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外交

合集下载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精选全文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精选全文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突破 1.背景
(1)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包围
政策。 2.政策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在开国大 典上明确宣布。
(2
①“
(3 ①目的:处理与邻近国家与新兴独立国家的关系。 1953年,周恩来 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
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 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 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 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中国在新世纪拓宽发展 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赢得了和平的发展环境和 良好的国际信誉,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2.政策调整 (1 (2)积极开展以 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实行
(3)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与世 界的繁荣发展。
3.具体活动 (1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1991年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2年决定成立中国——东 盟自由贸易区
③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2001年正式加 入WTO。 (2 ①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的关系,形成了21世
制中共,将中国变成反共的基地。
现代阶段:中美关系经历了由对峙到和好的过程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为首的帝国主义阵 营对中国封锁禁运和军事包围。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美:中国国力的提高;遏制 和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战略收缩。 中国:面对苏联的军事威胁;改善中美关系有助于台湾问题 的解决。
国在山东的特权。这一正义要求遭列强无理拒绝。
3)1924年,孙中山北上,提出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势力。

近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实践

近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实践

近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实践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逐步发生了变化。

近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实践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

在国内外的交往中,中国经历了许多机遇和挑战,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外交政策,如道路自主、和平共处、独立自主、改革开放等。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下这些政策背后的意义和实践。

一、道路自主,走自己的路,谋共同发展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就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中国认为,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取得真正的独立和发展。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外交事业。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始终以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利益为第一要务,并且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同时,中国坚持和平解决争端,推崇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与各国和平共处。

在实践中,中国提倡多边主义,倡导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像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国际组织中,中国一直坚持维护发展中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在国际经贸和财政事务中,中国始终按照公平互利的原则开展交往和合作。

这些理念和实践为后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影响了中国对外交往的方向和模式。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对外交往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促进世界各国和谐共处的重要原则。

它提出了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这五条基本原则,始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在实践中,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了各国之间的和平与发展。

例如,在中印之间存在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平等的谈判、协商解决问题。

同时,在国际关系中,中国也时刻呼吁各国以和平、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推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合作。

三、独立自主,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方针之一,体现了中国的自主精神和对国家主权的坚定维护。

在尊重国家自主权的同时,中国也积极主张发展与各国的共同利益。

近代中国的国际交往

近代中国的国际交往

近代中国的国际交往近代中国的国际交往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崛起。

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中国都积极参与国际交往,与世界各国建立起多样化的关系。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近代中国的国际交往。

一、政治外交1. 政府间关系近代中国的政治外交活动表现为与其他国家政府之间的交往和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如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并在联合国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中国还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和多边条约和协议,以促进经济合作、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文化交流。

2. 领土争端与外交纠纷在近代,中国还面临着领土争端和外交纠纷的挑战。

例如,中国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与列强国家之间展开了多次战争,如鸦片战争和义和团运动。

这些纷争导致了中国部分领土的丧失,同时也促使中国积极探索外交解决办法和加强国际交往以保护国家利益。

二、经济交流1. 外商投资与贸易近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主要表现为外商投资和贸易往来。

自19世纪末开始,中国逐渐开放市场,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进入国内。

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成为了外商投资的热门地区。

与此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出口丝绸、茶叶、陶瓷等商品,进口机械、纺织品、化学品等商品。

2. 友好合作与援助中国在近代也与世界各国展开了友好合作和相互援助。

例如,在1949年建国后,中国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互助合作,向苏联、朝鲜等国提供了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中国还在非洲、亚洲等地提供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条件等。

三、文化交流1. 学术交流与教育合作中国与外国在近代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教育合作。

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外国学者也来到中国,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语言。

2. 文化交流与互鉴近代中国也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与互鉴。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如书法、绘画和太极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

我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

我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
近代以来,我国外交经历了许多重大变化,具体变化趋势如下:
1. 从封闭到开放:自20世纪末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放宽了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加入了许多国际组织,签署了大量双边和多边合作协议,推动了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

2. 从被动到积极:过去,我国外交更多地以被动、回避的姿态面对外界。

然而,随着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外交逐渐转变为积极主动型。

我国开始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

3. 从政治至上到多元化:过去,我国外交更多地以政治为中心,强调政治利益和政治合作。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重要。

我国外交逐渐从政治至上的模式转向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外交,注重全面发展和多元化的外交方式。

4. 从双边到多边:我国外交逐渐从双边合作向多边合作转变。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多边机构和机制,支持多边主义,倡导合作共赢。

