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钟山—富川县花山矿区南矿段稀土矿矿床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稀土矿床中稀土富集机制

稀土矿床中稀土富集机制

稀土矿床中稀土富集机制稀土元素是一组17种化学元素的总称,它们在自然界中并不罕见,但由于它们的主要用途是在高科技和新能源产业中,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稀土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并不均匀,它们在矿床中的富集机制一直是地质学家和矿产资源学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矿床形成的角度,探讨稀土矿床中稀土富集的机制。

一、稀土元素的地质分布稀土元素主要分布在地壳中,它们的含量比较低,通常在地壳中的含量为每千万分之一至每亿分之一。

稀土元素主要分布在独属岩、花岗岩和玄武岩中,特别是在碱性玄武岩和花岗岩中含量较高。

此外,稀土元素还主要存在于火山岩、碳酸盐岩和蒴合岩中,这些岩石常常是矿床富集的主要宿主。

二、矿床形成机制稀土矿床的形成涉及多种地质作用和矿物成因,主要包括岩浆热液作用、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

岩浆热液作用是指岩浆在形成过程中释放热液,其中含有大量的稀土元素,并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富集稀土元素的矿床。

沉积作用是指稀土元素随着海水或湖水的沉积作用,富集在特定的岩石或沉积物中,形成稀土矿床。

变质作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等地质作用下,发生成分、结构和性状的变化,从而形成富集稀土元素的矿床。

三、稀土矿床的类型根据形成机制和地质特征,稀土矿床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火山岩型、伴生型和碱性岩型。

火山岩型稀土矿床主要由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岩形成,矿石中含有丰富的稀土元素。

伴生型稀土矿床主要伴生在其他矿床中,如铀矿、铝土矿和磷灰石矿中,矿石中含有大量的稀土元素。

碱性岩型稀土矿床主要由碱性花岗质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矿石中含有较高含量的稀土元素。

四、稀土矿床的地质特征稀土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石的成分、结构和矿物组成。

矿石的成分主要由稀土元素、铀、钍等元素组成,其中稀土元素含量很高。

矿石的结构主要以块状、脉状或砂状为主,矿石中含有大量的稀土矿物。

稀土矿床中的矿物组成主要以方钙矿、磷灰石、独属矿、燧石、磷灰石和白云石等矿物为主。

广西崇左吸附型稀土矿地质特点及控矿因素

广西崇左吸附型稀土矿地质特点及控矿因素

广西崇左吸附型稀土矿地质特点及控矿因素[摘要]作为一类珍贵的矿种,吸附型稀土矿已成为了推动广西经济稳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在我国广西地区,稀土矿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因此稀土矿资源的开采以及相应的勘测工作也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广西崇左地区吸附型稀土矿的勘探、开采为例,对吸附型稀土矿的控矿因素以及地质情况进行了细致探究。

[关键词]广西稀土矿资源开采地质情况火山岩1矿区概况广西崇左矿区位于喜马拉雅构造活动带和印度地台的交汇处,矿区东部为平列构造,西部则呈弧形格局,北靠西大明山隆起带,南接凭祥一大黎断裂带。

火山岩喷发、酸性岩脉入侵等情况常在此矿区发生。

该矿区周围主要分布有中酸性火山岩、英安斑岩等岩石。

2矿区的地质特点2.1地层在广西崇左矿区,所出露的地层有多种,主要是石炭系、侏罗系、第四系、三叠系以及侏罗系等,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就是三叠系。

2.2构造在广西崇左矿区,地质构造可分为两种,分别是褶皱以及断裂。

褶皱可分为元井向斜以及崇左向斜两种,其中,崇左向斜呈东西走向,构造线较模糊,受到后期构造等因素的影响,褶皱轴有所偏转。

北东走向为元井向斜的主要方向。

另外,该矿区内有诸多断层,且断层走向复杂多样。

北西以及北东走向的断裂层大小各异,排列呈平行状,分布也较为密集。

一些南北走向以及北西走向的断层因具有控相方面的特点,因而对东西向的断层进行了切断。

2.3岩浆岩在该矿区,中酸性火山岩是主要的岩浆岩,喷发于印支期浅海,可追溯至早三叠世。

3矿体特点广西崇左矿区的矿体来源于酸性火山岩岩体风化壳,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矿床的主要矿种。

一般来说,风化壳的构成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矿体的内在特征。

3.1含矿层特点(1)原岩。

原岩可分为凝灰岩以及英安斑岩。

灰绿色为凝灰岩所呈现的颜色,岩石质地坚硬,为凝灰块状构造。

英安斑岩则呈灰褐色,质地坚硬,斜长石为其主要斑晶。

英安斑岩结构多样,主要有球粒结构、斑状结构以及变余斑状结构等。

广西岑溪糯垌稀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广西岑溪糯垌稀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广西岑溪糯垌稀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广西岑溪糯垌稀土矿床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稀土矿床之一。

其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十分重要,对于了解该矿床的形成机制及指导糯垌稀土矿床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地质背景岑溪糯垌稀土矿床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西南20公里处,属于广西东北部的磷酸盐岩地区,曾经是庙溪组白垩系磷灰石矿区的一部分。

磷灰石矿区被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研究所发现,后转为岑溪磷矿局负责开采,糯垌地区因稀土含量较高而逐渐成为稀土矿床。

糯垌稀土矿床的主要矿体是磷酸盐岩型矿体,矿体长1.5千米,宽0.3千米,厚约30米。

糯垌地区的磷酸盐岩主要由磷灰石、方铁矿、白话石等矿物组成。

稀土主要以独居石为主,其他还有石榴石、锰矿、铈铁矿等。

二、成矿规律1.地质构造岑溪糯垌稀土矿床所处的岑溪-七塘-乌石地区为广西东北部的磷酸盐岩区,属于广西地区的幕府山早期构造带。

该区域经历多期构造变形和加热作用,于白垩纪中期经历了一次山脉隆升运动,使得该地区构造呈现复杂的断层、褶皱和岩浆侵入等特征。

其中,南北向的主要断层及东西向的褶皱是稀土矿床形成的主要基础。

2.岩石组成稀土矿床的形成与岩石组成密切相关。

岑溪糯垌稀土矿床中,独居石是主要的稀土矿物,其次为石榴石、铈铁矿等。

独居石在磷酸盐岩中是较为稀有的,但在糯垌地区却分布较为集中,其原因是约束独居石形成和分布的因素在该区域中较为适宜。

3.物质来源岑溪糯垌稀土矿床的稀土元素来源于不同的岩石/矿物以及其周围的岩浆、地下水等地质物质。

岑溪地区磷酸盐岩向来以富含磷的地层著名,因此稀土矿床中的独居石也很可能来源于磷灰石的溶解。

另外,岑溪地区的矿床经历了早期地质时期的多次构造变形和加热作用,形成了若干矿床样式的岩浆侵入体。

这些侵入体种类丰富,含有多种稀有元素,提供了极好的稀土矿床形成机会。

4.成矿作用及成矿时间岑溪糯垌稀土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多次成矿作用。

广西凤凰山银矿床控矿构造分析

广西凤凰山银矿床控矿构造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广西凤凰山银矿床控矿构造分析秦其考摘要:凤凰山银矿床位于西大明山复式背斜东段,是我国特有的Ag-Mn建造类型矿床。

本文基于矿床地质概况、矿产分布等基本信息作为切入点,明确了凤凰山银矿床的构造控矿特征,同时针对控矿构造组合与演化进行了相应分析,基于断裂部位褶皱、差异化找矿走向以及交汇地段的矿体富集等角度对广西凤凰山银矿床未来的找矿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凤凰山;银矿床;控矿构造;结构分析广西凤凰山银矿床最早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研究与开发,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地质条件的逐步演变,凤凰山银矿床的找矿工作进程却出现了一定的障碍,对于山体矿床内部结构构造与时空变化之间的关联特性未能进行较为细致地研究,影响了找矿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应从实际出发,针对时空因素以及矿床结构变化对矿化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凤凰山银矿床的产生与特性,进而为后续找矿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建议,推动找矿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地质概况分析广西凤凰山银矿床矿区共分为寒武纪地层以及泥盆系地层两部分,其中寒武纪地层内部主要涵盖了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等,而泥盆系地层当中主要以细粒石英砂岩为主,由于该区域内部地质结构演化过程较为复杂,历经多次构造运动,因此形成了以北西向断裂与北东向断裂为核心的构造层。

