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高二历史教学设计《神权下的自我》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二、宗教改革(与上帝直接对话)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教案(4页)-精选教育文档
人性的复苏邳州市第四中学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专题内容分析:古希腊的智者以人的眼光去考察一切,也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 ;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知德合一”,重视人的理性,是人文精神的升华 ; 文艺复兴之人文主义,即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迷信和神学的专制统治并提出资产阶级要求的一个思想体系,是人文精神的复苏、发展 ; 宗教改革蔑视权威,信仰自由使人文主义平民化 ; 启蒙运动之理性主义,即是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保护个人的利益和各种权利使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并走向成熟。
本课的内容在本专题的线索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在西方思想史的发展里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由信仰走向理性的重要一环。
本课内容分析:本课的线索:“黑暗时期”湮没了古典文明城市经济和资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主义萌芽的发展(略讲)需分析以下几点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鲜明地阐释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文艺复兴继承和发扬了古典人文精神并赋予新的内涵,把人从窒息的神学专制中解脱出来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者的第一次战斗,传播发展了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起了准备作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本质上都不反对宗教,只是把“为信仰而生活”改变为“为生活而信仰”,而自由的生活正是他们追求的真谛(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知道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得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与《大卫》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知道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与《九十五条论纲》。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阅读法、对比法等方法进行大胆的推理和论证,以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性质、思想理论主张,从而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对于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及其主张,学生可以运用图表法进行概括和总结,以利于了解和掌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1
4.通过学习宗教改革时期的人物事迹,培养学生坚定的信仰和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品质。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1”,学生在学习前已经具备了关于欧洲中世纪历史的基本知识,但对宗教改革时期的深入了解尚显不足。学生在高一阶段已学习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历史事件,为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在认知能力上,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对宗教改革影响的认识容易停留在表面。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宗教信仰、神权统治等问题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惑和误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宗教改革背后的历史逻辑,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宗教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人物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实质。
(3)利用比较分析法,对宗教改革时期的不同人物、派别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合作精神。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宗教改革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宗教改革的历史资料,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文档资料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博罗县高级中学钟丹红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之人文主义,即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迷信和神学的专制统治并提出资产阶级要求的一个思想体系,是人文精神的复苏、发展。
本课的内容在本专题的线索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在西方思想史的发展里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由信仰走向理性的重要一环。
因此本节内容非常重要,是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需要学生重视并理解、把握。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掌握“文艺复兴前三杰”、“后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2、过程与方法:基于文艺复兴的原因和结果的学习,以史料为载体,理解文艺复兴运动性质,了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艺复兴,我们能够窥视出中世纪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整个西方社会。
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五、教学过程(一)意大利.印象初步了解意大利的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并回顾上节课的古希腊先哲的学习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文艺复兴的背景展示史料:“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
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提出问题:材料中“纱幕”指的是什么?这层纱幕为什么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1、探思想之源——宗教神学束缚下的欧洲“可以说,古希腊哲学成了基督教神学理论诞生的根基。
或说,基督教的神学理论是建筑在古希腊哲学之上的,后包含并蒙蔽了希腊哲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质教学设计(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质教学设计(5页)《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东阳市第三高级中学严海英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专题共四节内容,第一节,古希腊的智者以人的眼光去考察一切,也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知德合一”,重视人的理性,是人文精神的升华;第二节文艺复兴之人文主义,即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迷信和神学的专制统治并提出资产阶级要求的一个思想体系,是人文精神的复苏、发展;宗教改革蔑视权威,信仰自由使人文主义平民化;第三节启蒙运动之理性主义,即是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保护个人的利益和各种权利使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并走向成熟。