通过多边合作,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推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 从地区至全球:过去,我国外交主要关注周边地区的事务。

然而,随着我国
经济的全球化和对外依存度的增加,我国外交逐渐超越地区,更多地关注全球事务。

我国积极参与解决地区和全球性问题,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平衡、共赢的国际秩序。

总体上,我国近代外交正朝着更加开放、积极、多元化、多边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为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全球稳定与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中国近现代外交与国际关系

中国近现代外交与国际关系
3、二工之后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侵略(甲午 与八国)与不平等条约《马关》《辛丑》
4、一战前后日本扩大对华侵略与美国矛盾
( 占领山东—21条—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仙境,顷刻间绚丽多姿的仙境就同时绽放,整个大地和天空立刻变成了怪异的海洋……空气中瞬间跳动出神奇的余辉之香……飞进主楼庞然的纯红色菱形前门,无比空 阔豪华的大厅让人眼前一亮,扑面而来的空气能奏出一种怪异的奇怪泉声并散发着深深异香,这让人感觉有些迷茫怪异……大厅前方七尊罕见的深紫色紫金坐姿神像神 态诡秘地笑着,好像想出了一个得意的妙计。大厅两侧摆放着珍贵的文物奇石,在变幻幽淡的灯光下转动生辉……墙上罕见的壁画凝重神秘……铺着地毯的通道两旁, 八十多米高的,神如两排威风潇洒的将军的水晶雕像威猛剽悍,神态冷漠。雕像之间四十多米高的,巨盆的淡绿色的玉曲流线形的晨虹奇花,肃穆而淡雅……抬头看去 ,大厅顶部上亿颗焰火雾淞般的梦幻吊灯,把大厅装点得分外辉煌。大厅正面中央的宝座上仍然坐着主l官女州长E.摩妃嫫婕太太两旁还是坐着那些副l官和监l官!一 阵的钟声响过,主l官女州长E.摩妃嫫婕太太站起身来,然后看着蘑菇王子和知知爵士问道:“你们两个准备好没有?”蘑菇王子答道:“我们准备好了!”主l官女 州长E.摩妃嫫婕太太大声道:“那就开始吧!”女州长E.摩妃嫫婕太太刚刚说完,就见深橙色个穿着深橙色滢鳞滢鳞甲的司仪官同时用手朝空中一指,随着六道闪 光,整个大厅像菊花一样展开怒放,然后纷纷向远方退去,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之下……接着只见一座几乎无底透明、正在凌空巡视的巨大烟斗形运动场,变态般地在蘑 菇王子和知知爵士的脚下展现出来,而悬空巡视的巨大运动场下面竟然是一片悠闲无际、阴冷中有些舒爽的亮青色山峰。悬浮在半空的l场宏大巍峨、气势非凡,整个l 场由四十座菠萝形的水青色大型看台和一个东西长八公里,南北长七公里的深灰色的比赛场地构成。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在雄浑的l场上,让洒满金辉的l场在水青色的 天空和淡红色的云朵映衬下越发怪异夺目……l场四周悬浮着十几处色彩造型各不相同的看台,看台上坐满看去就像一片片不断变幻色彩的云海……所有前来观看的师生都带着一只备有压缩彩屏的三维,虽然只有拇指大小,但彩屏展开后最大面积却可达到红烧巨乌贼十英 寸,使用时只要把插到座席前的折叠桌上,就可以从各种角度和距离观看现场所有的超清晰立体景像。这毕竟是几十年都难得一见的盛大表演!虽然宇宙之大无奇不有 ,但敢拿万倍学资玩跳级的学生并不多见!所以整个l场的气氛显得十分热烈高涨……在场地中央悬浮着一片几乎透明的巨大葫芦形草坪,草坪上盛长着厚羊绒般柔软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专题42近现代中国的外交.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专题42近现代中国的外交.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专题42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专题42近、现代中国的外交1.近代中国的屈辱抗争外交:近代中国的外交以屈辱为主,为了民族大义,也有几次抗争。

①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

《xxx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xxx。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也是中央机构半殖民化的开始。

《辛丑条约》规定:划定xxx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②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xxx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5年,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支持他称帝,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中除第五条以外的其他全部要求。

房价一战结束后,房价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房价与会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房价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xxx的特权。

房价美英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努力的失败,房价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由于中国人民的斗争,军阀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拒签和约。

