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洼水井调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洼水井调剖

目录

1. 大洼油田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 (2)

2.油田主要开发矛盾 (3)

3.开展多种调剖工艺提高大洼油田水趋效率 (9)

4.优选不同的施工参数,提高调剖措施效果 (10)

5.措施效果评价 (11)

6. 经济效益评价 (13)

7. 结论 (13)

8. 下步工作打算 (13)

大洼油田水井调剖工艺研究与应用

1大洼油田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

1.1主要地质特征

大洼油田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中央凸起南部倾没带大洼断层西侧,清水凹陷东侧。由大洼断层牵引而形成的断鼻构造,西临清水洼陷,东靠中央凸起,北面是兴隆台构造,南面是海外河构造,整个油田以大洼断层为界可划分为两个构造单元,14个断块。断块对油气分布制作用比较明显,每个断块油气富集程度,主力油层均不一样,每个断块自成独立开发单元。

大洼油田含油面积13.4km2,地质储量2331×104t,储层主要以东营组马圈子油层为主,局部有沙一、沙三段油层和中生界潜山油层。东营组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粗粒、粉粒砂岩、泥质粉砂岩。储层属中高渗透性储层,孔隙度最大39.2%,最小4.61%,平均27.5%。渗透率差异较大,渗透率最大2390×10-3um2,最小小于1×10-3um2,平均442×10-3um2。储层属中孔隙类型,平均孔宽

80.8um。

储层胶结物主要为泥质,平均含量9.7%~31.5%,胶结类型以孔隙式胶结为主。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均质程度为0.42,非均质系数为2.37。大洼油田原油为稀油,原油密度0.8058~

0.92185g/cm3,地层原油粘度1.58~127.43mPa.s。地层水为NaHCO3型,矿化度为1433-5870mg/L。

1.2开发现状

截止2008年底,大洼油田共有采油井218口,开井167口,日产油水平406t,年产油13.36×104t,累积产油450.5×104t,累计产水653.9m3,采油速度0.67%,采出程度

20.39%,综合含水77.2%。目前共有注水井69口,开井59

口,日注水水平2456m3,累积注水量865.7×104m3,月注采比1.15,累积注采比0.68。累积地下亏空400.81×104 m3。

2 油田主要开发矛盾

2.1.注水井注水后油井受效不均,受效方向单一。

通过对大洼油田见水受效油井分析,油井见效效果受沉积环境影响特征较明显。位于主河道沉积环境中的油井见水快,受效明显,注入水主要沿分支河道、河口砂坝舌状突进,而位于河道侧缘的油井见效效果缓慢,造成油井平面水淹严重。

2.2.油井纵向受效效果差异大,注水井吸水不均。

大洼油田油水纵向上含油井段长且油层分布不集中,层状分布特征较突出。油层属薄层状油层,纵向上储层物性差异较大,纵向层间非均质性导致注水井层间吸水不均匀,主力厚油层吸水量大,水淹严重,中低渗油层吸水量小或不吸水。对应油井层间剩余油饱和度差异较大,纵向上储量动用不均。

根据对大洼油田11口水井吸水剖面数据统计, 射开层数为410.5m/105层,吸水为258.2m/55层,平均吸水百分数为63%。各注水井吸水厚度不均,单井各层吸水厚度变化也比较大。吸水厚度所占比例最高91.9%,最低15%,平均吸水厚度约占54%,吸水程度偏低。

对应油井层间剩余油饱和度差异较大,纵向上储量动用不均:层内分流河道主线形成注水流动通道,水洗程度高,而河道的边部、分流间湾、前缘薄层砂体水洗状况差,渗透性好的部位采出程度高,渗透性差的部位剩余油相对富集,水驱油效率低。由于剩余油分布极为分散,油水分布状况复杂,为油田进一步开发调整带来一定的困难。

3 开展多种调剖工艺,提高大洼油田水驱效率。

近几年来,我们针对大洼油田不同区块特点开展了弱凝胶深度调剖、有机交联剂复合调剖,泡沫调驱等调剖技术,使提高水驱油效率技术内容更加丰富,层次更加清楚,为油田注水水驱效率的提高和油田中后期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3.1、弱凝胶深度调剖

弱凝胶也称可动凝胶,在地层中的封堵为动态的,凝胶可移动,具有调剖和驱油的双重作用。弱凝胶在低压下注入地层内部后,优先进入高渗透层,形成封堵,限制了注入水流通道的渗流能力,改变后续注入水流动方向,从而改善层间、层内矛盾,提高水驱波及面积,改善油藏的开发效果。

弱凝胶的流度控制作用是弱凝胶调驱的两大重要机理之一,弱凝胶调驱中,不仅可以增加注入水的粘度,而且还可以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大大地改善水驱油流度比。该体系在离井底较近的地层时,流动速度较快,具有较大的驱动压差,弱凝胶则能流动形成连续的驱油流体。在油层中部或深部,驱动压差小,在孔隙中发生滞

留,堵塞孔喉或减少大孔隙的有效流通截面,使流动阻力增加,提高其阻力系数,导致后注入的流体进入较小的孔隙,形成一新的水流通道,不断扩大波及区域,动态改变地层深部微压力场分布,微观上改变了地层中残油的附着力分布,破坏油滴的受力平衡,使其油滴由“静态”转向“动态”,从而将原油驱出,因此,弱凝胶体系具有调剖和驱油双重作用。

该技术首先在兴隆台油田兴209块兴138井组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凝胶体系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井的吸水剖面,而且凝胶体系在后续注水作用下,在油层内流动,起到了很好的驱油效果。2006年11月首次在大洼油田的洼清5块洼11-15井组推广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控水效果。

3.2有机交联剂复合调剖

由于弱凝胶、流动凝胶一般用于开发后期或多轮调剖上,并且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总投入也相对较高。而采用中、小剂量,强度较高、封堵有效期长的调剖剂时,同样能够解决问题,这是在以往的现场试验得到证明的。该体系适宜于温度在40℃~80℃范围内的地层,聚丙烯酰胺浓度在3000~4000mg/L,有机交联剂在4000~5000mg/L范围内,有很好的长期稳定性,在地层水、清水、注入污水条件下均可成胶,该体系适宜于大洼油田弱凝胶深度调剖,提高原油采收率。

⑴技术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