经现场物探勘验工作过后能够发现,区域内部构造存在二次破碎的现象,岩浆岩出露情况较少,破碎地层之间存在相互穿插的现象,给构造分析与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 矿床分布情况为明确地了解到凤凰山银矿床内部构造控矿特性,需要针对已探明的矿床分布情况进行梳理。

其中,凤凰山银矿床内部矿体分布规模以及发展形态与地质构造之间具有显著的关联性特征,在同一断裂地层内部所形成的银矿体往往呈现出较为明确的相似性,同时大多呈平行状态进行发展,而在不同断裂地层内部所形成的银矿体在规模与形态方面则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方解石资源分析报告

方解石资源分析报告

方解石资源分析报告一、方解石性质及用途简介:1、方解石性质方解石是组成地壳岩石的常见矿物之一,是碳酸盐岩最重要的基本矿物,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理论化学组成:CaO56.03%, CO243.97%。

方解石属三方晶系,可发育成多种晶形,主要单形是菱面体和复三方偏三角面体。

方解石的集合体形态多种多样。

由片状(板状)或纤维状方解石聚集而成的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连生体,称为层解石和纤维方解石;由方解石细粒沉积成致密块状者称为石灰岩;石灰岩经热变质成为粗粒状方解石集合体时称为大理岩。

此外还有土状(白垩)、多孔状(石灰华)、钟乳状(石钟乳)、鲕状、豆状、结核状、葡萄状、被膜状及晶簇状等集合体。

目前具有工业价值的主要是片板状集合体方解石、白色石灰岩及白色大理岩等。

常见的方解石以白色者居多。

无色透明者称为冰洲石。

含杂质时,方解石可呈浅黄、浅红色或黑色。

工业应用上以白色或半透明者为主。

方解石硬度3,比重2.6-2.9。

解理发育,具有平行的三组完全解理。

晶体表面呈玻璃光泽,解理面或断面呈珍珠光泽。

垂直解理方向抗压强度为588.4-1372.96bar,平行解理则为490.3-1176.8bar,湿度小于1%,松散系数1.5-1.6。

方解石具有导热性、坚固性、吸水性、不透气、隔音、可磨光等优良性能,因而具有广泛的用途。

主要用于建材、建筑、化工、塑料、油漆、造纸、陶瓷、染料等行业,并可作食品工业的澄清剂、饲料添加剂、环保吸附剂等。

2、方解石用途方解石见于石灰石山.广泛存在于第三纪及第四纪石灰岩,和变质岩矿床中。

方解石是地球造岩矿石,占地壳总量之40%以上,其种类不低于200种。

代表产地有中国,墨西哥、英国、法国、美国,德国。

世界诸国尽有皆矿。

方解石分为大方解和小方解石及冰州石,中国的方解石主要分布在广西,江西,湖南一带。

在造纸、塑料、橡胶、电缆、油漆和涂料五大应用领域内,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采用轻质碳酸钙粉。

轻钙粉广范用于橡胶、塑料、PVC管材、型材、涂料、纸张、油漆、密封胶、日用品、医药、饲料中作为填料和补强剂。

广西花山花岗岩体风化带的渗透系数

广西花山花岗岩体风化带的渗透系数

第36卷第4期2016年11月桂林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Vol. 36 No. 4 Nov. 2016文章编号:1674 -9057(2016)04 -0681 -07 doi :10. 3969/j. issn. 1674 -9057. 2016. 04. 006广西花山花岗岩体风化带的渗透系数李有光\蓝俊康\黎容伶\杨标2(1.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广西桂林541004; 2.长沙勘察设计院广西分院,南宁530022)摘要:花山花岗岩体风化带内富含稀土矿,在浸提开采过程中会对当地的地下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评价污染的风险性,需要对其渗透系数进行综合测试和系统的研究。

通过在地表进行的渗水试验和在钻孔 中进行的抽水试验、压水试验等进行综合性测试,同时还根据地下水长期监测结果,并通过GMS 数值模拟 来反求渗透系数,以确定渗透系数的大小及其分区。

结果显示,随着风化程度的减弱,花岗岩风化带的岩 土层自地表向下渗透系数逐渐减小,各风化带的渗透系数(幻为:残积土层2.3〜3.80 m /d ,全风化层0.50~ 2. 30 m /d ,强风化层 0. 01 ~ 0. 50 m /d ,中风化层 0. 003 ~ 0. 01 m /d ,微风化层 8. 64 x 10~ 0. 003 m /d ,未风化层爸8. 64 x 10 5m /d 。

关键词:花岗岩;风化带;渗透系数;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P641.2由于未风化的花岗岩具有完整性和均匀性好、孔隙率及渗透率低的特点,故花岗岩地区是我国高 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优选场址,已有学者对花岗岩 的渗透性进行过深人的研究,如陈群策等[1]通过 瞬时加压试验,利用记录试验段的水压随时间的衰 减曲线,解偏微分方程来确定岩石的渗透系数;刘 君等[2]采用几何测量法对花岗岩地区地表裂隙岩 体及现场试验法对地下坑道中的裂隙围岩分别进 行渗透系数张量的计算分析;胡少华等采用气体 瞬态压力脉冲法测试不同围压下北山花岗岩在三 轴压缩过程中的渗透率变化特征[3];冯子军等测 量了花岗岩在三轴应力作用下升温过程中渗透率的变化[4]。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风化壳渗透性分析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风化壳渗透性分析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风化壳渗透性分析杨云玮,刘国锋摘要:本研究对位于广东省仁化县省稀土开采规划范围内的24.18km2进行了稀土矿勘查工作。

根据稀土矿主要赋存于包气带的特征,重点分析了矿床风化壳渗透性,并进行了野外渗水试验,以测定包气带非饱和岩(土)层的渗透系数。

试验结果表明,砂质黏土层的渗透性优于粉质黏土层。

根据矿区花岗岩的风化程度,将其分为两个具有渗透性差异的分区。

关键词:渗透性;稀土矿;风化壳;包气带;渗水试验在前期矿勘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对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广东省稀土开采规划范围内的24.18km2进行了稀土矿勘查工作。

采用了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主要以取样钻为主进行采样工程,并进行系统的取样分析,以探寻该区稀土矿资源的储量。

根据稀土矿主要赋存于地下水位以上全—强风化花岗岩土层(包气带)的特征,我们进行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并基本查明了矿床的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条件。

重点分析了矿床风化壳的渗透性,为浸矿液的注入和回收量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了依据。

1 地质环境背景1.1 矿区地层与岩浆岩勘查区位于诸广岩体西南缘及燕山期岩浆岩与寒武系地层接触部位,整体以花岗岩岩体为主,为该矿区的稀土矿提供了成矿母岩。

主要出露地层有第四系(Q),主要分布在上寨、峃村、土洞以及东罗乡等河谷及山沟低洼地段。

该地层由黏土、砂质黏土、粗砂、砾石组成,主要形成于冲洪积过程中。

第四系洪积层(Q4al)主要分布于一级阶地上,厚度约为0.30m~7.80m,平均厚度为4.28m。

该层为黄色或褐黄色的粉砂质、砂质亚黏土和黏土组成。

浅层表土已经发展为耕作土壤,主要用于水田和旱地。

在九龙江下游,二元结构逐渐出现,上部为细颗粒的灰色或灰黄色粉质粘土。

局部低丘陵山间洼地则被开发成柑桔经济果林地。

勘查区内岩浆岩主要有燕山期花岗岩和辉绿岩。

从老到新依次为:①燕山早期花岗岩(γ52),主要岩性为粗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呈岩基状产出,主要分布于矿区中东部和西南部,出露面积约为10km2;②燕山晚期花岗岩(γ53),主要为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呈小岩株或枝状产出,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东北角和西部,出露面积约为12km2;③辉绿岩(βμ),多以脉状产出,规模一般较小。