本课的内容在本专题的线索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在西方思想史的发展里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由信仰走向理性的重要一环。
因此本节内容非常重要,是历年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整个西方社会。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识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突破方式:设问导学、情境教学、问题探究2、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理解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的意义及人文主义的含义。
突破方式:通过师生对话、归纳整合的方式共同探究。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疑神疑鬼的词性说起。
当时代不一样,一个成语的词性会发生变化。
中世纪时代,神学占统治地位,人是神的附属品,人为神而活着。
当历史进入14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资产阶级逐渐壮大,他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乐趣的时候,便开始疑神疑鬼了。
这个疑神疑鬼的时代便是文艺复兴的时代了。
(二)教学过程:教师展示材料:1、第一部分:自我的迷失——黑暗的中世纪(5-15世纪)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
神权下的自我 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教案:神权下的自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神权下的自我”。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神权的束缚下保持自我。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局限性,并引导学生如何在神权的压力下坚持自我,发展自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影响,认识到神权对个人自我发展的限制。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如何在神权的压力下保持自我。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态度,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神权的束缚下保持自我。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在神权的压力下保持自我,发展自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古代的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影响。
2. 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局限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神权的压力下保持自我,发展自我。
4. 讲解知识点: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神权的束缚下保持自我。
5. 随堂练习: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神权下的自我1. 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影响2. 如何在神权的压力下保持自我3. 如何在神权的束缚下发展自我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影响。
2. 请论述如何在神权的压力下保持自我。
3. 请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如何在神权的束缚下发展自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了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神权的束缚下保持自我,发展自我。
课后,学生应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神权对个人自我认知的资料,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神权下的自我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再生’”、“人性的欢歌”以及“与上帝的直接对话”三目内容的叙述,阐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性的复苏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本课是第六专题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中第二课。
本专题所述的西方广义上的“人文主义”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个时期,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中世纪后期新兴资产阶级在继承古代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对人文主义进行了第一次系统的理论阐述,其实质是一种确立人、人的尊严和人生价值的新观念。
它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
二、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是高二理科班学生。
学生虽有高一历史必修一二政治经济模块的基本知识储备,但分科后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太重视。
本模块教学内容偏重理性思维,许多思想史上的名词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深入浅出,将艰深的知识通俗化,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这是教学前要侧重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的展现,知道文艺复兴初期“三杰”和《十日谈》、《哈姆雷特》;在史料分析、比较归纳中,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体验和感悟人的价值与意义,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利用材料的解读与分析,了解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进而认识到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文主义的内涵2、难度: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五、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以新课程理念引导课堂教学,发挥学习资源(课内、课外)、学习伙伴(师生间、生生间)在教学中的作用,采用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媒体利用等策略,鼓励学生在体验、探究、发现、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将本课三个子目进行整合,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板块:“人文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延续——宗教改革”,以人文主义这一主题贯穿教学过程,凸显这一时期两场运动的核心精神,试图帮助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其演变。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一、协议关键信息1、教案主题:神权下的自我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与方法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学重难点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4、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5、教学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6、教学过程导入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讲解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7、教学评估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神权统治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观念。
