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和应用教(学)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等高线是什么,如何读取等高线,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和读图方法。
2.通过学习,提高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熟练读取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
3.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3.熟练分析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特征。
四、教具准备:
1.等高线地形图。
2.计算器。
3.投影仪,电脑(教师用)。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观看视频,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和读图方法。
2.知识讲解
通过投影仪将等高线地形图呈现给学生,详细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如等高距、海拔高度、峰、坡、谷等。
3.知识运用
(1)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的读取和分析,给出某个区域的地形图,并提出问题:这个区域是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还是高原?
(2)学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并写出分析报告。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检查及改正自己分析错误或不完整的地方。
4.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讲解的知识点,并请学生分组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
5.作业
请学生进行一个实地考察,在实地观察中与等高线地形图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调查报告。
六、教学反思
1.教师要注意课堂管理,防止学生玩手机等行为分散课堂注意力。
2.要对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发挥积极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1. 引言1.1 背景介绍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高度的地图,是地形图的一种。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等高线地形图已经成为地图制图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可以直观地展示地形的起伏和坡度,为地理空间分析和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背景介绍部分主要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地理学、测绘学和地质学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背景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的概念和意义,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探究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希望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拓展他们的地理思维,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地理基础。
2. 正文2.1 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高度的地图,是地形图的一种。
它是通过连接同一高度的点所组成的曲线来描绘地形地貌的一种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地形的起伏和坡度,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地形特征。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间距代表着地形的相对陡峭程度,密集的等高线表示陡峭的坡地,而稀疏的等高线则表示较为平坦的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源自19世纪初由法国地质学家Gaspard de Prony等提出的等高线法,是当时地形测量和地图制图的重要方法。
而今,在现代地图制图中,等高线地形图仍然被广泛使用,并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卫星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更精确和高效的制作和应用。
通过等高线地形图,人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地形地貌的分布特征,为地质勘测、城市规划、环境评估等领域提供重要参考。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2. 掌握读取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3. 能够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的特征和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1. 能够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的特征和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1. 教师:等高线地形图实例、白板、彩色粉笔、教案;2.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实例,谈论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
Step 2 理论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强调其对地理环境的了解和研究的重要性;2. 教师使用彩色粉笔在白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解释等高线的含义和划分方法;3. 教师讲解读取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Step 3 实际操作(30分钟)1. 教师发放每组一份等高线地形图实例,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并尝试读取地形特点;2.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记录他们观察到的地形特点,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如“哪个地方地势比较陡峭?哪个地方地势相对平缓?”等;3. 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彩色粉笔和白纸,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并标注不同的等高线。
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将绘制好的地形图展示出来,并讲解他们的观察结果;2. 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解读方法。
Step 5 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根据教材中其他等高线地形图的案例,进行观察和绘制,并写出自己对地形特征的理解;2. 提醒学生注意完成作业的时间和要求。
Step 6 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的教学进行总结;2. 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复述和总结。
拓展活动:1. 学生自行查找其他等高线地形图的案例,并进行解读和绘制;2. 学生可以尝试进行地形的立体模型制作,以加深对地形特征的理解。
等高线地形图 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总结等高线的特点;2.学会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貌类型;3.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与计算;4.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总结等高线的特点;绘制地形剖面图;2.教学难点: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貌类型;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与计算。
五、教学方法:图示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19世纪末,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英国人,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他们说是捉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
藏族人收留了他们,而且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
但这几张“蝴蝶”图后来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
这些“蝴蝶”图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会看的等高线地形图。
2.相关概念理解:海拔:地面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面某点到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高距:地图上相邻等高线的高程差。
等高线地形图:将许多条等高线绘制在同一个平面上,就形成了一幅等高线地形图3.等高线的特点:①同线等高;②同图等距(全图的等高距须一致);③闭合,不相交,重叠为陡崖;④密陡疏缓;⑤凸低为脊,凸高为谷;⑥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练习: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念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错,同一条等高线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高度。
4.判断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练习: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表示地形方法判断甲、乙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甲、乙两图均有错误。
甲图中间低,四周高,不表示山顶;乙图虚线表示山谷。
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的名称,并说出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与计算:①等高线上点的海拔及相对高度:读出数值,直接相减即可。
②非等高线上点的海拔及相对高度:(n-1)d < H <(n+1)d,n为两点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为两点相对高度。
③当闭合曲线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时,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若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3)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进行地形分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2)培养学生绘图、分析、判断等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2)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内容与过程: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引入课堂讨论。