为了调整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和对付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主权的要求,中国xxx问题成为华盛顿会议的重要议题。

经过会外谈判,中日签订了《解决xxx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中国收回xxx的主权和其它权利,是对《凡尔赛和约》有关xxx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

这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也是在这次会谈中,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1924年冬,孙xxx发表反帝反封建的北上宣言,得到xxx和人民的支持。

一个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兴起。

房价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高涨,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中国近现代外交与国际关系

中国近现代外交与国际关系

二、新中国独立外交成就
教材P151-159 特点:
1、新中国外交前提是独立自主 2、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3、新中国外交的目的是有利于中国社会发 展,维护世界和平。
三、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1.15世纪末—18世纪西欧国家海外殖民扩张的 三个阶段及特点
(一)15世纪末—16世纪,以西班牙、葡萄牙 在中南美洲的殖民活动为典型代表,带有浓厚 的殖民色彩
4、一战前后日本扩大对华侵略与美国矛盾
( 占领山东—21条—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 宠物X光机 宠物X光机 ;
了他手掌上的“生命线”“事业线”之后,要他将手掌再慢慢握起来,问:“你说这几条线在哪里?”那青年答:“在我的手里啊!”说完,他恍然大悟:原来命运就在自己手里啊! 请以“握住你的手”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 ①审题:一 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原来命运就在自己手里”一句揭示了这篇作文的主旨;二要看材料的指向,“一位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的青年”是指身处逆境的人。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握住你的手”是把握自己命运的意思,命题的意图是写在身处逆境时应怎样对待命运。 ②展 开联想:“命运”这个话题很宽泛,由此可以联想到许多人和事,甚至可以联想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如动物园里的鸟兽的命运就不一样,养在鱼缸里的鱼和海洋里的鱼的命运就不同。要使作文写出新意,首先要在联想上下一番功夫。 ③选定文体:写议,可以阐述“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这一观点;写记叙文,可以记一个人如何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写散文,可以抒写不同人的不同命运引发的感慨,或采用片段组合的形式,谈自己对命运的感受;甚至可以写寓言故事,借以表达自己对“命运”这个话题的理解。选用文体时,要扬长避短,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名家散文 汇编:简媜 小

中考历史总复习2-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

中考历史总复习2-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

美国人惠顿的《万国公法》,该书受到恭亲王等人的赏识,由总理衙门拨专
款付印出版。1864年,丁韪良将其翻译的《万国法原理》手稿呈供到总理
衙门,国际法开始系统、正式地传入中国。尽管意识到“强则可享国际法
上的利益,弱则国际法并不可恃”,清政府依然有意识地将国际法规范运用
到中外关系的处理中。材料反映当时中国( D )
3 数据分类 题组演练
1.(2022·河南郑州模拟)鸦片战争后,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
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其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这
表明中国( A )
A.丧失完整独立主权
B.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近代外交理念萌发
123456789
返回栏目导航
2.(2022·安徽合肥庐阳区模拟)1863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开始着手翻译
现代
建交
1978年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日 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为中日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在中国钓鱼岛问题上多次制造麻烦,侵犯中国主权;日
摩擦 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编写美化侵略战争、鼓吹国家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 历史教科书;日本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
,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续表
阶段
史实及影响(或意义)
1924年,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一起帮助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
近代
中苏 关系
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
盟;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事业的发展1. 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历史背景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发展源远流长,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入侵和侵略,外交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以不平等条约为代表,国家主权受到了严重的侵害,外交政策极为 passsive。

中国人民对外交事业的发展有着深深的热爱,所以国家在发展外交事业的也在不断地吸取经验和教训,形成了独特的外交思想。

2.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演变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演变可以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新文化运动对外交事业的影响,它标志着中国外交事业的新起点。

其次是抗日战争前期的外交工作,中国在国际上开展了广泛的外交斗争,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胜利。

最后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工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3.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成就和经验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

不仅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还在外交理论和实践方面形成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原则。