贺州市花岗岩稀土矿区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

贺州市花岗岩稀土矿区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

行区域流场分析与评价 ;而整个区域一起模拟工作量较小, 南倾斜。研究区内的山顶多呈浑圆状,坡角 30° ~60°山
方法简便快捷,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且相差不大,同 脊呈窿丘状,谷地呈“U”型。山上植被发育,主要为林地、
时,还能更为直观地了解和把握研究区地下水流动的整体变 灌木。思勤江由北向南蜿蜒流过,思勤江南部地面标高为
之间的水力联系和地下水的流动规律是十分困难的,数值模 年极端高气温为 39.5℃,年极端低气温为 -4.0℃。多年平
拟软件的诞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模拟软 均降雨量 1738.7mm,年降雨量最大达 2327.1mm,最小为
件(GMS)中的 MODFLOW 程序包能方便、快捷、准确地 1010.6mm。5~9 月为丰水期,总降雨量占全年的 66.6% ;
研究区内大部分为花岗岩侵入体,仅东南角有少量围岩
出现,围岩呈小背斜状,断裂构造则出现在研究区范围之外。
2022年 2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 149
1.5 水文地质条件 按含水介质分,研究区内的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松散岩类
孔隙水、花岗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两种。①第四系松散岩类孔 隙水 :主要分布于思勤江两岸一级阶地及河漫滩冲洪积层及更 新统黏土砾石层或砂砾石层内,该类型的地下水位埋藏较浅, 水量丰富。②花岗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 :多分布于山区山岭之 中。研究区内泉眼众多,花岗岩风化裂隙水经常流出成泉状,本 次调查了 14 处泉点,泉水流量多在 0.1L/s~0.5L/s,地下水径流 模数大于 3.0L/s•km2。钻孔单位涌水量一般 0.35~6.91t/d•m。 基岩裂隙率一般 0.58%~4.13%,最大 13.5%,风化强烈。
渗系数值及分区情况 :按照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资料,并参照 邻近地区取值经验 :中生代花岗岩地区降雨入渗系数 α 取 0.21m/d~0.29m/d。同时还考虑到研究区的地貌为丘陵地区, 山势陡峻,降雨量大时,雨水大多直接顺山势下流至沟谷,因 此丰水期和平水期的入渗系数均较枯水期的少一些。最后经 过数值拟合所得的降雨入渗系数 α 为 0.17m/d~0.24m/d。② 各单元含水介质的渗透系数(k)分区 :模拟时,参考了水文地 质普查报告所提供的经验值和地层岩性进行初步分区,并根据 研究区花岗岩风化程度、渗水试验和抽水试验结果对各区设定 初始值,最后再对参数进行调整,使模型检测孔水位与实测水 位相吻合,最后的渗透系数(k)为 0.003m/d~3.200m/d。

广西钟山县老虎冲铁矿成矿构造体系分析

广西钟山县老虎冲铁矿成矿构造体系分析

03 % ~0 2 整体 上 氧化矿T eP . 2 . %, 9 F 、 含量 较原 生 高 , 、i 2 而S SO
含量较原生矿低 。矿石经过加工处理后可达到一般冶炼要求 。
42 矿 石 类 型 .来自【. 质 与勘 探 ,0 7 ( ) J地 】 2 0 ,1.
O 引言
中, 一般为宽缓 的不对称褶皱 。矿 区断裂较为发育 , 以北东 、 北
西走 向两组为主 , 次为近东西向 、 近南北 向两组。 中近东西向 其
老 虎冲矿 区位于广西钟山县红花镇老虎 冲一带 , 面积 勘查
为3 .5 m , 广西 著名 的老矿 区 , 02 k 2是 主要 矿种 为磁 铁矿 、 赤铁
程Z 6 K 控制, 出标高+ 0 产 5 m。矿体 赋存于 I 含矿 层 中, 呈似层
状、 透镜状 ; 矿体厚度2 6m, 角1 。。 . 倾 0 5
3 矿 石 特 征 及 结 构 构 造
作为夹石 ; (F ) O 且厚度小于2m , 若w e ≤2 %, r 时 单工程平均 品位
4 矿 石 质 量 、 型 及 矿 体 围岩 和 夹 石 情 况 类
41 妒 石 质 量
根据 以上分析可知 , 接找矿标志在地表反映很少 , 直 因此 , 根据老虎冲地 区综合基 岩地质 图研究 间接找矿标 志具有 特别
重要 的指导意义 。这里主要是地层标志和围岩蚀 变标 志。
地层标志 :信都组 中含铁砂岩层是寻找铁矿 间接标志 , 当 含铁砂岩受热液变质作用后 , 铁质进一步 富集形成铁矿体。 围岩 蚀变标 志 : 与铁 矿有关 的蚀变 , 主要有硅 化 、 黄铁 矿
参 考 文献 : 【1 王 瑜 , 朗 田 , 1 李 苏绍 明. 东铁 矿 成矿 地 质 特 征 与 找 矿 预 测 鄂

