟2
对以下名句的原作进行分类,是哪一种体裁的诗歌
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七言绝句
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古体诗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七言律诗
⑤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古体诗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词
认识格律诗
律诗基本格律——联
七言律诗(七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排律/长律(至少五韵十句的律诗)
特点:字数、句数、段数、平仄、韵律都有固定格式,有词牌
(只有一段) 单调 (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 结构 双调 (有两段) 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段落) 三叠或四叠(分三段或四段)
字数 中调 ( 59-90 字) 又称“诗 余”“长 长调 (91字以上)
短句”
词
小令 (58字以内)
豪放词
风格
婉约词
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又称词 余。有曲牌和题目。
小令(独立的一支曲子)
曲
分 类
散曲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许多曲子(小令)组成了套数 套数(曲)
《夜行船》(秋思)
杂剧《窦娥冤》
边练边悟 1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石鱼湖上醉歌 [唐]元结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山为樽,水为沼,酒 徒历历坐洲岛。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我持长瓢 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元诗为 古 体 杂言 ,韦诗为 近 体 七律 诗。
古代诗歌的体裁

古代诗歌的体裁包括以下几种:
古体诗:这是古代最自由的诗歌形式,一般不讲对仗、押韵,形式上较为自由。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之分,每首四联,每句都要对仗工整,平仄押韵。
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都要对仗工整,平仄押韵。
词:又称“长短句”,通常分为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为平仄两个声调。
曲:又称“元曲”,是元代盛行的诗歌形式,每首曲都有固定的曲牌名。
以上是古代诗歌的主要体裁,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的韵律与韵脚

古代诗歌的韵律与韵脚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的美妙之处不仅在于其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还体现在韵律与韵脚上。
韵律与韵脚是古代诗歌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诗歌赋予了优美的音韵,增添了文雅的艺术感。
一、古代诗歌的韵律古代诗歌的韵律以平仄和押韵为主要特点,它通过节奏和韵母的变化来营造诗歌的音乐美。
1. 平仄:古代诗歌的平仄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平声指声调平均的字音,仄声指声调变化较大的字音。
通过平仄的搭配,诗歌既能显得流畅,又能够形成音乐感。
2. 押韵:古代诗歌的押韵是指两个或更多句子的诗句末尾韵母相同。
通过押韵的运用,诗歌能够呈现出更加优美的声韵效果。
古代诗歌的韵律不仅仅在结构上有所规定,而且在朗诵时也有相应的要求。
比如,在朗诵古代诗歌时,需要注意平仄上的转折、起伏,以及押韵的处理,使得整体的朗诵效果更加协调和谐。
二、古代诗歌的韵脚古代诗歌的韵脚是指诗句中重读音节之后的非重读音节。
韵脚通过音节的排列组合,为诗歌增添了音律韵味。
1. 七绝韵脚:七绝是指每一句有七个字的诗,它的韵脚有平声韵、仄声韵以及双声韵等。
比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 五言绝句韵脚:五言绝句是指每一句有五个字的诗,其韵脚可以有仄声韵和双声韵等。
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古代诗歌的韵脚不仅有规定的格式,而且在创作中还要注重音韵的变化和谐调。
诗人通过巧妙地运用不同的韵脚,能够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三、古代诗歌的意义与价值古代诗歌的韵律与韵脚并非只是为了追求技巧和艺术,它们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审美趣味。
首先,古代诗歌的韵律与韵脚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平仄的变化和押韵的运用,诗歌能够更好地表现情感、描绘景物,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意境。
其次,古代诗歌的韵律与韵脚也反映了文人士人追求音响美的特点。
古代文人士人崇尚音乐美,他们通过诗歌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追求美的体验和审美愉悦。
中国诗歌的分类大全