这些成就和经验对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挑战和前景尽管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地区局势的复杂化对中国的外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事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总结回顾: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在历史的长河中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将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观点理解: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发展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个人认为,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总结,为中国外交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三个 阶段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第一阶段
20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利; 5.和平共处。
建国初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所包含的主要内 容有三点:
1 “另起炉灶”
2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 “一边倒”
建国初期外交的主要实践
1、与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
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
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 5、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
目录
一、小组成员介绍 二、课题的背景、意义及可行性分 析 三、历届政府外交简介 四、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 五、总结
小组成员
周 馨 09150133 白静雅 09150330 朱 薇 09150326 朱倩钰 09150323 毕 虹 09150314 赵欣欣 09150325
课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国际间的 交流合作也日益增多。尤其是目前的国际形势是世界多 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 加深,给我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研究我国的外交,能 更好地了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如何坚持 和平发展的道路。
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小球推动大球 的“乒乓外交”
周恩来总理接见美 国乒乓球代表团
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年11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 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 国的合法权利和安理会常任理事 国的席位。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外交特征:屈辱外交外交表现: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主要原因:落后的社会制度;综合国力衰弱;弱国无外交;统治者的腐朽等新中国的外交外交特征:独立自主的与平外交,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外交原则:与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成就:新中国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或者: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1)新中国就是主权独立的国家;(2)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3)坚持独立自主的与平外交政策;(4)针对国际形势变化,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外交成就取得的意义?1、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2)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营造了一个与平的国际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3)为维护世界的与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结规律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为例,概括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家制定或者调整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什么?谈谈对国家外交的认识?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1)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社会制度先进与否,就是否独立);(2)综合国力的强弱。

(3)国家利益(国内建设的需要)(4)国家的实力与国际地位。

根本出发点:维护国家利益。

对国家外交的认识:(1)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不就是一成不变的,总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加以调整(2)国际外交就是以实力为后盾,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

(3)外交政策因势利导,没有永远的朋友与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认识:(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与平外交政策,创设与平友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国家爱更快更好的发展。

(2)只有维护国家独立,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更好的维护国家的与平与安全。

(3)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与平发展之路。

中国近现代外交

中国近现代外交

1.近代中国的外交(1) 清政府的外交: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迫对外开放。

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被迫开放了通商口岸,使中国被动地与世界联系。

(2)北洋军阀时的外交: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

在五四运动等中国人民反抗运动的抵制下,中国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⑶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华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亡。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国共联合抗日,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建国初期: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1)新中国成立后,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2)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了友好关系,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会议结果形成“万隆精神”2、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20世纪70年代(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1972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关系。

3、新时期外交:改革开放以来(1)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长期坚持改革开放。

(2)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六)·中国近现代的外交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六)·中国近现代的外交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综合国力、文化传统的综合反映。

它与世界政治格局、国际局势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历届反动政府的腐朽卖国,中国基本是上“弱国无外交”,国际地位极为低下。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一、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的外交政策概况时期政策基本内容实行的根本原因晚清时期丧权辱国,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屈辱的条约清政府的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他们不敢同帝国主义彻底决裂北洋军阀时期总的来说是推行出卖中国主权、投靠帝国主义的政策;也有一些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活动封建军阀地主阶级政权的反动性质决定的;为了换取帝国主义的扶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推行依附和投靠英美帝国主义的政策,统治初期为制造“自主”形象,发起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抗日战争中,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其根本利益,进行了抗战活动;解放战争时期,为取得美国支持,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国民政府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权性质,决定了它必然要以帝国主义为靠山;抗战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因此国共合作,共同抗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的政权性质决定了它是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继续奉行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斗争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外政策也有了新的发展二、中国近现代各时期外交政策的具体演变(一)清政府的外交政策的演变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是军事上失败,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

1861年初,清政府为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立了总理衙门,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但客观上也使清政府放弃了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并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的转变,适应了近代国际关系发展需要。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外交与国际关系一直是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在此期间经历了一系列的国际交往与挑战,不断推进着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依据,梳理近现代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一、晚清时期的外交困局19世纪下半叶,晚清时期,中国逐渐走向危机,国际关系也呈现出不稳定的局势。

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此期间,中国外交陷入了被迫屈从与被动应对的困局。

二、辛亥革命与外交独立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使得清朝统治体制被推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不仅在中国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在此期间努力恢复国家的独立地位,通过领土和主权的争夺,逐渐摆脱了外国势力的控制。

三、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念与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革。

中国共产党以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为基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出了五项原则的和平共处政策。

此外,中国还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和建立外交关系,逐渐增强了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四、中美关系的演变中美关系是近现代中国外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2年,中美两国进行了历史性的外交接触,打破了两国长期的敌对状态。

此后,中美关系在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中美之间的关系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争议,如贸易摩擦、台湾问题等。

五、中国的多边外交与国际崛起近年来,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多边国际组织和倡议,如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倡议等,扩大了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发展、合作为基础,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全球的和平稳定。