铌钽矿知识

铌钽矿知识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锂、铍、铌、钽等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在时空分布上呈现一定的规律,基本上是从北到南成矿期由老到新,北方以海西期为主,南方以燕山期为主,印支期、海西期次之.从成矿时代来看,燕山期是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的极盛时期,在南方几乎所有的特大型、大中型矿床都与燕山期岩浆构造活动有关,属燕山期成矿.仅有少数矿床,如川西锂辉石伟晶岩型矿床印支期成矿和广东广宁、福建西坑伟晶岩型钽铌矿床属海西期成矿.北方的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期主要是海西期.在兴安岭-内蒙古区、阿尔泰区、天山-北山区、昆仑-祁连山区、东秦岭及黑吉辽胶区等都有海西岩带存在.白云鄂博型铌、稀土矿床,海西期偏碱性岩浆活动可能提供部分铌、稀土的物质来源.阿尔泰区锂、铍、铌、钽、锆的伟晶岩以及天山-北山与昆仑-祁连山北西西构造带的大部伟晶岩是属于海西期的.从空间分布来看,目前已发现并勘探的特大型、大中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以下成矿区带:华南成矿区是稀有、钨锡多金属矿床的重要成矿区域.主要矿床类型有花岗岩型,如特大型江西宜春钽铌锂矿床、广西栗木钽铌锡矿床钽为大型,伟晶岩型也是华南的主要矿床类型之一,如福建南平西坑钽铌矿床钽为大型等;其次有云英岩型如广东万峰铍矿床、夕卡岩或条纹岩型矿床如湖南香花岭铍矿床以及石英脉型矿床等.砂矿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台山残坡积、河流冲积型铌钽砂矿床、增城派潭铌铁矿河流冲积型砂矿铌为大型等.阿尔泰山南缘成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集中区.主要矿床类型为伟晶岩型锂铍铌钽矿床.在阿尔泰褶皱系的中间隆起区——卡拉额尔齐斯复背斜带内,有许多伟晶岩矿田,是我国稀有金属生产主要基地.其中,有开采多年的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锂铍铌钽矿、柯鲁木特锂铍铌钽矿、福海县库卡拉盖锂矿、青河县阿斯卡尔特铍矿、福海县群库尔绿柱石钽铌矿等.近年来在阿尔泰成矿区,还陆续发现一些花岗岩型、火山沉积型及砂矿等类型稀有金属矿床.兴安岭-内蒙古成矿区蕴藏着丰富的稀有、稀土矿产资源.其中以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着称,铌、稀土均达到超大型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70年代在哲里木盟扎鲁特旗地区又发现并勘查出碱性花岗岩型巴尔哲大型铌钽、稀土矿床.川西伟晶岩密集区成矿区带:在四川西部康定、石渠、金川和马尔康等地分布有大量而密集的稀有金属伟晶岩矿脉,并形成大型、特大型锂铍矿床,如康定甲基卡锂铍矿锂为特大型、铍为大型;金川地区锂铍矿锂为大型、铍为中型位于金川、马尔康两县接壤地带,以可尔因为中心,锂铍矿化花岗伟晶岩脉成群分布,是川西锂铍等稀有金属的重要成矿区带之一.东秦岭成矿区稀有金属矿化分布较广,其中以陕西商南和河南卢氏等地矿化较好,有找矿远景;蓝田—潼关—嵩县,是一条与正长岩和偏碱性花岗岩有关的铌、稀土金属矿化带,也具有找矿潜力;特别是在秦岭东段南坡,鄂陕交界的竹园沟—贺家山一带,于80年代初勘查出一个特大型的湖北庙垭碳酸岩型铌稀土矿床.盐湖锂成矿区,由盐湖形成的锂矿资源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现已查明大型、特大型盐湖锂矿床,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中部的一里坪,东、西台吉乃尔湖及西端的尕斯库勒湖.矿床中锂均以晶间卤水、孔隙卤水及地表卤水的形态出现,赋存于上更新统至全新统的地层中.在西藏的西北部地区有众多的盐湖区,也是我国卤水锂资源的重要成矿区之一.此外,卤水锂还见湖北潜江凹陷油田内,其锂资源规模也极其可观.二、矿床类型我国锂、铍、铌、钽矿床按成矿岩石类型和有关成矿作用划分,有以下类型:1.与酸性岩类有关的成矿系列的矿床类型1花岗岩型稀有、稀土元素矿床〔如江西宜春钽铌-锂矿床、广西栗木钽铌矿床、江西大吉山钽铌-钨矿床、江西横峰黄山铌钽矿床、广东仑山钽铌矿床、内蒙古巴尔哲铌、稀土矿床等〕.2花岗伟晶岩型稀有、稀土元素矿床〔如新疆可可托海锂铍铌钽矿床、四川康定甲基卡锂铍矿床和金川可尔因锂铍矿田、福建南平西坑钽铌矿床等〕.3接触交代型稀有、稀土矿床如湖南香花岭条纹岩铍矿床等.4气成热液型稀有、稀土矿床如广东万峰山云英岩铍矿床等.5脉岩型稀有元素矿床如湖南香花岭细晶岩钽矿床等.2.与碱性岩类有关的成矿系列的矿床类型1碱性岩和碱性伟晶岩型稀有、稀土元素矿床〔如四川米易含褐钇铌矿碱性花岗岩矿床、四川路枯碱性伟晶岩和碱性细晶岩钠长岩稀有元素矿床〕.2碳酸岩型稀有、稀土元素矿床如湖北竹山庙垭铌、稀土矿床.3.与火山岩类有关的成矿系列的矿床类型如浙江青田石溪钠长流纹斑岩铌矿床、青田坦头凝灰岩铍矿床.4.与沉积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的矿床类型盐湖型锂矿床伴生硼、钾、镁、铷等多种有益组分,如青海柴达木盆地中部的一里坪锂矿床,东、西台吉乃尔湖锂矿床等.5.与风化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的矿床类型残坡积冲积型稀有、稀土矿床如广东台山残坡积、冲积铌钽砂矿床,增城派潭河流冲积型铌铁矿砂矿等.6.与变质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的矿床类型混合岩型稀有、稀土元素矿床,目前仅发现有稀土矿床.7.与多种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的矿床类型这种类型矿床,是指具有成矿物质多来源、成矿阶段多期次、成矿作用多成因的稀有、稀土矿床,或简称复合成因矿床.如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以上各类型矿床地质特征,将结合下述的典型矿区予以简要介绍.三、典型矿区一新疆可可托海锂铍铌钽矿可可托海矿区位于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镇,距县城50k m,是国内外着名的大型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矿床,富含锂、铷、铯、铍、铌、钽等,为我国开发最早的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基地.累计探明储量据中国矿床发现史新疆卷,地质出版社,1996:锂Li2O万t、铍BeO万t、钽铌TaNb2O5 1314t.探获手选矿物:绿柱石万t、锂辉石50万t、铯榴石.新中国成立后,为开发可可托海丰富的稀有金属资源,从1953年开展了大规模地质勘探工作,1960~1961年编制了可可托海矿床的总储量计算报告,为矿山开采和选冶提供了一份较完整的地质成果.1 其时代尚有争议,有的认为是奥陶系,也有的认为是寒武系.可可托海矿床处于阿尔泰褶皱带额尔齐斯地背斜的中南部.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黑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十字石黑云母石英片岩及变粒岩等呈残山状分布于矿床的南部,其次是第四系残坡积及河流冲积物.岩浆岩为海西期侵入的辉长岩、角闪辉长岩、片麻状黑云母斜长花岗岩,脉岩有花岗伟晶岩脉、细晶岩脉等图.矿区主要构造方向为北西向,控制片理、片麻理、岩体分布及岩脉的走向.矿区内已发现花岗伟晶岩脉25条,其中盲脉14条,经勘探提交储量的有6条矿脉,其中3号脉最大,也是最典型的稀有金属伟晶岩脉,着称国内外.图 3号脉矿区地质图1.第四系冲积层;2.奥陶系片岩、片麻岩;3.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4.片麻状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闪长岩;5.辉长岩-闪长岩;6.角闪辉长岩;7.角闪岩;8.花岗伟晶岩;9.断层线3号脉是成带性良好、规模巨大的锂辉石-钠长石型花岗伟晶岩脉,富含锂、铍、铌、钽、铷、铯等多种稀有金属,已开采多年.脉体顶部出露于地表,其余均隐伏地下,探明脉长2250m,宽1 500m,厚20~60m,平均厚度40m,呈阶梯状向西220°渐次倾斜,倾角10°~15°.3号伟晶岩脉主要矿石矿物有锂辉石、锂云母、绿柱石、铌铁矿、钽铁矿、细晶石、铯榴石等,并伴生可综合回收铷、铯、锆、铪等.矿床锂、铍、铌、钽平均品位:Li2O为%,BeO 为%,Nb2O5为%,Ta2O5为%.伟晶岩的围岩蚀变主要有黑鳞云母化、锂白云母化、锂蓝闪石化和萤石化等.矿床类型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二四川甲基卡锂铍矿甲基卡锂铍矿床位于四川省西部康定、雅江、道孚三县交界处,是我国70年代初期勘查的特大型锂矿,探明氧化锂储量92万t,共生的氧化铍储量也达到大型矿床规模,矿石锂储量居全国之首中国矿床发现史·四川卷,地质出版社,19 96.该矿床发现于1959年,四川省地质局四○四队于1974年提交了康定县甲基卡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矿床详细普查报告,并进行了选矿试验,证明矿石易选.矿床地处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东缘、石渠雅江地向斜核心部位四级构造单元甲基卡穹隆状短轴背斜中.矿区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系西康群砂页岩,经区域变质和接触变质而形成的黑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和红柱石、十字石石英片岩等中浅变质岩系.印支期含锂二云母花岗岩株沿甲基卡短轴背斜侵入.围绕花岗岩内外接触带派生出一系列花岗伟晶岩脉,其中已查明含锂、铍、钽伟晶岩脉114条锂矿脉7 8条、铍矿脉18条、铌钽矿脉18条,并选择其中矿化较好的134、9、528等9条矿脉进行了初勘.查明矿脉多呈脉状、不规则脉状或透镜状产出,一般长100~300m,厚3~20m,延深2 5~300m,其中规模大的134号脉长987m、宽35~370m、厚、埋藏0~200m,获氧化锂储量万t,占全区总储量的%.矿脉除锂辉石外,尚有绿柱石、铌钽铁矿和锡石等.锂辉石主要赋存在细、中粒石英钠长石锂辉石交代带中.矿石平均品位:Li2 O为%、BeO为%、Nb2O5为%、Ta2O5为%.矿床类型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三江西宜春钽铌矿宜春钽铌矿床又名414矿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东南20km 处,矿区面积7km2,是以钽为主的特大型稀有金属矿床.累计探明储量:钽Ta2O5万t、铌Nb2O5万t、矿石锂Li2O万t、铷Rb2O万t、铯Cs2O万t中国矿床发展史·江西卷,地质出版社,1996.该矿床由江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六一二队于1968年底发现并开展地质工作.1969年4月14日,公司化验室报出第一批人工重砂鉴定成果,确定铌钽矿物的存在,故此得名“41 4矿”,并采取快速评价方法,肯定了矿床的工业价值,继而转入勘探.1973年11月由江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七队提交了江西414矿区地质勘探总结报告.