理解神权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影响。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文献阅读、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表达和交流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个体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培养学生对自由、平等和人权的尊重和追求。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神权统治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
神权对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的具体影响。
122 难点如何理解在神权背景下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探讨神权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神权统治的相关知识,确保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知识框架。
13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进其深入思考。
1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历史现象。
14 教学资源141 教材选用权威的历史教材作为主要教学依据。
142 多媒体资料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课标内容】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材分析】教材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古典文化的“再生”实际上讲述的是文艺复兴的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古典人文精神得以弘扬,并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
同时,两大运动对当今世界的政治、文化都有较大影响。
【学情分析】作为高二文科生,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并有一定基础。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的人文主义的内涵认识,存在不足。
因而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中引发其对人文主义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循序渐进的设计问题,启发点拨,突破教学重难点。
【思路设计】本课的重点是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本课的难点是人文主义的认识和价值判断。
为了使文艺复兴得到更好的理解,对课本进行大刀阔斧的增删,为减少设计过于冗长,对宗教改革内容不做设计,除书本上的文坛三杰外,增加艺术三杰。
让学生不仅能探源文艺复兴的魅力,更能感受文艺复兴的风采。
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台阶等一步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规律,并运用史料、故事、视频、图片等手段展示相关内容,以期更好的理解。
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感受文艺复兴的成果,培养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回味文艺复兴的内容,培养通过反思交流,形成价值判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感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时代价值。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作者:丁晓平《神权下的自我》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品,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和改革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本质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过程与方法:基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原因和结果的学习,以史料为载体,借助文艺复兴的成就和马丁·路德等人的思想的阐释,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了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的延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窥视出中世纪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整个西方社会。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二、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理解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三、课时、课型课时:1课时课型:讲授新课四、教法、教具教法: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图示法、演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科书、黑板擦五、教学过程导入:当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万物始于水”时,思想家理解世界的视角就从宗教和神话转向了自然;当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时,思想家们就进一步突破神灵的束缚,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世界了,于是人被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人为本的西方人文精神于此滥觞。
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一)希腊时代,普罗塔格拉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这是人文精神的产生阶段;(二)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竖起“人文主义”大旗,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是人文精神的发展阶段;(三)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宣扬理性和天赋人权,用“平等自由”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中解放出来,启蒙之火引领了“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这是人文精神的成熟阶段。
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案例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3.认识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感悟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学生应能够描述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理性,以及这些价值观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中的体现。学生应能够分析人文主义思想对欧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从中汲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启示。