中国诗歌的分类⼤全⼀、⾳韵系列1、福唐体:即独⽊桥体,⼜叫独韵诗,⼀字韵诗。
每句韵脚⽤同⼀个字。
2、柏梁体:每句七⾔都押韵的,全篇不换韵。
3、间韵诗(变体诗):⼜称平仄两韵诗、平仄通韵诗,⼀⾸诗间隔着押两个韵,单句押仄韵,双句押平韵。
4、转韵诗:转韵,就是换韵,在⼀⾸诗歌中,根据内容表达的需求连续转换若⼲韵。
韵脚平仄交替。
5、促句诗:转韵诗的⼀种,不拘平仄,以三句⼀转韵。
6、倒押前韵诗:⽤于和诗,⼀个不少地照⽤原诗⼈的韵字,顺序则由尾字依次到⾸字。
7、犯韵体:犯韵⼜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上同韵之字。
每句⾸字与本句末字押韵,便称为犯韵体。
8、短柱体:⼀句中或两韵、或三韵的叫短柱体。
9、四声诗:每句诗⽤同⼀种声调的字写成的组诗。
有全平、平上、平去、平⼊等。
古诗中也有句全平、⼀句全仄的。
可分为全平诗、全仄诗、五平五仄诗。
五平五仄诗,是单句⼀个声调,偶句为另⼀个声调。
10、双声诗:⼜叫吃语诗、⼝吃诗。
双声诗要求诗的各句都采⽤声母相同的字。
11、叠韵诗:全诗各句所⽤的字的韵部均相同的诗。
12、双声叠韵诗:每句都有双声字或叠韵字的诗。
13、禽⾔诗:以禽鸣之谐⾳,假定为⼈语,表诗中之意。
14、风⼈诗:谐⾳诗与谐⾳双关诗,利⽤同⾳假借字作⽂学的隐语。
15、声韵诗:分声母诗、韵母诗、反切诗。
声母诗:诗句的字的声母正好是拼⾳声母数。
韵母诗:诗句的字的韵母正好是拼⾳韵母数。
反切诗:⼜叫切语诗,⽤古代反切注⾳的⽅法,诗句中两字反出⼀字,诗表层⼀个意思,反出的话还有⼀个意思。
⼆、嵌名系列:原则是“要当字则正⽤,意须假借”。
16、嵌字诗:⼴义的说,按照修辞格“镶嵌”⼿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或句中,如⼈名诗、地名诗、药名诗、建除诗、⼋⾳诗、六府诗等都是嵌字诗。
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每句句⾸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别有意义的诗体,即“鹤顶格”。
17、藏头诗:本来是说每句的第⼀字,都隐藏于前句的末⼀字。
这是利⽤汉字中合体字多的特点,从前句末⼀字分离出其中的⼀个“部件”,作为次句的⾸字,所以称为藏头诗或藏头。
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对联

三、情境式
[题型示例]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 育健儿不惧强手,奋勇拼搏,取得 了金牌总数位居第二的历史性突破 。请你据此拟一副对联。
[点拨]这种题型给考生提供一个特定的情境,结合"得体"这一 考点要求拟写对联。考生拟写的对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写作要 求,而且还要符合命题者所提供的特定情境。参考答案:
第四步,确定颔联和颈 联。利用相黏规则,首 联的对句⑧句的二、四、 六字的平仄为“仄平 仄”,而④句相同部分 是“平仄平”,②句相 同部分是“仄平仄”, 由此可断定②⑤是颔联, ④③是颈联。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 ②万壑有声含晚籁 ③荞麦花开白雪香 ④棠梨叶落胭脂色 ⑤数峰无语立斜阳 ⑥何事吟余忽惆怅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 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 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平 仄 平 仄 平 平
第一步定韵脚。从律诗的押平声韵可 看出,①句的“黄”、③句的“香”、 ⑤句的“阳”、⑦句的“乡”、⑧句 的“长”是韵脚,且首句入韵。(⑥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 句的“怅”不是,因是仄声) ②万壑有声含晚籁 第二步找对仗的两联。从词类性相同、 ③荞麦花开白雪香 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可看出:②与⑤ ④棠梨叶落胭脂色 相对,属一联;④与③相对,属一联。 ⑤数峰无语立斜阳 第三步确定首、尾联。从意义上看, ⑥何事吟余忽惆怅 ①“马穿山径”句是写景的开始,⑧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 句的“信马悠悠”是穿径时人马的情 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态,是意思上的承接。⑥与⑦是一问 一答,带有总结性质,因此断定①⑧ 是首联,⑥⑦是尾联。
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二、调整式
题型示例:江西南昌滕王阁有 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 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 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阁中帝子,问江上 才人,古今才一瞬,当年风景如何比。
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化

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化
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化是指诗歌在语言音韵和词句结构方面的规范化。
古代中国诗歌的格律分为平水韵和双调韵两种形式。
1. 平水韵:平水韵是指诗句的平仄和韵脚的押韵规则。
古代汉语的韵母分为平声和仄声,平仄声调的搭配形成了平水韵。
平水韵的押韵规则是:平声韵脚押平声韵脚,仄声韵脚押仄声韵脚。
2. 双调韵:双调韵是指古代诗歌中的平假名仄对押韵规则。
每个平水韵分成两个调:平调和仄调。
平调韵脚的平声音节与仄调韵脚的仄声音节押韵,形成了双调韵。
这种韵律给了古代诗歌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总体来说,中国古典诗歌格律化强调了对平水韵和双调韵的合理运用,使诗歌在音韵上更加紧凑和和谐,使诗歌的形式美和内容相得益彰。
格律化也要求诗人要掌握丰富的词汇和语言技巧,以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古体诗的分类