矿山建设始于1973年,一期基建工程于1976年完成,成为国内钽铌精矿主要生产矿山,如今生产钽精矿Ta2O5占全国产量一半以上,经济与社会效益十分显着.矿床处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桂湘赣褶皱带北缘的武功山隆起区,武功山复背斜的北东端东南翼,并有北东向断裂通过矿区.矿区出露地层有震旦系老虎塘组及第四系残积、冲积层.矿区构造骨架主要由银子岭背斜及其次级向斜和北东、北西、北东东、北北东4组断裂构成.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期次甚多.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为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第三次侵入形成的雅山花岗岩复式岩体.钽铌锂矿主要赋存在细粒白云母花岗岩相中.矿化面积,矿床由银子岭、工人村、朱楼冲3个区段组成,其中银子岭为主矿体区段图.工人村区位于银子岭区段西北,朱楼冲位于银子岭之南.银子岭主矿体区段,矿体规模大、品位富,且出露部位高,为开采的主要对象,已进行了详细勘探.此外,在主矿体边部还有一些小矿体.图宜春矿床地质略图1.变质岩;2.似伟晶岩;3.云英岩;4.花岗斑岩脉;5.细粒似斑状富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6.细粒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7.细粒锂铁白云母钠更长石花岗岩;8.中粗粒二云母花岗岩;9.张扭性断层;10.含黑钨矿石英脉主矿体南北长1700m,东西平均宽644m,地表出露面积.矿体厚度,最大196m,平均60m.形态简单,呈似层状.富矿体居于岩体上部,长1300m,平均宽551m,最宽达900m,平均厚度,最厚处42m.贫矿体位于富矿体的下部和边部,长1500m,最大宽度950m,平均572m,最大厚度62m,平均厚度.矿石类型有原生钽铌矿和残坡积型砂矿两种,其中原生矿约占全区储量的%.原生钽铌矿体赋存于钠长石化、锂云母化的花岗岩中.矿石品级分为富矿体,含Ta2O5>%、贫矿体含%~%;二级贫矿体含Ta2O5<%~%.矿床主要矿石矿物有细晶石、富锰铌钽铁矿、含钽锡石、锂云母、铯榴石及绿柱石等.本区花岗岩有明显的变质交代作用,钠长石化、锂云母化强烈而普遍,还有黄玉化、云英岩化、白云母化等.矿床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矿床类型属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为岩浆晚期分异矿床.80年代以来,随着该矿床的开采和对其成矿研究的深入,提出了新的认识,如王成发1986认为是花岗岩化过程中碱质交代作用的产物,即非岩浆成因.四广西栗木钽铌-锡矿栗木钽铌-锡矿区位于广西恭城县城北偏东37km处,由老虎头、水溪庙、金竹源钽铌矿床组成.就钽矿规模而言,老虎头为中型,水溪庙为大型、金竹源为大型.栗木矿区原为锡钨矿,它是有60多年开发史的老矿山.栗木矿区是1959年初从分析锡钨精矿和炉渣中发现钽、铌元素开始,于是进行了地质调查,60年代中期在矿区内发现了老虎头花岗岩型钽铌锡矿床,之后又相继找到了水溪庙、金竹源两个同类型的隐伏矿床.1967年、1974年由广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二七一队先后提交了广西栗木矿区老虎头含钽铌花岗岩型矿床储量总结报告和广西栗木锡矿田水溪庙钽铌花岗岩矿床储量报告.从此矿山转为主要开采花岗岩型钽铌锡矿.目前,老虎头矿床已开采完毕,金竹源矿床作为老虎头矿的接续矿山正在筹建中,水溪庙矿现已投产.栗木矿区位于湘桂粤海西印支拗陷区之内、栗木-莲花复式向斜的北部扬起端.矿区出露地层有寒武系浅变质岩、泥盆系砂页岩和碳酸盐岩,下石炭统砂页岩和条带状灰岩.花岗岩体受构造控制,属燕山期产物.矿化强烈,以钨、锡、钽、铌矿产为主.已勘探的3处花岗岩型钽铌-锡矿床,即老虎头表露矿床、水溪庙隐伏矿床和金竹源隐伏矿床,图.这3个矿床均位于第三阶段花岗岩体的顶突部位,矿体即是岩体的一部分.矿体呈厚薄不均的似层状或皮壳状.钽矿体厚度变化较大,老虎头矿床为~72m;水溪庙矿床为2~平均厚20 m;金竹源矿床~平均厚.矿床品位:老虎头的似伟晶岩中富矿Ta2O5为%,矿体花岗岩中Ta2O5为%;水溪庙花岗岩脉及花岗伟晶岩脉平均含Ta2O5为%.矿体花岗岩中Ta2O5为%;金竹源富钠长石花岗岩平均含Ta2O5为%,矿体花岗岩中Ta2O5为%.矿床中的主要矿物为铌钽锰矿和锡石,其次为细晶石、钽金红石、黑钨矿、胶态锡石、黝锡矿、毒砂、磁黄铁矿、黄铁矿、白钨矿等.矿床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大理岩化、绢云母化、电气石化等.矿床类型为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图栗木矿区地质略图1.下石炭统大塘阶;2.下石炭统岩关阶;3.上泥盆统融安县组;4.中泥盆统东岗岭组;5.下泥盆统郁江组;6.下泥盆统那高岭组;7.下泥盆统莲花山组;8.寒武系水口群;9.燕山早期花岗岩下标字母为侵入阶段编号;10.实测和推测逆断层;11.实测和推测正断层;12.实测和推测地质界线;13.隐伏岩体顶板等高线;14.不整合界线;15.断层破碎带五湖北庙垭铌稀土矿庙垭铌稀土矿区位于湖北省竹山县境内,南距竹山县城89km,处于鄂陕交界地段,是一个与正长岩-碳酸岩杂岩体有关的特大型铌稀土矿床,累计探明储量:铌Nb2O5万t、轻稀土氧化物万t中国矿床发展史·湖北卷,地质出版社,1996,并伴生大量磷灰石及铀、锆石、金红石等,可综合回收利用.1960年陕西省区测队在1∶20万平利幅区调时,发现庙垭地区放射性伽马异常,认为值得进一步检查.1961~1981年,先后由该区测队、湖北省地质局鄂西北地质队、七○一地质队、第十四地质队、第五地质队、省局中心实验室和地质部第九实验室等,对庙垭地区的铌稀土矿做了大量颇有成效的地质普查评价、详查、初勘和矿石可选性试验研究.198 1年由第五地质大队提交了湖北省竹山县庙垭铌稀土矿区详查-初勘地质报告,探明了国内最大的碳酸岩型铌稀土矿床.矿床位于武当隆起的西部边缘.庙垭岩体由正长岩和碳酸岩组成的杂岩体图,在海西早期侵入于青白口系—下震旦统耀岭河群与下志留统梅子垭组的接触带上,受东西向梁家院-田鸡垭断裂控制.杂岩体为东西向纺锤状岩株,长2950 m,宽580~820m,倾向延深控制到500m.杂岩体以正长岩类为主,占岩体出露面积的90%.碳酸岩呈小岩枝、岩瘤、岩脉依附正长岩分布,占杂岩体的%,另有%为围岩残留体.图庙垭矿区岩相蚀变图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851.下志留统梅子垭组;2.下震旦统耀岭河群;3.混染含砾片岩;4.正长斑岩边缘相;5.正长岩内部相;6.混染正长岩混染相;7.混染钠质正长岩混染相;8.方解石碳酸岩、黑云母碳酸岩;9.含碳方解石碳酸岩;10.铁白云石碳酸岩;11.断层;12.铁白石化杂岩体矿化普遍,含矿率约65%.矿化以铌、铈族稀土为主,钽和钇族稀土含量很低,并伴生磷、硫、锆、铀、钍等有益组分.杂岩体内有3个矿带,全区共圈定矿体45个,其中稀土矿7个,铌矿体14个,铌稀土矿体24个.主要稀土矿体Ⅲ1 5呈似层状,长800m,宽410m,平均厚,埋深0~318m.主要铌矿体Ⅲ6长2300m,宽498m,厚,埋深0~290m,呈似层状.主要铌稀土矿体Ⅰ4长640m,宽402m,厚,埋深0~220m,呈不规则透镜状.矿石中铌矿物主要有铌铁矿、铌金红石,次要为贝塔石、烧绿石等;稀土矿物主要有独居石、氟碳铈矿,次要为氟碳钙铈矿、褐帘石等.矿床品位,不论是正长岩体、混杂岩体,还是碳酸岩体,其铌、稀土含量均超过了工业要求.Nb2O5含量最高可达%,RE2O3最高可达%.矿床类型为碳酸岩型铌、稀土矿床.六青海盐湖型锂矿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盐湖型锂矿资源.青海省地质局于五六十年代勘探了其中两个特大型盐湖型锂矿床,即茫崖行委一里坪锂矿和格尔木东、西台吉乃尔湖锂矿.探明储量:一里坪矿床氯化锂万t;东、西台吉乃尔湖矿床氯化锂几百万t中国矿床发现史·青海卷,地质出版社, 1996.一里坪锂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东距大柴旦镇230 km.矿区主要分布一套第四系湖沼沉积和化学沉积.矿产赋存状态分为固液两种,固体矿产以石盐为主;液体矿产以锂为主,并伴生硼、钾、镁等矿产,赋存在石盐的晶间和细砂、粉砂的孔隙卤水中,分为第一含水矿层和第二含水矿层两层矿,呈层状水平产出.第一含水矿层:分布面积202km2,潜水面埋藏深度~,最深,含水层厚度4~6m,孔隙度25%~30%.品位LiCl ~L,一般~3g/L,B2O3~L,KCl ~37g/L,MgCl2 236~296g/L.第二含水矿层:分布面积250km2,埋藏深一般6~16m,厚度10~20m,最厚30m,孔隙度15%~20%.品位LiCl ~L,一般~2g/L,B2O3~L,KCl ~L,MgCl2~339g/L.东、西台吉乃尔湖锂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西台吉乃尔湖位于一里坪东南30km处,东距大柴旦210km,西距茫崖200km.东台吉乃尔湖位于西台吉乃尔湖东30km.东、西台吉乃尔湖地处柴达木地块中部,中新生代凹陷带的中西部,两湖之间隔有鸭湖.矿区的东北及西部,均为第三纪构造隆起区,东南为湖沼沉积区,两区均位于前者之间的低洼地带中.矿床均产于第四系上更新统上部及全新统的湖泊化学和机械沉积中;分液体矿和固体矿两大类,而液体矿又分为地表卤水和地下卤水两类,锂矿主要赋存于地表卤水和地下晶间与孔隙卤水中,并伴生有极其丰富的硼、钾、镁、钠等有益元素.西台吉乃尔湖锂矿床:地表卤水湖水锂矿,分布于矿区东北部,呈北西-南东向分布,略似等腰三角形.东西长,南北宽7~8km,湖底沉积石盐及少量芒硝及泥砂.地下卤水锂矿又分为孔隙卤水锂矿和晶间水卤水锂矿两种.孔隙卤水锂,分布于含石盐细砂、细砂和泥石盐、石盐泥砂互层中,分布面积134km2,共3层卤水,总厚度10~15m,平均孔隙度%,品位:LiCl 4g/L以上、B2O3~L、K+10g/L以上、Mg2+40~60g /L、Na+40g/L.晶间卤水锂矿,主要赋存于含砂石盐、石盐及白钠镁矾中,分布面积,由3层卤水组成,厚~,总厚度,孔隙度20%~3 0%,品位:LiCl 1~2g/L、L、K+10g/L、Mg2+30g/L、Na+66g/L.东台吉乃尔湖锂矿床:地表卤水湖水锂矿,湖水呈北西西方向分布,长约23km,宽8km.品位:LiCl一般~2g/L、B2O 3一般~L、KCl一般12~14g/L、MgCl2一般45~50g/L.地下卤水锂矿,分两个含矿层:第1含水矿层,赋存于全新统QⅣ棕红色砂粘土层以上至表层的石盐及含粘土粉砂、细砂层中,分布面积76km2,厚度2~3m,孔隙度平均%,最高%,含矿品位:LiCl 4g/L、B2O3 L、KCl一般20~30g/L、MgCl2一般80~100g/L、NaCl一般200g/L.第Ⅱ含水矿层,分布于Ⅰ含水矿层之下,距地表6~35m,主要赋存于上更新统上部在盐层晶间和细砂层孔隙中.分布面积109km2,以晶间卤水为主,含水层厚15~20m,孔隙度15%~20%.品位:LiCl一般4~6g/L、B2O3平均L、KCl一般20~30g/L、MgCl2一般60~120 g/L、NaCl一般200g/L.。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分析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分析