五、案例亮点
1.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神权统治下人们自我认知的困境和探索的过程。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情景创设: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3.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针对不同小组的特点,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在合作中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例如,在课程结束时,可以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你认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例如,我会让学生讨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行为的限制,以及人们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寻求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精品教案(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精品教案(6页)华中师范大学牟定附属中学教学设计年级学科:高一历史授课人:普昆鹏课题:《神权下的自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2、过程与方法:基于文艺复兴原因和结果的学习,以史料为载体,借助文艺复兴的成就的阐释,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了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窥视出中世纪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整个西方社会。
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突破方式:设问导思、小组合作,思考探究。
2、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突破方式:通过师生对话、归纳整合的方式共同探究。
教学过程:【复习反馈】1、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压抑人性的因素是什么?2、人文精神起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导入新课】(四)成就1.意大利文艺复兴前三杰(1)但丁(1265-1321),彼特拉克(1304-1374),薄伽丘(1313-1375)。
但丁与《神曲》,但丁,意大利诗人。
《神曲》原意是《神圣的喜剧》。
但丁原来只取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
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带有喜剧的因素。
《神曲》全长14000多行,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彼特拉克热爱生活,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反对中世纪教会长期以来宣扬的禁欲主义。
他喜欢游览,尤其喜欢登高远眺,领略自然风光他一生的创作很丰富,其中《歌集》对以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他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
6.2【教学设计】《神权下的自我》(人民版)
《神权下的自我》本课主要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再生’”、“人性的启蒙”以及“与上帝的直接对话”三目内容的叙述,阐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性的复苏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以及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教科书以及课件,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从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理,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教学重点】古希腊“智者”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三个发展阶段和派别。
【教学难点】古希腊“智者”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深入熟悉教材,对授课部分做到心中有数,准备上课所需的多媒体辅助工具及材料。
新课导入:对比以下两幅画,两幅作品表现的内容相同,但构图及人物处理则有很大差异。
你认为哪一幅更好?为什么?图1是中世纪的绘画作品,图2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
前者是冰冷的圣经故事的图解,后者是有血有肉的人间亲情的表现。
一个是对神性的赞美,一个是对人性的讴歌。
新课讲授:问题探究: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思考,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世界”被发现指的是15世纪末的新航路的开辟;一、古典文化的“再生”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义萌芽,发生文艺复兴概况了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对个体自我认知影响的文章,深入分析神权政治下的个体抗争与追求。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反馈指导意见。
3.通过作业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的相关图片、地图和视频,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这种情景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教会、国王、骑士、平民等角色,生动演绎神权政治下的欧洲社会。
3.创设辩论赛,让学生围绕“神权政治对个体自我认知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神权政治在中世纪欧洲的作用及其对个体自我认知的束缚,如:“为什么神权政治会在中世纪欧洲得以确立?”“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有何影响?”“在神权政治下,个体如何寻求自我价值的体现?”等。
4.反思与评价:本案例注重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收获。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5.作业小结:教师布置关于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对个体自我认知影响的文章作业,要求学生深入分析神权政治下的个体抗争与追求。这种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反馈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的相关图片、地图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的了解,以及对其影响的认识。
人民版必修3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说课稿
4.电子白板:便于实时展示学生讨论成果,促进师生互动。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输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通过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讲解过程中的提问:在讲授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问题或案例进行讨论,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历史人物,从不同角度分析宗教改革,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分析能力。