问题为:“你们小时候去过哪些地方的山区?山区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山区的地貌特征,并提出可能在地图上看到的地形线索。
(2)呈现:通过显示图片或模型图等形式展示一个等高线地形图,同时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询问:老师请学生依次回答以下问题:A. 你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看到了哪些线条?B. 你能看出这些线条的作用是什么吗?C. 你能猜测出这个地方的地形是什么样子的吗?(4)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自己的想法,并向全班展示。
(5)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发给每组一副等高线地形图,要求:A. 在地形图上找出10个明显的等高线。
B. 标出其中两个等高线的具体高度。
C. 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判断出这个地方的地形特征。
(6)展示:请学生把自己的地形分析结果展示给全班,并比较不同小组的分析结果。
(7)概念解释: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包括等高线的间隔、密集程度和形态特征等。
(8)操作训练:让学生尝试绘制自己的等高线地形图,包括选择合适的间隔、观察地形线索、绘制等高线等步骤。
(9)总结:请学生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并将其记录在笔记中。
(10)拓展:通过展示更多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对不同地形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进行更独立的地形分析。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1. 教学资源:(1)等高线地形图图片或模型图;(2)小组练习的等高线地形图;(3)学生的笔记和作业。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认识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基本概念,并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2、通过观察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成,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特征;3、通过读图分析等高线的疏密、等高距大小、比例尺的大小辨别坡度陡缓;4、通过在景观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掌握各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的基本特征;5、通过案例研究,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问题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六、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比较法七、教学过程3.等高线地形的特征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总结特征:然后给出试题:①小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山春游。
请你帮他们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线路上山最好?为什么?②下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是学生跟随教师看图片和动画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第四与第五个特征:④除了陡崖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⑤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学生练习前面两道题检验学生对等高线特点的理解程度,通过介绍大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为国家机密,涉及国家安全,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怀。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通过展示小地形图,让学生认识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的地形部位,通过不同部位等高线图的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总结特点,教师强调:山脊凸低为高,山谷凸高为低(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教师通过陡崖景观图片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比较,分析崖顶、崖底高度与陡崖相对高度,并给出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d (n-1) ≤H<d (n+1)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①18m ②21m ③36m ④43m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范围可能是A.40m至50m之间B.45m至60m之间C.50m至60m之间D.50m至55m之间根据景观图认识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的地形部位;根据不同部位等高线图的展示,总结等高线在不同地形部位中的组合状态;学生通过观察陡崖景观图片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比较,教师的讲解理解崖顶、崖底高度与陡崖相对高度通过图片认识的山地的部位,培养的学生由平面到立体的思维转换能力;通过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地理计算能力。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地理概念,明确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和用途。
2. 能够识别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图上的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
3. 能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能够根据实际地形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用途,能够识别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掌握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地形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询问学生对该地图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和含义。
教师向学生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是使用等高线将地理高度描述和表示的地图,能够直观地展现出地形的起伏和坡度,以及地形的特征。
在投影仪上展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引导学生识别和解读地形图上的不同地貌特征,并讲解各种地貌特征所代表的含义。
4. 绘制等高线地形图(2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和实际地形图,教师向学生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方法,包括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和方法。
然后以一个简单的地形图为例,引导学生用绘图工具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地图数据,进行实际绘制操作,检验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绘制方法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介绍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军事、农业、旅游等领域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探讨等高线地形图的其他可能应用。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强调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巩固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和认识。
四、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地理数据,绘制一副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并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总结,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和用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实例为引导,使学生在观察地图的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和用途,掌握了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背景分析1.我国地广人稀,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等高线地形图是描绘地形地貌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学生了解地形、地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人教版》教材将等高线地形图作为地理知识的一部分进行教学,包括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对于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在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掌握等高线的特点和作用;(2)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断地形地貌;(3)能够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2.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2)培养学生对地形地貌的热爱与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2.教学难点:学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地貌的分析、判断和绘制。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2)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作用;(3)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4)地形地貌的分析与判断。
2.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2)示范法:教师示范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跟随练习;(3)实践法:组织学生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然后进行地形地貌的分析与判断;(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地理知识,然后以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为例,让学生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分析地形地貌。
2.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5分钟)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中的地形地貌,向学生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包括等高线的定义、特点、作用等。