总756期第二十二期2021年8月河南科技Journal of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彭晓东(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01)摘要:在安徽省池州市境内发现一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及石英正长岩等岩体的全风化壳内,矿石类型为轻稀土富集型,矿石矿物主要是岩体风化残留的石英、由长石转化的黏土矿物以及独居石、磷钇矿、褐帘石等。

本文主要分析了该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床的地质特征。

关键词: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床特征;矿区地质中图分类号:P6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1)22-0143-03Analysis on Shallow Exploration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IonAdsorption Rare Earth DepositPENG Xiaodong(Geological Survey of Anhui Province(Anhu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ciences),Hefei Anhui230001)Abstract:An ion adsorption rare earth deposit was found in Chizhou City,Anhui Province.Ore bodies occur mainly in granite,potassium long granite and quartz-syenite within the rock mass of the weathering crust,ore type for the en⁃richment of light rare earth type,the ore minerals are mainly rock weathering residual quartz,the transformation of feldspar,clay minerals and monazite,yttrium phosphorus ore,shade in brown stone,etc.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on adsorption rare earth deposit.Keywords:ion adsorption type rare earth deposit;deposit characteristics;mining gedogical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我国的优势矿种,在国际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稀土矿床成因机制

稀土矿床成因机制

稀土矿床成因机制地质作用是稀土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稀土元素在地壳中分布广泛,通常富集在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

火成岩是稀土矿床的主要产状,其形成与地球内部的熔融作用有关。

火成岩矿床分为碱性岩矿床和玄武岩矿床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稀土元素富集程度和矿床规模有所不同。

在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火成岩经历了构造变形和热液脉化作用,从而形成了含稀土元素的热液矿床。

岩浆作用也是稀土矿床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岩浆是由地幔物质部分熔化形成的熔岩,在地壳上凝固后形成火山岩或侵入岩体。

在岩浆作用的过程中,稀土元素与其他金属元素结合形成了稀土元素矿物,如独居石、磷灰石和门板石等。

这些矿物在火山喷发或侵入喷发的岩浆岩中富集,从而形成了含稀土元素的岩浆矿床。

热液作用是稀土矿床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机制。

热液是由地球内部的高温水蒸气经过岩石裂隙和孔隙渗透到地表形成的一种流体。

在热液作用的过程中,稀土元素被溶解在热液中,随着地表温度的升高和压力的减小,稀土元素沉淀在岩石中,形成含稀土元素的热液矿床。

热液矿床通常与断裂带和构造裂隙密切相关,形成的矿床规模较大,品位较高。

除了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和热液作用外,地球化学环境也是影响稀土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