4.展示与评价:鼓励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确保关键词突出,便于学生记忆。
2.合理使用颜色,区分重点和次要点。
3.保持板书的逻辑性和层次感,方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4.适时擦除辅助性内容,避免板书过于杂乱。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中世纪欧洲宗教背景可能了解不足,影响对宗教改革的理解。
2.学生在分析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影响时,可能受到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影响,产生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双重影响,激发学生对自我意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宗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中世纪欧洲宗教背景、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影响以及宗教改革对个体自我意识觉醒的推动作用。教学难点为: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影响,以及如何让学生理解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塑造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质教学教案(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质教学教案(5页)神权下的自我四明中学方洁一、课程标准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了解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和影响,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文艺复兴的背景、成果、意义。
难点:形成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认识与价值判断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人文主义的内涵认识,存在不足。
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突破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由,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由此请学生回答书本104左边的学习思考,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单纯的重复吗?生:不是简单的重复。
教师给出结论,资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师:那么这场新文化运动究竟如何体现人文主义,有哪些人在努力探寻自我、肯定人的价值,恢复被基督教神权统治所泯灭的人性呢?请大家阅读书本,帮助填写表格。
给出3分钟左右的时间,请学生阅读书本第二目人性的启蒙。
请学生回答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的代表作品,指出彼特拉克有“人文主义之父”的称号,在几位文学家中,着重讲解薄伽丘的《十日谈》。
第一天无主题。
……第三天凭着个人机智,如愿以偿。
第四天结局不幸的恋爱故事。
第五天历尽艰难折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第九天无主题。
第十天恋爱,或是其他方面所表现的可歌可泣、慷慨豪爽的行为。
师:这部作品之所以被称为人曲,是因为它的主题就是人本身,薄伽丘在其中描述了各种各样的人,讴歌了人性,但是如果我们详细分析十日谈,会发现里面讲的多是男欢女爱,对人的关注还停留在什么上面呢?生:人的本性,人的本能,呼唤人们去追求现世的幸福。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案 01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案【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和性质2.识记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及作品3.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4.评价文艺复兴【过程与方法】开展探究教学;通过情境再现、分析材料、比较归纳,建构知识体系;体会现实,反思历史,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重难点】重点:文艺复兴产生的时代背景难点:理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再现: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商人和教士教士:最近在忙什么?商人:(自豪的说)我最近在佛罗伦萨又买了一座更大的城堡,打算好好装修一下,添置些金银器具。
经过几年的打拼我赚了钱,这日子过的还算幸福教士:你最近离上帝越来越远了!商人:我犯了什么错误,我每天祈祷,每周都来教堂做礼拜,该是个合格信徒。
教士:(严厉教诲)丹尼尔,我们人类自诞生就是有罪的,我们到人间是来赎罪的,所以你要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虔诚的忏悔错误,你才能得到拯救,才能升入天堂。
商人:那样的话,我宁可现在活得舒服快乐教士:那你永远得不到拯救,会下地狱的。
思考:商人追求怎样的生活?2、教士持何种不同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商人与教士的生活观念不同,在本质上反映的问题?生:商人追求世俗的享乐和现世的幸福;教士主张今世禁欲和来世幸福【新课讲授】师:明确学习目标,呈现幻灯片:学习目标:1、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和性质2、识记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及作品3、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4、评价文艺复兴生:齐声阅读学习目标师:呈现幻灯片:自主探究:1、14世纪的意大利为什么能够兴起文艺复兴运动?2、哪些人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发展?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有哪些?3、文艺复兴运动宣扬的思想核心是什么?4、如何评价文艺复兴运动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并作标记师:巡视并作相关指导生:展示自主学习的结果师:提问:哪个同学可以说出文艺复兴的原因呈现幻灯片: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直接原因: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压抑了人和人性文化原因:意大利保留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师:有哪些人推动了文艺复兴?使用了什么方式?(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按阶段列举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对艺术领域加以补充。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教案:《神权下的自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历史课程,第三章“中世纪欧洲”的第三节“神权下的自我”。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教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在这一时期中世纪欧洲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理解神权政治的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干预。