3.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2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向学生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包括观察地形、确定等高线间隔、绘制等高线等步骤。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教案:等高线地形图教学目标:1.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读取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
3. 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点:1. 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
2.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准备:1. 等高线地形图的样本。
2. 绘制地形剖面图的工具:尺子、铅笔、直角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一个等高线地形图,了解等高线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是什么?二、讲解(20分钟)1. 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解释等高线的含义和用途。
2. 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包括地形起伏、地势陡缓等。
3. 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例子,如军事侦察、城市规划等。
三、练习(30分钟)1. 让学生练习读取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并回答相关问题。
2.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等高线地形图绘制一个地形剖面图,注意标明地形起伏、高度差等。
四、讨论(20分钟)1. 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并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五、总结(10分钟)1. 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作用。
2. 强调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和技巧。
六、作业布置(10分钟)1. 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回答几个与等高线地形图相关的问题。
2. 要求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读取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
但是,学生在绘制地形剖面图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进行练习和指导。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1. 引言1.1 引言地形图是地理学中重要的工具,通过地形图可以直观地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势起伏和地理特征。
而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形图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它通过等高线的方式展示地形的起伏变化,能够直观地显示出山脉、河流、高地、低洼等地形特征。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形图,提高地理认知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帮助他们掌握这一重要的地理工具,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和趣味性。
通过本教学设计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学知识,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地理兴趣,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引言等高线地形图是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示方式的地形图,它通过线条的连接来描绘出地表的起伏变化,使得地形特征一目了然。
在现代地理教学中,等高线地形图常被用于展示地型高低、坡度陡缓等情况,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表地形。
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的特征和地势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
深入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地形图的概述、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的作用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等高线地形图。
2.2 地形图概述地形图是地球表面上地理特征的可视化表示。
它以图形和符号的形式展示了地球上的山脉、河流、岗地等地形特征。
地形图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地形特征,还可以为地质勘查、土地利用规划、军事战略等领域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在地形图上,各种地形特征都会以不同的符号和颜色进行标示。
山脉通常用棕色或灰色表示,河流则用蓝色表示。
地形图的比例尺通常比较大,能够清晰地显示地球表面的细节。
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地形。
通过等高线地形图,人们可以了解地势的起伏、山脉的分布、河流的走向等信息。
《等高线与地形图》教学设计
练习册
②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讲授新课
(一)自学
结合图3.9自学P35文字,理解以下几个概念:①绝对高度;②相对高度;③等高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海拔和相对高度
(课件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1、什么是海拔?并指认甲、乙两点的海拔高度。
2、强调海拔的参照物是海平面。
3、什么是相对高度?并指认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
(4)若只考虑地形因素,我军选择A、B、C路线中的( )较好,原因是什么?
(分组讨论,三组分别讨论我军进攻ABC,剩余一组综合分析。看哪组做得又快又好,奖励小红花,给各组加分。)
2、观察学校的地形模型图,体会什么是等高线和五种地形类型在地形图的表达形式。
学生:1、进行课后练笔,起到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升华的作用。
4、设疑纠错,加深学生对易混易错知识点的记忆。
(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在黑板上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点A和点B,估算这两点的高程。(如果难以理解,可以作铺助线,将点对应到坡面图,即可估算出这个点的高程。)
学生:培养学生目测与估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五)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
过程与 方 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收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教学具器材
《等高线与地形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等高线与地形图
1.4.1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A.直线B.波浪线C.折线
3.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简述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2)请简述等高线的判定方法。
(3)请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4.应用题(每题20分,共20分)
(1)请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和地形类型。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与解读,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在能力层面,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有待提高。他们需要通过观察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和判断地形特征,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同时,学生需要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素质层面,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学习等高线地形图需要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实践,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
-科技工具:利用地形建模软件或在线地图工具,让学生尝试制作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相关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地形图和解码相关的书籍,如《地形图解码指南》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拓展建议
-自主研究:鼓励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形区域,利用地图册和实地考察资源,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研究和解读。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环境,提高地理素养和地理空间认知能力。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地理课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地理教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含义和制图规则,能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解读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地形图的分析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形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地理探索欲望,提高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含义和制图规则,能够解读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
2. 教学难点: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解读地形特征,运用地形图分析技巧分析地势变化。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了解地形图,地形图有什么作用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理论学习通过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含义和制图规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弄清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进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图规则。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给定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掌握解读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的技巧,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地形图的分析中。