稀土元素在地球表层的分布受到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例如地球的氧化还原条件、地体流体的pH值和硫氧化还原条件等。

这些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会导致稀土元素在地壳中的分配规律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稀土矿床的形成。

总的来说,稀土矿床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地质作用、岩浆作用、热液作用和地球化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稀土矿床的成因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稀土矿床的形成规律,为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解读稀土矿床的形成机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稀土矿成矿稀土含量下限

稀土矿成矿稀土含量下限

稀土矿成矿稀土含量下限
稀土矿是指含有稀土元素的矿石,其中稀土元素是指镧系元素
和锕系元素。

稀土矿的成矿稀土含量下限是指含有稀土元素的最低
限度,通常用来衡量矿石是否具有开采和利用的经济价值。

从地质学角度来看,稀土矿的成矿稀土含量下限取决于矿床类
型和成因。

不同类型的矿床对稀土元素的富集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含有0.05%至0.1%稀土元素的矿石可以被认定为稀土矿。

然而,这
只是一个一般性的指标,实际上不同矿床的成矿稀土含量下限可能
有所不同。

从工业利用角度来看,稀土矿的成矿稀土含量下限也受到市场
需求和提取技术的影响。

随着稀土元素的广泛应用,对稀土矿的需
求不断增加,因此即使含量较低的稀土矿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具有
开采和利用的价值。

另外,随着提取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低品位矿
石的利用效率也在不断提高,这也扩大了成矿稀土含量下限的范围。

总的来说,稀土矿的成矿稀土含量下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受
到地质、工业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对于矿产资源开发和利
用,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成矿稀土含量下限,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

广西珊瑚钨锡矿床成矿条件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广西珊瑚钨锡矿床成矿条件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2.Guangxi Gui Hua Cheng Co.,Ltd, Hezhou 542800,Guangxi China;)
Abstract: Shanhu W-Sn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Nanling W-Sn metallogenic belt, which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wolstenite resources in China. It is rich in mineral resources, and the accumulative amount of WO3 obtained by exploration has reached 200,000 tons. The deposit is influenced by regional structure, stratum and inferred concealed granitic body, and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superior. The indosinian movement and Yanshan movement are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ineralization of the mining area. There are new concealed vein group in the deep part of The Shanhu W-Sn deposit, and the W(Sn) orebody of gently inclined plane altered rock type is foun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deposit has great prospecting potential and space in the deep part. Keywords: Shanhu; W-Sn deposit; Metallogenic condition; Prospecting potential; W-Sn bearing quartz vein;

广西桂东南地区稀土矿成矿特征浅析

广西桂东南地区稀土矿成矿特征浅析

广西桂东南地区稀土矿成矿特征浅析【摘要】广西桂东南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分布广泛,本文通过对该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特征的总结和成因探讨,有助于指导该地区寻找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关键词】广西桂东南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特征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研究的深入,其用途非常广泛。

在中国南方省份地区,分布有一种新类型的稀土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亦即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

所谓“离子吸附”系指稀土元素不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是呈离子状态吸附于粘土和云母类矿物中。

这些稀土易为强电解质交换而转入溶液,不需破碎、选矿等工艺过程而直接浸取即可获得混合稀土氧化物。

此类矿床经由含矿岩体在地表遭受风化时,含矿岩体中的稀土矿物和硅酸盐矿物一起实破坏、分解,其分解产物以离子状态(往往形成复杂的碳酸盐络合物)进入到溶液中,除了一部分实地表水带走外,大部分则被多水高岭石、高岭石、水云母等粘土矿物吸附,使稀土离子在风化壳中富集成矿。

稀土离子之所以能被粘土矿物所吸附,是因为高岭石等粘土矿物的表面常因破键而出现未饱和的过剩负电荷,它需要吸附介质中的阳离子以维持电价平衡。

风化壳中的钾、钠、钙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因活动性较大而易于不断迁出,而作稀土离子活动性较小,故得以实粘土所吸附。

这类稀土矿的特点:重稀土元素含量高(因为岩体风化壳往往是钇族元素相对富集,铈族元素相对贫化),经济价值量大,品位低,覆盖面大,且多产于丘陵、低山缓坡地带,开采和浸取工艺简单。

广西桂东南地区的稀土矿同属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广西桂东南地区稀土矿成矿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此就其矿床的含矿母岩、区域构造、气候及地貌、风化壳、矿体赋存及形态等特征进行探讨。

1.含矿母岩特征稀土元素(REE)在各类岩石中的分布情况为:碱性岩0.021%、花岗岩0.025%、中性岩0.013%、基性岩0.0085%、超基性岩0.00045%。

广西桂东南地区岩浆活动频繁,花岗岩类侵入岩分布广泛。

广西富川-钟山县花山矿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

广西富川-钟山县花山矿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

广西富川-钟山县花山矿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摘要:花山稀土矿区位于广西钟山和富川两县交界处,本文在系统研究以往勘查工作基础上,总结了矿区区域构造条件及不同时期构造运动对成矿的影响,详细阐述了原岩及其风化带的物质成份及其稀土成矿作用,主要论述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石品质与质量,总结稀土成矿条件与富集规律,指出了区域内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找矿方向。

关键词:广西富川-钟山县花山矿区;成矿条件;成矿规律1 引言广西富川-钟山县花山矿区归属南华活动带的桂中~桂东北褶皱系内的大瑶山隆起北侧,与海洋山凸起区接壤。

区内经历了加里东、海西、燕山和喜玛拉雅等多旋回地壳运动。

加里东运动进入以浅海相碳酸盐岩和滨海相碎屑岩沉积为主的准地台发展阶段,伴随加里东运动有大宁等花岗闪长岩体侵入;石炭纪末的东吴运动以震荡运动为主,表现为连塘等地二叠系假整合于石炭系之上;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使地层再次褶皱,并伴有不同方向的断裂和杨梅山、牛庙等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侵入,侏罗纪至白垩纪的燕山运动十分强烈,以断裂运动和大规模岩浆活动为特色,有花山岩体、姑婆山岩体侵入,并伴有钨锡等成矿活动;喜玛拉雅运动以抬升运动为主,形成第三纪山间红层沉积盆地。

矿区地貌主要为侵蚀形成的中低山区,峰顶高程1052.8m,地势由北向东、东南方向倾斜,延至矿区内地势总体也则也呈西北高,东南低。

矿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展详查工作时,在矿区进行了矿石池浸开采工艺的选冶试验,并进行了试产;勘探阶段通过分析花山矿的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对整个华南地区花岗岩型稀土矿的找矿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本矿区及矿区周边已经有探明的矿床或发现有较好的矿点及矿化地段,具备良好的成矿条件,是今后该区域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找矿远景地带。

2花山稀土矿区的成矿条件本矿区的稀土元素主要呈离子吸附状态赋存于花岗岩风化壳中,矿床的成因类型归属于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过程经历了内生岩浆作用及表生风化作用两个重要阶段。

广西崇左地区火山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广西崇左地区火山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广西崇左地区火山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覃丰;谭杰;周业泉;孟祥仑【摘要】广西的中酸性火山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分布在桂西南崇左至凭祥一带,是一种非常具有找矿前景的矿床类型.文章从成矿母岩地球化学特征、风化壳结构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及稀土元素配分等方面,对广西崇左地区火山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成因进行探讨.本区广泛分布的早三叠世中酸性火山岩稀土元素丰度高,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作用下发生分解,使原岩中的稀土元素在风化壳中发生迁移,并在全风化层的中下部至半风化层的顶部富集成矿,矿石稀土元素配分类型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分布且Eu呈明显负异常.【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9(033)002【总页数】8页(P234-241)【关键词】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火山岩风化壳;矿床地质特征;崇左;广西【作者】覃丰;谭杰;周业泉;孟祥仑【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七四地质队,广西北海536005;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桂林541004;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七四地质队,广西北海536005;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七四地质队,广西北海536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70 引言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于1969年在江西省龙南县足洞矿区首次被发现,之后在广东、四川、福建、云南、湖南和海南等地也发现了该类型矿床[1]。