3.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世纪欧洲人们在神权政治下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状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教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难点:神权政治对人们生活的干预,以及中世纪欧洲人们在神权政治下的自我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世纪欧洲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中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中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重点介绍教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3. 案例分析:以具体案例为例,分析神权政治对人们生活的干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世纪欧洲人们在神权政治下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状态。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6.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关于中世纪欧洲的神权政治和人们生活的相关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中世纪欧洲社会背景、教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神权政治对人们生活的干预、中世纪欧洲人们在神权政治下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状态。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中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
2. 请说明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和影响。
3. 请举例说明神权政治对人们生活的干预。
4. 请简要描述中世纪欧洲人们在神权政治下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书籍,进一步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神权下的自我》 说课稿
《神权下的自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神权下的自我》。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神权下的自我》是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史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背景、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打破了中世纪以来封建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欧洲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理解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文艺复兴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核心思想以及其深远影响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和思想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2)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特点。
(3)分析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和核心思想。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人性的赞美和对自由的追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到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核心思想。
(2)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教学难点(1)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和本质。
(2)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社会转型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课标内容】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材分析】教材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古典文化的“再生”实际上讲述的是文艺复兴的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古典人文精神得以弘扬,并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
同时,两大运动对当今世界的政治、文化都有较大影响。
【学情分析】作为高二文科生,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并有一定基础。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的人文主义的内涵认识,存在不足。
因而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中引发其对人文主义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循序渐进的设计问题,启发点拨,突破教学重难点。
【思路设计】本课的重点是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本课的难点是人文主义的认识和价值判断。
为了使文艺复兴得到更好的理解,对课本进行大刀阔斧的增删,为减少设计过于冗长,对宗教改革内容不做设计,除书本上的文坛三杰外,增加艺术三杰。
让学生不仅能探源文艺复兴的魅力,更能感受文艺复兴的风采。
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台阶等一步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规律,并运用史料、故事、视频、图片等手段展示相关内容,以期更好的理解。
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感受文艺复兴的成果,培养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回味文艺复兴的内容,培养通过反思交流,形成价值判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感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时代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艺复兴的背景、成果、意义。
难点:通过感知形成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认识与价值判断【教学方法】(1)教法:在“导——学——练”的教学方式中,采用讲授法、情境法、合作探究法、史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历史,在分组合作探究培养分析史料、解决问题能力。
(2)学法:课前预习,课堂中融入情境,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特色】“平凡中见真知”本课教学设计力求简洁,直观回归历史课的本来面目。
简单的花样翻新、表面的哗众取宠绝不是历史教学的真谛。
要使教学真正服务于人生,化大象于无形,就必须用真正的历史智慧来开启学生的思维。
本课设计的宗旨是要实现有效性教学,从导入开始,环环相扣,力求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文艺复兴,其人文主义实质内涵是什么,具体表现又是什么。
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如视频、选词、史料研读、填写表格、艺术欣赏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其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课前渲染播放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
课前我们听到的,是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
伴随着这美妙的歌声,我们的思绪仿佛驶向了那个以自由与文明而著称的国度——意大利。
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时光的隧道,回到14世纪前后的意大利,去了解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
设计说明:课前播放相关主题的音乐来烘托渲染气氛是一种不错的手段。
用寥寥数语简单过渡这一环节是考虑到倘若上课铃声一响,音乐就戛然而止,似乎在流程上失于圆滑。