古体诗的分类古体诗类型包括四言体、五言体、六言体、七言体和杂言体。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
古体诗包括什么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
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
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
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
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
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古体诗中的五言体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
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
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
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诗歌四要素:押韵、平仄、节奏、对仗(建议收藏)

押韵押韵的一般规则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
近体诗押韵相对较为严格。
押韵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例如: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
又如: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
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二)押平声韵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
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三)一韵到底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
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四)首韵借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关于平仄的基础知识

关于平仄的基础知识一、什么是平仄平仄是指汉字的音节在韵律上的高低变化。
在古代文学中,平仄是诗歌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决定了古诗的音韵美。
二、平仄的分类平仄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指的是音调较低的音节,仄声指的是音调较高的音节。
三、平仄的规则1. 在古代文学中,平仄的使用是有一定规律的。
一般来说,平仄是按照字的声母和韵母来决定的。
2. 平仄的规则可以总结为“平平仄仄平平仄”。
即每两个字为一个小节,第一个字平声,第二个字仄声,第三个字平声,以此类推。
3. 在平仄的使用中,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如果两个字的声母相同,那么第一个字平声,第二个字仄声。
如果两个字的韵母相同,那么第一个字平声,第二个字仄声。
4. 古代文学中常常使用平仄的对偶来增强韵律美。
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的“明月”和“把酒”就是平仄对偶。
四、平仄的作用1. 平仄是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平仄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加悦耳动听。
2. 平仄还可以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运用平仄的变化,可以表现出诗歌中的喜怒哀乐,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 平仄的使用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通过对平仄的处理,可以突出诗句中的重点和主题,使读者更加易于理解。
五、平仄的练习要想熟练运用平仄,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通过朗读和默写的方式,加深对平仄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可以尝试自己写诗,通过实践来提高对平仄的运用能力。
六、平仄在现代文学中的运用虽然现代文学中已经不再像古代文学那样严格要求平仄的运用,但是平仄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
在现代诗歌、歌词以及散文中,适当地运用平仄可以增加作品的韵律感和美感。
七、总结平仄作为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元素,对于古诗的音韵美和表现力起着重要作用。
平仄的运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同时也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在现代文学中,平仄仍然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韵律感和美感。
对于喜爱古诗或希望提升写作能力的人来说,学习和掌握平仄是非常重要的。
古代诗歌中的押韵与平仄

古代诗歌中的押韵与平仄古代诗歌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诗、词、曲。
诗根据按创作的时代和诗歌所反映的时代内容,可以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
古代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又可以分为律诗和绝句等。
词可以根据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曲可以分为小令和套数。
1、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
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
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
“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两个韵母,它们虽然不完全相同,头可以不同,如“ian”“uan”但是它们都包含着“an”,这也算是同韵。
2、押韵原则:近体诗用韵规矩较严格,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用韵或可不用韵外,其余双数句都要用韵;韵脚字不能重复;不是用韵的句子的末一句,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主要押平声韵。
3、请同学们试着找出下列各首诗的韵脚。
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比如在普通话中,阴平、阳平都是平声,上声、去声都是仄声。
平仄也是诗词等韵文的要素。
押韵也讲究平仄,但那是对韵脚字的要求,而平仄却是对整首诗中的每个字的要求。
古代诗歌常见符号分类整理