广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资源的发现时间则相对较晚,1986年广西地矿局进行全区稀土矿资源调查时,在67个花岗岩类岩体的风化壳发现有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之后在桂东南的风化壳钛铁砂矿床发现有共(伴)生离子吸附型稀土矿[2];1987年崇左矿产公司在六汤的火山岩风化壳中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并开展普查工作。

除此之外,近年来在柳州北部摩天岭超单元中也发现了稀土矿化点[3]。

桂东南地区贺州、梧州、玉林、贵港、钦州一带的印支、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壳中发现了多个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并在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富集规律、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开采方式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桂西南地区崇左至凭祥一带的中酸性火山岩风化壳中也发现少量具有一定规模的矿床,目前,仅有3个矿床开展了勘查工作,尚有多处风化壳未开展地质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钟山—富川县花山矿区南矿段稀土矿矿床成因分析
广西钟山-富川县花山矿区南矿段稀土矿位于南华活动带的桂中~桂东北褶皱系内的大瑶山隆起北侧,与海洋山凸起区接壤。

区内经历了加里东、海西、燕山和喜玛拉雅等多旋回地壳运动。

该矿区共有5个矿体,以花岗岩全风化层为主要赋矿层位,平面上呈面形分布,剖面上呈似层状,受地形地貌控制明显。

矿体长1000~4200m,宽500~2800m,平均矿厚为4.86m,全相矿石平均品位(TREO)为0.081%。

矿床为勘查类型中等(第Ⅱ类型)的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轻稀土矿床。

标签:稀土矿;花山矿区;钟山-富川县
1、区域地质背景
1.1地层
(1)寒武系
寒武系上统边溪组(∈b):下部以灰黑色页岩为主,夹炭质页岩、砂质页岩、砂岩及灰岩、泥灰岩等。

中上部以灰绿色块状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异粒砂岩为主,夹少量灰黑色、灰绿色页岩。

总厚度638~1220m。

砂岩中斜层理、沉积韵律发育,具复理石特征。

(2)泥盆系
莲花山组(D1l):紫红色、灰白色厚层状砾岩、含砾砂岩、杂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组成1~3个小旋回,下部砂砾岩具槽状、板状交错层理,中上部砂岩、粉砂岩为人字形交错层理,泥质粉砂岩具垂直虫孔,属河流相-滨岸碎屑岩相沉积。

厚225~1732m。

(3)石炭系
英塘组(C1yt):黄灰色-灰黑色泥岩、砂岩、泥灰岩、灰岩、燧石灰岩。

厚度150~1006m。

1.2构造
本地区主要受加里东、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所影响,形成有东西向、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的地质构造带。

南北向构造最为发育,特别是在海洋山凸起区,构造形迹紧密并列,由一系列深大断裂及复式褶皱组成,其中区域大断裂粟木-马江断裂、富川大断裂在矿区所在的花山岩体两侧切过;东西向构造主要表现为一系列次级褶皱及一些花岗岩体组成,对区内的构造格局影响重大,花山一金子岭一姑婆山花岗岩带,就是受此东西向的花山一姑婆山深断裂的所控制。


东向与北西向构造发育相对较弱,主要在矿区南部的大瑶山隆起交叠,其北东向构造主要由扭性断裂和印支期褶皱组成,北西向构造则主要由压扭性断裂、及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褶皱组成。

1.3岩浆岩
本区岩浆活动相当强烈,岩浆岩分布广泛,以中~酸性岩体为主,矿区所在的花山岩体便是区内主要的大型复式岩体之一,由西侧的杨梅山岩体、东南侧的牛庙岩体与东侧金子岭岩体构成,花山稀土矿区便分布于花山岩体东南侧与牛庙岩体、金子岭岩体构成的结合连接带上。

南矿段处于花山矿区的中南部,为花山岩体的边缘区域。

除此之外,自金子岭岩体向东,岩浆岩也有大面积出露,递次有鸟羊山岩株,及姑婆山、里松与大宁岩基等。

1.4矿产
本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作用丰富多彩,是著名的富贺钟有色金属成矿区。

区内钨、锡、稀有、稀土等金属矿产十分丰富,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2矿体地质
2.1矿床特征
本区域有7、8、12、13、14共5个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体,主要分布在矿区中低山上,离子吸附型稀土氧化物基本富集在本区花岗岩风化壳的中上部,花岗岩风化壳是矿区内的稀土矿体的成矿与赋矿场所。

矿体在平面上呈面形分布,受风化壳平面分布形态影响,面状形态的完整程度与所处地貌有关,无长条形沟谷切割或切割不强烈的地区,矿体的完整性较好,其一般分布在本区地势相对较高的区域,但由于其地地势较高,剥蚀作用也较强,因此出现有地表矿层裸露、矿层厚度较薄或较多无矿天窗的现象,平面上总体表现为面积较大但呈开窗式的面形分布形态;地势相对较低的地区,因水流汇集,地表径流侵蚀形成的沟谷较多,矿体被分割成相对较小区块,呈孤岛形态。

所有矿体的边部都因受侵剥蚀作用和受冲积层的分割,多呈港湾状形态延展。

在剖面上,矿体呈似层状,主要赋存于花岗岩全风化层中,受地形所控制明显,多随地形起伏而起伏,但其起伏略小于地形的变化,底板倾角10°~30°。

矿体大多数地段直接裸露地表,少数地段上部有非矿盖层覆盖,其盖层多为坡积层或风化较彻底的残积土层。

矿体底板为以半风化的基岩为主,少数为全风化层。

2.2矿体形态与规模
矿区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体5个,矿体长1000~4200m,宽550~2800m,主要分布于海拔187~527m之间的平缓丘陵区,除部分矿体直接裸露地表外,
大部分矿体上部均有1~13m不等的非礦盖层,平均盖层厚0.43~1.67m。

矿体的非矿盖层主要为表土层,部分为全风化层,矿体底板以半风化层为主,部分为全风化层及微风化层。

矿体一般为一层矿,局部夹有夹石。

3矿石类型
本矿床是含稀土元素的原岩及独立的稀土矿物被风化淋滤之后,其稀土物质经迁移再富集后形成,分布在风化后的花岗岩全风化层内,其成因类型为花岗岩风化壳类型;由于矿石的较多稀土氧化物是经溶离改造而吸附富集形成,易浸析开采,因此,其工业类型为易采选的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按稀土矿床中其他有用组分含量及被利用的程度划分,本区为单一稀土矿石;按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划分,本区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石;按风化程度划分,本区以全风化稀土矿石为主,少量半风化稀土矿石。

4矿床成因
在内生岩浆作用阶段,由于中生代强烈的构造运动,致使上地壳基底重熔,形成富含轻稀土的岩浆,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岩浆上侵演化形成区内的花山、金子岭等黑云母花岗岩体。

在岩浆上侵结晶过程中,晚期的自热液交代变质作用中,稀土元素进一步富集,但其富集程度不足以形成原生的稀土矿床,同时其稀土元素赋存在造岩矿物的晶格中,也不以浸析溶出方式开采,其只为后期表生成矿提供物质基础。

在表生作用阶段,由于花山岩体自中生代以来处于隆起构造活动区上,在构造地质活动及地表外部营力的作用下,岩体及其上覆盖地层发生物理破裂(碎)及化学风化,地壳的隆升造成岩体盖层被逐渐剥蚀,岩体裸露地表风化。

本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对岩石化学风化作用十分有利,形成硅铝~粘土质风化壳。

在漫长的化学风化作用中,稀土从矿物晶格中释放出来并不断向下迁移,并被下部地层内的粘土矿物质所吸附而富集,当其富集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了能以浸析溶出方式开采的矿床,因此,风化壳离子吸附是本矿床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矿床的成因。

参考文献:
[1]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地质特征、矿床模式与成矿预测[D]. 范森葵.中南大学2011
[2]广西西大明山银多金属矿集区成矿预测[D]. 雷英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3]桂东—粤西地区中生代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动力学研究[D]. 蔡明海.中国地质科学院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