当然这种过渡只能点到为止,否则就与后面的正式导入相冲突,造成“双导入”之嫌。
课堂导入文艺复兴英文是Renaissance(板书英文),其本意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14世纪前后意大利人对古希腊罗马文化非常热爱,这幅图片展现的是当时的工匠在修复挖掘出的古代雕塑。
(幻灯片显示图片)在这些修复的雕塑中,有一座雕塑,它的出土与修复使整个意大利都为之震惊!当时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甚至惊呼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作品!(幻灯片显示图片希腊群雕《拉奥孔》)同学们,现在这座名为拉奥孔的雕塑就在你们面前,你们看到这座雕塑,会感到震惊吗?会觉得不可思议吗?——恐怕未必!那么当时的意大利人又为什么会感到震惊与不可思议呢?要了解他们这种心态,我们就必须去追问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去探源文艺复兴为什么会发生!设计说明:导入需有“凝神、起兴、点题”之功效已为多数教师认可。
然而在实践中,我发现除这六字原则之外,导入还应力求达到如下两点:一、导入要有历史感。
二、导入要体现教学目的。
本次设计采用“希腊雕塑《拉奥孔》出土引起轰动”的案例作为导入,就是考虑到该事件(150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件既鲜活又典型的事例,具备历史感;同时这一事件以及当时的类似事件也可构成文艺复兴的起因之一,与后面“探源文艺复兴”部分有回扣呼应的地方,具备教学目的,不是为导入而导入。
第一环节:探源文艺复兴(一)中世纪宗教神学束缚下的欧洲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直到文艺复兴之前,欧洲所经历的历史阶段叫中世纪,那时的欧洲是一个神学无处不在的世界,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请看一段视频——1.播放视频。
视频内容:文艺复兴前的欧洲社会处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统治之下,那时人们的生活是完全以神为中心的。
各阶层的人,不论是国王还是普通百姓,只能在宗教的框架内麻木地思想与生活,绝对不能够超越。
圣·奥古斯丁是中世纪著名的神学家,他教导人们: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这桩原罪遗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
由于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所以人的一生就是要受苦的,不可以有任何的欲望与情绪。
这是中世纪的一群苦行僧,为了救赎自身的罪孽,他们不断地鞭打自己,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
相比这些人,另外一类人的下场更加悲惨,那就是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在那个时代被称为异端,他们会被专门审判异端的机构——宗教裁判所羁押,受到鞭打甚至是处以火刑。
著名的科学家布鲁诺、伽里略等都是其受害者。
2.选词描述中世纪人们的主要精神状态。
教师:出示幻灯片并显示下面内容。
下面哪些词汇可以反映中世纪人们主要的精神状态?随心所欲禁欲苦行无拘无束压抑人性张扬个性麻木顺从思想开放愚昧迷信以人为本言论自由神权至上追求享乐学生:禁欲苦行、压抑人性、麻木顺从、愚昧迷信、神权至上教师:(老师在学生回答之际,将这些词汇板书于黑板表格之中世纪一栏中)在这五个词汇中,哪个词汇是最核心的词汇?学生:神权至上。
教师:就是在这样一个神权至上的世界里,就是在这样一种麻木愚昧的心态下,当人们看到从地底下挖出的古希腊罗马雕塑如《拉奥孔》时(幻灯片再度呈现),其震惊的情绪就可想而知了。
在这些雕塑中,他们看到的是人的力量、人的情绪、人性的直白流露!这就无形唤醒了人们心底渴望复苏人性,尊重人性的精神需求。
由于当时还缺乏成熟的思想体系,所以人们就借助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那么这场伟大的运动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在意大利呢?让我们来看两段文字材料。
设计说明: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最大的贡献在于把以神为中心的社会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这是本课的主线与灵魂。
处理本课的一大难点在于——在现有的课程结构下,大多数学生可能都不清楚文艺复兴前的那个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如果对这一点毫无感知,学生就很难理解文艺复兴的价值所在。
因此,该部分以视频、选词等形式的进行教学,目的就是要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了解中世纪的欧洲,进而使他们认识文艺复兴到底改变了什么。
(二)十四世纪独具优势的意大利材料一 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
材料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
……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
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
——选自岳麓版教材(第一版)通过阅读,请思考: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主要有哪些原因?(经济、阶级、思想、地理)学生: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老师可提示经济是基础,所以这一点原因很关键)阶级——新兴的资产阶级。
思想——重视人的生命与尊严。
(老师可提示还会产生追求享乐等思想)地理——昔日古罗马遗址,东西方文化交汇地。
教师:从这则故事中,你们能够明白《十日谈》在当时为什么会被多次列为了禁书吗?学生思考议论片刻,老师总结:它被列为禁书的原因正在于薄伽丘通过他的故事,嘲讽了宗教神学的伪善与荒谬,引导人们要摆脱中世纪禁欲苦行的束缚,顺从人性。
板书“顺从人性”一词于黑板表格之文艺复兴一栏。
欣赏完薄伽丘的文学作品,我们再来看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独辟蹊径,直接通过宗教题材的作品来弘扬人性,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应,这两位伟大的巨人,就是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
(二)拉斐尔·《圣母圣子图》1.拉斐尔简介。
拉斐尔的父亲是一位宫廷画师,所以他继承了父亲的绘画天斌。
不幸的是他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小小年龄就进入画室帮工,三十七岁就离开了人间。
可以说拉斐尔短暂的一生是充满不幸与痛苦的,但他却将人间最真最善最美的一面,用画作的方式留在了人间。
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拉斐尔最擅长题材作品《圣母圣子图》。
人们形容他的作品犹如“明朗的原野”,这幅画能给你们带来那种明亮清新的感受吗?课堂留白片刻。
2.师生互动。
为了让你们更好地欣赏这幅画作,老师选取了中世纪同题材的一幅作品,你们比较两幅画有什么不同?教师:表情有什么不同?背景有什么不同?人物眼神有什么不同?情感状态有什么不同?等等学生:中世纪的圣母圣子图表情严肃,没有母子间的那种温情。
而拉斐尔的画作则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母亲的慈爱,孩童的依恋,人间的亲情。
教师: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中世纪对人性是压抑的。
拉斐尔的画作则是希望回归自然人性。
板书“回归人性”一词于黑板表格之文艺复兴一栏。
3.方法指导。
老师每次看到拉斐尔的这幅图都会很感动,我总在想是什么力量促使拉斐尔画出如此具有感染力的圣母圣子图?如此渴望人性、亲情的回归?学生:拉斐尔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
这种特殊的经历,使他笔下的圣母,洋溢着浓浓的母爱,他笔下圣子,充满了对母爱的依恋。
教师:原来画作所流露的母子亲情,正是拉斐尔特殊经历、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其实文艺复兴的巨人大多都有一些特殊的经历,同学们不妨动手去查查资料,这对于你们更好地欣赏他们的作品是有帮助的。
欣赏完拉斐尔的画作,我们再来欣赏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
(三)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1. 米开朗琪罗简介。
在采石场边长大的米开朗琪罗,从小就与石头、凿子、铁锤结下了不解之缘。
正是他用手中的凿子与铁锤,在石头上雕刻出了“青春的凛然”和“生命的珍贵”,这就是他那流传至今的惊世之作——《大卫》和《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