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ter模型构建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借鉴传统人为因素分析Reason模型和SHEL模型,结合TER模型的特点构建航空不安全事件人为因素分析的R-S-TER模型。分别采用Dijkstra算法和坐标轴方法应用R-S-TER模型对单个和多个航空不安全事件进行研究,找出各个不安全事件的主要事故链。运用C语言程序计算出了预防航空不安全事件的最优方案。应用R-S-TER模型可以有效地达到预防航空不安全人为因素的目的。
【关键词】航空安全;人为因素;Reason模型;SHEL模型;R-S-TER模型
0 引言
随着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所面临的航空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除了不断改善硬件条件之外,加强民航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人的因素的管理,据统计大约80%的航空事故与人为因素有关[1],因此,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十分必要,对降低民航事故率,保障民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人为因素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近年来快速发展,应用领域涉及航空航天[2]、石油化工[3-4]、交通运输[5]、医疗卫生[6]、核工业[7]等。在航空领域而言,张凤等[8-9]采用HFACS框架分析方法对飞行安全个体与组织因素进行了研究;王燕青等[10]运用模糊层次分析对某民用机场安全风险管理进行了评价;开展了航空人为差错预先察觉与识别技术研究[11];建立了以事故与安全数据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模型[12]。
经典的SHEL和Reason模型一直得到普遍关注和广泛应用,如霍志勤等[13]通过对Reason 模型进行修正,从防御系统失效、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的条件、管理失效4个层次对空中交通管制不安全事件进行了研究;谢放[14]提出了Reason-SHEL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应用。
在分析和总结已有分析模型的基础上,从安全经济学角度,笔者提出了一种新的R-S-TER 模型,该模型分析过程可运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实现数值计算,提高分析可靠性和效率,为人为因素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1 常见航空人为因素分析模型
1.1 SHEL模型
SHEL模型(见图1)属典型的系统取向,该图模型由软件(Software—S)、硬件(Hardware—H)、环境(Environment—E)和人(Livewire—L)4个要素组成。
人通常成为“生命件”,人误主要源自操作人员与其他4个界面匹配程度问题,因而减少人误主要从增加与4个界面的匹配入手。
由于SHEL模型从各个方面对不安全事件进行人为因素分析,所获的人为因素繁多,不利于提出具体和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2 Reason模型
Reason的“瑞士饼”模型属于典型的组织取向理论模型(见图2),该模型重点强调组织整体性的失事预防能力。
对Reason模型而言:切断任一环节的人为因素,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大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但在分析事故人为因素时,往往由于主客观原因,致使分析出的人为因素不够全面。
2 人为因素R-S-TER模型研究
2.1 TER模型
TER(Triggers Event Result)框架结构采用“事故链”概念,即触发器(原因)——不安全事件——结果(事故/征侯),如图3所示。
用TER模型对事故人为因素进行分析时,可采用逆推方式,即从结果事件入手,推出导致结果事件的不安全事件,再用SHEL模型分析不安全事件的触发人为因素。
该模型对特定不安全事件寻找人为因素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在此模型中,不安全事件与触发因素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在分析过程中会出现结果繁杂,无法系统地提出对策措施。
2.2 R-S-TER模型建立
笔者以TER模型为原型,在Reason模型和SHEL模型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航空不安全事件人为因素分析的R-S-TER模型,如图4所示。
该模型整体上采用TER模型框架,基于该框架的“事帮链”模式为分析人为因素提供了很好的思路;采用Reason模型作为总的触发器,可把不安全事件的多因素简化,只要控制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就能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接着采用SHEL模型作为各环节的触发器,找出各环节事件的触发因素,并确定其所属的界面。
融合Reason模型和SHEL模型的特点,使得R-S-TER模型在对不安全事件人为因素方面更加全面和准备。
2.3 R-S-YER模型组成
2.3.1 触发器
触发器是指诱发不安全事件的因素。R-S-FER模型对TER模型的触发器进行了改进:触发器主体采用Reason模型,即“组织因素——预防与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提——不安全行为”的线路,而对这4个环节的人为因素分析则是参照SHEL模型进行的,即从人与硬件、人与软件设计,人与工作物理环境及人与人4方面来分析,在R-S-TER模型中人误事件与触发因素是相对应的。
2.3.2 不安全事件
不安全事件分为两类:人误与违章。
“人误”是指:偏离某种规范或标准的操作人员的无意行为,即人误是操作人员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无意中出现的某种偏离(预定目标、准确性等)。
对于操作者有意违反某种规范或标准的行为,称为“违章”。
不安全行为指在某一时空中,行为者的能力低于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要求时的行为特征。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事件对应,即有意不安全行为等同于违章,无意不安全行为等同于人误。
文中的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事件是相对应的,不安全行为的出现就意味着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所以在运用R-S-TER模型对不安全事件进行人为因素分析时,应注意不安全行为层次。
2.3.3 结果事件
“事故/事故症候”是航空不安全事件导致的结果事件。事故症候是事故的征兆,本身不是事故,是危及飞行安全的一切反常情况,它反映了事故发生和发展的趋势。笔者在研究航空不安全事件人为因素时,往往从事故/事故征候出发,分析引起不安全事件的触发因素,然后制定预防不安全事件触发因素的措施,就能够防止同类不安全事件的再次发生。因此,减少事故率就要减少事故症候率,减少事故征侯就要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即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率。
应该注意,各国民航组织对事故与事故征候都有明确而详细的说明,人误分类编码有时会与事故征候重叠。例如:飞错高度既可作为不安全事件,同时也属于事故征候,但其两者所强调的内容不同,作为事故征候的飞错高度强调其已对飞行安全构成严重危害,而作为不安全事件的飞错高度则体现出是一种人误。因此,调查与分析过程,不安全事件与事故征候出现重叠没有关系。
3 应用R-S-TER模型研究单个不安全事件
单个不安全事件是指一起不安全事件,在应用R-S-TER模型分析单个不安全事件时,可将其分析结果转化成一个有向带权图,求解出不安全事件最可能发生的路径,即单源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是解决单源最短路径的普遍方法[5],因此,笔者采用该算法来分析单个不安全事件的人为因素。
以B2141航班飞机的乌鲁木齐机场进近着陆事故为例[16],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左座调错了高度表,把修正海压当作场压,没有按盲降指引飞行,盲目下降高度,加之机组目视条件差,发现高度低后复飞时已晚,机组又听不懂近地语音警告,导致飞机失速坠地。
3.1 致因因素分析
1)通过R-S-TER模型分析出触发器各环节的致因因素,如表1所示,表中各致因因素视为随机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