4. 小结归纳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互动,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如何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图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和学习动力。
六、教学反馈1. 每节课学生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馈。
2. 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巩固和应用。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作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察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1. 引言1.1 背景介绍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表示地形的方法,通过连接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同的地点,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地形的起伏变化。
等高线地形图不仅在地理学中有重要的应用,也在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和空间规划变得越来越方便。
在人教版教材中,等高线地形图作为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起伏的规律,培养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设计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引入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1.2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增强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解读地理信息,分析地形特征,为后续的地理学习奠定基础。
2. 正文2.1 教学内容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地貌特征,提升他们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等高线地形图的定义: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包括等高线的定义、作用和表示方式。
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是通过等高线来表示不同高度的地形特征。
3.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教授学生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包括如何根据地形图上的特征画出等高线、如何判断地形的变化等。
4.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介绍等高线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阅读、定位导航、山地旅行等。
让学生认识到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教案标题:等高线地形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2. 学生将能够解读和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3. 学生将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
教学资源:1. 等高线地形图的实例和练习材料。
2. 地理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3.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4. 笔、纸、尺子和绘图工具。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图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与他们讨论地形图的不同类型。
2. 引入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解释等高线的含义和用途。
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 解释等高线是连接相同高度点的线,高度间隔相等。
2. 展示实际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解释图中的元素,如等高线线条、等高线间距等。
3. 讲解等高线的基本规则和表示方法,如等高线的间距、闭合等。
解读等高线地形图:1. 给学生提供一张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要求他们解读地形图中的地势变化和特征。
2. 引导学生注意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和形状,以及它们表示的地形特征,如山脉、河流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他们对地形图的解读和观察结果。
绘制等高线地形图:1. 向学生展示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提供一些简单的地形图练习材料,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高度信息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3. 学生互相交换绘制的地形图,并互相评估和纠正。
应用等高线地形图:1. 提供一些实际的地形图案例,要求学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势变化和地形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规划建筑、导航等。
总结:1. 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成果。
2. 强调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
评估:1. 设计一些练习题和问题,测试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绘制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时的技巧和准确性。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实地考察中观察和记录地形特征,并尝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3.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推断地形特征及地形变化。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引入(5分钟)展示一张地球仪或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地面,提问:“你们看到的地面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样的地势?为什么有山川河流?”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地形地貌与地球自转、公转、大气运动等因素的联系,并引出本节课重点内容——等高线地形图。
① 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等高线地形图是以等高线为基础绘制出的地形图,它是用等高线、点高程、沟谷河流等符号来反映地形高低起伏变化的地图,有明显的三维效果。
② 介绍等高线的定义:等高线是连接地面上同一高度点的线,其不同高度对应的等高线线值一般为5米、10米、25米、50米、100米等等。
③ 介绍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的间隔为固定值;等高线间距越近,表示地势变化越大,山峰、丘陵、缓坡等地形因而可以看得出来;等高线一定不能互相交叉。
④ 介绍等高线的符号和绘制方法。
(1)板书几道练习题,让学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势变化、推测出山峰、山谷、河流等地形地貌特征。
(2)让学生化身“制图员”,亲自动手绘制一个等高线地形图,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颜色、不同间隔的等高线,发现地形地貌的不同特征,为实际制图、旅游、环境评估等方面提供帮助。
回顾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作用和绘制方法,并请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形成知识框架,方便后续的学习巩固。
三、教学重点、难点四、教学资源1.黑板、彩笔。
3.量角器、直尺、铅笔、橡皮等制图用具。
五、教学后记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理解地球地貌结构及其演化的重要工具。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制图实践,深入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习如何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推断地形特征,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能够熟练地在等高线地图上,读出某一地点的海拔、读懂等高距、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水系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5.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人类活动的选址和选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等高线的特点,引导学生对等高线的判读与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图示法、探究法、归纳法、比较法、练习法等
导入播放地形图片
授课
一、温习概念
1展示图一: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1、绝对高度(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高差):某个地点高差另一个地点
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所
连成的曲线。
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成原理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
活动1:结合下图分析归纳等高线的基本特点
小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②相邻两条等高线间高差(等高距)全图一致;
③等高线均为闭合的曲线;
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除外);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缓陡。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活动2: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地形部位,并说说你判断的理由及该地形的等高线特征。
地形等高线图地形特征判读方法
山顶
四周低中间闭合数值高外低
盆地洼地四周高闭合中间低
外高
数值低外高
山脊(分水岭) 从山顶向外伸出的
凸起部分
等高线凸向低处
山谷(河谷)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等高线凸向高处
鞍部相邻两个山顶之间
呈马鞍形
两山峰之间
陡崖垂直的山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符号
例1: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的名称,并说出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A
B
C
D
活动4:图解五种地形并说明特征。
拓展延伸: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火山口怎么表示?