古代诗歌常见符号分类整理1. 声音符号古代诗歌中常用的声音符号包括韵脚、押韵和平仄。
1.1 韵脚韵脚是指在古代诗歌中,每个字的尾音所构成的音韵模式。
常见的韵脚有平声韵脚、仄声韵脚和交声韵脚。
- 平声韵脚:指字尾音在声调上没有明显变化的韵脚,如“平平平平”、“仄仄平平”等。
- 仄声韵脚:指字尾音在声调上有明显变化的韵脚,如“平平仄仄”、“仄仄仄平”等。
- 交声韵脚:指字尾音在声调上交替出现的韵脚,如“平仄平仄”、“仄平仄平”等。
1.2 押韵押韵是指古代诗歌中相邻的两句或多句的尾韵相同。
古代汉语中有平仄之别,因此押韵分为平平仄仄押韵和仄仄平平押韵两种。
- 平平仄仄押韵:指相邻句子的尾韵一般为平声韵脚后接仄声韵脚的押韵方式,如“风景如画,人间仙境;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等。
- 仄仄平平押韵:指相邻句子的尾韵一般为仄声韵脚后接平声韵脚的押韵方式,如“出水芙蓉,天然美景;春风得意,花香四溢”等。
1.3 平仄平仄是指古代诗歌中字的音调。
根据声调的升降变化,可以将字分为平声和仄声。
- 平声:指音调平稳的字,如“平”。
- 仄声:指音调起伏的字,如“仄”。
2. 意象符号古代诗歌常使用一些意象符号来表达特定的意义和情感。
2.1 花卉花卉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渴望,同时也可以象征着爱情、追求和繁荣。
- 梅花:象征坚贞和勇敢。
- 荷花:象征纯洁和高雅。
- 桃花:象征爱情和美丽。
- 菊花:象征寿命和高洁。
2.2 自然景物自然景物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描绘景色、表达情感和抒发思考。
- 春天:代表新生和希望。
- 夏天:代表热情和丰收。
- 秋天:代表收获和成熟。
- 冬天:代表萧瑟和寂寞。
2.3 动物动物在古代诗歌中可以象征着某种品质、属性或者情感。
- 孔雀:象征美丽和喜庆。
- 鹰:象征英勇和高飞。
- 虎:象征威武和凶猛。
以上是古代诗歌常见符号的分类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言绝句平仄规则

五言绝句平仄规则五言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五个字,押韵平仄有规律。
下面是对五言绝句平仄规则的一些列举,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什么是平仄平仄是指汉字的音调,每个字有平声和仄声之分。
平声字读起来音调平稳,仄声字读起来音调变化。
二、平仄规则1.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2.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3.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4.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符合平仄规则的五言绝句1. 春风吹绿满庭芳,柳岸花丛醉人心。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2. 小楼吹笛夜风寒,明月如霜照人间。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3. 红尘随波浮沧海,白云苍狗伴长天。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4. 人生如梦难寻觅,繁华一梦又何因。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5. 清风徐来秋叶舞,明月高悬夜空明。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6. 风吹乌云散彩霞,雨后阳光点绿花。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7.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8. 九州春色泛琉璃,万象更新似水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9. 飞鸟归巢花自开,春风吹动草如海。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10. 钟声悠悠夜未央,星斗闪烁月华光。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以上是对五言绝句平仄规则的一些列举,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五言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珍贵遗产,通过合理运用平仄规则,可以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在创作五言绝句时,我们可以根据平仄规则进行押韵,使诗句更加流畅。
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意境和主题,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描写,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诗词押韵规则