总结: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经历了从弱势到积极参与的转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逐渐提升。

然而,中国外交面临着复杂多样的挑战,如邻国纷争、地区冲突等。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程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程

一、跪在地上办外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1842年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遭受到打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侵华,中国战败于英法在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重。

(3)、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重。

(4)、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

前期重点是袁世凯政府,他出卖盐税,承认外蒙“自治”,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参加西姆拉会议等;后期是段祺瑞政府,他向日本出卖中国主权比前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3、蒋介石政府以对外卖国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

面对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经过了“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自卫抵抗——消极抗日等四个阶段。

抗战胜利后,为了求得美帝国主义帮助打内战,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全面出卖国家主权。

二、敢于站起来说“不”——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1、1919年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但英美法却送给日本。

而卖国求荣的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都准备签字承认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由此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风雷运动”,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北洋政府迫于压力拒绝的合约上签字。

2、孙中山的外交思想。

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主张。

1924年初,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

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现代外交

中国近现代外交

中国近现代外交外交,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

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底由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

这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一.中国近代外交(一)鸦片战争:战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辛丑条约》规定,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三)辛亥革命: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列强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在舆论上为袁世凯撑腰。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年初,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列强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近现代中国外交

近现代中国外交

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一.近代中国的外交1.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3.国民政府: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华奉行妥协退让政策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二.新中国的外交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⑴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⑵成就:①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②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

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

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2.70年代的外交⑴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⑵成就:①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②1972年中日建交。

③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④70年代初国际上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3、改革开放后⑴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⑵成就:①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这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成功运用。

中国近现代外交成就

中国近现代外交成就

中国近现代外交成就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注:囊括大纲版和新课标版。

本专题含知识归纳、规律小结、热点冷点、高考题例、新题预测五个系统而实用的构成部分。

一.知识归纳(一)大纲版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

《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抗战时期,英美苏等国谴责蒋介石破坏中国抗日大局,英美等国取消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企图实现控制中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过渡时期:面对两大阵营尖税对立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倒向苏联)等外交方针(还包含“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记忆:①尊重主权②不侵犯,③不干内政④等⑤和平),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中国外交史及练习题一.近代中国的外交1.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3.国民政府: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华奉行妥协退让政策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二.新中国的外交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⑴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⑵成就:①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②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

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

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2.70年代的外交⑴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⑵成就:①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②1972年中日建交。

③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④70年代初国际上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3、改革开放后⑴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⑵成就:①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这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成功运用。

②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

这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③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这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4、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⑴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⑵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⑷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作用得到的启示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反过来,只有更快更好的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的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

所以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四.今后我们如何继续走好和平发展之路1、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五.针对某些国家散布的“中国军费增加”“中国威胁论”等言论,如何驳斥1、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还未完成统一大业,台独势力猖獗,加强国防力量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安全,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而不是为了称霸世界2、中国军费开支虽有所增加,但还远远不及一些国家,如只占美国的七分之一,也远远不及日本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好和平的传统一.知识归纳(一)大纲版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

《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抗战时期,英美苏等国谴责蒋介石破坏中国抗日大局,英美等国取消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企图实现控制中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过渡时期:面对两大阵营尖税对立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倒向苏联)等外交方针(还包含“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记忆:①尊重主权②不侵犯,③不干内政④等⑤和平),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探索时期:针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的霸权主义,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两只拳头打人”(同时对付美苏)。

(3)文革时期: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此时期中国取得的另两项重大外交成果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关系正常化。

此时期外交方针是“一条线、一大片”(联合大致相同纬度线国家,含巴基斯坦、伊朗、欧洲、美国等,团结亚非拉一大片,共同对付苏联),打破了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

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形成“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和合作。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实行“无敌国外交”,调整外交方针:⑴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⑵奉行不结盟政策(不与大国结成军事政治同盟);⑶重视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⑷积极建设睦邻友好关系;⑸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为香港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二)新课标版1.中国近代外交(1)鸦片战争:战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辛丑条约》规定,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3)辛亥革命: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列强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在舆论上为袁世凯撑腰。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年初,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列强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5)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抗战前期,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胜利,但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制造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

1941年初,日军在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村进行大屠杀。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

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为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

(6)解放战争: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

2.中国现代外交(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刚成立,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等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但建国第一年中国就与17个国家建交。

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顶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步世界外交舞台: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召开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会上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鲜明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