快乐驿站:下面是地质勘探队员行进路线,谁能既快又准地说出行进
经过的地形部位。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一)探究主题: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河流
尝试探究:
1.河流位置:C、D两虚线处可能发育成小
河流的是,理由是。
2. 河流的流向:图中主干河流的流向
是,D、E、F三地最有可
能形成瀑布的是。
3.河流的流速:河流C和E,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归纳总结:
1.河流位置河流一般发育在处,等高线弯曲点最大点的连线称集水线;而山脊往往会成为河流的。
山脊处等高线弯曲点最大点的连线称分水线
2.河流的流向由于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处,而山谷等高线的特征是由处弯向处,故可判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
3. 河流的流速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河流流速快,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河流流速慢。
拓展延伸:说明岛地势特征及河流的流向特征
(二)探究主题等高线地形图与气候
探究资料:读等高线图
尝试探究:
1.气温:以王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
是米。
若王村气温为12℃时,按一
般规律,丁山的气温要低。
2.降水:王村降水多还是村降水多?试分
析原因
归纳总结: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
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2.迎风坡降水多与背风坡降水少。
拓展延伸:简要说明岛的地形特征及对气候影响
(三)探究主题等高线与人类活动
探究资料:读等高线图
尝试探究:1.修建水库
(1).标注建水库大坝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
(2).大坝修建的合理高度____米。
归纳总结:水库大坝的建设:
水库大坝的选址: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
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盆地或
洼地处。
按照工程量少和投资少原则。
坝高度
应根据其所接触到的等高线来判定。
2.选择引水线
小河干流流向方。
计划把水从①和
②调到③处,由①③和②③两条路线,选择哪
一条比较合理?。
为什么?
归纳总结:铺设输油、气、水管线(应注意
高度差,利用油气水的流动性特点自流)。
3.道路选线
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
(②或③)线,理由
是。
归纳总结:
道路选线(要求坡度缓,一般在两条等高
线之间绕行,尽量避免过河,减少工程量,尽量避开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分区)4.聚落的形成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地区是我国水果重要产区之
一。
①地适宜种植的水果是
( )
A.苹果 B.菠萝
C.椰子 D.柑橘
(2)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
应选择____ (②或③)线,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
丁四个村庄
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___村,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④处修建水电站。
选择该处建坝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但随之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归纳总结: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拓展延伸:
(11年)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河的流向大致是。
(2)图中标示的②、③两河,不存在的是,
原因是。
(3)A、C两地段中,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4)图中A、B两地,年降水量较多的
是地,原因是。
(5)若该图所示区域要发展水果种植,
你认为种(苹果或柑橘)较为合适。
(6)根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条件,简要分析甲村发展成为小城镇的有利条件。
(7)分析上图,按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原则,甲村适宜发展乙村适宜发展。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2年)41.读图19—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8分)
(1)地形部位名称:A B
(2)有人认为C 处是一座火山,请你从图中找出支持这种说法的依据 。
(3)写出图中河流干流D 的大致流向 ;本区的河流①、②、③、④中,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4)从改善生态环境出发,本区最适合大力发展的产业是 。
a 、畜牧业
b 、种植业
c 、渔业
d 、林业 (5)分析说明甲地居民点的形成条件。
(2分)
板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
一、温习概念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一)探究主题: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河 (二)探究主题 等高线地形图与气候 (三)探究主题 等高线与人类活动
1.修建水库
2.选择引水线
图19
D
B
①
②
③ ④
3.道路选线
4.聚落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