诗词押韵规则:
1. 平水韵:平水韵是最早的押韵方式,又称平韵,顾名思义就是平声韵。
其中,平指的是声调平的韵母,水指平水碧波,表示流畅自然。
平水韵的押韵规则是依据声母和韵母的音进行韵脚的呼应。
例如:“夜”和“哲”、“底”和“抵”,都属于平韵。
2. 仄水韵:仄水韵是相对于平水韵而言的,又称仄韵,顾名思义就是仄声韵。
其中,仄指的是声调仄的韵母,水指平水碧波,表示流畅自然。
仄水韵的押韵规则也是根据声母和韵母的音进行韵脚的呼应,与平水韵相比,仄水韵多了一种抑扬之美。
例如:“曲”和“缺”、“捉”和“月”,都属于仄韵。
3. 平仄平韵:平仄平韵是两个音韵规则的结合,也是古代最常见的押韵方式之一。
平仄是指声调平仄的音,平韵是指韵脚音相同。
例如:“花”和“车”、“冷”和“僧”,既满足平仄的规则,又满足平韵的规则。
4. 仄平仄韵:仄平仄韵也是两个音韵规则的组合方式,古代较为少见。
仄平是指声调仄平的音,仄韵是指与音脚音相同。
例如:“美”和“映”、“春”和“心”,既符合仄平的规则,又符合仄韵的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一联 首联
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二联 颔联
第五句 第六句
第三联 颈联
第七句 第八句
第四联 尾联
律诗基本格律——押韵
押韵的特点及要求: 1、韵母完全相同的两个音节为押韵(钟功空虹) 2、韵母中主要韵母相同也可为押韵(阴森金晴)
(注意古今读音的演变) 3、押韵的音节对应的字为韵脚字 4、押韵一般押平声韵(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5、一首诗一般只押一个韵 6、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曲
散曲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数(曲)许多曲子(小令)组成了套数
分 类
《夜行船》(秋思)
杂剧《窦娥冤》
边练边悟1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石鱼湖上醉歌 [唐]元结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山为樽,水为沼,酒 徒历历坐洲岛。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我持长瓢 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转:对诗意的跳宕转折,在律诗中多指颈联,在词曲中多指“过 片”。(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
合:收束全诗, 方式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直笔明接,即直接抒 情、言志、阐理;二是曲笔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方法曲 折表达作者的感情、寄托诗歌的主旨。
“合”句的作用一般有三种:
①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
结构
(段落)
单调(只有一段) 双调(有两段)(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
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三叠或四叠(分三段或四段)
词
又称“诗 余”“长 短句”
小令(58字以内) 字数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豪放词
风格
婉约词
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又称词 余。有曲牌和题目。
小令(独立的一支曲子)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七言律诗 ⑤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古体诗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词
认识格律诗
律诗基本格律——联
每首诗有四联八句,第一句和第二句为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 六句颈联,最后两句为尾联.每句字数必须相同,五字或七字. 每一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②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
③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古诗词“合”的方式很多,
近( 体格 律
诗
诗)
特点: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对 仗等都有严格规定。
五言绝句(五绝)
《江雪》
绝句 (四句) 七言绝句(七绝)
《早发白帝城》
分
类
五言律诗(五律)
《春望》
律诗 七言律诗(七律)
(八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排律/长律(至少五韵十句的律诗)
特点:字数、句数、段数、平仄、韵律都有固定格式,有词牌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律诗基本格律——押韵
送魏大将军 匈奴犹未灭 魏将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 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 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律诗基本格律——对仗
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独自的规则,即: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3、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是要求对仗的 4、首联的对仗可用可不用(五律首联对 仗的较多,七律也有但较少) 5、尾联一般不用对仗(但也有例外,那 一般是流水对)
古体诗
诗
绝句:前两句写景,后 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有的
近体诗
讲究
律诗:前四句写景,
后四句抒情。
诗 歌
词
上 片
首句渲染气氛,)
“起 承转 合”
下片:抒情(主)
曲
起:在古诗词中,“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 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用主要有两种:
• ①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 • ②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承:是“起”句的延伸、拓展,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 “承”的形式有总接、分承、明顺、暗接、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等。其主要作用是:①承上启下,②铺垫下文。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元诗为 古 体 杂言 ,韦诗为 近 体 七律 诗。
边练边悟2 对以下名句的原作进行分类,是哪一种体裁的诗歌
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七言绝句 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古体诗
律诗基本格律——押韵
律诗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压韵,可四韵或五韵,即二、 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第一句 第二句
首联
第三句 第四句
颔联
第五句 第六句
颈联
第七句 第八句
尾联
律诗基本格律——押韵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常扫净无苔 花木成蹊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耕耘夜织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包括:《诗经》(《关雎》)、《楚辞》
(《离骚》)、《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歌”
、”歌行” (《长恨歌》)
(《燕歌行》、《琵琶
行》)、“曲”(《塞下曲》)、“吟”(《游
子吟》)、“引”(《李凭箜篌引》)等
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 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 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律诗基本格律——平仄
普通话分四个音,目前通常来说第一、第二声为平, 第三、第四声为仄
律诗平仄的基本规律: 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 2、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存在
(一联中平仄相对,也就是平仄相反)
3、联间的平仄相黏
(就是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除脚节外,平仄相同)
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 平平仄仄平平仄 大渡桥横铁索寒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中
国
( 按
古
诗 歌
代
题 材
诗)
歌
诗
(唐)
古体诗(古风)
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诗 人的仿作。
近体诗(格律诗)
形成于唐代的格律诗
词(宋)
小令
散曲
曲
套曲
(元) 剧曲
古( 古 风
体、 古
诗诗 )
特点: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 章 无定句,句无定式,句式可整可散, 篇幅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四言、 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律诗基本格律——对仗
对仗
第一联 第二联 第三联 第四联
律诗基本格律——对仗
对偶就是将同类概念或对立概念并列起来。诗歌中的对偶, 叫做对仗。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
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抗美援朝” 是句中自对,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则是两句相对。
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 容词,副词对副词。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 “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 “家”、“国”都是名词相对。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